德育教育心得體會。
怎么寫
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
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
小學德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奠基性教育,是培養造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格公民的起點。
小學德育是基礎教育,它要在德智體諸方面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打好基礎,要為學生步入社會打好做人的基礎。
同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
學校教育不僅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因此,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并認真學習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認識,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為了確保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實施,多年來,我們加強了學生德育教育、教學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一、加強理論學習和德育實踐研究。
【第1句】:加強師德理論學習。
我們在教師政治學習的時候,認真學習了《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和省、市教委有關師德教育和建設的文件資料等,有效地加強了師德建設。
【第2句】:積極參與德育科研活動,我們以新課程理念努力轉變班主任的角色,并通過小課題研究、理論學習、案例撰寫等形式開展德育科研活動。
每位教師都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撰寫學習心得體會,提高了自身的德育理論水平。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
【第1句】:愛國主義教育:
【第1句】:
【第1句】:學校德育處認真抓好了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和國旗下講話,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樹立正確的國家意識,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
【第1句】:
【第2句】:開展好“讀書漂流活動”讀書活動,并根據學校有關要求,組織了征文比賽。
學生通過讀書活動,進一步提高了愛國熱情。
【第2句】:安全法制教育:
【第2句】:
【第1句】:加強安全知識的宣講教育;
【第2句】:
【第2句】:繼續抓好學生校內、校外的安全工作,簽定有關責任書,規范制度,落實好各種措施。
本學期此項工作運行良好,未發生任何安全事故;
【第2句】:
【第3句】:各班繼續深入學習貫徹《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一些苗頭性現象及時加以教育,杜絕學生的各種違紀現象;
【第2句】:
【第4句】:開展了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如黑板報、專題廣播等,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第3句】:環保教育:通過宣傳櫥窗、校園廣播積極宣傳環保的重要意義,上好《環境教育》課。
我們教育學生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
【第4句】:文明禮貌教育本學期,本人校繼續加強了學生常規教育,特別是文明禮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內容,開展“文明班級百分賽”活動,以班級教育、自我教育為主,紅領巾督察隊為陣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5句】:學校認真開展了關愛“后進生”教育工作。
三、切實加強家校聯系。
為真正提高家校聯系質量,本學期制定了家長學校各種制度并開展活動,還對班主任或其他任課老師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學校、家庭、社會聯系更為緊密,構建立體的教育網絡。
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
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
因此,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并認真學習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認識,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為了確保對學生德育工作的順利實施,我的主要做法是: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
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
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
因此,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不是靠偶爾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須經過長期的強化訓練逐步形成。
這就需要家長,教師等多方面的力量聯合起來,共同督促,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不讓不良習慣有滋生的營地。
養成教育是培養好習慣的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
我們知道:“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習慣的力量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
習慣一旦形成之后,沒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難加以改變。
許多人的習慣,終身也無法改變。
我們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一個良好的習慣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我們以前的教育重視認知、忽視行為,很多時候有些假、大、空,導致學生總講大道理,言行不一。
其實學生時期是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時期,為此,國家在深化教育體質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指出,按照德育總體目標和學生成長規律,確定不同年齡段的德育內容和要求,在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標遞進層次。
下面我對養成教育淡淡自己的點滴體會:
【第1句】:養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學生的行為具有持續性和反復性。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好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切不可“三
中學生養成教育心得范文
養成教育心得體 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
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
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你受害終生;相反,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也會使你受益終生。
因此,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不是靠偶爾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須經過長期的強化訓練逐步形成。
這就需要家長,教師等多方面的力量聯合起來,共同督促,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不讓不良習慣有滋生的營地。
養成教育是培養好習慣的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
我們知道:“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習慣的力量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
習慣一旦形成之后,沒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難加以改變。
許多人的習慣,終身也無法改變。
我們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一個良好的習慣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我們以前的教育重視認知、忽視行為,很多時候有些假、大、空,導致學生總講大道理,言行不一。
其實學生時期是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時期,為此,國家在深化教育體質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指出,按照德育總體目標和學生成長規律,確定不同年齡段的德育內容和要求,在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標遞進層次。
下面我對養成教育淡淡自己的點滴體會:
【第1句】:養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學生的行為具有持續性和反復性。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好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切不可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一種良好習慣的養成有一個過程,須經常性地進行誘導、訓練;一種不良行為的糾正,也須反復地進行指導、教育。
所以對學生的養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因為“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同時要注重師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第2句】:養成教育要師表垂范 老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覺中老師的某一行為習慣,可能會出現在學生的身上。
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注意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
教師的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至關重要。
教師首先應該注意在學生面前樹立文明禮儀的榜樣,對于學生的問好,老師應該微笑點頭,碰到內向的學生,要盡量先跟他們打招呼。
對于學生的幫助,我們應該親切地跟他們道聲“謝謝
”。
如果老師有時說錯了或做錯了,也要敢于向學生道歉。
這樣,教師良好的師德表率給學生樹立榜樣,以深厚的思想情感、莊重大方的儀表、和藹可親的儀容、彬彬有禮的語言給學生做示范,使學生在師生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對學生的教育誘導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能簡單地批語指責。
通過情感的交流,學生對老師提出的要求、意見更易接受。
一個幽默的玩笑,一句輕輕的問候,可能使其心靈受到震撼。
【第3句】:養成教育要從點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
許多同學熟讀 “小學生行為規范”,甚至倒背如流,卻常隨手扔果皮、紙屑;許多同學在老師的組織下學做好事、幫助同學,回到家里,卻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
因此,養成教育要從點滴的小事做起:見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隨手撿起來,見到教師要主動行禮問好,在樓道里要輕聲慢步靠右行,見到班里的門窗桌椅壞了自覺自愿修好,上學穿校服,衣帽整齊,佩戴紅領巾,排好隊、走好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樓平地起,我們可以從一些身邊瑣碎的小事中,看出一個學生的行為習慣。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的行為習慣的變化,也就在點滴小事中。
【第4句】:充分發揮班級集體的教育功能。
一個班級班風的好壞,集體意識的強弱,道德水準的高低,對集體中每一個成員的道德品質的形成影響極大。
班級集體假如形成一種高尚的道德風貌,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鉆研的學習精神,積極向上的競爭氛圍,學生在這個集體中就會受到強烈的感染,無形的鞭策和制約,必然會培養出團結互助、關心他人、嚴厲認真、奮發向上、品格高尚的學生。
【第5句】:構建“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確保養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說在學校一個樣,回到家卻是另一個樣。
為了讓養成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必須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德育體系。
在學校里,老師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回到家后,家長對孩子也要嚴格要求,不斷督促和強化他們防止壞習慣的滋長,以便于繼續深化養成教育,并讓教育在實際的生活中得以運用。
這樣,家長和教師在養成教育方面,就能達成一個共識,目標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學生長期努力,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
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練習,必須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將我采納為最佳答案哦
有人認為學校是德育教育的重陣地,而有人認為學校應注重培養學生
【摘要】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
小學階段的德育是一種影響著學生品格養成的終身教育。
面對校園中形形色色的德育后進生,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學生德育養成的意義及養成策略的重要性。
教師的德育形象、道德文化、轉化德育后進生、家校教育相結合和社會實踐等,都與小學生的德育養成教育密不可分。
【關鍵詞】德育養成;教師形象;道德文化;德育后進生;家校教育;社會實踐我校地處偏遠的農村,學生的來源分布較廣。
學生的思想品質、行為習慣欠佳,再加上學校留守兒童的人數較多,給我校的德育工作帶來較大的壓力。
根據多年的德育工作實踐,筆者淺談小學生德育養成的意義及策略。
一、小學生德育養成的意義“德育”,廣義地說,它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狹義地說,主要指道德品質教育。
新課標明確要求使小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方面面都得到發展,才能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
“養成教育”指教育者達到不需要外力和內部意志的控制,就能自覺地表現出來的行為習慣。
它的特點在于教育時間持久、訓練要求嚴格、情感體驗深刻、道德品質“內化”。
同時“德育”和“養成教育”在客觀上起著相輔相成的作用。
在小學階段,如
在學校里面學生應該如何學習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對我們有什么重要性
學校的德育過程,就是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將一定社會的思想準則和道德規范,轉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品德的過程。
學校的德育過程,就是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將一定社會的思想準則和道德規范,轉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品德的過程。
如何能使學生在思想、心靈深處潛移默化的發生這一轉化,是教育者不斷探索、研究的重點。
班主任是學校級別最小的“主任”,但要管的事可真不少。
班主任要管學生的學習、生活、交際、思想等等,小到日常生活瑣事,如遲到、早退等,大到學生思想動態和變化等,因此,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教育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個人思想的轉變,不能憑空發生,總是要受到外界事物的作用,改變內在的思想,但實踐中重復說教,空談大道理,甚至強迫遵守的教育方式,其教育的內容往往并沒有進入到學生的思想和心靈,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在傳統的教育觀中,教師或班主任是真理的化身,是至高無尚的;學生對教師應該言聽計從,毫無反抗。
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主要是說教與強制。
在這樣的強制教育之下,學生看似聽話,對老師要求的事都能認真完成,但長久下去,有些學生形成了膽怯懦弱的性格,而另外一些學生在順從的外表之下充滿了反抗意識,陽奉陰違,一有機會就進行反抗,體現在不時地違反校規校紀,起哄搗亂以引起其他人的注意等。
所以在對學生的教育中過程應采取以人為本的人文化管理理念。
在對學生的管理和教育中尊重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現在的中學生思想活躍,信息來源廣,接受的新鮮事物種類多而且接受速度快。
所以對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一項難度很大的工作。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步伐加快,以計算機為信息平臺的網絡用戶急劇膨脹。
我國的網絡用戶在逐年增多。
由于網絡操作程序簡單易學,學生上網人數日益增多,開始形成一個較龐大的上網群體。
“網絡文化”應運而生,一方面網絡文化的主流是積極的、健康的;另一方面網絡文化中也夾雜著低俗的“網絡垃圾”。
“網絡垃圾”沖擊著學校的德育工作,產生了不可低估的負面影響。
廣大的德育工作者要善于應對“網絡垃圾”的沖擊,細察時代的瞬息變化,切實做好學校的德育工作。
對學生的教育重點之一就是校紀校規的學習。
我們每個人生活在社會這個大的環境之下,應該遵守全社會的共同規則;同樣,在學校這個集體中生活和學習,每個學生也應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這樣,學校的一切活動才能正常有序地進行。
要求學生遵守校規校紀不能單純地、生硬地要求學生去做什么或者不去做什么,而是講明每個學生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的原因和必要性。
這樣,學生才能主動積極地按章行事。
我們還應該允許學生犯錯誤。
例如,有的同學上課遲到,班主任不能一律批評,而應該問明遲到的原因,給同學改正的機會,如果有屢教不改者,應加倍嚴加批評。
因為大多數學生上課遲到心中已是慚愧萬分,此時班主任采取無為而治會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從而激發他改正錯誤的決心。
我認為,要使德育避免走入空洞說教的教育誤區,教育者需要找到德育的滲透點,為學生思想發生轉變提供恰到好處的外部刺激點,誘發、引導學生從思想到心靈再到行為的轉變,這樣德育才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也很重要。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形成健康的為人處事態度對學生的一生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情感是學生普遍共有的。
豐富而健康的情感可以使學生生活得充實,可以提高學生的活力。
巨大的熱情和激情能驅動和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取得豐富的學習效果。
情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這雖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但形成的力量和結果卻是巨大的和有形的。
冷漠者出現熱情,敵視者轉為友善,悲觀者勇氣倍增,后進者急起上進,失望者燃起信心,常常都是因多情感的轉變。
因此,情感教育,對學生動之以情,是教師教育教require.async(["wkcommon:widget\\\/ui\\\/lib\\\/sio\\\/sio.js"], function(sio) { var url = ""; sio.callByBrowser( url, function () { BAIDU_CLB_fillSlotAsync("u2845605","cpro_u2845605"); } ); }); void function(e,t){for(var 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a=+new Date,i=[],o=function(){this.removeEventListener&&this.removeEventListener(load,o,!1),i.push({img:this,time:+new Date})},s=0;s< n.length;s++)!function(){var e=n[s];e.addEventListener?!&&e.addEventListener(load,o,!1):e.attachEvent&&e.attachEvent(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complete==e.readyState&&o.call(e,o)})}();alog(speed.set,{fsItems:i,fs:a})}(window,document);學工作的重中之重。
人們說,愛是動情的基礎,也是教育的基礎,沒有老師對學生的愛,情感教育就很難進行。
教師要以溫馨的愛感動學生、感染學生、感化學生,以引發學生的積極情感。
首先教育學生要尊敬師長。
當今很多學生逆反心理很強,不愿和家長交流、勾通,甚至頂撞家長。
通過講述自己的成長過程和親身體驗告訴學生們父母的偉大,而我們應當孝敬父母,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還有很多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養成了自私、我行我素的習慣,不尊敬老師。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自己的人生態度,為人處事的方式來默默地教育學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并且進行學習。
“動情教育”是教學工作中常用的方法。
學生的情感是極為復雜多變的,而青少年的情感又極為敏感,所以進行情感教育,教師必須具有真摯而豐富的情感,必須真心實意地愛學生,僅僅為了“工作”而表現出來的情感,或是為了與學生建立良好關系所表現出的“情感”,都是不足取的,也不會為學生所接受。
總之,德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德育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滲透德育的領域也是寬闊的,重要的是,教育者要用心去觀察,潛心去挖掘,精心去設計。
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要從點點滴滴做起,形式不一定要隆重,但一定要做到學生的心坎里,從教師自身的行為做起,做到潤物細無聲。
上一篇: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