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送老同志退休的祝詞
歡送老同志退休的祝詞 尊敬的老領導、老戰友和全體同事們: 今天我們相聚在一起,為即將退休和離崗的六位同志舉行歡送宴會。
我們特別邀請了已經退休的原物資戰線的老處長、老經理和原辦公室的深重。
我們常說相聚是緣,我們能在一起共事本身就是一種緣分,盡管這種緣分平時不被我們看重,但是,當離別真到來的時候,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會燃起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懷。
人總是要往前走的,往事能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我們借此機會,衷心預祝即將退休和離崗的同志能夠調整好心態、適應新的環境、開始新的生活。
對您們幾位同志,我謹代表我本人和本部的全體員工,對您們為單位的發展和建設所付出的辛勤努力由衷的道一聲辛苦了
謝謝您們所付出的一切
對你們既將開始的新生活,我們也衷心的祝福
祝你們在今后的日子里:兒孫膝繞、家庭幸福、健康快樂
希望你們在閑遐之余能夠想起我們這個大家庭,這里永遠是你們的娘家
我們在崗的全體員工永遠都不會忘記您們
也請您們能夠常回來看看,看看和您們朝夕相處的同事和留下幾十年奮斗足跡的地方。
我要退休了,如何在歡送會上表達感謝領導的話語
汗水歡顏,攜手渡風雨時光;熱心助人,堆積滿同事情長。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上風卷云揚。
淡泊至味,學蘇軾樂盡天真;超然無極,習陶潛田園植桑。
冬來夏往,賞自然北燕南翔;春華秋實,享天倫快活安康。
物轉星移,登高處九九重陽;纖云弄巧,時運至更創輝煌。
祝愿***:平平安安
健健康康
永享幸福
退休教師歡送會活動方案
退休教師歡送會活動方案一、活動主旨:感謝和歡送為學校教育教學作出貢獻的退休老教師。
學校在過去的發展歷程里,涌現出了許多優秀的教師,他們多年來與學校風雨同舟,工作兢兢業業、無私奉獻,以他們的忠誠與才智為學校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他們是學校開疆擴土的功臣,是學校發展的推動者和見證者,是學校寶貴的財富。
為體現“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優良文化,特舉辦退休教師歡送會以表達對退休教師的感謝與關懷。
二、活動時間:2024年7月4日星期二下午16:00三、活動地點:學校會議室四、歡送對象:成含俊、趙秀蓉老師六、活動主持:李健華七、會場布置:劉雙全李雪梅八、花卉禮品準備:甘潤平九、參會人員:退休教師:成含俊、趙秀蓉在職教師以及優秀學生若干名十、活動程序:輕音樂《祝你一路順風》主持人引言:老師們,同學們,今天,我們是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召開這次歡送會的。
我們敬愛的兩位老師,就要告別站立了三十多年的講臺,光榮地從教育戰線上退休了,在此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對這兩位老師多年來的辛勤的耕耘和無私的奉獻表示深深的敬意
成老師、趙老師既是我們的同事,又是我們的前輩,更是我們的老師。
他們自從投身教育事業,踏上了為師從教的慢慢人生路,就揚起信念的風帆,緊跟教育發展的步伐,幾十年如一日。
他熱愛教育事業,師德高尚,是師者楷模;他以教師職業為榮,以教育事業為重,傾注全部心血教書育人;他愛崗敬業,默默耕耘,
同事退休,祝酒辭怎么說
恭喜你光榮退休,以后可以自由自在的過日子。
急
200分幫忙寫一篇短文,關于院慶90周年的感悟,700字左右。
明天中文之前有效。
院 慶 感 言2008年將是難忘的一年,我們即將迎來血栓醫院20周年華誕,我做為一名醫院職工十分激動,感慨萬千。
回顧2000年我剛參加工作時,第一次踏進醫院大門的那一刻,那種閃耀著巨大希望的清新感覺至今令我記憶猶新。
正是這種親切感,使我很自然地融入其中。
置身于這個令人自豪的集體,時時刻刻激發著自己的使命感。
在這里,我找到了自己喜愛的事業;在這里,我遇見了親人般友善的同仁。
無論是獨坐窗前的挑燈夜讀,還是診室里與患者的親切交流;無論是與五湖四海同行們的交流探討,還是辦公室內的辛勤工作;都會讓我的每一天那么充實地度過。
多少同仁為自己成為其中的一員感到驕傲,因為置身于這個環境、這個群體,就必然會同心協力,邁著堅實腳步,譜寫人生美妙的樂章。
今天我們的醫院已發展成為集預防、保健、康復、醫療、急救、教學于一體的綜合性醫院。
院內綠樹掩映,鳥語花香;診室、病房整潔明亮;走廊、廁所清潔寬敞。
花園式醫院已初具規模。
院領導定期委派醫護人員循環進修學習,不斷提高和加強業務水平,使得“人有專長,科有特色”。
并且在“送出去”的同時,不忘“請進來”,多次邀請專家們來我院指導交流。
在院領導的帶領下,我院的發展是迅速的,成果是可喜的,堅持以人為本,團結協作,精亦求精;堅持科技興院,使我院醫療事業蒸蒸日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逐年上升,職工的凝聚力、向心力高度提高,打造出蘇家屯區新型品牌醫院。
未來的血栓病醫療中心,必然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令人景仰,令人向往。
同仁們,讓我們攜起手來,相伴共成長
舉院同慶建院20周年
張松 2008年9月
辭職后,老板說請我吃飯
辭職后,老板請當事人吃飯應該去。
具體分析如下:
【第1句】: 辭職時的散伙飯,在中國有傳統,飯局上可以加強同事間的感情,也可以交流各種經驗;
【第2句】: 也許辭職交接工作有盲點,能幫公司一把就幫一把,做個順水人情給領導(或老板);
【第3句】: 人走茶不涼,今后可能還在一個行業做事,也許還會有交集;
【第4句】: 作為領導(或老板)一定有更大的眼見,乘此機會謙虛地向領導(或老板)學習;交換下對單位的看法,對工作的看法,以便自己提升;
【第5句】: 辭職后還會有不少事情可能會麻煩單位,如公積金提取需要單位幫忙,如新單位需要找前單位做入職調查;
【第6句】: 珍惜緣分,這是一種生活和工作態度。
關于借調,如何最大程度地把握住機會
借調是怎么回事1 如果一定要去,請保持練良好心態。
市局之所以借你,是為了工說白了就是干活。
如果沒有過硬的關系,一定不會留下來。
這個關系,不是你到單位后建立的關系,而是之前就有的關系。
可以說,借調人員99%都不可能留下來。
剩下的1%中99%都是有關系的,算算你還有多少機會。
2 很多人覺得借調會有更多的機會接觸領導,這是誤區。
你去了就是干活,領導怎么可能跟干活的打成一片
一般來說你面對的就是帶你的人,可能是科室領導,也可能就是在市局的老科員。
3 當然,借調的好處在于可以站在更高的平臺上開闊眼界。
借用的過程也是一個歷練的過程,尤其是到一些人員綜合素質比較高的單位借用,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這些東西對你將來很有好處,可能你在回縣局后很快會委以一定擔子。
或者有機會參加公選,這段經歷也是大有幫助的。
再說如何工作1 積極做事,主動做事。
機關往往是這樣,忙的人忙死,閑的人閑死,做事的往往是那幾個,特別是借調來的,不僅工作上的事要做,跑腿的事肯定是全包了。
不要抱怨,其實不管你樂不樂意,最后你都得做,都得完成,那你還不如好好的做,開心地做。
而主動做事能讓你過得更開心。
2 人人都愛謙虛的人,向優秀的人學習。
公務員只是看上去很美,水深著呢,新錄用的新人往往在工作后看不到自己今后人生前進的方向。
有的被領導批一了頓,明明不是自己的錯卻背了黑鍋,無法融入集體、處理不好同事關系等等。
不順是暫時的,你不能消極3問心無愧,不做虧心事。
一則為了培植你的正氣,不讓你被邪氣所染。
二則人活著關鍵是要問心無愧,平日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
三則對人無所虧欠,人家漸漸覺得你這個人可靠,也會越來越相信你,欣賞你。
4 樹立學習的信念和信心。
5 不要刻意去巴結領導和同事。
最后,借調工作是很苦的,保持向上的心態最重要。
英雄模范的典型事跡
你好
英雄模范的典型事跡兩則: 第一: 致富不忘報國 愛心奉獻社會——愛國擁軍模范常玉珍的事跡 唐山市路南區常記商場總經理常玉珍,多年來致富不忘報國,愛心奉獻社會,在愛國擁軍和熱心公益事業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在社會中產生了很大影響。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常玉珍靠著黨的富民政策走向市場,22年來她品嘗過悲歡離合的滋味,她領略過酸甜苦辣的刺激,在成與敗,得與失,榮與辱和是與非的矛盾交織中,追求著她的理想,體現出了她的人生價值,逐步把自己經營的家具商店發展到現在擁有營業面積960平方米,固定資產3200萬元的常記商場,并先后創辦常記戲樓、常記文化沙龍、常記功臣幸福院、常記老區孤兒村以及常記功臣療養院、常記軍人度假村、常記愛國主義教育展等處社會文化福利事業。
常玉珍靠艱苦創業,依法經營,勤勞致富,成為擁有數千萬元資產的私營企業家。
但她深深懂得,財富來源于黨的好政策,來源于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財富應該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應該無私的奉獻、回報給祖國和人民。
為此二十多年來她仍然過著儉樸的生活,把自己含辛茹苦積累下來的大量資金投入公益事業,特別是把愛國擁軍作為更高追求。
常玉珍說“在戰爭年代,軍人戰無不勝,不怕犧牲,解決了全中國,捍衛了祖國的尊嚴。
在和平年代。
軍人不怕吃苦,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軍人,軍人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正因為有了這樣一個軍隊,我們才能國泰民安,軍隊是人民的軍隊,我們有享受的權利,也有擁軍的義務。
為了弘揚民族文化,她于1994年投資160萬元興建了一座常記戲樓無償交給唐山評劇團使用。
1995年常玉珍萌發了藏在心中很久的念頭:那就是父親臨終前對她的囑托:“要記住功臣,愛戴軍人,造福人類是人生的責任和義務。
”她決心建一所功臣幸福院。
因為許多革命老同志當年南征北戰,嘔心瀝血,為祖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沒有這些老前輩出生入死,流血犧牲的精神,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安定幸福生活。
為了讓這些老功臣安度晚年,體現改革開放后人民的幸福生活,在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常玉珍克服種種困難,投資460萬元,建起一座占地2?5畝,建筑面積2700平方米的賓館式功臣幸福院,1996年投入使用,先后共接納供養年齡在70—93歲的24位的革命戰爭年代立下戰功的孤寡老軍人。
常玉珍像照顧自己親生父親一樣照顧每位老人,傾注一片深情。
老人每人住一間屋,室內外配備了價值
【第1句】:7萬元的紅木高檔家具,以彩電、電扇、收音機、剃須刀、手提包等大小96件生活用品。
每人每月安排300元伙食費,另外發給每人每月零花錢由原來80元增加到160元,每逢春節還發給每人100元壓歲錢。
為給老功臣補養身體,她專門買來鹿茸、人參、靈芝、枸杞、陳皮等,給老人泡制藥酒喝。
她給老人發了一年四季軍用校官服裝,為老人設有餐廳、浴池、健身房、臺球室、書畫室、醫務室等設施。
她還購買了鮮花、盆景、畫眉鳥擺放在屋里院內,鳥語花香。
老人們的衣食住行,常玉珍不要個人、國家一分錢,白吃白住養老送終,她帶老人流覽新唐山市市容,品嘗唐山的各種風味小吃。
常玉珍在物質上照顧好老人的同時,更注重對老人精神上的關心和體貼,她給老人定了報刊雜志,組織他們讀報學習,請他們給職工、小學生講革命經歷。
她組織老人們去北京看升國旗儀式,到前、緬懷祭奠革命先烈。
生日祝福是幸福院的一項重要活動。
從年初到歲尾,這一喜慶的日子接連不斷。
每位老人生日,常玉珍都要送上蛋糕,為老人唱生日快樂歌,還要請老人點最愛吃的菜。
幸福院里每去逝一名老功臣,常玉珍都要親自布置靈堂,親自守靈、送葬,真正做到了養老送終。
去逝的老功臣趙東祥的親屬在眾人面前給常玉珍下跪說:“常總!我們給您磕頭了,您真是功臣的好女兒。
”通過這些活動和工作使老人們心理上得到了極大的撫慰、滿足。
1997年6月,常玉珍又辦起了孤兒村,收養了革命老區的13名孤兒,最大的13歲,最小的只有7天、20天、40天。
大的每天到附近小學、中學上學,3個尚在襁褓中的嬰兒,常玉珍安排專人看護。
常玉珍給他們分別起名叫黨慶、黨港、黨歸,意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
常玉珍賦予他們母愛。
孩子們都親切地叫她常媽媽,孩子們哭了她會馬上跑來問寒問暖,孩子病了她馬上送到醫院找專家診病,有時晝夜守候在床邊,一口一口地給孩子喂飯,喂藥。
并決心把他們培養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
有人問她。
你花這么多錢,受這么多的累,養活這么多的孤兒你圖個啥?常玉珍坦誠的說:“不圖啥,就是想為國家盡點心,為社會分點憂,當我看見這些沒有父母的孩子歡天喜地那種快樂時,我也享受到了別人享受不到的快樂。
現在我有回報社會這個能力,如果說不是黨的政策好,我常玉珍渾身是鐵能打幾根釘,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
1996年常玉珍又投資300萬元,在風光秀美的遷西大黑河水庫旁建造了一座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的常記功臣療養院、常記軍人度假村。
常玉珍說:“遷西是革命老區,在戰爭年代為了保護這片土地,我們的軍人拋頭顱灑熱血,血染山河,今天又是這片土,卻給他們帶來了詩畫般的美好環境,當他們到此度假療養時,他們會感到人民沒有忘記他們,他們會更加明白祖國領土寸土不讓的偉大意義。
1999年7月9日常記功臣療養院、軍人度假村舉行隆重的落成典禮,投入使用。
去年度假期間共接待老功臣65人、軍人96人以及無數的參觀人員。
常玉珍為功臣幸福院、老區孤兒村和功臣療養院,軍人度假村共招聘了20名服務員,每年為功臣、孤兒和服務員支付的生活費和正常開支達30多萬元。
廣大群眾和領導高度評價常記功臣幸福院確實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朵絢麗多彩的鮮花。
現在常玉珍同志通過公證處已經做了公證,她將自己的全部資產都交給了社會,她說:“我要讓各個歷史時期的功臣品嘗到改革開放的果實,我要讓改革開放的果實服務于軍人回報于社會,造福人類,不把它作為私有財產傳給子女。
”她還對子女們說:“人人都會享受生活,但真正懂得怎樣生活的人還需要境界和素質,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學習先輩那種舍生忘死、公而忘私的精神,這樣的英雄模范戰爭年代有,和平年代也有,要學習他們那種高尚的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精神,品味他們的那種勤勞樸實的生活作風,你們才會懂得應該怎樣去生活,你們才會明白什么樣的生活最幸福。
希望你們做一個懂得生活的人,做一個有利于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有用人才,這樣的生活含金量最高,是最幸福的生活。
” 常玉珍心地善良,扶困濟危,樂善好施,對社會上的特困戶和遭遇不幸的人盡心相助,1996年臘月她因病住院,得知在上學的李媛媛因其母患腦瘤造成家庭生活困難而輟學時深感惋惜。
為此她先后拿出4000元支持李媛媛繼續上學,并堅持每月寄上300元幫助她渡過難關。
她為地震失去腿的郭娜安上了假腿,使她能像正常人一樣走路了。
本商場職工張紹海因母親早逝,父親因病不能勞動,家境貧寒,常玉珍出資7000多元幫他蓋了房,還為他找對象成了家。
常玉珍為繁榮小山經濟,先后投資42萬元建造了兩處工業品批發市場,三年國家收稅費650多萬元,她把市場無償地獻給國家。
常玉珍對救災,助殘修橋,城運會、亞運會、中日韓青年運動會、林西百貨大樓失火,積極捐資
【第5句】:6萬元。
1997年張北地震,1998年南、北方發生水災,她先后捐資6000多元。
常玉珍熱愛人民解放軍,每年八一都到部隊慰問。
1996年,為紀念唐山抗震20周年,她給唐山駐軍送去豬肉、鮮魚還有9999元的禮金,慰問了解放軍官兵。
當她得知解放軍255醫院建老干部病房資金緊張時,她帶著3輛汽車送去了14張病床和裝備7個病房價值5萬元的全套設備,并送上了15塊寫有“祖國功臣人民不忘”的鏡匾。
1996年她鼓勵自己的兒子應征入伍。
12月18日她正在石家莊,得知12月20日全市最后一批355名新兵入伍,她立即給商場打電話,要馬上趕做355個花環歡送這355名新兵。
常玉珍當夜趕回唐山,帶領百余名商場職工和幸福院的功臣們乘4輛卡車和4輛小汽車高舉“保家衛國,參軍光榮”的橫幅敲鑼打鼓到火車站廣場為新兵送行,她和功臣們把355個花環戴在新戰士胸前,并囑咐他們到部隊好好干,為家鄉爭光,為祖國做貢獻。
為了對職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幾年來,常玉珍每逢周六早上都要組織全體職工舉行升國旗儀式。
每年年底舉行換新國旗儀式,高唱。
每到清明節,她都要組織職工去烈士陵園掃墓,獻花籃,進行愛國敬業教育,讓青年職工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繼承先輩遺志,建設祖國、保衛祖國。
她對大家說:“不管到任何時候我們都要相信黨、依靠黨、永遠跟黨走”。
1998年,她又在軍事博物館的幫助下,投資40多萬元,在功臣幸福院內開辟占地560平方米,創辦了展面660平方米的愛國主義教育展廳,成為商場和唐山市的。
此展覽引起了軍隊和地方等單位的重視,市內、市外各地團體紛紛組織前來參觀。
至今已有工人、農民、軍人、學生、商人、醫務人員、公安人員等近8萬人次前來參觀學習。
20多年來,常玉珍用于興辦贊助公益事業和扶貧擁軍等方面的款項已達1000多萬元。
以上所有福利事業的一切費用都由常玉珍自己承擔。
常玉珍說:“成績是昨天、是歷史,今天我要努力學習江總書記提出的‘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的指示,為創造新業績而努力奮斗。
” 常玉珍同志致富不忘報國,愛心奉獻社會的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受到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
唐山市委、市政府授予常玉珍學雷鋒“十杰”。
二十個杰出女性榮譽稱號,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常玉珍“巾幗建功”競賽崗位明星和“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1997年被國家民政部、解放軍總政治部授予擁軍優屬模范個人。
1998年省委、省政府、省軍區授予常玉珍“愛國擁軍模范”稱號。
、、、、、、《中國青年報》、《人民政協報》、《中國婦女報》、中央、省、市電臺電視臺等各級新聞媒體先后報道了她的事跡。
江澤民總書記委托中共中央辦公廳,給功臣幸福院發來了慰問信,近年來中央以及省市部門的領導多次來常記商場、功臣幸福院視察和參觀,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第二: 網絡游戲,作為一種虛擬文化近年來逐漸蔓延,成為不少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但網絡游戲又如同毒藥般,令不少玩家沉迷而不可自拔,以致荒廢學業、事業。
不久前,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公布了以普及健康游戲觀念為宗旨的《網絡游戲防沉迷系統》開發標準,今天將是該系統試運行的第一天。
然而,記者事先從多方面獲悉,系統還未實施,玩家卻早已制訂出"反防沉迷系統"方案。
防沉迷系統似乎難以防住“沉迷者”。
兩青年玩家先后喪命 為了玩網絡游戲,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并非聳人聽聞。
記者日前了解到,就在眼下炙手可熱的大型網絡游戲“魔獸世界”中,兩名青年玩家先后意外身亡。
嗣后,在游戲的虛幻世界里,幾百名玩家為死去的會員舉行了葬禮,但華麗的場面、玩家的悼思,已無法挽回逝去的生命…… 10月15日晚,在魔獸世界游戲里,上百名來自“STARS(星辰)”的公會會員聚集在一座虛擬城堡的大教堂前,悼念死去的會員SNOWLY。
游戲中的公會,是指一群志同道合的玩家群體。
SNOWLY,北京人,男,28歲,曾是魔獸世界的忠實玩家,但卻于10月8日早晨猝死于家中。
知情人告訴記者,SNOWLY是星辰公會的人事官員,也是游戲中“出勤率”最高的會員。
長假期間,他幾乎天天在線,最終于8日凌晨在睡夢中猝死,推測死因為腎衰竭。
另有知情人告訴記者,事實上在10月3日那天,SNOWLY就曾因身體不適,囑咐朋友幫忙照看游戲里的一些事務,可見身體異常早已出現。
《網絡游戲防沉迷系統》以3小時作為標尺,累計3小時內的游戲時間為“健康游戲時間”,游戲經驗值和掉寶率正常;超過3小時而不到5小時的時間為“疲勞時間”,游戲經驗值和掉寶率減半;超過5小時則為“不健康時間”,經驗值和掉寶率皆被建議設置為0。
與此同時,在推行該系統的網絡游戲中,當玩家以賬號登錄游戲滿1小時的同時,系統將提醒一次;累計在線時間接近3小時,將提醒“您累計在線時間已滿3小時,請您下線休息”。
此后,伴隨玩家在線時間的增加,游戲中跳出警告的頻率也將相應增加,直至玩家下線休息滿一定時間之后,系統才會把累計在線時間清零。
珍愛生命,遠離游戲
試比較這兩則事跡,發人深省不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