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偏憐之子不保業,難得之婦不主家】(諺)偏憐:偏寵愛憐。慣寵的子弟守不住家業,高攀來的媳婦不會主持家事。指一味寵愛偏袒之下出不了實干的人才。
【第2句】:【看著魚兒下罩】 釋義:比喻看準了再下手。 例句:小梅又安頓給崔骨碌:“聽說張金龍常到你們這兒來,要是有機會,把這個鐵桿漢奸—塊兒抓住,那就更好了。反正看著魚兒下罩,你瞧著辦吧!”
【第3句】:【硬捏脖往下灌】(慣)比喻強迫別人接受。
【第4句】:【摟草打兔子——捎帶】(歇)指做某件事時順便做另一件事。 也作“摟草打兔子——捎帶手”。
【第5句】:【中國】中國的英譯名是China,有歷史學家考證,英文china-詞來源于印度梵文“支那”,是我國第一個封建統一王朝——秦的音譯。秦朝統一六國后,威名遠播,周邊國家就根據中文發音來稱呼這個強大的帝國,并按照印歐語系的拼寫方法,將“秦”拼寫成chin,chin后來被附加了一個元音,成了“China”。 還有,把瓷器翻譯為China,則是在China-詞產生之后,“這和中國瓷器的興盛有關。中國素以瓷器揚名世界,八世紀之后瓷器通過絲綢之路和海上運輸遠銷世界,中國被譽為“瓷器王國”,但中國China得名與瓷器無關。
【第6句】:【西瓜皮擦屁股——沒有個完了】(歇)指事情越來越麻煩,沒個了結的時候。 也作西瓜皮擦屁股——沒完。 西瓜皮揩屁股——沒完沒了。揩:擦,抹。
【第7句】:【冤家】“冤家”一詞,原意為怨家,指仇人?,F在指愛的親昵之稱,是反語,如同情人之間女子說情郎“你真壞”一樣。“冤家”一詞源自唐代,唐張薷《朝野僉載》有“此子與冤家同生”之句。 到了宋代,“冤家”這個詞,通過“不饒人”這一語義成分,從所仇轉為所愛,表示似恨而實愛的感情。如黃庭堅《晝夜樂》詞:“其奈冤家無定據,約云朝又還雨暮?!薄抖庠鲙洝芬蝗眨骸罢清氤呤窃┘遥瑴喨缣鞓舆h?!?“冤家”的這種含義,在“冤家”一詞的運用過程中得到了豐富。宋蔣津在《葦航紀談》中對“冤家”的這種豐富含義作了總結:后閱《煙花記》有云:“冤家之說有六:情深意濃,彼此牽系,寧有死耳,不懷異心,所謂冤家者一;兩情相系,阻隔萬端,心想魂飛,寢食俱廢,所謂冤家者二;長亭短亭,臨岐分袂,黯然銷魂,悲泣良苦,所謂冤家者三;山遙水遠,魚雁無憑,夢寐相思,柔腸寸斷,所謂冤家者四;憐新棄舊,忘恩負義,恨切惆悵,怨深刻苦,所謂冤家者五;一生一死,觸景悲傷,抱恨成疾,迨與俱逝,所謂冤家者六?!薄霸┘摇钡倪@六重含義,無不傳達了男女之間那種又愛又恨,又疼又怨,纏綿悱惻的復雜感情,難怪古往今來的戀人都愛以“冤家”相稱了。 “冤家”一詞,除了指心愛的人外,還指心愛的東西。如《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日:“婆子袖里扯出個小帕兒來。道:‘就是這個冤家,雖不值錢,是一個北京人送我的,卻不道禮輕人意重?!?/p>
【第8句】:【刀快不怕脖子粗】(諺)只要砍刀鋒利,哪怕脖子再粗也能砍斷。比喻只要具有無堅不摧的力量,就不怕敵手強硬,不怕困難重重。
【第9句】:碾谷要碾出米來,說話要說出理來.
【第10句】:【矮子過河——越盤越深】(歇)盤:涉水。矮子過河,越向前走,沒入水中越深。喻遇事不知回頭,越陷越深。
【第11句】:【有今天沒明天】(慣)1指人年老或病重,將不久于人世。2指生活貧困,今天有吃的,明天的還沒有。 也作“有今日沒明日”。
【第12句】:【有錢難買子孫賢】(諺)指子孫的賢良,是一個家庭最難得的財富,是用金錢買不到的。
【第13句】:【遇著善人便燒香,遇著惡人便使槍】(諺)指對人要愛憎分明,善惡分清,不能是非混淆,敵友不辨。
【第14句】:【拿雞蛋往鵝卵石上碰】(慣)比喻以弱犯強,不自量力,自取滅亡。 也作拿著雞蛋打石頭。 拿雞蛋往墻壁上碰。
【第15句】:【公婆愛長孫,爹媽疼小兒】(諺)公婆:此處指祖父、祖母。長孫:孫子里最大的。指祖輩愛的是孫子里最年長的,父輩疼的是兒子里最年幼的。 也作“公疼頭孫,爺疼晚崽”。
【第16句】:【閑打牙兒】(慣)指閑聊天。也指費口舌,無意義地爭辯。 也作閑磕牙。 閑嗑牙。
【第17句】:【金剛鉆小,能鉆瓷器】 釋義:比喻人雖年輕或沒有名氣,卻很有本領。 例句:金剛鉆小,能鉆瓷器。我聽說那岳元帥十三歲在內黃歲武考,獨占鰲頭。
【第18句】:【豬八戒的脊梁——悟能之背】(歇)悟能:豬八戒的法號,諧“無能”。背:諧“輩”。指屬于沒有才能的人。
【第19句】:【想當然】“想當然”指做事沒有根據,不加考證,只憑主觀想象。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太普遍了。 “想當然”源自《后漢書·孔融傳》。東漢末年,曹操與袁紹共爭天下。 有一次,曹操打了勝仗,長子曹丕私自將袁紹的兒媳甄氏納為妾。孔融聽說后寫信給曹操,提到武王曾把紂王的妃子賜給弟弟周公旦。曹操沒有領會到孔融是在諷刺自己,便問此事出自何典,孔融隨口答道:“以今度之,想當然耳?!币馑际且越裰拢肫甬斈辍C艘痪湓?,形成一個詞。 楷模“楷模”指榜樣、模范?!翱!币辉~源于兩種樹木,據《資治通鑒》卷五十五記載,東漢時期的太學生中廣泛流傳有“天下楷模李元禮”這樣的說法。北宋人陳奕在其所編著的《履齋示兒編》一書的卷十三中說:“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后世人以為楷模。”
【第20句】:【熱狗】現在,“熱狗”在城市小吃市場上很流行,這種吃法簡單方便,很受市民特別是小朋友們的歡迎。但它卻是地地道道的“進口貨”。 據說,最早出售熱狗的人是一位叫特瓦洛的德國巴伐利亞移民。他在19世紀80年代中期擺賣香腸,因為剛烤的香腸燙手,他便用兩片面包把它包起來,以方便顧客拿著吃。約20年之后,一個賣這種夾香腸面包的小販在馬球場上高聲叫賣一種德國小臘狗香腸,一位漫畫家靈機一動,畫了一幅兩條人物化的香腸,樣子好像兩只狗在相互對吠,非常有趣。他的這幅名為“熱狗”的漫畫在報上發表后,人們便開始把這種夾香腸面包叫做熱狗了。
【第21句】:【一匹馬配兩個鞍子】(慣)鞍子:放于牲口背上馱運東西或供人騎坐的器具。比喻做兩手準備。
【第22句】:【握手】“握手”是一種禮節,表示親近或友好。這種禮節已流行全世界,這么普及的禮節,是怎樣形成的呢? 握手的產生可追溯到人類還在刀耕火種的原始年代。那時,在狩獵和戰爭時,人們手上經常拿著石塊或棍棒等武器,如果遇見陌生人,大家都無惡意,就要放下手中的東西,并伸出手掌,讓對方撫摸手心,表示沒有藏著什么武器。這種習慣一直延續下來,并演變成在分別、會晤或有所囑托時以表示親近。 看來,握手與碰杯一樣,都是從釋疑到友好。
【第23句】:【人有七貧八富】(諺)七貧八富:窮和富反復交叉出現。指人生一世,窮和富沒有定準,富起來又會窮下去,窮下去又會富起來。
【第24句】:【買了個母雞不下蛋——莫不吃了不成】(歇)莫不:莫非,表示反問語氣。本指若買了只不能生蛋的母雞,即使殺了也無濟于事;轉指婦女即使不會生養,也無人可奈何。
【第25句】:【打鐵要趁熱,治病要趁早】(諺)泛指辦事要抓緊時機,及時采取行動。 也作“趁熱打鐵,趁早治病”。
【第26句】:【開綠燈】(慣)比喻為某些事或人提供便利條件。
【第27句】:棋逢敵手難藏身。
【第28句】:【窗戶眼兒吹喇叭——鳴聲在外】(歇)鳴:諧“名”。指人的名聲在外面,廣為人知。
【第29句】:【八仙過?!黠@神通】(歇)八仙:道教傳說中的漢鐘離、張果老、呂洞賓、鐵拐李、韓湘子、曹國舅、藍采和、何仙姑等八位神仙。 神通:指修行有成就的人所具備的神妙莫測的能力,今指特別高超的本領。相傳八仙渡海到蓬萊山赴蟠桃會,一路上能行風的行風,能下雨的下雨,各自施展法力。比喻各自施展本領,或各有各的一套好辦法。 也作八仙過?!魇股裢?。 八仙過?!黠@其能。
【第30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慣)一人:指皇上。萬人:指百姓。地位在皇上之下,萬民之上。舊指宰相。也形容人地位非常高,權勢非常大。 也作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一人之下,眾人之上。
【第31句】:【聽話聽音,鑼鼓聽聲】(諺)指聽人說話,要善于聆聽他的弦外之音,明白話里的真正意思,就像聽鑼鼓一樣,要聽出它的節奏和音響。 也作聽鼓聽聲,聽話聽音。 聽話聽聲,鑼鼓聽音。
【第32句】:【雪獅子向火——酥了半邊】(歇)酥:本指融化,轉形容肢體軟弱無力。多形容感情沖動,不能自持。 也作雪獅子向火——軟癱了半邊。 雪獅子向火——酥了一半。
【第33句】:【閻王爺貼告示——鬼話連篇】(歇)鬼話:本指鬼說的話,轉指不真實或沒道理的話。指說的全是謊話,胡說八道。含責罵意。 也作閻王出告示——鬼話連篇。 閻羅王出告示——凈是鬼話。
【第34句】:【晚飯少吃口,活到九十九】(諺)九十九:指高壽。指晚飯少吃,可以養胃、促進健康,從而益壽延年。
【第35句】:【草深蟲子密,林大鳥兒多】 釋義:比喻人多,情況復雜,什么樣的人都有。 例句:范克明似有同感,說:“草深蟲子密,林大鳥兒多,什么樣的全都有哇?!?/p>
【第36句】:【菜里蟲兒菜里死】(諺)指貪食蔬菜的蟲兒,最終都死在蔬菜里。比喻在什么地方做壞事,就會在什么地方受到懲罰。
【第37句】:【若要安樂,不脫不著】(諺)如果想要康寧,最好在春夏之際、秋冬之交,不要加減衣服。指乍暖乍寒季節,加減衣服容易生病。
【第38句】:【只有沒見面的朋友,哪來沒見面的冤家】(諺)指世上有沒見過面的神交之友,但真正的冤家仇人總是自己打過交道認定了的。
【第39句】:【三下五除二】(慣)原為珠算口訣。形容做事干脆利索。 也作“三下五去二”。
【第40句】:【輸錢只為贏錢起】(諺)指在賭博場上輸了錢的,往往都是開頭贏了錢被誘惑的。也借指遭人算計的,往往都是由自己算計別人引發的。
【第41句】:【人好不如家伙妙】(諺)家伙:工具的俗稱。人再有能耐,也總比不上先進、得力的工具效果好。指要想提高效率,就必須大力發展科技,改進機械工具。 也作人巧不如家什妙。 人快還要工具利。
【第42句】:【桃三杏四,梅子十二】(諺)指各種果樹從栽培到結果實,時間有長有短,桃三年,杏四年,梅子十二年。 也作桃三杏四梨五年。 桃三杏四梨五年,棗子當年便還錢。
【第43句】:【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釋義:殃:災禍。池:護城河。城門失火,要到護城河里打水救火,河水干了,魚也就死了。比喻無緣無故受到牽連。 例句:在另外一部分無所謂的士兵,覺得皂白不分,勢必“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第44句】:【惟恐天下不亂】(慣)惟恐:只怕。指居心叵測的人只怕人間太平,一心想制造事端和混亂,無事生非。
【第45句】:【夫有千斤擔,妻挑五百斤】(諺)指妻子總是自然而然地為丈夫分擔責任。
【第46句】:【不知葫蘆里賣甚么藥】(慣)舊時方士賣藥把藥裝在葫蘆里。指不了解內情,不清楚對方的意圖。 也作不曉得葫蘆里賣的甚么藥。 不知道葫蘆里裝著什么藥。
【第47句】:【家無生活計,不怕斗量金】 釋義:如果沒有謀生的辦法,即使有斗量黃金的家業也無濟于事。 例句:“‘家無生活計,不怕斗量金。’我如今又不做官了,無處掙錢,作何生意以為糊口之計?”
【第48句】:【烏云遮不住太陽】 釋義:比喻困難是暫時的,前途是光明的。 例句:“常言說:烏云遮不住太陽;咱這集體日子就是太陽,什么也遮不住它!”
【第49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釋義:極言蘇州、杭州可與天堂相媲美。 例句:江南真是個好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像我們這地獄世界。
【第50句】:【海底撈月,水中求酥】 釋義:酥:酥油,是從牛奶或羊奶中提出來的脂肪。到海里去撈月亮,在水中尋求酥油。比喻白費力氣,根本辦不到。 例句:他們要同陳鯇刺作對,也不想一想,小舢板好去撞大船?海底撈月,水中求酥,會有什么結果?
【第51句】:【扁擔是條龍,一生吃不窮】(諺)指扁擔是個寶,靠它能維持一生生計。
【第52句】:【有錢不買張口貨】(諺)張口貨:張口吃白飯的人。指有錢人不會買一個只吃飯不干活的人。
【第53句】:【堤外損失堤內補】(諺)堤:沿海、河、湖等的防水建筑物。指農作物要是在堤外受到損害的,就要在堤內設法得到補償。比喻在這方面失去的,就要在那方面補起來,不使總體虧損。 也作“堤內損失堤外補”。
【第54句】:【撒謊瞞不過當鄉人】見“說謊不瞞當鄉人”。
【第55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諺)足赤:十足的純金。完人:完美無缺的人。世上沒有成色十足的純金,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指人人都有不足的地方,對人不可求全責備。 也作金無足赤,人無十全。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第56句】:【君子成人之美】(諺)指品德高尚的人能成全別人的好事。
【第57句】:【天下無有不散的筵席】(諺)再好的宴席,總會有散的時候。比喻人生有聚就有散,不必為散傷情。
【第58句】:【人到一萬,無邊無沿】(諺)指人數上萬,氣勢就會非常壯觀。 也作人馬一萬,無邊無岸;人到十萬,徹地連天。 人有一萬,無邊無沿;人有十萬,徹地連天。
【第59句】:【交椅】現在所說的“交椅”,是人們對權力的另外一種描述,“坐上第一把交椅”是指成了某地、某組織、某單位的“第一把手”。那么,“交椅”源自何處? 傳說“交椅”與唐玄宗李隆基有關。這位李三郎風流成性,喜好旅游,經常游山玩水??墒?,出遠門不能坐龍椅,那些太監設計出輕巧方便且能折疊的椅子,不用就疊上,用時再打開,而且還能靈活轉動一周。玄宗坐上一試,果然舒服,比龍椅還要受用。因為這種椅子可以折疊,椅腿交在起,玄宗皇帝傳旨,將此皇家專利產品命名為“交椅”。 不過,“交椅”在史料中確有記載。宋代高承在《事務紀原》中引《風俗通》的話說:“漢靈帝好胡服,景師作胡床,此蓋其始也,今交椅是也?!?這段話明確指出,在漢代稱胡床,在宋代稱交椅,胡床即交椅。北方的“胡床”比較實用,樣子猶如矮凳,坐上去很舒服,胡床雙足交叉,可以折疊,好像現在的馬扎。到隨朝,因忌諱“胡”字,原先的“胡床”改名為“交床”。約在唐以后,人們在“交椅”上添加后背和扶手,制作出了原始的椅子。“交床”隨即榮升為“交椅”。到了南宋時期,正式有了“交椅”之名。 當時的“交椅”有直背與圈背兩類,坐上去都很舒服。宋江在梁山好漢中坐第一把交椅,別忘了,那小說是明朝人寫的,不過,文藝作品也不能脫離當時的生活環境。
【第60句】:【入門休問榮枯事,觀著容顏便得知】(諺)榮枯:興盛與衰落。進了門不必詢問家門的興盛與衰落,只要看看家里人容顏表情就可知道。 指人的心境總要表現在人的面容神態上。 也作入門休問吉兇事,觀看顏面自得知。 入門不問榮枯事,但見容顏便得知。
【第61句】:【破表——沒準兒】(歇)本指鐘表走時不準,轉指做事沒有把握,不確定。
【第62句】:【船多不礙港,車多不礙路】(諺)港:港灣。指船再多,也不妨礙水上交通;車再多,也不妨礙陸路交通。比喻人雖多,各做各事,互相之間并不妨礙。 也作“船多不礙江”。
【第63句】:【不是吃素的】(慣)比喻不是好對付的。
【第64句】:【娼妓】“娼妓”指賣淫的女子。娼妓本義并非如此,“娼”和“妓”原本不是雙音節的詞,娼是娼,妓是妓,只是娼和妓的本義比較接近。古時娼與倡相通,《說文解字》解釋說:“倡優,女樂也。”指從事歌舞的女藝人。 妓與伎通,《說文解字》的解釋是:“妓,女樂也?!笨梢?,娼與妓最初都是指歌舞女藝人。后來,娼和妓的詞義發生了轉變,均指賣淫的女子,并合二為一,稱為“娼妓”。 “娼妓”源于春秋時期。據《戰國策》記載:“齊桓公宮中七市,七閭七百,國人非之?!庇杏涊d解釋說,這就是指齊國相國管仲開設的公營妓院,所收取的錢財都歸國庫所有,用于軍費開支。這種說法被后人接受,清人紀的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說:“娼族祀管仲,以女閭三百也?!币虼?,明清時揚州等地的妓院里供奉的祖師爺就是管仲。妓院里不僅設有管仲牌位,妓女們還要給管仲叩頭燒香,以祈生意興隆。從此,一代名相管仲,名譽受損,留下此業被后人詬病。
【第65句】:【打白賴】(慣)指抵賴,耍賴。
【第66句】:【哈密瓜】“哈密瓜”外形金黃燦燦,肉質豐厚,芬芳誘人,香甜滿口,揚名四海。新疆正好有個地方叫哈密,所以人們以為哈密瓜的故鄉在哈密。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哈密瓜的故鄉可不是哈密。 哈密瓜的種植歷史超過千年,它的故鄉確實在新疆,但不是哈密,而是鄯善。鄯善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種植條件,綠水環繞,晝夜溫差大,極適合甜瓜生長。鄯善瓜之所以變成哈密瓜,源于人們張冠李戴的誤傳。 清代時,康熙皇帝封賞統治哈密的額貝都拉為哈密王。額貝都拉對清廷賜予他封號感激涕零,他親自率領一個使團前來京城,以叩謝皇帝賜予的榮耀。出發前,特意從鄯善帶了一大批鄯善甜瓜,當做送給皇帝的貢品。因為古代交通不便,那么遙遠帶來的瓜果自然非常珍貴,這種瓜果從來沒有在京城出現過。康熙帝第一次吃鄯善甜瓜,感覺芳香撲鼻,味甘如蜜,于是贊不絕口,龍顏大悅。便問大臣:“這瓜享何貴名,產于何地?”大臣們從來沒見過這種瓜,哪里知道它的名稱呢。有一個大臣靈機一動,立刻回復皇帝說:“這瓜是哈密王上貢的,就是哈密瓜了?!弊源酥?,鄯善甜瓜便更名改姓,變成了“哈密瓜”。
【第67句】:【吃甘蔗上云梯,步步高,節節甜】 釋義:比喻越來越好,越來越甜蜜。 例句:一想到未來,她總有那種吃甘蔗上云梯的感覺,步步高,節節甜,幸運之神是不會遺棄她的。
【第68句】:【磨扇壓住手】(慣)磨扇:石磨的上下兩片圓盤。磨扇壓住手,動彈不得。比喻遇到了困難,需要幫助。
【第69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釋義:比喻山再高,水再深,總有路可通。 例句:行者笑道:“師父說哪里話。自古道:‘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M無通達之理?可放心前去?!?/p>
【第70句】:【羊在山坡曬不黑,豬在圈里捂不白】(諺)捂:封閉,悶著。比喻人與事物的本質難以改變。
【第71句】:【出門一把鎖,進門一把火】見“進門一把火,出門一把鎖”。
【第72句】:【沙龍】“沙龍”泛指文學、藝術等方面人士的小型聚會。近幾年,“沙龍”一詞風靡全國。那么,它來自哪里呢?它是一個外來語,是法語的音譯。 17世紀末18世紀初法國巴黎的文人和藝術家常接受貴族婦女的招待,在客廳集會,談論文學藝術,互相誘發靈感,無拘無束,生動活潑,促進創作質量。 “沙龍”遂成為社會交往中的高雅的活動場所的稱呼。西風東漸,前幾年傳人中國,風靡一時,如“藝術沙龍”、“青春詩派沙龍”等。后來向其他領域擴展,如“企業家沙龍”、“攝影沙龍”、“美術書法沙龍”。大學生里的“英語角”為了趕時髦,改稱“英語沙龍”,公園里的“戲曲沙龍”等,不一而足。
【第73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釋義:比喻只要誠心誠意去做,就一定會克服困難,達到目的。也比喻對人真誠,能產生極大的感動力。 例句:這是個父母不肯許的。又有一個父母許了又悔的,也弄得死了活轉來。 一念堅貞,終成夫婦。留下一段佳話,名日《秋千會記》。正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p>
【第74句】:【壽比南山】“壽比南山”比喻人的壽命像南山一樣長久,用作對老年人的祝頌?!皦郾饶仙健痹闯觥对娊洝ば⊙拧ぬ毂!罚骸叭缭轮?,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詩經,民間詩歌居多,一般沒有作者姓名,又是屬于文學作品,至于是指哪座南山,無可考據。 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指西安南邊的終南山;一說是指山東益都縣的云門山。《現代漢語詞典》上說是指終南山。然而,云門山的遺跡較多,因其在城南,故亦稱南山。 在山東云門山北崖上,鐫刻著一個巨大的“壽”字,字高【第7句】:5米,寬【第3句】:7米,氣勢磅礴,蒼秀崢嶸,遠遠望去,此字上刺青天,下屹大地,宛若巨匾,和云門山山體融為一體,雄渾奇偉,橫絕寰宇。據史料稱,此“壽”字出自明嘉靖年間衡王府管家周全的手筆。 1981年,益都縣文物局首次拓下這個書法與雕刻技術雙絕的“壽”字。 拓字時,以60米白布代紙,15公斤雞蛋清調【第3句】:5公斤朱砂為墨,分段拓下了這個“壽”字。 在益都縣縣城里,自古有“壽比南山”的說法。人們提到老人長壽時,總是說“壽比云門山”。
【第75句】:【吃回頭草】(慣)原指牛羊等重回吃過的草地吃草。比喻重新做曾經放棄的事情。
【第76句】:【若要佛法興,除非僧贊僧】(諺)要想讓佛法興盛,除非佛門信徒能做到彼此敬重。指佛門信徒不互相拆臺,佛法自然興盛。比喻行內的成員能彼此尊重,該行業就必定興旺。
【第77句】:【欺軟不欺硬】(慣)指欺負軟弱的,不敢惹厲害的。
【第78句】:【打死閻王,嚇煞小鬼】(諺)閻王:迷信傳說中陰曹地府掌管生死簿的主子。指只要打死了閻王,自然就鎮住了小鬼。比喻鎮壓住頭領,依附的人便不敢輕舉妄動。
【第79句】:兄弟和氣金不換,妯娌和氣家不散。
【第80句】:【見好就收】(諺)事情進展到一定程度,取得應得的效果時,應及早收住,以免做過了頭。指人貴知足知止,不可貪得無厭。
【第81句】:【狐貍就是睡覺,也在磨牙】 釋義:比喻壞人時刻都想害人。 例句:田文中懷疑地說,“我對這個匯報真要打個問號:這條狐貍怎么能夠老實呢?”“狐貍就是睡覺,也在磨牙!”
【第82句】:【一問搖頭三不知】(慣)指什么都不知道。也指人不介入是非,問什么都推說不知。
【第83句】:【土里刨食吃】(慣)比喻以種田為生。 也作“土里刨食兒”。
【第84句】: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見識。
【第85句】:【狗拿耗子,多管閑事】這個俗語形容不受歡迎的多管閑事的人。捉老鼠是貓的職責,狗的職責是看門??稍诠糯?,卻有狗捉老鼠的記載。 在四川三臺縣郊江鎮金鐘山一區一號漢墓中,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幅“狗咬耗子”石刻畫像,圖中有一只蹲坐的狗,此狗耳豎、嘴長、牙尖,四肢肌肉發達,雙眼炯炯有神,口中還叼著一只長尾巴老鼠。戰國末年成書的《呂氏春秋》中就記載了一則狗捉老鼠的故事。故事內容是:“齊有善相狗者,其鄰假以買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日:‘是良狗也?!溧徯笾當的?,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日:‘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麇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則桎之。’其鄰桎其后足,狗乃取鼠?!薄段郝浴酚涊d曹操手下典軍校尉丁斐貪財好利,一次因私易官牛事發被捕,可曹操念他們的同鄉之誼不想處罰他,就對人說道:“我之有斐,譬如人家有盜狗而善捕鼠,盜雖有小損,而完我囊貯。”又西晉時,東海王司馬越還洛,有童謠日:“洛中大鼠長尺二,若不早去大狗至?!笨磥砦簳x時狗鼠還是兩個死對頭。 由此可見,狗拿耗子在魏晉以前并不算多管閑事,從此以后,貓和狗的分工逐漸清楚了,分工更細了,各司其職,狗再拿耗子就有多管閑事之嫌了。
【第86句】:【半截人土】“半截人土”比喻病老將衰的人活在世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半截入土”源自宋代大文豪蘇軾的《東坡志林》,其中記載了這樣一則關于“半截人土”的寓言:桃符抬頭望著艾人說:“你這個小草芥,怎么能在我上面?”艾人就低頭諷刺桃符說:“你已經有半截在土里了,還想爭做高人嗎?”這里的桃符和艾人都是古代人在元旦時用來怯邪、辟毒的東西,桃符釘在門旁的土里,艾人掛在門上,所以艾人嘲笑桃符“半截入土”。它們的原意是比高低,可后來人們用“半截人士”比喻快死的人了。
【第87句】:【?!看汗?,家家戶戶貼“福”字,源自何處。一為“?!弊值暮x好,二是源自一個傳說。 先看“?!弊值暮x。福,是形聲字,偏旁示,乃祭祀祈禱的意思。向神明祈求什么呢?內容在右半邊:上邊是人的頭面,下方是肚腹,肚里的“十”字,乃食物充滿,既要有五谷雜糧,也需要鮮蔬葷腥,一句話,吃飽就是福。至如今,人們恭維一個人既胖又健康,總是說:“哎喲,您發福了!” 這不經意間的“發福”,最是祖先創造“?!弊值谋玖x。然而,福的內容不斷擴展,吃飽之后,自然有新的追求,后被解釋為:富、貴、壽、考,齊備為福。富貴自不必說,壽考是平安健康,活到天年。如此一個“?!弊?,誰不想把其請到家。 再看那個傳說。相傳,姜太公之妻是個敗家種,不管到哪里都敗。在姜太公封神之時,其妻說:“別人都封了神,為啥不封我?”姜太公答:“你到哪家哪家敗,封你干啥!也罷,要封就封你為窮神吧?!逼淦藓懿粷M意:“封我為窮神,叫我蹲在哪個地方?”姜太公說:“有福的地方不能去。”此事被傳開后,驚動了老百姓,于是老百姓把自家大門、小門貼上“?!弊?,以對窮神的拒絕。從此便成了傳統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第88句】:【當面抹蜜,背后扎刀】(慣)比喻當面給甜頭,背地里下毒手。
【第89句】:【踢破了門檻】(慣)形容上門的人很多或某人來的次數很多。
【第90句】:【要知朝中事,鄉間問老農】(諺)要想知道朝廷的政事,最好是到鄉下去問老百姓。指上層社會的政策效應,只有下層的人民群眾感受最深。 也作“要知朝中事,去問鄉下人”。
【第91句】:【拜師如投胎】(諺)投胎:迷信謂人死后會再投母胎轉生輪回,或為人,或為畜。指拜師學藝不可不慎。
【第92句】:【鹽也是這般鹽,醋也是這般醋】(慣)比喻彼此一樣,分不出高下。
【第93句】:【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慣)比喻光聽說要干,卻不見實際行動。 也作“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樓”。
【第94句】:【衣不壓眾,貌不驚人】見“人不壓眾,貌不驚人”。
【第95句】:【雞瘦不倒冠】(諺)冠:雞冠,雄雞頭頂上的紅冠子。指雄雞再瘦,頭頂上的雞冠子并不垂墜。比喻英雄人物或有作為的男子漢雖失勢落魄,但原有的氣勢不倒。
【第96句】:【攢錢好比針挑土,花錢好比浪淘沙】(諺)攢錢:積蓄錢財。浪淘沙:大浪沖擊沙岸。指積攢錢財像用針挑土一樣艱難緩慢,花費錢財像大浪沖沙一樣容易快速。
【第97句】:【爭得貓兒丟了牛】(慣)比喻得不償失。
【第98句】:【麥子上場,小孩兒沒娘】(諺)割倒的麥子堆到場里,急攤急碾,婦女們都忙著麥場上的事,小孩兒也就沒娘照料。指麥子上場,是收麥過程中最緊張、最忙迫的時候。
【第99句】:【瞎子發眼——豁出去】(歇)發眼:害眼病?;沓鋈ィ翰幌Ц冻鲆磺写鷥r去做。本指眼睛已經瞎了,再害眼病也不在乎;轉指沒有顧忌,舍得付出任何代價。 也作瞎子發眼——豁出來。 瞎子害眼睛——豁出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