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過二十年又是一條好漢】見“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p>
【第2句】:【先進山門是我大】(諺)LLi門:佛寺大門。指出家當和尚,誰先進山門的,誰的資格就老。借指在同一個單位里,總是按先來后到排位次。 也作先進山門為大。 先入寺門為大。
【第3句】:【閑覺日偏長】(諺)指閑著無事,就會覺得時光過得太慢難打發。
【第4句】:【霸王的弓——越拉越硬】(歇)霸王:指楚霸王項羽。傳說楚霸王項羽身材高大,力能舉鼎,用的弓又重又硬(yipinjuzi.com)。比喻人的態度越來越強橫。
【第5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溝里就是棺材】(慣)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指人未得善終。也指只管眼前,不管以后會發生什么事。
【第6句】:【抱一顆豬頭,還找不到廟門】 釋義:比喻好人不擔心沒有人要,或有東西不擔心送不出去。 例句:有一場好雨馬上種谷,我看你快找旁的哪組少人的參加吧,我不信抱一顆豬頭,還找不到廟門,你父子好手把呀。
【第7句】:【勤生財,儉治家】(諺)勤苦就能創收,這是生財之道;儉省就會有積蓄,這是治家之方。指勤與儉是生財治家的法寶,兩者不可缺一。
【第8句】:【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諺)三九:冬至節后第三個九天。三伏:夏至節后分頭伏、中伏、末伏。指一年之中,三九天最冷,三伏天最熱。 也作冷不過三九,熱不過三伏。 熱不過三伏,冷不過三九。
【第9句】:【斬草不除根,萌芽依舊發】(諺)鏟草如果不連根除掉,來春草根發芽,又會長出野草。比喻除惡若不徹底,后患無窮。 也作斬草不除根,逢春又發芽。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第10句】:【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俗語是婦孺皆知的老話,這句話源自何處,源自唐代詩圣杜甫。他的《曲江》詩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后一句當時就成了流行語。 在古代活到七十就算高壽了,也符合當時的條件和環境,屬于自然規律,“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那么,杜甫為何發此感慨,看看當時他周圍的同行和同僚就知道了。他們又有幾個能活到七十歲,僅以杜甫同時代的一些官員下場來看,就很觸目驚心:遭貶者有散文家李華、大臣宇文融、政治家張九齡等,被殺者有大書法家顏真卿、大臣顏杲卿、將領哥舒翰、詩人王昌齡、女官上官婉兒等,被迫自盡的有大臣元載等。杜甫能不感慨“古稀”的不易。名人的名句更容易流傳后世。
【第11句】:【耍死狗】(慣)指使用無賴手段,放刁、撒潑,故意搗亂。 也作耍無賴。 耍賴皮。
【第12句】:【茅坑里的石頭——屎硬】(歇)屎:諧“死”。指人呆板、生硬,頑固不化。常含責罵意。
【第13句】:【谷里也難免有粒把稗子】 釋義:稗子:一種稻田害草“稗子”的果實。比喻隊伍不可能絕對純潔,有少數壞人在所難免。 例句:哎呀,我多嘴了,說出來不要傷了自己人,游擊隊都是好人,谷里也難免有粒把稗子嘛!
【第14句】:【倒抽了一口冷氣】(慣)形容突然受驚時極度驚訝、緊張或恐懼的心情。 也作倒抽了一口涼氣。 倒吸了一口涼氣。 倒抽一口氣。
【第15句】:【生伢的不急,急死催生婆】(慣)催生婆:助產婆,幫助接生的婦女。 生孩子的人不急,接生的卻非常著急。指當事人不急,旁人卻替他著急。
【第16句】:【菜三菜三,三日露尖;水菜水菜,一凍便壞】 釋義:指蔬菜下種后,一般生長得很快,三天便可出苗;蔬菜水分多,最怕受凍。 例句:秋日諺云:頭伏蘿卜末伏菜,尖頭蔓箐大頭芥。菜三菜三,三日露尖;水菜水菜,一凍便壞。
【第17句】:【和尚不親帽兒親】(諺)和尚之間彼此生疏,但由于同戴一頂和尚帽,彼此就感到很親熱。比喻同行業或同遭遇的人到一起,容易產生同情心和親切感。 也作“和尚不親廟親”。
【第18句】:【六成】“六成”是個俗語,念成兒化音“六成兒”。比喻生猛、不懂事,心眼不全。它源自事物的比例,以十為滿(整體)。后多用于生熟比例,例如“今年的芒種,麥子才有八成熟,得再過三天才能割。”再如,蒸年糕要十成熟,一旦沒蒸熟,也不能說沒熟,得說“高(糕)生”,過年時都要避諱不吉利的言語。后來,用于比喻傻小子缺心眼,是為“六成兒”,即半生不熟。
【第19句】:【干柴烈火,龍王難救】(諺)龍王:主管興云降雨的神。指烈火一旦燒著干柴,火勢會越來越旺,誰也無法撲滅。
【第20句】:【野雞戴皮帽兒——充鷹】(歇)比喻冒充大人物。含譏諷意味。
【第21句】:沒錢時挨餓,有錢時耀闊.
【第22句】:【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諺)一年計劃的實行,關鍵在春天;一天計劃的實行,關鍵在早晨。指行動貴在早動手。
【第23句】:【不依規矩,不成方圓】 釋義: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比喻不按照法則或規矩辦事,事情辦不好?!耙馈庇肿鳌耙浴?。 例句:這都是廠里造船造機亂哄哄的形勢造成的,不依規矩不能成方圓嘛!你缺少一套必要的管理制度,一些落后的人當然會鉆空子!
【第24句】:【節約油,油滿罐;節約錢,錢滿串】(諺)串:也作貫,舊時錢制,干錢為一串。在油上節約,油罐常滿;在錢上節約,錢柜常有積蓄。 指節約是致富的條件。
【第25句】:【常讀口里順,常寫手不笨】(諺)經常讀,嘴巴順溜;經常寫,筆下利索。指學習要勤讀勤寫,自然就學識淵博,文章練達。
【第26句】:【賊是小人,智過君子】(諺)做賊的人雖然品格卑下,但機智計謀往往勝過正人君子。指智力的高下,不受品格的限制。
【第27句】:【清明節插柳】我國有清明節插柳的風俗,特別是江南,每逢清明節,家家戶戶將柳條插在井邊?!熬袟l”的成語就來源于清明插柳活動?,F在看來是個植樹造林美化環境的好習慣。 據說,清明節插柳與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正宮馬娘娘有關。有一年清明節,馬娘娘身穿便裝出城游玩。可鄉下路窄,不能過車,她只得下車步行。 不知底細的人見了都拍手高叫:“大家快看,好大的一雙腳。”馬娘娘聽見后十分生氣,叫人記住這個村名轉身就走。忽聽得有人哭著走來,馬娘娘一看,原來是個老太婆,老太婆那雙腳,比自己的還大。馬娘娘問其原委,原來是人們譏罵她生有一雙大腳。 馬娘娘聽后,產生了憐憫之情,便說:“那些無知村民,回頭都得殺掉,你可例外,快回去在你家門前插上兩枝柳。” 原來那老太婆是村里“智多星”裝扮的,他見村民奚落馬娘娘,知道闖了大禍,便改裝前往打探虛實。結果不出所料,他趕忙回到村里,通知各家都要在門前插上柳條。 馬娘娘回宮后,立即派兵將那個村子圍得水泄不通,打算將門前無柳的人家全部殺掉??晒俦M村,看見家家門前都插上了柳條,只好作罷。 第二年清明,大伙放心不下,怕馬娘娘又來郊游踏青,便又全都插上了柳條。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俗。
【第28句】:【人窮當街賣藝,虎瘦攔路傷人】(諺)賣藝:舊時習武的人擺地攤使拳弄杖,討錢謀生。指人到窮時會不顧體面,在街頭賣藝,就像虎餓瘦時會冒險攔路傷人一樣。
【第29句】:【一個鼻兒的罐子,豁著掄了】 釋義:比喻不顧一切,與人相拼。 例句:既然走到這步棋上了,就得一個鼻兒的罐子,豁著掄了;他成心要我死,我臨死也要皎他兩口!
【第30句】:【樹挪死,人挪活】 釋義:樹多移動死得快,人多走動活路多。指人不要困守在一個地方。 例句:“樹挪死,人挪活。”老洪福老頭子父子兩個,雖然到了福山、煙臺,依然在敵偽鐵蹄下輾轉。可是,這一年總算是熬過來了。
【第31句】:歹馬害群,臭柑豁筐.
【第32句】:【大年初一吃餃子——沒外人】(歇)指在場的都是自家人。
【第33句】:【一人氣力擔一擔,眾人力量搬倒山】(諺)一個人的氣力只能挑起百斤擔;眾人的力量合到一起,就能把山搬倒。指人多力量大,困難再大也不怕。
【第34句】:【便宜不過當家】(諺)便(pian)宜:便益,好處。當家:自家。有好處的事,不可落入外人手里。指有便宜要讓自己家里人享用。
【第35句】:【老的別惹,小的別逗】(諺)不要惹怒老人,不要逗惱小孩。指人到老年往往性格變得倔強,而未成年的孩子又喜怒無常,故老人小孩不可惹逗。
【第36句】:【稂不稂,莠不莠】(慣)稂(lang):又名童粱,只生穗不結實的禾草。 莠:莠子,俗稱狗尾巴草。原指莊稼既不像稂,又不像莠。比喻人不成材,沒能耐。也形容人衣冠不整。
【第37句】:【兒行千里母擔憂】 釋義:兒女出門在外,母親總是惦念他們。 例句:“嗯!常言說:‘兒行千里母擔憂’啊!你娘雖說死了,還有我,還有你姐姐哩!心上牽你,孩子!”
【第38句】:【夫妻無隔宿之仇】(諺)隔宿:隔夜。指夫妻之間即使發生沖突,也很快便會消除,彼此不會記仇。 也作夫婦之恨不隔宿。 夫妻沒有隔宿怨。
【第39句】:【隔山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銅】(諺)山那邊縱然有金子,也比不上到手的銅實在。指想望再好也只是想望,已得到的實惠無論多么小,卻實實在在歸自己所有。也指凡事寧求小而實,不務大而空。
【第40句】:【挨當頭棒】(慣)比喻意外受到沉重打擊。
【第41句】:【大蟲惡殺不吃兒】(諺)惡殺:特別兇惡。指老虎縱然十分兇惡,也絕不肯吃自己生的崽子。比喻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出于天性。 也作“虎毒不食子”。
【第42句】:【不怕學不會,只怕不肯鉆】 釋義:指只要用心鉆研,什么都能學會。 例句:俗話不是說嗎:“不怕學不會,只怕不肯鉆?!惫し虻搅耍匀皇炷苌桑赡苌罾?。
【第43句】:【三畝棉花三畝稻,晴也好,澇也好】 釋義:一半地種棉,一半地種稻,晴收棉花雨收稻。比喻做事穩當,不冒風險。 例句:三畝棉花三畝稻,睛也好,澇也好?;ㄒ饲?,稻宜雨,平分三畝,必有一得。故日:“晴也好,落也好?!庇媹D人定勝天,不思不便宜處,亦必居其一。
【第44句】:【三心二意,永不成器】(諺)三心二意:主意不定,意念不專。指人做事拿不定主意,永遠難有成就。
【第45句】:【山高高不過太陽】(諺)再高的山,也比不過太陽高。比喻地位低下的人,無論怎樣攀附,也總在地位高的人之下。
【第46句】:【鼓不打不響,鐘不撞不鳴】 釋義:比喻心里有話不說,別人不會明白。 例句:何不早說?天色將明,郡公老爺將次升帳,引你進見這個。正是:鼓不打不響,鐘不撞不鳴。
【第47句】:【丑話說在頭里】 釋義:把不好聽的話說在事前。 例句:“不!”花四季沉著臉,“萬事一個理兒,丑話說在頭里,免得日后鬧一脖子狗蠅,翻臉無情不香甜。”
【第48句】:【成立之難如登天,覆敗之易如燎毛】 釋義:成家業很不容易,敗家業容易得很。 例句:所以古人留下兩句話:“成立之難如登天,覆敗之易如燎毛。”言者痛心,聞者自應刻骨。
【第49句】:【外頭擺浪子,家里老婆啃家子】(慣)擺浪子:擺出浮浪子弟的派頭。家子:家什,這里指餐具。指男人在外面擺闊顯富,老婆在家里挨餓。
【第50句】:【扁擔是條龍,一生吃不窮】(諺)指扁擔是個寶,靠它能維持一生生計。
【第51句】:【增錢不如再看】(諺)當賣主要價高不肯出手貨物時,買主要添價,不如反復看準貨物。指買主買貨時要看準貨好,然后再添價。
【第52句】:【瓜熟要落蒂,兒大要自立】(諺)蒂(di):瓜果等與莖、枝相連的部分。瓜熟了,瓜蒂就自然脫落;兒長大了,就必須自我獨立。指兒女長大成人,就不可再依靠父母生活。
【第53句】:【看哈哈笑】(慣)比喻見別人出了事而幸災樂禍。 也作看哈哈。 看笑話。
【第54句】:【天地之大,無所不有】(諺)指世界是非常廣大的,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會發生,什么稀奇古怪的人與物都會出現。 也作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天下事無奇不有。
【第55句】:【屬啄木鳥的——嘴硬屎稀】(歇)啄木鳥:一種益鳥,嘴尖而直,能啄開木頭。嘴:本指啄木鳥的嘴,轉指說話。指人說話的口氣很強硬,行動卻松懈、無能。含譏諷意味。
【第56句】:【狗不嫌家貧,人不嫌地薄】 釋義:比喻人總是眷戀故土和家庭。 例句:人們常說:狗不嫌家貧,人不嫌地薄。金窩銀窩,不如自己家的草窩。
【第57句】:【飽病難醫】(諺)指飽食積成的病最難治療。也指人在富貴中養成的嬌惰習性最難改變。
【第58句】:【蜜罐子嘴,秤鉤子心】 釋義:比喻嘴甜會說,心里打著鬼主意。 例句:茶三錢、尼佳你們這些鬼東西,哪個不曉得喲!蜜罐子嘴,秤鉤子心,哪個敢信!
【第59句】:【丟了芝麻,撿了西瓜】(慣)比喻得大于失。 也作“撒了芝麻撿個西瓜”。
【第60句】:【滴水成河,積米成籮】 釋義:比喻積少成多。 例句:滴水成河,積米成籮嘛。我這一點幫不了集體什么忙,但通過這個方式,可以使我和勞動保持聯系呀。
【第61句】:【一淵不兩蛟】(諺)淵:深潭。 蛟:蛟龍。一潭深水中,不能同時容得兩條蛟龍。比喻在同一處地域里,不能同時并立兩個實力相當的人物或集團。
【第62句】:【黃鼠狼唱曲,專給小雞聽】 釋義:比喻故意說某些話給別人聽。 例句:二嬸心里說:“老東西,你這是黃鼠狼唱曲,專給小雞聽?!?/p>
【第63句】:【元宵節】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是中國的幾大傳統節日之一。 關于元宵節的起源,民間有許多傳說。 一個傳說是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后,大權落在呂后手中,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后,諸呂在、}: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篡奪劉氏江山。此事傳到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后,他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除去了呂祿,“諸呂之亂”終于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后,眾臣擁立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劉恒登基,稱為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里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元宵節。 另外,還有一則傳說與漢武帝時期的東方朔有關。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發現一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趕忙上前搭救,并問明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進宮后再也無緣和親人見面,也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因思念家人,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對她深感同情,答應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之后,東方朔在長安城中擺了卦攤,求卦的人們所求的都是“正月十五火焚身”的簽語,人們向他求破解之法。他說,只有當今天子能解救你們,我給你們寫個偈語。老百姓拿著偈語,趕緊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消夜?!彼闹写篌@,連忙請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想了一想,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城家家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還要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后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長安城里張燈結彩,游人如織。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后,終于和家里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里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年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元宵節。
【第64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諺)好藥入口很苦,但有利于治??;忠誠的勸告聽起來刺耳,但有利于行為。指直言忠告是有益的,但不容易被人接受。 也作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藥苦口利于病。 苦藥利病,苦口利用。
【第65句】:【蜂背雖花不稱虎,蝸牛有角不是牛】 釋義:比喻名實不符,徒有其名。 例句:普映山只淺淺一笑,不冷不熱地說道:“過獎了,書記同志!蜂背雖花不稱虎,蝸牛有角不是牛!我這個人,不過是徒有虛名而已?!?/p>
【第66句】:【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諺)三:泛指多。字如果輾轉傳抄多次,魚字就會寫成魯字,虛字就會寫成虎字。指漢字傳抄的次數越多,出錯的可能性就越大。 也作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虎。 字三寫,魚成魯,帝成虎。
【第67句】:【魯班門前不敢弄斧】 釋義:魯班:又寫作“魯般”,古代巧匠。比喻不敢在高手面前逞能,賣弄本領。 例句:田月軒落落大方地說:“魯班門前不敢弄斧,善人面前焉敢焚香?我今天來,是誠心誠意想聽聽你老先生和團總的指點哩?!?/p>
【第68句】:【長衫有人穿,長話無人聽】(諺)拖拖拉拉、沒完沒了的話,誰聽了都厭煩。指講話貴在干脆利索,言簡意賅。
【第69句】:【老和尚看嫁妝——下輩子見】(歇)指這輩子沒指望,看下一輩子。 也作“老和尚過嫁妝——來世再見”。過:過目,看。
【第70句】:【肚里沒冷病,不怕吃西瓜】 釋義:自己光明正大,不怕別人指責議論。 例句:“肚里沒冷病,不怕吃西瓜。就算我這話是罵人的,為啥你康地保聽了就不好受?”
【第71句】:【箭在弦上,話在嘴邊】(慣)指事情到了不能不說出來的時候。
【第72句】:【隔山買老?!浚☉T)沒看見牛,就買下了。比喻不見貨物就盲目成交。也比喻不了解實際情況就做決定。
【第73句】:【鐵煉成鋼,兵練成將】(諺)鐵經過千錘百煉就能鍛成好鋼,士兵經過千錘百煉就能成為好將領。指艱苦鍛煉是造就人才的必由之路。
【第74句】:【單面鼓一面鑼】 釋義:比喻獨自發號施令。 例句:你徐某得意,一人號令大家聽令。喜歡單面鼓一面鑼。
【第75句】:【光打雷,不下雨】 釋義:只有聲勢,沒有實際行動。 例句:天天開會,說要減輕農民的負擔,可是,光打雷,不下雨,我們這個村里呀,去年、前年的賣糧錢還沒給全呢!
【第76句】:【兒女是娘身上的肉】見“孩子是娘的連心肉”。
【第77句】:【吃小虧占大便宜】 釋義:受一點小的損失,卻得到很大的利益。 例句:“楊吉利搶走了于芝秀,我來嫁給你!”天香粗野而又嬌媚,“丟了一個殘花敗柳,得到一個清白女兒身,你吃小虧占了大便宜。”
【第78句】:【點卯】什么是點卯,就是舊時官員的考勤。點卯來源于古代朝廷的早朝制度。古代朝廷每天早晨都要進行朝會,也就是常說的早朝,朝會時一般定在黎明時分,也就是“卯時”?!懊畷r”即清晨五時至七時。所謂“點卯”即源于此。 地方官署也是卯時開始辦公,官員吏役按時到位,按名冊一一點名或者核查,即例行的“點卯”,其名冊叫“卯冊”。吏役每晨卯時到衙署聽候點名,叫做“應卯”。 古代朝廷和地方官署都是卯時“上班”,可見中國歷史上的考勤制度還是比較先進和勤政的,比現在國家規定的早八點上班還提前一個多小時。
【第79句】:【跌到茅坑就不怕屎臭】(諺)人跌進屎尿坑里,也就顧不得屎尿的臭氣了。比喻人既然已經陷入險惡的境地,也就豁出去了。
【第80句】:【為者如牛毛,獲者如麟角】(諺)牛毛:牛身上的毛,極言其多。麟角:麒麟頭上的角,極言其少。指從學的人往往一哄而上,人數極多;真正能夠學有成就的,卻實在少。
【第81句】:只有千里的名聲,沒有千里的威風。
【第82句】:【大廟不收,小廟不留】(慣)形容孤苦無依,無人收留。 也作“大廟不收,小廟不要”。
【第83句】:【騎驢扛布袋——白搭這份兒好心腸】(歇)騎在驢身上扛布袋,并不能減輕驢的負擔。指白懷一番好意。
【第84句】:【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歇)張飛:《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性格暴烈剛強。形容事情輕而易舉。 也作張飛吃豆芽——一盤小菜。
【第85句】:【照葫蘆畫瓢】 釋義:比喻照現成的樣子模仿。 例句:你們怎么搭,我們也怎么搭,照葫蘆畫瓢還不會?
【第86句】:【男子無妻財無主,婦女無夫身落空】(諺)男子不娶妻,財產就無人掌管;婦女不嫁丈夫,自身就沒依靠。指男女婚配,才能建立家庭。 也作男無婦,家無主;婦無夫,身無主。 男無婦,家無主。
【第87句】:【倉廒府庫,抹著便富】(諺)廒:存糧的大倉庫。只要接觸糧倉、銀庫,就一定會富起來。舊指凡管理糧倉、銀庫的,就沒有不從中謀取財物的。
【第88句】:【犄角旮旯】“犄角旮旯”指的是房間中窄小的角落或狹窄偏僻的地方。 它源自北京方言。犄角旮旯是個合成詞,合在一起能用,分開也能用,而且意義不變。 “犄角”指的是牛、羊、鹿等動物頭上生出的堅硬角質物,亦即“角”。 由于牛角里邊逐漸收窄,犄角漸成窄小角落之意常指房間中窄小的角落,也可形容人的思想不會轉彎,思路越來越窄,常說他“鉆牛角尖”。 “旮旯”這兩個字成詞歷史不久?!瓣浮弊衷凇犊滴踝值洹防镎f與“旭”字通用。而“旯”字在《康熙字典》里根本沒有收入。因此,“旮旯”合起來也表示“角落”應是近百年左右北京人的創造。犄角和旮旯意同,北京人一撮合,合成了“犄角旮旯”。
【第89句】:【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 釋義:比喻壞人本性不會改變。也比喻本事強的人到哪里都吃香,無能的人到哪里都吃虧。“行”又作“走”。 例句:馮貴堂滿心歡喜,心里想:“可見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認識金子的人,漫沙荒野里會拾到金子;不認識金子的人.滿地黃金走,兩眼黑糊糊,我這算碰上朋友了!”
【第90句】:【發橫財】(慣)橫(heng)財:指意外得來的錢財。指一下子得到了許多錢財(多指不義之財)。
【第91句】:【見人下菜碟兒】見“看人下萊碟兒”。
【第92句】:【爛泥搖樁,越搖越深】(諺)在爛泥里搖動木樁,越搖動木樁陷得越深。比喻做事陷入困境,越掙扎越陷得深,終至于不能自拔。
【第93句】:【虎在軟地上易失足,人在甜言里會摔跤】 釋義:比喻甜言蜜語會使人吃虧上當。 例句:曙光,你聽過這句話嗎?叫做虎在軟地上易失足,人在甜言里會摔跤。 在外你可不要胡聽亂信呀,別以為自己有點小本事就放肆,要不,不管誰,總是要吃虧的。
【第94句】:【橫挑鼻子豎挑眼】 釋義:挑:挑剔,找毛病。比喻百般挑剔。 例句:這樣一來,冷鐵冰的很多行為,都不受胡區干的喜歡,他覺著有冷鐵冰這么個說直理又認死理、橫挑鼻子豎挑眼的人,給工作帶來許多麻煩。
【第95句】:【趁渾水摸魚】 釋義:比喻趁混亂之機撈取好處。 例句:我剛才了解了一下:有些人是怕“自由借貸”,以攻為守;有些人想趁渾水摸魚,多少撈幾個。
【第96句】:【同是天涯淪落人】 釋義:都是沉淪流落天涯的人。比喻處境相同。 例句:她想用自己對未來生活的信心去影響那個“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大姐夫,要他振作精神,鼓起勇氣,朝前看,重建新生活。
【第97句】:【刀瘡藥雖好,不割為妙】(諺)刀瘡藥:治刀傷的速效藥。指刀瘡藥縱然有奇效,總不如不犯傷痛為好。比喻事后補救的辦法再得力,也不如不出差錯和問題。
【第98句】:【產處不如聚處】見“出處不如聚處”。
【第99句】:【舍命不舍財】(慣)寧可舍棄性命,也不放棄錢財。指人太貪財。
上一篇:佛心慧語微信-心靈禪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