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千里姻緣一線牽】 釋義:舊謂月下老人能將遠隔千里的有緣男女用紅線連起來,結為夫妻。 例句:“我的兒,你們女孩兒家哪里知道?自古道:‘千里姻緣一線牽。’管姻緣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預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紅絲,把兩個人的腳絆住,憑你兩家哪怕隔著海呢,若有姻緣的,終究有機會作成夫婦。”
【第2句】:【谷雨三朝看牡丹】 釋義:谷雨:節氣名,在每年陽歷四月十九、二十或二十一。三朝:三天。牡丹在谷雨開花,谷雨以后三日正是觀賞牡丹的好時機。 例句:牡丹花,俗稱“谷雨花”,以其在谷雨節開也。諺云:“谷雨三朝看牡丹。”
【第3句】:【巧詐不如拙誠】(諺)無論怎樣的巧妙偽詐,也比不過笨拙的誠實。 指偽裝終會敗露;只有誠實,才能使人立于不敗之地。 也作巧偽不如拙誠。 巧欺騙不如笨誠實。
【第4句】:【十里高山望平川——光景要往長處看】(歇)指過日子要往遠處著想。也指看問題目光要遠大。
【第5句】:【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慣)路上丟了東西沒人撿,晚上睡覺不用關門。形容社會治安非常好。 也作路不拾遺,門不夜掩。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第6句】:【火燒牛皮——自己連】(歇)連:連接(牛皮被火燒化后互相連接在一起),諧“聯”。指自己主動與他人聯合。
【第7句】:【貓哭老鼠——假慈悲】(歇)指假仁假義,假裝同情受害者。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貓兒哭耗子——假慈悲”。
【第8句】:【人靠衣裝,神靠金裝】見“佛是金裝,人是衣裳”。
【第9句】:【各走各的路,各投各的店】(慣)比喻各干各的,互不相干。
【第10句】:【一個半斤,一個八兩】見“半斤對八兩”。
【第11句】:【刀鈍石上磨;人鈍世上磨】(諺)鈍刀要在砥石上磨礪,才能鋒利;笨人要在社會上磨煉,才能開化。 指社會實踐最能使人增長才干。
【第12句】:【青是青,黃是黃】(慣)形容是非分明。
【第13句】:【口子大小總要縫】(諺)口子:衣物破裂處。衣物破了,不管長短大小,總得要縫補起來。比喻發生的問題不論輕重,都必須解決。
【第14句】:【一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諺)索:繩索。比喻人在某方面受過大的驚嚇,再遇到類似情況就不由得心驚膽顫。 也作一朝被蛇咬,三年怕帶子。 一次被蛇咬,三年怕草繩。 一回蛇咬腳,十年怕踩草。
【第15句】:【鳥向明處飛,人往高處走】(諺)鳥總是朝著明亮的地方飛,人總是朝著優越的方向奔。指人人向往美好的生活環境。 也作鳥占高枝,人往上走。 人往高處走,鳥往亮處飛。
【第16句】:【老蚌出明珠】(諺)蚌(bang):軟體動物,生活在淡水中。指老蚌雖然很丑,卻能產出珍貴的明珠。比喻上了年紀的人,也能生出俊美的子女。 也作“明珠產于老蚌”。
【第17句】:【猴子裝人,忘了自己長尾巴】 釋義:比喻偽裝有破綻,露了馬腳。 例句:“茶三錢,他猴子裝入,忘了自己長尾巴!”沙木龍機敏地斷定:“前次化裝成山野傈僳漢子,這回又打扮得像個城里的闊佬,可那刀削臉,深眼窩,鷹鉤鼻子,他永遠也改不了!”
【第18句】:【養多大的鳥兒,置多大籠子】 釋義:比喻花錢做事不能浪費。 例句:“……咱們就得這樣,不能大手大腳地花錢。俗話說:養多大的鳥兒,就置多大的籠子。咱不能花大家的錢像掰著不疼的牙……”
【第19句】:【無顏見江東父老】這是一句常用的俗語,指因自疚而羞于見鄉親或熟人。它源自《史記·項羽本紀》:秦朝滅亡后,劉邦和項羽之間爆發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垓下一戰,楚軍兵少糧盡,慘遭失敗,退到烏江邊。項羽看了看身后幾十個盔甲凌亂、神情落魄的將士,苦笑一聲說:“當初我率領江東八千子弟兵渡江爭戰,現在竟無一人生還。即使家鄉父老愛憐我,依然稱我為王,我又有什么臉面去見他們呢?”這就是“無顏見江東父老”的來由。
【第20句】:【沒出嫁的閨女做鞋子——不管女婿腳大小】(歇)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婚前男女雙方不能見面。 指做事盲目,不知實際需要。
【第21句】:【漢字橫寫】漢字賢寫改橫寫,最早是由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新青年》雜志編輯錢玄同提出來的。《新青年》1917年卷3期,刊登了錢玄同致陳獨秀的公開信,信中說:“人目系左右相并,而非上下相重。試立室中,橫視左右,甚為省力。若縱視上下,則一仰一俯,頗為費力。以此例彼,知看橫行較易于豎行。且右手寫字,必自左至右,均無論漢字、西文,一筆一勢,罕見自右至左者。然則漢字右行,其法實拙。若從西方寫法,自左至右橫迤而出,則無一不便。”此后,錢玄同又在《新青年》連續發表四篇公開信,積極倡導“豎改橫”的主張。陳獨秀、陳望道等學者表示贊同。從此以后,橫寫漢字便逐漸在民間流行開來,并一直延續至今。
【第22句】:【鎖鑰盡固,徑竇可由】(諺)徑竇:徑直挖通的洞。盡管把門窗封鎖得很嚴實,但挖個直通屋里的地洞便可進去。指任你防守再嚴,總有可攻破的辦法。
【第23句】:【砍倒樹摸雀崽兒——照穩當里辦】(歇)雀崽兒:剛出生的麻雀。 指辦事求穩。
【第24句】:【心眼子長到肋條骨上】(慣)形容人心術不正,心眼兒太壞。
【第25句】:【小白臉】“小白臉”專指膚白貌美的年輕男子。 “小白臉”源自三國時期的何晏。三國時期,魏國有個美男子叫何晏,皮膚白皙。魏明帝懷疑何晏如此白皙是不是搽了粉,就想驗證一下。在一個炎熱的夏天,魏明帝請何晏吃了一頓飯。他給何晏上了一碗熱湯面,何晏吃得汗流滿面,不斷地用袖子擦拭汗水,擦過之后,臉色反而顯得更加潔白。魏明帝這才相信何晏確實是天生的白皙皮膚。后人就把何晏稱為“粉郎”,意思是抹粉的郎君,用現在的話就是“小白臉”。宋代柳永有一首詞:“卻傍金籠教鸚鵡,念粉郎言語。”就是典出三國何晏。久而久之,“粉郎”就成了“小白臉”。
【第26句】:【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諺)人參:滋補珍品。貂皮:貂的皮毛,是御寒珍品。烏拉草:纖維堅韌,為制作草鞋、草褥等的優質材料。指人參、貂皮、烏拉草是東北珍貴的特產。
【第27句】:【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諺)冬天能連下三場好雪,來年的麥子必定大豐收。指麥子能不能豐收,冬雪是很關鍵的。
【第28句】:【生瘡不曉得化膿,放屁不曉得臉紅】(慣)斥責人不知羞恥或不懂道理。
【第29句】:【老君爺叫蛇咬——法盡了】見“太上老君叫蛇咬——法盡了”。
【第30句】:【黃梅雨未過,冬青花未破。冬青花已開,黃梅雨不來】 釋義:冬青:常綠喬木,夏季開花,花小呈淡紫紅色。在黃梅雨時節,冬青樹一般不會開花;如果開花,便是旱象的征兆,黃梅雨便停止。 例句:冬青花占水旱。諺云:“黃梅雨未過,冬青花未破。冬青花已開,黃梅雨不來。”
【第31句】:【讀哪家書,解哪家字】(諺)指讀的是哪一門類的書,就得要理解哪門類書的字義。借指說話做事要了解情況。
【第32句】:【動肝火】(慣)指發脾氣。
【第33句】:【鉆錢眼】(慣)錢眼:舊時銅錢當中的方形小孔。比喻人過于貪財,千方百計在錢上打主意。
【第34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見“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第35句】:【放屁都不會放個響的】(慣)譏諷人沒本事,說話、做事沒有分量。
【第36句】:【萬事不求人】(慣)指一切靠自己,不用別人幫忙。
【第37句】:【哪個人也不全,哪個車輪也不圓】(諺)任何人都不會十全十美,就像車輪沒有絕對圓的一樣。指世上沒有完人,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帶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 也作哪個瓜也不圓,哪個人也不全。 瓜無滾圓,人無十全。 人不能全,車不能圓。
【第38句】:【有苗留在壟上,有話說在理上】(諺)指說話占理,才能令人信服,就像把禾苗栽培在田壟上,就能茁壯成長一樣。
【第39句】:【三翻六坐九拿爬,十個月的伢兒喊爸爸】(諺)嬰兒在生下三個月后會翻身,六個月能坐起,九個月能爬行,十個月會發聲喊“爸爸”。指嬰兒出生一歲之內的成長是有階段性的。
【第40句】:【軍無媒,中道回】(諺)媒:向導。 軍隊行軍如果沒有向導,就無法前進,只好中途返回。指行軍離不開好向導。
【第41句】:【猛虎落在陷阱里——空只發威,不能動彈】(歇)動彈:活動。指厲害的人陷入困境,再耍威風也無濟于事。
【第42句】:【賣卜賣卦,轉回說話】(諺)卜:占卜。卦:算卦。指用占卜、算卦給人相面算命的人,是從算命人的嘴里套出的話又說給算命人聽,完全是騙人的,絕不可信。
【第43句】:【快刀不磨是塊鐵】(諺)指快刀也要常磨礪。比喻天資聰明的人也必須奮力學習,積極進取。
【第44句】:【龍虎斗】(慣)比喻兩個強者或兩派勢力發生爭斗或爭論。
【第45句】:【人怕丟臉,樹怕剝皮】(諺)人要是丟失了臉面,就無法在人前立足;樹要是被剝了皮,就斷了根和梢的脈絡,無法存活。指人活臉面,絕不可做丟臉面的事。 也作人怕沒臉,樹怕沒皮。 人怕傷面,樹怕剝皮。
【第46句】:【三分像人,七分像鬼】(慣)1形容相貌丑陋、兇惡。2指被折磨得不成樣子。3形容人形象太差。 也作三分不像人,七分不像鬼。 三分不像人,七分倒像鬼。 三分人,七分鬼。
【第47句】:【煮熟的鴨子飛了】(慣)比喻眼看到手的東西又意外地失去了。
【第48句】:【鐵嘴鋼牙,柏木舌頭】(慣)柏木:木質堅硬。形容人能說會道,嘴巴厲害。
【第49句】:【頂門上不見了三魂,腳底下疏失了七魄】(慣)頂門:頭頂。魂、魄:迷信的人指附于人體內,又能脫離人體而獨立存在的精神,附于人體則人生,脫離人體則人死;道家認為人有三魂七魄。形容極度恐慌或恐懼。也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 也作“丟了三魂,喪了七魄”。
【第50句】:【公道原在人心】(諺)公道:公正的道理。公道原本就在眾人的心中。指眾人對是非曲直自有公正的評價與定論。 也作“公道自在人心”。
【第51句】:【綿羊不叫暗口死】(慣)綿羊沒有叫出聲來就死了。比喻事情悄悄地了結。
【第52句】:【淺水藏不得蛟龍】(諺)蛟龍:傳說中龍的一種,能在海洋里興風作浪。淺水中無法藏住蛟龍。比喻條件差、地方小,留不住有大才的人。 也作“淺水里面難養龍”。
【第53句】:【地誤誤一季,人誤誤一輩】見“耽誤了莊稼是一季,誤了孩子是一代”。
【第54句】:【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釋義:只要認真對待世間的一切事,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例句:張大伯拍拍小趙的肩膀說:“好孩子,這就對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嘛,這不,你到底是成功了,真替你高興。”
【第55句】:【彈不到一根弦上】(慣)彈:諧“談”。弦:琴弦。指意見不一致,說不到一塊兒。
【第56句】:【出乎其類,拔乎其萃】 釋義:拔:超出,高出。萃:聚在一起的人或事物。形容人品德才能出眾。 例句:不為習俗所移,不為貧窮所詘,其乎其類,拔乎其萃。
【第57句】:【力田不如逢豐年,力桑不如見國卿】(諺)國卿:朝廷高級官員。男子辛勤耕作,不如逢個好年景;女子盡力蠶桑,不如嫁個大官員。舊指辛勤勞動,不如巧遇機會。 也作力田不如逢豐年,力耕不如見公卿。公卿:原指三公九卿,后泛指朝廷高級官員。 力田不如逢年,采桑不如見郎。
【第58句】:【有錢不買張口貨】(諺)張口貨:張口吃白飯的人。指有錢人不會買一個只吃飯不干活的人。
【第59句】:【不怕路遠,只怕志短】(諺)比喻只要有志氣,有決心,就不怕艱難困苦。
【第60句】:【西方不亮東方亮】見“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
【第61句】:【豆芽不可做柱,丫頭不可做主】 釋義:丫頭做不了一家之主,就像豆芽做不得柱子一樣。比喻女子擔當不了大任。
【第62句】:【京劇】“京劇”是中國的國劇,是國粹。它源于徽劇和漢劇。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大壽,召集全國各地著名的戲班進京賀演。壽慶之后,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的精彩演出受到喜愛,繼續留京獻藝。1830年,湖北楚調(漢劇)也進入北京,漢劇和徽劇出于同源,因而時常合班演出。 漢劇是西皮調的唱腔,徽劇以二黃調為主,這兩種腔調同臺演出,取長補短,并不斷汲取當時流人北京的秦腔、弋腔和昆曲等戲曲的精華部分,同時又根據觀眾的要求和北京的語言特點,創造南北觀眾都能接收的戲劇語言——韻白。這樣京劇便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由當初的“皮黃”改稱“京劇”。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到同治、光緒年間(1862年-1908年),京劇已經在全國盛行開來。京劇藝術比其他劇種更突出了戲曲集中、概括、夸張的特點,形成了念、唱、做、打一套完整體系和統一風格,表演時具有鮮明的色彩和強烈的節奏感。京劇形成的初期,老生最受重視,出現了“老生三杰”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后來又出現“老生新三杰”譚鑫培、汪秋芬、孫菊仙。 到了民初,旦角的地位開始變得重要了,出現了“四大名旦”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各行當都有了自己的代表人物,并形成了京劇流派。
【第63句】:蟲憑蠕動尋食,人憑勞動養身。
【第64句】:【捂蓋子】(慣)比喻掩蓋真相,不許別人揭露矛盾或揭發壞人壞事。
【第65句】:【久病床前沒孝子】見“百日床前無孝子”。
【第66句】:【一棵樹上吊死】見“在一棵樹上吊死”。
【第67句】:【另打鑼鼓重開張】見“重打鼓,另開張”。
【第68句】:【夏至未來莫道熱,冬至未來莫道寒】(諺)夏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在農歷五月后半月。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在農歷十一月后半月。 指夏至還沒到最熱天,冬至還沒到最冷天。
【第69句】:【為人不當差,當差不自在】(諺)當差:舊時在衙門受人指使跑腿打雜的人。指做人不可當差,當差的人由人擺布,身不由己。 也作為人別當差,當差不自在。 為人莫當差,當差不自在。
【第70句】:【打破悶葫蘆】(慣)指猜中極難猜透的話或解開事情的秘密。 也作“解開悶葫蘆”。
【第71句】:【搞小圈子】(慣)指為了個人利益,互相拉攏利用,結成小團體。
【第72句】:【豬八戒撞上羅剎女——甘拜下風】(歇)羅剎女:《西游記》中人物,即鐵扇公主,牛魔王的妻子。 《西游記》中描寫,唐僧取經途中受阻火焰山,向羅剎女借芭蕉扇滅火,羅剎女不借,打斗時,豬八戒不敵羅剎女。指心甘情愿地承認不如別人。
【第73句】:【冤家怕破臉,對頭怕見紅】(諺)破臉:撕破臉面。見紅:斗毆中流血。指冤家對頭發展到不講情面、流血斗毆時,就激化了矛盾,難以和解。
【第74句】:發誓發得靈,監房無罪人.
【第75句】:【星期】“星期”已經和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聯系得非常緊密,調節著我們的生活節律。那么,星期是怎么來的呢?原來,“星期”是從國外引進的。 星期這一名稱的由來,可追溯到古代的“七曜”。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聯系起來,稱為七曜,曜,即耀,七曜就是七顆明亮的星。公元前七世紀,巴比倫人即以“七曜”記日,七天為一周,依次名為日曜(星期日)、月曜(星期一)、火曜(是期二)、水曜(星期三)、木曜(星期四)、金曜(星期五)、土曜(星期六)。并把這些星視為“星神”輪流值班,每個星神值一日,所以“星期”就是星神值班的日期。 八世紀時,摩尼教徒從中亞康居國將七曜記日法傳人我國。我國稱星期為“曜日”,即日曜日(星期日)、月曜日(星期一)、火曜日(星期二)、水曜日(星期三)、木曜日(星期四)、金曜日(星期五)、土曜日(星期六)。 漸漸的,和人們的生活日益緊密,特別是近代工業的發展,和國外聯系越來越廣泛,用星期安排工作、生活已成習慣。
【第76句】:狐貍總要露尾巴,毒蛇總要吐舌頭。
【第77句】:【貞潔女子街上走,板壁縫里出妖精】(諺)大街上行走的往往是貞潔女性,尋歡偷情的女性往往守在屋里不露面。指女性是否貞潔,并不在于是否在公眾場合露臉。
【第78句】:【吃瓜子吃出個臭蟲來——啥仁都有】見“嗑瓜子兒嗑出個臭蟲來——什么仁兒都有”。
【第79句】:【兒女是娘身上的肉】見“孩子是娘的連心肉”。
【第80句】:【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諺)指寧肯餓死也不做賊,因為偷竊是擔賊名、喪人格的;寧肯屈死也不告狀,因為官府衙門敲詐勒索,不為民作主。
【第81句】:【水流四海,不如落葉歸根】 釋義:漂流在外,總不如回到故鄉。 例句:許伙泰語重心長道:“怎么繁華也沒有勞碌人家的份兒,倒是在鄉里勞動好,常言道,水流四海,不如落葉歸根。”
【第82句】:【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慣)比喻夸大其詞,把小事渲染成大事。 也作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一尺水十丈波。
【第83句】:【嚼舌頭】(慣)指傳閑話,撥弄是非。也指閑聊或互相逗著玩。 也作嚼舌根。 嚼舌頭根。
【第84句】:【遠水不救近火】此俗語比喻用較遠的辦法或工具解決不了當前急迫的問題。意同“遠水解不了近渴”。 此典出自《韓非子·說林上》,記載了春秋時,魯穆公不與鄰國齊國搞好關系,卻派幾個兒子到遠方的晉國和楚國做官。犁組進諫說:“你這樣做就好比請越國人來解救落水之人,越國人水性再好,等他來了,魯人也必定活不了;又好比取來海水解救火災,海水水量再大,火也必定不會被撲滅,因為遠水不救近火!”
【第85句】:【家貧顯孝子】(諺)指家境困窘時,才能顯出真正的孝子。泛指在艱難困苦的關鍵時刻,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優秀品質。 也作家貧出孝子。 家貧出孝子,國亂顯忠臣。
【第86句】:【乘興而來,敗興而去】 釋義:敗興:興致被破壞,情緒低落。高興地前來,掃興地回去。“去”又作“返”。 例句:這樣,汪逆便乘興而來,敗興而去。他的以偽中央、偽黨來統轄南京與華北的野心,已經碰回去一半。
【第87句】:【逆子頑妻,無藥可治】見“蠻妻拗子,無法可治”。
【第88句】:【只借不還,再借就難】(諺)指借人東西不歸還,自然再借時就借不到。
【第89句】:【窮家愛雞,富家愛狗】(諺)窮人家愛養雞,因為雞能下蛋,蛋可換來油鹽醬醋等生活必須品;富人家愛養狗,因為狗能看門,起到防偷防盜的功用。指舊時人們養雞養狗,各有所圖。
【第90句】:【順風使令箭】(慣)比喻順應形勢發展,根據情況再作出決斷。
【第91句】:【的確涼】“的確涼”又叫滌綸,是一種常見的合成纖維。的確涼這么通俗好聽的名字,卻是翻譯過來的,有趣的是,它不是按照普通話的音來翻譯,而是按照廣東方言來音譯的。 原來,美國叫滌綸為“達克綸”,在香港市場上出現以后,人們按廣東話把它音譯為“的確涼”。由于“的確涼”這個名字通俗、好記,便在內地普遍沿用開了。 說來也湊巧,“的確涼”好似意譯。不論從字面上,還是從肉眼直觀上,都有特別涼快的感覺。因為的確涼做的夏裝,白如雪片,薄如蟬翼,所以深受人們的青睞。其實,它并不比其他的夏季衣料涼快。的確涼的特點是彈性好,穿起來挺括,洗后不走樣,結實耐穿。不過,它吸水性差,不吸汗,通氣性不好。
【第92句】:【正瞌睡,來了個枕頭】見“瞌睡給了個枕頭”。
【第93句】:【難得糊涂】在官家或民宅,經常看到“難得糊涂”的書法匾額或橫幅,那么,“難得糊涂”到底是糊涂還是不糊涂呢? “難得糊涂”源自清朝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1754年,鄭板橋由山東范縣調任濰縣知縣,而此時濰縣正遇上百年罕見的旱災,遍地餓殍。鄭板橋心急如焚,而欽差大臣姚耀宗卻不聞不問,反倒向鄭板橋求字畫。氣憤的鄭板橋就畫了一幅鬼來諷刺他,欽差大臣怒而毀畫。鄭板橋的妻子見他為百姓憂慮日漸憔悴,便勸他既然皇帝不管,欽差大臣也不理,你一個小小的知縣能管得了什么,不如裝作糊涂。鄭板橋聞言大怒:裝糊涂,我裝不來,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變糊涂更難,難得糊涂。他的這句話后來成了“難得糊涂”的注解:“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變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 那他真的糊涂嗎?當然不是。鄭板橋以“拯救萬民,在所不惜”來激勵自己,他愛民如子,有詩為證,他提筆寫下“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雖些小小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他責令濰縣富豪為饑民輪流熬粥,帶頭捐出自己的俸銀,開官倉借糧賑災,這才穩住了局面。后來百姓無法按期歸還糧食,他干脆燒掉借券了事。雖然他救了一方百姓,卻得罪了上司,不久就被罷官。為此,他用自己獨創的“板橋體”書寫“難得糊涂”四個大字,并成了他的座右銘。不愿巴結上司、一心想為百姓謀福的他顯得和官場格格不入,但又抗爭不過官場的黑暗,“難得糊涂”是他的無奈之舉,他才是大智若愚。
【第94句】:【識人識面不識心】(諺)認識人的外貌容易,了解人的內心卻很難。 指人心難測。
【第95句】:【扎魚不扎母子魚,打獵不打失群雁】(諺)母子魚:將近產子的魚。 失群雁:離群的孤雁。指捕魚打獵也應有憐憫之心。
【第96句】:【一人氣力擔一擔,眾人力量搬倒山】(諺)一個人的氣力只能挑起百斤擔;眾人的力量合到一起,就能把山搬倒。指人多力量大,困難再大也不怕。
【第97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釋義:不如意的事很多,可跟人說的很少。 例句:女亦微啟窗欞,停眸相送。俄頃之間,揚帆而去,迅速如飛。黃生盼望良久,不見了船,不覺墜淚。傍人問其緣故,黃生哽咽不能答一語。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第98句】:【要暖粗布衣,要好自小妻】(諺)粗布衣最暖和,結發妻最恩愛。指結發夫妻感情最深,知熱知冷,體貼入微。
【第99句】:【趕鴨子上樹,難】 釋義:形容事情極難辦到。 例句:趕鴨子上樹,難呀。眼眉毛底下的事還搞不清,哪想得那么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