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小米加步槍】(慣)指較差的后勤供應和落后的武器裝備。
【第2句】:【汗珠摔八瓣兒】(慣)形容非常辛苦、勞累。多指從事農業(yè)生產。 也作“一個汗珠摔八瓣兒”。
【第3句】:【敗子回頭金不換】(諺)敗子:敗家子。指敗家子浪蕩成性,要改邪歸正,實屬難能可貴,那是用金錢買不來的。 也作“浪子回頭金不換”。
【第4句】:【只要人手多,牌樓抬過河】(諺)牌樓:舊時街市要沖豎立的高大建筑物。只要人多,連高大的牌樓也能抬過河去。泛指人多力量大,什么困難也不怕。
【第5句】:【房頂?shù)墨F狗子——喝西北風】(歇)獸狗子:舊式房屋屋脊兩端安置的形似狗的裝飾物,姿態(tài)各異。 本指獸狗子盡挨西北風吹,轉喻人吃不上飯,受饑挨餓。
【第6句】:船穩(wěn)不怕風大,有理通行天下。
【第7句】:【鴨子過河—~嘴上前】(歇)嘴:本指嘴巴,轉指說話。指人不實干,就憑嘴說。
【第8句】:【吃不窮,穿不窮,打算不到死受窮】(諺)吃飯穿衣等生活耗費不會使人窮困,經濟上不會計劃才會造成真正的窮困。指過日子最要緊的是籌劃周到。 也作吃不窮,穿不窮,計劃不周一輩窮。 穿不窮,吃不窮,計算不到定受窮。
【第9句】:【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諺)熊:窩囊,無能。當兵的無能,只是一個人,影響不大;將領無能,就會影響全軍的戰(zhàn)斗力。指軍隊戰(zhàn)斗力的強弱,將領的指揮是關鍵。也泛指凡是領頭人無能,事業(yè)就非破敗不可。
【第10句】:【一步高,一步低】見“高一腳,低一腳”。
【第11句】:【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諺)步行一百里路,走過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指最后的十里,走起來最吃力。借指凡事越接近成功,越難以堅持。常用來勸勉人做事貴在善始善終。 也作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百里,半九十。
【第12句】:【書記】“書記”這個稱呼人人知道,指政黨或團體等社會組織的負責人(也有稱主席的)。有人認為“書記”一詞源于國外,其實,在我國占已有之,也是一種官職,比如唐代詩人高適、岑參皆任邊塞幕府“掌書記”的職務,《水滸傳》里的魯智深所住寺廟里也有“書記”。這些書記都是指掌管文書、檔案的小職員。 “書記”這個詞本身雖然不是舶來品,但把中國共產黨的各級織織負責人稱為“書記”,卻是源于國外的。據(jù)說,馬克思與恩格斯曾在巴黎會面,商討成立“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后更名為共產黨)的事宜。恩格斯問馬克思,該怎樣稱呼這個組織負責人,馬克思毫不猶豫地回答:就叫書記。在1850年左右的英、法、德等國,已經實行了較為完整的公務員制度,當時的“書記”是級別很低的負責事物性工作的小勤務員,也許馬克思將共產黨組織負責人稱為書記,也是希望擔任這個職務的人能夠勤勤懇懇地工作,當好人民的勤務員,完全、徹底、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甘當人民的公仆。
【第13句】:【抓把柄】(慣)比喻抓住可以對人進行要挾、攻擊的過失、錯誤等。
【第14句】:【覆水不可收】(諺)潑出去的水是沒法再收回的。比喻事情一成定局,就無法再行改變;或錯誤一經鑄就,便后悔也來不及了。 也作“覆水定難收”。
【第15句】:【夜眠清早起,更有早行人】(諺)黑夜打早起身趕路,可路上還有比自己起身更早的人。指自己行動快,還有比自己更快的。也指人前有人,凡事不可自滿自足。 也作夜眠清早起,還有不眠人。 夜眠清早起,路上又有早行人。
【第16句】:【耳不聽,心不煩】 釋義:不愿聽的話最好不聽,以免心煩。 例句:我被她講得一顆心又提到嗓子門口,我怨我還是把心牽掛在他身上,何必再多管他的事,耳不聽,心不煩,但不知怎么回事,卻一個勁地想聽聽這樁事的結果。
【第17句】:【枇杷黃,醫(yī)者忙;橘子黃,醫(yī)者藏】(諺)枇杷皮色發(fā)黃時是夏天,這時瓜果桃李齊上市,疾病多,醫(yī)生忙;橘子皮色發(fā)黃時是冬天,市上沒了瓜果,疾病少,醫(yī)生閑。指夏季人們亂吃瓜果,容易生病。
【第18句】:【河邊無青草,不用多嘴驢】(慣)斥責人多嘴多舌。
【第19句】:【變戲法】(慣)本指表演魔術,比喻耍弄騙人的手段。
【第20句】:【沒請來財神,倒貼了些香表紙銀】(慣)財神:財神爺,迷信指能使人發(fā)財致富的神。香表紙銀:迷信的人用來燒化敬神用的香和紙錢等物。比喻沒賺上錢,反而受了損失。
【第21句】:【卜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慣)出世:降生,佛教認為世界每經歷一小劫,才有一佛降生。升天:死去。 1形容歷時極久或非常難得。2形容折騰得死去活來。 也作一佛出世,二佛生天。生天:指死。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涅槃:佛教用語,超脫生死的境界,也用作佛或高僧死去的代稱。
【第22句】:【說風就是雨】(慣)比喻說到什么,馬上就要干什么。 也作“說起風就來雨”。
【第23句】:【賣解的吞寶劍——要錢不要命】(歇)賣解的:舊時稱雜技演員或街頭雜耍藝人。指為了錢,命都不要。常含譏諷意味。
【第24句】:【老虎一個能攔路,老鼠一窩得喂貓】 釋義:比喻人有本事,一人就擔得起重任;人無能,再多也無用。 例句:老虎一個能攔路,老鼠一窩得喂貓,少說我們還有六七十個兄弟,滿可抵擋百十號民兵,怕哪樣?
【第25句】:【一人難稱百人心】(諺)一個人做事,很難使得人人都滿意。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與志趣,誰也無法把大家的意愿統(tǒng)一起來。 也作“一人難合百人意”。
【第26句】:【逢兇化吉,遇難呈祥】(慣)指遇到危險、困難都能化解。常用作祝福語。 也作“遇難成祥,逢兇化吉”。
【第27句】:【小雞不帶籠頭——散逛】(歇)形容無拘無束地到處游逛。
【第28句】:【得意走官場,失意寫文章】(諺)舊指文人的兩條出路:要么是稱心如意,做官為宦,揚名顯勢;要么是失意落魄,寄情山林,著書立說。
【第29句】:【車到山前終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諺)比喻事情到了非解決不可的關鍵時刻,總有辦法解決。 也作“車到山前必有路”。
【第30句】:【劈開兩片頂陽骨,傾下一盆冰雪來】見“分開八片頂陽骨,傾下半桶冰雪水”。
【第31句】:【得人點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諺)涌泉:冒出的泉水。得到別人一點一滴的恩惠,就要以涌泉般的好處回報,指人有恩于我不可忘,得好好報答。 也作受人滴水之恩,應以涌泉相報。 滴水之恩,不忘涌泉相報。 人有滴水之恩,定當涌泉相報。
【第32句】:【駱駝下騾子——怪種】(歇)下:動物生產。本指怪異的變種,轉指不肖的子孫。含責罵意。
【第33句】:【聞名不如交交口,交口不如對對手】(諺)聽到對方的名聲,不如見面和他談談話;見面談話,又不如交手較量一番更為真切。指聞聽不如經見,經見不如實踐。
【第34句】:【黑煞神撞著個霹靂鬼】(慣)黑煞神:兇神。比喻厲害的人碰到了一起。
【第35句】:【牛不吃水強按頭】 釋義:比喻強迫人做不愿做的事,例句:家生女兒怎么樣?“牛不吃水強按頭”?我不愿意,難道殺我的老子娘不成?
【第36句】:【混水里面好摸魚】 釋義:比喻趁混亂干壞事或撈取好處。 例句:黃國信想用這一連串似是而非的問題,把戰(zhàn)士們完全推到云霧山中,就像無數(shù)根柴棒,在剛要澄的河水里,猛攪亂搗一陣,把水攪混?;焖锩婧妹~。
【第37句】:【奉天承運】我們在宮廷戲里經常看到太監(jiān)宣讀圣旨時,開頭總是“奉天承運,皇帝昭日”這句話的情景。那么,“奉天承運”是什么意思呢?弄清了它的來歷,也就弄明了它的意思。 “奉天承運”這種叫法最早的發(fā)明人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于1368年在南京稱帝,在那建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皇城,其中最重要、規(guī)格最高的朝會大殿,命名為“奉天殿”。這是皇帝與大臣議事的大殿,朱元璋手執(zhí)的玉圭上則刻有“奉天法祖”四個字,這一切都在向人們昭示著他登上大寶是奉天的旨意。為了進一步闡述做皇帝的合法性,朱元璋親自撰寫《御制紀夢》,將其夢游天官,見到“道家三清”,又將紫衣道士授以真人服飾和法劍寫入其中,大加宣揚,為“奉天承運”制造呈堂證供。因此,明太祖被稱為“奉天承運皇帝”,皇帝頒布的詔書前面也都會加上“奉天承運皇帝”的稱呼,其實就是“朱元璋皇帝”。奉天承運皇帝這個稱號再加上“詔日”這兩字,重新斷句,漸漸演變成了“奉天承運,皇帝詔日”的說法。 清朝入關后,一字不差地把這個行頭學會了,意在表明清朝發(fā)祥地盛京設奉天府,也是強調天命所系。到了1911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奉天承運皇帝詔日”才壽終正寢,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第38句】:【小財不去,大財不來】(諺)舍不得投入少量的錢財,就沒有大量錢財?shù)牡绞帧V敢胗写蟮氖斋@,必須先付出一定的代價。 也作小財不出,大財不進。 小錢不出,大錢不入。
【第39句】:【出門人,三輩小】(諺)指出門在外的人,對人要謙虛恭謹,言談舉止要放低身份,切切不可妄自托大。 也作“出門人,三輩小,不叫哥,便叫嫂”。
【第40句】:【烏龍球】“烏龍球”指自進本方球門的球,特指足球等得分方式的球類比賽。 “烏龍球”源自英語,是音譯。由香港球迷將其稱為“烏龍球”。其實,它是音譯和意譯相結合的產物。中國自有“烏龍”,有個成語叫“自擺烏龍”。它源于廣東的一個民間傳說:久旱之時,人們祈求青龍降下甘露,以滋潤萬物。誰知青龍未至,烏龍現(xiàn)身,反而給人們帶來了災難?!皵[烏龍”引用到足球賽場上,指本方球員誤將球弄人自家大門,不僅不得分,反而失分,這與民間的傳說主旨十分吻合。香港又屬粵語方言,從語言的角度說,粵語“烏龍”有搞錯、糊涂等意思,自此,“烏龍球”便流行起來。
【第41句】:【皇帝的女兒不愁嫁】(諺)指皇帝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他的女兒當然不愁嫁不出去。常借指最緊俏、最短缺的搶手貨物,不愁賣不出去。
【第42句】:【七塊頭,八疙瘩】(慣)形容衣服破爛,到處都是補丁摞補丁。
【第43句】:【久旱逢甘雨,他鄉(xiāng)遇故知】 釋義:形容實現(xiàn)了渴望已久的事或不期而遇的歡樂。 例句:駱宏勛聽得,舉目一觀,正是:久旱逢甘雨,他鄉(xiāng)遇故知。
【第44句】:【風后暖,雪后寒】(諺)指大風過后,氣溫回升,人會有暖和的感覺;雪融化時,需吸收熱量,因此天氣會更加寒冷。
【第45句】:【愁人苦夜長】(諺)指憂愁煩悶的人,一到夜里,會覺得更加愁苦而難熬。
【第46句】:【座右銘】最初并非是置于座右的銘文,而是一種稱為欹器的酒具。欹器是一種奇特的盛酒器,空著的時候往一邊斜,裝了大半罐則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刂绷⑵饋?,裝滿了則一個跟頭翻過去。這種欹器給人以不能自滿,自滿就要翻跟頭的啟迪。 春秋時期的齊桓公生前非常喜歡這種欹器,座位右邊總是放著一個欹器,用以警戒自己,不要驕傲自滿。而耐人尋味的是名震天下的一代霸主,竟被自己寵信的奸臣軟禁起來,活活餓死,以致腐尸臭爛流出尸水才被人發(fā)現(xiàn)。 一次,孔子帶著學生到廟堂里來朝拜,看到了此酒器,他知道欹器的來歷,便給弟子們講述當年齊桓公置欹器于座右警戒自己的故事。說完,他就讓學生取來水倒進欹器,果然一切正如孔子說的一樣。孔子便對著學生說:“讀書也是一樣,謙受益,滿招損。你們一定要牢牢記住?!被氐郊抑?,孔子也請人做了個欹器放在座位的右側,用來警戒。 以后,欹器被刻在金屬上的銘文所代替,“座右銘”是由欹器發(fā)展而來的。再后,“座右銘”的材質和位置都發(fā)生了變化,有的貼到墻上,有的擺到桌上。
【第47句】:【癩蛤蟆躲端午——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歇)舊俗民間取癩蛤蟆表皮腺體的分泌物制藥,可外用治療痔瘡等癥,時間在每年陰歷五月初五(小端午節(jié))和五月十五(大端午節(jié))兩天。比喻有了事情想躲也躲不過去。
【第48句】:【猛虎落在陷阱里——空只發(fā)威,不能動彈】(歇)動彈:活動。指厲害的人陷入困境,再耍威風也無濟于事。
【第49句】:【打油詩】“打油詩”指內容和詞句通俗詼諧而不拘平仄韻律的舊體詩。 打油詩的起源與打油活動無關,“打油”是一人名,姓張,當然,打油詩源自張打油。 據(jù)宋代錢易《南部新書》載,在唐代,南陽有個讀書人名叫張打油,平時很喜歡民間俚曲,雖然文字俚俗,登不上大雅之堂,但由于它明白如話,卻也受到了村民的歡迎。有一年冬天,村里下起了鵝毛大雪,村民們很高興,便請張打油寫首詠雪詩。張打油望著紛紛揚揚的大雪,吟了一首詩:“江山一籠統(tǒng),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又有一次,張打油在一個衙門的墻上也寫了一首詠雪詩:“六出飄飄降九霄,街前街后盡瓊瑤。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掃帚的使掃帚,使鍬的使鍬?!笨h官一見大怒,立刻派人把他抓來。張打油說,他可以寫出更好的詩??h官便以當時南陽被圍為題,命他作詩。張打油當即吟道:“天兵百萬下南陽”??h令一聽,大喜道:“有氣魄!”張打油接著吟道:“也無救援也無糧,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爺?shù)目逘?,哭娘的哭娘?!睆拇?,張打油遠近聞名。 當然,這些都是趣談,詠雪詩才是張打油的代表作,整首詩沒有一個“雪”字,卻把雪景寫得活靈活現(xiàn),生動活潑,有動有靜,看得見,摸得著,如臨其境。不然也不會流傳至今。張打油為我們創(chuàng)造的這種“打油體”,至今為人們喜愛和模仿。
【第50句】:【趕著羊群攻猛虎】 釋義:比喻讓大家白白去送死。 例句:你們幾個先引大伙走吧,別無頭蒼蠅似地亂飛。弄不好,那成了趕著羊群攻猛虎了!
【第51句】:【鐵樹也有硬蟲攢】(諺)即使是鐵樹,也會有硬蟲鉆得進。指再堅硬的東西也有蟲能咬。
【第52句】:【烏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諺)反哺:小烏鴉長大后,覓食喂老烏鴉。跪乳:羊羔吃奶時,雙膝跪在地上。烏鴉會反哺,羊羔會跪乳。借指為人應該懂得孝敬父母。 也作“羊羔知道跪乳,烏鴉知道反哺”。
【第53句】:【上眼皮同下眼皮直打架】(慣)形容非常困倦,直打瞌睡。 也作上眼皮粘下眼皮。 上眼皮直粘下眼皮。
【第54句】:【貓兒狗兒識溫存】(諺)溫存:溫和體貼。指貓和狗也懂得人對它的溫存關愛。比喻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別人的溫情與關照。
【第55句】:【隔墻須有耳,門外豈無人】(諺)“壁間猶有耳,窗外豈無人”。
【第56句】:【寡婦回娘家——苦衷難吐】(歇)指有苦說不出。
【第57句】:【家有患難,鄰保相助】 釋義:一家遇到災難,鄰里就會給予幫助。 例句:“常言道:‘家有患難,鄰保相助?!匀税邓悖鲞@等事來。……奴沒奈何,請將大官人來。”
【第58句】:【日飼貓,夜飼狗】(諺)飼:喂。 貓要白天喂,夜里不喂,貓會捕食老鼠;狗要晚上喂,喂飽了,才能巡夜防守。指喂貓喂狗,要在時間上注重功效。 也作“朝喂貓,夜喂狗”。
【第59句】:【亂離的人,不如太平的狗】見“寧作治世犬,莫作亂離人”。
【第60句】:【網(wǎng)兜舀水】 釋義:用疏網(wǎng)兜舀水,一下子就漏光了。比喻計劃或努力完全落空。 例句:眼瞅著今年果松是豐年,皮子稠,一茬收入說不定能頂兩三年。一搬家,豈不成了網(wǎng)兜舀水。
【第61句】:【救人須救徹】(諺)救助人,必須做到完全徹底地使之渡過難關。 指救助人要負責到底,不能單憑一時的激情。 也作“救人救到底”。
【第62句】:【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俗語是指善于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才能成功。尤其是在科學實驗中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能打退堂鼓,要迎難而上,知難而進,據(jù)說農藥“六六六”就是因為失敗666次后而研制成功的。 據(jù)考證,它源于鯀禹治水的神話故事?!渡胶=洝ず冉洝分姓f鯀偷了天地的息壤(可以生長的土)來堵?lián)鹾樗?,沒有成功。天帝命祝融殺死了鯀,但他雖死猶生?!稓w藏·啟筮》云:“鯀死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是以出禹?!边@幾句話是說“禹是從鯀肚子里出來的。他的父親死后三年尸體不腐,最終剖腹產生出兒子禹。”這正說明了這個失敗的英雄壯志未酬,精神不滅,他把不屈的奮斗精神傳給了下一代——禹。而禹就是在總結上一代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經過艱苦不屈的奮斗,“三過家門而不入”,用疏導的方法制服了洪水,獲得了成功。鯀失敗了,而鯀生出了禹,禹成功了。后人正是根據(jù)鯀禹治水神話中“失敗生出了成功”這一傳說,總結出“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一俗語。
【第63句】:【金磚掉在井里——早晚得撈上來】(歇)指財物遲早會得到。也比喻問題遲早會得到解決。
【第64句】:英雄熱愛人民,人民熱愛祖國。
【第65句】:【廟門口的獅子——是石】(歇)石:諧“實”。指事情屬實。
【第66句】:【狗子見了熱脂油——又貪又怕】(歇)熱脂油:豬板油熬成的熱油。 指既想占有又有所顧忌。常含譏諷意味。
【第67句】:【舉頭三尺有神明】(諺)神明:神靈。迷信認為神明就在人的頭頂上方看著人,人的一善一惡都瞞不過神明。
【第68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釋義:比喻知識淵博。 例句:您這么有學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做過國會議員,可是住在我這里,天天念經,干嗎不出去做點事呢?
【第69句】:【勿謂尺五,后且不補】(諺)不要認為裂縫只有一尺五寸,要是任其發(fā)展下去,就會無法彌補。比喻微小的問題不及時解決,釀成大禍就后悔不及。
【第70句】:【東酸西辣,南甜北咸】(諺)東部人愛吃酸的,西部人愛吃辣的,南方人愛吃甜的,北方人愛吃咸的。 指我國各地人們對飲食的調味各有偏愛。
【第71句】:【擠訛頭】(慣)比喻敲詐勒索。
【第72句】:【剪草除根,萌芽不發(fā)】(諺)指除草必須連根除掉,才能除得徹底。 比喻必須從根本上消除禍患,不使它有再滋生的機會。 也作剪草若除根,萌芽再不生。 斬草除根,萌芽不發(fā)。
【第73句】:【一個時節(jié)一個令】(諺)指一年四季隨著氣候的變化,節(jié)令也各自不同。也比喻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政治氣候,必須分別看待。
【第74句】:銀錢如糞土,臉面值千金.
【第75句】:【好兄弟高打墻,親戚朋友遠離鄉(xiāng)】(諺)兄弟之間關系再好,分居后也應筑起高墻,節(jié)制往來;親戚朋友相處再好,也應離得遠些,不多接觸。指和人相處關系宜淡,過熱難得長久。
【第76句】:【財不露白】(諺)露:顯露,外露。 指錢財不可外露;尤其是外出攜帶錢財,外露容易引起不測之禍。 也作“金銀不露臉”。
【第77句】:【醫(yī)有醫(yī)德,藥有藥品】(諺)行醫(yī)有行醫(yī)的道德,藥物有藥物的品位。指醫(yī)生要以醫(yī)德為重,用藥要以藥效為準。
【第78句】:【有百害而無一利】(慣)指有許多害處而沒有一點兒好處。
【第79句】:【活人眼里伸拳頭】(慣)比喻太欺負人了。
【第80句】:【各打各的算盤】 釋義:各人作各人的打算。 例句:擾你們五十四個大包子,就算手工錢。哎,倒也罷了,各有各的想法,各打各的算盤。
【第81句】:【交情是交情,買賣是買賣】 釋義:做生意不能講個人交情。 例句:老棒子要跟他在賬上找齊!——賬可是一筆一筆都記得清清楚楚的。交情是交情,買賣是買賣。何況他跟這個“黃毛”算什么交情?簡直是他身上的一塊牛皮癬,想起來就癢。
【第82句】:【老子天下第一】(慣)指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無人可比。 也作“老子天下稱第一”。
【第83句】:【家鄉(xiāng)的山坡不嫌陡】(諺)故鄉(xiāng)的山坡再陡也不會嫌棄。指人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不會因條件差而改變。
【第84句】:【好男兒志在四方】 釋義:有志氣的男兒不可守在家中。 例句:現(xiàn)在的形勢,只有投靠共產黨才能實現(xiàn)這一愿望。謝成德從枕頭底下摸出三塊銀圓說:“好男兒志在四方,你不要掛念我。……”
【第85句】:【秋后的螞蚱——跳不了幾天了】(歇)螞蚱:蝗蟲,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害蟲。跳:本指蹦跳,轉指掙扎、橫行等。指壞人或惡勢力已經衰敗,離滅亡已經不遠,再橫行不了多久了。 也作秋后的螞蚱——蹦跶不了幾天了。蹦跶:跳躍。 秋后的螞蚱——沒幾天蹦跶了。 秋后的螞蚱——蹦不了多久了。
【第86句】:【抱一顆豬頭,還找不到廟門】 釋義:比喻好人不擔心沒有人要,或有東西不擔心送不出去。 例句:有一場好雨馬上種谷,我看你快找旁的哪組少人的參加吧,我不信抱一顆豬頭,還找不到廟門,你父子好手把呀。
【第87句】:【風是風火是火】(慣)形容著急、慌張或冒失的樣子。
【第88句】:【見所未見,聞所未聞】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第89句】:【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此語的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賢人,誰能永遠沒有過失?語出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二年》,講述的是晉靈公生性殘暴,時常借故殺人。趙盾、士季兩位正直的大臣決定勸諫晉靈公。晉靈公心不由衷地說:“我已經知道錯了,今后一定改正?!?士季聽他這樣說,便說道:“誰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能改正,那就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確的勸諫,就是一個好的國君?!?/p>
【第90句】:【面糊盆里磨鏡】(慣)面糊:用面粉打成的糨糊。在糨糊盆里磨鏡子,鏡面永遠也不清楚。形容人不清白。
【第91句】:【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諺)指山歌的區(qū)域性很強,到哪座山就唱哪座山的歌。比喻辦事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處理,不能死搬硬套,墨守成規(guī)。 也作到哪山,唱哪歌。 到哪架山梁,唱哪架山歌。
【第92句】:【出得龍?zhí)?,又入虎穴】(慣)比喻剛逃出一個險境,又陷入另一個險境。 也作“逃出龍?zhí)?,又入虎穴”?/p>
【第93句】:【春聯(lián)】過年貼春聯(lián),這春聯(lián)的來歷還有個故事呢!據(jù)說上古時候,東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巨大的桃樹,蟠屈千里,桃樹北邊是鬼門關,陰間鬼魂都從這里出入。玉帝派神荼、郁壘兩兄弟守候門前,他們身穿甲胄,一手持長矛,一手拿蘆葦繩,立在桃樹下審查百鬼,抓壞鬼出來喂虎,不讓轉世騷擾民間。 這是桃木能辟邪的來歷,人們據(jù)此每逢過年過節(jié)就用桃木板刻成兩尊神像,或刻上神荼、郁壘兩神的名字,掛在大門的兩邊以求平安。這就是民間最初的春聯(lián),也叫“桃符”。 到了五代的時候,后蜀的國君叫孟昶,在桃符上題了兩句詞“新年納余慶,佳節(jié)號長春”,掛在門的兩邊,這就是我國第一副聯(lián)語對聯(lián)。后來,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時曾下令,除夕之日,各個公卿家門上都要加貼春聯(lián)一幅。這時的春聯(lián)已經是寫在紅紙上了。起初,春聯(lián)只限于官府門第,后來,一般平民百姓家也都張貼起來了。從那以后,春節(jié)貼春聯(lián)便成為我國人民的一種風俗,一直傳到現(xiàn)在。
【第94句】:【拿得住的是手,掩不住的是口】(諺)手能抓住,嘴卻無法掩住。偏指人人都有傳播消息的自由,不論采取什么嚴密的措施,也禁不住信息的交流。
【第95句】:【直一榔頭,橫一棒子】 釋義:比喻橫加批評、指責。 例句:可是彭工程師不同意,說這里是工地,不是試驗場;是說火話,放空炮。你聽聽,他直—榔頭,橫一棒子,真叫人火冒三丈。
【第96句】:【酒好不怕巷子深】(諺)只要酒的質量好,哪怕酒店設在偏僻的深巷里,買主都會主動找上門。指只要貨好,就不怕沒買主。也指只要作品的品位高,就不愁沒有賞識的人。 也作酒香不怕巷子深。 好酒不怕巷子深。
【第97句】:【青竹掏坑缸——越掏越臭】(歇)坑缸:糞缸。臭:本指氣味難聞,轉指名聲壞。比喻越鬧騰名聲越壞。
【第98句】:【墻里說話墻外聽】(諺)人在墻里說話,須防墻外有人竊聽。指人說話,特別是說秘密的話,要處處留神,謹防走漏消息。 也作墻里說話,墻外有人。 墻里人說話,墻外有人聽。 墻里說話墻外聽,道邊說話草棵聽。
【第99句】:【貞潔女子街上走,板壁縫里出妖精】(諺)大街上行走的往往是貞潔女性,尋歡偷情的女性往往守在屋里不露面。指女性是否貞潔,并不在于是否在公眾場合露臉。
上一篇:民間道理諺語俗語大全-老話大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