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出塞、人塞是漢朝樂府歌曲舊有的曲名,以歌唱邊塞戰斗生活為題材。杜甫寫作《出塞曲》多首。先寫的九首稱“前出塞”,后寫的五首為“后出塞”。疆:疆界。原詩意思是:善拉弓的拉強弓,會射箭的用長箭。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出處
唐?杜甫《前出塞》
原文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挽弓當挽強
注釋
挽弓:拉弓射箭;強:強弓。
賞析
前出塞:出塞、人塞是漢朝樂府歌曲舊有的曲名,以歌唱邊塞戰斗生活為題材。杜甫寫作《出塞曲》多首。先寫的九首稱“前出塞”,后寫的五首為“后出塞”。疆:疆界。原詩意思是:善拉弓的拉強弓,會射箭的用長箭。想射人,先要把馬射倒;想捉賊,先要把賊王捉住。殺人應該有限制,各國都有自己的疆界。如果能夠制止侵略,又何必多殺人呢?杜甫這首詩反映當時社會上人們對戰爭的態度。唐初不斷對外用兵,一直到天寶安史之亂以前,人民從軍戍邊的勞役一直沒有間斷。杜甫在這組《出塞曲》的第一首中,就明確地反對君王熱衷開邊所加于人民苦難:“君已富土境,開邊一何多!棄絕父母恩,吞聲行負戈!”后人常引用杜甫詩中的“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來說明辦事必須先抓住最主要的環節。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詩人,漢族,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自號少陵野老,是我國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為國為民,人稱:詩圣,世界文化名人,與李白并稱“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隱和杜牧)。杜甫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市),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杜甫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篇流傳數量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對后世影響深遠。
《挽弓當挽強》古詩詞素材
上一篇:最流行勵志文案,句句走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