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八月十五漲大潮——浪高一浪
【第2句】:【鳳凰鴉鵲不同群】(諺)鳳凰鳥絕不會和鴉鵲同棲一處。比喻志趣潔雅的高士絕不會和品行卑劣的小人混在一處。
【第3句】:【文來文對,武來武對】(慣)比喻針鋒相對,用對方采取的手段來回擊對方。 也作“文來文對,武來武擋”。
【第4句】:【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諺)真人:本指成仙或修煉圓滿的人,此處指本領(lǐng)高強的人。指真正本領(lǐng)高強的人,不輕易顯露高超的技藝。
【第5句】:【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釋義:不干壞事,自重自愛。例句:“告訴你,我這個人可是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我不跟你們干這號事兒!”
【第6句】:【魚找魚,蝦找蝦,兩個渾人湊一家】(諺)渾人:糊涂、不明事理的人。指人的相親相近,總是以志趣相投為根據(jù)的。此處專指素質(zhì)低下的人。
【第7句】:不長莊稼是因為土地不肥,首領(lǐng)無知是因為失去群眾。
【第8句】:【 不犯王法不怕官】不觸犯法律,便無所畏懼。類似的:理 正不怕官,心正不怕天。沈從文《邊城》:“祖父不作聲了,他 想到不犯王法不怕官,只有被死亡抓走那一回事情不好 辦。”
【第9句】:考試不用筆——口述
【第10句】:【兵貴于精】(諺)兵:軍隊。指打仗的軍隊不在數(shù)量多,而在于訓(xùn)練有素,精干善戰(zhàn)。 也作“兵不在多而在精”。
【第11句】:【將相本無種,男兒當(dāng)自強】(諺)將相:將帥、宰相,最高的文武官職。指將相不是天生的,有志的男兒應(yīng)自強不息,奮力進取。
【第12句】:人家叫往東不敢往西——傀儡
【第13句】:豹子馬——凈是點子
【第14句】:【疤瘌眼照鏡子,自找難看】將自己置于尷尬處境。疤瘌, 也說:扒拉、歪嘴。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叫人家吃野菜 怎么行?這可是扒著眼照鏡子——自找難看的事。”
【第15句】:黃牛的肚子——草包
【第16句】:弟弟學(xué)電腦回來,驕傲地說會打字了。爸爸叫他表演一下,見他的指法并不熟練,就語重心長地說:“舟小不能闖大海,船大才能漂遠洋,正所謂寧做螞蟻腿,勿學(xué)麻雀嘴。你不要太驕傲了!”(廣東·龍門)
【第17句】:包公斬包勉——不留情;大義滅親;先治其內(nèi)后治其外;正人先正己
【第18句】:【抬杠子】(慣)比喻無謂地爭辯或頂撞。
【第19句】:針當(dāng)棍子一針(真)棒
【第20句】:砍木吃橘子——不顧根本
【第21句】:【不怕慢,就怕站】只要連續(xù)做下去,就會有進展。浩然 《艷陽天》:“不怕慢,就怕站,只要大伙兒一伸手,就算有頭 腦了。”
【第22句】:【 伴君如伴虎】封建帝王不好侍候,弄不好就有殺身之禍。 姚雪垠《李自成》:“他深知皇上是一個十分多疑、剛愎自用 和脾氣暴躁的人,很難侍候,真是像俗話說的:伴君如伴 虎。”
【第23句】:【先長的眉毛,比不上后長的胡子】(諺)眉毛是人一生下來就有的,胡須是年長以后才生的;人敬重的是后生胡須的長者,而不是先長眉毛的少年。借指有作為的人,往往是后來者居上。
【第24句】:【拖下水】見“拉下水”。
【第25句】:媽媽給我們姐弟倆買了很多好吃的,姐姐堅持先讓媽媽嘗一嘗,媽媽笑得合不攏嘴,說:“要吃還是麻葉(一種油炸食品)
【第26句】:【扁擔(dān)上睡覺——想得寬】(歇)本指想得寬闊,轉(zhuǎn)指想得倒好,就是不能實現(xiàn)。
【第27句】:我本來已經(jīng)穿了很厚的衣服,還總是圍著個火爐子。媽媽說我:“無毛的小鳥是嘰嘰,有毛的小鳥也是嘰嘰。”(安徽·旌德)
【第28句】:【鼻子長,礙了嘴】拉不開情面,不好說話。劉澍德《橋》: “不錯,他開了工錢,可是別人割地開七千,他給大家開五 千,鼻子長,礙了嘴,大家誰也不好意思爭。”
【第29句】:【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諺)成人:成就有用的人材。自在:舒適安逸。指人要想成材,就不可貪圖安逸享樂;貪圖安逸享樂,就不能成材。 也作成人的不自由。 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第30句】:【熱狗】現(xiàn)在,“熱狗”在城市小吃市場上很流行,這種吃法簡單方便,很受市民特別是小朋友們的歡迎。但它卻是地地道道的“進口貨”。據(jù)說,最早出售熱狗的人是一位叫特瓦洛的德國巴伐利亞移民。他在19世紀(jì)80年代中期擺賣香腸,因為剛烤的香腸燙手,他便用兩片面包把它包起來,以方便顧客拿著吃。約20年之后,一個賣這種夾香腸面包的小販在馬球場上高聲叫賣一種德國小臘狗香腸,一位漫畫家靈機一動,畫了一幅兩條人物化的香腸,樣子好像兩只狗在相互對吠,非常有趣。他的這幅名為“熱狗”的漫畫在報上發(fā)表后,人們便開始把這種夾香腸面包叫做熱狗了。
【第31句】:【三個老婆一臺戲】(諺)老婆:也稱婆娘、婆姨,我國北方對妻子的俗稱,也泛指已婚婦女。指幾個婦女聚集到一起,常常會嬉鬧說笑,好比上演一臺戲。 也作三個婆娘一臺戲。 三個閨女一臺戲。 三個婆姨一面鑼,兩個婆姨一面鼓。
【第32句】:【水到自開溝】釋義:比喻事到臨頭就會有辦法。例句:楊延智慰勉召恩說:“常言道,吉人自有天相,水到自開溝呀!就算你是條被人拴住的狗,可還會皎人呀!遠的咬不著,走到面前的人還不能咬一口?”
【第33句】:【扎筏子】(慣)扎:捆,束。比喻拿別人當(dāng)出氣筒,發(fā)泄怨氣,震懾眾人。 也作“作筏子”。
【第34句】:【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經(jīng)過長期準(zhǔn)備,得到結(jié)果。語文圖 書:“這就好比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等材料的搜集、研究過 程完成,論文提綱的雛型也自然而然地同時完成了。”
【第35句】:【呼天天不應(yīng),喚地地不靈】見“喊天天不應(yīng),呼地地?zé)o門”。
【第36句】:【此地?zé)o銀三百兩】釋義:古代民間故事:有人把三百兩銀子埋在地里,怕人知道,就在地上插一木板,上寫:“此地?zé)o銀三百兩。”比喻想隱瞞、掩蓋,結(jié)果更加暴露。例句:劉稻村最后冷笑了笑說:“哼!此地?zé)o銀三百兩!請回去吧。”
【第37句】:我去姥姥家吃飯,姥姥說:“今天我們做魚吃。”從來不做飯的舅舅說:“今天我給你們來個老鼠掀簾子——露一手。”(河南·焦作)
【第38句】:【碾砣生芽,狗生角】(慣)碾砣:即碾磙子。比喻事情不可能發(fā)生。
【第39句】:【犬子】“犬子”是謙詞,對人稱自己的兒子。這一自謙,實際有督促希望孩子進取之意。而對別人的孩子則稱“虎子”。對自家的孩子稱“犬子“,還與古時候的人對一些自然現(xiàn)象以及生老病死沒有科學(xué)、系統(tǒng)的認識有關(guān)。遇到一些奇特或無法解釋、存在困惑的事情,常常自覺不自覺與神鬼掛上鉤。如一些有才華、絕頂聰明的人突然生病死亡,往往被人們認為是被請到天上做神仙去了;小孩生病夭折,則被認為是被小鬼捉到地獄去了。由于存在這種迷信思想,因承相襲,潛移默化,中國人形成了給小孩特別是男孩起賤名的習(xí)慣。如司馬相如小時候就曾被父親喚作“犬子”。他們認為名字叫得越不好聽,鬼神就越不在意,孩子就越好養(yǎng),曾幾何時,“狗剩”、“狗子”、“熊貨”、“賤三”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男∶H缃耠S著科學(xué)技術(shù)知識的普及和文化素質(zhì)的提高,人們給小孩起名少了很多顧忌,講究清脆響亮、音韻優(yōu)美、寓意深刻、寄予厚望、望子成龍,以前那種起賤名的現(xiàn)象越來越少,近乎絕跡了。
【第40句】:【豆芽子長一房高,也是嫩菜】釋義:譏諷人的話,表示對人輕蔑,看不起。“嫩菜”又作“菜貨”。例句:你這個人雖高,豆芽子長一房高。也是嫩菜;這個人雖小,她去站崗放哨也起點作用。
【第41句】:【貂惜皮毛象護牙】釋義:貂:一種動物,皮毛珍貴。比喻各自珍惜自己最寶貴的東西。例句:他略頓了頓,又進一步開導(dǎo)說:“貂惜皮毛象護牙。咱們呢,眼下最要緊的就是站穩(wěn)腳跟,不被沖垮,保住烏紗帽。”
【第42句】:棺材鋪的買賣——死活都要錢
【第43句】:【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諺)方寸:心。指人把良心放正,不做傷天理、損陰德的事,并讓子孫后代依家風(fēng)正道直行,比留給子孫萬貫家財更有用。
【第44句】:【治一經(jīng)損一經(jīng)】(慣)經(jīng):中醫(yī)指人體內(nèi)氣血運行通路的主干和分支。治好一條經(jīng)絡(luò),損傷了另一條經(jīng)絡(luò)。比喻安撫了一方,得罪了另一方。
【第45句】:【口上仁義道德,心里男盜女娼】說得冠冕堂皇,心里道德敗 壞,形容偽君子。類似的:口里阿彌陀佛,心里強盜劫賊。 魯迅《墳》:“然而愚民究竟也有聰明的,早已看穿了這鬼把 戲,所以又有俗諺說:‘口上仁義道德,心里男盜女娼!’他們 是很明白的。”
【第46句】:盲驢拉磨——瞎轉(zhuǎn)圈
【第47句】:哥哥三十出頭了,還一身孩子氣。奶奶說:“人高馬大了,還油嘴滑舌的,什么時候能懂規(guī)矩啊?”(江蘇·射陽)
【第48句】:【刀傷藥雖好,不破手為高】雖有辦法挽救,也不要麻痹大 意,還是以不出事為好。類似的:藥雖好,不如不害病。李 英儒《野火春風(fēng)斗古城》:“從前只說好刀切藥不如不劃破 口,現(xiàn)在看,打破腦袋不怕用扇煽,這條命是從汽車轱轆底 下拾來的。”
【第49句】:【樹要直,人要實】(諺)樹身要端直,端直才能成材;為人要誠實,誠實才能立足社會,得到人們的信任。指誠實是做人的根本。
【第50句】:【年】“年”既指新年元旦,又指春節(jié)。那么,年是怎么起源的呢?源分兩處。一是典籍,一是民間傳說。先說典籍。據(jù)我國最早的詞典《爾雅·釋天》記載:“夏日歲,商日祀,周日年。”這說明周朝才開始叫做“年”。后來唐太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曾改年為“載”。唐肅宗至德三載(公元758年)又改“載”為“年”。一直到辛亥革命后,我國實行公歷,將公歷一月一旦稱元旦,改農(nóng)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但年作為一個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日一直存在。考古學(xué)家認為“年”的基本概念,大約是從新石器時代初期開始的,而它的概念初義來自農(nóng)業(yè)。《谷梁傳·宣公十六年》中說:“五谷皆熟為有年”,“五谷大熟為大有年。”所謂“大有年”,就是大豐收。另外,《說文解字》也云:“年,谷熟也。”這樣,“年”就是慶賀豐收喜悅的意思。以后,人們便把谷物的一熟算作一年,慶祝豐收當(dāng)在冬季農(nóng)閑的時候,冬春交換之際,一年又起。再說民間傳說。傳說遠古的時候有一種怪獸叫“年”,頭上長獨角,口似血盆,體大如牛,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使出來掠食噬人。開始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后把大門關(guān)上,躲在家中。有一次,“年”來到一家門口,恰巧這戶人家穿著紅衣服,點著竹子取暖,燃燒的竹子啪啪爆響,“年”嚇得掉頭逃跑。大家便效仿這戶人家的做法,把“年”驅(qū)趕出去,于是,三十晚上,初一凌晨就稱“年”了。后來就形成了放爆竹、貼對聯(lián)的風(fēng)俗了。
【第51句】:年畫上的耕牛——犁(離)不得
【第52句】:九月九上山——登高望遠
【第53句】:【在外面舍塊板,給家里丟扇門】(諺)丟:擱置,放。在外面施舍給別人一塊板,就等于給自己家添上一扇安全門。指保護別人的家庭,自己的家庭也會得到保護。
【第54句】:【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北京天橋一帶,以往多有耍武藝 的,技藝不高,常以自夸來招攬觀眾。借指說大話,不見行 動。浩然《艷陽天》:“那是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一天到晚 空喊口號。”
【第55句】:【戴高帽子】(慣)比喻對人說恭維、吹捧的話。 也作“頂高帽子”。
【第56句】:【好漢識好漢,英雄識英雄】(諺)英雄好漢獨具慧眼,他們最能認準(zhǔn)誰是英雄好漢。指杰出人物能鑒別人才。
【第57句】:我家鄰居愛小偷小摸,啥便宜都想占,可仍是窮得揭不開鍋。而我家呢,爺爺常常招待各方客人,但生活還過得蠻可以。我問爺爺這是什么道理,爺爺說:“這就叫做賊不富,待客不窮。”(甘肅·臨澤)
【第58句】:【坐收漁人之利】此語由“鷸蚌相爭,漁人得利”演化而來。 謂雙方相持不下,第三者趁機取利。姚雪垠《李自成》:“李 自成已逃出商洛山,他必定趁著咱們同楊嗣昌殺得難分難 解,因利乘便,坐收漁人之利。”
【第59句】:口念佛經(jīng)手拿刀——言行不一
【第60句】:木魚命——輩子挨打
【第61句】:【囍】“囍”又稱雙喜。我國男女青年結(jié)婚時,有個習(xí)俗,都喜歡在新房內(nèi)外乃至家具上貼著大紅“囍”字,以示吉利。現(xiàn)在,更有甚者,結(jié)婚時將斗大的囍字貼于巷口兩側(cè)或住宅小區(qū)門口的兩側(cè),以示隆重或迎親路標(biāo)。說到這個“囍”字的來歷,傳說源自北宋宰相王安石。傳說王安石20歲那年進京趕考,路過馬家鎮(zhèn)時,剛好碰到馬員外之女出聯(lián)擇婿,在走馬燈上寫著“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的上聯(lián)。這時王安石正忙于趕考,未及細想,便上京去了。王安石在科場中順利通過筆試。面試時,主考官指著廳前的飛虎旗說:“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不覺心里一亮,便以馬員外之女招婿的上聯(lián)作對。主考官見對得珠聯(lián)璧合,遂贊嘆不已。考試完畢,王安石在歸途中喜氣洋洋,躊躇滿志。途經(jīng)馬家鎮(zhèn)時,見那懸聯(lián)仍無人對出下聯(lián)。此時,王安石便把主考大人出的上聯(lián)作下聯(lián)以對。馬員外一看十分滿意,當(dāng)下即以女相許,并擇吉日在馬府完婚。新婚之日,正當(dāng)新郎新娘歡歡喜喜拜天地時,忽有探馬來報:“恭喜王大人金榜題名,明日請赴瓊林宴。”馬員外聽后高興萬分,遂命重開酒宴,以示慶賀。王安石雙喜臨門,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豪興大發(fā),便在洞房雪白的墻上,并排而工整地書寫了兩個大紅的喜字。雙喜(囍)一出,更加喜慶,效果絕佳。從此,結(jié)婚貼紅“囍”字的習(xí)俗,就在民間流行開了。
【第62句】:【 廢鐵煉成鋼】把無用的人變?yōu)橛杏玫娜恕!督夥艆^(qū)短篇 小說選》:“咱們怎樣也不能忘記共產(chǎn)黨,她把廢鐵煉成鋼 了。”
【第63句】:【無農(nóng)不穩(wěn),無工不富,無商不活】(諺)沒有農(nóng)業(yè),社會就不穩(wěn)定;沒有工業(yè),國家就不富足;沒有商業(yè),人民的經(jīng)濟生活就不活躍。指社會上離開哪個行業(yè)都不行。
【第64句】:鐵板上的鉚釘——沒跑
【第65句】:尿盆栽花——根底不干凈
【第66句】:【唱雙簧】(慣)雙簧:曲藝的一種,一人在前表演動作,另一人躲在他后面說唱。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一人公開出面,一人幕后指揮。
【第67句】:【入田觀稼,從小看大】(諺)想知道農(nóng)作物的收成,到田里看看莊稼的長勢就可推斷出來;想知道一個人將來的成就,從他小時候的行為表現(xiàn)上就可推斷出來。指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會有預(yù)兆。
【第68句】:【荒年餓不死手藝人】(諺)荒年:饑荒年景。手藝人:憑手工技術(shù)謀生的人。指手藝人憑手工技術(shù)謀生,人們處處離不了他們,故謀生容易。 也作“饑荒年餓不死手藝人”。
【第69句】:【三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見“大家齊了心,黃土變成金”。
【第70句】:暖水瓶里裝開水——外面冷,里面熱
【第71句】:【 好話說盡,壞事做絕】說話騙人,行動害人,壞透了。申躍 中《掛紅燈》:“你謊話說盡,壞事做絕,我跟你姓武的勢不兩 立,水火不相容。”
【第72句】:打長途電話——遙相呼應(yīng)
【第73句】:【死蛟龍,不如活老鼠】(諺)蛟龍:傳說中能興風(fēng)作浪的神異動物。蛟龍只要一死,就連一只活著的老鼠都不如。指世間的一切貴在新生有活力。也專指文藝作品貴在活潑有生氣。
【第74句】:【叫化子比神仙】(慣)指二者相差太大。
【第75句】:鱉笑龜兒——看不見自己的丑
【第76句】:膏藥貼嘴巴——難開口
【第77句】:【鮮花插在牛糞上】見“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
【第78句】:【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為什么會用“九頭鳥”來形容湖北人呢?這得追溯到明朝的張居正,并且需要首先弄明白“九頭鳥”是什么樣的鳥類。九頭鳥是傳說中的一種神鳥,本來有十個頭,日夜嗚叫,人們厭惡它的聲音,遂驅(qū)趕獵殺,后來天狗也來助戰(zhàn),咬下了它的一個頭,于是就剩下九個頭了。它晝伏夜出,畏懼火光,血滴誰家,誰家遭殃。因此在最早的傳說中,九頭鳥是不祥之物。那么九頭鳥又是怎么跟湖北佬聯(lián)系起來呢?這得從張居正說起。張居正,字叔大,少名白圭,號太岳,湖北江陵人,明神宗時官至內(nèi)閣首輔。在位期間,推行了一條鞭法,改革了稅賦制度,使得明朝的財政收入有所改善,并且任用賢臣,在加強北方邊防和整飭東南沿海地區(qū)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深得神宗皇帝的信任,成為皇帝面前的“大紅人”,紅的時間長了也就免不了遭人嫉妒。據(jù)說當(dāng)時有九大御史聯(lián)合參奏陷害張居正,結(jié)果,他不僅未被參倒,九大御史反被一一整肅,都被打人大牢。因此民間便生出“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之謠,用來諷刺九大御史再厲害,也抵不過湖北出身的張居正一人。就這樣,將“九頭鳥”按到湖北人的頭上。隨著時間的推移,“九頭鳥”的含義也跟著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如今的九頭鳥已成了頭腦靈活、聰明多智、敢拼敢搏的代名詞,象征著湖北人的智慧和優(yōu)良品質(zhì)。偶有貶損之意,形容湖北人狡猾的一面。
【第79句】:【爆冷門】(慣)冷門:原指賭博時很少有人下注的一門。比喻在不引入注意的地方,突然發(fā)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第80句】:水里的螞蟥——粘上便難脫
【第81句】:【 拄棍要拄長的,結(jié)伴要結(jié)強的】應(yīng)與有能耐的人交朋友,以 得到幫助。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拄棍要拄長的,結(jié)伴要結(jié)強的! 他認為姚士杰的指頭比他梁生寶的胳膊粗!”
【第82句】:【露馬腳】(慣)比喻隱瞞著的事露出了痕跡。
【第83句】:【打春】為什么把“立春”叫“打春”?據(jù)傳,自從神農(nóng)氏嘗百草分五谷,開始了農(nóng)業(yè),前三皇后五帝都很重視,到周朝的時候,把務(wù)農(nóng)的事提到朝議上,一面制歷,一面責(zé)令地方官每年要舉行迎春儀式。立春的前一天,地方官員來到郊外,聚集鄉(xiāng)民,設(shè)上供桌,燒香磕頭,在供桌前做一個土牛,讓扮作“勾芒神”的人舉鞭打土牛,把這土牛稱作“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懶惰,迎來一年的豐收。后來出現(xiàn)了打紙牛,用紙糊條牛,里面裝著五谷,就把這紙牛叫春牛,仍舊在立春前一天,叫“勾芒神”打紙牛,牛倒了,紙爛了,五谷四下流,象征打出了一年的五谷豐登。后來,據(jù)說一個清廉的大官犯了罪,把他貶下去做小官。上任那天,正是迎春的日子,他看到地方官在郊外聚眾舉行迎春儀式,鞭打紙牛,覺得可笑,提筆寫了《春牛榜子》詩半首:“不得職田譏欲死,兒儂何事打春牛?” 他上任后,不再做那種可笑的事了,真心地關(guān)心起農(nóng)事來。來年他把迎春儀式移在了立春那天,不再糊紙牛,搬來了犁子,拉來了黃牛,立春時刻到來時,他迎天扯了個大響鞭,牛走了,犁動了,春耕開始了。他的改革措施得到百姓的擁護。他回到衙里,有了詩興,提起筆來,在上年寫的《春牛榜子》下邊又添了兩句:“歲首常思盤中餐,脆鞭一響打出春。” 就從這兒開始,人們把立春那天叫“打春”。雖然現(xiàn)在不再舉行迎春儀式了,可是,“迎春”、“打春”的叫法依然如故。
【第84句】:【歪嘴和尚念不好經(jīng)】謂有缺點,有毛病,做不好事情。韓 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wǎng)》:“歪嘴和尚還能念出好經(jīng)?銅鎖 這回,又上了他的當(dāng)了。”
【第85句】:六月里貼對子——還差得遠
【第86句】:【在炕頭上耍威風(fēng)】(慣)比喻在自己人面前盛氣凌人或大發(fā)脾氣。
【第87句】:【狗熊掰棒子——掰一個扔一個】(歇)棒子:玉米。傳說狗熊掰下玉米夾在腋下,一邊掰一邊掉,掰來掰去,腋下還是一個。比喻邊干邊放棄,或邊聽邊忘,邊學(xué)邊忘。也指得到新的拋棄舊的。
【第88句】:水仙不開花——裝蒜(裝糊涂的意思)
【第89句】:孫猴子過火焰山——顯真本領(lǐng)的時候了
【第90句】:人”,哥哥說她“要風(fēng)度不要溫度”,媽媽說她“要俏不穿棉,凍死也不嫌”。(山東·沂水)
【第91句】:【家里無賊賊不來】(諺)家里如果沒內(nèi)賊,外賊是進不來的。指外賊行竊,往往離不開家賊作內(nèi)應(yīng)。也泛指外界壞人作亂,總有內(nèi)奸幫襯。
【第92句】:【 兵無糧草自散】極言軍隊給養(yǎng)的重要。也指做事要有物 質(zhì)基礎(chǔ)。姚雪垠《李自成》:“俗話說,兵沒糧草自散。難道 能讓弟兄們餓著肚子散伙么?”
【第93句】:養(yǎng)在圈里的豬——少不了挨一刀
【第94句】:【 國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意即個人 利益服從國家利益。國家,也說:公家、集體。反義說:家事 再小是大事,國事再大是小事。《小說月報》(1980,2):“國 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話雖不 錯,可惜只是講給我們這樣的人聽的。”
【第95句】:【灌迷魂湯】(慣)迷魂湯:迷信指在陰間使靈魂迷失本性的湯藥,比喻迷惑人的話語。指用甜言蜜語迷惑人,使人受騙。 也作“灌迷湯”。
【第96句】:谷子里的石頭——甩了
【第97句】:【鷹犬、爪牙】“鷹犬”、“爪牙”用來指匪首或反動集團的黨羽或幫兇。 “鷹犬”、“爪牙”本義是褒義詞,鷹犬表示為主忠誠,爪牙則意指國之利器。飛將軍李廣一次闖了禍,上書向武帝請罪,武帝回答說:“將軍者,國之爪牙也。”此外,禁衛(wèi)軍的將官又稱作“爪牙官”,比喻他們就像鳥獸的爪牙一樣,是保護自我的主要手段。東漢陳龜,被任為度遼將軍,前去抵御邊患,臨行前上疏,自稱“馳騁邊陲,展鷹犬之用。”袁紹向獻帝上疏,稱“臣頗有一介之節(jié),可責(zé)以鷹犬之功”等等,都是自表忠心的。后來,鷹犬、爪牙逐漸演變成反面的詞匯,變成了壞人的幫兇。
【第98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諺)光陰:時光。光陰逝去一寸,就像耗去一寸黃金一樣可惜。指時光非常寶貴,必須格外珍惜。 也作“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第99句】:【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釋義:要從大的方面考慮問題,從小的事情上做起。例句:“……俗話說,杯杯酒吃垮家當(dāng),毛毛雨打濕衣裳。咱辦廠就得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一點一滴地節(jié)約。”
上一篇:歇后語文案氣質(zhì)滿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