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為者如牛毛,獲者如麟角】(諺)牛毛:牛身上的毛,極言其多。麟角:麒麟頭上的角,極言其少。指從學的人往往一哄而上,人數極多;真正能夠學有成就的,卻實在少。
【第2句】:【入地無門,升天無路】見“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第3句】:扁擔打跟頭——先一頭落地
【第4句】:【笨人有笨福】(慣)笨的人自有他的福氣。多指意外得來好處。
【第5句】:鄰居王某很不孝順,對他父親想罵就罵。后來他兒子長大了,對他也是如此。別人都說:“好種出好稻,壞種出稗草。”(山東·蒼山)
【第6句】:瘋狗跳院墻——逼的
【第7句】:【嚴將出強兵,嚴婆出巧媳】(諺)將領嚴了,就能帶出強兵;婆婆嚴了,就能帶出巧媳婦。指嚴格的要求能出有用的人才。
【第8句】:大路朝天——各人一邊
【第9句】:【留得住人的身,留不住人的心】(諺)人決意要去時,你能留住他的身,卻留不住他的心。指人心難留。
【第10句】:鯨魚的鼻子一眼朝上
【第11句】:【貓咬尿泡空喜歡】釋義:好事并不存在,白高興。例句:你看那娘娘一片云情雨意,哄得那妖王骨軟筋麻。只是沒福,不得沾身。可憐!真“貓咬尿泡空喜歡!”
【第12句】:【土幫土成墻,人幫人成王】人們團結起來就有力量。周立 波《暴風驟雨》:“趙主任告訴我們說:‘土幫土成墻,窮幫窮 成王。’咱們團體抱得緊,啥也不怕呀。”
【第13句】:【狗咬呂洞賓——不認得真人】(歇)呂洞賓:道教傳說中的八仙之一,也叫呂祖。真人:道教稱修行得道的人。指不認得真正有身份的人,或真正好心的人。常含責罵意。
【第14句】:云頭里翻筋斗——沒著落
【第15句】:【千滾豆腐萬滾魚】(諺)指豆腐和魚多煮些時間才能入味。
【第16句】:空頭支票——難兌現
【第17句】:【不知井落在吊桶里,還是吊桶落在井里】(慣)比喻爭斗雙方誰敗在誰的手里,尚難預料。
【第18句】:【好擱不如好散】(諺)擱:合在一起。在一起和和氣氣共事,不如分離時能保持不傷和氣。指在一起和氣共事容易,分離時能保持和氣很難。 也作“好合不如好散”。
【第19句】:鱷魚的眼淚——信不得
【第20句】:星期天,我村來了個算卦的,我跟著看熱鬧。凡是三十歲以上的人讓他看,他都這樣說:“推著小車上高山,嘰里咕嚕向下翻,你過去酸、辣、苦、甜都過過,今后財廣福又多。”(河南·鄢陵)
【第21句】:【勿謂尺五,后且不補】(諺)不要認為裂縫只有一尺五寸,要是任其發展下去,就會無法彌補。比喻微小的問題不及時解決,釀成大禍就后悔不及。
【第22句】:我記不清我的小刀放到哪兒了,就硬說是叔叔拿的。叔叔勸我去木箱里找找看,一瞧,果然在那兒。媽媽見狀說:“你真是冤枉扒手笑死賊。”(安徽·貴池)
【第23句】:【 醬油不吃要吃醋】醋味酸,指產生嫉妒心理。陳登科《淮 河邊上的兒女》:“大家哈哈大笑起來:劉小狗子醬油不吃, 要吃醋呀!”
【第24句】:【補漏趁天睛,練功趁年輕】(諺)屋頂漏雨,要趁天晴時修補;練習功夫,要趁年輕時花力氣。指凡做事貴在抓緊時機早辦,錯過時機就難以補救。
【第25句】:駕轅的騾子往后拉——倒退
【第26句】:【兵在精不在多】釋義:兵在精明干練,不在數量多。可泛指一切人一切事物都要重視質量。例句:“自古常言:兵在精而不在多。兵不精,多有什么用?”
【第27句】:彌勒佛的臉蛋——笑瞇瞇
【第28句】:【無中生有】“無中生有”指把沒有的說成有的,憑空捏造,栽贓陷害他人。這個詞源自道家學說,原是一種哲學思想,并無貶義。道家認為世間萬物都是從“無”開始的。從“無”生出“有”,又從“有”發展成萬物。《莊子·齊物論》指出,小到生命,大到宇宙,都有一個開始,在開始之前有一個未曾開始的開始。宇宙之初的形態是“有”,在“有”之前是“無”,還有連“有”和“無”都沒有的“無”。莊子這話聽起來有點玄。不過老子早就說過:“玄而又玄,眾妙之門。” 道家認為:“天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易經》也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直至無窮。但是事物一開始,首先是“無中生有”。后來“無中生有”雖是貶義,但用到兵法當中卻是克敵制勝的法寶,“無中生有”是三十六計當中的重要一計,常能收到出人意料之戰績。《三國演義》中“蔣干中計”就是運用的“反間計”,也是“無中生有”之計。“增灶計”、“減灶計”都是“無中生有”之計。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無中生有”編造事實,中傷朋友或同志。
【第29句】:【擺架子】“擺架子”形容有的人特別是領導愛裝腔作勢,高人一等,擺威風,目中無人。 “擺架子”一詞源于我國古代民間的一項游戲,后傳到日本成為該國的傳統體育項目“相撲”。相撲比賽是在兩位體重各達幾百斤大胖子之間進行,比賽開始時,兩個大胖子不穿衣服,用布條遮住羞部,叉開雙腳,碩大的兩臂擺來擺去,彎著腰昂著頭,彼此虎視眈眈。因為相撲運動員擺架勢嚇人,我國古書中就借它來比喻裝腔作勢、擺架勢顯威風的人,一直流傳至今。
【第30句】:【問官答花——驢唇不對馬嘴】(歇)問的是“官”,答的是“花”。比喻答非所問,或把毫不相干的東西胡亂扯在一起。
【第31句】:【捧不起的劉阿斗,扶不直的井繩兒]釋義:劉阿斗:三國蜀后主劉禪,小名阿斗。劉禪不思進取,庸祿無為,雖有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未能振興蜀漢。比喻沒有出息,沒有作為的人。例句:皮金狗還想推脫,皮二媽開口了:“狗伢,大伙這是瞧得起你,你別做捧不起的劉阿斗,扶不直的井繩兒,不許作怪了!”
【第32句】:【三寸金蓮】“三寸金蓮”特指女人被纏殘了的小腳。此等殘缺之“美”,為漢文化所獨有。新中國成立后提出解放婦女、男女平等,廢除婦女纏足之陋習。女子纏足之風始于南唐。公元916年,南唐后主李煜稱帝后,令宮嬪窅(ya。)娘以布纏足,呈新月狀(亦稱蓮花狀)。因其足骨已殘,故較常人之腳小得多,故其足始稱“三寸金蓮”。陶宗儀《輟耕錄·纏足》:“李后主宮嬪窗娘,纖麗善舞。后主作金蓮,高六尺……令窅娘以帛繞腳,令纖小,屈做新月狀.素襪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態。”窅娘就成了女子纏足的第一人。在帝王倡導下,“由是人皆效之”,遂形成了這種華夏獨有的以病態為美的畸形審美習俗。到了宋朝以后,女子才較普遍地有了“三寸金蓮”。清入主中原后,因滿族婦女無纏足的陋習,故而康熙帝曾下過禁止婦女纏足的詔書。但在強制程度上,較“留發不留頭”和緩些,故而收效甚微,漢族婦女還是照纏不誤。辛亥革命后,這一陋習才逐漸廢除,徹底根除則是在新中國建國之后。
【第33句】:吃過午飯,爸爸便急著去學校開會,誰知剛騎車出去又回來了,原來是自行車沒氣了。爸爸給自行車打足了氣后蹬著車便走,哪料到一不留神摔了一跤,把衣服又給弄臟了。媽媽說:“這真是不是驢不拉,就是磨不轉。”(河南·武陟)
【第34句】:【請將不如激將】(諺)激:用刺激性的或反面的話鼓動。請將軍出馬交戰,不如鼓動他,激他出馬。 泛指正面懇請人做某事,不如采用反激的辦法更有效。 也作“勸將不如激將”。
【第35句】:黃牛反芻——肚里啥貨自己知
【第36句】:榮榮放學回家吃午飯,見媽媽做的又是不愛吃的面條,哭鬧著不肯吃。奶奶勸道:“有飯莫嫌淡,有驢莫嫌慢。你就將就將就吧!”(河南·林州)
【第37句】:【 沒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沒做壞事,沒有顧慮。成語:問 心無愧、處之泰然。蕭紅《呼蘭河傳》:“走黑路怕啥的,沒有 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第38句】:【說不清,道不明】(慣)指難以用言語表達清楚。 也作“說不清,道不白”。
【第39句】:【結婚戒指】戴上戒指,美觀大方,且顯示富貴。然而,戴戒指是有講究的,不能瞎戴,如果隨意戴上,很可能會鬧出笑話。戒指自古以來具有很強的象征意義,因此它的戴法頗有講究。一般而言,從大拇指到小拇指的順序,戴戒指的意義分別是:生、死、定、嫁、離。按照我國的習慣,訂婚戒指一般戴在左手的中指;結婚戒指戴在左手的無名指;若是未婚姑娘應戴在右手的中指或無名指,否則,就會令許多追求者望而卻步了;離異單身女人會把戒指戴在小拇指上,以引起別人的注意。為什么結婚戒指必須戴在左手的無名指上呢?相傳無名指與心臟相連,最適合發表神圣的誓言,用戒指套住了所愛的人的無名指,就可以留住他(她)的心了,戴在上面的戒指可以是“心心相印”。而且無名指上有重要穴道,戒指戴其上可以適度按壓肌肉,有安定情緒之效。按西方的傳統習慣來說,左手上顯示的是上帝賜給你的運氣,它是與心相連的,因此,將戒指戴在左手上是有意義的。通常把戒指戴在左手上,也是因為一般較少的勞作,不會碰壞戒指。
【第40句】:我玩到很晚才回家,一進門,媽媽就埋怨開了:“像你這樣,若能考上大學,我就巴掌煎干魚。”(江西·吉安)
【第41句】:【抓住船板就是命】找到了救助的方法。圖書:“正苦干無 計,抓住船板就是命,便想利用這機會喘息一下。”
【第42句】:老鼠睡到貓窩里——送到嘴邊的肉
【第43句】:半個銅錢——不成方圓
【第44句】:【薄餅從上揭】(諺)薄薄的面餅,要一層層從上到下揭取。比喻做事不能亂來,必須按照順序,依次而行。
【第45句】:【敗兵之將,不敢言勇】在失敗的情況下,不應該再說大話。 清代《鏡花緣》:“敗兵之將,不敢言勇。雖承賢妹美意,何敢 生此妄想。”
【第46句】:大笸籮扣王八——跑不了
【第47句】:【騎著驢吃燒雞——這把骨頭還不知道扔在哪兒】(歇)本指雞骨頭不知會扔在什么地方,轉喻人死后尸骨還不知埋在哪里。
【第48句】:干草碰上火——下子烘(哄)起來了
【第49句】:【針孔里尋銅板】銅板,即銅幣。謂獲利甚微。類似的:針 尖上削鐵。海外陳若曦《二胡》:“那種小玩意有什么搞頭? 針孔里尋銅板,太沒賺頭了。”
【第50句】:穿鞋沒有底——破鞋
【第51句】:【從前作過事,沒興一齊來】(諺)沒興:倒運,敗興。指從前做過的見不得人的丑事壞事,到破敗時就會一件不漏地全部清算到自己頭上。 也作從前作事,沒興齊來。 從前作過事,敗落一齊來。 從前作過事,不幸一齊休。
【第52句】:【 季節不等人】農業種植要順應季節,不能拖延。柯藍《瀏 河十八灣》:“三個人把地開出來,搞的多了,紅薯都種不完, 季節又不等人,急得要死!”
【第53句】:【大暑在七,大寒在一】釋義:最熱天在七月,最冷天在正月。例句:“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補更小事,何乃成災?原其所以,正月之時,天甫凄栗,里語:“大暑在七,大寒在一。”一謂正月也。
【第54句】:無恥的人臉皮結實;無病的人身體結實。
【第55句】:吃了蒙汗藥——動彈不得
【第56句】:【蒼蠅碰巴掌】(慣)比喻自找倒霉。
【第57句】:【叫他打狗,不敢罵雞】絕對聽從,多指做不好的事情。成 語:惟命是從。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大哥你讓我往 東,我絕不往西,你讓我偷狗,我絕不抓雞!為了你兩肋插 刀,嘩嘩淌血,咱哥兒們絕對!”
【第58句】:【刀把子送給別人攥著】釋義:刀把子:刀柄,指把柄或權力。比喻把權交給別人掌握。例句:“太保!”聽來是秦檜故作正經地勸導:“好辦身后的靠背有沒問題的,不過他考慮得長遠些,免得把刀把子送給別人攥著。”
【第59句】:睡覺不蒙頭,活到九十九。
【第60句】:變形的鋼板——難校正
【第61句】:土地爺的屁——神氣
【第62句】:【東方不亮西方亮】釋義:比喻這里行不通,還可以到別的地方去,希望總是有的。例句:中國是一個大國——東方不亮西方亮,不愁沒有回旋的余地。
【第63句】:破鑼嗓子唱山歌——不入調
【第64句】:【為五斗米折腰】釋義:五斗米:指微薄的薪俸。折腰:彎腰,鞠躬。為微薄的薪俸而屈身伺候上司。例句:不,我可不愿跟余敬唐這樣卑鄙的人在一起!寧可餓死,也不能為五斗米折腰。
【第65句】:【為著別人的豆子,炸了自己的鍋】(慣)比喻為給別人辦事,損害了自己的利益。
【第66句】:荷葉做雨傘——難遮蓋
【第67句】:【把人踩到泥里】(慣)比喻貶損和壓制他人。
【第68句】:【不怕硬的,就怕橫的;不怕橫的,就怕不要命的】(諺)橫:蠻橫不講理。指蠻橫的比強硬的難對付,但最難對付的還數那種連命都豁出去的人。
【第69句】:【咽不下這口氣】(慣)比喻不能忍受別人的欺侮或冤枉。 也作咽不下這口窩囊氣。 咽不下這口屈氣。
【第70句】:【八九不離十】(慣)形容差不離兒,十分接近。
【第71句】:【狗熊的舅舅——猩猩】(歇)猩猩:諧“惺惺”。形容聰明。也指聰明的人。
【第72句】:【寧可人前全不會,不可人前會不全】(諺)寧愿在人前表現出自己全不會,也不在人前表現出自己半懂不懂的。指不懂裝懂最丟人現眼。
【第73句】:【三人出來,小的兒苦】一起出門在外,身份低的人要聽從 指揮,多做事情。明代《西游記》:“師父沒主張。常言道:三 人出來,小的兒苦。你況是個父輩,我等俱是弟子。古書 云:有事弟子服其勞。等我老豬去。”
【第74句】:【秤砣雖小壓千斤】(諺)指桿秤上的秤砣雖然小,卻能壓住千斤的重量。比喻歲數小或身材矮的人往往很有智謀與才能,不可小覷。
【第75句】:【慣子不孝】(諺)嬌慣的子女不會孝敬父母。指對下一代不能放任與縱容。
【第76句】:【礅葫蘆摔瓢】釋義:礅:把東西重重地放下。指人心中不滿,摔摔打打,拿器物出氣。例句:兒子一年比一年大,一年比一年知道想媳婦,老子沒給他說個來,墩(礅)葫蘆摔瓢,總是不好出氣,當爸爸的心里過不去呀!
【第77句】:肚臍眼里打電話——心腹之言
【第78句】:一天下午,我回到家見媽媽給我做了一件棉襖,就故意問媽媽是誰給我做的。媽媽說:“你的大娘有幾個,誰給你做過一件衣服?”我說:“嬸子一大群,不如親娘一個人,你不給我做誰給我做?”(河南·虞城)
【第79句】:【三個一群,五個一伙】(慣)指人們三人、五人自由結成團伙。 也作三一群,五一伙。 三個一群,五個一堆。 三個一組,五個一伙。
【第80句】:高價買來低價賣——盡做賠本事
【第81句】:今年竹子來年筍——無窮無盡
【第82句】:【等到黃河清】黃河水夾帶泥沙,渾濁。借指等待時間太 長,沒有指望。成語:遙遙無期。姚雪垠《李自成》:“如此世 界,我們負屈銜冤,實在無路昭雪。要想等到是非水落石 出,你就等吧,等到黃河清,日頭從西邊出來。”
【第83句】:【冒天下之大不韙】(慣)不韙:不是,過失。指不顧天下人的反對,明目張膽地做罪大惡極的事。也指遭到天下人的反對。
【第84句】:今年與去年相比是一個豐收年。爸爸說:“這就像小禿長個臉面胡——缺處有補。”我建議把一部分糧食賣掉,可爺爺說:“莊稼佬生得怪,東西越貴越不賣。”(河南·新野)
【第85句】:二嬸待奶奶不好,卻總愛在人前吹自己多么孝順。小嬸生氣地說:“花香不在花瓣子的多少,人好不在嘴巴子的拙巧。”(山東·牟平)
【第86句】:【—床錦被遮蓋】原指以結婚來掩蓋男女在婚前的性行 為,借指掩蓋丑聞、真相。明代《古今小說》:“雖然如此,也 虧陳小姐后來守志,一床錦被遮蓋了,至今河南府傳為佳 話。”
【第87句】:【鴉窩里出鳳凰】(慣)比喻貧寒人家或條件差的地方出了人才。
【第88句】:【扼死在搖籃里】原指殺害幼兒,借指扼殺新生事物。余 杰《火與冰》:“無數有文學天賦的孩子被扼殺在搖籃中,從 而終身與文學絕緣。”
【第89句】:【鐵嘴鋼牙,柏木舌頭】(慣)柏木:木質堅硬。形容人能說會道,嘴巴厲害。
【第90句】:【圣人面前賣字畫】在內行人面前逞能。類似的:孔子門 前賣詩書。張賢亮《河的子孫》:“真是孔子門前賣詩書,魯 班門前耍斧子!苦了錢了,還組織這么多人來學習哩!”
【第91句】:【 一浪接一浪】不斷增加,不斷發展。接,也說:高。王蒙 《失態的季節》:“幾次匯報演出都十分成功,不管歌唱得怎 么樣舞跳得怎么樣,整個演出是掀起一個熱浪緊接著一個 熱浪。”
【第92句】:【漢族】“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有悠久的歷史。漢族的先民,經歷夏商周三代長期發展,至春秋戰國,已形成以“華”、“夏”單稱或“華夏”連稱的族體,以與周邊各族相區別。尤其戰國,七雄兼并,共稱“渚夏”。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完成了統一諸夏的事業,又出現了“秦人”的族稱,直到漢代,匈奴、西域等處各民族,仍稱中原人民為“秦人”。漢繼秦而興,鞏固并發展了秦開創的統一國家,前后傳四百余年。漢以后,周邊各族即以“漢人”稱呼中原人民,逐漸的,漢族成為中國主體民族百世不易的族稱。由上可見,漢族是因漢朝而得名。它是以先秦華夏為核心,在秦漢時形成統一的穩定的民族,復經秦漢以后兩千多年的繁衍生息,并不斷吸收其他民族的血統與文化,得以發展成為擁有燦爛的古代文明和眾多人口的民族。由于中國自秦漢以后,雖經過統一、分裂、再統一的多次反復,然而總趨勢是越來越發展為更高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漢族與各少數民族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交錯雜居的分布特點。長期的歷史發展,實際上已形成漢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的內在聯系。漢族與各民族團結進步,共同發展,成為我國民族關系的顯著特點。
【第93句】:【調皮的騾子能拉套】(諺)拉套:套在車轅的前面或側面拉車。不馴服的騾子拉套往往很得力。比喻頑皮的年輕人,只要引導得法,往往很有出息。
【第94句】:【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北京天橋一帶,以往多有耍武藝 的,技藝不高,常以自夸來招攬觀眾。借指說大話,不見行 動。浩然《艷陽天》:“那是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一天到晚 空喊口號。”
【第95句】:【百歲光陰如過客】釋義:人的一生極其短暫。例句:世界上,傾城傾國人須有,還怕甚,干兩黃金買不來?古人云,百歲光陰如過客,不開口笑是癡呆。
【第96句】:爸爸的自行車出了個小毛病,他沒修理就又騎著走了,晚上回來直喊倒霉。媽媽說:“你又想好,又想巧;又想馬兒跑得快,又想不喂草和料。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江蘇·贛榆)
【第97句】:新栽的楊柳——光棍一條
【第98句】:【仁不統兵,義不聚財】見“慈不掌兵,義不主財”。
【第99句】:【養魚池里釣魚】指侵犯他人利益。《北京日報》(1985,3, 7):“長途客運部門的某些同志所以擠兌個體戶,無非是認 為個體搶了國營的生意,農民跑到他們的養魚池里釣魚來 了。”
上一篇:讓人看了就想點贊的佛語禪心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