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一會兒風一會兒雨】(慣)形容人情緒變化快,喜怒無常。
【第2句】:【七十不保年,八十不保月】(諺)人上了七十歲,就難保一年能活到頭;上了八十歲,就難保一月能活到頭。指人老到七十八十,就要有生命隨時可能結束的準備。
【第3句】:【認錢不認親】(慣)指為了錢財連親情都不要了。
【第4句】:【吃雞蛋不吃雞母】(諺)雞母:母雞。指只可吃雞蛋,不可吃下蛋的母雞。比喻投入再生產的資本不能花銷,只可花銷利潤。
【第5句】:【不見魚出水,不下釣魚竿】(諺)比喻辦事情不見端倪,沒有把握,就不貿然采取行動。
【第6句】:老鼠蹲糧倉——吃住不愁
【第7句】:磨道驢子斷了套——空轉一圈
【第8句】:【窮算命,富燒香】(諺)算命:用迷信方法預測人的前途命運。舊指窮人喜歡算命,指望改變自己的命運;富人喜歡燒香,祈求神靈保佑自己長富不貧。
【第9句】:【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諺)舊指為善或作惡終究會有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也作善惡終有報,只爭旱與遲。 善惡必報,遲速有期。
【第10句】:女大十八變,臨了上轎還要變三變。
【第11句】:【大雁過頂想拔翎,泥像臉上刮層金】釋義:翎:鳥的翅膀或尾巴上的長而硬的羽毛。比喻貪得無厭,設法榨取。例句:怪不得人說,越是有錢,越是大雁過頂想拔翎,泥像臉上刮層金呢。我看穿了你,快留下你的臭扇子扇你的臭汗吧!
【第12句】:【耍花槍】現在指那些巧言花語、光說不練或只會擺花架子的行為。它的由來得從“槍”說起。中國古代軍隊里有一種在長桿上裝上銳利尖頭的武器,叫做槍,屬于十八般兵器之一,是實戰之利器。歷史上槍使得最好的要屬三國的趙云和南宋的岳飛。而花槍并不是一種武器,它是中國傳統戲劇中使用的一種道具之一,槍桿大約有五尺長,槍頭像梭,通常全是木質,槍頭染成銀色,猛一看跟真家伙一樣。在槍頭下面系著紅纓,耍弄的時候借助著纖細的槍桿,槍頭會抖動起來,紅纓亂舞,使人眼花繚亂,故此得名“花槍”。傳統戲曲表演中,經常會有角色舞動花槍,動作嫻熟優美,給人視覺感官上美的享受。有一出京劇名字就叫《對花槍》,京劇老旦新秀袁慧琴演唱該劇,不僅唱功極好,“對花槍”一折武打也十分精彩,深得票友戲迷喜歡。不過,“耍花槍”的動作大多是花拳繡腿的假動作,這些好看不中用的虛招,在真實的打斗中是不管用的。所以,在實際工作中,要踏踏實實,就就業業,不能“耍花槍”。
【第13句】:【比雌雄】(慣)指通過比拼,決出勝負高下。
【第14句】:狗熊戴涼帽——里外不像人
【第15句】:【雞多不下蛋】釋義:人多了,缺乏必要的組織、管理,反而干不好事情。例句:“人多瞎搗亂,雞多不下蛋,生產搞不好,這回虧算吃上了。”
【第16句】:【摸著石頭過河】借指探索,謹慎行事。沙汀《淘金記》: “我這個人作事,你清楚的,總是摸著石頭過河。唉,依你 看,將來不會有麻煩吧?”
【第17句】:【水漂的瓜菜,風落的梨子】釋義:比喻失勢,振作不起來。例句:素寒這才說:“他們既編造小集團,你我自然是主要成員,可我不是為自己難過。我是水漂的瓜菜,風落的梨子,算個什么呢!可嘆你南征北戰多年,負傷回來,靠自己勞動生活,不要公家補助,一心為集體,一心斗地主,還落這種下場。”
【第18句】:爛網打魚———無所獲
【第19句】:【寧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諺)寧愿受苦受累,也不沾羞蒙辱。指肉體上的苦累無所謂,關鍵是不可使人格受到玷污。
【第20句】:老鷹叼大象——自不量力
【第21句】:餓貓銜魚——嘴緊
【第22句】:包公升堂——盡管直說;青天在上
【第23句】:曹營的關老爺——人在曹營心在漢
【第24句】:為鼓勵我堅持練字,奶奶說:“練字不能怕麻煩。字怕習,馬怕騎,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再說,不怕慢,就怕站,堅持練下去總會有收獲的!”(內蒙古·開魯)
【第25句】:【晴天不肯走,只待雨淋頭】錯過了好時機。成語:不識時 務。明代《封神演義》:“你晴天不肯走,只待雨淋頭,你做一 世大帥,不識時務。”
【第26句】: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出了岔兒;來得突然;弄得措手不及
【第27句】:【好狗不擋路】(諺)指機靈的狗不臥在道路當中,阻擋往來交通。比喻知趣曉事的人,絕不做妨礙別人行動的事。 也作好狗不擋道。 好狗不礙路,礙路沒好狗。
【第28句】:吃鹽翻跟頭——閑(咸)得慌
【第29句】:五歲的小峰,穿了一雙新棉鞋,沒幾天,鞋子邊兒就毛了。他媽媽說:“你的鞋是雞啼做,狗叫破。”(注:雞叫在天亮,狗叫在晚上。)(江蘇·南通)
【第30句】:【養魚池里釣魚】指侵犯他人利益。《北京日報》(1985,3, 7):“長途客運部門的某些同志所以擠兌個體戶,無非是認 為個體搶了國營的生意,農民跑到他們的養魚池里釣魚來 了。”
【第31句】:【慷他人之慨】用別人的財物做人情,自己并無愧色,卻顯 得很慷慨大方。明代《二刻拍案驚奇》:“滿生總是慷他人之 慨,落得快活。”
【第32句】:【人莫躓于山,而躓于垤】見“不躓于山,而躓于垤”。
【第33句】:【二月間的桃子——不熟】(歇)本指桃子尚未成熟,轉指對人或事物不熟悉。
【第34句】:【飯要一碗一碗地吃】比喻逐步完成。碗,也說:口。成語: 循序漸進。茅盾《蝕》:“他是精明老練的,他服膺一句老話: 飯要一碗一碗地吃。”
【第35句】:麻雀和老鷹斗嘴——拿性命開玩笑
【第36句】:去年夏天,兩戶人家在挨邊地上都種了西瓜。一戶靠科學種植,瓜大瓤紅,賣了一千多元錢;另一戶憑經驗種植,瓜歪瓤白,沒賣幾個錢。村民們感慨地說:“勤勞苦干不可少,但科學技術更是致富的寶啊!”(河南·太康)
【第37句】:媽媽和爸爸兩人相處得很好,從來不當著我的面吵架。有一天爸爸把菜燒焦了,媽媽很著急,當著我的面又不好意思吵爸爸,就瞪大兩只眼睛看著爸爸。爸爸也不著急,笑著對我說:“看,你媽媽又想讓我吃兩個大雞蛋了。”爸爸這么一說,把媽媽逗樂了。(河南·安陽)
【第38句】:【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朋友越多越好,可以得到眾多的幫 助。相關的:交一個朋友開一條路,得罪一個朋友堵一道 墻。李準《黃河東流去》:“在西安住了不到一個月.左鄰右 舍,老鄉朋友認識了一大堆。用她的話說就是在家靠父母, 出門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
【第39句】:【人生地不熟】(慣)指到了一個新地方,對一切都很陌生。 也作“人生路不熟”。
【第40句】:【 哪個廟里沒有屈死的】鬼謂不可能絕對公平合理,吃虧受 委屈是常有的事。清代《醒世姻緣傳》:“虧了這個好人拾 了,要不是,那廟里沒有屈死的鬼。”
【第41句】:【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釋義:謂八月十五云頭遮住月亮,來年正月十五就會下雪。例句:農諺日:“月牙兒仰,糧食長;月牙兒歪,糧食衰。”又日“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鄉人之占驗也。然亦有應與不應。
【第42句】:鵝上臺階——靠猛勁
【第43句】:【井里蛤蟆沒見過多大的天】謂知識少,見識淺,眼光短。 成語:坐井觀天、井底之蛙。清代《醒世姻緣傳》:“所以連青 州府城門也沒得出來走一步,真是井底蛤蟆沒見什么天 日。”
【第44句】:一窠猴子——都姓孫;沒有一個老實的
【第45句】:【 大河沒有蓋子】無法遮掩。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 們》:“我沒得辦法。她做得受得,大河沒得蓋蓋。” 貓拉屎自己蓋上貓有拉屎扒土掩上的習性。借指自己 遮丑。柯藍《瀏河十八灣》:“自己收場,自己把賬本收回去, 來個貓子屙屎自己蓋。”
【第46句】:【打不到狐貍,惹著一身臊】(慣)比喻除害不成,反而惹來了麻煩或災禍。 也作打不著狐貍,反惹一身臊。 打不著狐貍,惹一股子騷。
【第47句】:【打錯了算盤】估計錯誤。老舍《四世同堂》:“如果你們倆 敢合起來算計我,那就打錯了算盤。”
【第48句】:【六必居】“六必居”是全國聞名的老字號醬菜店,不僅它的咸甜適口、味美的小菜人人稱贊,而且它那“六必居”的三字大匾,書法結構勻稱、蒼勁有力,人人贊嘆。你道它出自哪家之手?它出自明朝奸相嚴嵩之手,距今已有五百年的歷史,是名副其實的老字號。六必居的掌柜為什么給自己的店鋪起個“六必居”的字號呢?傳說頗多,這里只錄比較可信的一則。最早六必居的后廠釀酒,前店除賣酒外,還賣些柴,米、油、鹽、醬、醋等六樣人們的日常生活必需用品,所以叫“六必居”。為什么不賣茶,試想茶和前六樣混在一起容易串味。六必居是山西臨汾趙姓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創辦的。由于趙姓會經營管理,六必居所處的地理位置好,所以買賣開張后,生意很是興隆。后來又擴充了門面,買賣越做越大。但是店外的牌匾太小,不像樣子,想弄塊好匾。關于嚴嵩給六必居寫匾有種種傳說,最普遍的有兩種說法。一說嚴嵩在沒做官以前,閑居在家,時常來六必居喝酒,與六必居的掌柜和伙計都很熟悉。店里聽說他寫得一手好字,掌柜的就請他寫了此匾。當時嚴嵩還是個小人物,所以沒有落款。另一說六必居的匾是嚴嵩做官以后寫的。據說嚴嵩愛喝六必居的酒,嚴府時常派人到六必居買酒。店掌柜想用嚴嵩的社會地位以抬高六必居的身價,就托嚴府仆人請嚴嵩為六必居寫塊匾。于是男仆就去求女仆,女仆又去求夫人。夫人知道嚴嵩不能為一個普通店鋪寫匾,就天天在嚴嵩面前反復練寫“六必居”三個字。嚴嵩不知是計,看夫人寫不好,他就給寫個樣子,讓夫人照著去練,于是“六必居”大匾就這樣寫成了,所以沒有題名。自嚴嵩手書“六必居”的黑底金字大匾掛出后,原來無名的小醬園身價倍增,六必居的名聲很快傳遍北京城,來買東西的越來越多。由于醬菜賣得快,以后就專營醬菜了。
【第49句】:【 花枝葉下猶藏刺】暗中傷人。明代《金瓶梅》:“這個郎君 也早合當倒運,就吐實話泄機與他,倒吃婆娘哄賺了。正 是:花枝葉下猶藏型 ,人心難保不懷毒。”
【第50句】:【六部尚書】“尚書”是古代官職的稱謂,源自秦朝。據唐代,徐堅《初學記·諸曹尚書》介紹:這一稱呼來自秦代“諸曹尚書”。“曹”是分部門辦事的意思。秦代沒有“六部”,中央行政機構為“九卿”分別執掌。魏晉以后,實行行政部門改革,由尚書分曹治事,按照分工合并為“六曹”,“曹”漸變成后來的部。“部”的長官稱“尚書”。自隋唐時期開始,中央行政機構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自此,“六部”的名稱確定下來,一直到清朝沒有大的變化。 “六部”的名稱和分工如下:1.吏部:主管全國文職官吏的挑選、考查任免,調動,封勛。大致相當于現在的中組部、人事部。 2.戶部:主管全國戶籍、田畝、貨幣、賦稅、官員俸祿等。大致相當于現在的農業、財政、稅務、民政部門的職能。 3.禮部:主管朝廷重要典禮(如祭天地、祭祖先等)、科舉考試、接待外邦來賓。類似于現在的教育部、外交部禮賓司。 4.兵部:主管全國武職官員的選用和任免,以及兵籍、練兵、軍械、驛站、軍令等軍政大計。相當于現在的國防部。 5.刑部:主管全國的司法、行政、刑獄等。具有現在的司法部、公安部、檢察院、法院的職能。 6.工部:主管全國的屯田、水利、工程、營造、交通等。大致相當于現在的水利部、建設部、交通部等職能部門。尚書是官名。“尚”即執掌之義。“尚書”就是各部的正職長官,相當于現在的部長。副職稱“侍郎”。在六部之下設若干司,分掌本部某一方面的工作。“司”的長官稱“郎中”,副長官稱“員外郎”。
【第51句】:【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諺)能寬恕人的地方盡量寬恕,能饒恕人的地方盡量饒恕。指為人處世不宜太苛刻,要有大度量,對己嚴,對人寬。 也作“好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第52句】:【嫌人易丑,等人易久】見“等人易得久,嗔人易得丑”。
【第53句】:绱鞋不用錐子——針(真)好:針(真)行
【第54句】:爸爸很忙,但他答應星期天帶我去爬山,我真有點不敢相信。爸爸認真地說:“鹽值錢,醬值錢,說句空話不值錢。說到就要做到!”(河南·社旗)
【第55句】:惡老雕戴皮帽——假充鷹
【第56句】:【開鑼的戲難唱】釋義:比喻做事開頭困難。例句:中匡I有句俗話:開鑼的戲難唱,頭三腳難踢。我把眼淚咽進肚子,總算是邁出了堅強的第一步。
【第57句】:【海上風多舟難行,世上官多不太平】(諺)海上的風多了,船只就難以行駛;世上的官多了,百姓就不得安寧。指官多騷擾就多,掣肘更多,使社會不能太平。
【第58句】:李芳欠張大伯的錢,很久了還沒還。張大伯就對別人說:“我看睡著了能當死?”(河南·南召)
【第59句】:扁擔開花——不可能的事;沒人見過;沒有的事
【第60句】:人生舞臺上扮演搖籃角色的人——老師
【第61句】:【 抱著粗腿不放】一心投靠某種勢力。從維熙《大墻下的 紅玉蘭》:“可是,事情總得有個界限,你要是總抱著他的粗 腿不放,盲人騎瞎馬,那你可離懸崖不遠了。”
【第62句】:【聽見風,就是雨】有風可能有雨,也可能沒雨。此句表示 結論下得過早,又指輕信、敏感。清代《紅樓夢》:“也沒見過 我們這位呆爺,聽見風兒就是雨,往后怎么好?”
【第63句】:【一天等于二十年】謂發展極其迅速。此為大躍進時期流 行的口號。張賢亮《不可說》:“各種經濟成份的企業在政治 和法律上真正一律平等……那么,中國的社會生產力則會 有一個‘一天等于二十年’的飛躍發展。”
【第64句】:【敗家容易興家難】(諺)敗壞家業是很容易的,創建與振興家業卻是艱難的事。
【第65句】:【無顏見江東父老】這是一句常用的俗語,指因自疚而羞于見鄉親或熟人。它源自《史記·項羽本紀》:秦朝滅亡后,劉邦和項羽之間爆發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垓下一戰,楚軍兵少糧盡,慘遭失敗,退到烏江邊。項羽看了看身后幾十個盔甲凌亂、神情落魄的將士,苦笑一聲說:“當初我率領江東八千子弟兵渡江爭戰,現在竟無一人生還。即使家鄉父老愛憐我,依然稱我為王,我又有什么臉面去見他們呢?”這就是“無顏見江東父老”的來由。
【第66句】:驢子拉磨牛耕田——各干各的活;各走各的路
【第67句】:【無記名投票】現在,我國選舉制度規定采用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選舉。本來是將寫好的選票輕輕放入投票箱內,為什么非要“投票”呢?原來,“無記名投票”是舶來品,出自意大利語“球”。公元五世紀,古希臘、羅馬在選舉時,人們用“球”代替選票進行投票。投票時選民將小球投入一個特別的箱內,并事先約定球分兩色,白色表示同意,黑色表示反對。 1884年后,美國也采取這種投票方式,但并不限于小球,有時也用蠶豆或玉米粒代替。這種選舉方式,自然要投。后來逐漸演變成現在的無記名投票。如今又產生了電子表決器,仍舊叫投票表決。
【第68句】:【牛皮燈籠——肚里亮】(歇)亮:本指明亮,轉指亮堂、清楚。指心里清楚、明白。 也作“牛皮燈籠——外頭不見光,內里亮堂”。
【第69句】:【瘦駱駝強似象】(諺)駱駝再瘦,負重遠行,頂個大象。比喻富家衰落,家底也比平常人家厚實。也比喻世家破敗,威勢也還不可輕視。 也作瘦駱駝尚有千斤肉。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第70句】:板上釘釘——變不了;沒跑;實實在在;穩打穩扎
【第71句】:一吊錢分四開一二百五
【第72句】:媽媽在看見哥哥吃了飯就躺床上睡覺后說:“飯后百步走,壽過九十九;睡覺不蒙首,健康又長壽。”(河南·偃師)
【第73句】:【實打實】(慣)1指實實在在、腳踏實地。2指說的全是實話。
【第74句】:鄰居阿劉整日游手好閑,除了玩牌就是賭博。他的兩個十多歲的兒子也學會了賭錢。奶奶看不慣,勸說又無效,于是生氣地說:“唉,真是龍生一子定乾坤,豬生一窩拱墻根。”(山東·單縣)
【第75句】:【問醫不瞞醫,問卜不瞞卜】(諺)卜:占卜、算命之類。請醫生看病,不能隱瞞病情;請卜者算命,不能隱瞞內情。指凡求人辦習;,必須以真情相告。
【第76句】:【人老心不老】(慣)1指雖然上了年紀,但不服老。2指雖然上了年紀,心態還很年輕。
【第77句】:【打攛鼓兒】(慣)指在一旁攛掇、慫恿、幫腔。
【第78句】:【燈一撥就亮,理一講就明】釋義:比喻事情一說就明白了。例句:燈一撥就亮,理一講就明。假如把全家怪的命案查到李寶泰頭上,他一看活命難保,還再交代什么地下埋哩,外邊藏哩。
【第79句】:【三月里的桃花——紅不了多久】(歇)本指桃花紅不了多長時間,轉指走紅運的好日子不會長了。
【第80句】:【穿小鞋】(慣)比喻受到有權勢者暗中刁難、限制,又無可奈何。
【第81句】:【給力】“給力”一詞,意思是很有幫助、很有作用,很得力。在實際使用中也可以加一個否定前綴,如“不給力”,表示某事件或某個人帶給自己一種很失望的感覺。 “給力”原屬網絡語言,最早出現于日本搞笑動漫《西游記·旅程的終點》。它從網絡到社會應用是在2010年11月10日,一向以嚴肅和嚴謹著稱的《人民日報》竟以《江蘇給力“文化強省”》為頭版頭條標題,立刻引發如潮熱議。文章介紹了江蘇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華麗轉變。如此給力的標題,被細心的網友發現并截圖發布在微博上后,引發了強力圍觀,網友們紛紛大呼“標題給力”,與年輕人接軌。網友們笑了,正規媒體開始接納網絡語言。自此,“給力”一詞頻繁出現,并被人們接受。
【第82句】:【上床蘿卜下床姜】(諺)姜:生姜。指蘿卜能幫助消化,睡覺前吃了,有利于消食;生姜能開胃暖胃,起床后吃了,有利于健胃。
【第83句】:【—粒谷子千滴汗】糧食來之不易。類似的:十粒汗珠一 粒糧。古華《芙蓉鎮》:“而且和泥水、土地打交道,一天到晚 嘴巴都閉臭,身上的汗水干了又濕,濕了又干;真是一粒谷 子千滴汗啊。”
【第84句】:【貓奸狗忠】(諺)貓是誰家有吃就往誰家跑,狗無論主人多么窮苦,絕不離開。指貓性奸猾,狗性忠誠。 也作“狗是忠臣,貓是奸臣”。
【第85句】:【腳踏兩只船】(慣)1形容和兩邊都有聯系,哪一方都不得罪。2指同時做兩種事情。 也作腳踩兩邊船。 腳踩兩只船。
【第86句】:嬸嬸不愛做家務。這不,天都冷了,被子還沒有拆洗,整天忙著打麻將。奶奶說:“燒火需根好火棍,當家需個好女人。”(河南·內鄉)
【第87句】:【先天不足,后天失調】原指兒童發育不良。借指未能受到 培養教育,未能充分發展。臺灣李敖《私生·私生·課》:“由 此可見,檢察院先天不足,后天失調。”
【第88句】:【打蛇隨棍上打蛇,蛇緣棍而上】指乘勢而入,或招惹事 情。香港梁鳳儀《西風逐晚霞》:“這么一說,義律就像廣東 俗語所謂的‘打蛇隨棍上’,立即回了另一紙照會。”
【第89句】:【受人滴水之恩,應以涌泉相報】見“得人點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第90句】:【公主】在古代,封建帝王的女兒稱為“公主”。這個名稱始于戰國時代,在此以前,周朝天子的女兒稱“王姬”。那么,“公主”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原來與天子女兒的主婚人有關。當時,老百姓出嫁女兒,例由父親主持婚禮。天子具有九五之尊,他的女兒出嫁,怎么會出面主持婚禮呢?只好由同姓諸侯做主婚人。據《公羊傳》記載:“天子嫁女子于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那時候諸侯都稱之為“公”,“主”是主婚之意,移用于對天子女兒的稱呼,此即“公主”名稱的由來。當時諸侯的女兒也被稱為“公主”。自漢代起,皇家禮儀制度進一步健全,稱謂方面也做了明確規定。皇帝的女兒專稱公主,皇帝的姐妹稱“長公主”,皇帝的姑姑稱“大長公主”。其他人的女兒不準用這些名稱。分封各王、侯的女兒則稱為“王主”、“翁主”。這也有記載,顏師古在對《漢書·高帝紀下》“女子公主”條下解釋說:“天子不親主婚,或謂公主;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當父自主其婚也。亦日王主,言王為其主婚也。”可見,“王主”、“翁主”比“公主”低了一個級別。其后,“公主”稱謂一直沿用到封建王朝滅亡。
【第91句】:【 語波未平,一波又起】問題沒有解決,又發生了事情。茅 盾《子夜》:“他迎上來慌忙問道:什么事?一波未平,一波又 起么?”
【第92句】:【君子成人之美】謂應幫助別人,成全別人。臺灣瓊瑤《月 朦朧鳥朦朧》:“又覺得自己做得好漂亮,好大方,好有風 度——君子成人之美!”
【第93句】:【孤犢觸乳,驕子罵母】(諺)犢(du):小牛。獨生的牛犢吃奶時會頂撞母牛的乳房,嬌寵的兒子會辱罵自己的娘親。指嬌生慣養的后代不會孝順父母。
【第94句】:電信局的話務員——耳聽八方
【第95句】:【沒有擒虎藝,不敢上山崗】(諺)沒有捉拿猛虎的武藝,就不敢到猛虎出沒的山崗上去。比喻沒有高超的本領,就不敢去犯風險,闖難關。 也作沒得斬龍劍,哪敢下東海。 沒有擒虎藝,不敢上高山;不是擒龍手,怎能下海洋。 沒有擒龍手,不敢下東洋;沒有打虎藝.不敢上山崗。
【第96句】:【打蛇打七寸】(諺)七寸:蛇的要害處,在蛇的頭之下,腹之上。打蛇必須打在它的致命部位——七寸上。比喻打擊敵人,要擊中他的要害。也比喻辦事要抓住關鍵。
【第97句】:【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釋義:蓮子:蓮的種子,可以吃。比喻辛酸苦楚在內心里。例句:她仇恨這人吃人的社會,但她無力反抗,只好讓淚水往肚里流,她變得沉默孤癖(僻)起來。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她不愿說話,不到不得已時不開口,別人問話時,她總是用點頭搖頭來回答。
【第98句】:我做事情很“馬大哈”,又是急性子。媽媽說我:“有其父必有其子,和你爸一個德性。褲子穿反了解不開,就用剪刀剪。做事不過大腦啊!”剛說到這,爸爸開口了:“哎,孩子他媽,槍口對錯人了!”(河南·滑縣)
【第99句】:媳婦堂前拜,公婆背利債。
上一篇:黨支部政治交接學習活動總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