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若有智慧人,一念發道心,必成無上尊,慎莫生疑惑。《華嚴經》卷二十三,兜率宮中偈贊品
【第2句】:【禪心佛語】佛說: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
【第3句】:【禪心佛語】人生短短幾十年,不要給自己留下了什么遺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該愛的時候就去愛,無謂壓抑自己。
【第4句】:厚集一切善根,所謂四宏誓:未度苦諦令度苦諦,未解集諦令解集諦,未安道諦令安道諦,未得涅槃令得涅槃。《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圣賢學觀品
【第5句】:【禪心佛語】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舍群得,看智慧;做大做小,看格局;可快可慢,看點悟。
【第6句】:按自己的境界做事,傾聽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沒有必要假裝高人。但是,為了提升自己,模仿高人,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第7句】:【禪心佛語】人世間的事事物物,從淡泊中滋生喜樂;從無求中,體驗清凈;從無我中,實踐慈悲。
【第8句】:【圣經文案】15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民14:8)
【第9句】:每人每天多說一句好話,多做一件好事,所有小小的好,就會成為一個大大的好。(當代)圣嚴《108自在語》
【第10句】:【禪語人生】心的轉變是最重要的,每個人都想解脫,希望活得快樂,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念時念心,觀時觀心,這就是修行。
【第11句】:心若調適,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惱,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凈安樂,道不失矣。《四十二章經》
【第12句】:能行說之可,不能勿空語。虛偽無誠信,智者所屏棄。《法句經》卷上,教學品
【第13句】:供養于父母,及家之尊長,柔和恭遜辭,離粗言兩舌,調伏慳吝心,常修真實語。彼三十三天,見行七法者,咸各作是言:當來生此天。《雜阿含經》卷四十,第1105經
【第14句】:【禪語人生】相愛——相契——相印,這就是人生走過的豐富歷程,真知在禪境。
【第15句】:【禪語人生】用雙腳丈量大地,用雙眼飽覽美景,用身體擁抱自然,用汗水洗凈心靈,用愛情升華情懷,用歌唱美化年華,用意志戰勝自我,用智慧感悟人生。
【第16句】:【禪心佛語】生活是一次偉大的失眠,我們都處在清澈的半醒狀態之中。
【第17句】:【佛心禪語】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壇經》
【第18句】:【禪心佛語】成功就是從現實走向理想。而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前提條件是找準成功與現實的最佳結合點。
【第19句】:【佛心禪語】何其自性,本自清凈。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六祖慧能大師
【第20句】:【智慧辨善惡、友善有朋友】有智慧的人才能分辨善惡邪正,謙虛友善的人朋友遍天下。
【第21句】:【禪心佛語】如果說父母對兒女的慈愛終有窮盡的時候,或許唯有生死異路之時了。
【第22句】:【禪語人生】我的財富并不是因為我擁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布施供養別人的很多。
【第23句】:【禪心佛語】活著是一種修行,此話是《非誠勿擾2》里的一句臺詞,說出來很輕易,細想起來感覺很是深邃,有幾分人生滄桑。
【第24句】: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焰,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無實不堅固,無有我我所。《雜阿含經》卷十一,第265經
【第25句】:【禪心佛語】當下的經歷、當下的感動、當下的釋放、當下的原諒。一分的真實,就是一分的救度;實在的發心,就是實在的功德。
【第26句】:【禪心佛語】對自己要自制,既要自我克制,對別人要寬容,即要寬厚待人。這兩個方面都做得好的人,必定是快樂的人。
【第27句】:【禪心佛語】佛教要分析生命的構成,認知生命的真相,研究生命的本質,最終目標是為了解脫生命的諸苦。
【第28句】:【禪心佛語】生活中,既要追求事業、物質和權利,也要注意內在心靈的成長與提升,才能保持生活的平衡、滿足和愉悅。
【第29句】:【禪心佛語】若人壽百歲,遠正不持戒,不如生一日,守戒正意禪。若人壽百歲,邪偽無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學正智。
【第30句】: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詩老山間;山花落盡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閑。——王安石
【第31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水滴無力,恒久能破穿頑石;棉絨身輕,千斤壓之而不變。用辯證的眼睛看世界,高潔者易缺,皎皎者易污。把握生命真諦,有時柔軟是另一種堅強。
【第32句】:【禪語人生】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
【第33句】:【禪心佛語】他以為師父即使尚健在,也應該是老態龍鐘,身體狀況令人堪憂。而讓他吃驚的是,師父幾乎不象是快九十歲的老人,依然鶴發童顏。
【第34句】:【禪心佛語】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未來,你一定要面對他、接受它,你沒有辦法抗拒,誰都沒有能力去抗拒死亡。
【第35句】:人人應時時“居安思危”,莫等“危時方思安”。修行人更要時時下功夫,以備四大不調時能安然度過。
【第36句】:【安分守己】佛陀常教導我們:要安分守己,守住清凈無為的心,讓心時時寂靜。靜自然人安分,人安分就能過著和樂的日子。
【第37句】:【佛心禪語】做人要五有:有強健的身體;有正當的職業;有精湛的技能;有豐富的知識;有公道愛人的熱心。
【第38句】:【圣經文案】190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里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癥。(太9:35)
【第39句】:【禪語人生】永遠把別人對你的批評記在心里,別人的表揚,就把它忘了。
【第40句】:【禪語人生】在日常的逆境來臨的時候能夠不動心、能夠做得了主,經常能如此,在大限到來的時候,也就能做得了主。
【第41句】:成功源于自制。有大度心者才能自制。只有自制才能心安理得,集中精力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能自制的人是令人佩服的,那是生命中至高境界的顯現。
【第42句】:世人皆有佛性,明心見性,萬法智慧于自性中自然涌現,你就是佛,佛就是你,沒有分別。
【第43句】:【禪心佛語】對已成事實的事情,不必勉強挽留,一顆腐爛的果子,即使你摘得到,吃到嘴中也是臭味。
【第44句】:【禪心佛語】所謂“念起即覺,覺之即無”,不去理它,煩惱自然就不起作用。
【第45句】:【禪語人生】五、楞嚴經:是故當知,燈能顯色,如是見者,是眼非燈。眼能顯色,如是見性,是心非眼。
【第46句】:能夠“以退為進”則是不爭,懂得“以無為有”則是富足。一一海濤濤法師
【第47句】:讓一顆素淡的心無欲無求,安享心間的清寞,用生活的點滴清歡感受時光的禪茶一味。
【第48句】:【禪語人生】唯有因果與因緣兩重觀念的相加并馳,方是大乘菩薩道的正信及正行。
【第49句】:【禪心佛語】生為星辰之浩瀚,活著為陽光之燦爛,死為月光之靜美。這是我們生命的三大境界。
【第50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因緣,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因果,不必去羨慕他人。
【第51句】:【禪心佛語】當你把手邊的工作、身邊的事業作為一門學問時,你就鎖定了成功;當你把每一個成功、每一個進步作為一種享受時,你就擁有了學問。
【第52句】:幸福的人生,不是從天天好運開始,而是從不怨悔開始,從歡喜心開始。無怨無悔心歡喜,人生便走上了康莊幸福之道。
【第53句】:有缺乏的人,才能顯出知足者的人格;有需求的人,才能顯出無所求者的偉大。所以,應該時時感恩那些接受我們布施的人。
【第54句】:人生就是一場懂得,剪一段流年的時光,握著一路相隨的暖,把最平淡的日子梳理成詩意的風景。
【第55句】:【禪心佛語】佛說:真正的快樂,是—種心中的寧靜、喜樂、清明、慈悲的體驗,這種體驗不需要依靠外在的條件,達到這個境界,則疼痛也好,舒服也好,你都可以快樂。
【第56句】:【佛心禪語】見人有錯,要“尊重的提醒”;受人指正,應“感恩的接受”。
【第57句】:讓一切眾生幸福安全!讓他們都快樂!讓一切眾生都快樂!《經集》第八章,《仁慈經》
【第58句】:他障不算可怕,自己內心的障礙才是最嚴重、最可怕的;外在的障礙不必畏懼,最應該謹慎的是內心的魔障;人心若有散亂疑惑,道自然就行不通了。
【第59句】:許多“聰明人”在見到“便宜”的時候,就忘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的道理。只要你堅持正道,騙子就無隙可鉆。
【第60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種懲罰。
【第61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大的債務是人情債。人生最大的罪過是殺生。人生最可惡的是淫亂。
【第62句】:【禪心佛語】夫眾生處處執著,一言執著,便有能所。就能執一面言,無非妄念。就所執一面言,便是諸法。
【第63句】:【禪心佛語】外在的境界是變幻無常的,我們的心也往往起伏不定,修行就是訓練我們的心,讓它不管對外在的變幻還是內在的起伏,都能平等視之、平靜視之。
【第64句】: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愿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65句】:萬行法師:不要將憤怒丟給別人,否則別人也會將憤怒丟給你。自己種的因果,必然有自己來收獲。
【第66句】:【禪心佛語】心中無欲真解脫,無欲并不是什么都不要、或什么都不去做,而是忘我的、無我的、不為我、做而做、要而要。
【第67句】:有人問我:“什么最美?什么最樂?”我的答案是:“寧靜最美,安定最樂!”這是習禪、修心、養性,最怡悅且最崇高的境界。
【第68句】:【佛心禪語】我們要盤點人生,在不斷地盤點中認識自己,調整自己,完善自己,征服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長度里,最大限度地拓展生命的寬度。
【第69句】:【禪心佛語】女人永遠不要奢望自己能成為浪子終結者,真正的浪子,沒有終結者。如果他最后在一個女人身邊停靠了,不要以為是這個女人終結了他,其實只是一個契機而已。
【第70句】:于佛法中,初發菩提一切智心,生如來家,為法王子,即為一切久修梵行聲聞緣覺所共尊重。“四十華嚴”卷三十六
【第71句】:【禪心佛語】人之所以會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堅持和放棄、拿起和放下之間。
【第72句】: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人,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第73句】:法界眾生界,究竟無差別,一切悉了知,此是如來境。非識所能識,亦非心境界,其性本清凈,開示諸群生。《華嚴經》卷十三,菩薩問明品
【第74句】:【禪心佛語】人世間的許多事,只要想做就能做到,成功并不需要什么鋼鐵般的意志,更用不著特殊的技巧或謀略。
【第75句】:學佛一事,原須克盡人道,方可趣向。。譬如欲修萬丈高樓,必先堅筑地基,開通水道。《印光大師文鈔增廣與丁福保書》
【第76句】:【禪心佛語】生命本身沒有意義,生命因為你選擇的路而有意義,心是一條路,心寬心窄,心大心小,德行是一條路。你所認識的世界。我們要活一場生命的圓滿。
【第77句】:人生在世,有些東西是無法打折的,比如親情、友情、愛情等。如果我們試圖把它們當作商品來衡量,就會使本來美好的東西變質或者腐爛。
【第78句】:只有完全認識了自己,才能更好地去接觸世界,但是往往認識自己比認識世界要困難得多。
【第79句】:【禪心佛語】佛陀教導我們觀想食物的污穢不凈,是為了讓我們克服對它的妄想——而不是要我們絕對不吃。
【第80句】:【禪語人生】修行人,不能自己毀滅自己。盡管善業寥寥無幾,惡業如數家珍;終日活在惡報之中,仍不能縱容自己。人身猶如如意寶,不可荒廢。
【第81句】:【禪心佛語】良心即是一種仁心,也就是利他的慈悲心;同時它又是一種覺照的心,它時刻警覺自己的(身、口、意)三業,使之向善、向上。
【第82句】:【禪心佛語】老禪師說完之后,年輕人呆立良久。忽然,他的臉上露出了淡然的微笑,向禪師深深鞠了一躬,轉身下山去了。
【第83句】:若以諍止諍,至竟不見止。唯忍能止諍,是法可尊貴。《中阿含經》卷十七,《長壽王本起經》
【第84句】:經書禁咒術,工巧諸技藝,盡現行此事,饒益諸群生。《維摩經》卷中,佛道品
【第85句】:【佛家靜心禪語】心素如簡,淡雅一世,一杯香茗體悟人生的得失,榮辱,苦樂,炎涼。茶苦如生命,茶香如愛情,茶淡如清風,一杯清茶,三味一生,驀然回首中感悟。
【第86句】:【人類靈感】在人類的思維中,靈感是突發、奇特、美妙而富有創造性的,靈感主管著成功和財富的大門。
【第87句】:【禪心佛語】當樂境而不能享者,畢竟是薄福之人;當苦境而反覺甘者,方才是真修之士。
【第88句】:【禪心佛語】所以,你慚慚會懂得:很多時候,事情本身不會傷害你,傷害你的是自己對事情的想法與看法而已。
【第89句】:【禪語人生】一個很會溝通的人,一定很會和自己溝通。一個人格局很小,一個人境界很低,一個人心胸狹隘,怎么能講出大格局的話。
【第90句】:【禪語人生】真正的成熟是在合適的時機做該做的事,順其自然,既不瞻前顧后,也不左顧右盼,不急躁,不慌張。
【第91句】:【禪語人生】一個人如果太努力在活給別人看,就會痛苦得不得了。今天如果你相信自己做得還不錯,不在乎別人怎么看你的時候,你真的可以很自在。
【第92句】:人生看似綿長,實在促,假如我們能做到任身臨喧囂紅塵,吾自是云水禪心,那么,山一程,水一程,這一路走來,我們定能帶著清歡。
【第93句】:【禪心佛語】接受了這份工作、而又對這份工作馬虎應付、實則是種罪過、是不道德的體現,盡心盡力忘我做事是一種功徳、為大眾創造一種好的環境實是一種大布施。
【第94句】:【羅狀元醒世詩其10】貪利逐名滿世間,不如破衲道人閑。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富貴百年難保守,輪回六道易循環。勸君早辦修行路,一失人身萬劫難。
【第95句】:【圣經文案】188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太7:21)
【第96句】:【佛心禪語】做人應自強自立,不因他人言行而動搖初衷;做人應自主自尊,不因遇到困難而灰心喪氣。面對挫折要有自信,面對失敗要有傲骨。
【第97句】:人心本凈,縱處穢濁,終無瑕疵,猶如日明不與冥合,亦如蓮花不為泥塵之所玷污。《文殊師利凈律經》
【第98句】:【禪心佛語】強摘的水果不甜,強求的姻緣不圓,萬事若能隨緣,離解脫的日子已經不遠。
【第99句】:【禪語人生】心,可以讓我們愛欲、纏綿,也可讓我們于一切苦難眾生,慈悲、不舍。
上一篇:佛語禪心文案錯過就太可惜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