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大班,下學期就要升學前班了
開家長,蒙氏數學教師發言稿,
蒙特梭利教育目標 一是,建立一個理想的和平社會。
蒙特梭利是一平愛好者,她期待著建立一個的和平社會。
蒙特梭利說:孩子是新人教育的起點和希望,要挽救人類,必須從兒童開始。
要建立一個理和平社會,應該從教育入手,從兒童做起。
二是,幫助兒童形成健全人格。
蒙特梭利認為健全的人格有 11個特征: 1.具有旺盛自發的活動力。
自發就是自動,這是兒童成長的原動力。
健康的孩子應具有旺盛的自發的活動力。
2.喜愛反復地集中工作。
兒童工作的目的,是工作的過程,當他不滿足、沒玩夠時,就反復地工作,而且非常專注。
孩子是通過反復工作的過程來發展自己的,使自己成長。
3.自由選擇工作材料。
這是兒童根據自己的意愿愛好來選擇的,工作材料就是孩子的玩具,蒙特梭利要求自由選擇工作材料,與傳統教育不同,傳統教育是教師分配的。
4.喜愛工作勝過游戲。
工作的內容應有點類同于成人的工作,只是程度不一樣而已。
成人的工作是需要工具的,所以蒙特梭利制造了一套類似于成人工作的工具,不過,它們的尺寸不一樣。
蒙特梭利認為,從小就讓幼兒動危險品,如在生活區中有剪刀,有刀子。
用蒙氏的教育方法,有順序就不危險,如剪東西,就有一個剪子傳遞的方法,用刀也有它的秩序,孩子掌握了這套方法之后,就沒有什么危險。
5.愛好秩序,保護秩序。
小孩是非常依戀環境的,而且小孩有秩序的敏感期,他喜歡有秩序,只是由于我們的環境沒有給他提供好,所以在這方面造成小孩容易混亂,這是成人造成的,從孩子來講,他是愛好秩序,可以保護秩序。
蒙氏教學法就是培養孩子有秩序,建立秩序感后,有利于小孩對空間的理解。
6.喜歡安靜。
蒙氏認為,孩子喜歡在安靜的工作中生活,在安靜的環境中工作,小孩專心,有注意力,從小培養孩子喜歡安靜的性格和習慣,就會給他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7.拒絕獎賞。
蒙氏認為,工作本身的成就和內在的感受、成功的快樂是最好的獎賞。
最好的獎賞是孩子從工作中得到的快樂,而不是糖果。
現在,家長有時認為孩子聽話,就給他獎勵些什么――上學要考多少分就獎什么,這就造成孩子為了別人,為了獎賞才去做。
蒙氏經過實驗認為,孩子正常健全人格的發展應該是拒絕獎賞的。
8.強烈的求知欲。
孩子就像外星人來訪者,有很強的求知欲,我們經常說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你給予什么,就得到什么結果,特別是在3歲前,潛意識吸收的時候,有很強的求知欲,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看一看,問一問。
特別是對社會文化等。
9.在比較、選擇、思考后行動。
10.是純樸高尚。
崇尚真實、善良、美好。
求實不說假話,反對攻擊、丑惡、臟亂的。
11.學習社會性。
主要是重視責任。
以上是蒙氏認為有健全人格的兒童的 11個特征。
用通俗的話講,培養孩子有出息、更聰明、常快樂。
使兒童能自主地適應環境,求發展、愛學習、會學習,能立足社會,開拓前進。
讓孩子遇事不悲觀,不怕困難,愛學習,肯鉆研,喜愛工作,樂于助人,胸懷坦蕩,無憂無慮,有安貧樂道的品質和美化生活的才能。
有待于教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
4)蒙特梭利教育的五大教學內容: A、 日常生活練習:靜寂游戲、基本動作、社交行為、照顧環境照顧自己。
例如:在吃飯這一環節中,就有很多的教育內容,讓孩子擺碗筷,數數家中有多少人,需要多少碗筷,這里就包含了數學的學習。
而碗和筷子的的擺放就是一種對應的關系。
例如:讓孩子洗手,成人總是擔心孩子會弄濕衣服,便包辦代替,當然孩子失去了雙手協調能力練習的機會。
盡量讓孩子自主的去活動,只有在活動中才能促進能力的真正發展。
在我們的生活領域中就有許多:(介紹生活區教具)。
也許有些家長不理解,玩得一些和家里的一樣,這里面有什么學習內容。
其實,每種材料里都滲透著大量的認知內容。
例如:倒的練習(材料、感覺、溫度、倒的材料、不同的杯子等)讓孩子在練習中促進雙手協調性發展,手眼協調性的發展,對各種材料的認知,對杯子的特性以及他多方面的作用都有了一些了解。
這也是蒙特梭利給我們的啟發。
我們周圍中的許多材料都是孩子認知的內容,(例如:擰瓶蓋的教具)平常,我們走到哪里,都會聯想到身邊的物品是否可以轉化為教具。
同時,也希望家長朋友注意收集一些身邊的物品。
做個有心人。
B、 感官教育:在傳統教育中沒有把它獨立出來。
其實,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一切認知都離不開感官。
(見課件)例如:視覺教育中的粉紅塔,當我們很隨意的把粉紅塔擺在跟前時,孩子通過操作可以觀察哪個是大的,哪個是小的,它的變化,通過排列知道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建立了一個秩序感,而且粉紅塔由十塊組成,這十塊的排列過程又內涵了數學中1―10的數量關系,獲得了對數學原理的認知。
(演示二項式的操作,并請家長參與) C、 數學教育:人們常稱蒙氏數學教育是經典之作,流傳到世界各地,兒童的數學學習不再是一種抽象的文字,而是把數與量結合。
(介紹金色串珠)數學教育內涵從粉紅塔就開始了,不是突然而成的,而是從生活―感官開始打基礎,如果一味的追求數學的學習成果,只能使之厭倦。
因此,請家長正確看待孩子的發展,配合老師,引導孩子愛數學,只有扎實的基礎建構,兒童學習數學就會輕而易舉,因為所有的抽象都來源于真實、具體的過程。
D、 語言教育:過去,僅限于口頭表達交往,而蒙氏語言教育則將語言教育分為:口頭語言的發展、書面閱讀、為書寫做準備三部分,并將其融入孩子的動手操作過程中,使其得到發展。
(舉例:語音盒) E、 人文自然教育:結合人、事物的成長過程,天文、地理、自然等與生活文化息息相關的內容,引導孩子從整體到個體,讓孩子自由、主動的學習。
(舉例:花的部分)
中班蒙氏數學家長會學習介紹怎么開
活動目標:
【第1句】:持羊角球雙腳連續向前跳。
【第2句】:發展全身協調、平衡能力,增強腿部肌肉力量。
如何向家長介紹蒙氏教育
【第1句】:以兒童為中心 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視兒童有別于成人的獨立個體。
【第2句】:不教的教育 蒙臺梭利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教學,主張由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的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第3句】:把握兒童的敏感期0-6歲的幼兒,會出現特定的喜好傾向,若順著敏感期學習該特性,即可獲得最大的學習效果。
【第4句】:教師扮演協助者的角色 一般稱蒙氏教師為啟導員,他必須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對于孩子發展狀況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適性、適時的協助與指導。
【第5句】:完全人格的培養 蒙氏科學幼教的最大目的就是協助孩子正常化。
透過環境的設計、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構完善的人格。
知識摘自恒初網早期教育頻道,詳細的你可以看看這些 另外恒初網現在正在進行產品免費試用活動,只要注冊就可以免費申領和樂虎早教玩具 價值--198元 快來吧~~我剛剛申請了
蒙氏大班九月份家長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長: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謝和歡迎各位家長們在百忙之中抽空來參加我班的家長會,感謝你們一直以來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經過上學期的幼兒園生活和學習,我們班的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進步。
在本學期中我班來了一些新小朋友,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稍后,我會對他們一一進行點評。
這次我們召開家長會的主要目的是向各位家長匯報您的孩子從開學至今在園的生活學習情況,同時通過本次家長會進一步增強家園聯系,促使我們不斷改進工作和提高自身素質,請家長們放心,我們也將提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一同與各位家長和幼兒進步。
我班現有幼兒3人,為大小混齡班,其中大齡有13位孩子由魯老師負責,中齡有15位孩子由周老師負責,小齡有4位孩子由許老師負責。
生活方面主要是我們羅老師負責。
這次我班進的新生較多,但孩子們的自理能力都還好,適應能力較強。
通過一個多月的在園學習和生活,孩子們能夠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當中來,能積極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動作發展比較協調,體質明顯增加。
在園的學習生活使幼兒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能為集體做力所能及的事,而且會樂于幫助別人,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積極思考,并能踴躍發言,在日常生活課堂中他們能用普通話與其他孩子或老師進行交流。
我班大部分的孩子敢于大膽表達自己的愿望和自己的想法,理解成人的要求,大多數幼兒語言比較完整、流暢,用詞比較準確,喜歡翻閱圖書。
對故事、圖書的內容比較感興趣。
在我們的觀察下:我班大部分還子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集體教學活動時積極性較高、思維活躍、能夠大膽地發言,幼兒一定的學習意識。
孩子們在各領域也有較好的發展。
如在我們的語言方面:幼兒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同伴交流,能夠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談談對蒙氏教學的認識
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具有巨大的潛能,他生命的發展是走向獨立。
通過具體的練習如生活基本能力練習、五官感覺練習、智能練習(語言、數學、科學)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礎。
蒙氏教室是一個小社會的雛形,孩子在其中學會尊重別人,接受別人,學習如何分享自己學會的知識技巧,學會如何領導別人。
蒙氏教室提供了培養兒童情感智商的環境。
蒙臺梭利課程,包括感覺、動作、肢能、語言和道德發展等,使個體成為一個身心統整合一的人。
“自由”與“紀律”合一,“個性”與“群體”兼顧。
啟發幼兒使他們有能力解決困難,適應新的環境,達到自我構建和心智發展。
蒙臺梭利教育法的獨特魅力源于對兒童的充分研究與了解,遵守兒童的敏感期,激發兒童潛能,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發展孩子獨立、自信、專注、創造等能力,為將來孩子的成長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
關于如何設計一個幫助兒童能夠良好發展的環境,蒙氏說的最具體的就是:“兒童之家”。
我們現在就簡單扼要地介紹給中國的母親們。
【第1句】:它必須像個家 蒙氏說:“所謂‘兒童之家’是指能夠供給孩子發展機會的環境(注:不要誤會為孤兒收容所),這種學校并沒有一定的規格,可以按經濟情況與客觀環境而定。
” “不過它必須像個家。
”也就是說,不能光是一兩間同樣大小的教室,必須有幾個房間,有庭院,院子里有遮風避雨的設備……孩子可以在戶外活動,讓他們放些自己喜愛并能自己照顧的小花小草、小動物和小擺設。
“家”中的主要房間是智力活動的“工作室”。
另外,再配上較小的浴室、餐廳、會客室、健身房、休息室等讓孩子活動和生活的空間。
當然,像臺北這寸土寸金的地方,生活居住空間狹小,不是每個父母都擁有如此庭院式的房子,所以只要是你能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庭氣氛,為他安排一間“工作室”,陳設些經你慎選的益智玩具(最好不要是市面上的電動玩具)以及他的“工作”成績;另外的一間是專用的臥室兼起居室。
并且要常常帶他到野外去踏青,以補沒有院子的不足,這樣也就是一個很好的蒙臺梭利教育環境了。
【第2句】:以幼兒為中心 “家”中設備的主要特色就是,一切以孩子為主。
不但教具內容要適合孩子智力發展的階段,所有的硬體設備也都以孩子的高度為標準,因為在兒童之家內,一切事務都由孩子們自己動手來完成。
【第3句】:從最簡單的說起: 食:吃飯的桌、椅、匙、抹布、手布……等,都應適合孩子的尺寸,你只要設想:從孩子一上飯桌,到吃飯完后下桌的中間會經過哪些手續
而哪些是過程中所需用的物品
以及它們的大小、輕重等等,都必須是適合孩子使用的。
衣:是否已為他安排了一個高度適中的衣柜,讓他可以輕易地打開,將自己的衣物放入、掛好…… 住:假如家中有六、七個月大的嬰兒,你是否能為他安排一大片可供他爬的空間(或客廳改造,臥房改造),至于到嬰兒會走以后,客廳、臥室都應特別設計,隨孩子的成長而準備、改變……。
行:除了為他安排了各類適用的小鞋外,是否在門外安排了一個空間,可讓他把自己的鞋子放整齊……。
為什么要以孩子為中心設計環境呢
因為我們的安排,不是只看見近程目標(適合他活動),而是為了培養他能夠一切自己動手,不會依賴他人的“獨立”性格。
我想說一句不客氣的話,現在大部分的媽媽往往太小看了自己的孩子,以為她二歲半的“寶貝”什么都不會,其實,他不但會自己擦鼻涕、折衣服、脫鞋子,還會打掃環境呢
關鍵就在你是否大膽而耐心地給他機會“自己做”,并成功地引導他“去做”,“如何做”。
【第4句】:布置要安全、美觀、有秩序 至于所有的硬體安排,必須要注意到安全性,例如:你給孩子用的椅子,應避免用夾層的,因為孩子還無法控制重量,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夾傷,最好是固定型的。
陳設的架子是否穩固, 門是否釘牢等等,都是大人必須細想周慮的重點。
要想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和養成他愛好整潔的習性,設備布置的美觀與否也是重點之一。
應該要樸實亮麗,而不是“昂貴的,就是最好的”,太過的奢華耀目或復雜靈巧對孩子并沒有好處,只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有秩序”,并不只是說每樣東西都有條不紊。
而是更進一步地指陳設的順序,都經過大人考量過小孩的接受程度、需要,使用上以及歸還是否能夠方便而言。
因為秩序對幼兒的意義重大,幼兒會在有秩序的環境中,容易經由“自己的觀察”,找出自身之外物與物以及自己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借以促增心智的吸收。
同時,有秩序、愛整潔的習性,也都是經由美好的環境而培養的。
總之,預備好的環境應也是具有文化素養的地方。
它能
【第1句】:充分發揮孩子的生命力。
【第2句】:保護孩子,給他安全感。
【第3句】:供給孩子自由活動的場所。
【第4句】:讓孩子感覺親切,并具有一定的美感。
【第5句】:有限制──主要目的是讓孩子適應,而不是因為好奇而吸引他。
【第6句】:有秩序,要隨孩子成長的需要而有漸進地變化。
所以要給孩子智能上的啟發,環境中的設計和整備是第一步要您下番功夫的。
蒙氏教育的優缺點
開展蒙氏課程的展示啊 邀請家長來看 每個幼兒自己做工作 家長在一邊觀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