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茶之六度】遇水舍己,而成茶飲,是為布施;葉蘊茶香,猶如戒香,是為持戒;忍蒸炒酵,受擠壓揉,是為忍辱;除懶去惰,醒神益思,是為精進;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為禪定;行方便法,濟人無數,是為智慧。禪何必皆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
【第2句】:【每日一禪語凈美心靈】成功的人和失敗的人之間,一個重要的區別,就在于他們的習慣。成功的人,往往具有并不斷培養自己的好習慣,改變自己的壞習慣;而失敗者恰恰相反,他們對于自己身上的一些壞習慣總是聽之任之,也懶得去培養好習慣。習慣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壞的主人。
【第3句】:除了學習實際的教育,在現實生活中,踏踏實實地發揮自己的良能外,最好能以身作則,將自己的經驗及所了解的道理教導他人。若能如此,則能增長真實的善根。
【第4句】:【禪語人生】一個人一眼能夠望到底,并不是因為他太簡單,不夠深刻,而是因為他太簡單,太純凈。這樣的簡單和純凈,讓人敬仰;有的人云山霧罩,看起來很復雜,很有深度,其實,這種深度,并不是靈魂的深度,而是城府太深;這種復雜,是險惡人性的交錯,而不是曼妙智慧的疊加。
【第5句】:財富需要施舍出去,幫助他人,同時也需要愛惜。愛惜是不奢侈,不濫用,是為了更好地利用財富。只有愛惜,才能讓財富源源不斷,幫助更多的人。
【第6句】:【禪心佛語】慈悲是一種把感情升華,變成為眾生的‘大愛’,而不是私愛,是一種平等的愛,而不是有選擇的愛,也是一種只知付出,不求回報的愛,更是一種清凈而沒有染欲的愛。
【第7句】:慢一點,讓你的生活跟上晨歌的節奏,細細品味那舒緩優美的旋律;慢一點,讓你的靈魂等一下升起的朝霞,看朝霞怎樣精心地鎏金天空和大地。人生的腳步太快,你會錯過許多本該屬于你的早晨風景;生命的節奏太快,你會踏亂原本流暢的清晨序曲。我們本就是一個短暫的偶然,沒有必要那樣匆忙。
【第8句】:世人常常在獲取名利之時喜不自勝,卻不知有身處名利巔峰的喜悅,就必定有從巔峰跌落下去的苦楚。名利本就虛幻,再高的權位,總有退位的一天,再多的金錢,也總有散去的一刻。看透了這一點,就能在高處不忘形,低處不消沉,無論富有還是窮困,都能保持平和之心。
【第9句】:【禪語人生】以賣門票為例,佛教圣地被全國性地進行門票開發,神圣掃地,買賣關系前所未有地改變著佛教形象。僧眾始終無力制止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宗教場所法律主體界定的模糊。
【第10句】:【禪心佛語】人往往沉湎于享樂而不能自持,或者深陷于哀痛而不能自拔,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是一種恥辱,被第二支箭射中更是一種不幸。
【第11句】:【禪心佛語】人生需要放下六樣東西:一是放下壓力,累與不累,取決心態;二是放下煩惱,快樂其實很簡單;三是放下自卑,奮斗改變命運;四是放下抱怨,與其抱怨,不如努力;五是放下懶惰,敢拼才會贏;六是放下狹隘,心寬,天地就會寬。
【第12句】:恒唯法師:生活,就是心懷最大的善意在荊棘中穿行,即使被刺傷,亦不改初衷。這世界,沒有我們想象的美好,各種惡人各種詆毀各種打擊各種敵對。但永遠不要放棄對世界的善意,不要讓惡人把自己變成惡人,不要讓挫折拿走生活的勇氣。不論周圍的人如何刺傷身體,心中仍然要充盈善意,這樣,自己不痛,與人無傷。
【第13句】:【道家關于生死的禪語】季節,來去匆匆。一季暖風,驚醒了多少沉睡于心底的故事;一場細雨,淋濕了多少流年的落紅。攜一份遐想,坐擁一懷清寂,品一盞茗茶,任心絮如絲飄過天際。是否還會記得,那年那月的那一場陌上相逢,那份美麗的遇見。在光陰面前,沒有什么能夠做到永恒。相聚和別離,不過是生命中尋常的風景。
【第14句】:【禪心佛語】何故名為善知識耶?善知識者,能教眾生遠離十惡,修行十善,以是義故名善知識;復次,善知識者,如法而說,如說而行,自不殺生,教人不殺,乃至自行正見,教人正見,若能如是則得名為真善知識;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以是義故名為善知識;自能修行信戒布施,多聞智慧,復以是義名善知識。
【第15句】:恒東法師:人生是一場追求,也是一場領悟。世上沒有不彎的路,人間沒有不謝的花。有一顆灑脫的心,你會更快樂,有一顆修行的心,你會更智慧。靜品歲月風雨,淡讀時光蒼茫。心如蓮花香,一路才芬芳。
【第16句】:【禪心佛語】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他非。不說人短,不思人過,不念人惡,不揚人錯。六祖惠能大師也曾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看別人不好,不是別人真的不好,是我們的心動了。
【第17句】:【禪心佛語】世事無常,非永恒可量。如果流動,它就流走;如果存著,它就干涸;如果生長,它就慢慢凋零。執著是一種負擔,計較的太多就成了一種羈絆,迷失的太久便成了一種痛苦。放棄是一種胸懷,是一種成熟,是對自我內心的一種自信把握。放棄,不是放棄追求,而是讓人以豁達的心態去面對生活。
【第18句】:【禪心佛語】但據我個人的理解——即便是對佛法涉獵不多的人,大約從偈中均能看出:為迦葉天子所贊嘆的比丘絕非泛泛之輩。因此我們可以將這類比丘理解為佛陀時代的資質天份都十分突出者,即諸位上座比丘。到部派佛教時期,雖然明心見性者不乏其類,然與佛陀時代的見悟圣者蔚為大觀相比較,卻是日漸稀薄了。
【第19句】:佛教告訴我們:當我們幸福與快樂時,要想,這些幸福與快樂并不是實有與永恒,就像天空出現的彩虹既短暫又幻化。同樣,痛苦與憂慮的時候,也要想,這些痛苦與憂慮也是無常且虛幻,就好比夢境中子女夭折一般。無論是我們快樂,還是痛苦,都不應該過度地在乎與執著,而應視為如幻如夢、幻化無實來看待。
【第20句】:【佛心禪語】曾經問我我是誰,煩惱重重又是誰,過去未來不是我,當下無言又是誰。生命中最難確定的就是自己,善惡難分,對錯不辨,把握好生命的坐標:清凈、善良、無爭、本分。
【第21句】:【禪心佛語】所謂一念之別,善惡立判;一念之差而成千古之恨等都是說明心力的作用。“心能造萬物”告訴我們,我們每天可以生活在地獄,也可以生活在天堂,關鍵看怎么選擇。
【第22句】:我們選擇不了生命,但我們可以選擇走過的方式,在喧囂中,獨守一片平淡,在繁華中,堅持一份簡單,不為眼前功名利祿而勞神,不驚榮辱,不計較得失,寧靜從容,我們就會活的輕松,活的充盈,活的有滋有味。
【第23句】:心美,看什么都順眼。福,來自一顆懂得布施的心。講話要溫和輕柔,態度要謙誠親切。孝順要及時,行善也要及時。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標.更辛苦。多原諒別人,多得福,把量放大,福氣大。心中有愛,才會人見人愛。
【第24句】:生命的次第從有形到無形,物質永遠是第一性,凡人要了解的首先是自己的身體,形體都不規范、不圓滿又何談神韻。生命的運氣好壞皆由有形之身——心、肝、脾、肺、腎來決定,如肝氣旺之人必然有謀略和膽識,自然也就具備當官的素質,反之膽都拿掉了,魄力從何而來,官又如何求之。
【第25句】:【禪心佛語】生活的覺悟,在于心地的歷練,更是心地氛圍的一種締造和拓展。生命總是向前,能夠清醒和客觀,去發現那些自我的執著和偏執,本身就是一種自覺的換位思考,不管旅途有多遠,既然在路上,就是覺悟。
【第26句】:【禪心佛語】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因緣法,我們生在世間,只有隨順因緣而有所作為。如果我們的作為違犯了因緣的規律,認為我可以作得了主,我可以不顧一切條件,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實際上這樣的想法很片面,如果按此去做,一定會行不通。
【第27句】:【禪語人生】這些回避法算好的,還有不好的。比如,用酒精麻痹自己,以期暫時忘掉壓力。或者去一些喧鬧、不清凈的場合,通過感官刺激來釋放壓力。
【第28句】:真正的大徹大悟是一切皆空。人若悟得自性,任自性做主,天地將頓時開闊,“菩提本無樹”正是將束縛自性的一切外在形式去除,只留下了本性自由徜徉。
【第29句】:【禪心佛語】其實,每一個渡口都可以停靠,也可以擺渡,溫暖,一直在身旁。人生是一段旅程,沒有起點,不知終點。來往皆是客,懂得便是緣,所有的故事,都會落幕,轟轟烈烈的,畢竟是過眼煙云。禪悟之道,貴在明心,原諒時光,記住美好,刪繁就簡,定格歲月的片段,任生命的潮水涌動,我心自安然。
【第30句】:【禪心佛語】俗話說吃虧是福。肯吃虧的人,總有厚報時候,即有所付出就會有所收獲;愛占便宜的人,只是贏了眼前微利,卻失了大貴。再好的東西,你不可能永遠擁有,不必計教一時得失,莫不如常懷憐憫之情和慈愛之心,布施你的善良,散發你的熱量,提升你的人格,收獲明天的陽光。所謂因果報應,絲毫無爽。
【第31句】:付出真情的人,一定能夠得到生活豐厚的回報。懂得行善的人,才能一生快樂無窮。生活就是這樣,當你為別人付出的時候,你的人生也會因你的付出而升華,你得到的是生命的延續和增值。樂善好施就是在播種福因,同樣也可以得到別人的尊敬。
【第32句】:【禪心佛語】美麗看破了,不過是軀殼;愛情看破了,不過是聚散;名利看破了;不過是浮云;生命看破了,不過是無常;紅塵看破了,不過是浮沉;人生看破了,不過是夢幻;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第33句】:【禪語靜心】人生在世,草木一秋。不管是快樂的時光,還是悲傷的瞬間,時間都在不急不慢的前進著,不會為誰的留戀而多做停留,也不會因誰的厭倦而加快腳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前世的自己已不可推測,現世的自己正在經歷大大小小的得失,有些錯誤不可挽回,有些美好的片段也已成為塵封的記憶。
【第34句】:能重于道,則行不逾矩——德之始;守慎于德,則心不患過——道之本。人不必憂患勢力、地位不高,應該擔憂的是道德不充實,唯有尊賢修身,方能德配于天地。
【第35句】:【經典的人生禪語】人生最大的運氣,不是撿錢,也不是中獎,而是有人可以帶你走向更高的平臺。其實限制人們發展的,不是智商學歷,是你所處的生活圈子、工作圈子。所謂的貴人:就是開拓你的眼界,帶你進入新的世界。明天是否輝煌,取決于你今天的選擇和行動!人生,是一場盛大的遇見。若你懂得,就請珍惜!
【第36句】:嘗聞佛滅度后,西方小乘教分裂,而成二十派別,各有所是,各有所非。其中真是真非,至今未聞有能判斷,指學者之正路者。今之授小乘學者,于此二十宗中,不能判決是非,學者將何以而適從乎?是彼之是,非彼之非,而自不知所以是,亦不知所以非,未了佛法之正旨,其然乎否也?
【第37句】:【禪語人生】信仰,是一個人精神支柱,是他的當下,是她的未來,是她的靈魂。根據自己的因緣選擇合理的信仰是一生中重要的事,善知識們如是說。
【第38句】:【禪心佛語】為人處世的最佳狀態是不卑不亢。太在乎別人的眼光和評價,只能讓自己做事放不開手腳,猶豫不決,失去自我,失去個性,丟失的價值。堅持自己所選擇的,相信自己所堅持的,才是屬于你自己的正確道路。別人怎么看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做你自己,去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第39句】:如果明白“一切現成”,何用勞煩于唯心與唯識?佛法一切現成,人們卻總是向外去找。“一切現成”,當注重對現前一切的感悟,注重當下。
【第40句】:【每日一禪語凈美心靈】學會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獨,不要有什么想法就立馬告訴別人。另外,對別人所說的話千萬不要太過當真。不能對別人有太多的期待,無論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對于別人的看法,應鍛煉出一副淡漠、無動于衷的態度,因為這是培養值得稱道的寬容的一個最切實可行的手段。——叔本華
【第41句】:然佛無別佛,唯心即是。以佛真法身,猶若虛空。若達妄元虛,則本有法身自現,光明寂照,圓滿周遍,無欠無余。更莫將心向外馳求。——《憨山老人夢游全集》
【第42句】:有時候,閉上嘴,放下驕傲,承認是自己錯了,不是認輸,而是成長。在安靜里,做一朵閑花,與人相處,不濃不淡,讀靜若秋水的書,聽直抵心靈的曲,不道是非長短,不說人走茶涼,相遇,輾轉,我只淡然,以拈花的姿態行于世,偶而在文字中,撫琴弄月,滴水禪音,無關風月,只為找一份清幽,留一份真。
【第43句】:【禪語人生】在行進時,也時時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頹唐,有人叛變,然而只要無礙于進行,則越到后來,這隊伍也就越成為純粹、精銳的隊伍了。
【第44句】:【禪心佛語】佛教講八萬四千法門都可以修行,也即從事各行各業都是在修行。因為從事各行各業都需要專注。專注就是法門,就是修行,就能開智慧,了生死。
【第45句】:【禪語人生】喜歡的事你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的怎么也長久不了。你永遠不要去羨慕別人的生活,即使那個人看起來快樂富足。永遠不要去評價別人是否幸福,即使那個人看起來孤獨無助。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第46句】:處九思當守緊,立身三省莫放松。年年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樹高歸于根,功古,功名有是非。天上眾星皆拱北,世間無水朝東。一回相見一回老,得幾時為弟兄。大廈千同清靜,身與浮云無是非。起晚得罪公婆,起早了得罪丈夫。
【第47句】:【禪語人生】一個人錯了不怕,但一定要發露懺悔,勇于改正自己的錯誤,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這是非常重要的。善根引發的力量不可思議,常能反省自我,反省的力量不可思議。
【第48句】:任何事物的學習都是為了解事物的本質規律,有其事必有其理,有其理必有其事。學習是為了明理,理通了心就安了,心一安就無所謂好壞得失。當木被完全克制,無力對抗時,我們只能避其鋒芒,曲線救國,找一個貴人來通關化解。只有找對合適的人,事情才會事半功倍。
【第49句】:【禪語文案】生活就是這樣,無論你曾怎樣的茫然無助,還是欣喜不已,一切都會過去。時光依如既往的走著,慢慢的學著看開了,想通了。你改變不了一座山的輪廓,莫執著。你改變不了一只鳥的飛翔軌跡,莫執著。你改變不了河水流淌的速度,莫執著。心若改變,世界便不一樣。記住,莫執著,苦就漸漸遠了,樂就漸漸近了。
上一篇:悠閑寫一句話(悠閑自在寫一句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