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時下有一類人,自稱密續行者,而以守持別戒脫戒意義微小,行止甚為放逸。此類人顯然是于密續三昧耶毫無所知,即便修持密法恐亦難得其門而入。
【第2句】:【佛心禪語】閉上眼睛,清理你的心,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用心甘情愿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
【第3句】:【禪語人生】以智慧明鑒自心,以禪定安樂自心,以精進堅固自心,以忍辱滌蕩自心,以持戒清凈自心,以布施解脫自心。
【第4句】:【禪心佛語】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化。“陽強則壽,陽衰則夭,所以陽氣決定長生。
【第5句】:實實在在的道不是看來的,也不是聽來的,而是要真正去做——確切去實踐,才能表達出真道。
【第6句】:【禪心佛語】身教重于言教,責任大過利益,耐心勝過智慧,細節多于輪廓。
【第7句】:漸漸雞皮鶴發,看看行步龍鐘。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殘老病。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唐)善導《勸化徑路修行頌》
【第8句】:既為佛教徒,即應努力作利益社會之種種事業。(民國)弘一《佛法大意》
【第9句】:所以,人有兩種生活形態,一是為生活而工作,這種人是不得不工作;另一種是為工作而生活,這種人是為了替人群付出良能而生活,這是人生真善美的正確目標。
【第10句】:【智言慧語】不知什么是佛,沒有目標,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幾年,還照樣分別、執著。正的佛在哪?清靜心就是佛,清靜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第11句】:【禪心佛語】待人:待人熱誠、舉止文雅,只要每天充滿喜悅,苦惱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
【第12句】:有一般學人,向五臺山求文殊,早錯了也。五臺山無文殊,爾欲識文殊幺?只爾目前用處,始終不異處處不疑。此個是活文殊。——《鎮州臨濟慧照禪師文案》
【第13句】:菩薩于諸眾生無離間心、無惱害心,不將此語為破彼故而向彼說,不將彼語為破此故而向此說。未破者不令破,已破者不增長。《華嚴經》卷三十五,十地品
【第14句】:【佛心禪語】小和尚忽然覺的,自己似乎就要領會到一些什么東西了,于是連忙磕頭說:“和尚慈悲,求師父教我。”
【第15句】:【佛家禪語】有一志一同的人時時彼此鞭策、勉勵,才能照顧好自己一念善心。
【第16句】:人情似紙張張薄,世情如棋局局新。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記得幼年騎竹馬,白駒過隙白頭翁。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第17句】:沏一壺禪青茶,慢慢等你。若,月上柳梢時,你還不來,我便不再續。茶香里,沒有你的影子。我知道,你又去了很遠的地方。來不及回頭,來不及,輕輕與我說聲,再見。
【第18句】:【佛心禪語】鼎州禪師一邊撿一邊說道:“樹葉不光是落在地面上,它也落在我們心地上,我是在撿我心地上的落葉,這終有撿完的時候。”
【第19句】:【禪心佛語】為了完成自己,任何考驗都得忍受;為了解決紛爭,任何責任皆得擔當。
【第20句】:【圣經文案】488愛里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里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里未得完全。(約壹4:18)
【第21句】:【禪心佛語】沒用的東西,再便宜也不要買;不愛的人,再寂寞也不要依賴。
【第22句】:【禪心佛語】如果說我們能時常用自己的眼睛看自己,那么我們就是自己的佛。求人不如求已,自己才是自己的觀音菩薩。
【第23句】:今人唯知石中有火,未曾施力擊之,終日指此冷石說火之用,卻只是塊石頭。此是不肯死心做功夫以求正悟,唯記相似語言而說禪者是也。——《天目中峰和尚廣錄》
【第24句】:【禪心佛語】釋圓一共注了五次水,杯子終于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撲鼻,入口沁人心脾。
【第25句】:兩個人在一起多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在這個人心里待過。有些人哪怕在一起一天,卻在心里待了一輩子;有些人即使在一起一輩子,卻沒有在心里待過一天。
【第26句】:恒唯法師:青山不老,為雪白頭。綠水無憂,因風而皺。禪是解脫,不是纏縛。禪是看別人更客觀,更理解,更善意。
【第27句】:節欲戒嗔,是保身法;收斂安靜,是治家法;隨順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結局通達。
【第28句】:【禪心佛語】請您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度,把您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第29句】:【禪心佛語】但幸好,佛教并不認為只有出家才能修行,在家人也可以修行、可以了生脫死。比如佛陀在世時就有維摩詰大士等居士示現在家成就的例子。
【第30句】:思考問題時,不要一味地只在表面上轉來轉去,更不要死鉆牛角尖,這樣只會越來越遠;要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式,這樣才會有所突破。
【第31句】:【禪語人生】造化生人,已經非常巧妙,使一個人不會感到別人肉體上的痛苦了,我們的圣人和圣人之徒卻又補了造化之缺,并且使人們不再會感到別人的精神上的痛苦。
【第32句】:【禪心佛語】人格像一棵樹,而名聲就像樹影,我們往往以為樹影就像樹的樣子,其實唯有樹身才是真實的。
【第33句】:【禪語人生】增智慧是對于佛教來說內心最好的功德,有了內心功德的人不會自私自利,因此,修持各種善法,為人類做出貢獻。
【第34句】: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找到行事的準繩,看到過去的得失,規劃未來的方向。
【第35句】:【禪心佛語】感恩心是人生的坦途,自省心是人生的動力,德道心是人生的光明。
【第36句】:【禪心佛語】紅塵堆里學山居,寂滅身心道有余,但得胸中憎愛盡,不學參禪亦工夫。
【第37句】:【禪心佛語】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樂觀,不是沒煩惱,而是懂得知足;人生無完美,曲折亦風景,看開,想通,就是完美。
【第38句】:【佛心禪語】把寂寞刻在酒瓶子上,喝進膀胱里,尿出來,讓寂寞灑滿一地。
【第39句】:【禪心佛語】溝通心靈和儀表,融合人類與自然,這是美。以真善美的品味做人,其樂無窮。
【第40句】:再出名的哲學家、再迷人的藝術家、再顯赫的政治家,都無法抗拒輪回的痛苦。只有通達了生命的真相,人活著才能找到方向。而這一扇大門,佛教可以為你開啟。
【第41句】:【禪語人生】我們沒有必要總是保持高速沖刺的生活;這樣太累。有時候,按部就班地享受生活的一點一滴,是很幸福的享受。
【第42句】:【佛心禪語】白馬紅纓衫色新,不是親家強來親。一朝馬死黃金盡,親者如同陌路人。
【第43句】:【禪語人生】一個人,尤其是一個女人,在為另一個人等待的那刻起,她已不再真正年輕,人生開始了它的蒼老。
【第44句】:【禪心佛語】沒有一種獲利,能及得上我們擁有的一切之中,所節省下來的那樣確切可靠。
【第45句】:【禪心佛語】忙碌是一種幸福,讓我們沒時間體會痛苦;奔波是一種快樂,讓我們真實地感受生活;疲憊是一種享受,讓我們無暇空虛。
【第46句】:【禪語人生】只有重重地跌倒了,人才會知道真正呵護自己的,并不是空中的高枝,而是地上的小草。
【第47句】:的執著,甚至放下對“法”的執著,把一切放下,徹底放下,才能承擔起“建設世間和拯救世間”的責任,才可解脫自己、解脫世人。
【第48句】:【禪心佛語】了達諸法皆從心生,迷時實有,悟后亦夢亦幻。心若不生何來束縛,畢竟解脫,真空不二。
【第49句】: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兒寬。不下水,一輩子不會游泳;不揚帆,一輩子不會撐船。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第50句】:【禪語人生】長者見狀,不知是兇是吉,整日愁眉不展,但也只能聽天由命了。
【第51句】:【佛心禪語】飽三餐飯常知足,得一帆風便可收。人間平地遠如許,頭上青天高不多。
【第52句】:每個人家庭、閱歷、教育不同,在某個時空點上如何想、說、做都是很自然的。所以,沒有絕對的對錯是非,只有覺悟高低。
【第53句】:【禪心佛語】動之以情,待之以禮,立身以德,施眾以義。為人以誠,律己以嚴,處事以恒,助人以愛。做人須懂得:心易服于德,而難服于力。
【第54句】:【禪心佛語】另外,我們要感恩的是眾生。所謂的「眾生」,是指所有的人,包括我們生命中間接、直接接觸的人,乃至于古代及歷史上所有的人。
【第55句】:【禪心佛語】人生就像一場長跑,跑得太快,容易后勁不足;跑得太慢,就會落伍;中途退出,就會斷送以前的努力;不參加,就沒有贏得比賽的機會。
【第56句】:從消極到積極的轉變:做力所能及的事做好小事,并非微不足道的無用功,而是做大事的開端。
【第57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的成就,不是以金錢衡量,而是一生中,你善待過多少人,對社會付出過什么,有多少人懷念你。生意人的賬簿,記錄收入與支出,兩數相減,便是盈利。
【第58句】:【禪心佛語】枯榮得失一笑去,沉浮坎坷不怨人。過往幻影空交集,心地活來是率真。
【第59句】:若菩薩見病眾生,以惡心瞋心不贍養者,犯重垢罪。若懶惰不養,犯輕垢罪。《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第60句】:【禪心佛語】從當下出發,實實在在的延長。微笑面對困難,雙腳踩在大地,諸事因緣,一笑皆了。
【第61句】:【禪語人生】我們憑直覺可以避開最差的東西,憑耐心和經驗才能得到最好的東西。
【第62句】:【禪心佛語】人生不是等價交換,凡事不要斤斤計較。無論在哪里,無論以什么樣的狀態,要做的就是以不變應萬變。
【第63句】:有錢也苦,沒錢也苦,閑也苦,忙也苦,世間有哪個人不苦呢?說苦是因為他不能堪忍!愈是不能堪忍的人,愈是痛苦。
【第64句】:安住當下,樂在當下。我們既不要為過去的種種事情感到遺憾、困惑,也不能因未來的種種事情而感到焦慮,或被目前的渴望、嫉妒與怨恨所困擾。
【第65句】:眾生雖與我非親非故,但是他的苦就是我的苦,他的痛就是我的痛。苦在他的身,憂在我的心;傷在他的身,痛在我的心。這就是“同體大悲”。
【第66句】:【禪語人生】一知半解,適足以歪曲真理。無知無解,則根本不懂得真理。
【第67句】:【禪心佛語】其實,有些藏在心底的話,并不是故意要去隱瞞,只是,并不是所有的疼痛,都可以吶喊。
【第68句】:【禪心佛語】看看十年前的種種計較,今覺可笑,若十年后反觀今日的爭執,應會莞爾,由此可知對于時間每個動點上的執著,只會徒增我們的煩惱而已。
【第69句】:【禪心佛語】對于歲數大的人,不識字的,不會誦經,多念念阿彌陀佛就行了,這是我們佛教徒的究竟歸宿。
【第70句】:只關心有用的事,無用的事關心不關心都一樣,不如拿這個時間發發呆。
【第71句】:付出真心,才能得到真心,當我們抱怨人間的愛太少的時候,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付出了愛心。
【第72句】:怎樣讓生活中惱人的事變得越來越少呢?有兩個法子:一個看似主動其實被動的法子:選擇。一個看似被動其實主動的法子:不思量。
【第73句】:人的心像一塊田,你撒下什么樣的種子,就會有什么樣的收獲。心胸狹窄的人凡事斤斤計較,以自我為中心,考慮問題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其實最后的苦果還是要自己嘗。
【第74句】:【禪心佛語】人并不只有這一生,而是有前生后世的,知道人生怎么回事,也知道我們這一生應該到哪里去。
【第75句】:亦、心一切平等,真即菩提自現。若懷彼我二心,對面不見佛面。——《志公和尚大乘贊》
【第76句】:人性之美,莫過于誠——誠為一切善法之源;人性之貴,莫過于信——信乃人生立世之本。
【第77句】:【禪心佛語】狼王是狼群的領袖,更是群體交流的紐帶,一個和群體之間沒有任何隔閡的狼王是永遠不會失敗的。
【第78句】:【佛善良禪語】事情看透,就明白該如何進行;人情看透,就明白該如何相處;事情看破,就不想做事了;人情看破就不想做人了。所以,只要用點心,其余只是接受。
【第79句】:【佛家禪語】不做事、不動手就事事困難,只要有心動手做,沙漠也會成綠洲。
【第80句】:【禪心佛語】如果一個人能夠認清自己、認準目標、認真做事,就一定會有所作為。
【第81句】:【禪心佛語】如果一個人沒有犯過錯誤,那么他一定什么事情也沒有做過。
【第82句】:【禪心佛語】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可俗話又說:拔了毛的鳳凰不如雞。
【第83句】:佛告諸比丘:我以知見故得諸漏盡,非不知見。《雜阿含經》卷十,第249經
【第84句】:人生有煩惱,皆源于人心有三毒。毒者,破壞也!世間之所以戰亂相連,國家動蕩不安、社會奢靡不振、事業敗落、感情破裂,都是因貪、嗔、癡三毒所引起。
【第85句】:【禪心佛語】根據佛教,所有的名法(心理現象)都必須有目標,而且總是在執行認知目標的作用。
【第86句】:【禪語人生】先哲云:“覺人之詐,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動于色;此中有無窮意味,亦有無限受用。”。
【第87句】:依戒得三昧,三昧能修慧,依因所修慧,逮得于凈智。已得凈智者,具足清凈戒。《大乘寶云經》卷七
【第88句】:我不見一法疾于心者,無以方法,不可摸則,心回轉疾。。常當降伏心意,令趣善道。《增一阿含經》卷四,一子品
【第89句】:【禪語人生】我的意思是,對于缺憾,我們應當理性地看待,冷靜地辨別,進而有效地掌控。
【第90句】:【禪語人生】無論前世今生,愛過就不后悔,當有一天,與你所愛的人再次相逢,惟愿輕輕嘆一句:哦,原來你也在這里。
【第91句】: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離別多。千里共禪娟,不怕離別,只怕不想念。但愿,花長好月長圓,你我永不離。
【第92句】:一個人要想使自己的心智澄明起來,就必須先學會放下,使自己的心真正空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擁有無限的可能。
【第93句】:古人云:“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在人的一生當中,其實現在擁有的才是最重要的,不要過多地去留戀已經失去的東西。
【第94句】:【禪語人生】因為她能想象得出如果拜倫沒有停下來幫她的話,在這種地方和這個時候,什么事情都可能發生。
【第95句】:如法布施有五種施,名為大施,何者為五?一者時施;二者道行之者;三者病人及看病人;四者說正法人;五者詣他國者。《大寶積經》卷-=。,廣博仙人會
【第96句】:【禪心佛語】世間空空,并沒有什么最高真理。有了內心的平坦,就不必要在乎世事的曲折。心不迷失,苦從何來。可以這么理解:有我,有執著,無我,無憂愁。
【第97句】:【佛心禪語】藏拙藏鋒,持忍持身。吃苦吃虧,惜福惜情,似愚似隱,淡利淡名。
【第98句】:【禪心佛語】人人都有弱點,不能成大事者總是固守自己的弱點,一生都不會發生重大轉變。能成大事者總是善于從自己的弱點上開刀,去把自己變成一個能力超強的人。
【第99句】:許多人認為精深淵博的禪,其實在一念之間,在每一個途經的日子里,在一滴水中,在一朵花間,在婆娑的世界里。
上一篇:哲理語句,簡短氣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