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說某個人看上去“財大氣粗”,實質上應該反過來講,“氣粗則財大”!一個人氣場的能量大小,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功指數,決定他能走多遠。這和物理學的原理一樣:磁性的大小決定吸引鐵塊的大小!
【第2句】:【佛心禪語】因為過于追逐此生的名利,所以往往忽略了修行,于是對死亡既沒有作好任何準備,對來生也毫無把握正確的方向。
【第3句】:【禪語人生】偉人所達到并保持著的高處,并不是一飛就到的,而是他們在同伴們都睡著的時候,一步步艱辛地向上攀爬的。
【第4句】:可以嘲笑自己,不可以嘲笑祖國,因為祖國是祖宗之國,也是子孫之國。不管我們認還是不認、愛還是不愛,我們的根都深深地扎在那里。
【第5句】:【禪心佛語】若能于經教,及古德入道因緣中,不起第二念,直下知歸,則于自境界,他境界,無不如意,無不自在者。
【第6句】: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渺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蘇軾
【第7句】:無論社會變得如何的喧囂與浮躁,只要我們愿意去尋找,就一定能發現一個真正安靜的角落。而且,即便沒有安靜的外在環境,我們也要保持心靈的寧靜,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
【第8句】:做人要當提起時提起,當放下時放下。功名富貴放不下,生命就在功名富貴里耗費;悲歡離合放不下,生命就在悲歡離合里掙扎;放不下金錢,放不下名位,放不下人情,生命就在金錢、名位、人情里打滾。
【第9句】:【經典佛語】六曰養性求“和”。亭間流水自今古,竹處青山時有無。江湖浪跡一沙鷗,踏遍青山人未老。享林壑之美,品蟲草之韻,聆天籟之音,得超塵之趣。順乎自然則和。和而不同,和以處眾。和則仁,仁則壽。(清泥灣)
【第10句】:【禪心佛語】當一個年輕人在當子女時,可能非常追求個性,不理解、不認可父母的關懷與期望;一旦轉眼間為人父母,同樣會對子女有一樣的要求。
【第11句】:【禪語人生】在旅游開發的名義下,佛門圣地被圈占,僧團主體被驅逐,多數收門票的寺院只是承包商麾下的“假西天”。
【第12句】:【佛心禪語】佛陀說:“現在的你,是過去的你所造;未來的你,是現在的你所造。”蓮花生大士進一步說:“如果你想知道你的過去式,看一看你現在的狀況;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未來世,看看你目前的行為。”
【第13句】:【禪心佛語】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爭。豁達的人想得開,故不斗。得道的人曉天意,故不急。厚德的人重謙和,故不噪。明理的人放得下,故不癡。自信的人肯努力,故不誤。重義的人交天下,故不孤。濃情的人淡名利,故不獨。
【第14句】:釋迦牟尼佛終生修習慈悲并體現慈悲,佛陀出家即是因為慈悲心,在其傳法度人的一生中,他的慈悲心就象是環繞周身的清新空氣,從來不曾遠離世間所有的生靈。
【第15句】:【禪語人生】一念不生全體顯,六根才動被云遮。活脫脫坦寂寂,悟靈靈即真真。恩師心法回播,愿尋法、愛法者享用法的甜美。
【第16句】:【名與身孰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老子·四十四章》)☆外在的名聲和生命相比,哪一樣與你更親近呢?生命與財富相比,哪一樣對你更重要呢?獲得世界與喪失生命,哪一樣才是有害的呢?
【第17句】:【佛心禪語】不要等爬到了梯子的頂端,才發現梯子架錯了墻;【第2句】:不要該用情時太過于用腦,該用腦時卻太過于用情;【第3句】:不要為了夢想忙碌,卻因忙碌而失去了夢想;【第4句】:不要心里想得什么,軀體卻不聽使喚。
【第18句】:【禪語人生】有和就有安樂,就有幸福,一個家庭和睦,這個家庭就幸福美滿,一個單位和諧,這個單位就穩定發展,一個國家和諧,這個民族就強大昌盛,整個宇宙和諧,就會充滿和平、安樂、祥和。
【第19句】:【佛心禪語】鼎州禪師一邊撿一邊說道:“樹葉不光是落在地面上,它也落在我們心地上,我是在撿我心地上的落葉,這終有撿完的時候。”
【第20句】:【佛心禪語】佛陀就像太陽:太陽遠離烏云密布,佛陀遠離煩惱障礙;太陽的光芒普照大地,去除一切世間的黑暗,佛陀的智慧照遍宇宙,去除一切生命的無明;太陽的溫暖能令一切萬物生長,佛陀的慈悲培植一切眾生的善根。
【第21句】:【禪心佛語】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免角。”生活本身就是一種修行,關鍵在于懂得時時刻刻將各種對境轉為道用,而不是庸俗地隨波逐流,在滾滾紅塵中迷失自心。
【第22句】:【禪心佛語】生活就像一場比賽,我們無法改變它的規則。我們能夠并且必須去做的是掌握這些規則,利用這些規則來發揮我們最大的潛能。
【第23句】:【禪心佛語】給心一片清凈的天空,才有能力建設一方無憂的天堂,善待屬于你的每一個日子,你若不離,它便不棄。
【第24句】:世上的事,無論難易大小,只要愿意做、用心做,都可能實現。成功,甚至很大的成功,都是在心用到處唾手可得。
【第25句】:【禪心佛語】生活中,有的人終其一生,也沒學會收斂自己,遇喜,則處處張揚;遇悲,則哭天搶地;遇怒,則挺身而斗,這都不是完美的人生境界。
【第26句】:【禪語人生】一是身無失。佛自無量劫以來,常用戒、定、慧、慈悲修行其身,此功德滿足,一切煩惱皆盡,所以在佛陀身上從來不會出現不恰當或無意義的行為。
【第27句】:【禪心佛語】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也似這生命一般寧靜,活自己的平靜,不被外界所干擾。承攬幾分自己的過失,多說幾句對不起,一念悔過,還世界一片安寧。
【第28句】:【禪語人生】一個生命背負不了太多的行囊,一個行囊,如果已經裝的太滿了,就會很沉,很重,很累。拖著疲憊的身軀走在人生的路上,我們要減輕生命的壓力,就要學會從生命的行囊中拋棄一些原本不屬于我們的東西。
【第29句】:我們樂觀向上地對待生活,生活就給我們充滿陽光的回報;我們消極慵懶地打發日子,日子就會讓我們無聊和平庸。生活要有安排,不能沒有節奏,人要有理想,有理想才有目標。有目標的生活是快樂的,無所事事的日子必定枯燥無味。
【第30句】:生命是一樹繁花,它注定會接受命運的洗禮,人生需要欣賞,拋棄想占有自己喜愛的一切東西的想法,不要奢望你能擁有很多,用一種平常心態去欣賞一個人、一件事,就象欣賞一幅畫一樣,你會很快樂,也會很坦然。
【第31句】:有時候一句話就能讓我們淚流滿面,有時候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遠的路。淚流滿面是因為內心還溫柔,咬著牙走了很遠的路是因為依然倔強。對于這以后遙遠的未知的生活,我們溫柔的倔強。
【第32句】:道與人:佛法云:“本性遍布虛空,本性無處不有。”于十方有情世界中,都充滿了無量無邊的清凈大愛,這分愛無形、無色、無我、無求,不生不滅。
【第33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隨緣而安。緣來不拒,緣去不哀。在擁有的時候,不需許下誓言,也不必要求承諾。學會用心去領會,感悟。好好珍惜,珍惜人間的溫情,人與人的和諧相處,廣結善緣,共同收獲人情的美好。
【第34句】:紅塵一路,只愿如蓮,不為誰開,不為誰落,任世事歸入風塵,守著自己的一寸光陰,在云山水墨間,低眉,行走,水一般的穿越紅塵,引得清風自來。
【第35句】:布施不應論大小,而應論真誠。只要是真心施與,窮人的一元錢,不亞于比爾·蓋茨的數百億元;小學生的一句良言,不亞于孔子的一部((論語》,功德也相當。如果比較大小多少,就落俗套了!
【第36句】:【圣經文案】323如經上所記:“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只有神藉著圣靈向我們顯明了,因為圣靈參透萬事,就是神深奧的事也參透了。(林前2:9-10)
【第37句】:【一日禪文案】花無語,香如故。四季,依然流轉如風。穿過流年的罅隙,將自己,安放在深念的文字里。看一段不期的重逢,書一筆美麗的水墨煙云。念,亦深,亦淺。情,不遠,不近。紅塵內外,人如舊,緣如流。
【第38句】:【禪心佛語】千棵古樹,萬畝梯田,無論是漫步在青青石板小路,還是登上滴翠的山坡,這一片山水與人文相映成輝的風景,樸實而寧靜,優雅而安然。
【第39句】:【禪語人生】有苦有樂的人生是充實的,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第40句】:修行就是修正你的想念、行為。若是你的想法不對、看法不對、行為做得不對,就要改正,這就是“真修行”。—一耕云先生
【第41句】:世間之物,即使是我最愛的東西,在生命終了之時,難道能帶走嗎?而我最愛的人,他們又能留住我嗎?不但這個身體沒有人能為你留住,連原有的感情也可能消逝得令人驚懼。如此,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我”呢?
【第42句】: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王子犯法,與民同罪。忘恩負義,禽獸之徒。危邦不入,亂邦不居。為善最樂,讀書更佳。為善最樂,為惡難選。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文章頌世,道德傳家。文章天成,妙手可得。
【第43句】:心起瞋恚時,要趕快克制住,不使怒意、怨恨致使口出惡言。所以我們要常常修好身業、守好口業,時時專心統攝意念,絕不犯非法之事。
【第44句】:【禪心佛語】天能使我們感到冷,風能使我們感到寒,這些我們都能面對,其實,我們最怕的還是心靈的冷漠,但友情又使我們感到一陣陣的溫暖。
【第45句】:水,越淡越清澈;人,越淡越快樂。淡然,使人簡單;簡單,使人快樂。心善,自然美麗;心直,自然誠摯;心慈,自然柔和,心凈,自然莊嚴。
【第46句】:做人應該時時感恩已擁有的一切,勤儉自持,發揮‘良能為社會付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就是無量的福慧功德。
【第47句】:【心靈禪語】妒忌是人性的一個嚴重的弱點。這種弱點如果被擴大,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惡果。有一劑良藥可以克服這種弱點,那就是:對別人永遠心懷善意,。
【第48句】:【楊升庵臨江仙詞】滾滾長江水逝東,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第49句】:【禪心佛語】什么是智慧?面對事情的時候,能夠圓融靈活、隨機應變地處理問題,這叫智慧。如果沒有這個能力,肯定會處處遇到障礙,這就是凡夫。
【第50句】:【禪心佛語】除了科學和宗教,在東西方哲學中,也有對前后世的闡述,大家可以看看哲學家們對這個問題是怎么講的。
【第51句】:五蘊無常色無常。若因、若緣,生諸色者,彼亦無常。無常因,無常緣,所生諸色,云何有常?受、想、行、識無常。。無常者即是苦,苦者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觀。《雜阿含經》卷一,第9經
【第52句】:【經典禪語】人心都是肉長的,很多時候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為別人,為別人的難處和苦楚好好想想,好好思考思考,這樣行動就不會那么偏激,言語就會柔和許多、心地也會善良許多、胸懷更會豁達許多。
【第53句】:【禪心佛語】春天來了,花自然會開。秋天到了,葉自然會落。不用炫耀一時的得意,心持一份凝重,路才走的穩妥。
【第54句】:【禪心佛語】或者可以不見,或者可以相見,若是終究離散,不如此生不見;或者可以相惜,或者可以相離,若是煩惱相對,有如此生未見。
【第55句】:“真正的佛,是一種澄靜的智慧、一種明亮的作為,不是燒香磕頭就能得到的。事事妙圓,處處空寂,無爭執,無欲望,一切都可以放下或者犧牲。這就是真佛!自我就是佛,佛就是自我。”
【第56句】:【禪心佛語】壞,總是比較*心。所以對于罪業愈深重的眾生,我們更應該特別寬恕他憐愍他,而不應該遠離他舍棄他。
【第57句】:【禪心佛語】人在江湖飄,誰能不挨刀?江湖風浪高,酒色似鋼刀。媚眼橫江山,玉臂領**,挨刀就挨刀,風月任我嘯。人在江湖飄,一刀狠一刀。刀刀疾如電,不離后腦勺。天涯有芳草,芳草是毒藥。楊柳萬千條,褲衩剩一條。
【第58句】:【佛心禪語】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應該是誠心誠意的,佛說積德行善是不求回報的,只有無私的奉獻才是真的奉獻,否則就會玷污了這份善念。
【第59句】:【佛心禪語】禪理禪師問:你覺得是一粒金子好,還是一堆爛泥好呢?求道者答,當然是金子啊。禪師笑曰,假如你是一顆種子呢?其實,換個心境,或許你會得到解脫。
【第60句】:【禪心佛語】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取舍,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的選擇;要小心你的思想,因為它不久就成為你的行動,小心你的行動,因為它不久就成為你的習慣,小心你的習慣,因為它不久就成為你的品格。
【第61句】:【禪心佛語】生活的意義,不光是在經歷,還需要讀懂,多少風景,不僅是經歷眼前,還要捶打心靈,這人世間不缺富人,也不缺窮人,要學會自己幫自己,高溫多喝水,心涼多吃飯。心疼自己的嘴,當然也要管住自己的嘴。
【第62句】:【禪心佛語】時刻告訴自己:不要舍棄任何一個培養福報的機會,福報是用心,一分一秒培養起來的。祖師大德這么做,我也要這么做。
【第63句】:【佛心禪語】做人要遵循人格的要求,有所為,有所不為,能夠“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無為而無所不為,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這才是“無求”的最高境界。
【第64句】:【禪心佛語】平淡的去回首,才能在未來并不多的歲月里,真正感受到人生本來就是一個過程,很多事情沒有必要去較真、去糾纏、去埋怨。這大概也是一種心靈的回歸吧,就像我們走出家門后,最終還要回到家中。
【第65句】:凡夫志量狹妄,說有難易。離相如虛空,盡契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識病幺?不是別物,只是個執難執易。
【第66句】:【禪語人生】戰士的劍只有在血光中才能看得見,決勝的利器一旦暴露,你將在劍拔出來之前倒下去,永遠倒在悔恨的血泊里。
【第67句】:【禪心佛語】生命綿延不息,每個人來到世間,是必然也是偶然,走過紅塵,回首已是夢境,矗立在紅塵,不過就是一個匆匆過客,生命里那些微不足道的恩恩怨怨還是忘掉吧,干凈的心才是生命的狀態。
【第68句】:【禪語人生】要去掉自私自利的念頭,時時增長好的念頭,使之成為一種習慣,成為我們的生活,這就是成就,就是凈土,就是佛。
【第69句】:【禪語人生】緣不會隨意而來,因為相吸;份不會永遠無期,故要呵護。沒有無緣無故的好,也沒有平白無故的愛,別把別人的付出踩在腳下,沒有誰本該如此;別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看以得到的情,人與人是平等的。
【第70句】:在這蒼茫的時空里與生命相遇,不是糾纏在重重的煩惱里,而是在每次的困頓中去思考、去領悟,心在哪里動,路就在哪里通,去把握每一次認識自我的契機,去活出心地的覺醒和清明,不負生命這場相遇。
【第71句】: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不可能處處是逆境;人生有巔峰也有谷底,不可能處處是谷底。因為順境或巔峰而趾高氣揚,因為逆境或低谷而垂頭喪氣,都是淺薄的人生。面對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氣,那么你注定永遠是個弱者。
【第72句】:“釋懷”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境界。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懂得釋懷,才會有“采菊東籬下”的曠達高潔;被貶他鄉的蘇軾懂得釋懷,才會有“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樂觀豁達。
【第73句】:灌木不能長成大樹,因為沒有主干,最后只能當柴燒。大樹之所以能成大樹,因為主干參天,映蔽云霞。凈土宗從教義到祖師必須主干分明,才能蔚成大樹,蔭蔽蒼生。
【第74句】: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實則一室之中,婦稚臧獲,其長處皆有己所不及者,無在不可取為師資也。(當代)夏蓮居《自警錄》
【第75句】:【禪心佛語】人的苦都在性子中呢。不服人是陰木,好爭理是陰火,好怨人是陰土,好分辯是陰金,好煩人是陰水。
【第76句】:這里所說的“本來無一物”,并不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而是要善于化解外界帶給我們的壓力與束縛,使自己的心態保持平和、坦蕩。
【第77句】:【禪語人生】學佛是要轉換身心氣質,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靠我們長期的積累,持之以恒,默默耕耘,把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毛病、無明煩惱不斷地在持戒、修定、證慧的過程中斷除。
【第78句】:你還很年輕,有許多路等待你去走,有許多事等待你去經歷,一切都不可知。如果心靈是透徹的,你會一直沿著光的方向走,光的方向就是你人生的方向。可以試著在不同的天空亮出翅膀,剪出你想象的一切圖案。
【第79句】: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凈故,出現于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于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于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于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法華經》卷一,方便品
【第80句】:一法通,萬法通。事憑中,理憑公。大戶窮,一包膿。鹽罐封,走了風。要得窮,翻祖宗。會做客,莫勞車。貓屙屎,自家嗡。有好客,無好車。來無影,去無蹤。無智名,無勇功。以成敗,論英雄。吏戶禮,兵刑工。
【第81句】:【禪心佛語】平日吃飯、穿衣、說話、做事,心能夠經常觀照,不讓念頭錯失了,心永遠定在阿彌陀佛上,定到極樂世界上,這叫三昧。我們說三昧加持力,誰加持?除了諸佛加持,是你自己加持自己的。
【第82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頌投子答月圓未圓》:圓缺曾伸問老翁,石龜銜子引清風。咋朝木馬潭中過,踏出金烏半夜紅。--投子義青。
【第83句】:【佛心禪語】人原本都是天真無染,只是一生下來就受到后天環境的影響。譬如小朋友有什么不如意,父母就滿足他的需求;姐姐若打了他,父母就會不舍地說:“來。我打姐姐給你看。”
【第84句】:【靜心的禪語】改變自己就是改變自己看世界的一貫角度和心態。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優美、高貴。時刻在心中記住: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第85句】:【佛語悟道】盛東西的用具雖然粗糙,但不要隨便丟棄,因為它們各有貯藏東西的用處;愚笨低賤的人雖然不賢,但是也不能隨便拋棄,因為他們也可以有各自的作為。
【第86句】:對憤怒的人,以憤怒還擊是愚蠢的,那樣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憤怒。而且兩虎相斗必有一傷。所謂“逢強智取”,如果保持冷靜,態度更平和些,讓對方心平氣和地接受,對雙方都有益。
【第87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當你快樂時,不妨盡情享受快樂,珍惜你所擁有的一切。而當生活的痛苦和不幸降臨到身上時,也不要長久怨嘆、悲泣。
【第88句】:若報佛恩,無先弘法。裂邪見網,樹正法幢。若欲闡揚,離心非正。心若正,萬法皆正;心若邪,萬法亦邪。。但能守護自心,即是護持正法,亦是普念十方如來,亦名報恩,亦名滿愿。(五代)延壽《觀心玄樞》
【第89句】:抵制誘惑,在誘惑面前保持清醒,意味著我們能用心靈的智慧覺照這個世界,意味著我們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和需要的是什么,并能在生活中將這種清醒的智慧貫徹始終。
【第90句】:【禪語人生】有個僧人辛辛苦苦參禪二十余年,慧忠禪師看他一直任勞任怨,忠心耿耿,所以想要對他有所報答,幫助他早日開悟。
【第91句】:墮俗生世苦,命速如電光。老病死時至,對來無豪強。無親可恃怙,無處可隱藏。天福尚有盡,人命豈久長?《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
【第92句】:【禪心佛語】放下抱怨,心平氣和地接受失敗,那無疑是智者的姿態。抱怨無法改變現狀,拼搏才能帶來希望。真的金子,只要自己不把自己埋沒,只要一心想著閃光,就總有閃光的那一天,你要相信你自己。
【第93句】:實見者,尚不見實,何況非實。所以者何?非肉限所見,慧眼乃能見。而此慧眼,無見無不見。《維摩經》卷中,入不二法門品
【第94句】:菩薩慈愍不忍眾生苦,故能常持歡喜心,倒駕慈航來人間。以智慧、柔和、善順化度頑劣剛強,化干戈為玉帛,轉災難為祥和。
【第95句】:【禪心佛語】大小物命都憫惜:這就是慈悲心腸的具體表現,要本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憫愛珍惜一切生命。
【第96句】:【禪心佛語】快樂,是精神和肉體的朝氣,是希望和信念,是對自己的現在和未來的信心,是一切都該如此進行的信心。
【第97句】:【禪語人生】笑亦去,哭亦去,又到黃花飛時。曾幾何,卻又來,重游夜色溟溟。有道是,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卻只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第98句】:貧病眾生的苦難,不外是饑、寒、病痛等幾種因素,要真正發揮長情大愛,必須對眾生起憐憫心,身體力行慈、悲、喜、舍來救護一切;饑餓者給米飯,受寒者給衣物,病痛者送醫療,使他們歡喜滿足。
【第99句】:如果不懂得敬畏,拿壞心當時髦,離危險就不遠了。一位得道高僧曾經反復告誡世人:好人好自己,壞人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