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有了朋友的相伴,有了知己的相知,你的生命才會出現藍藍的白云天。
【第2句】:如果能擺脫那些無故尋來的煩惱,那么每個人都可以達到佛的境界。
【第3句】:【禪心佛語】既若不別,即此身是汝本法身;即此法身是汝本心。
【第4句】:【佛心禪語】第二條:在人之上時,要視別人為人;在人之下時,要視自己為人
【第5句】:【禪心佛語】當你將自己奉獻出來的時候,你就真正的得到生命。
【第6句】:【禪心佛語】常者皆盡,高者亦墮,合會有離,生者必死。
【第7句】:【禪語人生】一位修行而開展「心」的人,就是一位實踐佛法的人。
【第8句】:佛云:“自己是自己的怙主,自己是自己的敵人,行善與作惡的時候,自己是自己的證人?!?/p>
【第9句】:佛言:人從愛生憂,從憂生怖。若離于愛,何憂何怖?《四十二章經》
【第10句】:戒、定、慧三學,持戒是根本、是保證,修定是基礎,證慧是究竟。
【第11句】:【佛堂】青絲落罷,布衣念珠袈裟。燈燭蠟,剪不斷她。杖紅塵丟下,苦修來世竹馬。
【第12句】:【禪語人生】直了上無佛果可求,求無眾生可化,是名為至佛地。
【第13句】:在物質生活方面,我們確實不應該貪得無厭,否則很容易被生活所累。
【第14句】:【佛語悟道】如果用錯了地方,即使是甘露也能夠成為毒藥。
【第15句】:【禪心佛語】懂得因應事情發展結果的人,往往會得到更佳的結果。
【第16句】:【佛心禪語】別對那些不喜歡你的人白費唇舌,行動才能令他印象深刻。
【第17句】:【禪語人生】永遠不要認為別人的老公或老婆比自己的好,因為他們愛的并不是你。
【第18句】:【禪心佛語】春蠶到死絲方盡,人至期頤亦不休。一息尚存須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疇。
【第19句】:現實生活中,女人往往會愛上和自己的個性完全相反的男人。
【第20句】:不執著真諦,不被俗諦所縛,圓融真、俗二諦,平衡事、理,是為“中道”。
【第21句】:【禪心佛語】今日佛教不是沒有道場,是沒有人才。有道何怕無場?有場未必有道。
【第22句】:苦苦地追求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念念不忘那些所謂的陳年舊事,無異于自尋煩惱。
【第23句】:【禪語人生】有些女人。會讓人覺得,世界上無人舍得對她不好。然而,這個女人。
【第24句】:【禪語人生】我們航行在遼闊的人生大海中,理性是我們的羅盤,熱情是疾風。
【第25句】:【佛心禪語】財富如流水,布施如挖井。井愈深,水愈多;布施的愈多,財富則愈大。
【第26句】:【禪心佛語】福報不是求來的,是修來的。痛苦煩惱不是別人給你的,是你自己找來的。
【第27句】:【禪心佛語】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第28句】:【禪心佛語】常常贊美別人,這是一種愉快而有報償的習慣。
【第29句】:對于貧困、孤老無依、殘疾痛苦的人們,更需起憐憫心,使他們也獲得和平快樂。
【第30句】:【禪語人生】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第31句】:【佛心禪語】「禪」就是活在現前這一剎那,不前瞻亦不后顧。
【第32句】:智慧與煩惱如天平——煩惱多一點,智慧就少一點;煩惱少一點,就增一分智慧。
【第33句】:【佛語禪話】預防心靈災難,需要教育,培養出耐磨、抗壓的健康心靈。
【第34句】:【佛心禪語】對無緣的人,不起排斥、惱恨心;對有緣的人,不起貪著、執愛心。
【第35句】:【禪語人生】唯有道德的自由才使人類成為自己的主人,因為僅有嗜欲的沖動便是奴隸狀態。
【第36句】:人如果有正知正見、正念正信,則在人生旅途中所走的路就不會有差錯。
【第37句】:【禪心佛語】凈心用茶,靜心聽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明鏡止水,如是而已。為題解。
【第38句】:【禪心佛語】打我沒看見,罵我把理服,如在心里起煩惱,發脾氣,就是沒有修行。
【第39句】:【禪心佛語】輕信傳言者,終至以追悔的牙,咬傷自己的手。
【第40句】:【禪心佛語】男人再牛,出門在外,帽子的顏色,隨時由妻子決定。
【第41句】:【禪語人生】有志氣的人發一次愿,終身堅持。沒志氣的人天天發愿,浮而不實。
【第42句】:【禪心佛語】生氣定律: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然后再讓別人感染你的肝痛。
【第43句】:【禪語人生】只有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不走錯路,少走彎路。
【第44句】:【禪心佛語】再大的業力逢到淸靜的愿力也都消業了。再大的無明遇見覺照也都照破了。
【第45句】:【禪心佛語】人常常因為偏愛自己,而造成對別人的不公平。
【第46句】:【禪心佛語】對批評做出負面反應,通常會讓批評的人更確信他們對你的評估。
【第47句】:【禪心佛語】慈悲者與智慧者,往往懂得在這大宇宙的完美與殘缺中游走。
【第48句】:【禪心佛語】每個人的事業大小有分別,但才干和仁愛之心人人都可擁有。
【第49句】:【禪心佛語】敬重貴人,禮待小人。這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必修課。
【第50句】:觀察事物,太遠了看不真切,太近了也看不清,必須保持適當的距離,看人看人生亦如此。
【第51句】:【禪心佛語】多數的錯失,是因為不堅持,不努力,不挽留,然后催眠自己說一切都是命運。
【第52句】:【禪心佛語】那些分別心的產物小聰明,在生死事上,都是用不上的。
【第53句】:【禪心佛語】疾病會提醒你:“多跑公園,少跑醫院”是生活的真諦。
【第54句】:【圣經文案】36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伯42:5)
【第55句】:讀經書自利利人,可以明心、解義、入定、弘法、護法、超度祈福。
【第56句】:【禪語人生】永遠把別人對你的批評記在心里,別人的表揚,就把它忘了。
【第57句】:【禪心佛語】懷著一棵誠摯的心活著吧,珍惜現在,感覺眼前。
【第58句】:【禪心佛語】生養小孩的權利中,也包括了為他們奠定健全品格的責任。
【第59句】:【禪心佛語】多講點笑話,以幽默的處事,這樣子日子會好過一點。
【第60句】:【禪心佛語】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大悲不悲,可以養心。
【第61句】:【智慧生妙法】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產生出來的,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動的。
【第62句】:【佛心禪語】做事做人的標準是讓自己感動,因為對自己不能虛假來讓自己感動。
【第63句】:【禪心佛語】機智不過是夏天的衣服,而真理卻是任何季節都適穿的。
【第64句】:【禪心佛語】將心與迷惑分離是最殊勝的閉關、最殊勝的孤獨、最殊勝的僻靜處所。
【第65句】:實相必諸法,諸法必十如,十如必十界,十界必身土。(唐)湛然《金剛經》
【第66句】:【禪心佛語】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好的團隊是其樂融融,學樂融融。
【第67句】:由一切內外大種,及所造色種子,皆悉依附內相續心。(古印度)彌勒《瑜伽師地論》卷三
【第68句】:給自己一片天空,無論風雨,勇敢飛翔;給自己一抹微笑,無論得失,從容灑脫。
【第69句】:【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心能知足,不會彼此懷疑;心存感恩,則能以愛相待。
【第70句】:【人生十大好】人生十大好:一、好父母,二、好身體,三、好事業,四、好上司,
【第71句】:【禪語人生】一切有所求的心,就是有漏心;一切無所求的心,就是無漏的心。
【第72句】:盡人事、聽天命,不要把“難”放在心里。人要克服難,不要被難克服了。
【第73句】:【禪語人生】眾賢圣者,即諸佛是也。名相雖別,身中真如法性,并同不生不滅。
【第74句】:【禪心佛語】其實,我是愿意陪你到天涯海角的,因為你是我喜歡的人。
【第75句】:因緣生世間,佛不如是說,因緣即世間,如干闥婆城?!度肜阗そ洝肪砦?/p>
【第76句】:現在有許多人喪心敗德;道德敗壞起于不能尊師,心志喪失因于不能重道。
【第77句】:【禪心佛語】短暫的激情是不值錢的,只有持久的激情才是賺錢的。
【第78句】:不可信人,與之同意,是菩薩謬?!洞髮毞e經》卷一一二,普明菩薩會
【第79句】:【禪心佛語】爾勿崇飲,狂藥非佳味,能使謹厚性,化作兇頑童。
【第80句】:【禪心佛語】你可以繼續自嘆命苦,也可以采取新的行動,做點有益的事。
【第81句】:只要能擺脫虛偽是非的假相,就能真假分明,即使“忙”也忙得快樂,“閑”也閑得自在。
【第82句】:【禪心佛語】對自己有信心,別人才會對你有信心,能接受別人的勸說,才能說服別人。
【第83句】:生一念好心,則結一分好緣;說一句好話,則多一分歡喜。
【第84句】:【禪心佛語】你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有多堅強,直到有一天你別無選擇。
【第85句】:【禪語人生】一旦開悟,愛力會經由你流到你的朋友、愛人、任何你想到或關心的人那里去。
【第86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靈沒有歸屬,不管你知不知覺,承不承認。
【第87句】:【禪語人生】要想得到財富和幸福的人,應首先得到智慧。
【第88句】:【禪心佛語】佛陀用譬喻的方式,談到大象與小象在食物上的差別。
【第89句】:若以靜處為是鬧處為非,則是壞世間相而求佛相。離生滅而求寂滅。
【第90句】:來的歡迎,走的目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泰然若處,冷暖自嘗。
【第91句】:欲得凈佛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觀心論》
【第92句】:是身如掣電,類干闥婆城;云何于他人,數生于喜怒?(《諸法集要經》)
【第93句】:【禪語人生】只有當自己的內心逐漸變成教法時,才真正實現了聞法的意義。
【第94句】:【佛心禪語】做事不必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第95句】:【圣經文案】3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創1:27)
【第96句】:【禪語人生】責己者,可以成人之善;責人者,實以長己之惡。
【第97句】:【禪語人生】我希望音樂是我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的唯一痕跡,而不是眼前這些浮華與虛榮。
【第98句】:【佛語禪話】無爭,并非事事不理,而是與人合心、和氣、互愛、協力。
【第99句】:【禪心佛語】所謂的「放下」即是把什么事都化為沒有的力量。
上一篇:佛經中最唯美的文案-佛家經典禪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