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心禪語】總而言之,懂得說話藝術的人,也是懂得如何做事做人的好人。
【第2句】:【佛心禪語】做與不做的最大區別是:后者擁有對前者的評論權。
【第3句】:【禪心佛語】凡愛說人不是者,往鏡前一站,鏡中出現一個丑陋的影子,才知正是自己尊容。
【第4句】:【禪語人生】有時候,冷漠并不是無情,只是一種避免被傷害的工具。
【第5句】:對朋友,應不念舊惡;對自己,要不忘初心。(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6句】:我缺少一個把我名字當成口頭禪的人,那個人卻始終不出現。
【第7句】:問:“如何是無相?”師日:“山青水綠。”——《淥清禪師》
【第8句】:【禪心佛語】看似偶然,其實并不偶然。也就是說,人生的一切,都逃不出因果。
【第9句】:【禪心佛語】天地廣闊,人不能只想著自己占有一席之地而自尋煩惱。
【第10句】:人心中欲望太多,而不能一一得到滿足,就會產生煩惱,就會覺得苦。
【第11句】:【禪心佛語】第一個青春是上帝給的;第二個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第12句】:【佛心禪語】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多多鼓勵,必定勝于大大責備。
【第13句】:【禪語人生】與別人關系的轉折點,乃在于你開始轉變自己時。
【第14句】:救苦救難的是菩薩,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當代)圣嚴《108自在語》
【第15句】:勇于承擔,是一分動人的力量;勇于承擔錯誤,則是一種高尚的品格。
【第16句】:【禪心佛語】見一切人皆圣人,唯我一人是凡夫,則心自息怒。
【第17句】:修行并不含神秘色彩,修行只是不斷的修正想念、行為。——耕云先生
【第18句】:【禪語人生】唯識宗說因緣有兩種:一是種子,一是現行。
【第19句】:【禪心佛語】當你再沒什么可失去時,就是你開始得到的時候。
【第20句】:【禪心佛語】但他們用這種方式表明的只是他們的無能”。
【第21句】:若于本性不見能所,如是證知,是名無得。《商主天子所問經》
【第22句】:【禪心佛語】念佛只是修行的一個方面,在八正道中有一個正念,念佛僅僅是正念。
【第23句】:【禪心佛語】如果你發現身邊有這樣的人的話,請你好好珍惜。
【第24句】:【禪心佛語】點燈照亮別人,更是為了讓別人看到自己,與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
【第25句】: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第26句】:【禪心佛語】凡一事一物之生,本身的因素叫做因,旁助的因緣叫做緣。
【第27句】:【禪語人生】原來,我們已是遙遠得只剩下問候,問候還是好的,至少我們不曾把彼此忘記。
【第28句】:【禪心佛語】富以勤為貴,恥以雪為貴,書以鉆為貴,文以通為貴,業以守為貴。
【第29句】:【禪心佛語】佛陀的教誨,第一就是教我們孝養父母,知恩報恩。
【第30句】:【禪心佛語】生活的最髙境界是慈悲、知足、感恩。具體表現是簡單、無欲、解脫、自在。
【第31句】:法性能相謂真如,無有所取及能取,無有所詮及能詮,無此差別即真如。《辨法法性論》
【第32句】:問:“如何是諸佛本源?”師日:“千峰寒色。”——《雪竇重顯禪師》
【第33句】: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有佛種。《維摩經》卷中,佛道品
【第34句】:備圣財信財、戒財,慚、愧為財,聞財、施財,慧為七財。《法句經》卷上,篤信品
【第35句】:【禪心佛語】威脅定律:等另一只靴子落地的響動,比一只靴子落地的響動更折磨人。
【第36句】:如果時間真的忘了我,我不會再有這樣的感傷,因為我會在云水禪心中等你。
【第37句】:【禪心佛語】傷口不管有多重,總有痊愈的一天。但遺憾不一樣,它會跟隨你直到生命終結。
【第38句】:人生有如高空走索,應專心一意往前看、向前走,不要回頭空懊惱。
【第39句】:【佛心禪語】百歲光陰能幾何?勸君及早念彌陀。莫貪五濁娑婆界,極樂蓮邦殊勝多。
【第40句】:【禪語人生】悟性是靈感、是智慧、是能量、是道德,悟性越高的人,事業的成功率就越大。
【第41句】:汝雖歷劫憶持如來秘密妙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遠離世間憎愛二苦。《楞嚴經》卷四
【第42句】:【禪心佛語】得第一義空即明心見性,佛性遍虛空名為中道。
【第43句】: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六祖壇經·般若品》
【第44句】:【禪語人生】向你揮來的鞭子,常常只是要你把頭抬得更高,脊梁挺得更直。
【第45句】:【禪心佛語】土地是人耕出來的;有第一年的播種,才有第二年的收成。
【第46句】:【佛心禪語】為善如汲井水,即使汲取再多,仍會不絕地涌出,怕的是不掘井。
【第47句】:【禪語人生】一念永歇,直至無生,頓證菩提,毫無羅嗦。
【第48句】:【佛家禪語】能將“辛苦”視如“幸福”,就能甘愿而不會累倒。
【第49句】:建議今后招錄公務員首先考察其“孝”和“廉”。不能孝親何以忠國,失廉則易生貪。
【第50句】:【禪語人生】我們的肉體可以被打敗,但意志永遠不屈服。
【第51句】:【佛心禪語】每個人都是道場,每個人生都是一部經藏;為人群付出,就會增長智慧。
【第52句】:【禪心佛語】認認真真學佛,老老實實修行,這就是最殊勝,最圓滿的供養和布施。
【第53句】:【禪心佛語】對朋友不能太挑剔,清泉雖高,養不了大魚,包容才能做大。
【第54句】:【禪心佛語】善在我們心中,佛在我們心中,命運就不會拋棄我們。
【第55句】:【禪心佛語】世俗人的方式——尋找美好、快樂而躲避不快樂和痛苦。
【第56句】:【禪心佛語】忍辱的真正意義是包容仇人,而不是麻木造作的忍耐。
【第57句】:【禪語人生】先天帶有憂郁氣質的人,夢境常是失望、憤怒、氣餒等無可奈何。
【第58句】:【禪心佛語】沒有犧牲而想改善人生的一切嘗試,都是白費的。
【第59句】:【禪心佛語】夫太剛則折,太柔則卷,道正在于剛柔之間。
【第60句】:譬如種子別,生果各殊異,業力差別故,眾生剎不同。《華嚴經》卷十三,菩薩問明品
【第61句】:我聽過最好聽的一句情話:你瘦的時候住進我心里,后來胖了,便卡在里面出不來了。
【第62句】:【禪心佛語】索取定律:只有與人無爭的東西,你才可以貪婪索取。
【第63句】:【佛心禪語】「過」莫大于縱己之欲。「惡」莫大于言人之非。「病」莫大于不知己之失。
【第64句】:【禪心佛語】人人念佛皆成佛動靜閑忙莫變差,念到一心不亂處眾生家是法王家。
【第65句】:猶如獅子乳,不應注瓦器,如是大瑜伽,非器不應與。《金剛經續》
【第66句】:【禪語人生】真正的慈悲不是仁慈,而是以充滿創意的方式讓他人覺醒。
【第67句】:【禪心佛語】人的一生,除卻金錢以外,還有許多恒久不變的價值。
【第68句】:心性軟弱,缺乏勇氣、信心面對現實的人,容易被人事問題所困擾而渾渾噩噩虛度一生!
【第69句】:【禪心佛語】人生是短暫的,這句話應當提醒每個人去從事他要做的一切事情。
【第70句】:【佛心禪語】真正受人尊敬的是節與志;做人有章節,不要貪求無厭。
【第71句】:在勞動中收獲滿足感,勞動能創造財富,這種財富包括具體財富和內心的財富。
【第72句】:【禪心佛語】妄心是最大的騙子,別人能騙你一時,而它卻會騙你一輩子。
【第73句】:【禪語人生】于一切處無處,即是法處,即是道處。菩薩觀一切處即是法處。
【第74句】:【佛心禪語】身體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有病;物質缺乏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貧窮。
【第75句】:【禪心佛語】古今庸人,敗于「惰」字。古今才人,敗于「傲」字。
【第76句】:感恩是一個人最好的習慣。一個對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心存感恩的人,必定會熱愛生命。
【第77句】:【圣經文案】160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5:3)
【第78句】:【禪心佛語】承擔是痛苦的,因為大部分的外力強加現象都是我們所不愿意的。
【第79句】:【禪語人生】尤其能養成有恒的耐力,這是世界上任何事業成功的必備條件。
【第80句】:【禪語人生】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
【第81句】:【佛心禪語】自尊太強,優越感太重的人,將不堪一擊,少許逆境,足以使他徹夜難眠。
【第82句】:【禪心佛語】六二、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茍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
【第83句】:【禪心佛語】歷史的標點全是問號,歷史的幕后全是驚嘆號。
【第84句】:畢故不造新,厭胎無淫行。種憔不復生,意盡如火滅。《法句經》卷下,泥洹品
【第85句】:【禪心佛語】人需要一種淡然、樸實,不張揚、不喧囂、不妖艷。
【第86句】:【佛家禪語】心中有愛,就是富有人生;福緣共聚,就是美善人間。
【第87句】:“慈心生而嗔火滅”,能化除一分煩惱,多一分修養,自然可成就一分功德。
【第88句】:非空非海中,非人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死。《增一阿含經》卷二十三,增上品
【第89句】:為工作而生活義務的付出,在工作忙碌中,會產生一種享受犧牲的快樂。
【第90句】:【禪心佛語】你所需要的都在你自己的心中,追求不來。越追跑得越快,越求越不理你。
【第91句】:【禪心佛語】探索自性,已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甚至是所有人最害怕的一件事。
【第92句】:【佛家禪語】大愛無貴賤,眾生皆平等,不分他你我,心善即氣和。
【第93句】:【禪語人生】再等一等,再忍一忍,我們想要的未來都會到來的。
【第94句】:既知意矣,即思量義,思量義矣,即見真實。《勝天王般若經》卷一
【第95句】:【禪心佛語】紛擾煉心,靜時養心,坐時守心,行時驗心。
【第96句】:【禪心佛語】吉慧長老:作為一個出家人,要住叢林。不住叢林,不懂規矩不行。
【第97句】:糖尿病的生活感悟:生活太甜了(陽),也是一種痛苦(陰)。
【第98句】:【禪心佛語】佛曰: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凈矣。
【第99句】:【禪心佛語】人也是這樣,假如燒壞了一個身體,罪業因緣仍然存續,沒有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