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多積陰功天保佑:基于種善因結善果的“因果規律”,多積陰功多作善事天自然保佑,自然會長壽健康。
【第2句】:【中華圣賢經典文案636】三界(各界)唯心造,修心可了道;樂善好施得福報,修心養性成佛道;千途異說終歸一法,萬法唯歸一心;清凈為心皆彌陀,慈悲濟物即觀音。
【第3句】:【禪語人生】五、樂瞻病人,樂施貧人,樂以化人。樂化怨仇,樂教妻兒。不樂惡口,不樂欲心。
【第4句】:【佛心禪語】當今時代的人們所遇到的問題,并非是饑餓寒冷、居無定所,而是精神崩潰、心靈空虛。我們缺乏的不是物質文明,而是精神良藥。
【第5句】:人人都懷有一盞無形的心燈,這是一分純真、潔凈的善心愛念;但由于受欲念心魔障蔽,心被污染而愚暗昏昧,茫然不知所從。
【第6句】:【佛家禪語】虔誠地為人群服務,不要“加減做”,加加減減就不會進步。
【第7句】:【禪心佛語】時時提問話頭,心就不會被內緣外境捆住,也可以跳脫五蘊的束縛,自然能事事、處處、時時都觀自在。
【第8句】:【佛心禪語】當別人都說同一種話的時候,你千萬別再重復同樣的話,因為那樣很無聊。我也曾這樣無聊過。
【第9句】:【禪語人生】惟有內外都柔軟,沒有預設立場的人,才能一心一境,情景交融,達到一體心的境界。
【第10句】:另一位朋友的合作關系論:1.與德才兼備者放心合作;2.與有德無才者放手合作;3.與有才無德者放膽合作。
【第11句】:【禪語人生】在生活中體驗禪的關鍵所在是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平常心是道”。
【第12句】:傾聽是一門學問,生活需要傾聽。內心浮躁的人不能傾聽,傾聽需要一顆安靜的靈魂。
【第13句】:母子更相憂,牛主憂其牛。有余眾生憂,無余則無憂?!峨s阿含經》卷三十六,第1004經
【第14句】:世間多少人事物,無時不在生滅變異中,不論物質、精神現象,或有形無形、有所求的愛,沒有一項是永恒的,唯有佛菩薩清凈透徹的愛,能夠永久存在。
【第15句】:諸天大系縛,無過于女色,女人縛諸天,將至三惡道。《大薩遮尼干子經》
【第16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眼中有色,心中無色,才能坦然面對世間的各種誘惑。
【第17句】:開悟實際上就是在生命拼搏過程中的一次大碰撞。經過一次大碰撞后,我們內心深處就受到一次徹底地凈化。
【第18句】:【禪語人生】無論遇到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界,不起煩惱念,不增執著心,就是看破。人無恒常,事無恒久,順境時處之安然,逆境時處之泰然。
【第19句】:【禪心佛語】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心態很重要。
【第20句】:【燕雀焉知鴻鵠志,天生我才必有用之要立志】1.立志當年少。2.執志安如地。3.志當存高遠。
【第21句】:不先根除煩惱,不可能得到永恒的快樂。只要心被無明及其他的煩惱遮蔽,我們所經驗到的快樂,都瞬間即逝?!叭套鹫?/p>
【第22句】:怒氣猶如藏在人體中的一桶烈性炸藥,隨時都可能釀成大禍。炸掉的既可能是自己的身體,也可能是自己的事業,甚至是自己最高貴的生命。
【第23句】:【佛心禪語】不要問煩惱來處,煩惱來自無明,嫉妒、懷疑、膚淺、虛榮、這些都是煩惱來處…我們總會和煩惱面對面,學會一笑了之,然后不相約、不再憶、不再問。
【第24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凡夫難免有缺點,若能勇于改過,必得完美的人生。
【第25句】:【禪心佛語】你會流淚,并不代表真的慈悲;我會微笑,并不代表一切都好。
【第26句】:【禪心佛語】那些撲火的飛蛾,就象是世間的癡人,不能正確地判斷并評價自己,以至于把那烈火當成了光明的樂園。
【第27句】:【禪語人生】業凈六根成慧眼,身無一物到茅庵。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不作風波于世上,自無冰炭到胸中。
【第28句】:人如舟,在生命的長河隨著命運風帆前進,風向變了如果消沉只會茫然無措沒有目標,唯有不畏艱險讓堅持作為舵盤才能順利駛進彼岸。
【第29句】:【佛心禪語】追求著、痛苦著,得到的同時,也在失去著。人的欲望不能與欲望的對象合為一體,欲望就像拉長的橡皮筋找不到掛靠的地方就會彈回來打中自己,這就是痛苦。
【第30句】:你以怎樣的態度對待別人,別人就以怎樣的態度對待你,如果你對親友善盡義務和責任,你也將得到親友真正的熱愛。
【第31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跳蚤生活在狗身上,嗅到膻味跳上羊皮,卻被厚厚的羊絨悶得無法喘氣,最后被餓死。禪師:下決心前要對事物深入研究。
【第32句】:無論你多么努力地讓自己做到完美,始終會有一群人在背地里指著你的背影比比劃劃。你不需要跟誰對罵或者抽誰一嘴巴,他們未必是壞人,只是看不懂你的活法。
【第33句】:【佛心禪語】做人做事要對自己負責任,也要對他人負責任,人天路上,作福為先,成就他人的修行,就是在成就自己的修行。自求多福,別人無法代替。
【第34句】:【禪語人生】壓力其實并不都那么可怕,如果換個視角,壓力甚至會給我們帶來利益。
【第35句】:【禪心佛語】禪心生,道乃正;禪心定,人自在。悟禪,是人生清醒的開始。
【第36句】:恒順:水隨順不同的器皿顯現為不同的形態,遇方則方,遇圓則圓。修正道德的人也如此,遇到善人時以善的方法來引導,遇到惡人時以惡人接受的方式來度化。
【第37句】:“南無阿彌陀佛”是佛與我的共語。一對一的世界里,聽不到第二個聲音。
【第38句】:【禪心佛語】逃避現實的困境,就是逃避菩提、遠離菩提。我們要如何才能完成菩提之道?必須面對困境,一切苦與樂,都能夠觀照、解脫。
【第39句】:真正意義上的壞人,是在本質上善隕滅,惡叢生。他們對人的傷害,蓄勢已久,預謀已深。于是,這個世界才有了暗箭,有了冷槍,有了所有的防不勝防。
【第40句】:【禪心佛語】除了科學和宗教,在東西方哲學中,也有對前后世的闡述,大家可以看看哲學家們對這個問題是怎么講的。
【第41句】:自然,是萬物最美的姿態。生命的節拍,不要太快,太快易疲憊;不要太慢,太慢是蹉跎。自然地走,自然地忘,不牽強。
【第42句】:人活在世間,不能脫離人群。有人就有是非,有是非就會有困境,這些都必須一一克服。要克服難關就必須忍讓,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就是菩薩寬闊寧靜的境地。
【第43句】:【禪心佛語】自性如虛空,真妄在其中,三心若已了,體相即是用。心清水現月,意定蓋蒼穹。
【第44句】:【禪語人生】與其你去排斥已成的事實,你不如去接受它,這個叫做認命。
【第45句】:【禪心佛語】夫妻幸福的條件,不是建立在金錢的互賴,而是對彼此感情的終生信任。美滿家園的建立,要建立在坦誠互諒上,猜忌懷疑會毀掉辛苦建設的家。
【第46句】: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能給他什么意義,他就有什么意義。與其終日冥想人生有何意義,不如試用此生做點有意義的事。
【第47句】:猶如青蓮花,紅、赤、白蓮花,水生水長,出水上,不著水,如是,如來世間生、世間長,出世間行,不著世間法。《中阿含經》卷二十三,《青白蓮花喻經》
【第48句】:佛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這是說,如果你肯把自己的全部心思、智力、時間、精力投入到一件事情上,那么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第49句】:【禪語人生】學佛不是對死亡的一種寄托,而是當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第50句】:【禪語人生】疑心生暗鬼。凡是對自已有懷疑時,要培養自我的信心;別人懷疑你時,你要給別人足夠的誠信之心,只有誠信之心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第51句】:【禪心佛語】如果想要自己的生命韻律優美,就必須調整好心靈的收音機,使心中念念平和,自然我們的心靈就會澄凈,才能接收到和諧的韻律。
【第52句】:【佛心禪語】弟子不解地問方丈:“上次你叫乞丐把磚頭從屋前搬到后院,這次你又叫乞丐把磚頭從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磚頭放到后院,還是屋前?!?/p>
【第53句】:【禪心佛語】成熟定律:成熟不是你學會了適應別人的本領,而是你造就了自我獨立的人格。
【第54句】:【圣經文案】345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林前15:14)
【第55句】:【禪心佛語】糊涂,其實就是一種胸懷一個人在小是小非前學會糊涂,是一種化解矛盾的智慧,這樣的人才能在大事。
【第56句】:如果你折射太陽的光輝,它便燦爛無比,哪怕在一瞬間,露珠會變成水蒸氣。
【第57句】:生氣,猶如毒藥,它常常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蒙蔽我們的心性,讓我們犯錯,讓我們后悔,讓我們迷茫。
【第58句】:誦經容易解經難,口誦不解總是閑,能解不依空費力,日誦萬卷也徒然。(明)憨山《費閑歌》
【第59句】:【禪心佛語】分別完全是一種主觀計度。本來沒有的事,一分別、一計度,問題就來了,煩惱就起來了。煩惱起來了,我們的身心就不得安寧,就不得自在。
【第60句】:【禪語人生】有些人就和公雞一樣,總認為太陽是聽了牠的啼聲才升起的。
【第61句】:一切有為即無為,等同一相如陽焰?!洞髮毞e經》卷-。三,善住意天子會
【第62句】:你愛上了自己,沒有任何缺點,全都是完美的,你將最完美的你,展現給世人,你每天都將是一個禮物,是一個作品,是一個奇跡。
【第63句】:【禪語人生】在任何情況下,不分別、不攀緣、一念不生,六根就不會被六塵所染污。
【第64句】:【佛心禪語】不受傷,甚至不帶一點不愉快,就想表達自己的心情是不可能的。
【第65句】:【禪心佛語】放下苦痛,才能沐浴陽光。不管昨天有多風光榮耀,亦是苦澀不齒,都過去了,無可更改,不能再來。唯有重拾心情,重新上路,才是我們今天唯一的選擇。
【第66句】:要做個受人歡迎的人,做個被愛的人,就必須先照顧好自我的聲和色。面容動作、言談舉止,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修養忍辱得來的?!C嚴法師
【第67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無非是把想不通的事想通,把必須要邁的坎邁過,把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放下。世態炎涼,無需迎合;人情冷暖,勿去在意。身在萬物中,心在萬物外。
【第68句】:【禪心佛語】任何形式的暴力,不論以什么為借口,都是絕對與佛的教誡相違背的。
【第69句】:涅槃不異世間,世間不異涅槃。涅槃際世間際,一際無有異故。菩薩摩訶薩得是實相故,不厭世間,不樂涅槃。(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十九
【第70句】:【禪心佛語】如果你很有錢,別忘了你畢竟還是個人,當一個人的話,你和那些窮人也沒有兩樣,你們都需要那種內心喜悅所帶來的富足。而這樣的喜悅是買不到的。
【第71句】:【禪心佛語】堅定的意志最重要,有了它,外在的束縛就不會放在心上,掛念和憂慮就不會占據內心,自然會在宇宙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所在。
【第72句】:如不勤習五明,不得一切種智故。內明為求自解學,因明為伏外執學,聲明為令他信學,醫明為所治方學.巧明為攝一切眾生。(古印度)馬鳴《大莊嚴經論》卷五
【第73句】:【安分守己】佛陀常教導我們:要安分守己,守住清凈無為的心,讓心時時寂靜。靜自然人安分,人安分就能過著和樂的日子。
【第74句】:【禪語人生】我們毋須去改變我們的生活型態,要改變的是我們對周遭及內心所發生的事,以及自我態度、反應和理解的方式。
【第75句】:略說有三種忍:一者眾生忍,二者法忍,三者大忍。(陳)慧思《法華經安樂行義》
【第76句】:【禪語人生】只要珍惜其它眾生,即使我們沒有刻意禮敬諸佛菩薩,也會令諸佛菩薩歡喜。協助其它眾生是對諸佛菩薩最好的供養,因為它圓滿了諸佛菩薩的愿望。
【第77句】:百善之源父母愛子女的心,就象是泉水由上往下流,那么自然、那么恒久。
【第78句】:【禪語人生】一杯清水因滴入一滴污水而變污濁,一杯污水卻不會因一滴清水的存在而變清澈。
【第79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禪有四行:有求皆苦,無求乃樂,打破執著,是“無所求行”,讓自己從苦海解脫出來,用法凈之理作指導,是“稱法行”。
【第80句】:善知識人應該崇敬能從他那里學到正法的人,正如眾神崇敬因陀羅?!督浖返诙?,第八章《船經》
【第81句】:【佛心禪語】自己的「短處」不可遮掩,一遮掩,永遠是短處了;自己的「長處」不可夸張,一夸張,便不是長處了。
【第82句】:【佛心禪語】因為太期盼結果,所以往往忽略過程;因為忽略過程,所以往往失去結果。
【第83句】:彼無智慧人,行于畜生法,馳趣于女色,猶豬樂糞穢?!洞髮毞e經》卷九十七,優陀延王會
【第84句】:【禪心佛語】日豈爛也,何故無光?光元不壞,只為云霧所覆;一切眾生清凈之心,亦復如是。
【第85句】:【禪心佛語】身處逆境的滋味當然不會好受,肉體上、精神上的痛苦一定不少,這時候,你尤其不能垮,相反還要把壓力變成動力。
【第86句】:【禪心佛語】健全的人格是你最大的資產,它會使你具備解除生命中危機的力量。
【第87句】:【禪語人生】因緣空廣泛,對待空狹隘。因為法若不空,有自性,不能接受因緣,就沒有因緣生了。
【第88句】:家長對孩子嬌慣溺愛多少,孩子就讓家長失望多少。求可求,不強求;有自信,不亢奮;知好歹,不較勁。
【第89句】:【禪語人生】因果,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種什么因,得什么果”,這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則,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第90句】:【禪心佛語】很多人都有過做夢的經驗,夢中的一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所以我們對于夢境實在不需要過于認真執著,以免讓自己增加苦惱。
【第91句】:【佛心禪語】做人須有三氣:即氣質、氣度、氣勢。氣質是堅定而從容、自信不自負;氣度是虛懷若谷,計議久長;氣勢是不靠數字支撐,而憑實力說話。
【第92句】:修行的目的,主要是制心一處,讓散亂的心集中在一點上。“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毙哪軌蛟谝稽c上,妄想就少了。
【第93句】:【禪心佛語】溝通心靈和儀表,融合人類與自然,這是美。以真善美的品味做人,其樂無窮。
【第94句】:【禪心佛語】佛陀說:'恨永遠無法止恨,只有愛可以止恨。'所以誤會不能用爭論來解決,而需要用外交手腕,和賦予對方同情來解決。
【第95句】:【禪心佛語】生活的禪法,并不是去為難生活改變什么,而是活好一個健康的心態,讓它成為一種力量,讓禪法貫徹與生活,平易而親切,安靜的存在,無心無相。
【第96句】:不器之器,名日上器。積厚養深,一出名世。欲速不達,古人所刺。學道之士,靜以俟勢。(明)蓮池《大器晚成》
【第97句】:在佛家看來,世間的一切事物的因緣生生不息,所以,一個人如何對待自己以外的事物,關系到他人如何對待自己。
【第98句】:【禪語人生】信有三種形態:(一)完全而堅定地確信某一事物的存在,(二)見功德生寧靜的喜悅,(三)欲達成某一目的的深愿。
【第99句】:【禪心佛語】內心沒有樹立正念才會招感外面的惡緣與自身相應。內心生起的善念不夠強烈,所以才無法產生外界的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