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蘿卜雕寶盒——不是個材料】(歇)指不是做某事的合適人才。|
【第2句】:【貪產貧,惜產窮】(諺)貪產:貪占產業。惜產:死守產業。指對財產貪占或死守不舍的,都會受窮受困,不得自在。誡人不可貪占,也不可吝嗇。
【第3句】:警犬的鼻子一真尖(奸)
【第4句】:【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諺)師傅:傳道授業的人。修行:學業、技藝的進取與長進。指師傅只起著引導作用,學業或技藝上的鉆研與提高,還得靠學子自身的努力。 也作師傅領進門,學藝在個人。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身。
【第5句】:【受熬煎】(慣)指倍受折磨。 也作“受煎熬”。
【第6句】:【牛耕田,馬吃谷】釋義:比喻待遇不公平,受苦的受苦,享福的享福。例句:“你將來打算歸田,還是出洋?”腳一跺:“哼!‘牛耕田,馬吃谷’,這就是革命成功的下場!”
【第7句】:【山小雀翻筋斗——賣弄花屁股】見“啄木鳥翻跟頭——賣弄花屁股”。
【第8句】:【鋸不成葫蘆改不成瓢】(慣)比喻東西太少,什么也做不成。
【第9句】:秋天剝黃麻——扯皮
【第10句】:【好動扶人手,莫開殺人口】(諺)要勤動扶助人的手,不要出口就傷害人。指為人必須操善心,做善事,言行舉止要有益于人而不害于人。
【第11句】:【陳谷子爛芝麻】指陳舊,沒有價值。老舍《四世同堂》: “為怕祁老人提起陳谷子爛芝麻而忘了正事,他開門見山的 說明了來意。”
【第12句】:【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慣)指人表面上和氣,背地里使壞。
【第13句】:【看到繩子都是蛇】(慣)形容過分膽小謹慎。
【第14句】:【放到案板上的肉——提起一條,放下一堆】(歇)比喻人不由自主,只能任人擺布。
【第15句】:伸腿瞪眼兒——要死了
【第16句】:放學后,我總喜歡玩打仗。為了這個,常有同學到我家告狀。媽媽說:“你爸爸說過你多少次了,就系不住心,那紅白蘿卜還有個心呢!”(河北·邯鄲)
【第17句】:【拴不到一個槽上】(慣)形容兩個人合不來。
【第18句】:【拿到一根金剛鉆,勝過一箱鐵釘子】釋義:比喻要抓住主要的,重要的。例句:你可挑揀那大而珍貴的,捉住一個打鐵的,頂一群小爐匠;拿到一根金剛鉆,勝過一箱鐵釘子。
【第19句】:牦牛好不好,看鼻子就知道;姑娘美不美,看父母就知道。
【第20句】:【指親戚,靠知己,不如自己立志氣】釋義:不能依靠別人,得靠自己長志氣。例句:“你說我說的是啥話?我說的是千年老實話。貸款!咱壓根就沒貸過款。俗話說:‘指親戚,靠知己,不如自己立志氣。’咱不沾它,它也別沾咱。”
【第21句】:【惡虎難斗肚里蛇】(諺)指虎再猛,也斗不過鉆進它肚里的毒蛇。 比喻潛入到內部的敵人是很難對付的。
【第22句】:【指冬瓜說葫蘆】(慣)比喻表面上說這個人,實際上說的是那個人。
【第23句】:服務員端茶——和盤托出
【第24句】:【老牛拉破車】(慣)比喻做事磨蹭,節奏慢、效率低。 也作老牛拖破車。 老牛破車。
【第25句】:【丟飯碗】(慣)比喻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職業。
【第26句】:【綠帽子】稱人妻子有外遇,人們給他一個不雅的稱號,叫做“戴綠帽子”。“綠帽子”一詞源自古代服飾制度。漢武帝之后,隨著儒家禮樂制度的健全,服飾的尚色制度也逐漸建立起來。服飾的顏色成為區別貴賤、尊卑的一種標識。漢代就以綠色巾為賤服。后漢李封為延陵令時,對犯法的下屬官吏不加體罰,而罰戴綠頭巾。元明兩代,樂人、妓女必須著綠服、青服、綠頭巾以標志所從事的賤業。《元典章》規定:娼家男子戴綠頭巾,以表示他們低下的社會地位。后因稱妻有外遇為戴綠頭巾。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卷二十八載:“吳人稱妻有淫行者為綠頭巾。”“綠頭巾”為什么又演變成“綠帽子”,原來,“綠帽子”就是“綠頭巾”(見現代漢語詞典)。
【第27句】:【老鼠鉆牛角——無路可走】(歇)指陷入絕境,走投無路。 也作“耗子鉆牛犄角——盡了頭了”。
【第28句】:【會吃千頓香,亂吃一頓傷】(諺)會吃的,百頓千頓都是香的;不會吃的,只一頓就能吃壞肚子。指吃飯要節制,講衛生,暴飲暴食會生病。
【第29句】:七嫜的閨女不僅長得像七嬸,而且也和她一樣勤勞善良,樂于助人。李大媽常夸七嬸:“十朵菊花九朵黃,十個閨女九像娘,你可真有福氣。”(湖南·益陽)
【第30句】:【老虎口里奪脆骨,蛟龍背上揭生鱗】(慣)比喻冒險做事或與強悍的人爭奪利益。 也作“老虎口里奪肉吃”。
【第31句】:【既然當泥鰍,就不能怕泥糊眼睛】釋義:既然干了某事就要干到底,不要有什么顧忌。例句:咱們現在就正走在滑路上,慢了要摔跤,要快跟快跑。既然當了泥鰍,就不能怕泥糊眼睛。
【第32句】:【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不可錯過機會。類似的:過了 這個節日,就怕種不上這個莊稼了/過了此船無好渡。反義 說:過了這個村,再找一個店。老舍《茶館》:“告訴你,過了 這個村可沒有這個店,耽誤了事可別怨我!快去快來!”
【第33句】:【藥補不如食補】(諺)論滋補,再好的藥物也比不上普通的飯食。 指食物是最有營養價值的滋補品。
【第34句】:【洗耳】現在有個成語叫“洗耳恭聽”,意為洗凈耳朵認真謙虛地聽別人講話。然而,“洗耳”的原意并非如此,恰恰相反,洗干凈耳朵,是怕聽了別人的話臟了自己的耳朵。洗耳典出晉皇甫謐《高士傳·許由》:“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說的是堯舜時代有個賢人名叫許由,字仲武,陽城槐里人,他品德高尚,很受當時人們的推崇。相傳堯覺得自己年事已高,在四處尋訪賢人時,發現了許由。堯曾多次向許由請教,認為他確實是難得的賢士,就決定把天下讓給他。然而許由自認為自己才德趕不上虞舜,在聽到堯要讓位于自己時,便連夜逃到箕山隱居起來。堯認為這是許由謙虛的表現,便對他更加敬重,又派人去請他,并對他說:如果堅持不接受帝位,則希望他能擔任“九州長”。不料,許由聽后,便立刻跑到山下的潁水邊,掬水洗耳。這時,他的朋友巢父牽著牛來飲水,看見許由在洗耳,就問他這是怎么回事。許由說:“堯想召我為九州長,我覺得這話污穢了我的耳朵,所以來這里洗耳。”巢父聽后,冷笑一聲道:“你若隱居在道路不通的高山深谷中,誰能知道你呀,你四處游蕩就是想讓人知道你,求得名聲,別在這玷污了我小牛的嘴巴。”說著,牽著小牛,徑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飲水了。
【第35句】:人群里有聰明人,高山里有金和銀。
【第36句】:【 山好能容四面看】謂禁得起挑剔。記錄:“這樣的產品沒 得說,山好能容四面看,怎么著你也挑不出毛病。”
【第37句】:爛網打魚———無所獲
【第38句】:【吞下秤砣——鐵了心】見“吃了秤砣——鐵了心”。
【第39句】:【羊上狼不上,馬跳猴不跳】釋義:比喻你動他不動,行動不協調。例句:“咱們打仗一靠官帶,二靠弟兄們敢拼。要是大家氣不順,羊上狼不上,馬跳猴不跳,這仗永遠也打不勝。”
【第40句】:【怕狼怕虎別在山上住】釋義:比喻既然怕這怕那就不要硬充好漢。例句:怕狼怕虎別在山上住,怕死別活著。
【第41句】:【趕著鴨子下河】(慣)比喻強迫別人做事。
【第42句】:【哪個貓兒不吃腥】釋義:比喻人有貪財、好色之欲。例句:婆惜道:“可知哩!常言道:‘公人見錢,如蠅子見血。’他使人送金子與你,你豈有推了轉去的?這話卻似放屁!做公人的‘哪個貓兒不吃腥?’‘閻羅王面前,須沒放回的鬼!’……”
【第43句】:【從小離娘,到大話長】(諺)指從小就離了娘親,長大以后就有說不完的苦楚。也泛指人經過的事多而且雜,不是一時說得完的。 也作從小沒娘,說來話長。 孩子沒娘,說來話長。
【第44句】:【臺上握手,臺下踢腳】(慣)比喻耍兩面手法,表面裝得友好,暗地里害人。
【第45句】:土地爺逮螞蚱——慌了神
【第46句】:【七太公,八太婆】(諺)太公:男性的高壽者。太婆:女性的高壽者。舊指懷胎七個月生下的男孩壽命長,懷胎八個月生下的女孩壽命長。
【第47句】:【粳米粉的線條——拉不長】(歇)粳米粉:用粳稻米碾磨出的粉,沒有黏性。長:本指空間距離長,轉指時間距離長。指某事時間持續得不長久。
【第48句】:【 不是好吃的果子】有硬殼的果子,須敲開,謂不是好欺侮 的人。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老子不是好吃的果子,你 別在老虎嘴上拔胡子來。”
【第49句】:【千金難買老來瘦】(諺)指人到老年,最怕身體肥胖;清瘦一點,是難得的好事。 也作“有錢難買老來瘦”。
【第50句】:【一個師父,一個傳授】師父教法不同,各有特點和絕招。 歇后語形式為:剃頭使推子,一個師父,一個傳授。姚雪垠 《李自成》;“一個師父,一個傳授。你的師父傳授你的射法, 她們不一定聽見過。”
【第51句】:上等輪胎——有氣難出
【第52句】:豪豬拱洞——吃里扒(爬)外
【第53句】:【兩口子打架不用勸,放上桌子就吃飯】(諺)兩口子:也稱小兩口,年輕夫妻。指夫妻間沒有根本利害沖突,小摩擦會自生自滅。
【第54句】:【寧穿朋友衣,不戲朋友妻】(諺)指朋友的東西不妨借用,但對朋友的妻子不能輕浮隨便。 也作“寧穿朋友衣,不占朋友妻”。
【第55句】:【殺人空落兩手血】害人沒有得到好處。劉云若《紅杏出 墻記》:“不過紅冰又想出一個主意,以為殺人莫枉落兩手 血,這樣把他害了落不著什么好處。”
【第56句】:【造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指職業收入倒掛的現象,高科技 職業收入低于簡單勞動。《中國青年報》( 1999,7,7):“舊的 平衡打破了,新的平衡尚未形成。在分配上,出現了‘制導 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畸形格局。”
【第57句】:【 腥鍋里熬不出素豆腐】指人受環境不良影響。韓志君等 《古船·女人和網》:“不是我小心眼兒,是那個地方不好!腥 鍋里,還能煮出素豆腐!”
【第58句】:狗咬雷公——惹天禍
【第59句】:八十老漢學吹打——上氣不接下氣
【第60句】:池塘里的泥鰍——翻不了大浪
【第61句】:【外甥多似舅】(諺)指外甥在長相、性格和志趣方面往往和娘舅相似,總脫不開娘舅家的家風。 也作外甥似娘舅。 外甥不脫舅家相。
【第62句】:【前不巴村,后不著店】沒有著落。明代《西游記》:“這半山 之中,前不巴村,后不著店,那討香燭?就有錢也無處去 買。”
【第63句】:沉香木當柴燒——屈了材(才)
【第64句】:【筷子】“筷子”是中國的特產,是古人的發明和智慧,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實踐證明,筷子不僅沒有被淘汰yipinjuzi.com,反而在世界餐具領域獨領風騷,筷子使用的靈活性和效果,令老外們感到神奇。早在商朝的時候,我國就已有使用筷子的習慣了。筷子,原稱“箸”,它的異體字是“筋”。今天還有這種稱呼,如民諺里的“人廚需洗手,舉箸勿多言”。為什么“箸”后來又改稱“筷子”呢?據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說,“筷子”這一稱呼起源于江蘇一帶。那里是江南水鄉,人們以船為家,在船上吃住,船家忌諱很多,如坐船不能說“翻”字。也忌諱“住”(即停止的意思),而“箸”同“住”諧音,所以“箸”也就成了行船時不吉利之語,于是就改“箸”為“筷”,用于隱喻船走得快。
【第65句】:【黃梅時節家家雨】釋義:黃梅成熟時節,即四五月間,水潤土溽,礎壁盡濕,郁蒸的氣體,如同下雨。例句:黃梅時節家家雨。張蒙溪謂梅當作霉,雨中暑氣也。梅雨善污衣服,故又云霉浣,言其為霉所壞也。
【第66句】:玻璃娃娃——明白人
【第67句】:【 見過鬼怕黑受過挫折,老有顧慮。】成語:心有余悸。陳 殘云《香飄四季》:“是呀,見過鬼怕黑,你便斷了這條心吧。”
【第68句】:【將貓兒尾拌貓兒飯】見“割貓兒尾拌貓兒飯”。
【第69句】:【好狗架不住一群狼】釋義:比喻一個人本事再大也敵不過一群人。例句:唉,完了完了。好狗還架不住一群狼呢。
【第70句】:【腳底板抹香油——溜了】(歇)本指腳底擦了油很滑溜,轉指人悄悄地溜走了。 也作腳底擦油——溜了。 腳底下擦油——滑溜。 腳底抹油——開溜。
【第71句】:高個子走到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第72句】:【 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人們害怕蠻橫的人。《天 怒》:“當然是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這是順口溜,我 還不知道!”
【第73句】:【妓愛俏,媽愛鈔】見“鴇兒愛鈔,姐兒愛俏”。
【第74句】:【繞圈子】(慣)1比喻說話不直截了當。2指局限在某一范圍內出不來。 也作繞脖子。 繞彎子。
【第75句】:【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指做事不能心急,應該沉得住氣,堅 持到底。類似的:走一處不如守一處。明代《西游記》:“古 人云: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我貧僧在此等一等罷。”
【第76句】:王大娘在我家聊天,談起本村張家今年的收成特別好時說:“夏天跑,冬天飽;秋天睡,一年累。人家在農忙的時候干得歡啊!”(河南·郟縣)
【第77句】:【天字第一號】“天字第一號”是人們十分熟悉的一個俗語,當要表達最高、最強的意思時,往往會用到它。可是人們對它的理解卻常常望文生義,認為古人崇拜天,天是最大的,因此,“天字第一號”就是最大的。實際上,在古代“天字第一號”并不是代表最大的,而是排在最前邊的,位置在第一號。那么,這“天字第一號”的說法是如何來的呢? “天字第一號”源自《千字文》的第一句“天地玄黃”,“天”字是整篇《千字文》的第一個字。《千字文》是用來教兒童讀書識字的一篇韻文(可參看三畫《千字文》的來歷),它由一千個不重復的漢字組成,合轍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記憶,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蒙學讀物。自從《千字文》產生后,因為它的普及率和知名度極高,古代若用較大數字排列編號時,往往采用《千字文》,因為它沒有重復的字。宋真宗崇信道教,命人編成了一部4359卷的《道藏》,分裝在四百多函中,每一函都按《千字文》的順序編號,起于“天地玄黃”的“天”字,終于“宮”字。所以人們又稱其為《大宋天宮道藏》。另外,明朝的“大明寶鈔”上的編號也是以《千字文》來排序的。還有,明清時期舉行科舉考試的貢院的考棚也用《千字文》來排列,第一排是天字號排,天字號排的第一個號房就是天字第一號。原來如此。
【第78句】:【沒有不透風的墻】(諺)比喻任何消息總會透露出去。特指機密信息無論怎樣封閉,總會泄漏。 也作沒有不透風的籬笆。 不透風的墻是沒有的。
【第79句】:我的數學考了100分,心里比喝了蜜還甜。正當我和媽媽說笑時,爸爸出差回來了,還給我買了一塊鍍金的女式手表。那天的喜事可真多啊,我高興得又蹦又跳。媽媽說:“看把你高興的,腳底板子就不挨地了。’(安徽·臨泉)
【第80句】:老水牛拉馬車——不合套
【第81句】:【乘興而來,敗興而去】(慣)乘興:趁著一時高興。敗興:因遇到不順心的事而情緒低落。指高高興興地來,掃興地回去。
【第82句】:黃牛的肚子——草包
【第83句】:擺渡不成翻了舟一兩頭耽誤
【第84句】:【心肝跌進肚里頭】(慣)指終于放下心來。 也作“心放在肚子里”。
【第85句】:【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慣)比喻以對方使用的手段來回擊對方。 也作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第86句】:【扣子對扣門,歪把跟歪瓢】(慣)指脾氣、秉性相投的人容易聚在一起。譏諷不好的人喜歡聚在一起。
【第87句】:【硬碰硬】(慣)1指以強硬的手段對付強硬手段。2指以強制的方法進行。
【第88句】:破船沉在死水溝——沒出路
【第89句】:躲過野牛碰上虎——個更比一個兇
【第90句】:【有恩不報反為仇】(慣)指用仇恨來回報別人的恩情。
【第91句】:【花開花謝自有時】釋義:花開、花落都有一定的時間。舊喻人走運或背時都是命中注定的。例句:花開花謝自有時。……來此應舉,不想時乖命蹇,差過黃榜限期,試官不容入試,教我無可奈何。
【第92句】:標點符號的位置——字里行間
【第93句】:【有錢不買張口貨】(諺)張口貨:張口吃白飯的人。指有錢人不會買一個只吃飯不干活的人。
【第94句】:【 修了廟,老了和尚】事情進展太慢,等不及。和尚,也說: 神、鬼。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什么理想呀,幻想 呀,那些全都不實在。等廟子修起,鬼都老了。”
【第95句】:【寄物則少,寄言則多】(諺)托人捎東西,特別是吃的東西,會越捎越少;托人捎話,輾轉相傳,添枝加葉,會越捎越多。指話越傳越失真。
【第96句】:錯走一顆子,輸了一盤棋。
【第97句】:【肚子里長牙】(慣)比喻心中暗暗立下大志。
【第98句】:【私憑文書官憑印】(諺)民間的房產地產發生糾紛,是以文契字據為根據的;官場中的公事交往,是以官印為根據的。指公事私事全靠實據,不憑口說。 也作“私憑文契官憑印”。
【第99句】:【三長兩短】“三長兩短”是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特別是常指人的死亡。“三長兩短”望文生義好像是用一組數字說長論短,形容長長短短參差不齊的樣子,其實不然。那么,“三長兩短”是怎么來的呢?舊時,凡是出了生命攸關的大事,例如橫死兇殺,同今日辦案程序和方法有很大不同。古代的破案沒有現代科技手段,是將死者先抬放到棺木中,再由官員驗尸查案。此類待查的死尸,不屬蓋棺入土的正式入殮,所以,只有棺材而沒有棺材蓋。無蓋的棺材由五塊木板釘成,即左、右、下面共三塊長板子,頭尾各有一塊小(短)的板子。人們不愿意直說躺在這無蓋兒棺材里等待處理的死尸,有人用俏皮話筒略地說了“三長兩短”,指的是那棺材呢!所以,“三長兩短”暗指災禍、事故或死亡了。 “三長兩短”有時也被縮略成“長短”,意思不變。如《紅樓夢》第十一回“可是呢!好個孩子。要有個長短,豈不叫人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