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新媳婦兒坐在花轎里——任人擺布】(歇)指自己的事情自己不能做主,由別人支配。
【第2句】:【老天爺睜眼】(慣)1比喻苦盡甜來或事實得到澄清。2指雨過天晴或愿望得以實現(xiàn)。 也作老天爺長了眼。 老天爺有眼。
【第3句】:【大象口里拔生牙】(慣)比喻冒險去觸犯強者。
【第4句】:【落在圈套里】(慣)指掉進了別人設(shè)計好的陷阱里。 也作入圈套。 上圈套。 中圈套。
【第5句】:【貨郎擔(dān)子——兩頭貨】(歇)兩頭:本指這一頭和另一頭,轉(zhuǎn)指三天兩頭。貨:諧“禍”。指接連發(fā)生災(zāi)禍。
【第6句】:噴壺不叫噴壺——碎嘴子(比喻說話噦唆)
【第7句】:西施戴花——美上加美
【第8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見“飯來張口,水來濕手”。
【第9句】:五一放假時,爸爸帶我回農(nóng)村的爺爺奶奶家。我看見一只老母雞正在孵蛋,可窩中有雞蛋,還有鴨蛋,覺得很奇怪。奶奶說:“家鴨很笨,不會孵蛋,只能讓母雞代勞。”幾天后,窩中的小雞全都出殼了,可鴨蛋還沒變化。奶奶又說:“雞雞二十一,鴨鴨二十八,時候還不到呢!”(河南·羅山)
【第10句】:【京劇】“京劇”是中國的國劇,是國粹。它源于徽劇和漢劇。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大壽,召集全國各地著名的戲班進京賀演。壽慶之后,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的精彩演出受到喜愛,繼續(xù)留京獻藝。1830年,湖北楚調(diào)(漢劇)也進入北京,漢劇和徽劇出于同源,因而時常合班演出。漢劇是西皮調(diào)的唱腔,徽劇以二黃調(diào)為主,這兩種腔調(diào)同臺演出,取長補短,并不斷汲取當(dāng)時流人北京的秦腔、弋腔和昆曲等戲曲的精華部分,同時又根據(jù)觀眾的要求和北京的語言特點,創(chuàng)造南北觀眾都能接收的戲劇語言——韻白。這樣京劇便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fēng)格,由當(dāng)初的“皮黃”改稱“京劇”。經(jīng)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到同治、光緒年間(1862年-1908年),京劇已經(jīng)在全國盛行開來。京劇藝術(shù)比其他劇種更突出了戲曲集中、概括、夸張的特點,形成了念、唱、做、打一套完整體系和統(tǒng)一風(fēng)格,表演時具有鮮明的色彩和強烈的節(jié)奏感。京劇形成的初期,老生最受重視,出現(xiàn)了“老生三杰”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后來又出現(xiàn)“老生新三杰”譚鑫培、汪秋芬、孫菊仙。到了民初,旦角的地位開始變得重要了,出現(xiàn)了“四大名旦”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各行當(dāng)都有了自己的代表人物,并形成了京劇流派。
【第11句】:【挑字眼兒】(慣)指挑人措詞用字上的小毛病。
【第12句】:【五體投地】現(xiàn)在比喻對某人、某些人佩服到極點。那么“五體投地”中的“五體”是指什么呢?它源自何處?原來,“五體投地”是古印度的一種表示虔誠的行禮方式,后被佛教所沿用。“五體”又稱“五輪”,指兩膝、兩手掌、頭頂。“五體投地”就是“五輪至地而作禮”的意思。其具體過程是:正立合十,屈膝屈肘至地,翻掌,頂禮。佛教認為,行禮時,“五處皆須至地,虔誠作禮。”因“常以此五處至地禮敬三寶,當(dāng)將來成佛之時,五處皆有千輻輪相顯現(xiàn)。”五體投地致敬的對象通常是佛和菩薩,以表示皈依的虔誠。很多佛教信徒在前往寺廟禮佛時,都行五體投地大禮。
【第13句】:【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諺)千里長的堤壩,會因小小的螞蟻洞而潰決。泛指小小的隱患如不及早防治,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大患。 也作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千里長堤,潰于一穴。
【第14句】:【滿盤車馬炮士相,沒有保住一個老將】釋義:車、馬、炮、士、相、將:都是象棋棋子名稱。比喻人雖多,卻都無能、無用,連一個人都保護不住。例句:唉,滿盤車馬炮士相,沒有保住一個老將!但過了一段時間,他那緊張的心理漸漸松弛了,沒啥了不起的,只不過抓了幾個人嘛。
【第15句】:【在炕頭上耍威風(fēng)】(慣)比喻在自己人面前盛氣凌人或大發(fā)脾氣。
【第16句】:奶奶背糧食去磨,我奪過來替她背上。奶奶在后面一個勁兒說“累了就放下歇歇”,我卻一直背到磨坊里。奶奶心疼地說:“你這孩子,真是寧讓累死牛,不叫擱住車。”(河南·偃師)
【第17句】:我一聽到別人吃東西的聲音就饞得直流口水。有一次,我正在做作業(yè),忽然聽到媽媽吃東西“咔咔”地響,連忙跑過去。媽媽見了哭笑不得:“你呀,真是螞蟥聽不得水響。這蘋果我才咬了一口,你就趕來了!”(湖南·長沙)
【第18句】:豬鼻予插蔥——裝象(相)
【第19句】:媽媽讓我干活,我沒干,弟弟忙去告我的狀。媽媽聽后說:“你不要講他了,你們都是一個師傅的徒弟。”(安徽·金寨)
【第20句】:電視電話——耳聞目睹
【第21句】:【 說人話,做鬼事】說好話,做壞事。姚雪垠《李自成》:“你 說你平生替孔夫子宣揚仁義,教忠勸孝,盡是說人話,做鬼 事,餓老虎口念阿彌陀。”
【第22句】:【日間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沒做壞事,心中坦然, 反之則擔(dān)驚受怕。日間,也說:平生、為人。魯迅《華蓋集續(xù) 編》:“平生不做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乙校不自心虛, 怎能給恐嚇呢?”
【第23句】:洗碗時,我要把半碗剩米飯倒掉,媽媽看見了說:“真是有粒黃豆支著牙,不知道姓啥了(yipinjuzi.com)。不能倒!”(新疆·烏魯木齊)
【第24句】:米篩擋房門——心眼多;心眼不少
【第25句】:【窮家富路】見“貧家富路”。
【第26句】:【東海鰲魚脫釣鉤——再不回頭】(歇)鰲魚:傳說中生活在大海里的大龜或大鱉。本指鰲魚脫鉤后再也不返回,轉(zhuǎn)指人一去再也不回來。
【第27句】:【半天云頭掛口袋——裝風(fēng)】(歇)風(fēng):諧“瘋”。指裝瘋賣傻。 也作“半天云里吊口袋——裝瘋”。
【第28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個詞語通俗易懂,現(xiàn)在使用頻率非常高。那么,它典出哪里呢?它出自兩千五百年前的《論語》。孔子的弟子學(xué)習(xí)研究精神非常高,一日,又討論起來。有人問,對待工作也要有分寸嗎?無論是對待分內(nèi)分外的工作,是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啊?有的贊成,有的反對,相持不下,就去問老師。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意思是不擔(dān)任這個職務(wù),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wù)范圍內(nèi)的事情。古人都知道,一個人不要越俎代庖,在什么位置上,做好本職工作,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只要把你應(yīng)該做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這是很有道理的。越俎代庖,就會做出一鍋糊涂湯。但如果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來推諉工作,那也不應(yīng)該。應(yīng)該的是既有明確分工,又有協(xié)作意識,齊心協(xié)力做好工作。
【第29句】:中午,太陽炙烤著大地,媽媽拉我一起去打谷子,我磨磨蹭蹭不想去。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說:“打谷莫歇涼,插秧莫躲雨,季節(jié)不等人啊,快走吧!”(甘肅·蘭州)
【第30句】:【險道神撞著壽星老兒——你也休說我的長,我也休嫌你的短】(歇)險道神:迷信稱出殯時的開路神,身材細長。壽星老兒:民間傳說中長壽的神,身材矮胖。指彼此都有缺點,不要互相嫌棄。
【第31句】:【 好人在家里嘆氣,惡人在臺上唱戲】好人受欺負,壞人得 志。臺灣李敖《為黑吃黑舉一個例》:“相對的,所謂一般的 好人,他們反倒是沒有力量應(yīng)付失敗,就泄氣了、就丟下武 器跑了。所以,局面最后總是‘好人在家里嘆氣,惡人在臺 上唱戲’。”
【第32句】:老龍王搬家——離海(厲害)
【第33句】:【后腦勺上長著反骨】(慣)比喻具有很強的叛逆精神。 也作“后腦勺子上有反骨”。
【第34句】:【到什么山上打什么柴】(諺)山不同,長出的柴木也不同。指到了哪座山,就應(yīng)砍哪座山上的柴。比喻環(huán)境變了,人的思想、習(xí)慣也得跟著變。
【第35句】:【沒眼先生上鐘樓——瞎撞】(歇)沒眼先生:盲人。瞎:本指失明,轉(zhuǎn)指盲目地。撞:本指撞擊鐘,轉(zhuǎn)指莽撞地行動。指盲目地東沖西撞或盲目行動。 也作沒眼先生出海——瞎撞。 沒了頭的蒼蠅——亂撞一氣。
【第36句】:跛腳馬上戰(zhàn)場——有死無活
【第37句】:貓兒抓老鼠——本能;祖?zhèn)髅胤?/p>
【第38句】:【 這山望著那山高】站在山坡上,看別的山頂,總覺得高。 指不滿足現(xiàn)有的處境,羨慕別人的條件。或說:這山望著那 山高,到了那山?jīng)]柴燒。成語:見異思遷。沈從文《長河》: “常言道:這山望著那山高,你哪知道我們的苦處。”
【第39句】:【蘿卜白菜,各有所愛】釋義:比喻各人有各人的愛好。例句:常言:“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大干世界,盡管人們的喜愛各不相同,但卻很難想象哪一個人會喜歡“失敗”。
【第40句】:【奶媽抱的孩子,是人家的】只是經(jīng)手,不屬于自己。《劇 本》(1986,6):“兄弟,怎么樣?這把土兒還沒攥熱乎兒,就 奶媽子抱孩兒,人家的啦!”
【第41句】:借了一角還十分——分文不差
【第42句】:【好莊稼長不到好土上】(慣)比喻好孩子沒有生在條件好的家庭。
【第43句】:【天下文章一大抄】抄錄模仿別人的文章,是社會的普遍 現(xiàn)象。此語既是對抄者的嘲弄,又是抄者的自慰。古華《浮 屠嶺》:“報紙上大塊文章看多了,他也就心有靈犀一點通, 懂得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奧妙。”
【第44句】:【端公盆,說公理】公盆,公平諧音,指評公理。浩然《艷陽 天》:“不行,他忍了,我不能忍,這口氣卡在嗓子眼下不去 呀,我得找他臭麻子去,咱們到大街上,人多的地方,沖著老 天爺講良心話,端端公盆,文案公理!”
【第45句】:【賣關(guān)子】(慣)說書人在說到重要之處打住,以吸引聽眾接著往下聽。比喻說話或講故事在關(guān)鍵處故弄玄虛,讓聽者著急而央求自己或答應(yīng)自己提出的要求。
【第46句】:合唱隊里的啞巴——湊數(shù)
【第47句】:【胳膊兒往外撇】(慣)比喻說話、做事向著外人。 也作胳膊肘往外拐。 胳膊肘朝外扭。 胳膊肘往外彎。
【第48句】:【當(dāng)炮灰】(慣)炮灰:比喻為參加非正義戰(zhàn)爭而送死的士兵。指為參加非正義戰(zhàn)爭而去當(dāng)兵送死。
【第49句】:樓頂上唱歌——高調(diào)
【第50句】:【公雞戴帽子——冠上加冠】(歇)冠:前一個“冠”字指雞冠,后一個“冠”字指帽子,都諧“官”。指官職得到提升,含諧謔意味。
【第51句】:【油瓶子倒了不扶,還推上一把】釋義:比喻不但不幫助人,反而損害人。例句:你是油瓶子倒了不扶,還推上一把。不是說占了你們的工分嗎?巴望人家走,可又偏要七七八八,讓人家走不成。
【第52句】:【英雄出于少年】(諺)英雄好漢往往出自青年中。指年輕人血氣方剛,敢作敢為,最有活力創(chuàng)造英雄業(yè)績。。 也作“英雄出于少壯”。
【第53句】:【一發(fā)而不可】收繼續(xù)發(fā)展,停不下來。魯迅《吶喊》:“從 此以后,便一發(fā)而不可收,每寫些小說模樣的文章,以敷衍 朋友們的囑托,積久了就有十余篇。”
【第54句】:【咽下口水吞了自己的話】(慣)比喻話說出去了又反悔。
【第55句】:爺爺七十多歲了,他常愛說老的東西好。這一天,他又說:“生姜是老的辣,甘蔗是老的甜,酒是老的貴。”我靈機一動,又補了一句:醋是老的酸。”爺爺聽了呵呵地笑,說我補得好。(山西·平陸)
【第56句】:閉門造車——自作聰明;不合轍
【第57句】:【習(xí)慣成自然】適應(yīng)了就變?yōu)槌B(tài),不受拘束,或不易改 變。相關(guān)的:多年的老歪樹,直不起來了。清代《鏡花緣》: “俗語說的:習(xí)慣成自然。我們看他雖覺異樣,無如他們自 古如此;他們看見我們,自然也以我們?yōu)榉恰!?/p>
【第58句】:【磨洋工】“磨洋工”一詞,一般多指消極怠工,干活磨磨蹭蹭。但它原來的含義不含有磨蹭、懶散的意思,而是建筑工程的一道工序。中國舊式房屋,考究者要求“磨磚對縫”。磨磚,就是對磚的表面進行打磨,使之平整、光滑。1917年至1921年,美國用清政府的庚子賠款在北京建協(xié)和醫(yī)院和協(xié)和醫(yī)學(xué)院,共耗資500萬美元,占地33公頃,建筑質(zhì)量要求很高,外觀上采取中國傳統(tǒng)的磨磚對縫、琉璃瓦頂。由于這項工程是外國人出資、設(shè)計,中國人稱之為“洋工”。協(xié)和醫(yī)院有主樓14座,又都是高層建筑,“磨工”工序十分浩繁,而且工程質(zhì)量要求很高,需要耐心、細致,“慢工出細活”,耗時很長,參加建筑工程的許多工人就把這一工序稱為“磨洋工”。 “磨洋工”可不是應(yīng)付洋人,是轉(zhuǎn)義為貶義。
【第59句】:三嬸家人多,今春娶了媳婦,就分了家。有人說三嬸是“沒媳婦,想媳婦,有了媳婦又趕媳婦”。三嬸卻想得開,笑瞇瞇地回答道:“俺這是小鍋飯,吃著香,又有蔥花又有姜,澆點香油也明晃晃,怪美氣!”(河南·方城)
【第60句】:【老牛力盡刀尖死】釋義:比喻辛辛苦苦為人出完了力,卻被人害了,落個悲慘結(jié)局。例句:白占魁為了自己沒有能當(dāng)上社干部,竟能唱出“老牛力盡刀尖死,忠心為國不出頭”的秦腔發(fā)牢騷,高增福聽了簡直發(fā)嘔,唾了幾口酸水。
【第61句】:【宰相肚里能撐船】這一俗語形容為人大度,能容人。源自王安石。相傳王安石中年喪妻,續(xù)取了一個妾叫姣娘。王安石身為宰相,公務(wù)自然十分繁忙,很少在姣娘身邊。時間長了,年輕貌美的姣娘自然是寂寞難耐,便與家里的年輕仆人有了私情。不久,這件事被王安石知道了,就想了一計,親自探個究竟。一日,王安石對姣娘謊稱上朝辦理公務(wù),卻悄悄藏在家中,果然在臥室外偷聽到姣娘與仆人偷情。王安石火冒三丈,想沖進去捉奸,可轉(zhuǎn)念一想,自己堂堂當(dāng)朝宰相,如此做法會很難堪,只好轉(zhuǎn)身就走。剛走了幾步,忽然看見了院中大樹上的老鴰窩,他靈機一動,拿起一根竹竿,捅了老鴰窩幾下。屋里的仆人聽到老鴰叫以為有人來了,便慌忙跳后窗而逃。事后王安石一直裝作若無其事。轉(zhuǎn)眼到了中秋節(jié),王安石和姣娘喝酒賞月,酒過三巡,王安石即席吟了一首詩:“日出東來還轉(zhuǎn)西,烏鴉不叫竹竿捅。鮮花摟著綿蠶睡,撇下干姜門外聽。”姣娘一聽,心里明白自己跟仆人偷情的事被老爺知道了。她感到無地自容,靈機一動,跪在王安石面前,也吟了一首詩:“日出東來轉(zhuǎn)正南,你說這話夠一年。大人莫見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撐船。”王安石一想,自己年近半百,姣娘卻正值豆蔻年華,這件事情也不能全怪她,不如來個兩全其美吧。于是,他就將姣娘許配給了那個仆人。這件事傳出后,人們對王安石的大度非常敬佩,于是就用“宰相肚里能撐船”這句話來形容他的寬宏大量。這當(dāng)然是一則傳說,但卻是附會了王安石的一則真實故事。據(jù)朱熹《三朝明臣言行錄》記載,王安石在作知制誥時,他的夫人吳氏為其買一妾。王安石見到此女后,得知她是押糧官之婦,因丈夫覆舟失糧,不得不以賣妻來償還糧款。王安石即“呼其夫,令為夫婦初”,并賜錢九十萬。這里王安石的確寬宏大量,不僅沒向押糧官要買妾錢,還贈錢九十萬,令其夫妻團聚,確實有“宰相肚里能撐船”的雅量。朱熹不禁也贊嘆:王荊公(安石)“不好聲色,不愛官職,不殖貨利”。能得到朱熹的好評,褒貶自有公論。
【第62句】:【羅漢請觀音,客少主人多】羅漢人數(shù)眾多,觀音菩薩只有 一個。指出席者很少。觀音,也說彌陀。《北京日報》 (1989,4,24):“羅漢請彌陀,這句歇后語的后語是主多客 少,客人彌陀只有一個,主人羅漢卻有十八個。這是語言學(xué) 的解釋。如果從社會學(xué)的視角看,這句歇后語則另有深意。 羅漢為什么要請彌陀?也許是正常交往,禮尚往來;也許是 羅漢們要巴結(jié)這位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請吃請喝,進行 ‘感情投資’;也許是羅漢們嘴饞了,利用‘公費請客’,自己 可以大吃大喝一頓;也許是……”
【第63句】:【貨到地頭死】貨物運到市場,就得設(shè)法賣掉。沈從文《長 河》:“俗話說,貨到地頭死,所以出桔子的地方,反買不到桔 子。
【第64句】:屬馬鱉(螞蟥)的——凈吸人家的血;吸血鬼
【第65句】:【江湖一把傘,容吃不容攢】(諺)江湖:舊時指輾轉(zhuǎn)四方以賣藝、賣藥等為生的流浪生活為走江湖。 攢:積攢,積存。指走江湖的人只能混碗飯吃,很難積攢錢財。
【第66句】:【老要癲狂少要穩(wěn)】老人要癲狂些,以防保守;青年要穩(wěn)重 些,以防急躁。清代《兒女英雄傳》:“老要癲狂少要穩(wěn),我不 像你們小人兒家,那么不出繡房大閨女似的。姑太太,等你 到了我這歲數(shù)兒,也就像我這么個樣兒了。”
【第67句】:【一輩人不管兩輩人的事】(諺)指兒女輩的事讓兒女自己去料理,當(dāng)父母的不必包辦代替,操多余的心。
【第68句】:鴨子吞筷子——直來直去;直進直出;難轉(zhuǎn)彎;直脖啦
【第69句】:【賣解的吞寶劍——要錢不要命】(歇)賣解的:舊時稱雜技演員或街頭雜耍藝人。指為了錢,命都不要。常含譏諷意味。
【第70句】:【閻王判你三更到,定不容人到四更】(諺)人該在三更死的,就活不到四更。舊指人的生死由閻王掌握,生有時辰死有地,絲毫不差。 也作閻王注定三更死,斷不留人到五更。 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
【第71句】:【航船不載無錢客】(諺)航船上不搭載沒錢的客人。指凡乘船就得交渡船錢,過路就得交過路錢,這是往來交通的規(guī)矩。
【第72句】:【圣人面前賣字畫】釋義:比喻在內(nèi)行人面前逞能。例句:我可不敢在圣人面前賣字畫呀!
【第73句】:【瓜甜瓜苦,不在皮兒上】釋義:比喻不能從表面看問題。例句:這會兒又一口咬定他們不會學(xué)懶。瓜甜瓜苦,不在皮兒上,嘴巴兩層皮,說話不費力。懶不懶,要看實踐哩!
【第74句】:鐘表里的擺——左右不定
【第75句】:【說大話使小錢】(慣)1指說話口氣很大,做起事來卻很膽小。2指口頭上很大方,其實很小氣。
【第76句】:改革開放,農(nóng)村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姑爺深有體會地說:“那些年,是賊來不怕客來怕;現(xiàn)在相反,是客來不怕賊來怕。”(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77句】:【 讓龍頭擺起來】舊俗春節(jié)要耍龍燈,龍頭擺動,龍身隨著 舞動,比喻關(guān)鍵事情要首先做好。《北京日報》(1986,2,3): “讓龍頭擺起來。耍龍燈,龍頭擺起來,龍身龍尾也就動起 來了。規(guī)劃、設(shè)計和勘測,是城市建設(shè)的龍頭。對開創(chuàng)首都 建設(shè)新局面至關(guān)重要。”
【第78句】:【大意失荊州】“大意失荊州”形容一個人因小的疏忽而造成巨大損失。這個俗語來源于三國時期關(guān)羽喪失荊州的史實和《三國演義》文學(xué)作品。赤壁之戰(zhàn)后,吳蜀兩國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但荊州既是蜀漢的重要戰(zhàn)略要地,更是孫吳免遭魏、蜀雙重威脅的國家生命線。孫吳為了要回荊州,無所不用其極,包括使用美人計;劉備為了保住荊州,派出蜀漢第一名將關(guān)羽鎮(zhèn)守荊州,可見荊州的重要性。然而,關(guān)羽驕傲自滿,從不把孫權(quán)放在眼里,才為“大意失荊州”埋下了伏筆。起先,“權(quán)遣使為子索羽女”,本義是想通過聯(lián)姻鞏固聯(lián)盟,也有討好關(guān)羽之意。但“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搞得孫權(quán)灰頭土臉下不了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guān)羽向曹軍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襄樊戰(zhàn)役,斬龐德,擄于禁,軍威所及,長安為之動搖,更不把孫權(quán)放在眼里。關(guān)羽曾說:“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孫權(quán))邪!”孫權(quán)乃轉(zhuǎn)而與曹魏密謀,聯(lián)合夾擊關(guān)羽。孫吳大將呂蒙用計,自稱染病,換小將陸遜代之。關(guān)羽不知是計,更不把陸遜放在眼里,放棄了警惕,在呂蒙偷襲下,荊州失守,關(guān)羽敗走麥城。大意失荊州,不是一時大意,而是長期大意的結(jié)果。由此,“大意失荊州”常被人們引以為戒。
【第79句】:【打魚如偷魚】釋義:夜間打魚不要出聲響,一有聲響就會把魚嚇跑。形容打魚像小偷—樣。例句:楊占鰲擺船,槳在水里一點兒聲響都沒有。這也是一種多年磨煉出來的功夫。夜深人靜,船槳攪水一響,魚還能等著你去打它嗎?所以漁民常說:“打魚如偷魚。”
【第80句】:我和爸爸一起鋸樹,我嫌鋸得太慢,就使著勁往兒下摁鋸。爸爸說:“不要性急,拉鋸如空過。”(江蘇·金湖)
【第81句】:【耳聽千遍,不如手過一遍】(諺)聽別人講說的次數(shù)再多,也不如自己親手做一遍效果好。指一切真知,都必須經(jīng)過實踐方為可靠。 也作“眼過干遍,不如手過一遍”。
【第82句】:【郵票齒】孔現(xiàn)在寄信時,將買來的連在一起的幾張郵票用手一撕,所需的郵票就會順著齒孔掉下來,且郵票不僅不受影響,反而因齒孔部位的半邊齒印排列整齊而更加美觀,使用起來很方便。那么,它是誰發(fā)明的呢? 1848年,倫敦市中心的一家酒店來了一個記者,他一面飲酒,一邊撰寫當(dāng)天的通訊稿件。當(dāng)他把寫好的稿件塞人信封,準備貼上郵票時,卻找不到裁郵票的剪刀。迫于無奈,他從衣襟里取下一枚小別針,在兩枚郵票的空隙處用別針尖刺了一連串均勻的小孔,然后輕輕撕開,竟然十分整齊美觀。做者無意,觀者有心。坐在記者對面的亞瑟·亨利,心中暗想,假如能發(fā)明一種打孔機,在每枚郵票的四邊都打上小孔,那么使用起來就方便多了。結(jié)果他真的發(fā)明了打孔機,自此,齒孔郵票問世。
【第83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為人光明磊落,敢作敢當(dāng),無須改名 換姓,躲避隱藏。古華《浮屠嶺》:“想過了,我行不改名,坐 不改姓,到時候壞了事,左不過我一人去領(lǐng)罪,坐牢,決不牽 連旁的叔伯、老表!”
【第84句】:【匹夫】“匹夫”通常作普通的人、平常的人來解釋,常言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zé)。”為什么稱普通的平民百姓為匹夫呢?它起源于春秋時期。匹,原是數(shù)量單位,古代四丈為一匹。又說兩丈為一端,二端為兩,每兩就成一匹,長四丈。兩而成匹,是相合的意思,按照這個意思,夫婦兩者也相合,故作匹夫、匹婦。由于古代只有貴族、富人才可能實行一夫多妻的制度,如《論語·正義》:“士大夫以上,則有妻媵;庶人無妾媵,惟夫妻相匹。其名既定,雖單,亦通謂之匹夫匹婦。”這就是“匹夫”的出處。因此,實行一夫一妻的人也就是代表著地位低下和貧苦,所以,在封建社會里,便把沒有地位的平民百姓叫做“匹夫”、“匹婦”。段玉裁注《說文》中說:“雖其半,亦得云匹……猶人言匹夫也。”就是說匹夫、匹婦拆離開來單獨也可使用。以后,匹夫便不光指男子,而泛指平民百姓。需要指出的是,匹夫本是貧富和不平等的產(chǎn)物,帶有歧視百姓的意味。如把無學(xué)識、無智謀的人稱為“匹夫之輩”、“匹夫之勇”,這就與“國家興亡,匹夫有責(zé)”背道而馳。
【第85句】:【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各人有各人的愛好。類似的:牛肉 炒韭菜,各人心所愛/清油炒菜,各有所愛。沈從文《邊城》: “橫順是牛肉炒韭菜,各人心里愛,只看各人心里愛什么就 吃什么,渡船不會不如碾坊!”
【第86句】:世界上最深最難的一門學(xué)問——做人
【第87句】:吃不了兜著走——自擔(dān)責(zé)任
【第88句】:【不撞南墻不回頭】我國房屋建筑以坐北朝南為最佳方 位,出門向南,故說“南墻”。遇到挫折,碰了壁,才會醒悟。 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看他那副不撞南墻不回頭的樣 子,再勸說下去亦是無濟于事的。”
【第89句】:【算盤珠子——撥一撥動一動】(歇)本指算盤珠子用手撥才會動,轉(zhuǎn)喻人做事很被動,沒有人督促就不會去干。
【第90句】:【 自家有病】自家知了解自己的弱點。魯迅《墳》:“但我以 為自家有病自家知,旁人大概是不很能夠明白底細的。”
【第91句】:【給個棒槌認作針】釋義:針,諧音“真”。棒槌是粗木棍,卻當(dāng)作是細針。比喻別人敷衍自己,自己卻認真地當(dāng)件事來對待。例句:鳳姐道:“我哪里照管得這些事,見識又淺,口角又笨,心腸又直率,人家給我個棒槌,我就認作針。臉又軟,擱不住人給兩句好話,心里就慈悲了。”
【第92句】:【腳底蓮花——步步升】(歇)升:諧“生”。指連連升官。
【第93句】:【殺回馬槍】(慣)回馬槍:古時一種槍法,兩人交戰(zhàn)時,一方詐敗而走,待對方追至切近,回過馬來給追擊者以致命一擊。1指先撤退,待對方麻痹后,回過身來進行突然襲擊。也指假裝離開,出其不意突然回來。2指揭發(fā)自己同伙的問題。
【第94句】:【拿到一根金剛鉆,勝過一箱鐵釘子】釋義:比喻要抓住主要的,重要的。例句:你可挑揀那大而珍貴的,捉住一個打鐵的,頂一群小爐匠;拿到一根金剛鉆,勝過一箱鐵釘子。
【第95句】:【女子無夫身無主】見“男子無妻財無主,婦女無夫身落空”。
【第96句】:王大叔富了,人們說他再也不會恁仔細了吧。奶奶說:“我看不一定,他多半輩子都是吐口唾沫也要潤濕塊坷垃,會過著呢!”(河北·邢臺)
【第97句】:關(guān)公戰(zhàn)秦瓊——亂了朝代
【第98句】:【刀鈍石上磨;人鈍世上磨】(諺)鈍刀要在砥石上磨礪,才能鋒利;笨人要在社會上磨煉,才能開化。 指社會實踐最能使人增長才干。
【第99句】:糠餅回榨——油水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