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騎驢背口袋——白費力
【第2句】:【關門不見開門見】(慣)指經常見面,互相來往。
【第3句】:【殺雞用牛刀】(慣)殺雞用上了殺牛的刀。1指大材小用。2指辦事有絕對的把握。3比喻花大錢卻辦了件小事。
【第4句】:【五湖四海都行船】釋義:比喻哪里都可以去,在哪里都有行動的自由。例句:“你剛才說得好,五湖四海都行船,咱們各走陽關道,你憑啥仗勢欺人?
【第5句】:媽媽叫我去割草,我嫌門口草太矮,不好割,想到村后去割。媽媽說:“遠跑不如近磨,你有跑的工夫,在門口早就割好了。”(江蘇·丹陽)
【第6句】:【私鹽越緊越好賣】有機可趁,有空子可鉆。陳登科《淮河 邊上的兒女》:“‘那你估計錯了,越在這時候,越好干。“干! 就這樣干!私鹽越緊越好賣。”’
【第7句】:【法無三日嚴,草是年年長】(諺)執法的嚴過一陣之后就松弛了,犯法的卻像野草一樣不停地滋生蔓延。指執法的虎頭蛇尾,是助長犯法分子猖獗的原因。
【第8句】:【兒時練功易,老來學藝難】(諺)小時練功容易,老來學藝就很困難。指練功學藝要在年少時抓緊,年老就難以學練。
【第9句】:【紅花雖好,也仗綠葉襯映】(諺)紅艷艷的花朵再好,離開綠葉從旁襯映,也顯不出它的光彩。比喻一個主要人物有大作為,總離不開得力人才相幫。 也作紅花要有綠葉配。 好花需綠葉扶持。
【第10句】:【事有一利,必有一弊】(諺)指凡事有它有利的一面,也就必定有它有害的一面。
【第11句】:抓住荷葉摸到藕——追根到底
【第12句】:【女大自巧,狗大自咬】(諺)指女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就心靈手巧,就和狗長大自然會吠叫一樣。
【第13句】:【一盆漿糊,漿糊一盆】極言糊涂。成語:糊里糊涂。《人民 日報》(1981,12,27):“家庭里籠罩著一層混沌,又何以教育 兒女成人?一盆漿糊,漿糊一盆,想來未免有點可憐。”
【第14句】:【婆媳親,全家和】(諺)婆婆和媳婦之間的關系處得親切,全家人自然就會和睦相處。指一家之中,婆媳矛盾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一解決,其他關系也就平和了。
【第15句】:【清明節插柳】我國有清明節插柳的風俗,特別是江南,每逢清明節,家家戶戶將柳條插在井邊。“井井有條”的成語就來源于清明插柳活動。現在看來是個植樹造林美化環境的好習慣。據說,清明節插柳與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正宮馬娘娘有關。有一年清明節,馬娘娘身穿便裝出城游玩。可鄉下路窄,不能過車,她只得下車步行。不知底細的人見了都拍手高叫:“大家快看,好大的一雙腳。”馬娘娘聽見后十分生氣,叫人記住這個村名轉身就走。忽聽得有人哭著走來,馬娘娘一看,原來是個老太婆,老太婆那雙腳,比自己的還大。馬娘娘問其原委,原來是人們譏罵她生有一雙大腳。馬娘娘聽后,產生了憐憫之情,便說:“那些無知村民,回頭都得殺掉,你可例外,快回去在你家門前插上兩枝柳。” 原來那老太婆是村里“智多星”裝扮的,他見村民奚落馬娘娘,知道闖了大禍,便改裝前往打探虛實。結果不出所料,他趕忙回到村里,通知各家都要在門前插上柳條。馬娘娘回宮后,立即派兵將那個村子圍得水泄不通,打算將門前無柳的人家全部殺掉。可官兵進村,看見家家門前都插上了柳條,只好作罷。第二年清明,大伙放心不下,怕馬娘娘又來郊游踏青,便又全都插上了柳條。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俗。
【第16句】:隔年的小樹長成材一一添枝加葉
【第17句】:【發橫財】(慣)橫(heng)財:指意外得來的錢財。指一下子得到了許多錢財(多指不義之財)。
【第18句】:【外人難管家務事】(諺)指家務事復雜瑣碎,外人摸不著底細,想管也無從插手。
【第19句】:鄰居有個小孩子,什么都好,就是貪吃,而且自己的東西從不給別人吃。他爺爺說他“你吃別人的東西吃出汗來,別人吃你的東西急出汗來”。(江蘇·常州)
【第20句】:東海洋里的黃沙——經不起浪來磨
【第21句】:【九娘娘的天書——誰也看不懂】(歇)九娘娘:神話中的九天玄女娘娘,傳說是黃帝的老師,曾降臨人問,幫助黃帝打敗蚩尤。形容文字難以辨認,或文章難以讀懂。
【第22句】:【若要好,大作小】要處理好事情,應謙讓,或大事化為小 事。明代《西游記》:“三藏哀告道:‘賢徒啊!此事如何是 好?’行者道:‘若要好,大作小。”’
【第23句】:不能讓壞人進我們的寨門,不能讓敵人進我們的國土。
【第24句】:【窮灶門,富水缸】(諺)灶門:燒鍋灶的火口。灶門口要少積柴火,以免引起火災;水缸里要經常放滿水,以備滅火。指在容易發生火災的地方,要有高度的防范。
【第25句】:【風馬牛不相及】釋義:風:一說放逸,走失;一說獸類發情,彼此相誘。一說兩地相距很遠,牛馬走失也不會跑到對方境內。另一說馬與牛不同類,雄雌不致相誘。比喻彼此之間毫不相干。“相及”又作“相干”。例句:說了幾次,也鉆不到他的耳朵里去,什么抗日,什么工作,什么工人、農民,都是對牛彈琴,風馬牛不相及,他心上像長了茅茅草。
【第26句】:【先說斷,后不亂】先把話說明確,以免發生糾葛。明代 《金瓶梅》:“官人在上,不當老身意小。自古先說斷,后不 亂。”
【第27句】:【螳臂當車——萬無一濟】(歇)濟:幫助,有益。指白白遭受損失,于事無補。
【第28句】:【多吃幾年咸鹽】歲數比較大一些,多些經歷。相關的:白 吃幾年米飯。劉紹棠《鷓鴣天》:“表弟,你哥哥雖然沒有你 的學問大,本領高,可是到底比你多吃幾年咸鹽;你還是聽 他的良言相勸,為人圓通一點兒,做事靈活一點兒。”
【第29句】:【紅得發紫】某人官運亨通,飛黃騰達,在上級領導面前十分得寵,人們往往會說他“紅得發紫”。“紅得發紫”源于古代官服制度。封建時代的等級尊卑十分嚴格,連服飾穿戴也有特別規定。如黃色是皇帝的專用服色,其他人一般不能穿用。各級官員服飾也不相同,不能亂穿。官職品級不同,衣服顏色各異。這種制度就是品色衣制度。品色衣制度起始于北周,形成于唐朝,宋、元、明、清時沿用,只是在局部做了一些小的調整。就唐代而言,《舊唐書·輿服志》記載,三品以上穿紫衣,四品深紅,五品淺紅,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八品深青,九品淺青。著紫穿紅者便是身居高位者,而穿青色衣服者,官卑職微。唐代詩人白居易有“江州司馬青衫濕”的詩句,其中就有遭貶后的官職低微之意。那些穿紅著紫的達官貴人可以經常出入朝廷。于是,人們便以紅色作為發達的標志,而達到紫色則是位居三品以上的高官了。故而,人們常以“紅得發紫”來比喻那些官運亨通、飛黃騰達、在上級面前得寵之人。
【第30句】:【扁擔無釘兩頭塌】兩頭落空。或說:扁擔沒扎,兩頭打 塌。周立波《山鄉巨變》:“那邊擋駕,這邊又不能轉去,落得 個扁擔沒扎,兩頭失塌。”
【第31句】:【蒼蠅包網兒——好大面皮】(歇)網兒:網巾,用來攏住頭發的頭巾。面皮:本指臉面,轉指體面、情面。譏諷人自以為面子很大。
【第32句】:【一著不到處,滿盤俱是空】(諺)一著:一步棋。關鍵時刻一步棋不到位,就注定了失敗的結局。比喻在事情的主要環節中,稍有差錯就形成無法挽回的失敗。 也作一著錯,滿盤輸。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第33句】:獨木蓋不成房屋,一個人成不了社會。
【第34句】:爸爸給我十元錢,讓我放在身邊零用,結果一天就用完了。爸爸說:“你真是有錢不隔宿,有米不喝粥啊!”(江蘇·海安)
【第35句】:【墻有縫,壁有耳】(諺)墻上有縫隙,消息會外漏;壁上有耳朵,說話會被偷聽。指人們說話要隨時隨地留心,提防有人竊聽。 也作墻有眼睛,壁有耳朵。 墻有縫,窗有眼。
【第36句】:【 倒吃甘蔗節節甜】情況越來越好。海外陳若曦《突圍》: “男女從結婚后才互相認識,培養感情,那么感情便有增無 減,好比倒吃甘蔗,往后越來越甜才對。”
【第37句】:【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諺)指暗了東方,西方還亮;南方黑了,北方還明。比喻一處情況不利,還有別處,做事應當靈活通變,不可拘泥。
【第38句】:【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諺)比喻遭受失敗要振作起來自我奮斗。也指在哪兒受了挫折,就在哪兒總結教訓重新干起。
【第39句】:【當家是個年輕郎,餐餐窩頭心不涼】(諺)當家:方言詞,妻子稱丈夫叫“當家的”。窩頭:玉米面蒸的粗食。指只要嫁個年輕的丈夫,生活再清苦也感到幸福。
【第40句】:【丁對丁,鐵對鐵】(慣)丁:指兵丁。鐵:指兵器。比喻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第41句】:【將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第42句】:【 三過家門而不入】古代傳說,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 入。借指公而忘私,或不回家。語出《孟子》。李英儒《還我 河山》:“老蔫并不懂得‘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掌故,但在行動 上超過了古人。”
【第43句】:六十年的皮襖——老面
【第44句】:【拿柳條當棒槌】(慣)比喻輕信別人,把別人隨便文案的話當成真的。
【第45句】:【八點上班九點到,九點半再睡一覺】指辦公室的工作人員 作風散漫拖拉,紀律松弛。成語:無所事事。電視《實話實 說》:“人們說:八點上班九點到,九點半再睡一覺。機關于 部作風自由散漫,要設法改變。”
【第46句】:【老房子著火——燒起來沒有救】(歇)比喻老年人感情沖動起來難以控制。
【第47句】:月光下散步——形影不離;形影相隨
【第48句】:狗舔貓鼻子——居心不良
【第49句】:【爹有娘有,不如自個有】(諺)爹娘再有錢,也比不上自己手里有錢。指人要靠自己,貴在自立。
【第50句】:【描不成,畫不就】(慣)形容容貌美麗非凡,難以描繪。
【第51句】:【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慣)古典小說《西游記》中描寫孫悟空一個筋斗能翻出十萬八千里,卻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比喻擺脫不了他人或某種力量的控制。 也作跳不出如來佛的掌心。 跳不出手心。
【第52句】:【十個兒子十個相】(諺)相:相貌,長相。一母所生的十個兒子,長相就有十個樣。指人的相貌各自不同。
【第53句】:舅舅做生意虧了本,心灰意冷的,媽媽勸他:“你呀,獨腳難行,孤掌難鳴;好花要有綠葉鑲,能人還須眾人幫。還是先跟親戚商量一下再說吧!”(寧夏·固原)
【第54句】:【畫虎不成反類犬】這一俗語形容某些人愛耍小聰明,做事情弄巧成拙,被人恥笑。它源自漢朝的一個真實故事。 “畫虎不成反類犬”是馬援勸教兩個侄子信中的一句話,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馬援,字文淵,東漢名將,伏波將軍,就是誓要“馬革裹尸還”的大英雄。他的兩個侄兒馬嚴、馬敦,性格好議論時政,又喜歡行俠仗義,馬援在前線不放心他們倆,專門給他們寫了一封信,告誡他們說:“我希望你們聽說了別人的過失,像聽見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聽見,但嘴中不可以議論。喜歡議論別人的長處和短處,胡亂評論朝廷的法度,這些都是我深惡痛絕的。我寧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孫有這種行為。你們知道我非常厭惡這種行徑,所以我是一再強調的。就像女兒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誡的一樣,我希望你們牢牢記住。龍伯高這個人敦厚誠實,說出的話沒有什么可以指責的,謙約節儉,待人又不失威嚴。我愛護他,敬重他,希望你們向他學習。杜季良這個人豪俠好義,有正義感,把別人的憂愁作為自己的憂愁,把別人的快樂作為自己的快樂,無論什么人都結交。他的父親去世時,來了很多人。我愛護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們向他學習。(因為)學習龍伯高不成功,還可以成為謹慎謙虛的人,就是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而一旦學習杜季良不成功,那你們就成了紈绔子弟,就成了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犬’。到現今杜季良還不知曉的是,每次新的太守到任就會為他頭痛,百姓們的意見也很大。我常常為他寒心,這就是我不希望子孫向他學習的原因了。”馬援不僅是大英雄,還是循循善誘的長輩。
【第55句】:【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諺)身后:人死之后。人身后的聲名再盛,也不如生前得到一杯酒的享受。指生前享受雖少,但實惠;死后揚名千古,無意義。
【第56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諺)原指風水在河東的,幾十年后又會轉到河的西面。后謂人或部落的盛衰,常會發生周期性的變化。
【第57句】:豆芽長得一房高一一還是個小菜
【第58句】:【摸摸腦殼算一個】(慣)指不加選擇,有一個算一個。
【第59句】:【忙者不會,會者不忙】見“會家不忙,忙家不會”。
【第60句】:【鴨子過河—~嘴上前】(歇)嘴:本指嘴巴,轉指說話。指人不實干,就憑嘴說。
【第61句】:國泰民可安,國強民也富。
【第62句】:【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諸葛亮與周瑜聯合用火攻曹操水 軍,一切準備停當,就缺少東風吹火,諸葛亮便設壇臺借東 風。事出《三國演義》。此句表示只缺少一個必要的關鍵條 件。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叫我看,你這事兒,現在 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第63句】:鞭打綿羊過火焰山——往死里逼
【第64句】:【走過場】(慣)本指戲曲中龍套角色出場后不停留,穿過舞臺從另一側下場。比喻只求形式,沒有效果,敷衍了事。
【第65句】:器樂合奏——大吹大擂
【第66句】:【男兒有淚不輕彈/英雄有淚不輕彈】男子應該剛強,不輕易 流淚。不,也說:莫。古華《姐姐寨》:“男兒有淚不輕彈,只 未到傷心處。盤滿牛這時低聲哭泣了起來。”
【第67句】:【結在一根藤上的瓜】釋義:比喻處境、命運相同的人。“一根藤上”又作“一條蔓上”。例句:我們兩家都是結在一根藤上的瓜,藤死了,還談得啥瓜呢?
【第68句】:【打柴的不跟遛馬的走】(諺)遛馬:拉著馬散步,讓馬在緊張的奔馳之后舒緩筋骨。指打柴的和遛馬的根本走不到一起。比喻人窮富不同,不能相隨。
【第69句】:【貓奸狗忠】(諺)貓是誰家有吃就往誰家跑,狗無論主人多么窮苦,絕不離開。指貓性奸猾,狗性忠誠。 也作“狗是忠臣,貓是奸臣”。
【第70句】:三更半夜出世——亥時人(害死人)
【第71句】:【遇難成祥,逢兇化吉】見“逢兇化吉,遇難呈祥”。
【第72句】:【喊人不費本,舌頭打個滾】見“叫人不蝕本,舌上打個滾”。
【第73句】:【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諺)八字衙門:舊時官署衙門的門墻呈八字形。舊時進衙門打官司全憑花錢,沒錢即使再有理也打不贏官司。指過去的衙門是只認錢不認理的。 也作天下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進不來。 衙門口,向南開,有理沒錢是白來。
【第74句】:【 南瓜老來甜】指成熟的時候,情況最好。古華《浮屠嶺》: “反正他兩個的事在浮屠嶺已經是公開的秘密,都說南瓜老 來甜,葛根老來粉,男女老來親。”
【第75句】:【皮笑肉不笑】假裝笑臉。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第 二次過堂,何世雄還是皮笑肉不笑的說:‘楊小梅,怎么樣? 憋悶得慌吧?”’
【第76句】:【家有萬貫,不如出個硬漢】(諺)貫:舊時錢制,用繩子穿上,每一千為一貫。指縱然擁有萬貫家財,也不如有個能頂門立戶的硬漢子。
【第77句】:弟弟放學回來后哇哇大哭,說在路上被小同學欺負了。哥哥一聽,火冒三丈,馬上就要去尋那個小同學。媽媽讓他回來,并說:“干什么去?沒聽說過‘以大欺小不公道,以大幫小呱呱叫’?”(山西·平陸)
【第78句】:驢頭插龍角——四不像
【第79句】:【戳穿西洋鏡】(慣)西洋鏡:也叫西洋景,民間文娛活動的一種裝置,可上下或左右推動若干畫片,觀者從透鏡中看放大的畫面,畫片多為西洋畫。比喻揭穿假象或謊言。 也作戳破西洋鏡。 拆穿西洋鏡。
【第80句】:【千里相送,歸于一別】(諺)送客到千里遠,最終也還是要分手的。 指送行只表情意,不必遠送。勸止送行者的常語。 也作千里送君,終須一別。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第81句】:【君子之交淡如水】釋義:形容君子之間的友誼高雅純潔。例句:石祥捂著酒杯說:“這是我近幾年新立的規矩,什么高貴賓客,我都是用水陪酒。”魏華抬眼瞅瞅石祥:“你這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第82句】:【慈母有敗子,嚴家無格虜】(諺)格虜:強悍、桀驁不馴的奴仆。慈母的寵愛,往往慣成敗家子弟;嚴厲的家法自不容有強橫的奴仆。 指治家貴在從嚴。 也作“慈母多敗兒”。
【第83句】:【 新來乍到,摸不著】鍋灶原指新媳婦剛到婆家,尚未上灶 做飯。借指剛來,不了解情況,不熟悉。陳登科《風雷》:“我 們這里有句俗話:新來乍到,摸不著鍋灶。你要多住幾天才 能了解。”
【第84句】:五更天下海一一趕浪潮
【第85句】:【杯杯酒吃垮家當,毛毛雨打濕衣裳】(諺)家當:家產。毛毛細雨能把衣裳淋濕,酒盅雖小能把家產吃光。指看起來不起眼的小宗浪費,積累起來就能使家業破敗。 也作“毛毛雨打濕衣裳,杯杯酒吃敗家當”。
【第86句】:【一雞死后一雞鳴】(諺)一只聲音洪亮的公雞死后,另一只公雞才能接替鳴啼。比喻占著崗位的人離開了,其他人才能補上來。
【第87句】:【渾身是鐵能打幾個釘】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馬烽西 戎《呂梁英雄傳》:“剩下雷石柱一個人,就讓他渾身是鐵,也 打不成幾個釘子呀!”
【第88句】:【上賊船易,下賊船難】(諺)比喻和壞人一起干壞事容易,棄邪歸正難。
【第89句】:【連鍋端】(慣)1比喻徹底消滅。2比喻全部出動。
【第90句】:鵝卯石砌墻根——根基不穩
【第91句】:【啄木鳥翻跟頭——賣弄花屁股】(歇)比喻人賣弄花哨,或故意炫耀自己的本事或才能。含譏諷意味。 也作啄木鳥打跟頭——耍花麗屁股。 啄木鳥翻筋斗——耍花麗屁股。
【第92句】:【老鼠眼睛——寸寸光】(歇)形容目光不明亮,或目光短淺。 也作“老鼠眼兒——就看鼻子尖兒”。
【第93句】:【倆山字兒摞一塊兒——請出】見“兩個山字落在一塊兒——請出”。
【第94句】:哥哥脾氣不好,動不動就發火。媽媽勸他:“酒多傷身,氣大傷人;棍子傷肉,惡語入骨。你要改改自己的壞脾氣啊!”(廣東·陸豐)
【第95句】:【才脫了閻王,又撞著小鬼】(慣)閻王:佛教稱掌管地獄的神,也稱閻羅、閻羅王、閻王爺。比喻剛擺脫了一個壞人,又遇上了另一個壞人。
【第96句】:【亂點鴛鴦譜】故事出自《醒世恒言》第八卷“喬太守亂點 鴛鴦譜”。喬太守自作主張,強使青年們婚配。借指胡亂安 排。劉紹棠《鷓鴣天》:“你真是亂點鴛鴦譜!你資格老,威 信高,領導工作經驗豐富,好端端的為什么想打退堂鼓?”
【第97句】:【加油】“加油”一詞比喻繼續努力,再加把勁。“加油”一詞使用率最高的是在體育比賽中,使用人口最多的是中國。然而,“加油”卻是外來詞,它源自汽車拉力賽。在歷史上第一次汽車拉力賽上(1895年6月),二卜五輛各種型號的汽車參加了這次全程1175公里的角逐。當賽事進入白熱化階段時,歡眾的熱情異常高漲,他們焦急地期待著冠軍車的產生。賽道上,領先跑在最前頭的是意大利法拉利車隊的五號車。在離冠軍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五號車突然熄火,觀眾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上。出事車上,被譽為“賽車之父”的恩佐·法拉利先生連忙問身邊的助手,賽車為什么會突然熄火?助手結結巴巴地說:“大概是汽油消耗太多,沒……有……油了。”法拉利先生聞訊之后勃然大怒,他語無倫次地大聲吼道:“你們……加……加……加油”。四周的觀眾一聽,以為這是法拉利先生對自己車手的一種鼓勵方式,于是也都跟著他大叫:“加油”、“加油”。后來,隨著體育運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為賽車手“加油”的這種獨特的鼓勵方式也逐漸沿用到其他比賽項目上,成為觀眾參與比賽,對選手進行鞭策鼓勵的全世界流行方式。
【第98句】:表哥是個大懶蟲,每天都起得很晚。舅媽數落他:“太陽快曬到屁股了你還不起?天上就是掉下黃金,也得起早去撿啊!你呀,真是貪吃懶做,不可教也。”(福建·安溪)
【第99句】:【私下演了官場用】(諺)指在私下里演練熟了,到公眾場合使用起來就會運用自如。 也作“私場演,官場用”。
上一篇:很有感觸的諺語俗語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