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除死無大災(zāi)】(諺)指人如果橫下一條心,連死都不怕,就不怕有更大的災(zāi)禍。
【第2句】:【放鴿子】“放鴿子”比喻說話不算數(shù)、違約和欺詐行為。自古以來,鴿子展示于人的都是吉祥和平的意義,鴿子還寓意誠信,飛鴿傳書就是人們利用信鴿的準(zhǔn)確和精準(zhǔn)的特性來傳遞信息。可這代表誠信的鴿子怎么會被人們用“放鴿子”來比喻不遵守諾言,帶有欺騙的含義呢?它源自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放鴿子”是誘拐名貴鴿子的行為。偷竊者訓(xùn)練出一種專用的“誘鴿”,混到別人放飛的鴿群中,誘騙鴿群迷失方向,把它們引回到偷竊者的鴿籠中。 另一種說法是相傳古時候有兩個人,他們本來是很好的朋友。二人約定了某月某日,其中一個人要給另一人飛鴿傳信,但到了約定的日子,等信的人卻等來了一只沒有攜帶信的鴿子。他就質(zhì)問他的朋友:“你怎么只放鴿子不寫信,不履行諾言,說話不算數(shù)呀!”“放鴿子”一詞作為“爽約”的意思就這樣流傳下來。
【第3句】:人愛富的,狗咬窮的。
【第4句】:【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 釋義:不能靠父母的余蔭過日子。比喻自己要有志氣,不依靠別人。 例句:小姐道:“‘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依孩兒的意思,總是自掙的功名好,靠著祖、父,只算做不成器!”
【第5句】:【空棺材出喪——木中無人】(歇)木:棺木,諧“目”。指人自高自大,看不起別人。常含責(zé)罵意。
【第6句】:【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慣)1指動刀子殺人或殺生。2指跟人拼命。
【第7句】:【話要說到心上,肥要追到根上】(諺)指說話要說到人心上,施肥要施到植物的根部,這樣才能起作用。
【第8句】:【軍無媒,中道回】(諺)媒:向?qū)А?軍隊行軍如果沒有向?qū)В蜔o法前進,只好中途返回。指行軍離不開好向?qū)А?/p>
【第9句】:【錢有眼,谷有鼻,飛來飛去無定地】(諺)錢財有眼,谷物有鼻,它能看能嗅,隨意游動,不會固定在一處。指錢谷是流通的,在人們中間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不斷交換。
【第10句】:【大丈夫能屈能伸】 釋義:屈:彎曲,指忍受委屈。伸:伸展,指施展抱負(fù)。意謂受挫折時要能忍耐。 例句:張無忌道:“大丈夫能屈能伸,咱們暫且避禍,待傷愈之后,再和敵人決一雌雄,也不算是墮了威風(fēng)。”
【第11句】:【遠(yuǎn)處燒香,不如門前積德】(諺)跑遠(yuǎn)路去朝拜燒香,不如就近在門前做些實實在在的善事。指行善積德應(yīng)從身邊的平凡小事做起。
【第12句】:【粳米粉的線條——拉不長】(歇)粳米粉:用粳稻米碾磨出的粉,沒有黏性。長:本指空間距離長,轉(zhuǎn)指時間距離長。指某事時間持續(xù)得不長久。
【第13句】:【醉死也不認(rèn)酒錢】(慣)比喻在事實面前死不認(rèn)錯或死不認(rèn)賬。
【第14句】:【沒玻璃的眼鏡框子,再也蓋不住爛眼邊兒了】 釋義:比喻真相掩蓋不住了。 例句:往回想也罷,往遠(yuǎn)看也罷,越想越清楚,越看越透亮;沒玻璃的眼鏡框子,再也蓋不住爛眼邊兒了!
【第15句】:【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歇)竅:本指窟窿,轉(zhuǎn)指竅門。比喻對某件事一點兒也不懂。
【第16句】:【橫插一杠子】見“插杠子”。
【第17句】:【木偶能跳動,自有提線人】(諺)木偶:木頭做的人像。木偶戲中木偶人像能跳能舞,是有人在幕后牽線操縱。比喻有人出面鬧事,是后臺人物在指使。 也作“木偶不會自己跳,幕后定有牽線人”。
【第18句】:食不多言,寢不多語。
【第19句】:【打鐵要趁熱,治病要趁早】(諺)泛指辦事要抓緊時機,及時采取行動。 也作“趁熱打鐵,趁早治病”。
【第20句】:【十畝地里長了一棵莊稼——獨根獨苗兒】(歇)比喻獨生子。
【第21句】:【懶驢上磨——不趕不會上道】(歇)上磨:指拉磨。道:磨道。比喻沒人督促或施加某種壓力,就不會去干某事。常含譏諷意味。
【第22句】:【駙馬】“駙馬”是皇帝的女婿。這一稱謂是怎么來的呢?歷來眾說紛紜,主要有兩種說法。 其一。相傳,楚漢相爭時,每當(dāng)兩軍交戰(zhàn)時,劉邦便會專門坐在一輛由兩人駕馭的馬車上指揮戰(zhàn)斗。馬車上共有三個座位,劉邦坐在后面的位置,前面設(shè)兩個座位,為車夫所坐,分為“正馬”與“副馬”,一正一副,輪流駕駛馬車,儼然現(xiàn)在的火車司機,一正一副。有一日,劉邦與項羽激戰(zhàn),劉邦大敗,落荒而逃,項羽乘勝追擊。此時,劉邦左右只剩下了兩個車夫和十幾名將士。不料,正馬被亂箭射死,在這危急關(guān)頭,副馬頓生一計,他把自己的紅袍脫下,與劉邦的黃袍對換了一下,讓劉邦從馬車上跳下來,自己繼續(xù)揮舞馬鞭,趕車向前方奔去。項羽的人馬都把穿黃袍的當(dāng)做劉邦,拼命追趕,當(dāng)趕上馬車時,車上已空無一人,只留下一件黃袍。原來副馬早已跳車逃跑了。后來劉邦當(dāng)了皇帝,把此事一直記在心上,為了報答副馬的救命之恩,便四處張貼皇榜尋找副馬。找到后,官封都尉,劉邦還將小女兒許配于他,人稱“副馬都尉”,后因“副馬”一詞不雅,人們便將其改成“駙馬都尉”。自此,駙馬便成了歷代皇婿的代稱了。 其二,據(jù)歷史記載,駙馬是“駙馬都尉”的簡稱,駙馬都尉本是漢代官職,是皇帝的近衛(wèi)侍從官之一。這個官職從漢武帝時開始設(shè)立,起初多由外戚和王公大臣的子弟擔(dān)任。史書記載,真正將公主的丈夫?qū)7Q為“駙馬”是魏晉以后。曹魏時的何晏,因為與公主結(jié)婚,所以憑借公主夫婿的身份加授了駙馬都尉一職。還有晉代注《左傳》的杜預(yù)娶司馬昭的妹妹高陸公主為妻,是司馬懿的女婿。后來司馬炎稱帝,追尊司馬懿為晉宣帝,授杜預(yù)為駙馬。 東晉的劉惔、桓溫是明帝的女婿,也都做了駙馬。從此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以封號,一律稱“駙馬”,自然也就不再是官職了,而成了皇帝女婿的代稱。
【第23句】:【左右是左右】(慣)指反正是那么一回事,豁出去了。
【第24句】:【再過二十年,又是好漢一條】見“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
【第25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諺)耕耘:耕田與耘草。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下一分辛苦,就有一分收成。指付出多大的勞動代價,就會有多大的收獲。
【第26句】:【跛子走路——一腳高一腳低】(歇)比喻人思想、行動缺少一定準(zhǔn)則或掌握不住分寸。
【第27句】:【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諺)指早餐要講究營養(yǎng)、注重質(zhì)量,午飯要吃飽一些,晚飯少吃為好。
【第28句】:【處處有路通長安】 釋義:借指各種辦法都能達到同一目的。 例句:“朋友!‘處處有路通長安’,不會餓死人的,慢慢來!”
【第29句】:【禍不單行,福無雙至】見“福無雙至日,禍有并來時”。
【第30句】:【揀高枝兒飛】(慣)比喻巴結(jié)攀附有權(quán)勢、有地位的人。
【第31句】:【殺雞焉用牛刀】此語比喻不能大材小用或小題大做。誰能想這樣一句俗語竟然出自孔圣人之口。 《論語·陽貨》記載,春秋時,孔子的學(xué)生子游任武城宰。有一次,孔子到武城去,聽到城里有弦歌之聲,微微一笑說:“割雞焉用牛刀?”意思是說,武城這樣一個小地方?jīng)]有必要推行禮樂大道。子游一本正經(jīng)地說:“過去您教導(dǎo)我們說:‘君子懂得禮樂之道就會有仁愛之心,小人懂得禮樂之道就容易被役使。’我正是按照您的教導(dǎo)去做的呀!”孔子聽后對其他學(xué)生說:“子游說得對,我剛才不過是開個玩笑罷了。”
【第32句】:【背人偷酒吃——冷暖自家知】(歇)本指酒的冷熱自己知道,轉(zhuǎn)指各人的心事或處境,各人自己知道。
【第33句】:【花為腸肚,雪作肌膚】(慣)形容女子美麗、嬌嫩。
【第34句】:【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諺)修:修行。公公修行,公公就得善果;婆婆修行,婆婆就得善果。指信佛信道,誰修行誰就能得善果。也泛指凡事誰有誠意,誰就能取得成功。 也作“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
【第35句】:【話激話,沒好話】(諺)指對話不應(yīng)語帶刺激,不然會越說越難聽,越說越惡毒。
【第36句】:【人生但講前三十】(諺)指人的一生在事業(yè)上有無作為,只要看三十歲以前就行了。
【第37句】:【竹葉青】竹葉青酒享譽中外,難道它的名字與竹子有關(guān)? 竹葉青與汾酒同一產(chǎn)地,它以汾酒為原料,另以冰糖、白糖、竹葉、陳皮等十二種中藥材為輔料,酒味美甘潤。 傳說山西酒行每年都要舉行一次酒會,請眾人品嘗各種新酒,以便排列名次。這年,酒會又要開了,一家酒坊老板讓兩個伙計抬上一壇新酒先去,說自己隨后就到。這兩個伙計抬到半路汗水淋漓,正遇到一片竹林,便進去歇涼。由于口渴難忍,便偷偷開壇將酒喝了一半才繼續(xù)往前抬。可是酒少了一半不行,因此,他們走到另一片竹林,見石根下有一灣小時,便用水把酒壇灌滿。出乎意料,在酒會上,大家青樹林都說是好酒,評比結(jié)果,名列第一。 酒坊老板發(fā)現(xiàn)此酒比自己釀造的酒好得多,便追問那兩個伙計,伙計說了實話。酒坊老板知道那竹泉是釀酒的好水,便在那里開了口井,將酒坊遷過來。 從此,便釀出一種綠晶晶、青澄澄的好酒。因其色如竹葉,井在竹林,就把它叫“竹葉青”了。
【第38句】:【摔跟頭】見“栽跟頭”。
【第39句】:【丟了西瓜,撿個芝麻】(慣)比喻把大事要事丟在一邊,偏抓小事,得不償失。
【第40句】:【勤儉免求人】(諺)勤儉:勤勞而節(jié)儉。指勤儉能積累財富,避免因生活無著落而向人求助。
【第41句】:【雷同】“雷同”現(xiàn)在指兩個東西極為相似。一般指抄襲現(xiàn)象。 “雷同”最早出處是《禮記》。《禮記·曲禮》上記載:“毋剿說,毋雷同。”漢代鄭玄注:“雷之發(fā)生,物無不同時應(yīng)者。人之言當(dāng)各由已,不當(dāng)然也。”意思是說,打雷的時候,萬物同時都響應(yīng)。人應(yīng)該用自己的心去斷其是非,不要他人之說以為己語,像萬物聞聲而應(yīng)那樣。所以,雷同還有“隨聲附和”的意思。《漢書·劉欲傳》:“或懷妒忌,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就是指隨聲附和。但,“隨聲附和”今已不取其義。后“雷同”引申為抄襲現(xiàn)象。
【第42句】:【人怯鬼蝎虎,人勇鬼縮頭】(諺)蝎虎:放肆猖狂的樣子。人要是膽怯軟弱,邪惡鬼物就會猖狂;人要是勇猛剛強,邪惡鬼物就會退縮。 指對邪惡勢力只能強硬,不能軟弱。
【第43句】:【要風(fēng)得風(fēng),要雨得雨】(慣)形容諸事順?biāo)臁R残稳萑吮绢I(lǐng)大,具有控制局勢的能力。
【第44句】:【堵得住黃鱔洞,塞不了狐貍窩】(諺)黃鱔(shan):鱔魚,身體像蛇而無鱗,生活在水邊泥洞里。指人能堵住黃鱔的泥洞,卻很難堵住以狡猾著稱的狐貍的窩。比喻貪污腐化、營私舞弊的門路極多,要制止非常不容易。
【第45句】:【老人不講古,后生會失譜】 釋義:老年人不講過去的事情,年輕人會失去傳統(tǒng)的行動準(zhǔn)則。 例句:“不是爺爺愛翻老皇歷,俗話說:老人不講古,后生會失譜嘛!”
【第46句】:【典賬買黃魚】(諺)典賬:典質(zhì),用物作抵押借錢。黃魚:即石首魚,頭大尾窄,身體側(cè)扁。寧可典賬,也要買黃魚吃。指黃魚肉嫩味美,十分誘人。
【第47句】:【富不學(xué)奢而奢,貧不學(xué)儉而儉】(諺)富人不用去學(xué)奢侈,自然就奢侈了;窮人不用去學(xué)節(jié)儉,自然就節(jié)儉了。指經(jīng)濟條件對人的行為習(xí)慣起著制約與支配作用。 也作“貧不學(xué)儉,而儉自來;富不學(xué)奢,而奢自至”。
【第48句】:【叫花子撥算盤——窮有窮打算】(歇)指經(jīng)濟困難的人有切合自己實際的安排、打算。
【第49句】:【吊死鬼抹胭粉——臭美】(歇)譏諷人得意地顯耀自己。
【第50句】:【先生迷了路——在家也是閑】(歇)先生:民間對瞎子的戲稱。瞎子迷了路閑轉(zhuǎn)悠,坐在家里也是閑坐著,反正是一樣閑著不做事。比喻事情不值得花費心思去想去做。
【第51句】:【趁熱打鐵,趁早治病】見“打鐵要趁熱,治病要趁早”。
【第52句】:【從來好事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諺)指自古以來都是這樣:好事不會長久,就像彩云一閃就過,也像琉璃容易破碎一樣。
【第53句】:【望鄉(xiāng)臺上打蓮花落——不知死的鬼】(歇)望鄉(xiāng)臺:迷信傳說陰間有望鄉(xiāng)臺,人死后,鬼魂登此臺可望見陽間家鄉(xiāng)情況。蓮花落:曲藝的一種,用竹板擊出節(jié)拍以輔唱,舊時常有乞丐用以乞討。指不知自己處境的險惡或不知死到臨頭,還一意孤行的人。含譏諷、責(zé)罵意。
【第54句】:【更上一層樓】(慣)比喻在原有基礎(chǔ)上,再提高一步。
【第55句】:【人有失錯,馬有失蹄】見“馬有失蹄,人有失足”。
【第56句】:【懷里揣著兔子】 釋義:形容心跳不已,十分驚慌。 例句:怪不得這幾天救濟糧沒人敢要了,怪不得老鄉(xiāng)突然對我們“客氣”起來……原來鄉(xiāng)親們懷里還揣著兔子哩!
【第57句】:【大盜沿街走,無贓不定罪】(諺)偷搶財物的大盜明目張膽地走在街上,沒有真憑實據(jù),就無法給他定罪。指懲辦罪犯,要有證據(jù)。
【第58句】:【騎驢扛布袋——白搭這份兒好心腸】(歇)騎在驢身上扛布袋,并不能減輕驢的負(fù)擔(dān)。指白懷一番好意。
【第59句】:【糞堆上開花兒——臭美】(歇)譏諷人顯示自己漂亮或能干。
【第60句】:【倆肩膀扛著個嘴】見“兩個肩膀扛張嘴”。
【第61句】:【熱鏊子上螞蟻——走投無路】(歇)鏊子:一種鐵制的烙餅用的器具。本指燒熱的鏊子上面的螞蟻無處躲藏;轉(zhuǎn)以形容人陷入絕境,無路可走或無計可施。
【第62句】:【做了皇帝想登仙】(慣)形容人貪心不足。
【第63句】:【她】“她”既是一個字,也是一個單音節(jié)的詞。“她”是女性第三人稱代詞。但《紅樓夢》是寫女性人物最多的一部書,卻找不到一個“她”字(現(xiàn)代版《紅樓夢》除外),原來,“她”字還是一個現(xiàn)代人創(chuàng)造的結(jié)果。 1918年,五四斗士之一的劉半農(nóng)在《新青年》首先發(fā)表《她字的研究》,第一個把“她”字專作女性第三人稱代詞。從前,文章里的第三人稱代詞男女不分,都稱為“他”。“五四運動”以后,有人用“伊”字代替女性的“他”,如魯迅的文學(xué)作品,但沒有成功。“伊”與“他”并用不但常常造成混亂,而且“伊”有它義,不能作為女性第三人稱的專屬字,似有缺憾。于是劉半農(nóng)專門創(chuàng)造了一個“她”。“她”與“他”讀音相同,而且符合口語習(xí)慣,是再合適不過的創(chuàng)意了。“她”字一出現(xiàn),很快得到了各界人士的稱贊和公認(rèn),各種字典也都收錄了這個字。魯迅高度評價劉半農(nóng)的創(chuàng)造精神,說“她”字的創(chuàng)造是打了一次“大仗”。 “她”字的出現(xiàn),結(jié)束了幾千年男女合用一個他字容易造成的混亂局面,可謂一字千金,具有歷史意義。
【第64句】:【白的黑不了,黑的白不了】 釋義:事實不容歪曲。 例句:“是白的,黑不了,是黑的,白不了;再多幾張嘴,我也不怕!”
【第65句】:【熟讀王叔和,不如臨癥多】 釋義:王叔和:晉朝的醫(yī)學(xué)家,著有《脈經(jīng)》、《脈訣》。讀醫(yī)書,不如多在治病的實踐中學(xué)習(xí)醫(yī)術(shù)。 例句:“熟讀王叔和,不如臨癥多。”不瞞太爺說,晚生在江湖上胡鬧,不曾讀過什么醫(yī)書,卻是看的癥不少,近來蒙少爺?shù)慕逃?xùn),才曉得書是該念的。
【第66句】:【老牛力盡刀尖死】 釋義:比喻辛辛苦苦為人出完了力,卻被人害了,落個悲慘結(jié)局。 例句:白占魁為了自己沒有能當(dāng)上社干部,竟能唱出“老牛力盡刀尖死,忠心為國不出頭”的秦腔發(fā)牢騷,高增福聽了簡直發(fā)嘔,唾了幾口酸水。
【第67句】:【時髦】現(xiàn)在,“時髦”一詞很流行,它的意思是形容人的衣著裝飾或其他事物新穎人時。 時髦雖新穎,它卻是個古老的詞,在古代,時髦并不是我們現(xiàn)在理解的意思,而是指當(dāng)代的俊杰。《后漢書·順帝紀(jì)贊》就記有“孝順初立,時髦允集”之語。《舊唐書》也說:“朕初臨萬邦,思弘大化,務(wù)擢非次,招納時髦。”其中的時髦都是時代英雄的意思。這個詞義直到近代還在使用。那么,為什么將英才稱為時髦呢?這與毛發(fā)有關(guān)嗎?有關(guān)。但不是指人的頭發(fā),而是指馬頸上的長毛。這處長毛是馬的皮毛中最與眾不同的,正如郭璞所說:“士中之俊,猶毛中之髦。”因此將才俊稱為“時髦”,就不足為奇了。 “時髦”一詞到清末時才逐漸轉(zhuǎn)為如今我們所使用的意思。如20世紀(jì)80年代青少年穿的喇叭褲既流行又時髦。
【第68句】:【三尸神暴跳,七竅內(nèi)生煙】(慣)三尸神:又叫三尸,道家稱能在人體內(nèi)作祟的一種神靈。七竅:指眼、鼻、口、耳。形容十分暴怒、著急、生氣。 也作三尸神暴躁,七竅內(nèi)生煙。 三尸暴跳,七竅生煙。
【第69句】:【庸人多福】(諺)舊指平庸無為的人平安長壽多福氣。 也作“庸人多厚福”。
【第70句】:【死逼上梁山】 釋義:梁山:在今山東省東平湖西,梁山縣南,附近地區(qū)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常為起義軍的根據(jù)地。比喻被逼無奈才做某種事情。 例句:他佯裝不滿地說,“唉,我才不愿意去前線冒險哪。只是軍令不可違,死逼上梁山!此行別說什么名利雙收,別送上這條命就算燒高香了。”
【第71句】:【抬頭老婆低頭漢】(諺)老婆:已婚婦女的俗稱。走路昂揚著頭的婦女,性格往往強悍;走路低著頭的漢子,處事往往多疑。指仰頭女性和低頭漢子大多是強悍有心計的人。 也作抬頭的女人低頭的漢。 仰臉的女子低頭的漢。
【第72句】:不怕千著巧,就怕一著錯。
【第73句】:【小賬不可大算】(諺)小賬:零星開支的賬目。大算:總起來計算。 指小賬如果單宗看,為數(shù)不多;但日積月累,總起來計算,數(shù)字就會大得驚人。
【第74句】:【山高遮不住太陽,水大漫不過船去】 釋義:比喻高的上頭還有高的;也比喻邪不侵正,真理不可戰(zhàn)勝。 例句:老劉婆:“小蘭!山高遮不住太陽,水大漫不過船去,胳膊還能扭過大腿啦:不是二嬸排擠你,你真做得太過分了。”
【第75句】:【蔓里不著飯里著】(慣)羹: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狀食物。比喻這里沒得手,那里得手,總要達到目的。
【第76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此語別看有“四知”,其實只有兩知,即除你我二人知道外別人誰也不知。現(xiàn)在多用在見不得人、拿不到桌面上的私人交易。此語源自東漢。 東漢楊震是個頗得稱贊的清官。他做過荊州刺史。后調(diào)任為東萊太守。 當(dāng)他去東萊上任的時候,路過昌邑。昌邑縣令王密是他在荊州刺史任內(nèi)薦舉的官員,聽說楊震到來,晚上悄悄去拜見,并帶黃金十斤作為見面禮。王密送這樣的重禮,一是對楊震過去的舉薦表示感謝,二是通過賄賂這位老上司請以后多加關(guān)照。可楊震當(dāng)場拒絕了這份禮物。王密以為楊震假裝客氣,便道:“幕夜無人知者。”楊震當(dāng)即生氣了,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說不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帶著禮物打道回府。然而,這樣驚天動地的反腐之語,卻被人們反其義用之,成為訂立攻守同盟的常用語了。
【第77句】:【藕斷絲不斷】 釋義:藕:荷的根莖,外皮呈黃褐色。藕已折斷,但絲還連著。比喻表面上斷了關(guān)系,但實際上仍有牽連。多指男女之間的情思。 例句:恩深如海,情重似山;佳期非偶,離別最難。常言道藕斷絲不斷。
【第78句】:【良禽相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佐】 釋義:佐:助。好鳥看好樹木棲身,賢能的臣子選擇明君效勞。 例句:良禽相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佐。聞?wù)f唐君德勝堯舜,欽文敬武,天下紛紛以有德而伐無德,以有仁而伐無仁。如今望二位大人注意也。
【第79句】:打柴問樵夫,駛船問艄公。
【第80句】:【睡不著覺埋怨枕頭】(慣)比喻自己有問題,卻責(zé)怪埋怨別人。
【第81句】:【晌午吃晚飯——早些哩】(歇)晌午:中午。指時間或事情還早得很。
【第82句】:【跛者不忘履,盲者不忘視】(諺)履(lu):穿鞋走路。盲:瞎眼。跛子不能行走,但他并沒有忘卻穿鞋走路;瞎子眼不能視,但他并沒有忘卻睜眼看物。指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著生命的本能。
【第83句】:【圍著鍋臺轉(zhuǎn)】(慣)指燒火做飯,忙家務(wù)事。
【第84句】:【刀不出鞘,弓不上弦】 釋義:比喻不用武力行動。 例句:以統(tǒng)之計,莫若來日設(shè)宴,請季玉赴席;于壁夜中埋伏刀斧手一百人,主公擲杯為號,就筵上殺之;一擁入成都,刀不出鞘,弓不上弦,可坐而定也。
【第85句】:【開店不怕大肚漢】(諺)大肚漢:飯量、酒量很大的人。指開著的酒店飯店,正歡迎那些酒量、飯量大的顧客。泛指顧客消費多,商家自然就贏利多。 也作“開起酒飯店,不怕大肚漢”。
【第86句】:【和尚打傘——無發(fā)無天】(歇)發(fā):頭發(fā),諧“法”。天:天空,轉(zhuǎn)指天理、常理。和尚不留發(fā),打起傘來又遮住了天。指目無法紀(jì),肆無忌憚地做壞事。常含責(zé)罵意。 也作“和尚撐傘——無發(fā)無天”。
【第87句】:【吃不了兜著走】(慣)指一旦出了事,要承擔(dān)全部后果。 也作吃不了包著走。 吃不了兜著跑。 吃不了兜著。
【第88句】:【公雞下蛋,河水倒流】 釋義:強調(diào)事情不可能,也指事情顛倒過來了。 例句:叫我們走回頭路,受二遍苦,再給看召草當(dāng)奴隸,趴在地下讓他們踩,除非公雞下蛋,河水倒流,辦不到!
【第89句】:【跟著龍王會鳧水,跟著貓兒會上樹】 釋義:鳧水:泅水。比喻跟什么人學(xué)什么本事。 例句:李氏說:“俗話說:跟著龍王會鳧水,跟著貓兒會上樹,一點不假。庫瑪?shù)け臼菨h人家閨女,可外路人誰能說她不是赫哲人?”
【第90句】:【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肉】 釋義:比喻母親疼愛兒女。 例句:正像俗話說的: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少有少疼,多有多疼;就算最不待見的那個也十指連心!
【第91句】:【敢攬瓷器活,定有金剛鉆】(諺)瓷器活:修補瓷器的活計。金剛鉆:用金剛石做鉆頭的鉆子。有金剛鉆,就敢攬修補瓷器的活計。借指有某方面的專長,就敢承辦某方面的事情。
【第92句】:夏不睡石,秋不睡板。 春不露臍,冬不蒙頭。
【第93句】:【小雞下大蛋】(慣)比喻小人物干出大事情。
【第94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諺)指只要有青山在,自然就有樹木,有樹木就不愁沒有柴火。比喻只要保住基本力量,就不愁得不到發(fā)展。 也作留得青山在,何愁沒柴燒。 只要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第95句】:【水溝里翻不了船,蛤蟆騰不起浪】 釋義:比喻小人物成不了大事或鬧不起大亂子。 例句:水溝里翻不了船,蛤蟆騰不起浪!你們這些臭魚爛蟹來破壞俺們鐵打的江山,妄想!
【第96句】:【亂點鴛鴦譜】(慣)《醒世恒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中描寫,喬太守不了解情況,憑自己的主觀錯判了三對姻緣,歪打正著,成全了三對美滿夫妻。比喻胡亂為人搭配婚姻。也指不根據(jù)情況瞎安排事情。 也作“亂點鴛鴦”。
【第97句】:【兩國交鋒,各為其主】(諺)指雙方爭斗交戰(zhàn),都是為了各自的國君。 也作兩國相爭,各為其主。 兩國相爭,各保其主。
【第98句】:【滅門刺史,破家縣令】見“破家縣令,滅門刺史”。
【第99句】:【家中百事興,全靠主人命】 釋義:家庭興旺,全憑主人的命運。 例句:自古道:“家中百事興,全靠主人命。”十個婦人,敵不得一個男子。 自從宋敦故后,盧氏掌家,連遭荒歉,又里中欺他孤寡,科派戶役,盧氏撐持不定,只得將田房漸次賣了,賃屋而居。
上一篇:抖音短視頻最吸引人的歇后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