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光聽拉拉蛄叫,就別種地了】(諺)拉拉蛄:即螻蛄,昆蟲,生活在泥土中,晝伏夜出,專吃農(nóng)作物嫩莖。指拉拉蛄是農(nóng)作物的大害蟲,可農(nóng)民不會聽到拉拉蛄的叫聲就不種莊稼。比喻不能因為有人議論指責(zé),就不敢做事。 也作若怕螻蛄咬,就不用科田了。 盡聽拉拉蛄叫,別種莊稼了。
【第2句】:【快刀不削自己的柄】釋義:借指自己不會傷害自己。例句:眾人看了,盡皆駭然道:“怎么外感癥好吃這種大補藥?算來快刀不削自己的柄,一定是他錯了,開錯的,須接位高明先生來評評看。”
【第3句】:【久病成醫(yī)】(諺)指患病時間長了,對病因、病情以及用藥治療等都有切實的了解,幾乎算得個醫(yī)生了。
【第4句】:八只缸七只蓋——蓋來蓋去蓋不滿
【第5句】:【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諺)緣:緣分。舊指人與人能否相遇、相識,主要靠緣分。 也作有緣千里能相會,無緣對面卻成仇。 有緣千里巧相投,無緣對面不能留。
【第6句】:爸爸是車間主任,媽媽經(jīng)常勸他不能光聽好聽話,要聽得進(jìn)不同意見。媽媽說:“冰糖只能使嘴巴甜一陣子,忠言卻能讓人受用一輩子。”(河南·許昌)
【第7句】:一天,媽媽算命回來笑呵呵地說:“算命先生說我再過一年必會發(fā)大財。”爺爺聽了說:“算命的不說好,酬金哪里討!甭信那些個沒根沒據(jù)的話。”(廣東·龍門)
【第8句】:【鳥靠翅膀獸靠腿,人靠智慧魚靠尾】(諺)鳥靠翅膀飛翔,獸靠四肢奔跑,人靠智慧謀生,魚靠尾巴游動。指人和動物都要憑著自身的特有條件謀求生存。
【第9句】:【吃寬心丸】(慣)指聽到舒心寬慰的話。
【第10句】:公雞害嗓子——不能啼(提)了
【第11句】:核桃仁子——不砸不出來
【第12句】:【不知哪頭炕熱】(慣)指不知做什么事情得利大。
【第13句】:千條小河歸大海,各種榮譽集體來。
【第14句】:【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如實說出,不夸大,不縮小。相關(guān) 的:灶王爺上西天,有啥說啥。《北京日報》(1986,6,4):“群 眾信任,選舉我們當(dāng)干部,我們就應(yīng)當(dāng)老老實實地為人民群 眾辦事情,實實在在地向上級反映本單位的情況,有一說 一,有二說二。”
【第15句】:【求人者常畏人,受人求者常驕人】(諺)求人的人常有一種畏怯的心理,接受人求助的人總有一種傲慢的心理。指求人幫忙和答應(yīng)幫別人忙,心態(tài)迥然不同。
【第16句】:媽媽的同事要結(jié)婚,邀請我們?nèi)胰プ隹汀?砂职謪s對媽媽說:“還是你一個人去吧,我們和他們家的親戚朋友都不熟,傻站在那兒,像賣不完的紅甘蔗,尷尬著哩!”(四川·永壽)
【第17句】:【祧三杏四梨五年,棗子當(dāng)年就賣錢】釋義:種植果樹,桃樹三年結(jié)桃,杏樹四年結(jié)杏,梨樹五年結(jié)梨,棗子當(dāng)年就結(jié)棗兒。例句:在長期的生產(chǎn)實踐中,人們逐漸掌握了各種果木的生長規(guī)律:“桃三杏四梨五年,棗子當(dāng)年就賣錢。”
【第18句】:【生就的骨頭長就的肉】(慣)指生下來就是這樣,難以改變。 也作生就了的骨頭長就了的肉。 生就的骨頭。
【第19句】:【要長壽,多走路】(諺)在各種身體活動中,走路最適于各種年齡層面的人。指多走路是健康長壽的要訣。
【第20句】:逼上梁山——橫豎一拼
【第21句】:【滿園葡萄一根藤】借指同根,同一系統(tǒng)。類似的:千朵桃 花一樹生/千枝萬葉一條根。語文圖書:“滿園葡萄一根藤, 一根藤就是主線。主次分清,多而不亂。”
【第22句】:【狡兔有三窟】釋義:窟:洞穴,窩。比喻出路和藏身的地方要多,便于逃避災(zāi)禍。例句:我的意見是,從王強(qiáng)夫妻的例子說明,“海豹”是個狡詐的敵人。狡兔有三窟,他既然可以栽贓徐靜芳,可不可以同時栽贓嚴(yán)漢?甚至栽贓更多的人呢?
【第23句】:【好動扶人手,莫開殺人口】(諺)要勤動扶助人的手,不要出口就傷害人。指為人必須操善心,做善事,言行舉止要有益于人而不害于人。
【第24句】:【紙糊燈籠肚里亮】釋義:比喻自己心里清楚明白。例句:大家說禮訓(xùn)管林業(yè)隊賬目,是紙糊燈籠肚里亮,一人有數(shù),眾人沒數(shù)。
【第25句】:【拔草去尋蛇】釋義:比喻存心尋找差錯。例句:思量拔草去尋蛇,這回卻沒蛇兒弄。平常家里沒風(fēng)波,總有良平也無用。
【第26句】:【慷慨捐生易,從容就死難】(諺)捐生:獻(xiàn)出生命。一時毫不猶豫地選擇為正義獻(xiàn)出生命容易,在長時間考驗下仍從容自若地面對死亡而不改節(jié)就比較難。指“從容就死”比“慷慨捐生”需要更大的決心和更堅定的信念。 也作慷慨殺身易,從容就死難。 慷慨成仁易,從容就義難。
【第27句】:【生伢的不急,急死催生婆】(慣)催生婆:助產(chǎn)婆,幫助接生的婦女。 生孩子的人不急,接生的卻非常著急。指當(dāng)事人不急,旁人卻替他著急。
【第28句】:【客大壓店,店大壓客】見“店大欺客,客大欺店”。
【第29句】:【棍棒不打上門客】(諺)指對登門拜訪的客人,絕不可無禮。
【第30句】:【 困龍也有上天時】謂有能耐的人不會永遠(yuǎn)處于困境。端 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那可不然,窮人也有無饑日,困龍 還有上天時,人家打柴的朱買臣還當(dāng)過宰相呢!”
【第31句】:【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非常清楚,清白無暇。袁靜孔厥 《新兒女英雄傳》:“我兩個一塊兒工作這么些年真是小蔥拌 豆腐,一清二白;別說親嘴,就連個手也沒有拉過呀!”
【第32句】:【呼風(fēng)風(fēng)來,揮雨雨去】具有駕御形勢的高超能力。成語: 呼風(fēng)喚雨。張潔《無字》:“朦朧中……我又看見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呼風(fēng)風(fēng)來、揮雨雨去的諸葛亮,如何地運籌帷 幄。”
【第33句】:【阿母愛郎,脫褲換糖】(諺)郎:兒郎。阿母愛兒,不惜脫下褲子換糖給兒子吃。指母親疼愛子女,往往到了不顧一切的程度。
【第34句】:三月里炒青蠶蟲——又青(親)又熱
【第35句】:【 身正不怕影子斜】自己正確,不怕別人議論指責(zé)。古華 《相思樹女子客家》:“好在觀音姐身正不怕影子斜,一店之 主,她注意著。”
【第36句】:【捧著金飯碗討飯吃】見“拿著銀碗討飯吃”。
【第37句】:【遍地是黃金,缺少有心人】(諺)指發(fā)財致富的機(jī)會隨時隨地都有,就看人們有沒有生財?shù)难酃夂托挠嫛?/p>
【第38句】:【三軍】現(xiàn)在所謂“三軍”,一般泛指軍隊的統(tǒng)稱,也指海陸空三軍。毛澤東長征詩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之句,即是泛指紅軍。 “三軍”源自古代的軍隊編制。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晉、齊、魯、楚等國軍隊都設(shè)有上、中、下三軍或左、中、右三軍。其中以中軍的地位較高,也更為驍勇善戰(zhàn)。后來又演變?yōu)榍啊⒅小⒑笕姟L扑我院螅啊⒅小⒑笕娨呀?jīng)成為軍隊的一種固定的建制。不過,這時“三軍”的概念與春秋時期已有很大的不同,而是指擔(dān)任不同作戰(zhàn)任務(wù)的各種部隊。中軍即由主將親自統(tǒng)帥的部隊,也是全軍的主力。前軍即先頭部隊,后軍即擔(dān)任后方掩護(hù)、警戒任務(wù)的部隊。到了現(xiàn)在,前、中、后的三軍建制已完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陸、海、空三軍。
【第39句】:【掉進(jìn)悶葫蘆里】見“跌進(jìn)悶葫蘆里”。
【第40句】:學(xué)校舉行演講比賽,我怕自己講不好,就不敢報名。爸爸說:“三年胳膊三年腿,十年練不出一張嘴。”鼓勵我去試試。(河北·易縣)
【第41句】:沒牙老婆吃胡豆——軟磨硬泡
【第42句】:【黃鼠狼夸它孩兒香,刺猬說它孩兒光】釋義:比喻誰都覺得自己孩子好。例句:“這大概就叫黃鼠狼夸它孩兒香,刺猬說它孩兒光。然乎?”江學(xué)輝笑嘻嘻地插上說。
【第43句】:【三句不離本行】說話常與自己的行業(yè)有關(guān),或只關(guān)心本 位工作。張揚《第二次握手》:“我說玉菡,你真是三句不離 本行,研究了多年病毒遺傳理論,一開口就是因子。”
【第44句】:【膽小不得將軍做】(諺)膽小怕事的人做不了將軍。指只有膽量大的、敢作敢為的人才可以領(lǐng)兵打仗。也泛指膽小的人成不得大事。 也作膽小的得不了將軍位。 膽大做將軍。
【第45句】:【經(jīng)一失,長一智】見“吃一塹,長一智”。
【第46句】:筍子變竹——節(jié)節(jié)空
【第47句】:【高跟鞋】高跟鞋源出兩支,中、西皆有。先說中國的高跟鞋。高跟鞋最早出現(xiàn)在中國,比西方的高跟鞋早一千年左右。在中國戲劇舞臺上,西夏、遼、金、滿等少數(shù)民族婦女多穿高跟鞋,不過,這種鞋的跟不在后跟,而在中間。婦女穿上這種高跟鞋,照樣顯得高挑挺拔,楚楚動人。如《大登殿》中的代戰(zhàn)公主,《四郎探母》中的鐵鏡公主,電視連續(xù)劇《還珠格格》中的皇后、嬪妃、格格,都穿高跟鞋。雖然是戲曲作品,必定有它的依據(jù)。故宮博物院里不僅有滿族皇家婦女穿高跟鞋的畫像,還有實物。再說西方。十五世紀(jì)法國宮廷服裝師,為了方便騎馬時雙腳能夠扣緊馬鐙,為“白馬王子”專門做了高跟鞋。據(jù)說,身材矮小的路易十四為了令自己看起來更具自信更威嚴(yán),命令鞋匠為他裝上四寸高的鞋跟,并把鞋跟漆成紅色以示他的尊貴身份。朝中顯貴更是上行下效,也叫鞋匠替他們把鞋跟加高,皇帝只好把鞋跟再加高。后來,英王詹姆士二世與他的朝臣受到法國王室的影響,也穿上了高高的紅跟皮鞋。1680年皇帝還頒布了法令,依人的等級確定其鞋跟的高度,只有王室成員才能穿最高最漂亮的高跟鞋,嚴(yán)格地區(qū)別人的差異性。當(dāng)時作為權(quán)力象征的高跟鞋,曾禁止女性穿著,是男性的專利品。但高跟鞋在十七世紀(jì)時開始成為男女時裝的一個重要元素。女人們發(fā)現(xiàn),高跟鞋能讓女性看起來更高,同時,它還迫使背部呈弧形,促使女性挺胸翹臀,突出女性的形體美,并更能吸引別人的注意,于是,高跟鞋普遍受到歐洲女性的歡迎。到十九世紀(jì)時,高跟鞋有了一個很重要的轉(zhuǎn)折,幾乎退出了男鞋的領(lǐng)域,不似剛出現(xiàn)時廣受男士的喜愛,反而逐漸成為女性的專屬鞋類。歐洲女性的高跟鞋,迅速傳遍全世界,中國也不例外,至今受到年輕女性的青睞。
【第48句】:【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翼】釋義:比喻人心難測,要真正了解很不容易。例句:現(xiàn)在是革命時代,只講干革命不講打天下,但是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翼,真正的革命派當(dāng)然很多,假革命準(zhǔn)又能保其無?
【第49句】:【好馬不用鞭催】(諺)好馬上路,會自覺奔馳,不需主人用鞭催趕。 比喻有高度自覺性的人,做事認(rèn)真負(fù)責(zé),用不著別人指使督促。 也作好馬不用鞭催,響鼓不用重槌。 快馬不用鞭催,響鼓不用重錘。
【第50句】:【冬至未來莫道寒】釋義:冬至未到不要說天冷。指嚴(yán)寒在冬至以后。例句:冬至未來莫道寒.這東北的大冷天,還在后頭呢!
【第51句】:【十網(wǎng)九網(wǎng)空,一網(wǎng)就成功】(諺)比喻做事不怕失敗次數(shù)多,只要有一次成功就行了。
【第52句】:【路是人走的,錢是人掙的】釋義:只要努力干,就可以辦到。例句:“路是人走的,錢是人掙的;我不信我小子就沒有能耐蓋上三間房,買上二畝地。”
【第53句】:【死不了也得扒下一層皮】見“不死也得脫層皮”。
【第54句】:【狗逼急了跳墻,馬逼急了趵蹄】(諺)趵:踢。比喻人逼到急處,就會失去理性控制,什么事也能干得出。 也作“狗急了跳墻,兔子急了咬人”。
【第55句】:【對著真人,不說假話】見“當(dāng)著真人,不說假話”。
【第56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諺)礪:磨(刀)。指寶劍的鋒刃是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梅花的清香是從嚴(yán)寒的凜冽氣候中逼出來的。比喻人才的成就來自勤奮與刻苦。
【第57句】:【求生不生,求死不死】(慣)想活活不好,想死又死不成。形容人備受折磨,痛苦不堪。 也作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第58句】:鄰居劉嬸的兒子小強(qiáng),一玩起來就是一身泥一身土的。你聽,劉嬸又在說他了:“瞧你這孩子,都快玩成土地爺了。”(河北·邯鄲)
【第59句】:【皮之不存,毛將安傅】(諺)安傅:附著在哪里。指毛是附著在皮上的,皮要是不存在,毛就無從附著了。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chǔ),便無法存在。 也作“皮且不存,毛將焉附”。
【第60句】:扶著欄桿上樓梯——穩(wěn)步上升
【第61句】:大海里找針——沒處下手
【第62句】:奶奶給小弟穿棉褲,小弟鬧著喊熱,奶奶說:“要想暖,椿頭大如碗。”(河南·沈丘)
【第63句】:我爸爸因媽媽長期患病而整天不快,光想外出打工一走了之。外公勸導(dǎo)他說:“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為了孩子,為了這個家,你得振作起來,做好人父人夫。”(河南·鄢陵)
【第64句】:一個洞里的蛇——早有勾結(jié)
【第65句】:【玻璃人兒——透極了】(歇)本指極其透明,轉(zhuǎn)以形容人非常聰明伶俐。
【第66句】:對著鏡子說漂亮——自夸
【第67句】:【海軍帽飄帶】海軍戰(zhàn)士帽子后面都綴著兩根黑色的飄帶,看起來很瀟灑英武。它是怎么來的呢?據(jù)說在1805年,稱霸歐洲的拿破侖艦隊被英國海軍統(tǒng)帥納爾遜率領(lǐng)的艦隊擊敗,徹底粉碎了拿破侖進(jìn)攻英國的念頭。然而,在這次海戰(zhàn)中,納爾遜受重傷死去。英國皇家海軍為了悼念這位偉大的統(tǒng)帥,在發(fā)喪時全體水兵都在帽后綴上兩條黑紗,表示哀悼和敬意。由于納爾遜將軍深得水兵的敬重,治喪之后,水兵們都不愿意摘去帽子上的黑紗。為了尊重水兵的意愿,英國海軍正式規(guī)定海軍士兵帽后加綴兩條黑色飄帶,并從此形成傳統(tǒng)。后來,許多國家模仿英國,照貓畫虎地搬了過來,帽上的飄帶成了海軍的顯著標(biāo)志。
【第68句】:【不是省油的燈】(慣)比喻不是省事的人或不是好對付的人。
【第69句】:【胡說八道】“胡說八道”指那些沒有根據(jù)的或沒有道理的話。這一俗語的來歷與胡人有關(guān)。我國自先秦時起,就把北方邊地和西域各民族稱為“胡人”,后來這種稱呼也擴(kuò)大到外國人。東晉之后,不斷有胡人人主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權(quán)。由于當(dāng)時他們的文化比較落后,加之風(fēng)俗習(xí)慣也不一樣,說話辦事迥異于漢民族所尊奉的孔孟之道,不講究禮法典制,也沒有中原人的規(guī)矩,尤其是對他們直言無忌的講話非常反感,稱其為“胡說”。至遲在南宋明代就有“胡說”這個詞了。朱熹《朱文公集·答柯國材》中就有“不知當(dāng)時如何敢胡說”的記載。所謂“八道”,即八正道,又稱八圣道,為佛教三十七道品中的一類。要想達(dá)到佛教的最高境界,就需要采用八種方法和途徑修行,即正見、正思、正語、正業(yè)、正命、正精進(jìn)、正念、正定。這就是八正道的主要內(nèi)容。佛教傳人中國后,印度和西域來傳經(jīng)的僧人沒有幾個高僧,對佛教教義理解的不深不透,講解佛經(jīng)經(jīng)常出錯誤,中原漢人懂梵文的人又很少,就是聽他們講錯了也不知道,于是出現(xiàn)了亂說佛經(jīng)的現(xiàn)象。這樣講解的佛經(jīng)當(dāng)然會有很多錯誤,有些簡直是無稽之談。從而認(rèn)為胡人講解的佛法八圣道是“胡說八道”,是毫無根據(jù)地亂說一氣,以后就不再輕信胡人講解佛經(jīng)。“唐僧取經(jīng)”便是例證。
【第70句】:【卻之不恭,受之有愧】釋義:指接受禮物,深感過意不去。例句:“既然這樣,只好全部收下。這實在是卻之不恭,受之有愧。”
【第71句】:【實打?qū)崱浚☉T)1指實實在在、腳踏實地。2指說的全是實話。
【第72句】:【冰人】在古代媒人又被稱為“冰人”或“大冰”。媒人一般都是熱心腸,怎么反倒稱為“冰人”呢?這一稱呼最早見于《晉書·索統(tǒng)》中的一段故事:孝廉令狐策有一天夢見自己站在冰上,和冰下人說話,詢問圓夢的解釋說,冰上為陽,冰下為陰,主陰陽之事,你在冰上和冰下人說話,人陽語陰,主為人說媒,因而你當(dāng)為人說媒,冰河開了,婚姻也就成了。由此,后人稱媒人為冰人。
【第73句】:蒼蠅飛進(jìn)牛眼里——找淚(累)吃
【第74句】:【開會馬拉松,發(fā)言長而空】馬拉松,原指長距離賽跑。借 指會議時間拖得太長,不解決實際問題。《人民日報》 (1991,12,29):“最近,江蘇省南通市領(lǐng)導(dǎo)對開會發(fā)言實行 限時發(fā)言的新招,有效的整治了開會馬拉松,發(fā)言長而空的 會風(fēng)。”
【第75句】:跳蚤的臉——能有多大的面子
【第76句】:【撇在腦背后】(慣)指認(rèn)為人或事情無關(guān)緊要,放在一邊或丟棄不管。
【第77句】:【救急不救窮】(諺)指救濟(jì)人,只能幫忙解決其一時的窘困,難以使之?dāng)[脫長久的貧窮狀態(tài)。也指救助者只救急,不救窮,這是救助的原則。 也作救急救不了窮。 救急容易救窮難。
【第78句】:錯把泥胎當(dāng)真佛——迷心作怪(迷信作怪)
【第79句】:屬水蘿卜的——皮紅肚里白
【第80句】:【飛到九霄云外】(慣)形容跑得很遠(yuǎn)或消失得無影無蹤。
【第81句】:兩口子吵嘴——講不清的理
【第82句】:打燈籠走親戚——明來明去
【第83句】:【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搟面杖無孔。一竅不通,謂外行, 不懂。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你要寫文章,咱是搟面 杖吹火,一竅不通。”
【第84句】:【花枝葉下猶藏刺,人心怎保不懷毒】(諺)花的枝葉下還藏著刺,誰能保得住人沒有毒害人的心思呢。 指人心莫測,要時時提防。
【第85句】:【把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慣)形容用了最大的力氣。
【第86句】:【千尺有頭,百尺有尾】(諺)繩索再長,總是有頭有尾的。比喻任何事情有開頭也有結(jié)尾。也比喻做事得順著次序,有頭有尾,不可亂套。
【第87句】:【衙門的錢,下水的船】(諺)下水的船:順?biāo)畡澬械拇浅?焖佟?進(jìn)衙門打官司,花錢如順?biāo)话闳菀住Ef指打官司用錢多,窮人打不起官司。
【第88句】:【拿著螞蚱喂老虎】(慣)比喻東西太少,滿足不了需求。
【第89句】:【日間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沒做壞事,心中坦然, 反之則擔(dān)驚受怕。日間,也說:平生、為人。魯迅《華蓋集續(xù) 編》:“平生不做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乙校不自心虛, 怎能給恐嚇呢?”
【第90句】:【地球照樣轉(zhuǎn)】一切事情照樣進(jìn)行,沒有什么妨礙。海外 陳若曦《二胡》:“走了他們,沒有人在意,地球照樣轉(zhuǎn)。”
【第91句】:【跟著好人學(xué)好人,跟著巫婆跳假神】(諺)巫婆:以替人祈禱招魂為職業(yè)的婦女。跳假神:裝神弄鬼。 指經(jīng)常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就會受什么樣的影響。 也作跟著啥入學(xué)啥人,跟著巫婆學(xué)跳神。 跟著秀才學(xué)作文,跟著巫婆學(xué)下神。
【第92句】:半云空上長草——破天荒
【第93句】:包公斬包勉——不留情;大義滅親;先治其內(nèi)后治其外;正人先正己
【第94句】:天黑了,全家人還在地里忙著。媽媽感嘆地說:“忙人無黑路啊!”(安徽·樅陽)
【第95句】:【 羊群里跑出駱駝來】指突出,優(yōu)秀。類似的:谷子地里長 出一棵高梁。成語:出類拔萃。清代《紅樓夢》:“如今你還 了得,羊群里跑出駱駝來了,就只你大,你又會做文章了!”
【第96句】:【 十個明星,當(dāng)不得月】星光不如月光。比喻人雖多,也抵 不上一個有能耐的人,沒有能超過的。或說:滿天星星,抵 不上月亮。明代《金瓶梅》:“難得你明日另養(yǎng)出來,隨他多 少,十個明星,當(dāng)不的月。”
【第97句】:【拉不開栓】(慣)指非常緊張、忙碌,難以應(yīng)付。
【第98句】:【一言抄百總】(慣)一句話總括所有內(nèi)容。猶言“總而言之”。
【第99句】:【烏紗帽】烏紗帽早已成為歷史,它的詞義已變成官員職務(wù)的代稱。其實,烏紗帽剛一問世時,并不為官員所獨占,而是官民皆可戴用的普通帽子。據(jù)史載,烏紗帽最早出現(xiàn)于南北朝期間,當(dāng)時,南朝有個叫休仁的人,他以烏紗抽扎帽子邊沿,稱其帽子為烏紗帽。隨后,又有人用白紗甚至雜色紗扎帽邊,這樣也就有了“白紗帽”、“雜紗帽”了。這許多帽子官民都可戴。到唐代,烏紗帽已十分普通,通用于天子、士人、妓藝。天子視朝時,按南朝舊制戴白紗帽,民間則盛行烏紗帽,只是一種俗帽,因其比較灑脫而為隱士山人偏愛,當(dāng)時烏紗帽是一種十分隨便的穿戴。到宋代,才規(guī)定朝中官員都要戴烏紗帽,連皇帝也不例外,烏紗帽兩旁各有一根長翅(可參照宋朝皇帝的畫像),足有一尺多長,所以走起路來上下顫動。為了保護(hù)帽翅免于抖落,官員走路都小心翼翼。而翅的作用是“鎮(zhèn)儀”,據(jù)說這種特別裝束是為了保證戴帽者走起路來端正莊重,保持做官的尊嚴(yán)。明朝時,官員仍戴這種烏紗帽,但皇帝已經(jīng)不戴了。明朝規(guī)定:官員上朝和辦公時,皆須戴烏紗帽,穿團(tuán)領(lǐng)衫,束腰帶。帽翅長度較前縮短了,而且寬窄也不相同,官階越高,紗帽的雙翅越窄,反之,雙翅越寬。烏紗帽已經(jīng)退出歷史舞臺,但它的詞義卻保留了下來,無論是文學(xué)作品還是民間經(jīng)常能聽到丟官就是丟掉烏紗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