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年三十的案板——借不得;沒有空
【第2句】:【玩火者必自焚】謂做冒險的事情,必然會危及自身。成 語:玩火自焚。傳記圖書:“然而,事與愿違,玩火者必自 焚。”
【第3句】:【 一回生,二回熟】開始生疏,以后會逐漸熟悉。回,也說: 次。老舍《四世同堂》:“以后我就曉得怎么留神,怎么見機 而作了!一次生,二次熟!”
【第4句】:【 提起千斤重,放下二兩】輕感到重,實際上并不重。謂把 容易的事情看得太難。《燕山夜話》:“俗話說:提起千斤重, 放下二兩輕。有若干問題往往看得太嚴重了反而無法解 決,也許無意中很隨便就解決了問題。”
【第5句】:【家有賢妻,夫不吃淡飯】(諺)家里有了賢惠的妻子,丈夫的日子就會過得有滋有味。指有了賢妻,丈夫就得益無窮。
【第6句】:老道吃葷——開戒了
【第7句】:【一條道兒跑到黑】不改變主意,堅持到底。類似的:一條 胡同走到底。張賢亮《河的子孫》:“可是,事情已經做下了, 只能一條道兒跑到黑。”
【第8句】:姐妹倆回娘家——殊途同歸
【第9句】:【擔折知柴重】(諺)折(she):折斷。指挑柴的擔子壓斷了,才知道所挑的柴太多太重。比喻人承受過大的壓力,才體會到責任的沉重。
【第10句】:【老虎拉車——亂套】(歇)套:牲口拉車時,拴牲口的兩根皮制或麻制的繩。本指用套胡亂地拴住老虎,轉喻亂了次序或秩序。
【第11句】:【一不沾親,二不帶故】(慣)故:朋友。指既不是親戚,又不是朋友,沒有親友關系。
【第12句】:一天晚上,奶奶讓我上街買東西,我害怕不敢去。奶奶說:“一分膽量一分福,十分膽量住瓦屋。別害怕,去吧。”(河南·尉氏)
【第13句】:【虱子多了不怕咬】(諺)身上生的虱子多了,反倒不覺得癢癢。常比喻欠的債務多了,再愁也沒用。也泛指做的不光彩事多了yipinjuzi.com,反而無所謂。 也作虱多不癢,債多不愁。 虱子多了不癢,賬欠多了不愁。 債多不愁,虱多不癢。
【第14句】:【父子無隔宿之仇】(諺)指父子之間的仇怨很容易消除。
【第15句】:【錢為人之膽】見“財是富之苗,錢是人之膽”。
【第16句】:【心不負人,面無慚色】(諺)指做事不虧負別人,就心安理得,不會有愧對別人的表情。
【第17句】:【蛤蟆跳三跳,也要歇一歇】釋義:比喻人不能總干活,也要適當休息。“跳三跳”又作“跳幾跳”、“蹦三蹦”。“歇一歇”又作“歇三歇”。例句:趙新提醒大家,自從提出三熟制的問題以后,已經有人在散布流言飛語了,說什么“蛤蟆跳三跳,也要歇一歇”,反對冬季興修水利。
【第18句】:高梁稈做鞭桿——經不起摔打
【第19句】:弟弟因為淘氣,常挨爸爸的打。奶奶指著爸爸說:“你呀,倒像鐵匠的兒子,就知道打。”又指著弟弟說:“你也真是鐵匠鋪里的料,挨敲打的貨。”(江蘇·鹽城)
【第20句】:鐵軌上的火車——走得正行得直
【第21句】:【肥豬拱廟門——自來】(歇)指自己送上門來。
【第22句】:太陽地里點燈——不增光
【第23句】:【放虎歸山,必成大害】(諺)比喻放走強敵,必定會帶來難以估料的后患。 也作放虎歸山,自留禍根。 放虎歸山,終是后患。
【第24句】:【 肚饑想起牙縫菜】遇到困難,只能想些勉強補救的辦法。 李準《黃河東流去》:“肚饑想起牙縫菜,就在這時候,四圈忽 然想起,他的一件舊棉襖還在大五條家放著。”
【第25句】:每次寫作文,我老愛“克隆”作文書上習作的開頭與結尾。媽媽說:“寫作文要寫出自己的情感,要多讀多練。這樣吃別人嚼過的饃多沒味道!”(陜西·武功)
【第26句】:【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慣)指說話的人不是有意的,聽話的人卻動了心。
【第27句】:【害人終害己】(諺)存心傷害別人的人,到頭來反而傷害了自己。指為人要慈善,存心害人是沒有好下場的。 也作“害人還自害”。
【第28句】:針當棍子一針(真)棒
【第29句】:【投師不如訪友,訪友不如交手】(諺)練武的人想要提高武藝,投師領教,不如訪友切磋;訪友切磋,又不如交手實練。指親身實踐提高最快。
【第30句】:【槽頭買馬看母子】(諺)母子:偏指生崽的母馬。指要買馬駒,先看母馬咋樣。借指要知閨女的為人,先看生養管教她的娘親是什么樣的人。
【第31句】:爸爸買了一條活魚回來,十分高興地對媽媽說:“趕快做做吧!豬要吃叫的,魚要吃跳的!”(湖南·醴陵)
【第32句】:二郎神的兵器——兩面三刀
【第33句】:農貿市場上的爛冬瓜——隨行就市
【第34句】:【貨到街頭死】(諺)遠途販運來的貨物,只要上市,便沒退路,不論價高價低,都得脫手賣掉。指做生意要獲得可靠信息,盲目販運沒出路。
【第35句】:比著葫蘆畫個瓢一走不了樣
【第36句】:【 吃過河豚,百樣無味】河豚味美。謂見過大世面,對一般 事就看得淡了。清代《孽海花》:“俗話說得好:吃過河豚,百 樣無味了。若是做了上海道,也是百官無味了。”
【第37句】:【勞燕分飛】“勞燕分飛”用以比喻夫妻或情侶分手。 “勞燕分飛”出自《樂府詩集·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勞燕”指的是伯勞和燕子兩種鳥類。曾有人誤將“勞燕”當成辛勞的燕子,太望文生義了。燕子大家都很熟悉,而伯勞是什么樣的鳥呢?伯勞俗稱“胡不拉”,是一種食蟲性的鳥。伯勞大多棲息在丘陵或開闊林地,在我國較為常見。傳說伯勞和燕子這兩種同屬雀科的候鳥,在春意盎然的時節會相戀,經過炎炎夏日的激情,至秋天冷卻,各奔東西,遷徙異地。這便是“勞燕分飛”典故的由來。正因為此,伯勞與飛燕也經常被古人寫進詩中。例如,王實甫的《西廂記》中就有這樣的文案:“他典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勞飛燕各西東。”伯勞從從東去,燕子急急西飛,相遇總是太晚,離別總是太疾。東飛的伯勞與西飛的燕子共同構筑了傷感離別的凄涼景象,成為不再聚首的象征。所以,用“勞燕分飛”來喻指曾經相愛的戀人或夫妻分離,再合適不過了,只是有些傷感。
【第38句】:【業罐子滿了】(慣)業:同“孽”,罪孽。指作惡極多,死期已到。
【第39句】:鏡花水月——虛像
【第40句】:【 老天爺有眼】老天爺有眼看得清楚,謂人世間的善惡會 有報應。臺灣林語堂《京華煙云》:“老天爺若有眼,他應當 保佑這一對好孩子,讓他們完成婚配才是。”
【第41句】:【魚兒蹦到沙灘上】(慣)比喻陷入絕境。
【第42句】:【腦袋上沒疤拉,屁股上沒癤子】(慣)比喻沒有辮子可抓,沒有短處可指摘。
【第43句】:【有粉不往臉上搽】(慣)粉:指搽在面部的細粉狀化妝品。比喻不顧臉面,不要體面。
【第44句】:【人面虎狼心】(慣)形容人外表慈善,內心兇狠。
【第45句】:【好天也得防陰雨】(諺)再好的天氣,也得有陰雨天的防備。比喻人即使身處順境,也必須有承受逆境的思想準備。 也作“晴天還要防陰天”。
【第46句】:【蟬曳殘聲過別枝】蟬飛走時伴著叫聲。比喻急忙離開, 或另有高就。海外梁厚甫《海客隨筆》:“哪怕是每星期只有 幾塊錢之差,找到了就投函,被接納了就蟬曳殘聲過別枝。”
【第47句】:【成氣候】(慣)比喻有成就或有前途、有出息。
【第48句】:【走得正,行得端】(慣)形容行為正派,光明磊落。 也作“走得直,行得正”。
【第49句】:【墻上的泥坯——去了一層又一層】(歇)泥坯:抹在建筑物表面的泥層,掉了一層可以再涂一層,舊時歧視婦女,把妻子比作“泥坯”。 指妻子死了一個又再娶一個。
【第50句】:【吃了砒霜藥老虎】(慣)砒霜:無機化合物,白色粉末(有時略帶黃色或紅色),有劇毒。為毒死老虎,自己先吃砒霜中毒,再讓老虎吃自己的死尸中毒。比喻做事太愚蠢,得不償失。
【第51句】:【聽傳言,失江山】(諺)傳言:毫無根據的流言蜚語。江山:國家大業。指輕信流言蜚語,會失掉江山。多泛指輕易相信傳言,必定會誤大事。 也作聽傳言,失落江山。 聽信閑言,失落江山。
【第52句】:【晌午吃晚飯——早些哩】(歇)晌午:中午。指時間或事情還早得很。
【第53句】:【無風三尺浪】原形容海洋波濤。借指造謠生事。成語: 興風作浪。《鄧麗君傳》:“人怕出名豬怕壯。鄧麗君名噪海 內外,一言一行常起‘地震’。真是無風三尺浪,有風浪千 尺。”
【第54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慣)取不盡,用不完。形容資源豐富。
【第55句】:【打蛇打七寸】(諺)七寸:蛇的要害處,在蛇的頭之下,腹之上。打蛇必須打在它的致命部位——七寸上。比喻打擊敵人,要擊中他的要害。也比喻辦事要抓住關鍵。
【第56句】:籠中鳥——有翅難展
【第57句】:【自家掘坑自家埋】(慣)比喻自作自受,自討苦吃。 也作自己掘井自己跳。 自個兒挖坑埋自己。
【第58句】:姑姑經常說她干活多,我干活少。奶奶數叨她說:“黃鱔泥鰍本來就拉不了一般長。”(河南·新野)
【第59句】:【接神容易送神難】見“請神容易送神難”。
【第60句】:買個喇叭不透氣——實心眼
【第61句】:【公雞下蛋,河水倒流】釋義:強調事情不可能,也指事情顛倒過來了。例句:叫我們走回頭路,受二遍苦,再給看召草當奴隸,趴在地下讓他們踩,除非公雞下蛋,河水倒流,辦不到!
【第62句】:敲鑼賣糖——各干各行
【第63句】:【 狗攆鴨子,刮刮叫】鴨子被追發出叫聲。刮刮叫,又指好 得很。《敵后武工隊》:“绱鞋不用錐子,針(真)好;狗攆鴨 子,刮刮叫。比我強一百倍。”
【第64句】:壁頭上掛蒲席——不像話(畫);不成話(畫)
【第65句】:【種田的兒郎不顧衣】(諺)兒郎:泛指年輕人。從事農業生產的年輕人,只顧耕田種地,不怕弄臟衣服。指勞動者不怕臟。
【第66句】:【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得了人家好處,不容易堅持 原則。張賢亮《河的子孫》:“不過,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 嘴軟。兩碗香噴噴的羊肉大米飯下肚,不給人家撂下些啥, 總覺得過意不去。”
【第67句】:黑板上寫字——擦了再來
【第68句】:【撒了芝麻撿個西瓜】見“丟了芝麻,撿了西瓜”。
【第69句】:韓信拜帥——有用武之地
【第70句】:【看見葫蘆想起了瓢】(慣)比喻看見某個人或事物就聯想到與此有關的人或事物。
【第71句】:【會嫁的嫁對頭,不會嫁的嫁門樓】(諺)對頭:合適的男子。門樓:高門樓,有錢有勢的門第。指給女兒選擇婆家,要選個合適的女婿,不要著眼于有錢有勢。 也作會嫁的嫁兒郎,不會嫁的嫁家當。 會選的選兒郎,不會選的選田莊。
【第72句】:船開才買票——錯過時機
【第73句】:河邊沒青草——不要多嘴驢
【第74句】:【好話說上千千萬,不如實事辦一件】(諺)好聽的話說得再多.也不如切切實實地做上一件好事管用。 指光說不起作用,貴在拿出實際行動。 也作“好話千句,不及好事一樁”。
【第75句】:【保飯碗】(慣)指保住職業,使生活有基本保障。
【第76句】:吃過黃連喝蜜糖——苦盡甜來
【第77句】:害了芝麻打跟斗——碰到茬子上了
【第78句】:【打腫臉充胖子】要面子,硬充好漢。類似的:鼓著腮幫去 充胖。巴金《談(秋)》:“他寧肯有病裝健康人,打腫臉充胖 子,不讓任何一個人知道真實情況。” 當面鼓,背后鑼當面一套,背后一套,耍兩面派。類似 的:人前一面鼓,人后一面鑼。汪幸福《浪跡臺灣島》:“商人 那種人前一面鼓,人后一面鑼的本領,自然運用得嫻熟自 如。”
【第79句】:【黃鼠狼娶媳婦兒——小吹小打】(歇)譏諷人辦事小里小氣,不大方。也指小打小鬧,氣派、規模小。 也作“黃鼠狼娶媳婦兒——小打小鬧”。
【第80句】:六月里做棉襖——早準備
【第81句】:【發一回水,澄一次泥】釋義:比喻矛盾暴露一次,問題澄清一些。例句:同志們,今天的會議,對我對大家都是一堂很生動的課!發一回水,澄一次泥,經一回事,長一次智。我相信大家都會認真地去思考,并得出正確的結論。
【第82句】:【出恭】“出恭”是人廁的雅稱。“恭”是尊敬之意,這么一個高雅的詞兒怎么會和入廁扯在一起呢?這要從明代科舉考試說起。明代科舉考試的考場,設有“出恭人敬”牌,以防止士子擅離座位,有事經批準,領“出恭入敬”牌后方可出入。同時考試時間頗長,人總會有三急要出出人人,凡出去方便者,也要申領“出恭入敬”牌,托于胸前,按指定地點去解決,迅速交牌回位。此牌寫得清楚,要出入恭敬,意思是輕去輕回,不得喧嘩,保持試場安靜,以防影響他人考試。因考生上廁所時必須領此牌,故后世習稱大小便為“出恭”,并謂大便為“大恭”,小便為“小恭”,連放屁也稱“虛恭”,可見讀書人真能整詞。
【第83句】:媽媽讓我吃干凈碗底的米粒,我有點不樂意。她說:“你別小看那幾顆米,一天一口,一年一斗。”(河南·南陽)
【第84句】:【城狐不灌,社鼠不熏】(諺)城墻上的狐貍窩不可用水灌,不然會毀壞城墻;社廟的老鼠洞不可用火熏,不然會燒毀社廟。指邪惡有所憑借便難以清除,常借指帝王左右的佞臣無法鏟除。
【第85句】:白菜拌豆腐——清清白白
【第86句】:【耗子鉆到煙囪里——兩眼墨黑】(歇)本指老鼠兩眼被煙塵熏得墨黑,轉喻人看不清事物,不了解情況。
【第87句】:【搭起戲臺賣螃蟹——買賣不大,架子倒不小】(歇)譏諷人本事不大,派頭卻不小。 也作“賣螃蟹的搭戲臺——架子大”。
【第88句】:公雞對著麥克風叫——鳴(名)聲不低
【第89句】:哥哥剛從警校畢業,練就一身好本領。有一天,他帶我上街買東西,兩個流里流氣的小伙子故意找哥哥的碴兒。哥哥說:“你們別沒事找事,我也是東山跑過驢,西山找過虎,見過點陣勢的。”他們不聽,伸手打了哥哥一拳,哥哥說:“你們真是瘋狗咬太陽,不知道天高地厚。”說著,三腳兩拳,打得他們抱頭鼠竄。(河南·許昌)
【第90句】:【天君泰然,百體從令】(諺)天君:心。指人只要心神安寧,身體各部分機能就會各得其所。也借指主事人從容鎮定,屬下便不會慌亂。
【第91句】:【楚人沐猴而冠】釋義:沐猴:獼猴。冠:戴上帽子。楚國人給獼猴戴上帽子,使其裝成人樣。比喻人虛有儀表或地位,并沒有本領。例句:韓生趨出,顧語他人道:“我聞里諺有言:楚人沐猴而冠,今日果然相驗,才知此言不虛了。”
【第92句】:【寧挨杠子不挨針】釋義:比喻小虧不吃吃大虧。例句:“像他這號人,給他面子他不要,非給他個厲害看看他不會做出血筒子!”“奴婢也看他是一個寧挨杠子不挨針的人。”
【第93句】:【矮檐之下出頭難】(諺)矮檐:低矮的屋檐。指在矮檐之下身體彎曲,難以伸直頭顱。比喻人身處強大勢力的壓抑之下,身不由己。
【第94句】:王嬸丟了錢包,她嘆氣說:“唉!人走了運,扁擔頭兒都開花哩;人倒了霉,推磨子都走岔路哩。”(陜西·干陽)
【第95句】:捉住驢子當馬騎——不識貨
【第96句】:彭祖遇壽星——各有千秋
【第97句】:【土幫土成墻,人幫人成王】人們團結起來就有力量。周立 波《暴風驟雨》:“趙主任告訴我們說:‘土幫土成墻,窮幫窮 成王。’咱們團體抱得緊,啥也不怕呀。”
【第98句】:【見不得溝,過不得梁】(慣)形容沒見過世面,沒經歷過挫折。
【第99句】:【摔了個跟頭,拾了個明白】(諺)人摔了一跤,卻明白了一層道理。 指壞事中往往有好事,受到一次挫折或打擊,卻獲得一次經驗教訓。 也作摔了跟頭學了乖。 摔一個筋斗,識一步路程。 筋斗:跟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