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熱飯不能熱食】(諺)指要吃熱飯,還需等到稍涼之后,方不至于燙嘴。比喻辦事需有耐性,急于求成反而會壞事。
【第2句】:狗叼豬尿泡——空歡喜
【第3句】:【千里為官只為財】(諺)離家千里去做官,只不過是為了得到更多的錢財。指舊時離鄉背井去做官的人,總脫不了發財求利的目的。 也作“千里求官只要財”。
【第4句】:兒子成親父做壽——好事成雙
【第5句】:【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出現罕見的事情。蔣子龍《赤橙黃 綠青藍紫》:“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沒有各式各樣的新奇事, 還算是一個紛紜復雜的世界嗎?”
【第6句】: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
【第7句】:【鬼迷心竅】(慣)比喻受入迷惑或受邪念驅使,頭腦迷糊不清醒,以至做出蠢事。
【第8句】:【蛤蟆跳三跳,也要歇一歇】釋義:比喻人不能總干活,也要適當休息。“跳三跳”又作“跳幾跳”、“蹦三蹦”。“歇一歇”又作“歇三歇”。例句:趙新提醒大家,自從提出三熟制的問題以后,已經有人在散布流言飛語了,說什么“蛤蟆跳三跳,也要歇一歇”,反對冬季興修水利。
【第9句】:【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諺)要想求得生平的富裕貴顯,就得下苦功夫。指努力拼搏,可求得富貴享樂。 也作欲求生快活,須下死工夫。 欲求生受用,須下死工夫。
【第10句】:【餓出來的見識,窮出來的聰明】(諺)饑餓能使人增長見識,窮困能使人變得聰明。指忍饑受餓的貧困生活往往迫使人明察是非,升華智慧。
【第11句】:張五第一次偷東西,被公安局抓走批評教育了一陣就放了出來。可他回來不久又去偷,結果判了刑。村里人說:“他啊,是不當和尚頭不冷,不打棍子不知疼,非得好好整治一下不可!”(山東·文登)
【第12句】:變形的鋼板——難校正
【第13句】:【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諺)指暗了東方,西方還亮;南方黑了,北方還明。比喻一處情況不利,還有別處,做事應當靈活通變,不可拘泥。
【第14句】:【潑出的水,說出的話】(諺)潑到地上的水,再也收不回來;話從嘴里說出,再也咽不回去。指人說話必須講信用,話一出口,就要負責。
【第15句】:【鄉下人不認識仙人掌——青餅子】(歇)仙人掌:多年生植物,莖多呈長橢圓形,稍扁平,像手掌,綠色。本指鄉下人沒見過仙人掌,說成是青餅子;轉以形容人刻板古怪。
【第16句】:【老母豬吃碗碴——肚里有瓷】(歇)瓷:諧“詞”。指說話振振有詞,頭頭是道。有時含譏諷意味。 也作“老母豬吃碗碴子——肚里挺有瓷兒”。
【第17句】:【雞毛毽子,一腳踢了】指推脫不管。沙汀《淘金記》:“從今 天起,我什么也不管了,你把這個家務雞毛毽樣,一足踢了 也好。天啦,原來變了牛還要遭雷打啊!”
【第18句】:【五個騾子一條線,三個毛驢一大片】(諺)騾子成群走路,習慣走成一條線,不會散亂;毛驢走路,有三個就會散成一大片。指騾、驢行路,各有習慣。
【第19句】:【為人最怕老來貧】(諺)指人生最怕的是年老時貧困,無法生活。
【第20句】:【張天師被鬼迷】(慣)張天師:東漢張道陵創立道派,認為符水咒法能驅鬼治病,被盾世尊為“天師”,其后裔繼承道法,受封號為“張天師”;民間也泛指能降鬼的人。比喻有本領的人被入迷惑,頭腦不清醒。 也作張天師吃鬼迷了。 張天師著鬼迷。 張天師教鬼給迷住了。
【第21句】:【六月里的梨疙疸,有點酸】釋義:梨疙疸:指未成熟的梨。形容人迂腐,扭捏作態。例句:咱說你這個人呀,可是個好人,就是六月里的梨疙疸,有點酸。
【第22句】:喜鵲落滿樹,烏鴉漫山飛——吉兇未卜
【第23句】:千人大合唱——異口同聲
【第24句】:【薩其瑪】“薩其瑪”聽起來像外文中譯,但它并非西點,而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小吃。“薩其瑪”是滿族的一種風味糕點。 “薩其瑪”一詞,最早見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學士傅恒著《御制增訂清文鑒》一書。書中寫道:“薩其瑪”,把白面(指已和好的)經芝麻油炸后,于糖稀中摻和。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成書的《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薩其瑪乃滿洲餑餑,以冰糖、奶油合白面為之,用烘爐烤熟,遂成方塊,甜膩可食。”這里是指薩其瑪的制作方法。制作薩其瑪的最后兩道工序是:將其切成方塊,隨后碼起來。“切”,滿語為“薩其非”;“碼”,滿語為“瑪拉木壁”。“薩其瑪”便是這兩個滿語的縮寫。早期,薩其瑪的漢名叫“糖纏”,這可見于《清文補匯》一書。但此名一直沒有傳開,而薩其瑪卻成了滿漢兩族人民共同使用的名稱。
【第25句】:【新婚三天沒大小】見“洞房三天沒大小”。
【第26句】:【砍倒樹摸雀崽兒——照穩當里辦】(歇)雀崽兒:剛出生的麻雀。 指辦事求穩。
【第27句】:【討便宜處失便宜】(諺)討別人的便宜,結果往往是被別人占了便宜,自己反倒吃了虧。誡人不可有貪占便宜的念頭和行為。
【第28句】:【鋪的草,蓋的草,有個老伴就是好】(諺)即使窮到下鋪草、上蓋草的程度,只要有個老伴相依為命,彼此體貼照應,就會感到十分滿足。指老年人最難得的是有個老伴。
【第29句】:【七歲八歲討狗嫌】(諺)男孩子在七八歲時特別頑皮淘氣,連狗都討厭他。指男孩兒在七八歲時最難管教。 也作七歲八歲,雞狗都嫌。 七、八、九,厭死狗。 七歲八歲,沒人刮得。沒人刮得:沒有誰愿意理睬他。
【第30句】:【四六不懂】是一個俗語,在百姓當中比較流行。它是形容一個人不懂事理,形同“二百五”。 “四六不懂”源自駢文體。駢體文詞語,四字和六字相間,是為基本句式,俗名“四六文”,曾是撰文造句的經典參照。故此,說某人“四六”,指的是有文化素養,是對其行為規范的褒獎。如果在“四六”后面加上“不懂”二字,形成“四六不懂”句式,就是貶斥。“四六不懂”如同“不三不四”一樣,“三四”為好,三、四前面加上“不”字就是貶義。
【第31句】:【 破車攬大載】超重,力不勝任。《法律與生活》(1999,5): “當初真不該破車攬大載,現在也只能硬著頭皮去了,要不 然對不起哥哥。”
【第32句】:媽媽問爸爸是怎樣感冒的,爸爸說:“下午背了兩筐蘿卜,到學校門口把外衣脫了。”媽媽說:“你真是,拿不輕,馱不重,推車擔筐不能用。”(河南·博愛)
【第33句】:【金烏西墜,玉兔東升】(慣)金烏:太陽。玉兔:月亮。指太陽落山,月亮升起來,夜色降臨。 也作“金烏早墜,玉兔飛升”。
【第34句】:小亮學習退步了,卻不以為然。爸爸批評他,他竟不服氣,還說:“我在班上還是名列前茅呢!”爸爸無可奈何,點著他的鼻尖說:“哼!你呀,就會豬八戒演講——大嘴說大話,比起人家小剛來,你是扁擔豎在電桿下——差一大截喲!”(江西·南昌)
【第35句】:屬唐僧的——不知好歹
【第36句】:【對牛彈琴】(慣)比喻對著愚蠢的人講深奧的道理。譏笑人聽不懂別人的話,或譏諷人說話不看對象。
【第37句】:【破車礙好道】(諺)比喻不合時宜的舊事物不清除,就會妨礙新計劃的實施或新生事物的進展。
【第38句】:【吃香】“吃香”一詞,比喻在領導或長輩面前受寵。 “吃香”一詞最早出現在宋代歐陽修的《歸田錄》中。當時在京師流傳著“三班吃香,群牧吃糞”的說法。原來,宋承唐制,在宮內設有三班之職,分別為東頭供奉、左右班殿直和殿前承旨。這“三班”都隸屬于宣徽院。宋雍熙四年,別置三班院,以崇儀副使蔚進掌之。這三班在院者,也常常達到數百人。這些人官尊事簡,權勢日增,是肥差。每年過元節,他們湊錢到寺院進香,合以祝圣壽,此乃謂之“香錢”。這就是“吃香”一詞的最初含意。而群牧司領內外坊監使副判官俸祿最優,又歲收糞壑錢頗多,以充公用。所以,他們樓臺近水,也便被人戲謔地稱為“吃糞”了。無論是“吃香”還是“吃糞”,在當時都是憑職權而享受到的某種好處,拿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種行業不正之風。“吃糞”一詞沒有流傳下來,可能是因為同穢物搭界太不文雅所致,如果流傳下來,官員用公款大吃大喝等同于“吃糞”。但“吃香”一詞,卻流傳至今,轉義為受寵。
【第39句】:【叫花子剛有得吃,就苛待要飯的】謂人的情況好轉,翻臉不 認朋友。類似的:今天撂下討飯棍,明天就把窮人恨。柳青 《創業史》:“咱們都是在郭家河窮得立不住腳,搬到蛤蟆灘 來的哎,你家搬過來的那陣是啥樣?叫花子剛剛有得吃的 了,就苛待要飯的啦?”
【第40句】:【剃頭擔子——一頭熱】(歇)剃頭擔子:理發匠流動著做生意用的擔子,一頭放板凳和理發工具,另一頭是燒熱水用的小火爐。指當事雙方一方熱情,一方冷淡。 也作剃頭挑子——一頭熱。 剃頭匠的挑子——一頭熱。
【第41句】:【吃五谷雜糧,保不住不生病】(諺)指人免不了要吃五谷雜糧,也就免不了要生百病。 也作“人吃五谷生百病”。
【第42句】:【雞叫天明,雞不叫天也明】釋義:比喻缺少誰也無關緊要,事情照樣進行。例句:他不同意,地球就不轉了?雞叫天明,雞不叫天也明!要按他的意思,“地下革新組”根本平不了反,我和袁師傅這輩子別想再翻身。我看,只要大伙要求上新產品,他一個人擋不住!
【第43句】:【壁笆上掛團魚——四腳無撈】(歇)壁笆:籬笆墻。本指無法用爪取物,轉喻陷入困境,無法施展手腳。
【第44句】:【家有梧桐樹,自有鳳凰來】釋義:家境好或人才出眾,自然能找到好配偶。“自有鳳凰來”又作“才能招來鳳凰鳥”。例句:光棍?哼,家有梧桐樹,自有鳳凰來!騎驢看唱本,不信……走著瞧!
【第45句】:【水過地皮濕】(慣)1形容事情只是走個形式和過場,不能根本解決問題。2指從所經手的事情中撈到了好處。 也作“雨過地皮濕”。
【第46句】:人出生在哪里,哪里就最珍貴。
【第47句】:【 嚴霜單打獨根草,大水盡淹獨木橋】力量孤單,處境不好, 又遭遇不幸。明代《初刻拍案驚奇》:“劉家夫妻兩口,染了 疫癥,一臥不起,正是:濃霜偏打無根草,禍來直奔福輕人。”
【第48句】:【到哪條河邊,喝哪條河的水】釋義:處在什么情況,采取什么樣的辦法。例句:馬國彪只好打斷她的哭聲,嬉皮笑臉地說:“翠花,到哪條河邊,喝哪條河的水。”
【第49句】:我從小就不喜歡活動,身體虛弱,聽到上體育課,就不提勁兒。有一次在體育課上,才跑了四百米,就差一點兒暈了過去。媽媽知道了,勸我說:“絲不織不成網,體不煉不強壯,以后要經常活動,加強鍛煉。”(廣東·龍門)
【第50句】:【好賬不如無】(諺)好賬:別人不討還的債。借人家的債,即使人家不討還,也總歸是個負擔。指不負債是最輕松自在的。
【第51句】:【若說錢,便無緣】(諺)如果提起借錢,再好再親的關系都會沖淡,甚而至于決裂。指錢財是很敏感的東西,它關涉人情冷暖。 也作提起錢,便無緣。 說著錢,便無緣。
【第52句】:弟弟在學校成績很好,每次考試成績一公布,他回到家就夸耀自己的成績。奶奶說:“酒量小的人,喝兩杯就會天旋地轉;驕傲的人,稍表揚就不知天高地厚。”(河南·寶豐)
【第53句】:【沙文主義】“沙文主義”又稱“大國沙文主義”,泛指一切極端民族主義,是資產階級侵略性的民族主義。它從資產階級反動的民族主義立場出發,極力宣揚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拼命煽動民族仇恨,毫不掩飾地主張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在思想領域,能夠稱為“主義”的思想體系,其創始人一定是個大人物。如馬列主義,如托洛茨基主義。但,沙文主義例外,他只是個小人物。“沙文主義”產生于18世紀初的法國。沙文是拿破侖手下的士兵,由于獲得軍功章和一小筆津貼,便對拿破侖感恩不盡,狂熱地擁護拿破侖的征服計劃,鼓吹法蘭西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極力主張法國用暴力向外擴張,建立大法蘭西帝國。由此,他成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兩個話劇中的反面角色。自1831年斯克里的劇本《農民士兵》上演后,沙文主義就在法語詞匯中扎根了。
【第54句】:農歷三月初六的下午,我忽然看到一群大雁排著“人”字形往北飛。我對奶奶說:“奶奶,快來看,大雁!”奶奶說:“三月三,雁門關,大雁走,小燕來。”(河南·內鄉)
【第55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慣)指以真情打動對方,并給對方講明道理。
【第56句】:晚上,我見爺爺又在讀那本發黃的《紅樓夢》,就不解地問:“爺爺,這本書你不是早已看過了嗎?”“是啊。”爺爺樂呵呵地說,“好鐵要經三回爐,好書要經百回讀,好文章百讀不厭哩!”(浙江·紹興)
【第57句】:【 爭氣不爭財】人要上進,不可圖財。清代《醉醒石》:“爭 氣不爭財。只要事成,便是百金,家父不出我出。”
【第58句】:【丈夫非無淚,不灑別離間】(諺)有志氣的男子漢也是感情豐富的人,但他決不會在離別時流淚。指真正的男子漢善于用理性控制感情。
【第59句】:舞臺上的二人轉——唱一和
【第60句】:【豆芽菜長不成大樹】釋義:諷刺人沒有出息,不成材。例句:趕明日叫那幫害人精都給轟去……呔,那小子還一勁窮倒騰,我看呀一“豆芽菜長不成大樹”。
【第61句】:【上命差遣,蓋不由己】(諺)上命:上級的命令。差(chai)遣:派遣。受到上級的派遣,行動由不得自己。指奉命令做事,執行人不擔干系。 也作上命公差,概不由己。 受人差遣,概不由己。
【第62句】:牛皮燈籠抹黑漆——照里不照外
【第63句】:屋漏又遭連陰雨——禍不單行
【第64句】:城隍老爺獻計一出鬼點子
【第65句】:【佛】“佛”,國人皆知,但“佛”字是怎么產生的,可能有許多人不知。佛教源于印度,但“佛”字卻源于中國。這是怎么回事呢? “佛”,全稱有“佛陀”、“佛馱”、“休屠”、“浮陀”、“浮屠”、“浮圖”、“浮頭”等,意為覺者、知者。覺,也就是正覺遍知的大覺大悟者。公元67年,即東漢時期,佛教正式傳人中國,當時,中國沒有“佛”這個字,只有古字“弗”,因為二字的音相同,佛陀是人,所以在“弗”字旁加個“人”字邊,“佛”字是當時新造出來的一個字,是佛陀專用字,這就是“佛”字的來源。佛是覺悟了的眾生,眾生是沒有覺悟的佛,佛者覺也。佛是智慧,是覺悟。佛教認為過去有人成佛,未來也會有人成佛,一切人都有得到覺悟的可能性,所以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第66句】:【心不負人,面無慚色】(諺)指做事不虧負別人,就心安理得,不會有愧對別人的表情。
【第67句】:【七夕】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俗稱“七夕”,民間傳說這是每年牛郎織女在天河相會的時刻。牛郎和織女的原型是天空中隔著銀河相望的兩顆星。以現在的觀點看,牛郎星屬于天鷹座,是天空中第十二亮星,織女星屬于天琴座,是天空中第五亮星。牛郎織女不愧為夜空中的一對閃耀伴侶,引得地上眾生仰頭觀望。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說,早在東漢之前就已經有了雛形,后來演繹成我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相傳,天上的仙女織女是王母娘娘的孫女,她能用一種神奇的絲在織布機上織出美麗的云彩。勤勞善良的人間男子牛郎,自幼父母雙亡,跟隨哥嫂度日。哥嫂對他十分刻薄,與他分家時只給他一頭老牛。一天,織女和諸仙女到人間游戲,在小河中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織女也愛上了牛郎,于是織女沒有回天庭而是嫁給了牛郎,并生了一雙兒女。王母娘娘知道后,勃然大怒,派人趁牛郎不在家時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后在老牛的幫助下,披上牛皮用扁擔挑了兩個小孩去追織女,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用金簪在天空一劃,劃出了一條波浪滾滾的銀河,硬生生將牛郎和織女隔開。不過二人的忠貞愛情還是感動了上蒼,王母娘娘也只得同意他們每年七月初七可以相會。這天,會有無數的喜鵲飛來,在銀河上為他們搭一座鵲橋,讓他們相會。據說,七月初七這天,在地上看不見喜鵲。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深入人心,因此,現代人將“七夕”視為中國的情人節。
【第68句】:【樹無土不活】釋義:比喻什么人也不能脫離人民百姓。例句:宋蚺不服氣地說:“我不懂,你懂。你就是忘記了一句老話:‘樹無土不活。你這棵大樹本事再大,沒有土——百姓不服,你就生不了根。”
【第69句】:【吃一看二眼觀三】(慣)吃著這個,看著那個,還望著第三個。形容人貪心不足。
【第70句】:【三兩棉花四張弓——細細地彈】(歇)弓:彈棉花用的繃弓兒。彈:諧“談”。指詳細地談談。
【第71句】:白紙上落黑字——改不了;黑白分明
【第72句】:【吃掛落】(慣)指受牽連。 也作吃掛撈。 吃掛累。
【第73句】:玉皇大帝娶土地婆——驚天動地
【第74句】:【你拿刀子擋,我用斧頭開路】釋義:比喻強行通過,阻擋不住。例句:他王春山要是歸順了,咱也就不管他了;他若是還要打腫臉充胖子,咱可就不客氣了:你拿刀子擋,我用斧頭開路,反正這回咱非進城里去干它一場不可了!
【第75句】:【吃不了兜著走】(慣)指一旦出了事,要承擔全部后果。 也作吃不了包著走。 吃不了兜著跑。 吃不了兜著。
【第76句】:【麻雀飛過也有影子】(諺)麻雀:家雀,鳥的一種。指麻雀雖小,但飛過去也會留下影子。比喻做事無論怎樣隱秘,總會顯露出形跡。 也作麻雀飛過也能看到影兒。 麻雀飛過還留個影。
【第77句】:【執法如山】對剛直不阿、秉公執法的法官,人們贊譽他們“執法如山”。這個說法是從何而來呢?唐中宗神龍二年(公元706年)冬十一月,太平公主赴雍州游玩,相中了當地寺院里的一盤水磨,未經寺院和尚同意,即吩咐隨從運往京城,歸為已有。寺院和尚迫于太平公主的權勢,不敢當面阻攔,立即告到雍州司戶李元絨那里。司戶是個比七品芝麻官還要小的小吏。但李元絨不畏權勢,公正剛直,當即受理此案。經查,該水磨確系寺院合法財產,太平公主無權霸占。隨即將水磨判歸寺院;這一判決,嚇壞了李元絨的頂頭上司,一向趨附權貴的雍州刺史竇懷貞。他即刻命令李元絨將水磨改判給太平公主。李元絨對這種恃強凌弱、媚上斯下的行徑無比憤慨。二話不說,當即揮筆在原判決書的空白之處寫“南山可移,此判無動”八個大字,堅決維持了原判。后世將這八個字逐漸濃縮成“執法如山”四個字。
【第78句】:老龍王搬家——離海(厲害)
【第79句】:螞蟻爬皮球——無邊無沿
【第80句】:【無事不登三寶殿】(諺)三寶殿:佛殿,借指前往拜訪的人家。指專程來訪,總有緊要的事情。
【第81句】:【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慣)二十四史:指舊時被稱為正史的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指事情太多太雜,理不出頭緒,不知該從哪里開始說。
【第82句】:【頭醋不釅徹底薄】(諺)釅:液汁味道濃烈。釀造的醋如果頭茬酸味不濃,那二茬、三茬的醋味肯定很淡。比喻事情如果起點低,往后就定然高不了。 也作頭醋不酸,到底兒薄。 頭醋不酸,二醋不辣。 頭醋不酸,徹底皆薄。
【第83句】:王照好吃懶做,別人怎么勸他就是不改。人們背后說:“豎得起竹竿,豎不起井繩。什么時候進墓坑,什么時候才會勤快。”(河南·鄧縣)
【第84句】:【水平不流,人平不言】釋義: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才出面講話。例句:常言道:水平不流,人平不言。這些閑漢替過遷衙門打點使錢,亦是有所利而為之。若是得利均分,倒也和其光而同其塵了。
【第85句】:【做戲無法,出個菩薩】古代戲曲在情節難以為繼時,常常 以菩薩神仙的出現來轉場或收場,指無法收場,借用外力干 涉。相關的:捉不住奸賊不煞戲。臺灣李敖《世論新語》: “中國俗語說:做戲無法,出個菩薩。意思是說,戲臺上演戲 演不下去,抬出個菩薩來解圍。搞政治本是演戲,演不下 去,抬菩薩的舊方法太累人了,聰明人就想出,何不改個詞 兒呢?”
【第86句】:考試的時候,同桌問我:“這道題怎么做?”我說:“你自己想想吧!”下課后,同桌自言自語道:“唉,平時不用功,考試問老兄,老兄不答應,氣得直哼哼。”聽到這話,我們幾個同學都笑得前俯后仰。(河南·鎮平)
【第87句】:【高不成,低不就】(慣)多指在擇偶或擇業上,因愿望脫離現實而未能成功。 也作高不湊,低不就。 高門不達,低門不就。 高不攀,低不就。
【第88句】:緊著褲帶數日月——難過
【第89句】:媽媽在做餅,我在旁邊摸這摸那的,很淘氣。媽媽說:“越說你臉長,越把下巴往下拽。”(江蘇·沭陽)
【第90句】:【老鴰別嫌豬黑】(諺)老鴰(gua):烏鴉。烏鴉是黑的,黑豬也是黑的,誰也別嫌誰。借指人不可只看到別人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 也作“烏鴉別笑豬兒黑”。
【第91句】:瓜地里的草人——樣子貨
【第92句】:鄰居二大娘傳閑話,被當事人知道了,兩家吵了起來。媽媽對我說:“屋里說話屋外聽,草叢里說話露水聽。沒有不透風的墻,蚱蜢過去還有個影兒呢!記住,為人要光明磊落,別在人前亂說人。”(河南·南陽)
【第93句】:麻雀和老鷹斗嘴——拿性命開玩笑
【第94句】:【一日相思十二時】(慣)十二時:十二個時辰;舊時計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小時。指日夜都在思念。
【第95句】:卡殼的卡賓槍——打不響
【第96句】:屬啄木烏的——嘴強身子弱;嘴硬身子軟
【第97句】:【風里楊花——滾上滾下】(歇)本指楊花隨風上下翻滾,轉指人感情、態度等變來變去。
【第98句】:【乳名都是父母起,壞名都是自己惹】(諺)乳名:小名。指人的壞名與乳名無關,但卻和行為直接關聯著。
【第99句】:12月22日是冬至,也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媽媽對我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河南·三門峽)
上一篇:B站2024經典的諺語俗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