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一個同學修改病句,改了半天,也沒找出病句的真正錯誤。老師開玩笑說:“哭了半天,也不知誰死了。”(山東·萊陽)
【第2句】:【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了】指說話不能改口,做事無法挽 回。成語:覆水難收。巴金《寒夜》:“我要是你,我就登報跟 她離婚,橫豎潑出去的水是收不回來的。”
【第3句】:【使功不如使過】使用有功勞的人,不如使用有過錯的人。 有過錯的能吸取教訓,感恩圖報。圖書:“真正有膽識的領 導者,反而覺得犯過錯誤的干部有個很大的長處,就是有犯 過錯誤的經驗,只要能認真吸取教訓,會更加謙虛謹慎。從 這個意義上講,使功不如使過。”
【第4句】:【龍交龍,鳳交鳳,老鼠的朋友會打洞】(諺)龍和龍交往,鳳和鳳交往,老鼠交往的盡是會打洞的老鼠。比喻什么樣的人就和什么樣的人交朋友。
【第5句】:【吃酒不言公務事】(諺)喝酒時不要談論公事,以免醉后胡言,招致麻煩。
【第6句】:【騎馬吃豆包——撒了餡兒】(歇)比喻泄露了機密。
【第7句】:【鄉有鄉規,民有民俗】(諺)鄉里有鄉里的規程,地方有地方的風俗,不可忽視,也不可混同。指進入一個新的地域環境,必須順從地方風俗民情。
【第8句】:【肥田不如瘦水】(諺)肥沃的田地,也比不上有一股不含肥料的清水。指種莊稼,水比肥料更為可貴,更為有用。
【第9句】:一位上完廁所的婦女回到客車上,發現座位被另一婦女占了,頓時橫眉怒目道:“下蛋不勤占窩倒挺快。”那位坐著的婦女一邊起身一邊向她道歉:“真對不起,耽誤你下蛋了。”(河南·臺前)
【第10句】:【一個樁上不能拴兩頭公牛】(諺)兩頭公牛拴在一個樁上,你頂我撞,不得安生。比喻在同一區域內,容不得兩個占有欲很盛的強人。
【第11句】:爸爸的鋼筆丟了,媽媽問他丟在哪兒了,他說:“拾東西清楚,丟東西迷糊,我這四方塊腦子記不得了!”(河南·郟縣)
【第12句】:理發不用刀子一光推
【第13句】:睡多得疾病,哭多爛眼睛。
【第14句】:爛柿子落地——軟成一攤
【第15句】:三月里炒青蠶蟲——又青(親)又熱
【第16句】:【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的管】(諺)指吃人家的飯,就得聽人家安排。 也作“端人碗,歸人管”。
【第17句】:【哪個貓兒不吃腥】(諺)指凡是貓就沒有不貪吃魚肉葷腥的。比喻有貪財好色等惡習的人,任何時候都改變不了本性。 也作哪個貓兒不吃葷。 哪個貓兒不偷食。 沒有不吃腥的貓。
【第18句】:【 手不能提籃,肩不能擔擔】不會從事體力勞動。語序亦可 換置。老舍《離婚》:“您說叫他改行吧,他又手不能提籃,肩 不能擔擔,作個小買賣都不會,這不是眼看著挨餓嗎?”
【第19句】:【菩薩心腸豪豬嘴——心軟嘴巴硬】(歇)豪豬:哺乳動物,全身黑色或褐色,肩部至尾密布長刺,也叫箭豬、刺豬。嘴巴:本指嘴,轉指說話。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 指人心地慈善,說話卻強硬、嚴厲。
【第20句】:【英雄出于少年】(諺)英雄好漢往往出自青年中。指年輕人血氣方剛,敢作敢為,最有活力創造英雄業績。。 也作“英雄出于少壯”。
【第21句】:養在圈里的豬——少不了挨一刀
【第22句】:打蛇不死打蚯蚓——醫大欺小
【第23句】:【四面燒香,八面求佛】到處求人。《人民日報》( 1982,9, 18):“合江地區八個縣擴大經委權限,改變多頭領導,企業 辦事再不用四面燒香,八面求佛了。”
【第24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無所畏懼,向困難挑戰。成語: 知難而進。香港梁鳳儀《千堆雪》:“既認為美國電腦業走下 坡,好幾間電腦公司都正捉襟見肘,密謀營救之法,你們何 苦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第25句】:【雞蛋里尋骨頭】釋義:比喻故意挑剔毛病。例句:那李鳳娘本是一片忤逆不孝之心,正是要雞蛋里尋出骨頭之人,聽了此話,一發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第26句】:老牛掉進深泥潭——不能自拔
【第27句】:【剩飯炒三遍,狗都不吃】(諺)已炒過多遍的剩飯狗也不吃,何況人。比喻講話寫文章如果沒有新意,只是一味重復,就會惹人生厭。
【第28句】:【戶口本】中國人一出生便要落戶口,否則就是“黑人”。戶口本以戶為單位,登記全家所有的人口,是國家戶籍管理的重要依據。人口登記,歷朝歷代都有,但類似于現在戶口本一樣的,則是在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開始在全國清丈土地、核查人口。此時,寧國知府陳灌創建的“戶帖制”在南京試行。朱元璋遂取以為式,頒行天下。由戶部制作“戶帖”(即登記表),統一格式和內容,逐一下發。主要內容有:戶主姓名、籍貫及丁口數;記載全家其他成員的“花名冊”,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及與戶主的關系;“事產”一項,詳載該戶土地、房屋、山林、河塘、耕畜等不動產和動產情況;最后是“戶別”,即屬于“軍戶”、“民戶”、“匠戶”等。“戶帖”登好后,集中“存轉”,封存于戶部。由此可見,“戶帖”實質上已是一種比較嚴謹的“戶口本”,真比現在的戶口本還詳細,拿來那時的“戶帖”,就完全可以當現在的“戶口本”用。
【第29句】:【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見“火里火里去,水里水里去”。
【第30句】:【朝內無奸,干戈不動】(諺)奸:奸佞。干戈:古代兵器,代指戰爭。 朝廷內部沒有奸黨,就不會引起事端,發生戰爭。指奸賊是禍亂之根。
【第31句】:【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諺)無門:沒有門徑。指禍或福的到來,是人自身招引的。 也作禍福無門皆自取。 禍福無門人自攀。
【第32句】:八仙桌旁的老九——沒有位子
【第33句】:【滿天討價,落地還錢】見“漫天要價,就地還錢”。
【第34句】:【半斤八兩】“半斤八兩”形容彼此不相上下。按照現在的算法,半斤應該是五兩,怎么能不相上下呢?這源自古代的重量單位的換算。古代用來表示重量的單位非常多,各個時代也不相同。秦統一六國后,鑒于各諸侯國獨特的度量衡單位和換算關系給國家管理和人民生活都帶來很大的不便,所以進行度量衡統一的工作。實際上就是把秦國使用的度量衡標準作為國家標準,通令全國使用。其中重量單位的換算關系是:一石為四均,一均為三十斤,一斤為十六兩,一兩等于二十四銖。秦代的度量衡標準一直為后來王朝所沿用,直到唐代,制定了一套新的重量單位和換算方法。重量單位有“石、斤、兩、錢、分”,換算關系是一石為120斤,1斤為16兩,1兩為10錢,1錢為10分。唐代的重量單位和換算關系一直為后世所使用。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同時有“市制”和“公制”兩套計量單位,其中“市制”中的“兩”的換算關系還是一斤等于16兩.1959年政府規定一斤等于10兩,并沿用至今。雖然我們現在使用的重量單位和換算關系與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但由此產生的許多成語還被人們經常使用,如“錙銖必較”、“千鈞一發”、“四兩撥千斤”。“半斤八兩”也是如此,“半斤”與“八兩”在舊制中的輕重是一樣的,因此常用“半斤八兩”來形容彼此不相上下。
【第35句】:兒媳婦的肚皮——裝孫子
【第36句】: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第37句】:放暑假時,我去參加舞蹈隊培訓。一位同學一連三天都沒來。她又來時,開始練習了,卻站著不動。老師說:“一天不練,手忙腳亂;兩天不練,只能站那兒看;三天不練就成了門外漢。”(河南·濟源)
【第38句】:【龍生龍子,鳳生鳳兒】(諺)龍生下的是龍,鳳生下的是鳳。比喻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會有什么樣的兒女,家庭傳統會通過血緣關系得到繼承。 也作龍生龍,鳳生鳳,賊養兒子掘壁洞。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
【第39句】:【一錢不落虛空地】(慣)指一文錢也不白花。
【第40句】:【谷怕八月風,人怕老來窮】釋義:谷子怕八月天刮大風,人怕老年時受貧窮。例句:這兩年您家勞力少,生活困難,我對您老人家照顧不夠,以后,缺什么,就打發扎西吉來取好了,一家人嘛,就不要分彼此。谷怕八月風,人怕老來窮啊!
【第41句】:【士為知己者死】釋義:愿為知心的人做任何事情。例句:去年我們給他辦好了去港的手續。這次是他不愿去了。他說:“士為知己者死,生為藥廠人,死為藥廠鬼!
【第42句】:【四兩棉花——別彈了】(歇)只有四兩棉花,不值得彈。彈:諧“談”。指事情不好說,別提了。
【第43句】:人字雙著寫——不從也得從
【第44句】:【碓頭砸磨扇——石打石】(歇)碓頭:舂米谷用的圓形石制用具,安裝在杠的一端。石:諧“實”。指說話、做事實實在在,毫不摻假。
【第45句】:【弟兄協力,土塊變金】(諺)兄弟之間如果同心協力,一起奮斗,就能創造出黃土變金的奇跡。指兄弟同心最難能可貴。 也作“兄弟同心,黃土變金”。
【第46句】:【 穿針要個引線人】需要有人介紹推薦。成語:穿針引線。 馬加《北國風云錄》:“我可不認識日本指導官,穿針還要個 引線的。”
【第47句】:驢頭馬面——路貨色
【第48句】:【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農業生產中,肥料很重要。糞, 也說:肥。諶容《光明與黑暗》:“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 咱們天縣糧食產量能不能過長江,跟你們的工作關系很大 啊!”
【第49句】:【鵲橋】人們常用“鵲橋”來比喻夫妻相會。那么,“鵲橋”是個什么樣子的橋呢?民間傳說玉帝之七女思凡下界,與耕種為生的牛郎相遇,遂結為夫妻,男耕女織,過著平靜恩愛的生活,人們以“牛郎”、“織女”稱呼他們,牛郎織女生育一男一女。這種平靜的生活突遇變故,天庭派神兵把織女抓到上界,牛郎見狀,用扁擔挑起一雙兒女,飛上天界,眼看就要追七織女,玉帝下令在他們二人之間劃出一道天河(即銀河),使他們只能隔河相望。他們的恩愛感天動地,地上的喜鵲于每年七月初七為他們在天河上搭成鵲橋,他們才得相會。直到現在,人們還流傳著七月初七見不到喜鵲的傳說。故“鵲橋”喻指男女結合、夫妻相聚的紐帶或橋梁。故又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第50句】:【 賣狗皮膏藥】以往有些走江湖的賣藥,吹噓藥的功效,以 求出售。借指說假話,吹牛皮,或耍貧嘴。沙汀《淘金記》: “現在的話都是說得好聽!簡直像扯誑賣狗皮膏藥一樣!”
【第51句】:【商人】現在的商人、巨賈,多為有錢人,社會地位顯赫。而它的起源也是這樣嗎,既富且貴?說起商人,還有一段悲慘的歷史。原來,“商人”這個詞,是從“商國之人”演變來的。商朝滅亡后,其遺民地位十分低下,他們既沒有政治權力,又沒有可耕種的土地,生活非常艱難。他們不得不東奔西跑地去做買賣,但做買賣在當時是很低賤的事情。時間久了以后,做買賣便成了商朝遺民的固定職業。因此,周人便稱做買賣的人為“商人”。到了后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從事買賣的人越來越多,盡管并非都是商朝遺民,但人們還是稱他們為“商人”,而且這個詞一直被沿用至今,而且徹底改變了“商人”的命運。
【第52句】:【 水火不相容】互相沖突,無法調和。臺灣林語堂《京華煙 云》:“你知道,他們鬧的水火不相容,就是為了新文學運 動。”
【第53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難免有缺點,不可能十全十美。 語序亦可換置。類似的:瓜無滾圓,人無十全。周克芹《許 茂和他的女兒們》:“只是,正像人們常說的那樣:瓜無個個 圓,人無樣樣全。老成厚道的農村實干家羅祖華,對于為人 處世方面的學問簡直少得可憐。”
【第54句】:【當地不當路,買地不買河】(諺)當(dang):典賣。賣地時不能連路一起賣掉,買地時不能連河一起買回。指凡事都有個限制,不能任由自己的主觀意愿行事。
【第55句】:【秦】“秦”字是人們很熟悉的一個字。然而,它的來歷非同一般。傳說在秦朝之前,是沒有“秦”這個字的,秦朝的國號當時寫做“菜”。據說,“秦”這個字是秦始皇造出來的。他造的“秦”字流傳千古,武則天造的“墨”字,卻是曇花一現。秦始皇滅六國之后,倨傲得意。他覺得“王”已經不能適應自己的功德,還要再找一個比“王”更高大的詞,來標榜自己,于是取三皇五帝之“皇帝”二字作為自己的稱號。國家也是一樣,他覺得國號“琹”字不好,“一塊木席上坐兩個王,這怎么行?要找一個同音的字代替‘栗’才好!”但他左思右想,也沒想出個好字。突然,他瞥見案頭的史書《春秋》,心想,《春秋》里寫的是秦朝以前的歷史,而歷史的后半截就是秦朝的天下,秦要占“春秋”的一半。想到這里,秦始皇便用“春”和“秋”的各半邊字合在一起,寫出一個“秦”字,然后傳令下去,將國號“栗”改為“秦”。從此“栗國”就成了“秦國”。然而,秦始皇雖然造出了“秦”字,想天下的春秋永遠是秦朝的,但他的“春秋”夢很快就破滅了,秦朝僅傳兩代便被起義軍滅掉了。秦朝雖短,不影響秦始皇千古一帝。
【第56句】:【吃大鍋飯】釋義:許多人合伙在一個大灶里吃飯。比喻平均主義的分配辦法,不論干好干壞、干多干少都拿一樣報酬。例句:社會主義實行的是“不勞動者不得食”和按勞分配的原則,并不是什么“吃大鍋飯”。
【第57句】:【死棋腹中有仙著】(諺)死棋:無著可走的棋。著(zha。):下棋時走一步為一著。指棋下到看來是無路可走的死棋時,卻有高明的一著使棋局轉活。常比喻事情陷入絕境時,經過努力,往往會出現新的轉機。 也作“死棋肚里有活著”。
【第58句】:【行有行風,幫有幫俗】(諺)行:行業。幫:幫派。指行業也好,幫派也好,都各自有著一套習俗和講究。
【第59句】:大雪落在海里頭——看得見,摸不著
【第60句】: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圓(源)
【第61句】:【能叫掙死牛,不叫打住車】(諺)在坎坷的坡路上,寧可把牛累死,也不能讓車打住不前進。比喻人寧可心力交瘁,付出生命,也不能使事業中途而廢。
【第62句】:鄰居有一個小孩不知為什么在罵他的奶奶,只聽奶奶說:“你真是膽大的老鼠敢咬貓。”(河南·焦作)
【第63句】:帶著秤桿買小菜——斤斤計較
【第64句】:鴨子不吃癟谷——肚子里有貨
【第65句】:【一步棋走錯滿盤輸】指犯了關鍵性的錯誤。相關的:走錯 了一步棋/棋差一著便為輸/下棋干著,全看最后一著。姚 雪垠《李自成》:“自成明白,在這千鈞一發的危險時刻,一步 棋走錯就會全盤輸掉,所以他盡管非常憤怒和激動,卻不肯 馬上下命令。”
【第66句】:我比同齡人高出半頭。一次有人說:“你看這孩子,真是人高馬大的。”奶奶在旁聽了說:“這有什么大驚小怪的,身大力不虧嘛。”(江蘇·東海)
【第67句】:【廬山真面目原】為蘇軾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 在此山中。”借指真實情況。海外劉宜良《江南小語》:“凡到 華盛頓的旅客,少不了到白宮光顧一番,借睹‘廬山真面 目’。”
【第68句】:【隔墻須有耳,窗外豈無人】謂容易走漏消息,要防止。類 似的:墻有眼睛壁有耳/墻有縫,壁有眼。明代《水滸》:“休 得再提。常言道:隔墻須有耳,窗外豈無人。只可你知我 知。”
【第69句】:【靠山山崩,靠水水流】釋義:依賴別人靠不住。例句:“……人家說我命苦,是命苦;靠山山崩,靠水水流,靠樹樹歪,一心靠社會主義,可生產隊又說我是累贅……”
【第70句】:鐮刀割韭菜——刀齊
【第71句】:某叔叔在賣橘子,我正要去買一些,小陳一把拉住我說:“別去,雞蛋過過他的手也要輕三分的。”(廣西·蒼梧)
【第72句】:【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釋義:極言人對故鄉的深厚感情。例句:“‘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啊!吳鉤慨嘆一聲‘想當年咱倆常常頭并頭睡在院里;院里風大沒有蚊子咬,整宵半夜地掏心窩子呀!’”
【第73句】:【打狗看主人】釋義:比喻看在主人或上司的面上,對某人寬容、饒恕。“主人”又作“主子”。例句:保安團、警備隊、馬大胡子,都有她的親戚,惹翻了那幫人,可不好對付。怎么辦?打狗看主人,只有把她放掉。
【第74句】:【扳倒龍床,跌了太子】(慣)龍床:皇帝的寶座。指犯了大罪。也指豁出一切,起來造反。
【第75句】:【千招要會,一招要值】(諺)指武術方面的一般招數不但要會,其中還必須有一招是絕招,能使對方無法招架。也泛指一般技藝都應掌握,但必須有一門特長。 也作“千招要會,一招要好”。
【第76句】:【張跟斗,豎直立】(慣)豎直立:做倒立。翻跟頭,做倒立。比喻瞎折騰。
【第77句】:【麻繩單從細處斷】(諺)指麻繩的細處最容易裂斷。比喻在最緊要的環節上往往容易出問題。也比喻最關鍵的人往往容易傷損。 也作毛草繩先從細處斷。 繩從細處斷。
【第78句】:【龍歸滄海,虎入深山】(慣)比喻有才能的人找到了施展抱負的機會或地方。 也作龍歸大海,虎進深山。 老虎入山,蛟龍下海。 虎進深山,龍歸大海。
【第79句】:王八的屁股——龜腚(規定)
【第80句】:【瞎倉官收糧——無有不納】(歇)倉官:管倉庫的官員。納:收。指別人送來的,不管好壞多少全都收下。
【第81句】:【英雄無用武之地】此俗語意思是一個人再有才能,如果沒有機會和平臺(條件)去施展也是枉然。后來喻有才能者無施展的環境或機會。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韓信,他曾受胯下之辱,他在羽項部下不得重用,但到了劉邦那里便能大展身手,成為中國軍事史上的奇才。此語源自宋代司馬光《資治通鑒》。《資治通鑒·卷六十五·漢紀五十七·孝獻皇帝·建安十三年》:“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將軍量力而處之!”這段話展開來講就是:東漢末年,曹操靖北后,南攻荊州。劉備勢單力薄,不能和他抗衡,被迫逃至夏口。諸葛亮主動請纓,與魯肅一道往東吳去覲見孫權,以“激將計”來游說孫權聯合抗曹。諸葛亮說:“值天下大亂,公據江東。吾主聚眾于南,與操逐鹿中原。今曹已掃北,乘勢南下,大破荊州,威震四海。吾主英雄無用武之地,故遠遁于此。望公量力而為,若能合吳越之眾,戳力拒之,事宜早決。否則,按兵束甲,俯首稱臣,北面而事之。觀公外似臣服,內實躊躇,當斷不斷,禍將至矣。”
【第82句】:【把死人說活了】善于說話。死人,也說:木頭人。馬烽 《劉胡蘭傳》:“咳,你這兩片嘴呀!真能把死人說活。”
【第83句】:【羝羊觸藩——進退兩難】(歇)羝羊:公羊。藩:籬笆。語本《易·大壯》“羝羊觸藩,贏其角”。 贏:通“累”,纏繞。本指公羊角夾在籬笆縫里,進退不得,轉以形容處境困難,不能前進也不能后退。
【第84句】:【一葉落而知秋】原指進入秋季,也指變化的征兆。成語: 一葉知秋。相關的:礎潤而雨,月暈而風。尤鳳偉《中國一 九五七》:“一開始就站,這變化有點一葉而知秋,讓人在心 里發疹。”
【第85句】:八哥兒的嘴——跟著人說話
【第86句】:【 —佛出世,二佛涅槃】佛教稱修行得道而后死亡,叫涅槃。 意即“死去活來”,謂情況達到極限。香港唐人《金陵春 夢》:“只是苦了幾個重要干部,正忙得一佛出世,二佛涅 槃。”
【第87句】:黃鼠狼生鼬子———色貨
【第88句】:蝎子敲門——毒到家了
【第89句】:【咬菜根】(慣)比喻過清苦的日子。
【第90句】:【燒香的走錯了廟門兒】(慣)比喻求人幫忙找錯了對象或看錯了人。也比喻辦事馬虎。 也作燒香投錯廟門兒。 燒香投差廟門,殺人認錯冤家。
【第91句】:【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出現罕見的事情。蔣子龍《赤橙黃 綠青藍紫》:“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沒有各式各樣的新奇事, 還算是一個紛紜復雜的世界嗎?”
【第92句】:【紅花雖好,也仗綠葉襯映】(諺)紅艷艷的花朵再好,離開綠葉從旁襯映,也顯不出它的光彩。比喻一個主要人物有大作為,總離不開得力人才相幫。 也作紅花要有綠葉配。 好花需綠葉扶持。
【第93句】:【銅錢攥出綠水】(慣)綠:指銅綠。形容人過于吝嗇。
【第94句】:有人要聽王老師的課,可他說不會講普通話。領導說:“你就鄉里鼓鄉里敲吧!”(江蘇·大豐)
【第95句】:耳朵上掛板子——打聽打聽
【第96句】:【趕鴨子上架】(慣)鴨子本不會爬高,卻硬趕著它向高高的架子上爬。比喻強逼別人做力所不能及的事。 也作打鴨子上架。 拿鴨子上架。
【第97句】:木頭眼鏡——看不透
【第98句】:【節約好比燕銜泥,浪費好比河決堤】(諺)燕銜泥:燕子壘窩,靠一口一口地銜來泥,費時而又艱難。 河決堤:河水沖開了堤岸,其勢迅猛異常。指節約是美德,但很費力;浪費是惡習,但很容易。
【第99句】:【吹枕邊風】(慣)指妻子向丈夫灌輸自己的觀點或提出要求。 也作“吹枕頭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