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打白客】(慣)指托人辦事不花錢。
【第2句】:【雛鳥不練飛,永遠振不起翅膀】(諺)雛鳥:小鳥。指小鳥必須練習飛翔,才能振翅高飛。比喻年輕人如果不在社會上磨煉闖蕩,就不會堅強起來。
【第3句】:【買賣攪莊戶,日子必定富】(諺)攪:攪和。莊戶:務農種田的人家。指種地兼做生意,是發財致富最有效的門路。
【第4句】:【此一時,彼一時】 釋義:指情況已經大不相同,不能同樣看待或一概而論。 例句:此一時,彼一時。那時他要不裝裝過激派的樣子,怎么能成得了名,怎么能當得上今天的大使。
【第5句】:【黑狗吃食,白狗擋災】(慣)吃食:這里指偷食。比喻懲罰錯了對象,冤枉了人。
【第6句】:【家常飯,粗布衣,知寒知暖自己的妻】(諺)家常飯吃得飽,粗布衣穿著暖;自己的妻子最能知熱知冷,體貼入微。指不要羨慕山珍海味,不要貪圖綾羅綢緞,更不要眼熱那些妖艷的女色。 也作“家常飯,粗布衣,知熱知冷結發妻”。結發妻:原配妻。I
【第7句】:【莊家老兒讀祭文——難】(歇)莊家老兒:老農。祭文:祭祀神靈、祖先,或祭奠死者時朗讀的文章。指某事做起來很困難。
【第8句】:【走麥城】(慣)《三國演義》中描述,劉備大將關羽敗走麥城,被孫權殺害。比喻英雄人物遭到失敗。 也泛指失敗。
【第9句】:【敲門磚】“敲門磚”比喻以不正當方法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那么,“敲門磚”是怎么來的呢?它源自古代的一個故事。 相傳,有一天張公子去拜訪李公子,他在李公子的庭院外拍了好一陣門也無人應聲。原來李公子讀書太專心了,沒聽到張公子叫門。張公子因拍了半天也不見李公子來開門,心中十分不快,轉身正要回府,卻一眼看見了墻角的幾塊磚頭。于是靈機一動,抄起一塊對著門猛敲起來。這回李公子可聽見敲門聲了,心里一驚,以為出什么大事了,他急忙起身去開門,只見張公子倚在門邊。李公子奇怪地問:“出什么事了?”張公子平靜地說:“沒出什么事,我閑著無事,特意來拜訪你。”李公子又問:“你剛才用何物敲門?聲音如此之大?!睆埞踊卮鹫f:“沒什么特別的,不過是一塊‘敲門磚’?!崩罟哟蠡蟛唤猓骸皬埞釉L友還要專門帶上敲門磚?”張公子瞥了一眼墻角,笑道:“敲門磚隨處可撿,也可隨手可扔,很是方便?!边@時,李公子才恍然大悟。 后來,人們就把借以謀取名利的手段比喻為“敲門磚”。屬貶義。
【第10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諺)好藥入口很苦,但有利于治病;忠誠的勸告聽起來刺耳,但有利于行為。指直言忠告是有益的,但不容易被人接受。 也作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藥苦口利于病。 苦藥利病,苦口利用。
【第11句】:【端鐵飯碗】(慣)比喻從事有固定收入的、非常穩定的職業。 也作“捧鐵飯碗”。
【第12句】:【戴緊箍咒】(慣)緊箍咒:小說《西游記》中唐僧用來制服孫悟空的咒語,能使套在孫悟空頭上的金箍縮緊,令他頭疼。比喻被人管制、束縛。
【第13句】:【吃飯不知道饑飽,睡覺不知道顛倒】(慣)形容人不知好歹,不懂事。
【第14句】:【甘言奪志,糖食壞齒】(諺)甘言:討人喜歡的甜言蜜語。指甜食吃多了,容易蝕壞牙齒;奉承話聽多了,容易喪失斗志。
【第15句】:【活到老,學到老】(諺)學習是人一輩子的事,活到什么時候,就要學習到什么時候。指學習沒有止境。
【第16句】:【千里為官只為財】(諺)離家千里去做官,只不過是為了得到更多的錢財。指舊時離鄉背井去做官的人,總脫不了發財求利的目的。 也作“千里求官只要財”。
【第17句】:【手大遮不過天】(諺)手掌再大也不能遮住天。比喻一個人的能力再大也有限。 也作手大不遮天,手大捂不住天。
【第18句】:膽大走遍天下,膽小寸步難行.
【第19句】:【拉住狀元喊姐夫】 釋義:比喻攀附權貴。 例句:只要他認為是用得著的人,即是“拉住狀元喊姐夫”,也決不怕人笑他攀高結貴。
【第20句】:【公人見錢,蒼蠅見血】(諺)指公人貪財如命,見到錢財,就如同蒼蠅見到血一樣。
【第21句】:【成氣候】(慣)比喻有成就或有前途、有出息。
【第22句】:【河水靠流,人群靠頭】 釋義:比喻做事要靠帶頭人。 例句:馮少懷說:“要我看也不賴。河水靠流,人群靠頭。我們有個好村長,可是個好樣的啦?!?/p>
【第23句】:【拳不打少林,腳不踢武當】(諺)少林、武當為我國傳統武術兩大派系,少林派以拳功著稱,武當派以腿功著稱。指習武之人,不可和少林派比拳功,不可和武當派比腿功。
【第24句】:【銀樣镴槍頭】“銀樣镴槍頭”這個俗語是形容人或者工具徒有其表,內里空虛,沒有內在的實際本領或用途,中看不中用。 這個俗語出自《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紅娘罵張生的一段話:“你原來是個苗而不秀,呸!你是個銀樣镴槍頭?!边@是紅娘對張生懦弱的不滿,因此說他外表看起來像個男子漢,追求鶯鶯小姐時比較大膽,其實內里很軟弱,遇到挫折就退縮,不敢和老夫人去正面抗爭。 《紅樓夢》第二十二回黛玉罵寶玉的話:“呸!你原來是個苗而不秀,是一個銀樣镴槍頭?!痹獠粍右昧恕段鲙洝返倪@段原文。中國文化具有傳承性,知名度頂尖的曹雪芹發現好文案,照樣拿來為己所用。 “銀樣镴槍頭”本指看似銀光閃閃的槍實際上是焊錫做的槍頭,雖然很光亮,但亮而不實,一扎出去就軟了,所以只是樣子好看而已,也是個花架子。 后來人們習慣把中看不中用的東西稱作“銀樣镴槍頭”。
【第25句】:【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釋義:受人一點點好處,要多多地報答。 例句:人家對我們的恩情……哪管是一點好處,都不能忘記的。老人常講:“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p>
【第26句】:【荒旱三年,餓不死廚子】 釋義:荒旱:鬧災荒。廚子:廚師。災荒再重,也不會餓死廚師。 例句:老王,俗話講,荒旱三年,餓不死廚子。你這個伙頭軍怎么搞的,比我還瘦?
【第27句】:【楷?!渴亲匀唤鐚嵱械囊环N樹,俗稱“黃連木”,系落葉喬木,果實紅色,形為橢圓,其木質地柔韌,久藏不腐,亦不暴折,雕刻而成的器具玲瓏剔透,木紋如絲而不斷,名日“楷雕”,是一種很出名的工藝品。生長在孔子墓上的楷模傳說為其弟子子貢所植。清康熙年間遭雷擊焚死,后人遂將枯干圖像刻于石上,碑名“子貢手植楷”。又于石上建亭存碑,名日“楷亭”,碑與亭今都完好。 但模樹很可能是古人假想出來的一種樹木。明人葉盛在《水東日記》中載:“……臨川吳文正公澄間日‘楷模二字假借乎?’日:‘取義也’。日:‘何以取木為義?’日:‘昔模木生周公冢上,其葉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出淮南王安《草木譜》’?!边@兒提到的模樹很神奇,其葉隨時令而變,因其各季色澤純正,“不染塵俗”,便為諸樹榜樣。后世以樹喻人,故把模范行為、榜樣作用以及為人師表的風范,稱為“模范”。兩種神奇的樹木合在一起,即為“楷模”。
【第28句】:【身在福中要知?!浚ㄖV)身處在幸福之中,要知道珍惜這幸福生活。 指人必須知足惜福。
【第29句】:【要星星不給月亮】(慣)要什么就給什么,比喻對所愛的人過分地嬌寵。多指對孩子溺愛。 也作要星星不敢給月亮。 要仨不能給倆。
【第30句】:【樹老心空,人老顛冬】 釋義:顛冬:方言,老年人昏庸糊涂,顛三倒四。上年紀的人糊里糊涂,說話辦事難免顛三倒四,有錯。 例句:阿侯什都忙賠笑說道:“卻波,‘樹老心空,人老顛冬’,我不會說,你會聽。我說得不對,你莫見怪!”
【第31句】:【看得破,忍不過】 釋義:能把事情看透,但感情上忍受不住。 例句:“看得破,忍不過。九兄,你只細細地體會我這六個字去,便曉得我心里的苦楚了!”
【第32句】:【閨女】“閨女”指未婚女子,也指女兒。其來源與古代女子居住的地方有關。 未婚女兒的住處稱作“閨閣”。原來,古代住宅,在大門與堂室之間,還有一個小門,叫做“閨”,相當于后來的二門。《公羊傳》宣公六年寫晉靈公派人刺殺趙盾的情況:“于是使勇士某者往殺之。勇士人其大門,則無人門焉者(門:守大門);人其閨,則無人閨焉者;上其堂,則無人焉;俯而闚其戶,(盾)方食魚飧?!边@段描述準確地勾勒出了勇士經過的路線:大門——閨——堂。閨門以內即主人起居之處,因此,后來稱內宅為閨。枚乘《七發》日:“今夫貴人之子,必官居而閨處?!焙髞聿乓隇榕拥淖√?。明代湯顯祖《牡丹亭·閨塾》:“……閨門內許多風雅。”《宋史·涂端友妻傳》日:“吾聞貞女不出閨閣?!?古人沒有滿足于將女人的居室稱為閨閣、閨房,而進一步將不少有美女人的稱謂與閨掛上了鉤:稱女兒為閨女,稱富貴人家的女兒為閨秀,婦女品德高尚的叫閨范,京劇中演少女的演員叫“閨門旦”等。女兒出嫁叫“出閣”,不出閨閣的女子(未婚女子)當然就叫“閨女”。
【第33句】:【狗嘴吐不出象牙來】 釋義:比喻壞人說不出好話。“嘴”又作“口”?!巴隆庇肿鳌疤汀?、“長”等。 例句:孫桂英用手撩著水潑馬鳳蘭,說:“狗嘴吐不出象牙來!一句正經的都沒有。你這一套都是跟馬主任學的吧?”
【第34句】:【打蛇先打頭】 釋義:比喻打擊敵人或壞人要擊中要害。 例句:“打蛇先打頭。”這是一句俗話。跟敵人斗爭,要打就打在敵人的太陽穴上,陶家媽媽上午還說了的。
【第35句】:【客去主人安】(諺)指赴宴的賓客及時離去,主人家才得安歇。
【第36句】:【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諺)當家:管理家事。指不管家務,就不知道柴米油鹽價格上漲的事。泛指不擔當某方面的重任,就體會不到某方面的種種難處。
【第37句】:【常常坐首席,漸漸入祠堂】(諺)首席:宴席上的首位。祠堂:死后排列靈位的廟堂。指人年事已高,在宴席上常坐首位,就意味著死期快到了。
【第38句】:【皇上家的工,慢慢兒的蹭】(諺)蹭:磨蹭。朝廷派下的活兒,可以慢慢騰騰地做,不必著急。舊指公家的派差,只消極應付就是了。
【第39句】:【有的向燈,有的向火】(慣)指有人向著矛盾的這一方,有人向著那一方。
【第40句】:【十里沒真信】(諺)信:信息,傳言。即使相隔十里,傳來的信息也是很不可靠的。指傳播的消息往往失真。 也作十里無真言。真言:真實的信息。 十里無真信。
【第41句】: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硬如鐵。
【第42句】:【斬草除根,萌芽不發】見“剪草除根,萌芽不發”。
【第43句】:【自己的夢自己圓】 釋義:圓:圓夢,指推測吉兇。比喻自己的事自己辦,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一例句:“老王,自己的夢自己圓。你好好想想,你和黨一個心眼么?和老鐵一個心眼么?要說是一個心眼,為啥你離老鐵那么遠,可又離那些不清不白的那么近?”
【第44句】:【生成的棒槌成不了精】(諺)棒槌:捶布用的粗短木棒。比喻本質低劣的人成不了大器。
【第45句】:【馬勺子吊起來當鑼打——窮得叮哩當啷晌】(歇)叮哩當啷:擬聲詞,本擬敲打馬勺的聲音,轉以形容人窮得一無所有。
【第46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釋義:說明師父就是終身的長輩,尊師如同敬父。 例句:“俗語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M有為弟子者高坐,教師父去化齋之理?”
【第47句】:【出門碰到劈面雨,行船遇到頂頭風】 釋義:比喻做事遇到困難,不順利。 例句:他剛一出門,正好遇到日本鬼子進村,還沒來得及閃開,就被抓住了。 真是出門碰到劈面雨,行船遇到頂頭風。
【第48句】:【床上疊床,屋上架屋】 釋義:比喻事物重復。 例句:“我這個廳長就可以不必要,部長以下的各級負責人負都可以不必要,為什么一定要床上疊床,屋上架屋?”
【第49句】:【糖塊掉到蜜罐里——甜上加甜】(歇)形容生活非常幸福、美滿。
【第50句】:【龍斗虎傷,苦了小獐】見“斗虎爭狼,苦殺小獐”。
【第51句】:【大年初一捉個兔子——有它也要過年,沒它也要過年】(歇)比喻有沒有某人或某物都不會影響事情的進展。
【第52句】:【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修身】(諺)重裘:加料的皮毛衣裳。謗:誹謗。指解救寒冷的有效辦法,最好是穿上加料的皮毛衣裳;抵御誹謗的有效辦法,最好是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 也作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 止寒莫若重裘,止謗莫若自修。 御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
【第53句】: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釣。
【第54句】:【耗子洞里打架——窩里反】(歇)比喻內部鬧矛盾或自相殘殺。 也作耗子咬耗子——窩里反。 耗子動刀——窩里反。
【第55句】:【心腸是鐵做的】(慣)形容人心硬,不為感情所動。
【第56句】:【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慣)才:文才。八斗:六朝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植)獨占八斗。見《南史·謝靈運傳》。五車:五車書,形容書很多。指人富于文才,學識淵博。 也作“學富五車,才高八斗”。
【第57句】:【容得虎擋道,不是好獵手】(諺)比喻容許惡人橫行霸道,為非作歹而不聞不問,絕不是熱血男兒應有的風格。
【第58句】:【澆樹要澆根】 釋義:比喻幫助人要從根本上幫助。 例句:俗話說:“澆樹要澆根?!痹劢逃艘惨案鄙舷鹿Ψ?。根本問題是提高民工的思想覺悟。
【第59句】:【虎伏深山聽風嘯,龍臥淺灘等海潮】(慣)比喻有野心的人潛伏起來等待時機到來。
【第60句】:【割不斷的親,打不斷的鄰】見“打不斷的親,罵不斷的鄰”。
【第61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慣)但:只。不求有功勞,只求沒有過錯。 指要求不高,態度不積極。
【第62句】:【移樹無時,莫教樹知】(諺)移栽樹木并沒有一定的時間,只要不讓樹木感覺到就行。指移樹最要緊的是不傷根須,不去原土。
【第63句】:【太剛則折】(諺)折:折斷。物體過于剛硬,就容易折斷。比喻人在為人處世上過于剛烈,就容易受挫折。
【第64句】:【樹倒猢猻散】“樹倒猢猻散”比喻以勢力(利)相聚合的人,為首者一倒,跟從的人一哄而散,含有貶義。它源自南宋。 宋龐元英《談藪·曹詠妻》記載:“宋曹詠依附秦檜,官至侍郎,顯赫一時。依附者甚眾,獨其妻兄厲德新不以為然。詠百端威脅,德新卒不屈。及秦檜死,德新遣人致書于曹詠,啟封,乃《樹倒猢猴散賦》一篇?!边@段話的意思是說,宋高宗時,有個侍郎叫曹詠,他善于逢迎拍馬,深得奸相秦檜的歡心,所以官運亨通,當了侍郎。曹詠當了大官以后,有很多人來巴結他,獨有他的大舅子厲德新卻從不向他獻殷勤。厲德新知道曹詠并非憑真才實學,而是靠依順秦檜才得以升官的,所以料定曹詠這種人沒有好下場。對此,曹詠耿耿于懷,一心想找個茬整整厲德新。后來,秦檜死了,那些依附秦檜的家伙一個個倒臺了,曹詠也被貶到了新州。厲德新得到消息后,非常高興,就寫了一篇《樹倒猢猻散賦》寄給曹詠。文中說如今大樹一倒,猢猻四散,于國于家,真是可喜可賀。將秦檜比作一棵大樹,把曹詠等人比作樹上的猴子。這篇賦很快便在臨安傳開,遂成俗語。
【第65句】:【貓不急不上樹,兔不急不咬人】 釋義:急:急迫,發急。比喻人在緊急的情況下會做出冒險的事來。參見“人急懸梁,狗急跳墻”。 例句:他也有點底虛,白斌是個無賴,貓不急不上樹,兔不急不咬人。真要是捅火了他,也是不好招架的。
【第66句】:【倒苦水】(慣)比喻傾訴所遭受的苦難或心中的痛苦。
【第67句】:【鬼子】中國人為什么把侵略我國的日本兵叫做“日本鬼子”,把侵略朝鮮的美國兵叫“美國鬼子”,把“八國聯軍”進北京的外國軍隊稱作“洋鬼子”。有人說“鬼”在我國是丑惡的形象,當年的外國人在中國土地上作惡多端且面目丑陋,故被稱為“鬼子”。此說可以理解,因為侵略確實可恨。但為什么不用“魔”、“妖”、“怪”來形容侵略者呢?因為魔、妖、怪這些詞代替不了“鬼”的原意。 分析起來,“子”字是各種稱呼之后的詞尾,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如“靶子”、“爐子”甚至“驢子”等,它不同于敬辭的“子”。關鍵是對于“鬼”字的理解。許多古代文獻資料都記載,“鬼”,多指“遠國蠻夷”或“異族外國”之人。陸德明《經典釋文》引《倉頡篇》日:“鬼,遠也。”毛傳日:“鬼方,遠方也?!敝祆浼ⅲ骸肮矸剑h夷之國也?!瘪R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鬼方本遠方之通稱,故凡西方、北方之遠國可通稱鬼方?!睆堛娮ⅲ骸肮矸剑U夷遠國也?!惫湃朔悍Q遠方之國為“鬼方”,稱遠方之國的人為“鬼子”,自然為題中之意。漢語常以“洋”字表示外來事物,如“洋火”、“洋槍”、“洋油”、“洋釘”等等,“洋”與“鬼”連用,當為同義復用,所以“洋鬼子”即“鬼子”。 這樣解釋“鬼子”,太便宜了侵略者,有傷國人感情,既然“鬼子”干盡壞事,確實惡魔,中國人恨之,視侵略者為“魔鬼”,恰如其分。 所以,以上兩種理解合起來才更全面、更貼切,遠方的“鬼”與魔鬼的“鬼”同音同字,“鬼子”是來自遠方的魔鬼。
【第68句】:【癩蛤蟆跳到腳背上——不咬人硌癢人】(歇)硌:也作圪、格,用作詞頭,使形容詞變為動詞。癢:諧“厭”。指某人或某物雖沒大礙,卻叫人厭煩。常含責罵意。 也作“癩蛤蟆上腳面——不咬人格癢人”。
【第69句】:【鉆故紙堆】(慣)故紙堆:成堆的陳舊書籍和資料等。指埋頭研讀大量的古代書籍、文獻資料等。
【第70句】:【呼蛇容易遺蛇難】(諺)舊時民間傳說,有術士能用咒語聚蛇遣蛇,一旦咒語失靈,蛇來不走,術士受害。比喻人招惹是非容易,排解是非卻難。
【第71句】:【橫草不拈,豎草不動】(慣)拈:取,拿。形容非常懶惰,什么也不干。也形容嬌生慣養,什么也干不了。 也作橫草不拈,豎草不抬。 橫草不動,豎草不拿。
【第72句】:【拴著的馴馬拉五百,沒籠頭的野馬馱三千】(諺)馴馬:馴服的家馬?;\頭:用皮條編成的戴在騾馬頭上的套具。指家馬負重力小,野馬負重力大。比喻死守家門沒出息,出外闖蕩長才干。
【第73句】:【天不能總睛,人不能常壯】 釋義:比喻難免要發生意外的事。 例句:常言說:“天不能總青,人不能常壯。”這牛要病,我們有什么辦法?
【第74句】:【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諺)人種地肯實實在在出力,土地自然就會多產糧,讓人吃飽飯。指種地要勤勞,就能獲得豐收。
【第75句】:【盲人敲鼓——瞎打一氣】(歇)打:本指敲打,轉指打仗。指打仗沒有明確目標,亂打一通。
【第76句】:【驢唇不對馬嘴】這個俗語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 它最早的出處是宋《五燈會元》卷十五:“驢唇馬嘴夸我解問,十轉五轉話繞你從朝問到夜。”這里的“驢唇馬嘴”本意是指眾人紛紛詢問,形容人多嘴雜的意思。后來演化出“驢唇不對馬嘴”,用來表示兩不相干的事物。 其實,從生物學的角度講,驢唇是可以對馬嘴的.因為它們是同科動物,猶如獅虎和狼犬一樣,獅虎配生下獅虎獸,狼犬配生下狼狗,驢和馬配生下騾子。所以,“驢唇”對“馬嘴”沒有什么稀奇,倒是驢唇對上其他動物的嘴,那就稀奇了。不過,這也證明了中國的詞匯是豐富多彩的。
【第77句】:【既尊孔子,又拜活佛】(慣)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被封建統治者尊為圣人?;罘穑翰貍鞣鸾讨械母呱?。比喻用意不專,對幾方面都應付,都不信任。
【第78句】:【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釋義:表:說。敘述故事時,放下一頭,講另一頭。“兩”又作“干”。 例句:老祖宗“一張口難說兩家話”,“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第79句】:【三個老婆一臺戲】(諺)老婆:也稱婆娘、婆姨,我國北方對妻子的俗稱,也泛指已婚婦女。指幾個婦女聚集到一起,常常會嬉鬧說笑,好比上演一臺戲。 也作三個婆娘一臺戲。 三個閨女一臺戲。 三個婆姨一面鑼,兩個婆姨一面鼓。
【第80句】:【繡花針對鐵梁,大小各自有用場】 釋義:比喻不論大小,各有各的用處、作用。 例句:你看的不對,繡花針對鐵梁,大小各自有用場??蓜e瞧不起小燕。
【第81句】:【兒時練功易,老來學藝難】(諺)小時練功容易,老來學藝就很困難。指練功學藝要在年少時抓緊,年老就難以學練。
【第82句】:【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釋義:宋代某州官名叫田登,忌諱和“登”同音的字,令百姓改稱“燈”為“火”,每逢正月十五“放燈”,官榜寫作“放火”。百姓諷刺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后用以比喻只許自己胡作非為,不許別人正當行動?!安辉S”又“不準”、“勿許”等。 例句:尤耿不禁開懷地暗暗笑道:“好,擊中要害!什么四大自由,三大民主,全是假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第83句】:【強龍壓不過地頭蛇】這一俗語比喻即使是強有力者,也難以對付盤踞當地的惡勢力。此典出自《西游記》第四十五回。 孫悟空、沙僧、豬八戒一行,歷經千辛萬苦,保護唐僧到西天取經。一天,路過車遲國,本要進見國王倒換關文,卻與國王的假國師發生了沖突。 正當國王疑惑的時候,忽然殿前來了三四十名鄉佬,朝上磕頭道:“萬歲,今年整個春夏都無雨,莊稼受旱,特來啟奏,請哪位國師爺爺祈一場甘雨,普濟黎民?!眹鯌剩ξ蚩照f:“你今遠來,冒犯國師,如你敢與國師賭勝求雨,勝了,饒你罪名,倒換關文,放你西去;不勝,就將汝等沙場典刑。”悟空笑著答應了。 那位假國師原是虎力大仙,準備登壇求雨。孫悟空說道:“你也太自以為是了,對我這個遠方僧人一點也不謙讓,不過也難怪,這正是‘強龍不壓地頭蛇’?!被⒘Υ笙蓳屜纫徊?,祈雨去了。孫悟空隨后施展威力,讓虎力大仙一敗涂地。而他自己倒是祈來了瓢潑大雨,為當地老百姓解除了燃眉之急。 “強龍不壓地頭蛇”,話雖那么說,只要正義在手,神龍沒有斗不過地頭蛇的。
【第84句】:【雞走雞道,狗走狗道】(慣)比喻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人、辦事,互不干涉。
【第85句】:【潑婦】“潑婦”是指生活中那些兇悍、蠻不講理的歸女。它源自哪里呢? 漢代名臣朱買臣,在家是個“妻管嚴”,他不想這樣狼狽地生活下去,準備外出找官做。妻子對他冷嘲熱諷,譏其朽木不可雕,并跟他鬧分手。朱買臣只好跟妻子分了手。豈料,這個朱買臣在外真的做了大官,騎著高頭大馬衣錦還鄉時,妻子后悔了,又來找他,要求和他復合。朱買臣拿起一盆水潑在馬前的地上,對妻子說:“如果你能把水都收回盆里,我就和你復合!”成語“覆水難收”也是由此而來。姓朱的惡老婆也就有了個“雅號”——潑婦,即像潑出水的婦人,不能再走回頭路了。這就是歷史上原裝的“潑婦”。 但“潑婦”的傳播卻與乾隆帝有關。民間有這樣的說法:乾隆皇帝在一次下江南的行程中,路過古城鎮江之時,看到大市場口有兩個老婦在叫罵惡斗,極其不雅,不禁嘆道:“天下之潑,唯……之婦也?!被实垡怀隹?,“潑婦”一詞流傳也就更快了。
【第86句】:勸人終有益,挑唆害無窮。
【第87句】:【豬爪煮了一千滾——總是朝里彎】(歇)比喻人總會袒護與自己有親友關系的人。
【第88句】:【到哪條河邊,喝哪條河的水】 釋義:處在什么情況,采取什么樣的辦法。 例句:馬國彪只好打斷她的哭聲,嬉皮笑臉地說:“翠花,到哪條河邊,喝哪條河的水?!?/p>
【第89句】:【二而一,一而二】(慣)指看似是兩個問題,其實是一回事。
【第90句】:【雞也飛了蛋也打了】(慣)雞飛走了,蛋也打破了。比喻兩頭落了空。
【第91句】:【針無兩頭利】(諺)針不能兩頭都是有鋒芒的。比喻同時把兩件事都做好,是不可能的。 也作“針沒兩頭快”。
【第92句】:【超市】“超市”在我國起步比較晚,不過,超市的優越性很快顯現,大大方便了顧客,人們現在已經離不開超市了。 “超市”是“超級市場”的簡稱,它指大型的商品銷售市場。這個概念最先產生于西方國家,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超級市場于1930年8月在美國的紐約誕生。超市經營的商品主要是食品以及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用品,外面有停車場,免費為遠來的顧客提供方便。超市門口有推車和提籃,供顧客選購商品使用。超市的特點是貨物齊全,購物方便,出門集中收款,因此深受顧客歡迎。在我國,不僅引進了大超市的經營模式,獨具創意又開辦了許多小超市,使“超市”概念擴展,凡進店自由選購的都自稱超市。
【第93句】:【泥菩薩落水——自身難保】(歇)泥菩薩一到水里就溶化了。 比喻自己保不住自己。 也作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第94句】:【黃柏汁里泡過的——苦不堪言】(歇)苦:本指味苦,轉指痛苦。指生活苦得不能用言語形容。
【第95句】:【知冷知熱是夫妻】(諺)指生活上相互照顧,相互體貼,是夫妻間的情分。
【第96句】:【春節】春節,俗稱過年,是一年當中最隆重的節日。國人不管天南海北,都要趕回家團聚,吃年夜飯,因而形成中國獨有的景觀——春運,火車站、汽車站、飛機場人山人海,一票難求。 春節的主調是慶豐收,除邪氣,求得來年吉祥如意。春節的時間是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古時稱元旦或元日。辛亥革命后,改用公歷紀年,定公歷1月舊為元旦,將舊歷元旦改稱春節。傳統意義的春節時間較長,一般是從臘月初八的臘祭(俗稱臘月)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為止。其中除夕(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期間民俗活動很多,如祭祖、拜年、走親戚,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等。各地還有多種娛樂活動,如舞龍燈、耍獅子、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唱大戲等,現在又增加了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過年的歡樂氣氛更加濃了。
【第97句】:【看著魚兒下罩】 釋義:比喻看準了再下手。 例句:小梅又安頓給崔骨碌:“聽說張金龍常到你們這兒來,要是有機會,把這個鐵桿漢奸—塊兒抓住,那就更好了。反正看著魚兒下罩,你瞧著辦吧!”
【第98句】:【好客主人多】(諺)好客:有錢人。指對有錢的客人,愿以主人身份接待的就多。
【第99句】:【寒貓不捕鼠】(諺)指受餓受凍的貓無力捕捉老鼠。比喻饑寒交迫下的病弱的人,難以承擔正常人的勞動任務。
上一篇:一日禪語早安-佛家經典禪語-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