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向火坑里推】見“往火坑里推”。
【第2句】:【虎毒不食子】 釋義:人再兇狠,對自己的子女總是疼愛的。 例句;蘇爾登立刻想到剛才那個不愿認親的吳自榮,頓時罵了起來:“天下竟有這樣禽獸不如的人!虎毒還不食子呢,他連自己的親兒子看都不看一眼!……”
【第3句】:【老虎掛上念佛珠——想變著法來吃人】(歇)念佛珠:佛教徒念經時用來計算次數的成串的珠子,也叫佛珠、念珠、數珠、串珠。指壞人想變化手法裝成好人來傷害人。 含責罵意。
【第4句】:【拔了蘿卜帶出泥】(慣)比喻在查處某一問題的過程中,也順帶發現了其他問題。也比喻由于辦事不當而惹了麻煩或連累了他人。
【第5句】:【趨名者于朝,趨利者于市】(諺)趨:追求。要想爭名,那就到朝中去當官;要想奪利,那就到市場去貿易。指要爭名利,就要找對獲取名利的場所。
【第6句】:【一日不書,百事荒蕪】(諺)荒蕪:荒廢。本指朝廷大事一天不記錄,以后很多事就無法考證。也泛指凡緊要的事都必須筆記下來,不可中斷。
【第7句】:【面善心不善】(慣)指人外表看上去和善,內心卻狠毒。
【第8句】:【餓肚酒,醉死?!浚ㄖV)餓著肚子喝酒,體壯如牛的漢子也能醉倒。 指空肚子喝酒最容易醉倒。
【第9句】:砍柴上山,捉鳥上樹.
【第10句】:【拔出膿來,才是好膏藥】(諺)膏藥:一種膠狀的外用中藥。指能把膿血從患處吸出的膏藥才算好膏藥。比喻能解決最棘手的問題的,才是好辦法。
【第11句】:【得不的風兒,就是雨兒】(慣)得不的:不能得到,這里指不能聽到。 風兒:風聲。聽不到風聲,就斷定是下雨。1比喻剛聽到一點兒消息,就不辨虛實,立刻行動。2比喻造謠傳謠。
【第12句】:【秀才】現代漢語詞典對“秀才”的釋義為明清兩代生員的通稱,現泛指讀書人。“秀才”絕不是明清兩代才有的,它比舉人、狀元還要早得多,它源遠流長,最早始見于《管子·小匡》。到漢代,秀才成為舉士科目。漢武帝元封四年(前107年)令諸州歲各舉秀才一人。東漢避光武帝(劉秀)諱,改稱茂才。南北朝時,最重此科。唐代初期,設秀才科,后來漸漸廢去,僅作為對一般儒生的泛稱。宋代凡應舉者都稱秀才。明太祖曾采取薦舉的方法,舉秀才數十人,任以知府等官。明、清兩代,秀才成為府、州、縣生員的專稱,習慣上也稱為“相公”。 “秀才”,現在一般用來泛指讀書人,如“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 也用來形容會寫文章的人,如某某在領導眼里就是個“秀才”。 腸斷(斷腸)“腸斷”形容悲痛到極點。竟源自一只猴子。 《世說新語·黜免》載:齊桓公進入蜀地,經過三峽時,兵士中有個人捉到一只小猴子,結果,母猴沿岸隨著船隊追趕,走了一百多里路程,而且哀號不止,執著永不放棄。當船行到一個較窄的河道上,母猴奮力一跳上了船,想去抱回小猴子。然而,母猴還未站穩,便一頭栽到船艙里。士兵剖開它的肚子一看,它的腸子斷成一寸一寸的了。它雖然是只猴子,竟有這樣的愛心,這是多么偉大的母愛啊。后以“腸斷”喻極度悲傷,亦說“斷腸”。衍生出“肝腸寸斷”這一成語來。
【第13句】:【官不修衙,客不修店】(諺)衙:公府衙門。當官一任三年,任滿隨即調離,故不修衙門;旅客隨住隨走,任憑旅店破舊,也絕不維修。 指臨時應付的差事,不會作長遠打算。
【第14句】:【一回見面二回熟】(諺)頭次見面是陌生人,二次相見就是熟人了。 指人們的社會交往,由生到熟,很容易交上朋友。 也作一次相交,二次相熟。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
【第15句】:【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諺)舊時認為男子為風情女子而死,也是一件風流韻事。
【第16句】:【說到風便扯篷】(慣)篷:船帆。 一說有風便立刻把帆升起來。1比喻一說什么便馬上要干什么。2比喻態度轉變得很快。
【第17句】:【砧板上的肉——隨人砍,隨人剁】(歇)比喻人陷入困境,不能自主,任人擺布。
【第18句】:【打水漂兒】(慣)指在水邊投擲石片或瓦片,使其在水面上掠過,激起一串水花。比喻錢物等白糟蹋了,什么也沒得到。
【第19句】:【天不能總睛,人不能常壯】 釋義:比喻難免要發生意外的事。 例句:常言說:“天不能總青,人不能常壯。”這牛要病,我們有什么辦法?
【第20句】:【打小九九】(慣)小九九:乘法口訣。比喻在心里盤算。
【第21句】:【觀棋不語】觀棋不語是看下棋時的一條紀律,它源于圍棋。 圍棋的黑白兩色,象征著日月,表示陰陽二氣;棋子的圓形模擬渾圓的天象穹蒼;棋盤四角比喻地象的四方;縱橫各19條線,交織成361個棋位,這是舊歷一年的天數;棋盤中間有9個星點叫做勢眼,表示九大行星;棋盤長1尺2寸,表示12個月;白子表示白晝,黑子表示黑夜;黑子先走,表示一天從半夜的子時開始;黑白相對,表示陰陽應對之氣,陰陽對應時不得混入他物。因此,下圍棋時不許旁觀者插嘴??梢妵宓母呱钅獪y,是世界棋類之冠。
【第22句】:【打背工】(慣)原指戲曲演員在舞臺上背對著觀眾念白,后指中間人在交易中瞞著當事人從中謀利。 也作打背弓。 打背公。
【第23句】:【有恩不報非君子】 釋義: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意謂得到了別人的好處,一定要報答。 例句:“有恩不報非君子,我‘雷神爺’走遍天涯海角,他忘不了你這個女中豪杰!”
【第24句】:【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諺)沒志氣的人,經常立志,卻不能實行;有志氣的人,一次立志,終身實行。指立志不在次數多,在于堅定不移。
【第25句】:好茶不怕細品,好事不怕細論。
【第26句】:【玩把戲】(慣)本指表演雜技,比喻玩弄蒙蔽人的手段。 也作“玩鬼把戲”。
【第27句】:【老鼠吃貓飯】(慣)比喻弱者侵占了強者的利益。
【第28句】:【未量他人,先量自己】(諺)量:估量。在評說別人之前,先把自己估量一番。指人在指責別人之前先自我檢討一番,就不會出苦狂傲。
【第29句】:【道三不著兩】(慣)三件事,就有兩件說得不對。形容人說話不著邊際,語無倫次。也形容人糊涂,不明事理,做事顛三倒四。 也作“著三不著兩”。
【第30句】:【方寸】“方寸”指人的內心。如“方寸已亂”、“聊表寸心。” 關于方寸一詞,有個典故。東漢末年,群雄爭霸。劉備禮賢下士,廣納天下人才。當時,劉備身邊有一個叫徐庶的人,足智多謀,諸葛亮就是他推薦的。曹操為得到徐庶,為己所用,就軟禁了徐庶的母親。徐庶是個孝子,聽說母親被俘,心急如焚,決心回到母親身邊盡孝道。 徐庶辭別劉備時,指著自己的心說:“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于事,請從此別。”于是徐庶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投奔曹操去了。才引出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指一計不獻)”。 “方寸”在古代指一寸見方的心部,又作“寸心”,后來人們用它來表示“心”,心煩意亂則稱“方寸已亂”。
【第31句】:【喝酒喝厚了,耍錢耍薄了】(諺)耍錢:賭博。彼此在一起喝酒,越喝友情越厚;要是在一起賭博,不免爭贏論輸,越賭友情越薄。常指賭博對人有百害而無一益。
【第32句】:【過河拆橋】“過河拆橋”這一俗語用來比喻達到目的后,拋棄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屬于一種忘恩負義、晶行不端的行為。典出元朝。 《元史·徹里帖木兒傳》記載,元順帝至元元年,朝廷首議罷科舉。參政許有壬是科舉出身,因此堅決反對。太師伯顏大怒,第二天在崇天門宣讀罷科舉的詔書時,專門讓許有壬做了聽詔的班首。許有壬害怕招致禍患,于是勉強答應了。治書侍御史普化譏笑他說:“參政可謂過河拆橋者矣?!弊源速x予“過河拆橋”新的含義,至今未變。
【第33句】:【獨占鰲頭】“獨占鰲頭”現在泛指占居首位或第一名。它的原意是指古代科舉考試頭名狀元。這個俗語源自哪里呢? 清代洪亮吉在《北江詩話》中對此作了說明:“又俗語謂狀元‘獨占鰲頭’,語非盡無稽。臚傳畢,贊禮官引東班狀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趨至殿陛下,迎殿試榜,抵陛,則狀元稍前,進中立陛石上,石正中鐫升龍及巨鰲,蓋警蹕出入所由,即古所謂螭頭矣。俗語所本以此。” 原來,我國古代,皇帝管理朝政的金鑾殿前,靠近大殿門口的地方,有一塊雕刻著飛龍(天之驕子)和巨鰲(長壽神龜)的大石板,叫“龍鰲石”。 每天早晨,文武百官上朝時,就從這塊“龍鰲石”的兩旁經過。 封建王朝有個規定,凡逢大試之期,新考中的六十名進士,均須站在“龍鰲石”底下,由考中第一名的狀元站在“龍鰲石”上,帶領著向皇帝行禮謝恩。據此,后來遂用“鰲頭”或“獨占(站)鰲頭”,指科舉時代考中狀元的人。如唐詩:“鴛鷺簪裙上龍尾,蓬萊宮殿壓鰲頭?!薄蔼氄荐楊^”這一俗語至今還在使用。
【第34句】:【才脫了閻王,又撞著小鬼】(慣)閻王:佛教稱掌管地獄的神,也稱閻羅、閻羅王、閻王爺。比喻剛擺脫了一個壞人,又遇上了另一個壞人。
【第35句】:【貧賤夫妻百事哀】(諺)貧賤夫妻度日艱難,沒錢維持,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難以措辦。指居家度日,沒錢是不成的。
【第36句】:【駿馬跟前,小馬打蹄難;老鷹跟前,鳥兒唱歌難】 釋義:比喻在威嚴的大人物面前不容小人物自由隨便行動。 例句:拉莫,“駿馬跟前,小馬打蹄難;老鷹跟前,鳥兒唱歌難?!蹦阙s快出來投降,我不殺你!
【第37句】:【豆腐多了一包水,空話多了無人信】 釋義:空話說的次數多了沒人相信。 例句:“諺語有云:豆腐多了一包水,空話多了無人信。嘴筒子過分圓滑通達,反倒要暴露出說話人的本相。”
【第38句】:【土里刨食吃】(慣)比喻以種田為生。 也作“土里刨食兒”。
【第39句】:【滿盤車馬炮士相,沒有保住一個老將】 釋義:車、馬、炮、士、相、將:都是象棋棋子名稱。比喻人雖多,卻都無能、無用,連一個人都保護不住。 例句:唉,滿盤車馬炮士相,沒有保住一個老將!但過了一段時間,他那緊張的心理漸漸松弛了,沒啥了不起的,只不過抓了幾個人嘛。
【第40句】:【山高有攀頭,路遠有奔頭】(諺)不要怕山高,山越高越有攀頭;不要嫌路遠,路越遠越有奔頭。指目標越是高遠,越能磨煉意志,成就大的事業。
【第41句】:【拍賣】“拍賣”是一種特殊的買賣形式,一般以比較貴重、價高的物品為拍品,先定一底價,然后競價,最高者成交。 “拍賣”是古羅馬人首創的一種買賣方式,用以出售在戰爭年代俘獲的戰利品。具體的做法是:在拍賣的場地上插一柄長矛作為標志,有意者就會圍過來進行交易。因此,拍賣也有“矛下之交”的說法。后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拍賣成為貿易過程中的一種買賣方式。
【第42句】:讓人一寸,得理一尺。
【第43句】:木尺雖短,能量千丈.
【第44句】:【賣灰面遇見吹大風】(慣)灰面:白石灰末。比喻局面糟得無法收拾。
【第45句】:【高鳥盡,良弓藏】(諺)指高飛的鳥射盡,良弓就收藏起來不用了。 比喻功臣良將出生入死打天下,及至政權穩固,最高統治者便會排斥殘殺他們。 也作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第46句】:【相思樹,連理枝】“相思樹”和“連理枝”比喻男女愛情忠貞不移。典出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一》。 據載,宋康王偶見一美貌女子,原來,此女是宋康王的舍人韓憑的老婆何氏。宋康王不顧君臣關系,硬是把何氏弄到手。韓憑不滿,宋康王就給他定罪,并發配邊境修筑城墻。韓憑的老婆何氏寫了一封信,偷偷送給勞改的丈夫。信中寫道:“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币馑际钦f,她的幽怨很多,雖思念丈夫,可河水太深,不能見面,對夫發誓,要死的決心下定了。 后被宋康王發現,韓憑自縊身亡。 盡管丈夫已死,何氏還是不肯屈從宋康王,她又寫了一首《烏鵲歌》表明志向,歌日:“南山有烏,北山張羅。烏自高飛,羅當奈何!烏鵲雙飛,不樂鳳凰。妾是庶人,不樂宋王?!币馑际钦f,南山有烏鵲,你在北山布羅網,你拿我有什么辦法,烏鵲不羨鳳凰,妾身不靠宋王。 有一天,宋康王與她登高吹風,她縱身一跳,左右侍從伸手一抓,只抓住了衣服碎片,那些衣服碎片,立刻化作了五彩斑斕的蝴蝶,仿佛是從何氏靈魂里飛出的驚艷幻影。后世梁?;膭撟黛`感或許是從這里來的吧。 何氏當場摔死,衣袋內有一份遺書,要求宋康王賜她與韓憑合葬。宋康王看罷暴跳如雷,叫人分離新舊兩墳,讓兩墳隔路相對,還狠狠地說:“你們夠恩愛的,看你們能合在一起!” 沒過多久,兩座墳墓上都長出梓樹,十來天竟有一抱之粗,而且樹干彎曲,互相靠攏,不但地下樹根交錯纏繞,樹上枝Y也慢慢糾合難分。不知哪來的兩只鴛鴦,每天棲于樹上,依偎哀鳴,仿佛在控訴宋康王的暴虐,嘲笑他的無能。 宋國人可憐韓憑夫妻,把這兩棵樹叫做“相思樹”。“相思樹,連理枝”典出于此。
【第47句】:【不見兔子不撒鷹】 釋義:不看見兔子就不把獵鷹放出去。比喻不看準目標或沒有把握,決不輕易行動?!叭觥庇肿鳌胺拧?。 例句:看到這種情況,楊鎮宇立即傳達命令,讓戰士們停止射擊,節省子彈,不見兔子不撒鷹。
【第48句】:【獨頭蒜——沒瓣】(歇)獨頭蒜:指沒分成瓣狀的蒜頭。瓣:諧“伴”。指未成家,單身。
【第49句】:【銅鈴打鼓——另有音】(歇)本指用銅鈴打鼓,除了鼓聲,還有鈴聲;轉喻話里有話,另有用意。
【第50句】:【喂腦袋】(慣)指吃飯。
【第51句】:【從小離娘,到大話長】(諺)指從小就離了娘親,長大以后就有說不完的苦楚。也泛指人經過的事多而且雜,不是一時說得完的。 也作從小沒娘,說來話長。 孩子沒娘,說來話長。
【第52句】:【一根筷子吃面條——單挑】(歇)指自己單獨干或獨自一人生活。
【第53句】:【百萬豪家一焰窮】(諺)豪家:富豪之家。任你是百萬富豪人家,一場火災會燒得精光。指水火無情,必須謹慎防范。
【第54句】:【少不舍力,老不舍心】見“老不舍心,少不舍力”。
【第55句】:【干柴烈火,龍王難救】(諺)龍王:主管興云降雨的神。指烈火一旦燒著干柴,火勢會越來越旺,誰也無法撲滅。
【第56句】:【有錢難買不賣貨】(諺)別人不賣的貨,有錢也買不到。比喻別人不愿意的事,是強迫不得的。
【第57句】:【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諺)對仇敵或丑類要是恨得不深,不是疾惡如仇,就算不得大丈夫。指真正的好男兒是愛憎分明的。
【第58句】:【有再生的兒女,沒有再生的爹娘】(諺)兒女沒了,還可再生養;父母沒了,就無法挽回。指孝敬父母,是至高無上的品德,寧可舍后代,不可無父母。
【第59句】:【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見“火里火里去,水里水里去”。
【第60句】:萬人萬雙手,拖著泰山走。
【第61句】:路是彎的,理是直的.
【第62句】:【路上行人口似飛】(諺)指凡人們關心的新鮮事,總是傳得極快。
【第63句】:【寧娶大家奴,不娶小家女】(諺)寧可迎娶大戶人家的奴婢,也不要娶小戶人家的女兒。指大戶人家的婢女往往知書識禮,而小家女子往往缺少教養。
【第64句】:【千人所指,無病而死】(諺)千人:眾人。指:指斥。受到眾人指斥的人,即使沒病也會死去。指眾人指斥,是最嚴厲的懲罰。 也作千人所指,無病自死。 干夫所指,無疾而死。
【第65句】:【拉到老虎當馬騎】(慣)比喻把危險的事情看得過于簡單了。
【第66句】:【藏著乖的賣傻的】(慣)乖:機靈,伶俐。比喻心里明白,假裝糊涂。
【第67句】:【有鼻子有眼】(慣)指把事情描述得活靈活現,像真有那么回事。 也作“有鼻子有眼睛”。
【第68句】:【手長衣袖短】(慣)衣服袖子遮不住手臂。形容生活貧困。也指能力達不到。 也作“手長衫袖短”。
【第69句】:【圍棋盤里下象棋——不對路數】(歇)路數:本指路子、下棋的步子,轉指著數、武術的動作。指動作不合要求或規定。
【第70句】:【雞啄雞食袋,狗咬狗骨頭】 釋義:雞食袋:雞嗦子,即雞的嗦囊,雞的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在食道的下部,像個袋子,用來儲存食物。比喻自己人互相傾軋,自相殘害。 例句:他有什么事對不起你?我這做娘的有什么事對不起你?只有我屋的人淘氣,雞啄雞食袋,狗咬狗骨頭。又不是吃飯的人多了,咸的、辣的分不勻!
【第71句】:【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釋義:當了家或做了領導,才體會到東西的可貴,才知道生活的艱難。 例句:她自幼生長深閨,足不出戶,與人無爭,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也不為衣食住行分心勞神……
【第72句】:【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釋義:比喻青春一去不復返。 例句:咱島里部知道,你是個英雄有為的少年,古人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這少年時代真是黃金難買哪。
【第73句】:【娘勤女不懶】(諺)指母親勤勞,女兒受到熏陶,就不會懶惰。
【第74句】:【四喜丸子】“四喜丸子”是婚宴上的必備菜。相傳,四喜丸子創制于唐朝年間。有一年朝廷開科考試,各地學子紛紛涌進京城,其中就有張九齡。 發榜當日,衣著寒酸的張九齡居然中得頭榜,人們深感意外。皇帝因賞識其才智,便將他招為駙馬。當時正值張九齡家鄉遭水災,父母背井離鄉,杳無音訊。舉行婚禮那天,張九齡正巧得知父母下落,便派人接至京城。喜上加喜,張九齡高興之余,便叫廚師烹制一道吉祥的菜肴,以示慶賀。菜端上來一看,四個炸透蒸熟并澆以湯汁的大丸子。張九齡問其寓意,聰明的廚師答道:“此菜為‘四圓’:一喜,老爺頭榜題名;二喜,成家訂婚;三喜,做了乘龍快婿;四喜,合家團圓。”張九齡聽后開懷大笑,連連稱許,說道:“‘四圓’不如‘四喜’響亮好聽,干脆叫它‘四喜丸’吧。”這“四喜丸子”一傳就是一千多年。
【第75句】:【破著一身剮,皇帝也對打】見“拼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第76句】:【假李鬼遇上真李逵】(慣)李鬼、李逵都是《水滸傳》中的人物。李鬼冒李逵的名去截道,沒想到真的碰上了李逵而被殺死。指冒名頂替的恰好碰到了被冒名的人。
【第77句】:【斬草不除根,萌芽依舊發】 釋義:比喻禍害如不根除,必留后患。 例句:常言說得好,斬草不除根,萌芽依舊發。殺了他一家,恨不得把我們吞在腹內,方才快活,豈肯安心與陳四哥做夫妻?
【第78句】:【下坡容易上坡難】(諺)人走下坡路不費力,要走上坡路卻是每一步都得使勁的。比喻退步容易進步難。
【第79句】:【寧撞金鐘一下,不打鐃拔三干】 釋義:金鐘、鐃拔:都是打擊樂器。比喻寧愿向有力量能解決問題的人央求一次,不向沒有力量不能解決問題的人央求多次。 例句:陸勉舟進京上奏折仰賴肅順代轉,還有另一層想法,在中俄關系上,肅順是朝野罕見的強硬派,陸勉舟是要“寧撞金鐘一下,不打鐃拔三千”的。
【第80句】:【死知府不如一個活老鼠】(諺)知府:舊時州府最高的行政長官。 知府一下了臺,無官無職,在人們眼里,連只活著的老鼠也不如。舊指官場重在權勢,權勢在人情在,權勢沒人情滅。
【第81句】:【槽頭買馬看母子】(諺)母子:偏指生崽的母馬。指要買馬駒,先看母馬咋樣。借指要知閨女的為人,先看生養管教她的娘親是什么樣的人。
【第82句】:【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窮窩】(諺)窩:對住處的俗稱。指人總是留戀著自己的故居。 也作金窩銀窩,不及自家的草窩。草窩:茅草搭成的房舍,指窮家。 金窩窩,銀窩窩,不如自個的土窩窩。
【第83句】:【盡聽拉拉蛄叫,別種莊稼了】見“光聽拉拉蛄叫,就別種地了”。
【第84句】:【脫帽禮】“脫帽禮”多在隆重、莊嚴的場合下使用,如升旗、聆聽尊者講活(講課)或悼念亡者。這一禮節源自歐洲。 在中世紀的歐洲,由于戰火不斷,作戰時與敵短兵相接,肉搏而戰,頭部容易受到襲擊,因而不得不戴上笨重的頭盔。士兵們到達安全地帶就脫下頭盔以減輕負擔;同時,到別人家里去,來者為了表示自己不是敵人,就首先把頭盔掀開,露出自己的面孔。這種習慣發展到近代,就成了脫帽禮。
【第85句】:【出岔子】(慣)指出了差錯或事故。
【第86句】:【比死人多出一口氣】(慣)形容人無能,不起作用。 也作比死人多半口氣。 比石頭人多一口氣。
【第87句】:【燒冷灶】(慣)比喻對尚未得勢的人表示親熱。
【第88句】:【拉不下臉來】(慣)指不好意思,難為情,或礙于情面。 也作拉不開臉來。 拉不下臉皮。
【第89句】:【打狗要看主人面】 釋義:借指處罰人要看有關人的情面。 例句:可它不是瘋狗是醉狗,況且又是田書記的狗,打狗要看主人面,誰敢下手。
【第90句】:【小雞不帶籠頭——散逛】(歇)形容無拘無束地到處游逛。
【第91句】:【馬怕騎,人怕逼】(諺)指馬怕被人騎,人騎上就身不由己;人怕被人逼,逼到忍無可忍時就會起來反抗。 也作“人怕逼,馬怕騎”。
【第92句】:【蝎子的巴巴——毒糞兒】(歇)蝎子:節肢動物,口部兩側有一對螯,胸部有四對腳,后腹部細長,末端有毒鉤。巴巴:方言,屎,糞便。 毒:諧“獨”。糞:諧“份”。指只此一份或只此一家。 也作蝎子巴巴——毒一糞。 蝎子屎——毒一糞兒。
【第93句】:【大丈夫能屈能伸】 釋義:屈:彎曲,指忍受委屈。伸:伸展,指施展抱負。意謂受挫折時要能忍耐。 例句:張無忌道:“大丈夫能屈能伸,咱們暫且避禍,待傷愈之后,再和敵人決一雌雄,也不算是墮了威風?!?/p>
【第94句】:【杏林】在醫院常常看到病人送給醫生的錦旗或匾額上,除了“妙手回春”一類題詞外,還有“杏林春暖”、“譽滿杏林”等贊語。那么,“杏林”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它源起何處? 據說,董奉是三國東吳的名醫,他與北方魏國的華佗幾乎齊名。董奉醫術精湛,行善樂施,治愈無數疑難病癥,口碑甚好。董奉到了老年,移居江西廬山。他身處山林,卻心系患者,仍舊熱心為百姓看病。遠近的人們紛紛前來求醫,他看到求醫者大多是貧苦的鄉民,決定不收任何報酬,甚至連藥費也由自己倒貼。只要求病人一旦康復痊愈,要種植杏樹,小病種一棵,大病種四五棵。病人感恩戴德,爭相種樹。數年后,董奉居住的院落周圍杏林疊翠,蔚然成林?!靶恿帧背休d了董奉行醫的佳話,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稱頌,他不僅是醫術醫德的楷模,也是植樹造林保護環境的模范。“杏林”也成了夸贊醫生的美稱了,醫藥行業也稱為“杏壇”。
【第95句】:【到了山里再砍柴,到了河邊再脫鞋】(諺)指到了該拿出行動的時候再行動也不遲,得看準時機,不可貿然行事。
【第96句】:【得飯望飽,鬧事望了】(諺)得到飯食,總想著吃飽肚子;鬧起事來,總希望事情有個了結。指鬧事人的共同心理是盼望有人來調解。
【第97句】:【省油燈】不是“省油燈”比喻某人心地不善,浪費折騰,不讓人放心。 “省油燈”源自宋代,當時現實生活中還真有省油燈,可見,節能意識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古已有之。現在的節能燈,可能是受了“省油燈”的啟發。 陸游最早記述了這種燈具,《齋居記事》云:“書燈勿用銅盞,唯瓷盞最省油,蜀有夾瓷盞,注水于盞唇竅中,可省油之半?!薄独蠈W庵筆記》亦云:“《宋文公集》中有《省油燈盞詩》,今漢嘉有之,蓋夾燈盞也。一端作小竅,注清水于其中,每夕一歷之。尋常盞為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燭不然,其省油幾半?!边@種燈為瓷制,燈具內有夾層,一端有孔可注入清水,用水冷法使油免于蒸發,可省油近半。 “省油燈”最先在四川地區流行,“漢嘉”在今雅安市以北。當時陸游客居四川,曾擔任邛州天臺山崇道觀主管。由于陸游的推崇和宣傳,“省油燈”傳播到全國。1999年考古隊在三峽庫區的涪陵石沱墓地,發掘出土一盞宋代“省油燈”,它的碟壁是一個中空的夾層,碟壁側面有一小圓嘴,用來向夾層中注水。這與宋代大詩人陸游的描述完全一樣??脊抛C明,省油燈并非杜撰。 后用“不是省油燈”轉喻某些人品行不端。
【第98句】:【把人踩到泥里】(慣)比喻貶損和壓制他人。
【第99句】:【哈巴狗帶咕冬鈴,充大牲口】 釋義:諷刺人本事不大,卻裝作有很大本事的樣子。 例句:說你是哈巴狗帶咕冬鈴,充大牲口,你說這是咒你哩。看,八字沒一撇,就哼呀嗨呀,你給誰夸功哩!
上一篇:QQ文案優選諺語俗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