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衙門錢,一燧煙;生意錢,六十年;種田錢,萬萬年】(諺)一燧煙:一股煙。衙門內掙的錢像一股煙,頃刻消逝;生意賺的錢,可享受一輩子;種田掙的汗水錢,可世代享用。指靠辛勤勞動掙的錢最踏實,最長遠。
【第2句】:孩子再丑,也是自己的。
【第3句】:傳說他受佛的囑托,在釋迦佛已經人滅而彌勒佛尚未降生的這段時期度化眾生。他曾發下大誓愿,謂“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民問因有地藏王主幽冥之說相傳傳時航海來九華山的新羅國太子金喬覺足地藏化身,他住九華山數十年,坐化后肉身不壞,全身入塔,后建肉身殿。九華山遂成為地藏菩薩的道場。
【第4句】:【人生但講前三十】(諺)指人的一生在事業上有無作為,只要看三十歲以前就行了。
【第5句】:劈柴看紋理,說話憑道理。
【第6句】:【見錢眼就鉆】(慣)比喻利用各科機會撈取錢財。
【第7句】:早睡早起,怡神爽氣, 貪房貪睡, 添病減歲。
【第8句】:【白龍瞟娘,必主雷雨】 釋義:白龍:“傳說中白色的神龍。(帝)以甲乙殺青龍于東方,以丙丁殺赤龍于南方,以庚辛殺白龍于西方,以壬癸殺黑龍于北方。”此處借指西方上空出現的白云。五月十三日為白龍生日,謂此日西方出現白云,必有雷雨。 例句:五月十三日,為白龍生日,謂“白龍瞟娘,必主雷雨。”
【第9句】:【入山不怕傷人虎,就怕人情兩面刀】 釋義:不怕公開較量,就怕兩面三刀地暗算。 例句:“身處不公平的天地,識人可要識個透哇!俗話說得對,入山不怕傷人虎,就怕人情兩面刀。”
【第10句】:一個雞蛋吃不飽,一身臭名背到老。
【第11句】:【老鼠尾巴——發不粗長不大】(歇)發:本指生長,轉指發跡、發達、發展。指發不了跡,不會有大的出息。
【第12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第13句】:有風方起浪,無潮水自平
【第14句】:刀越磨越亮,勁越練越強。
【第15句】:【風吹連檐瓦,雨打出頭椽】 釋義:比喻突出、冒尖的人容易受到打擊。 例句:有個中年漢子緊攥著一雙手,嘆息著說:“唉,風吹連檐瓦,雨打出頭椽,像高二佬這樣干個里難選一個的人,死得好苦!”
【第16句】:【山不轉路轉】(諺)山是固定的,不會轉動,但圍繞著山轉的路卻是可以隨意鋪修的。比喻任何事物都不是固定不變的。 也作山不轉路轉,石頭不轉磨轉。 山不轉路轉,河不轉水流。
【第17句】:【錢是一個一個上萬的,糧是一顆一顆上石的】(諺)石(dan):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錢必須一文一文地攢,才能上萬;糧必須一顆一顆地積,才能上石。指積少才能成多,積零才能成整。
【第18句】:偉大出于平凡,真理來自實踐
【第19句】:【家有千金,不如薄技在身】見“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第20句】:【三十六計走為上】此語指事態無法挽回,別無妙計,只有一走了事。常言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走為上”確實是三十六計之一,排在最后一計。那么,是誰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組合成一句俗語呢? 據《南史·王敬則傳》,南朝齊代,明帝蕭鸞病情嚴重,生命垂危,輔國將軍王敬則趁機謀反。明帝的二兒子蕭寶卷當時正在東宮議事,派人上屋觀望,見征虜亭大火沖天,王敬則大兵將至,蕭寶卷嚇得趕緊收拾行裝準備逃走。有人報告了王敬則,王敬則自言自語,像是對著明帝父子說:“過去檀道濟三十六策,走是上計,就讓你們父子趕快逃命去吧!”看來王敬則雖然謀反,但沒把事做絕。
【第21句】:開葷中國佛教徒尤其是出家僧眾,自梁武帝之后普遍實行素食,不食葷辛,也有在規定的齋日、齋月茹素的。而茹素者改食葷辛之始,民俗謂之開葷,亦名開齋、開素。宋代王橋《野客叢書》:“今人久茹素,而其親若鄰,設酒肴之具,以相暖熱,名日‘開葷’,于理合日‘開素’。此風已見六朝。”如白居易有“月終齋滿誰開素”詩句。清代翟灝《通俗編·飲食·開葷》:“東昏侯(蕭寶卷)喪潘妃之女,閹豎共營肴羞日:為天子解菜。解猶今云開葷也。”其實,佛律雖禁食酒肉葷辛,但若有病患等原因需要飲食者,也可開許。《十誦律》卷二六、《僧祗律》卷三二等則許食所謂不見、不信、不之三種“凈肉”。今民間稱初次嘗試新鮮事物或初次打破禁忌日“開葷”。也有長期過艱苦生活,一朝改善伙食,增加葷菜,戲稱“開葷”的。
【第22句】:【老子英雄兒好漢】 釋義:父子兩代都是英雄好漢。或父親是英雄,兒子必然是好漢,這是封建的血統論觀點。 例句:“真是!老子英雄兒好漢,你和你們老人家精神頭兒一模一樣。”
【第23句】:【人生唯有別離苦】(諺)指人生在世,最令人痛苦的是生離死別。 也作人生最苦是離別。 人間最苦處,死別共生離。 人生最苦難堪事,莫過死別與生離。
【第24句】:【經一失,長一智】見“吃一塹,長一智”。
【第25句】:【癩蛤蟆跳到腳背上——不咬人硌癢人】(歇)硌:也作圪、格,用作詞頭,使形容詞變為動詞。癢:諧“厭”。指某人或某物雖沒大礙,卻叫人厭煩。常含責罵意。 也作“癩蛤蟆上腳面——不咬人格癢人”。
【第26句】:【生死路上沒老少】見“黃泉路上沒老少”。
【第27句】:【燕子不吃落地的,鵓鴣不吃喘氣的】(諺)鵓鴣(b。gu):鳥名,俗稱水鴣鴣。落地的食物不潔,燕子不吃;喘氣的小蟲有病,鵓鴣不吃。 借指注重飲食衛生的人,不潔不凈的食物不入口。
【第28句】:一人作惡,萬人遭殃。
【第29句】:【犯夜倒拿住巡更的】(慣)犯夜:違反夜禁,指小偷。巡更:夜間巡邏打更。竊賊反把執勤的人抓住了。比喻做了壞事不認錯,反倒誣陷打擊無辜的人。 也作“犯夜的倒拿巡夜的”。
【第30句】:如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序》:“凡為文章,略知宗旨,最嗜吟詠,而所得亦不出流輩。”
【第31句】:【狼多肉少,神仙也苦惱】(諺)比喻人多物少,供不應求,事情很難辦。
【第32句】:【不以成敗論英雄】 釋義:不以成功或失敗來評論英雄人物的得失。 例句:“梵梵,古人說,不以成敗論英雄。我最佩服越王勾踐,當了夫差的階下囚,仍不失其志,臥薪嘗膽,終成復國之大業。”
【第33句】:【你有千條妙計,我有一定之規】 釋義:不管你用什么辦法,我的主意不會改變。 例句:“你有干條妙計,我有一定之規。……只有到我這一輩才端上社會主義的飯碗,不挨餓,上了中學,還當了干部,如今實行新政策,就讓我跟一些人走歪門邪道,我窮死也不干。”
【第34句】:【騎驢會判官——馬上見鬼】(歇)判官:迷信傳說中閻王手下掌管生死簿的官。馬上:本指在驢馬背上,轉指立刻。見鬼:本指見到鬼,轉指死亡。指立刻就死去。
【第35句】:勇氣退一分,困難長一寸
【第36句】:【頭撞南墻也不知道拐彎抹角】(慣)形容人脾氣執拗,做事不知變通。
【第37句】:【心頭不似口頭】(慣)心里想的跟嘴里說的不一樣。指人說一套做一套,要兩面手法。
【第38句】:【百樣通,不如一樣精】(諺)指在技藝上樣樣都會,不如有一樣是精到的。 也作“寧要一藝精,不要百藝通”。
【第39句】:【黃鱔泥鰍——差不離兒】(歇)黃鱔和泥鰍體形相似,都生活在水中泥里。指相差很有限。
【第40句】: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第41句】:【喝洋墨水】(慣)比喻上過大學或出國留過學。
【第42句】:人勤地生寶,人懶也生草
【第43句】:嚴師出高徒
【第44句】:【鵲橋】人們常用“鵲橋”來比喻夫妻相會。那么,“鵲橋”是個什么樣子的橋呢? 民間傳說玉帝之七女思凡下界,與耕種為生的牛郎相遇,遂結為夫妻,男耕女織,過著平靜恩愛的生活,人們以“牛郎”、“織女”稱呼他們,牛郎織女生育一男一女。這種平靜的生活突遇變故,天庭派神兵把織女抓到上界,牛郎見狀,用扁擔挑起一雙兒女,飛上天界,眼看就要追七織女,玉帝下令在他們二人之間劃出一道天河(即銀河),使他們只能隔河相望。他們的恩愛感天動地,地上的喜鵲于每年七月初七為他們在天河上搭成鵲橋,他們才得相會。直到現在,人們還流傳著七月初七見不到喜鵲的傳說。故“鵲橋”喻指男女結合、夫妻相聚的紐帶或橋梁。故又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第45句】:【廟里豬頭——有主】(歇)指女子已經有了婆家。也指東西已經有了主人。
【第46句】:要學驚人藝,須下死工夫
【第47句】:【雞急上房,狗急跳墻】(諺)雞逼得急了,會飛上屋頂;狗逼得急了,會跳躍過墻。比喻人被逼到走投無路時,會做出意想不到的冒險事。 也作“雞慌了上房,狗急了跳墻”。
【第48句】:【吊在絲上的蜘蛛——懸空著】(歇)本指懸在空中,轉指心里不踏實,牽掛著。
【第49句】:【失晨之雞,思補更鳴】(諺)失晨:誤了啼鳴報曉。誤了報曉的公雞,很想再有個準時報曉的機會,以彌補失晨的過失。比喻犯了錯誤的人,很想有機會立功補過。
【第50句】:【鍋蓋上的米——熬出來了】(歇)熬:本指把米放在鍋里加水煮成糊狀,轉指忍受(苦日子)。指終于度過了艱難的日子。 也作“鍋蓋上的小米——熬了出來”。
【第51句】:【腦袋掖在褲腰帶上】(慣)比喻冒著生命危險做事情。也形容人勇敢,不怕犧牲。 也作腦袋拴在褲腰帶。 腦袋掛在腰帶上。 腦袋掖在腰里。
【第52句】:【加油】“加油”一詞比喻繼續努力,再加把勁。“加油”一詞使用率最高的是在體育比賽中,使用人口最多的是中國。然而,“加油”卻是外來詞,它源自汽車拉力賽。 在歷史上第一次汽車拉力賽上(1895年6月),二卜五輛各種型號的汽車參加了這次全程1175公里的角逐。當賽事進入白熱化階段時,歡眾的熱情異常高漲,他們焦急地期待著冠軍車的產生。賽道上,領先跑在最前頭的是意大利法拉利車隊的五號車。在離冠軍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五號車突然熄火,觀眾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上。出事車上,被譽為“賽車之父”的恩佐·法拉利先生連忙問身邊的助手,賽車為什么會突然熄火?助手結結巴巴地說:“大概是汽油消耗太多,沒……有……油了。”法拉利先生聞訊之后勃然大怒,他語無倫次地大聲吼道:“你們……加……加……加油”。四周的觀眾一聽,以為這是法拉利先生對自己車手的一種鼓勵方式,于是也都跟著他大叫:“加油”、“加油”。后來,隨著體育運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為賽車手“加油”的這種獨特的鼓勵方式也逐漸沿用到其他比賽項目上,成為觀眾參與比賽,對選手進行鞭策鼓勵的全世界流行方式。
【第53句】:【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諺)修:修行。公公修行,公公就得善果;婆婆修行,婆婆就得善果。指信佛信道,誰修行誰就能得善果。也泛指凡事誰有誠意,誰就能取得成功。 也作“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
【第54句】:【沒有金剛鉆,不敢攬瓷器】(諺)金剛鉆:用金剛石做鉆頭的鉆子。 手里沒有金剛鉆,就不敢包攬修補瓷器的活。比喻人沒有某項特長,就不敢貿然承擔某項任務。 也作懷里沒揣金剛鉆,不敢攬那破瓷碗。 手里沒有金剛鉆,不敢攬這瓷器活。
【第55句】:佛為金色身,“金面”也就是“佛面”。茲各舉一例。如王統照《銀龍集,站長》:“哈!我如果是個連長,或是個把書記官,不看佛面看金面,還有這場事?”又如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自成,老表,闖王,不看金面看佛面,看在如岳叔的情面上,你抬抬手讓我過去吧!”
【第56句】:【唯心】佛家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自己的心識所變現的,謂之“唯心”。《華嚴經·夜摩宮中偈贊品》謂:“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空間、時間也不例外,所謂“三界唯心,三世唯心”。(同上,《離世間品》)佛家說,所謂“外境”(外部存在)只不過是自心的分別和妄執,如“患夢緣心,似種種外境相現,體實自心”。(唐·窺基《成唯實論述記》卷三)唯心還是“心外有法”成了區分佛教與其他學說的主要標志之一。經中多把心喻為“畫師”,善心現善境界,惡心現惡境界。在法相宗那里,稱為“唯識”,注重于心的了別能力的分析。佛教中對心有精細的分析,最主要的是“真心”和“妄心”。佛教還指出,在本質上,“心”與“物”(或境)是同一的,不可分的。今天對“唯心”一詞的運用,多含有主觀片面,脫離客觀實際的意義。在哲學上主張唯有精神才是萬物本源的世界觀稱為唯心主義。它有兩種基本形式: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李明權)
【第57句】:【不圖鍋巴吃,不在鍋邊轉】(諺)比喻不是為了某種利益,就不會有行動。
【第58句】:【勸化】宣傳教義,勸導人改邪歸正,謂之“勸化”。《增一阿含經》:“寬仁博識,善能勸化。”《俱舍論》:“勸化合修十善道。”“十善業”即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語、不綺語、不貪、不嗔和正見。《宋書·夷蠻傳》載釋慧琳《均善論》:“務勸化之業,結師黨之勢,苦節以要厲精之譽,護德以展陵競之情。”又有化緣、募化之義。如《釋氏要覽》引《罪福決疑經》:“僧尼白衣,或自財,或勸化得財,擬作佛像。”后俗語引申為勸勉化導,如《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回:”回來給他一個事情,也好勸化勸化別人。”(無名氏)
【第59句】:【轅門】“轅門”是古代的軍營之門。如京劇《轅門斬子》,因楊宗保在兩軍陣前私自招親,其父楊六郎在轅門怒而斬子,后被眾將勸解而得救。 此詞源出春秋時期,春秋戰國時代,兩軍作戰是在馬拉著的戰車上進行的。當軍隊宿營或駐扎時,為防止敵人襲擾攻擊,兵士們就將戰車圍成圓形以為屏障。為了便于出入,就在合適的位置留有出口,則以兩車相向成為門,因車轅相對,故名“轅門”。由于約定俗成,因襲相傳,由車戰轉為馬戰,雖戰車早被淘汰,凡遇安營扎寨,仍用“轅門”一詞,并推而廣之,把一些高級軍事衙署的正門也稱“轅門”了。
【第60句】:燒的香多,惹的鬼多.
【第61句】:【水深見長人】(諺)長(chang)人:身材高大的人。比喻在關鍵時刻才能顯現出英雄本色。
【第62句】: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第63句】:恒心搭起通天路,勇氣沖開智慧門
【第64句】:【大丈夫四海為家】 釋義:有作為的男兒不戀家。 例句:“大丈夫四海為家。喜財,我勸你還是避一避的好。”
【第65句】:有車就有轍,有樹就有影
【第66句】:忘掉不該記住的東西是一種快樂
【第67句】:【十家鍋灶九不同】 釋義:比喻人的思想各不相同。 例句:你姓張,他姓李,人多心多,十家鍋灶九不同。
【第68句】:【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諺)指不識貨物的優劣真偽,最好的鑒別辦法是進行比較;經過比較,自然優劣分明。也泛指對人、對事、對物,有比較就有鑒別。
【第69句】:【鴨子過河——不沾水】(歇)鴨子羽毛有防水的油質物,游小時沾不上水。比喻經歷風險,不受傷害。
【第70句】:【老虎拉車——亂套】(歇)套:牲口拉車時,拴牲口的兩根皮制或麻制的繩。本指用套胡亂地拴住老虎,轉喻亂了次序或秩序。
【第71句】:【泥鰍掀不起大浪,跳蚤頂不起被窩】 釋義:力量弱小,成不了大事。 例句:“現在谷存夫還剩了二三十個人,泥鰍掀不起大浪,跳蚤頂不起被窩,我們可以高枕而睡了。”
【第72句】: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說.
【第73句】: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第74句】:【茶壺里煮餃子,肚里有貨,嘴里倒不出來】 釋義:茶壺肚大嘴小,餃子在里面倒不出來。比喻人嘴笨不善表達;或有難言苦衷,不好開口。 例句:周丑孩給眾人講,兩手比畫著,脖子都急紅了,嘴里卻結結巴巴地說不出來。張有義笑著說:“哎呀周教官,你可是茶壺里煮餃子,肚里有貨,嘴里倒不出來。還是叫馬教官吧!”
【第75句】:月缺不改光,箭折不改鋼.
【第76句】:【寒門生將相】(諺)寒門:窮苦人家。將相:將帥和卿相。將相這樣的棟梁之材,往往出自窮苦人家。 指貧窮人家的子弟往往有大出息。 也作寒門產貴子,白戶出公卿。 貴子:達官貴人。白戶:白草蓋頂的屋子,借指貧寒人家。 寒門出將相,草莽出英雄。
【第77句】:獨樹難擋風,獨柴難燒紅。
【第78句】:【老虎一個能攔路,老鼠一窩得喂貓】 釋義:比喻人有本事,一人就擔得起重任;人無能,再多也無用。 例句:老虎一個能攔路,老鼠一窩得喂貓,少說我們還有六七十個兄弟,滿可抵擋百十號民兵,怕哪樣?
【第79句】:【囍】“囍”又稱雙喜。我國男女青年結婚時,有個習俗,都喜歡在新房內外乃至家具上貼著大紅“囍”字,以示吉利。現在,更有甚者,結婚時將斗大的囍字貼于巷口兩側或住宅小區門口的兩側,以示隆重或迎親路標。 說到這個“囍”字的來歷,傳說源自北宋宰相王安石。傳說王安石20歲那年進京趕考,路過馬家鎮時,剛好碰到馬員外之女出聯擇婿,在走馬燈上寫著“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的上聯。這時王安石正忙于趕考,未及細想,便上京去了。 王安石在科場中順利通過筆試。面試時,主考官指著廳前的飛虎旗說:“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不覺心里一亮,便以馬員外之女招婿的上聯作對。主考官見對得珠聯璧合,遂贊嘆不已。 考試完畢,王安石在歸途中喜氣洋洋,躊躇滿志。途經馬家鎮時,見那懸聯仍無人對出下聯。此時,王安石便把主考大人出的上聯作下聯以對。馬員外一看十分滿意,當下即以女相許,并擇吉日在馬府完婚。 新婚之日,正當新郎新娘歡歡喜喜拜天地時,忽有探馬來報:“恭喜王大人金榜題名,明日請赴瓊林宴。”馬員外聽后高興萬分,遂命重開酒宴,以示慶賀。王安石雙喜臨門,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豪興大發,便在洞房雪白的墻上,并排而工整地書寫了兩個大紅的喜字。雙喜(囍)一出,更加喜慶,效果絕佳。 從此,結婚貼紅“囍”字的習俗,就在民間流行開了。
【第80句】:【百姓】“百姓”現在指軍人和官員以外的人民群眾。但在古代百姓的含義正好和現在相反,是指上層社會的官宦。源自《尚書》。 據載,在遠古時代,各氏族部落經常發生沖突,黃河流域的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結成聯盟,他們同東部的夷族部落一起,打敗了由南方前來進犯的九黎蠻族。因為炎、黃、夷部落聯盟約有一百個氏族,每個氏族又各有一個表示區別的姓,這個代表氏族的“姓”當然是頭領。所以黃、炎、夷部落聯盟的氏族就稱作“百姓”。他們在打敗了九黎蠻族后,“百姓”強大起來,就成為貴族、奴隸主了。 到商初,“百姓”的主體仍是奴隸主貴族。以后,各氏族內部逐漸分化,一部分人變成了窮人,成為“庶民”,即自由民。戰國時,隨著奴隸社會的解體,“百姓”的特權喪失了,而原來處于奴隸主地位的“百姓”成為平民的同義語。 “百姓”一詞的出現,最早見于《尚書·堯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鄭玄注:“百姓,謂百官族姓;萬邦,謂天下公民……百姓者,群臣之弟子是也。”鄭玄的注解明白無誤,百姓為官。司馬遷《史記·夏本紀》中,也提到“禹奉帝命,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敷土。”由此可見,堯舜禹時代,“百姓”是指地位很高的人。清代學者俞正燮,他在《癸巳類稿》一書中,直截了當地闡明了“百姓”一詞的真正含義,其云:“百姓,專以仕宦言之。” 可見,“百姓”最早并非指普通平民,只是到了戰國以后,伴隨著封建制徹底取代了奴隸制,“百姓”才逐漸演變為平民的通稱。平民百姓,始終處在社會的最底層,新中國成立后,老百姓才翻身當了國家的主人。
【第81句】:【慢走跌不倒,小心錯不了】(諺)走路步子放緩點,就不會被絆倒;做事從容謹慎,就不會出差錯。指做事出錯,往往都由于粗疏大意。
【第82句】:【七十二行,莊稼為王】(諺)七十二行:泛指各行各業。在各行各業中,農業生產是最重要的一行。指農業生產關系著國計民生,是重中之重。 也作七十二行,以農為本。 千行萬行,莊稼是頭一行。
【第83句】:謬論用一只腿站立,真理用兩條腿走路
【第84句】:【鋦鍋的戴眼鏡——找碴兒】(歇)碴兒:器物上的破裂處,諧“茬兒”。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差錯。
【第85句】:【東酸西辣,南甜北咸】(諺)東部人愛吃酸的,西部人愛吃辣的,南方人愛吃甜的,北方人愛吃咸的。 指我國各地人們對飲食的調味各有偏愛。
【第86句】:【拒人于千里之外】(慣)形容態度傲慢、冷淡,使人難以接近。
【第87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諺)好藥入口很苦,但有利于治病;忠誠的勸告聽起來刺耳,但有利于行為。指直言忠告是有益的,但不容易被人接受。 也作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藥苦口利于病。 苦藥利病,苦口利用。
【第88句】: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浮屠,梵語Stupa的略音,正澤為率堵波,即塔、佛塔,俗稱寶塔。佛塔的層次一般為單數,如五、七、九、十三級等。七級浮屠指的是七層塔,七層佛塔是最常見的佛塔。塔原來是用來埋葬圣賢的身骨或藏佛經的,造塔的功德很大。然而,為死去的人造塔,畢竟不如“救人一命”的功德更大,更有意義,故俗語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意在鼓勵人們奮不顧身,去援救面臨死亡威脅的人。戒律有“止持”與“作持”兩個方面。就“不殺生”而言,為“止持”;就“救人命”而言,為“作持”。這就是佛家常說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西游記》第八十回:“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快去救他下來,強似取經拜佛。”后亦變作“救人一命,勝吃七年長齋”。如陳登科《活人塘》十八:“大風子在后邊急了,搶上說:‘媽!救人一命,勝吃七年長齋,我去想辦法。”…七年長齋”指長年吃齋修行。
【第89句】:【法場上的麻雀——膽子早嚇大了】(歇)法場:刑場。指經歷險境多,膽子早變大了。
【第90句】:虎瘦雄心在,人窮志不短.
【第91句】:口吐蓮花“蓮花”是佛教的象征,吉祥和清凈的標志。說法微妙,謂之“口吐蓮花”,似出于唐代張瀛《贈琴棋僧歌》:“我嘗聽師說一法,波上蓮花水中月。”然而,其源當上溯至南北朝時的佛圖澄。《晉書·藝術傳·佛圖澄》記載:后趙國主石勒召佛圖澄,試以道術。佛圖澄便“取缽盛水,燒香咒之,須臾缽中生青蓮花,光色曜日”。后用“口吐蓮花”比喻口出妙語,說話有文采。
【第92句】:【處處留心皆學問】 釋義:只要留心,生活中到處都有學問。 例句:這個史文遠,竟然會注意到別人在什么地方皺了下眉頭,并且找上門來追根尋底,這需要具備怎樣的一種心思啊!真是,處處留心皆學問。
【第93句】:以勢交者,勢盡則疏:以利合者,利盡則敬
【第94句】:【唱反調】(慣)比喻發表相反的意見或采取相反的行動。
【第95句】:【身正影不斜】(諺)身子端正,身影就不會歪斜。指人的行為正大光明,就不怕別人飛短流長,說三道四。 也作身正不怕影子斜。 身子立得正,不怕影子斜。
【第96句】:業報相應于善惡業因而感得的苦樂果報,稱之為業報,猶民間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佛教的三世因果說深深地影響了中國民眾的思想。《寶積經》卷九六:“汝自作罪今日來,業報自招無代者。”宋代延壽《宗鏡錄》卷二六:“命是一期之業報。”業報亦作“業果”,《舊唐書·王縉傳》:“義見縉等施財立寺,窮極瑰麗,每對揚啟沃,必以業果為證。”
【第97句】:【天塌了,還有撐天大漢哩】(諺)天塌下來,自有撐天大漢頂著,傷不了大家。比喻天大的事自有當事人承擔。也比喻問題再大,自有解決的辦法。 也作天掉下來,有長人去擋。 天塌下來,高個子頂。
【第98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諺)桂林:屬廣西壯族自治區,山水明麗,景色秀美。甲:居第一位。指桂林山水景物是全國最優美的。
【第99句】:【銀樣镴槍頭】(慣)镴(la):錫和鉛的合金,質軟。形容中看不中用。
上一篇:虎牙視頻最新的說到心坎的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