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魯班門前掉大斧】(慣)魯班:也作魯般,古時著名的木匠。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事。 也作魯班門口掄斧頭。 魯班門口弄大斧。 魯班門前耍斧子。
【第2句】:【惡人先告狀】(諺)指惡人做了傷害別人的事,為轉移目標,洗脫自己的罪名,往往搶先告狀。也指人自身做了缺理事,反在人前制造輿論,指責別人。 也作“壞人先告狀”。
【第3句】:【天上一個,地下一個】(慣)形容兩人德才或相貌相差懸殊。
【第4句】:【一鍋端】(慣)比喻全部消滅掉。
【第5句】:【正鍋配好灶,歪鍋配蹩灶】 釋義:比喻好的配好的,差的配差的(多指夫妻)。 例句:“這種媳婦,才算媳婦,要照如今的婦女呀,哼,別說守一年,男人沒閉眼,她早瞧上旁人了。”“這也是趙大哥積福修來的。正鍋配好灶,歪鍋配蹩灶。”
【第6句】:【不圖鍋巴吃,不在鍋邊轉】 釋義:指為了得到某種利益才去干某項工作。 例句:寶三叔滿意地望著紅榜,“不圖鍋巴吃,不在鍋邊轉!”“是呀”,他的伙伴們附和著,“不圖鍋巴吃,不在鍋邊轉嘛!”
【第7句】:【心不在肝上】(慣)指心不在焉。
【第8句】:【門口掛笊籬——小店】(歇)舊時北方有的地方小客店,常以笊籬代替招牌,懸掛在門口。指小客店。
【第9句】:【大儉之后,必生奢男】(諺)大儉:生活極其儉省。奢男:奢侈淫樂的子弟。指父輩過于儉省,積累下錢財產業,必定造成敗家子的驕奢淫逸。
【第10句】:【膽小的怕膽大的,膽大的怕不要命的】(諺)膽小的人怕的是膽大的人,膽大的人怕的是拼命的人。指人到了連命都不要的程度,那是沒人敢惹的。
【第11句】:【君子不記小人過】見“大人不責小人過”。
【第12句】:【有懶人,無懶地】(諺)人勤苦地就勤出產,人懶惰地就不打糧。指地的肥沃與貧瘠,是由人的勤與懶決定的。
【第13句】:【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慣)1形容相貌丑陋。2形容人受到驚嚇、恐嚇后難看的樣子。3形容人行為不端,不務正業。4形容處在困境中或過著非人的生活。 也作“人不人,鬼不鬼”。
【第14句】: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第15句】:【人多講出理,田多長出米】(諺)人多了,集思廣益,就能爭辯出真理,就像種地多了打的米糧就多一樣。
【第16句】:【八字沒見一撇】(慣)比喻事情剛剛開了頭,還沒什么進展。也作“八字還沒一撇”。
【第17句】:【明月不常圓,好花容易落】(諺)落:凋謝。比喻美好的景象往往保持不了多久,稱心如意的事情往往為時很短。
【第18句】:【賈家的姑娘嫁賈家——賈門賈氏】(歇)賈:諧“假”。氏:諧“事”。 形容十分虛假。 也作“姓賈的姑娘配姓賈的小子——賈門賈氏”。
【第19句】:【鄉里夫妻,步步相隨】(諺)指鄉里的夫妻,勞動、生活在一起,過的是日夜團聚的日子。
【第20句】:【兄弟同心,黃土變金】見“弟兄協力,土塊變金”。
【第21句】:【不知者不作罪】(諺)指不了解情況而誤犯了別人,應當得到別人的原諒與寬恕。 也作不知者不怪。 不知者莫怪罪。 不知者不為過。
【第22句】:【沒包彈】(慣)包彈:批評,指責。 指沒有缺點,無可挑剔。
【第23句】:【聞名不如見面】(諺)只聽到名聲,不如親眼見到真切。指聽到名聲只能引起敬仰與思慕之情,親眼見到便能產生實感。 也作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勝似聞名。 聞名不如見面,耳聽不如實看。
【第24句】:【賭錢場上無父子】(諺)指一上賭場,就只認輸贏不認人,往往連父子關系也不顧及了。 也作賭場無父子。 賭博場上無弟兄。無弟兄:指連親兄弟也不認。
【第25句】:【老鼠進口袋,自己找死】 釋義:比喻自尋死路。也比喻人的困難或危險是自己造成的。 例句:老鼠進口袋,自己找死,和我無關!
【第26句】:【行家看門道,力把看熱鬧】(諺)行家:內行高手。力把:不懂行業的生手。指內行人能透過表象看透事物的實質,外行人只滿足于事物的表面現象。 也作外行看熱鬧,行家看門道。 內行看功夫,外行看熱鬧。
【第27句】:一年算得三次命,無病也要變有病.
【第28句】:【封山不育林,等于白費神】(諺)封山:禁止在山上牧放、采伐、燒荒等。育林:種植、護理林木。只知封山,不知育林,山林仍然不能發展。指要發展山林,就必須封山與育林并舉。
【第29句】:【忙者不會,會者不忙】見“會家不忙,忙家不會”。
【第30句】:【人叫人千聲不應,貨叫人點首而來】(諺)點首:點頭。商場中,賣貨人任你千百聲吆喝,也吆喝不來顧客;但只要貨物好,信譽高,顧客就會主動前來。指貨物銷路好,全憑貨真價實有信譽。
【第31句】:【鳥有鳥路,人有人路】 釋義:各人有各人的路,不必相互干涉。 例句:“滿牛哥!我們相好了幾年……若是從小算起,我們就是相好了十幾年……可是你放心,我不是來責怪你的,也不是來哀求你的!鳥有鳥路,人有人路。”
【第32句】:【慌吃要燙嘴,慌走腳踢傷】 釋義:比喻慌張匆忙容易出差錯。 例句:阿土阿耳卻冷靜地制止:“‘慌吃要燙嘴,慌走腳踢傷。’你們莫忙,等走近了,我下命令你們再打!”
【第33句】:【吃了燈草灰兒——說得輕巧】(歇)燈草:燈心草莖部的中間一段,質地很輕,可做油燈的燈芯。 譏諷人把事情說得過于輕巧。
【第34句】:【墻里的柱子——捶使勁不顯身】(歇)指暗中不露聲色地出力。也指不吭聲地埋頭苦干。
【第35句】:【情真不言謝】(諺)真情實意的人之間,不說感謝的套話。指彼此感情真摯,就用不著說客套話。
【第36句】:【患難見朋友】(諺)人處在患難之中,才能見識真正的朋友。指身處富貴結交的朋友不可靠,只有患難與共的生死之交最見真情。 也作患難識朋友。 患難結知己。
【第37句】:【新郎、新娘】在婚禮上,一對新人叫“新郎、新娘”,這個美麗的稱呼源自于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有三個非常聰明而心腸又極好的皮匠,他們遇到一位家境貧寒但有才學的小伙子,名叫新郎。皮匠們想試試新郎的才學。一個說,請你給做一個太陽大的饃;一個說,請你裝像海洋大的一缸油;一個說,請你織像路一樣長的一匹布。聰明的新郎不慌不忙地說:“請把太陽摘下來,我好比著做饃;請把海水稱一下看看有多少斤,我好裝油;請把路的尺碼量出來,我好量布。”結果,三個皮匠非但沒有難倒新郎,反倒給新郎難住了。輪到新郎向皮匠提問了,新郎說,我只想要“六證”。“六證”是什么,三個皮匠誰也不知道,就走鄉串戶訪向了許多人,還是沒搞明白。一天,他們遇到了一位在溪旁洗衣服的妙齡少女,忍不住問道:“請問姑娘叫什么名字,能幫個忙嗎?” 少女笑道:“我叫新娘,有事就說吧!”聽說要找“六證”,姑娘就從家里取來一個升、一把剪、一把尺、一面鏡、一桿秤、一算盤,說:“要知道糧有多少,以升為證;衣服裁得好壞,以剪刀為證;布有多少,以尺為證;容貌如何,以鏡為證;東西的重量,以秤為證;賬目是否清,以算盤為證。這就是‘六證’。”皮匠找到了“六證”,新郎知道天底下還有更聰明的人,非常傾慕新娘的才學,就請皮匠做媒說親。新娘也很愿意,但有一個條件,就是必須在三天之內蓋一幢“不用門來不用窗,無柱無瓦又無梁。上上下下不沾木,天生地長石頭墻”的結實房子,想難為新郎一下。結果,聰明的新郎就上山找了一處“洞外百花飄香,洞內冬暖夏涼,方向坐北朝南,氣候避風朝陽”的巖洞作新房。新娘很滿意,他們成了一對幸福的伉儷。于是,人們就把新婚夫婦稱作新郎、新娘,把結婚用房稱為洞房。
【第38句】:【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見“喊天天不應,呼地地無門”。
【第39句】:【撞了一鼻子灰】見“碰了一鼻子灰”。
【第40句】:【兒孫自有兒孫計,莫為兒孫作馬牛】(諺)子孫后代自會有他們的生活安排,前輩人不必為他們做牛做馬苦苦勞神費力。指前輩人為子孫后代苦心經營全是不必要的徒勞。 也作“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馬牛”。福:福分。
【第41句】:【草活一秋,人活一世】(諺)草只活一季,人只活一世。人的生命實際上和草一樣,短暫而脆弱。指人應該珍惜生命,不可虛度。 也作“人生一世,草長一秋”。
【第42句】:【手長衣袖短】(慣)衣服袖子遮不住手臂。形容生活貧困。也指能力達不到。 也作“手長衫袖短”。
【第43句】:【三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見“大家齊了心,黃土變成金”。
【第44句】:【冤家】“冤家”一詞,原意為怨家,指仇人。現在指愛的親昵之稱,是反語,如同情人之間女子說情郎“你真壞”一樣。“冤家”一詞源自唐代,唐張薷《朝野僉載》有“此子與冤家同生”之句。 到了宋代,“冤家”這個詞,通過“不饒人”這一語義成分,從所仇轉為所愛,表示似恨而實愛的感情。如黃庭堅《晝夜樂》詞:“其奈冤家無定據,約云朝又還雨暮。”《董解元西廂記》一日:“正是咫尺是冤家,渾如天樣遠。” “冤家”的這種含義,在“冤家”一詞的運用過程中得到了豐富。宋蔣津在《葦航紀談》中對“冤家”的這種豐富含義作了總結:后閱《煙花記》有云:“冤家之說有六:情深意濃,彼此牽系,寧有死耳,不懷異心,所謂冤家者一;兩情相系,阻隔萬端,心想魂飛,寢食俱廢,所謂冤家者二;長亭短亭,臨岐分袂,黯然銷魂,悲泣良苦,所謂冤家者三;山遙水遠,魚雁無憑,夢寐相思,柔腸寸斷,所謂冤家者四;憐新棄舊,忘恩負義,恨切惆悵,怨深刻苦,所謂冤家者五;一生一死,觸景悲傷,抱恨成疾,迨與俱逝,所謂冤家者六。”“冤家”的這六重含義,無不傳達了男女之間那種又愛又恨,又疼又怨,纏綿悱惻的復雜感情,難怪古往今來的戀人都愛以“冤家”相稱了。 “冤家”一詞,除了指心愛的人外,還指心愛的東西。如《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日:“婆子袖里扯出個小帕兒來。道:‘就是這個冤家,雖不值錢,是一個北京人送我的,卻不道禮輕人意重。…
【第45句】:【一客不煩二主】(諺)指求人辦事,應一家求到底,不要再去麻煩其他人。 也作一客不犯二主。 一事不煩二主。
【第46句】:【屬爆竹的——點火就響】(歇)人像是有爆竹的屬性,一點火就爆炸。形容人性子急躁,遇事容易發火。 也作“屬炮仗的——一點就響”。
【第47句】:【打倒了虎豹,還有豺狼】 釋義:比喻敵人沒有徹底消滅。 例句:誰知打倒了虎豹,還有豺狼,就應了你那年在黃風口說的話了,奴隸主階級就是不甘心滅亡哪!
【第48句】:【牛蹄子——兩半兒】(歇)半:諧“瓣”。牛的蹄形為兩瓣兒。指彼此分開或各搞各的一套。 也作牛蹄子——分兩瓣。 牛蹄子——兩掰。
【第49句】:【人有一技之長,不愁家里無糧】(諺)一技之長:在技藝方面有一種是擅長的。指人只要擅長一種技藝,就能維持生計,不用擔心養活不了一家人。
【第50句】:【一路榮華到白頭】(慣)指一生官運亨通,富貴顯達。多用作祝福之語。
【第51句】:【把吐出來的苦水再喝進去】(慣)比喻重新受苦受難。
【第52句】:【有大量者,必有大福】見“量大福大”。
【第53句】:【蔥辣嘴,蒜辣心,韭菜光辣舌頭根】 釋義:吃蔥辣嘴,吃蒜辣心,吃韭菜辣舌根。 例句:三平正吃得有勁兒,聽見兩個姐姐在外面議論,她是一句不讓,對著門外說道:“蔥辣嘴,蒜辣心,韭菜光辣舌頭根。這辣子,真好吃!”
【第54句】:【二姑娘頑老雕——架不住】(歇)頑:通“玩”。架:招架,支持。 指吃不住,吃不消。
【第55句】:【到啥子站,歇啥子店】(諺)指到了什么樣的站口,就住什么樣的客店。比喻做事要根據具體情況,隨遇而安,不可偏頗固執。
【第56句】:【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 釋義:求別人很不容易。 例句:回去,是的,現在就是路費問題了。怎么張口,怎么要?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她跟誰提頭呢?表姑?表姑父?根本不行。
【第57句】:【別人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六月霜】(諺)三春雨:春季第三個月的雨。六月霜:六月天降的霜。別人求我就像暮春的雨一樣平常,我求別人卻像六月的霜一般罕見。指伸手向人求助非常難。
【第58句】:【后腦勺上長著反骨】(慣)比喻具有很強的叛逆精神。 也作“后腦勺子上有反骨”。
【第59句】:【東方不亮西方亮】 釋義:這個地方不行,別的地方就會行。 例句:趙編輯給他打氣:“不過,好在現在出版社很多,‘東方不亮西方亮’,你們不妨再拿到別的地方試試……”
【第60句】:【死了張屠夫,不吃渾毛豬】(諺)屠夫:以宰殺豬羊為職業的人。渾毛豬:沒煺毛的豬肉。指即使某個屠夫死了,人們也不會吃沒煺毛的豬肉。比喻缺了某個重要的人物或條件,事情照樣做,日子照樣過。 也作死了張屠戶,不吃連毛豬。 死了張屠戶,不吃帶毛豬。
【第61句】:【玻璃人兒——透極了】(歇)本指極其透明,轉以形容人非常聰明伶俐。
【第62句】:【看人下菜碟兒】(慣)比喻根據不同人不同的身份、地位來分別對待。 也作看客下菜碟。 見人下菜碟兒。
【第63句】:表壯不如里壯。
【第64句】:【床上疊床,屋上架屋】 釋義:比喻事物重復。 例句:“我這個廳長就可以不必要,部長以下的各級負責人負都可以不必要,為什么一定要床上疊床,屋上架屋?”
【第65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見“防人之心不可無”。
【第66句】:【在外面舍塊板,給家里丟扇門】(諺)丟:擱置,放。在外面施舍給別人一塊板,就等于給自己家添上一扇安全門。指保護別人的家庭,自己的家庭也會得到保護。
【第67句】:【誰家敢掛無事牌】 釋義:說明誰家也不可能沒有事。 例句:親戚處,這都是常情嘛!誰家敢掛無事牌,保證沒得個三長兩短的?
【第68句】:【虎瘦雄心在】 釋義:比喻有志氣的人在什么惡劣的環境中都不改變自己的雄心壯志。 例句:好行者,他虎瘦雄心還在,自然的氣象昂昂,聲音朗朗道:“見我咋的?”
【第69句】:【井深槐樹粗,街闊人義疏】(諺)高原深井,樹大根粗,這是北方的自然景觀;街道寬闊,往來稀少,這是北方的人情寫照。指景象壯麗,人情疏淡,這就是北國風光。
【第70句】:【綁腿帶上繡山水——畫長】(歇)綁腿帶:即綁腿,纏裹小腿的長布帶。畫:諧”話”。指說來話長。
【第71句】:【慣子不孝】(諺)嬌慣的子女不會孝敬父母。指對下一代不能放任與縱容。
【第72句】:【氣死人,不償命】(慣)指說話、做事太讓人生氣。也指故意氣對方,幸災樂禍。 也作“氣死活人不償命”。
【第73句】:【除夕】“除夕”是農歷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上,因常在夏歷臘月三十,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那么,除夕這一名稱是怎么來的呢? 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癘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除是除舊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歲守》“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之詩句。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隆重的節日之一。除夕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掃得千干凈凈,還要貼門神、對聯、掛燈籠等,晚上吃餃子放鞭炮,供神靈,達到高潮。
【第74句】:【穆桂英掛帥】 釋義:穆桂英:《楊家將》中人物,智勇雙全,武藝高強,是人民喜愛的女英雄形象。比喻婦女承擔重要任務。 例句:要充分地關心她們,繼續鼓勁,不能落后,要學穆桂英掛帥,像樊梨花征西。
【第75句】:【官高必險】(諺)官位高了,必定有風險。舊指權力傾軋,無過官場,官位越高,越成為傾軋的焦點。 也作官高必險,勢大必傾。 官大有險,樹大招風。
【第76句】:【盜不過五女門】(諺)盜賊不進生有五個女兒的人家。指女兒多的人家必定貧困,盜賊也就不會光顧。
【第77句】:【父子無隔宿之仇】 釋義:父子之間有隔閡會很快消除。 例句:“‘父子無隔宿之仇’!你傷害我師父,我怎么不來救他?”
【第78句】:【拿著雞毛當令箭】 釋義:比喻把別人隨便講的話當作命令一樣來對待,或把小事當成大事。 例句:“俺就得問,這是俺們民兵的責任!”“哼!別拿著雞毛當令箭,你爹見著俺還得讓三分。”
【第79句】:【能屈能伸大丈夫】(諺)能屈能伸:既能彎曲也能伸展。比喻在失意時能承受屈辱,在得志時能施展才干的人才是好男兒。 也作能伸能屈,方是丈夫。 能硬能軟,方為好漢。
【第80句】:【棉襖改被窩——兩頭兒苫不過來】(歇)兩頭兒:本指頭和腳,轉指兩邊、兩個方面。苫(shan):用席、布等遮蓋。比喻顧此失彼,兩邊都照應不過來。
【第81句】:【驕子不孝】(諺)指在驕奢的生活環境中長大的子弟,不會孝敬父母。
【第82句】:【吃眼前虧】(慣)指立刻就受到傷害。
【第83句】:【缸里擲骰子——沒跑兒】(歇)骰子:又稱“色子”,賭具,用骨、木或塑料等制成的小立方體,六面分刻一至六點。本指骰子滾不到哪兒去,轉指人陷入困境無法解脫,或者跑不掉。
【第84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諺)培植樹木,需要十年工夫;培養人才,需要百年時間。指人才的培養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也作“十年樹材,百年樹人”。
【第85句】:【下軟蛋】(慣)比喻向對方服輸。
【第86句】:【燒的紙多,惹的鬼多】(諺)給鬼燒化的紙錢多,招來討要紙錢的野鬼就多。比喻人做事無原則,遷就照顧的面越寬,招惹來的麻煩事就越多。
【第87句】:【灑熱血,拋頭顱】見“拋頭顱,灑熱血”。
【第88句】:【男人往外走,帶著娘們手】(諺)男人:專指丈夫。娘們:專指妻子。指丈夫走在人前,從衣著外表上就可看出妻子縫制與打扮的手藝。 也作漢子外邊走,帶著老婆兩只手。 丈夫人前走,帶著老婆的手。
【第89句】:【打核桃捎帶了棗】(慣)比喻打擊某個人,也連帶傷害了另一個人。
【第90句】:【大暑小暑,灌死老鼠】 釋義:指小暑大暑時節雨水多。 例句:這是“大暑小暑,灌死老鼠”的雨季飛機不敢來。
【第91句】:【跌個狗吃屎】(慣)指跌倒時嘴碰到了地面。
【第92句】:【乘興而來,敗興而去】(慣)乘興:趁著一時高興。敗興:因遇到不順心的事而情緒低落。指高高興興地來,掃興地回去。
【第93句】:【月亮底下打燈籠——空掛明】(歇)空:本指空中,轉指虛而不實。 明:諧“名”。指只掛個虛名。
【第94句】:【快馬上路牛耕田】 釋義:馬快,善于走路;牛慢,善于耕田。比喻各盡各的責任。 例句:一桿紅旗要大家杠,紅旗倒了大家都遭殃。快馬上路牛耕田,鬧革命是咱自己的事。
【第95句】:【驚堂木】在舊戲舞臺上,縣官以上的地方官員的案頭都放有一塊“驚堂木”,案犯一到,驚堂木“啪”地一拍,問道:“有招無招!”動刑之前,驚堂木一拍:“大刑侍候!”那么,“驚堂木”源自何時,有何作用呢? “驚堂木”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即已開始使用。《國語·越語》中記載:“驚堂木,長六寸,闊五寸,厚二寸又八。添堂威是也……”這就講清了它的規格和作用。“驚堂木”的正式名稱叫“氣拍”,也有叫醒木、界方和撫尺的,俗稱“驚堂木”,是一塊長方體的硬木,有棱兒有角兒,取“規矩”之義,具有嚴肅法堂、壯官威、震懾受審者的作用。 只有普通官員手中的那個小木塊才叫“驚堂木”,皇帝用的稱為“震山河”,表明他是一統江山的主人。宰相等一二品大員用的叫“佐朝綱”,元帥、將軍等高級武官用的叫“驚虎膽”。
【第96句】:【窗戶紙——一點就透】(歇)指稍一指點就明白。
【第97句】:【屋里點火外頭亮】(諺)比喻避著人在自己家里做事,四鄰八舍的人其實知道得一清二楚。
【第98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諺)指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謀慮,必定會有近在眼前的憂患。
【第99句】:【見好就收】(諺)事情進展到一定程度,取得應得的效果時,應及早收住,以免做過了頭。指人貴知足知止,不可貪得無厭。
上一篇:牛車網2024經典的早安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