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釋義:妻子賢惠,能及時提醒丈夫,少犯錯誤。孩子孝順,當父親的就安心了。例句:若是殷家女子賢惠時,勸她丈夫學好,也不至于后來惹出這場大事了。自古妻賢夫禍少,應知子孝父心寬。
【第2句】:一棵大樹枯了心—外強中干
【第3句】:【螞蟻戴荔枝殼——充大頭鬼】(歇)指身份卑微的人硬要充當大人物。也泛指裝模作樣蒙騙人。 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螞蟻子戴荔枝殼——假充大頭鬼”。
【第4句】:老鼠跟貓——背地里恨得要死,見面又怕得要死
【第5句】:臘月三十吃年飯——團圓
【第6句】:【明人不待細講】(諺)明人:悟性很高的人。對明人講話,點到為止,不必啰嗦重復。 也作明人不必細說。 明人不消細說。 明白人不用多費話。
【第7句】:每天早晨梳頭發的時候,我總是這兒跑跑那兒遛遛,全家的每個角落都能找到我脫落下來的頭發。媽媽拖地的時候,見地上都是頭發,就說:“你看,你的足跡遍布全家了!”(河南·焦作)
【第8句】:【一盆漿糊,漿糊一盆】極言糊涂。成語:糊里糊涂。《人民 日報》(1981,12,27):“家庭里籠罩著一層混沌,又何以教育 兒女成人?一盆漿糊,漿糊一盆,想來未免有點可憐。”
【第9句】:醫生搖頭——沒法治
【第10句】:【拉開話匣子】見“打開話匣子”。
【第11句】:哥哥初中畢業后,整天游手好閑,不肯找工作。奶奶批評他說:“陽春三月不做工,寒冬臘月喝北風!耕田有谷,養豬有肉,你得趁著年輕力壯,多干點活兒。”(廣東·龍門)
【第12句】:【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吃】傷害別人,又給一點安慰。成 語:又打又拉、恩威并施。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我 不是三歲兩歲的小孩子,用不著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吃。”
【第13句】:【不磨不難不成人】(諺)不經受磨難,就很難成為有用的人才。指磨難是成就人才的有效途徑。
【第14句】:【心去意難留】心已不在此,難以回心轉意。清代《儒林外 史》:“親家,我仔細想來,我這小女要殉節的真切,倒也由著 他行罷。自古心去意難留。”
【第15句】:爸爸常對我說:“現在正是學習的好時節,你如果不抓緊啊,將來就成了‘秋分不露頭,割著喂老牛’的稻草,成不了大材了。”(安徽·廬江)
【第16句】:【鬼也怕惡人】(諺)惡人:兇狠惡毒、天不怕地不怕的愣漢。指惡人誰也招惹不起。
【第17句】:【 坐大船,劃懶槳】比喻在集體中混日子,不努力工作。 《北京日報》(1985,1,14):“多年來,人們習慣于有患同當, 有福同享,坐大船,劃懶槳。”
【第18句】:【天塌了,還有撐天大漢哩】(諺)天塌下來,自有撐天大漢頂著,傷不了大家。比喻天大的事自有當事人承擔。也比喻問題再大,自有解決的辦法。 也作天掉下來,有長人去擋。 天塌下來,高個子頂。
【第19句】:【看人要看心,聽話要聽音】(諺)看人要看到他的內心,聽話要聽出他的話外之音。指看人或聽話不要停留在表面現象上。 也作“看人看心,聽話聽音”。
【第20句】:癩蛤蟆想飛——不是上天的料
【第21句】:【 殺人不染兩手血】謂陰謀害人。劉云若《紅杏出墻記》: “她向來是殺人不染兩手血的慣家,歷年使了許多招數,都 是安穩成功,從未被人識破。”
【第22句】:【挽歌】現在,人死后在追悼會上放哀樂,古人怎么表達哀悼之情呢?當然是唱挽歌。那么,挽歌是怎么來的呢?傳說漢初齊王田橫死后,其部下非常悲痛,就作了喪歌,這便是挽歌的源頭。崔豹《古今注》云:“《薤露》、《蒿里》,并喪歌也。本出田橫門人。橫自殺,門人傷之,為作悲歌。”到漢武帝時,在音樂家李延年的加工制作下,《薤露》、《蒿里》二歌定了曲調,其歌詞分別為:《薤露》:薤上露,何易唏!露唏明朝更復落,人生一去何時歸!《蒿里》: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躕!從此以后,《薤露》歌就適用于王公貴族,《蒿里》歌就適用于士大夫和庶人。“使挽柩著歌之,亦呼為挽歌”。但據研究發現,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人們唱挽歌的記錄。比如《左傳·哀公十一年》記載吳國伐齊國“將戰,公孫夏命其徒歌《虞殯》”。杜預注:“《虞殯》,送葬歌曲也。公孫夏示必死,故命其徒而歌之。”孔穎達疏說:“蓋以啟殯將虞之歌謂之‘虞殯’。歌者,樂也;喪者,哀也。舊說,挽歌漢初田橫之臣為之,據此,挽歌之有久矣。”由此可見,杜預認為《虞殯》是送葬歌曲,博學的孔穎達更直接指出挽歌早于田橫之死。只不過到了漢代,國家正式規定挽歌成為喪禮內容,漢武帝時指定的官方挽歌就是紀念田橫的《薤露》、《蒿里》。盡管后世挽歌的內容在不斷變換,但挽歌這種形式卻流傳至今。
【第23句】:對著鏡子做戲——咋好看昨比畫
【第24句】:鄰居大嬸在和奶奶說閑話。大嬸說:“你整日操心,這兩年顯得老多了。”奶奶說:“活到六十六,不死也要掉塊肉,何況我都快七十的人了。”(江蘇·鹽城)
【第25句】:【酒】酒,對中國人來說,是太重要了。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曹操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李白反諷日:“借酒澆愁愁更愁。”李白還說:”舉杯邀明月”。蘇軾說“把酒問青天”。就是在平民百姓當中,也是“無酒不成席”。那么,酒是誰發明的呢?關于酒的發明,說法很多。一種說法是“猿猴造酒”。傳說猿猴將采摘的蘋果儲存起來,時間一長,蘋果發酵成酒,醉倒猿猴。一說始于大禹時代的儀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朱翼中的《酒經》記載,上古用桑葉包飯的發酵方法造酒,是指儀狄用此法造酒,獻給大禹而言的。儀狄是個官員,他造酒是為了獻給大禹邀功。另一種說法是始于周朝的杜康,也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據《說文解字》記載,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秫即高梁。傳說杜康生于周朝,是個牧羊人。有一天,他把高梁粥裝進竹筒里帶著去牧羊,竹筒放在一棵樹下忘記帶走。半個多月后,他趕羊回來又在那棵樹下找到了他遺忘之物,打開一看里面高粱粥已經發酵變成液體了。村里人喝了都夸這種液體好喝,于是他不再牧羊,改行釀酒了,并辦起了杜康酒店。
【第26句】:【下臺階】(慣)比喻擺脫困窘的處境。
【第27句】:【越說腳小越扶墻】把恭維話當真,以為自己真不錯。類 似的:越扶越醉。賈平凹《廢都》:“得了得了,說你腳小,別 扶了墻走。”
【第28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釋義:甲:居第一位。陽朔:縣名,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漓江流經境內,風景秀麗,在桂林山水中居首位。桂林的山水居天下第一位;陽朔的山水又居桂林第一位。例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桂林人是很愛夸引這兩句話的。到過桂林而且游過陽朔,我自己也能承認,這兩句話并不算夸張。
【第29句】:【長壽面】中國人過生日總要吃“翻運餅、長壽面”。那么,“長壽面”是怎么來的呢?這一習俗源自西漢。據說,西漢時期漢武帝跟文武百官閑聊天,他說:“《相書》上講,人中(人的上唇正中凹痕,即人中穴位)長一寸,能活一百歲。”這時,侍中東方朔笑出了聲,大臣們都嗔怪他嘲笑皇上,真是太無理了。東方朔辯解說:“我哪里敢嘲笑陛下,我是笑彭祖的臉呀。‘人中長一寸,能活一百歲,彭祖活了八百歲,人中得長八寸,大伙想想,那他的臉該有多長啊!”漢武帝和文武百官都被逗樂了。古人稱臉為面,臉長就叫“面長”,彭祖“面長”活了八百。人們想長壽,于是就流傳下來過生口吃面條的習俗。
【第30句】:包米秸子當笛兒吹——沒眼兒
【第31句】:娃娃看飛機——人小見識高
【第32句】:王母娘娘得子——天大喜事
【第33句】:【管山的燒柴,管河的吃水】(諺)管山的有柴燒,管河的有水吃。指掌管哪一行業,就靠哪一行業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也作“管山吃山,管水吃水”。
【第34句】:沒牙老婆吃胡豆——軟磨硬泡
【第35句】:媽媽讓我到村南的小商店買鹽,我要騎車去,可媽媽卻說:“屁股挪到胯骨上那么遠兒,還值得騎車?”(河南·西平)
【第36句】:【既生瑜,何生亮】釋義:瑜:周瑜。三國時東吳大將,氣量小,忌妒諸葛亮的才干。亮:諸葛亮,三國時蜀漢丞相,很有才干。既然生了周瑜,何必又生諸葛亮!比喻把某人視為仇敵。語出《三國演義》。例句:徐徐又醒,仰天長嘆日:“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
【第37句】:閻王涂水彩——色鬼
【第38句】:【人活臉,樹活皮】(諺)人活著,就憑著一張知榮知恥的臉面;樹活著,就憑著一層通脈護樹的外皮。 指人生的意義就在于有名節,有人品。 也作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層皮。 人活臉面樹活皮。
【第39句】:【百藝百窮,九十九藝空】釋義:百藝:各種技藝。窮:尋根窮底。百種技藝都想學,九十九種落空。比喻學不專一,必無所成。例句:百藝百窮,九十九藝空。言多則不精也。鄙語雖小,比喻大。
【第40句】:駱駝撒歡——沒個正經樣兒
【第41句】:【金花配銀花,西葫蘆配南瓜】(諺)金花和銀花可搭配,西葫蘆和南瓜可搭配。比喻男女婚配要門當戶對,條件相當。
【第42句】:【算總帳】(慣)指把過去所有的錯誤、罪行加在一起清算。
【第43句】:【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諺)狗肉煮熟了,發出的香味連神仙都忍不住想吃。指狗肉在肉類里是非常美味的。也泛指美味佳肴對人極有誘惑力。
【第44句】:低頭見雞,抬頭見雁——順眼
【第45句】:石獅子的鈴鐺——搖不動敲不響
【第46句】:【久走冰灘,哪有個滑不倒的】(諺)指人常在結冰的灘上走,總不免要滑倒。比喻長時間地干冒險的事,總難免要出意外。
【第47句】:爸爸剛干完活到家,我又嚷著叫爸爸去做飯,媽媽笑著說:“真是騎驢的不知趕腳的苦。”(河北·承德)
【第48句】:【強龍壓不過地頭蛇】這一俗語比喻即使是強有力者,也難以對付盤踞當地的惡勢力。此典出自《西游記》第四十五回。孫悟空、沙僧、豬八戒一行,歷經千辛萬苦,保護唐僧到西天取經。一天,路過車遲國,本要進見國王倒換關文,卻與國王的假國師發生了沖突。正當國王疑惑的時候,忽然殿前來了三四十名鄉佬,朝上磕頭道:“萬歲,今年整個春夏都無雨,莊稼受旱,特來啟奏,請哪位國師爺爺祈一場甘雨,普濟黎民。”國王應允,并對悟空說:“你今遠來,冒犯國師,如你敢與國師賭勝求雨,勝了,饒你罪名,倒換關文,放你西去;不勝,就將汝等沙場典刑。”悟空笑著答應了。那位假國師原是虎力大仙,準備登壇求雨。孫悟空說道:“你也太自以為是了,對我這個遠方僧人一點也不謙讓,不過也難怪,這正是‘強龍不壓地頭蛇’。”虎力大仙搶先一步,祈雨去了。孫悟空隨后施展威力,讓虎力大仙一敗涂地。而他自己倒是祈來了瓢潑大雨,為當地老百姓解除了燃眉之急。 “強龍不壓地頭蛇”,話雖那么說,只要正義在手,神龍沒有斗不過地頭蛇的。
【第49句】:【吊兒郎當】“吊兒郎當”是指不認真、不嚴肅、不負責任的生活方式,做事不準確求實、邊干邊玩、得過且過、嘻嘻哈哈甚至嬉皮笑臉的工作作風。 “吊兒郎當”出自北京俚語。早在清末的言情小說、評書、戲劇中就已引用,現在北京口語中也經常使用,并已傳播到全國各地。只是詞典中多未收入,應是個缺憾。“吊兒”在北方話中是吊起懸掛的東西,含有搖擺不定的意思。“郎當”在文中則有頹唐或衣服寬大不合身之意。因此,“吊兒”和“郎當”合起來,就有了松松垮垮散散漫漫不負責任之意了。
【第50句】:【 米不夠,水來湊】謂降低質量,湊足數量。類似的:貂不 足,狗尾續。楊沫等《青藍園》:“汪不進行調查采訪就杜撰 文章,米不夠水來湊,不僅觸法,這也是職業道德所不容。”
【第51句】:【不知井落在吊桶里,還是吊桶落在井里】(慣)比喻爭斗雙方誰敗在誰的手里,尚難預料。
【第52句】:鄰家的大伯辦了個養雞場,雞蛋卻舍不得吃一個。村里人議論說:“竹匠用的漏底筐,木匠睡的缺腿床;賣鞋老婆赤腳走,賣鹽老漢喝淡湯。”(河南·鎮平)
【第53句】:【省了一把鹽,酸了一缸醬】(諺)制醬需鹽,為節省一把鹽,卻使一缸醬發酸報廢。比喻在不該節省的地方節省,結果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第54句】:【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蛟龍】(慣)形容本領過硬,勇猛非凡。
【第55句】:清晨,我被爸爸叫醒了。我揉著蒙嚨的睡眼,問道:“起這么早,干啥?”爸爸笑著說:“去跑步,呼吸新鮮空氣啊!墻堅靠地基,身強靠鍛煉。你身體差,要多鍛煉才成。快起來吧!”(廣東·龍門)
【第56句】:【魚過千層網,網后還有魚】(諺)魚網再密,捕撈的次數再多,也還有漏網魚。比喻再嚴密、嚴謹的事情,也難免有疏忽之處。
【第57句】:【閑時不燒香,急則抱佛腳】(慣)平時不在佛前燒香,急難之時才去求佛救助。比喻平時不作準備,事到臨頭才倉促應付。 也作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閑時不燒香,忙時抱佛腿。
【第58句】:【山河易改,本性難移】釋義:移:改變。山河容易改造,人的本性卻很難改變。比喻多年形成的思想、習慣、作風等不易改變。“易改”又作“好改”、“可改”。“本性”又作“秉性”、“稟性”、“狼性”。例句:高大泉說:“山河易改,剝削階級的本性難移。惡毒兇狠,不知羞恥,只認金錢不識人,就是他們的本性。”
【第59句】:從湖南到河南——南上南(難上難)
【第60句】:【小孩嘴里掏實話】見“孩子嘴里討實話”。
【第61句】:【眼不見,嘴不饞;耳不聽,心不煩】(諺)指遠離貪欲,自然就不會有煩心事。
【第62句】:【抖摟包袱底兒】(慣)包袱底兒:比喻最拿手的本領。指把最拿手的本領亮出來。
【第63句】:【天上下雨地下流,小倆口打架不記仇】(諺)指年輕夫妻吵架很平常,彼此很快就會忘記,也作天上下雨地下流,倆口子吵架不記仇。 天上下雨地下流,夫妻打架不記仇。
【第64句】:【王八掉進灶坑里——又憋氣又窩火】(歇)氣:本指氣息,轉指怒氣。火:本指火兒,轉指火氣。指心里有怨氣或怒氣而發泄不出來。
【第65句】:【白露身不露】釋義:“白露”時,不要再光膀子了。言天氣漸冷,赤身露體易著涼。例句:八月,秋興:諺云:“白露身不露”,言至是天氣乃肅,可以授衣耳。
【第66句】:火燒嶺上找螺頭——難尋
【第67句】:捉螞蚱喂老虎——難飽
【第68句】:【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釋義:相互牽連,榮辱與共。例句:“《紅樓夢》里有句話:‘—榮俱榮,—損俱損’,反正我是跟定了。”
【第69句】:白露寒露——兩露(路)子的事
【第70句】:【舍命不舍財】(慣)寧可舍棄性命,也不放棄錢財。指人太貪財。
【第71句】:表弟沒上學的時候,常答不出外婆出的問題,上學以后卻大不相同了。外婆高興地說:“這真是天上星星搖兩搖,公雞變成金鳳凰。”(安徽·安慶)
【第72句】:【螞蟻撼大樹】(慣)撼:搖動。諷刺人不自量力。
【第73句】: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各有所長
【第74句】:【解疙瘩】(慣)1比喻解決難以解決的問題。2比喻解決雙方之間的矛盾,消除隔閡。 也作“解扣子”。
【第75句】:【瞎指揮】(慣)指不顧實際情況地發號施令。
【第76句】:【遠女近地家中寶】(諺)遠女:遠嫁的女兒。近地:離家近的地。家中寶:指丑妻。舊指遠女少生閑氣,丑妻不惹是非,近地種收方便,是農家過平安日子的基本條件。
【第77句】:【早知三日事,富貴一千年】(諺)人能預知未來三天的事,就可抓住機遇,獲取無窮無盡的財富。指預知未來最是難能可貴。
【第78句】:燈草搓繩——白費功夫;白費勁:枉費工
【第79句】:【蟛蜞裹餛飩——里戳出】(歇)蟛蜞:蟹的一種,體小,可食用。戳出:蟛蜞做餛飩餡,它的殼、足等會把皮戳破。指在內部搞破壞。
【第80句】:【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諺)八字衙門:舊時官署衙門的門墻呈八字形。舊時進衙門打官司全憑花錢,沒錢即使再有理也打不贏官司。指過去的衙門是只認錢不認理的。 也作天下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進不來。 衙門口,向南開,有理沒錢是白來。
【第81句】:頭發絲吊大鐘——千鈞一發
【第82句】:狐貍找豺狼——個刁,一個狠
【第83句】:老師讓我們默寫課文,可有的同學卻照抄書本。老師發現后說:“你們這是捏著鼻子騙眼睛啊!”(貴州·湄潭)
【第84句】:【人全馬不齊】(慣)指人心不齊,行動不一致。
【第85句】:小車不拉——推(忒)好;推行
【第86句】:【駙馬】“駙馬”是皇帝的女婿。這一稱謂是怎么來的呢?歷來眾說紛紜,主要有兩種說法。其一。相傳,楚漢相爭時,每當兩軍交戰時,劉邦便會專門坐在一輛由兩人駕馭的馬車上指揮戰斗。馬車上共有三個座位,劉邦坐在后面的位置,前面設兩個座位,為車夫所坐,分為“正馬”與“副馬”,一正一副,輪流駕駛馬車,儼然現在的火車司機,一正一副。有一日,劉邦與項羽激戰,劉邦大敗,落荒而逃,項羽乘勝追擊。此時,劉邦左右只剩下了兩個車夫和十幾名將士。不料,正馬被亂箭射死,在這危急關頭,副馬頓生一計,他把自己的紅袍脫下,與劉邦的黃袍對換了一下,讓劉邦從馬車上跳下來,自己繼續揮舞馬鞭,趕車向前方奔去。項羽的人馬都把穿黃袍的當做劉邦,拼命追趕,當趕上馬車時,車上已空無一人,只留下一件黃袍。原來副馬早已跳車逃跑了。后來劉邦當了皇帝,把此事一直記在心上,為了報答副馬的救命之恩,便四處張貼皇榜尋找副馬。找到后,官封都尉,劉邦還將小女兒許配于他,人稱“副馬都尉”,后因“副馬”一詞不雅,人們便將其改成“駙馬都尉”。自此,駙馬便成了歷代皇婿的代稱了。其二,據歷史記載,駙馬是“駙馬都尉”的簡稱,駙馬都尉本是漢代官職,是皇帝的近衛侍從官之一。這個官職從漢武帝時開始設立,起初多由外戚和王公大臣的子弟擔任。史書記載,真正將公主的丈夫專稱為“駙馬”是魏晉以后。曹魏時的何晏,因為與公主結婚,所以憑借公主夫婿的身份加授了駙馬都尉一職。還有晉代注《左傳》的杜預娶司馬昭的妹妹高陸公主為妻,是司馬懿的女婿。后來司馬炎稱帝,追尊司馬懿為晉宣帝,授杜預為駙馬。東晉的劉惔、桓溫是明帝的女婿,也都做了駙馬。從此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以封號,一律稱“駙馬”,自然也就不再是官職了,而成了皇帝女婿的代稱。
【第87句】:【老和尚念經——過一天算一天】(歇)指得過且過,敷衍地過日子。
【第88句】:【嘴上有門,肚里有牙】(慣)比喻肚里有坑害人的主意,嘴上一點兒也不露出來。
【第89句】:【指親戚,靠知己,不如自己立志氣】釋義:不能依靠別人,得靠自己長志氣。例句:“你說我說的是啥話?我說的是千年老實話。貸款!咱壓根就沒貸過款。俗話說:‘指親戚,靠知己,不如自己立志氣。’咱不沾它,它也別沾咱。”
【第90句】:【臘月】我國農歷十二月稱為“臘月”,來歷有二。一是接也,含有送舊迎新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開皇四月十二日,詔日:“古稱臘者,接也,取新故交接之意,可以十二月為臘。”可見,在隋朝以前就稱十二月為臘月。二是同獵同祭有關,用獵物祭祀。“臘”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從周代起,各諸侯均于年終時以獵物舉行祭祀祖先和百神的活動。漢代以后,臘月祭祀更隆重。由于臘祭都是在農歷十二月舉行,所以十二月被稱為“臘月”。以后,與臘月相關的往往都加上一個“臘”字,如臘月開的梅花叫“臘梅”,臘月腌制的肉也稱“臘肉”,民俗臘月初八喝粥稱“臘八粥”。
【第91句】:【房檐上的冰凌柱——根子在上邊】(歇)冰凌柱:雪化后房檐滴水遇冷凝成的柱形的冰。比喻事情的根源在上層領導。 也作“房檐上的冰槌——根子在上面”。
【第92句】:【 上一個新臺階】有了提高,有了進步。電視新聞:“這條 遠洋漁輪的制造,標志著我國造船技術越上了一個新臺 階。”
【第93句】:三九天開桃花——稀奇古怪
【第94句】:【 千揀萬揀,揀個破燈】盞過于挑剔,最后挑選了一個最差 的。或說:東揀西揀,揀了個漏油燈盞。陳殘云《香飄四 季》:“好好一門親事,棄了不要,卻自家把頭撞到南墻上。 正是千揀萬揀,揀來個破燈盞。”
【第95句】:三月打扇——滿面春風
【第96句】:老母豬尿窩——自作自受
【第97句】:【花蛇黑蛇都是蛇】釋義:本質一樣,沒有區別。例句:壞分子難道比右派分子真要好一點,罪減一等?在自己看來,都是一籮蛇。花蛇黑蛇都是蛇。
【第98句】:【一葉落而知秋】原指進入秋季,也指變化的征兆。成語: 一葉知秋。相關的:礎潤而雨,月暈而風。尤鳳偉《中國一 九五七》:“一開始就站,這變化有點一葉而知秋,讓人在心 里發疹。”
【第99句】:女兒在婆家受了委屈,回娘家直哭。王大媽心疼地抹眼淚:“唉,正月的寶,三月的草;兒在娘家是塊寶,在婆家就成了草啊!”王大伯見狀,不滿地說:“到山砍柴,見河脫鞋。該怎么辦就怎么辦,哭什么!”(甘肅·岷縣)
上一篇:句句透徹的歇后語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