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桅桿上掛燈籠——高明
【第2句】:我整理了幾篇日記,讓姐姐幫我寄給報社寄去。誰知姐姐瞅了一眼說:“不行,不行,哪有你這種日記,東拉被子西扯氈,誰看啊!”我只好打消了這個念頭。(陜西·成陽)
【第3句】:【三畝棉花三畝稻——晴也好,落也好】(歇)落:方言,下雨。晴天對棉花生長有利,雨天對稻子生長有利。比喻不論出現(xiàn)哪種情況,都沒有什么不好。
【第4句】:夾在磨扇里——上下受壓
【第5句】:船工租船游西湖——劃得來
【第6句】:【熱鍋上的螞蟻——亂轉(zhuǎn)】(歇)形容焦急、忙亂,束手無策。 也作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zhuǎn)。 熱鍋上的螞蟻——團團亂轉(zhuǎn)。 熱鍋上螞蟻——來回直打轉(zhuǎn)轉(zhuǎn)。
【第7句】:【水仙不開花——裝蒜】(歇)水仙: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似蒜頭,葉子形狀與顏色像蒜葉。本指裝成蒜的樣子,轉(zhuǎn)指人故意裝糊涂或裝模作樣。含譏諷或責罵意味。
【第8句】:守株待兔——白等;萬不得一(已)
【第9句】:獵人打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第10句】:最崇高的愛情是愛祖國。
【第11句】:【—網(wǎng)打盡滿河魚】做事干脆徹底。也指事情做得過分, 不留余地。成語:一網(wǎng)打盡。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李 左德說那不行,你這是一網(wǎng)打盡滿河魚。”
【第12句】:【正人先正己】(諺)指要糾正別人,先要自己做好。
【第13句】:【矮子過河——越盤越深】(歇)盤:涉水。矮子過河,越向前走,沒入水中越深。喻遇事不知回頭,越陷越深。
【第14句】:【人要實心,火要空心】見“火心要虛,人心要實”。
【第15句】:我不用上樹就摘到了樹上的一個桃子,高興地對媽媽說:“我又長高了。”媽媽風趣地說:“豆芽子就是長成樹,也是吃貨。”(河北·豐產(chǎn))
【第16句】:【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戲曲中角色有不同的臉譜,紅 臉多為武將,性格強硬,白臉多為文官,性格奸詐。借指分 別采取軟硬兩種手段。姚雪垠《李自成》:“張守業(yè)和張守 敬,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說好說歹,最后決定叫大家拿 一千兩銀子和五十石糧食,粗細對半,另外拿出來五十兩銀 子給張守敬作為酬勞。”
【第17句】:【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眼光要遠大,做事要踏實。《北京日 報》(1981,10,12):“文章說,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這就是把 理想和實干精神結(jié)合起來。”
【第18句】:奶奶買菜回家,沒看見小叔,嘆氣說:“這孩子,真是晴天無影子,雨天無腳印啊!”(湖南·長沙)
【第19句】:【打蛇先打頭】(諺)打蛇要先打它的頭部。比喻打擊敵人,要先打他的首腦機關(guān)。也比喻除惡要先除首惡。 也作打蛇打頭,擒賊擒王。 打蛇要打頭,擒賊要擒王。
【第20句】:【癡人說夢話】(慣)傻子說的夢話,根本辦不到。比喻說的話根本實現(xiàn)不了。
【第21句】:【東家長,西家短】(慣)指議論人家的是非短長或談?wù)搫e人的家事。
【第22句】:【螞蟻啃骨頭】(慣)比喻靠一點一點不斷苦干來完成大的任務(wù)。
【第23句】:推小車上臺階——步一個坎
【第24句】:燈草打老牛——無關(guān)痛癢;不痛不癢
【第25句】:爸爸和爺爺一樣性情暴躁,稍有不順心的事,就大發(fā)雷霆。奶奶常無可奈何地說:“唉,真是什么谷子碾什么米,什么老子有什么樣的兒啊!”(河北·行唐)
【第26句】:【家有賢妻,丈夫不遭橫事】(諺)橫事:意料不到的災禍。指家里有賢惠的妻子,處事周到,防禍未然,丈夫自可過著無憂無慮的平安生活。 也作“家有賢妻夫禍少”。
【第27句】:六月的云——捉摸不定
【第28句】:【頭上有瘡瞞不過剃頭的】(諺)比喻任何事情無法瞞過知情人。
【第29句】:喝飽了黃連水——滿肚的苦
【第30句】:【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諺)比喻機會難得,不能隨便錯過。
【第31句】:【指著碟子說碟子,指著碗說碗】(慣)比喻就事論事,無關(guān)的不說。
【第32句】:【 三日不彈,手生荊棘】技藝要經(jīng)常練習。不堅持練習,感 到手生,容易荒廢。類似的: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清代《紅樓夢》:“我在揚州,也聽得講究過,也曾學過,只是 不弄了,就沒有了,這果真是三日不彈,手生荊棘。”
【第33句】:【出洋相】(慣)1指在人前出丑,鬧笑話。2指故意做出丑態(tài),引人發(fā)笑。
【第34句】:荷花出水——顯高低
【第35句】:【國手】“國手”指精通某種技能在國內(nèi)數(shù)第一流的人,也特指人選國家隊的體育選手。不過,足球運動員又稱之為“國腳”。有許多人認為“國手”是現(xiàn)代詞匯,其實古已有之。國手源于古代的一句諺語,本意是指善于下棋的人。有古代諺語為證:“人心無算處,國手有輸時。”意思是再聰明的人,再善于算計的人,也有算不到的地方,國家的一流棋手還有輸棋的時候,意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其中“圍手”就是指的善于棋弈的大家。后泛指國人中的佼佼者,指才能、技藝出類拔萃的人。如中國派出參加世界中學生奧林匹克數(shù)學競賽的選手也稱國手。
【第36句】:【一肥遮百丑】(諺)指人的身體肥實就能遮掩生理上的其他缺點。 也借指有財有勢的人,憑著財勢就可掩蓋自身行為的種種劣跡。
【第37句】:【說漂亮話】(慣)指說得好聽,卻沒有行動。
【第38句】:【百樣米養(yǎng)百樣人】(諺)指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思想、性格與志趣。
【第39句】:【把火往懷里扒】(慣)扒(ba):撥動。比喻引火燒身,自招禍患。
【第40句】:【雞孵鴨子,白忙活】為別人白忙一陣。特指為別人撫養(yǎng)子 女。成語:為人作嫁。電視劇:“給別人看孩子,看一個喜歡 一個,雞孵鴨子,白忙活!”
【第41句】:【地無一垅,房無一間】見“房無一間,地無一垅”。
【第42句】:【被盜經(jīng)官重被盜】(諺)重:再次。被賊偷盜,去官府報案所花費的,就同再次被盜一樣。指舊時官衙勒索厲害。
【第43句】:戴紅纓帽上樹——紅到頂
【第44句】:【吃甘蔗上云梯,步步高,節(jié)節(jié)甜】釋義:比喻越來越好,越來越甜蜜。例句:一想到未來,她總有那種吃甘蔗上云梯的感覺,步步高,節(jié)節(jié)甜,幸運之神是不會遺棄她的。
【第45句】:【秋后的螞蚱——跳不了幾天了】(歇)螞蚱:蝗蟲,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害蟲。跳:本指蹦跳,轉(zhuǎn)指掙扎、橫行等。指壞人或惡勢力已經(jīng)衰敗,離滅亡已經(jīng)不遠,再橫行不了多久了。 也作秋后的螞蚱——蹦跶不了幾天了。蹦跶:跳躍。 秋后的螞蚱——沒幾天蹦跶了。 秋后的螞蚱——蹦不了多久了。
【第46句】:【五心不做主】(慣)五心:內(nèi)心。 指心里拿不定主意,不知如何辦才好。
【第47句】:墻上畫的美人兒——你愛她不愛
【第48句】:【 倒吃甘蔗節(jié)節(jié)甜】情況越來越好。海外陳若曦《突圍》: “男女從結(jié)婚后才互相認識,培養(yǎng)感情,那么感情便有增無 減,好比倒吃甘蔗,往后越來越甜才對。”
【第49句】:【有志者事競成】指有堅強意志的人事業(yè)終究能夠成功。典出《后漢書·耿弁傳》。東漢初年,山東豪強張步占據(jù)青州十二郡,勢力強大而且氣焰十分囂張,光武帝劉秀派大將耿弁前去討伐。耿弁頑強作戰(zhàn),接連獲勝。在戰(zhàn)斗中,耿弁被箭射中大腿,他強忍劇痛,悄悄拔刀把箭截斷后繼續(xù)戰(zhàn)斗,耿終擊潰張步。劉秀大喜,親自到臨淄慰勞軍隊,并夸贊耿弁說:“將軍從前在南陽時曾主動請戰(zhàn),當時我擔心難以成功,便沒答應(yīng)。現(xiàn)在看來,將軍是有志者事競成啊!”從此留下這句BBB。
【第50句】:【貨賣一張皮】(諺)一張皮:一副美觀的包裝。指貨物固然要重在質(zhì)量,但能夠吸引顧主的美觀的包裝也不可忽視。
【第51句】:【千里為官,為的吃穿】(諺)為官:當官。離家千里去當官,不過是為了吃飯穿衣。舊指遠離家門做官為宦,無非是圖謀生計。 也作千里去做官,為的吃和穿。 千里做官,只為吃穿。 千里居官為吃穿。
【第52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做了壞事,總會被人發(fā)現(xiàn)。明 代《金瓶梅》:“常言: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有一日,風 聲吹到孫雪娥、李嬌兒耳朵內(nèi)。”
【第53句】:老鼠見了貓——骨頭都軟了;落荒而逃
【第54句】:【錢有眼,谷有鼻,飛來飛去無定地】(諺)錢財有眼,谷物有鼻,它能看能嗅,隨意游動,不會固定在一處。指錢谷是流通的,在人們中間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不斷交換。
【第55句】:惡狼裝羊——居心不良
【第56句】:【說書的嘴,唱戲的腿】(諺)指說書的人,憑著過硬的嘴功;唱戲的人,憑著過硬的腿功。也泛指各個行業(yè)的人,都有自己獨到的專業(yè)功夫。
【第57句】:【半夜明燈天曉月】(慣)半夜的明燈,油將耗盡;天邊的明月,拂曉時會隱去。形容事物存在時間短暫,消失很快。
【第58句】:有一天,我正在寫作業(yè),聽見鄰居家的阿姨對我爺爺說:“注意小花貓,別讓它抓了小雞!”爺爺說:“不怕。雞怕狐貍,貓捕鼠;草怕嚴霜,霜怕日。一物降一物。”(河南·林州)
【第59句】:【黑名單】“黑名單”指反動勢力為進行政治迫害而開列的革命者和進步人士的名單;也指有關(guān)部門對不合格產(chǎn)品或違反規(guī)約、不守信用的企業(yè)、個人采取相關(guān)措施而開出的名單,或內(nèi)部掌握或向社會公布。 “黑名單”是個外來詞,它源于世界著名的英國牛津和劍橋等大學。在中世紀時,這些學校規(guī)定對于行為不端的學生,將其名單、行為列案記錄在黑皮書上,誰的名字上了黑皮書,即使不是一輩子被人唾棄,也是從此在社會上抬不起頭來,會使人在相當時間內(nèi)名譽掃地,做很多事情都會受到限制。學生們對學校的這一規(guī)定十分害怕,常常小心謹慎,唯恐自己的名字上了這樣的黑皮書。沒想到本來是學校懲罰學生的做法,卻被當時一位英國商人引申到商業(yè)活動中,用黑皮書來懲戒那些時常賒賬不還、不守合同、不講信用的顧客。英國商人把這類顧客的名字開列在黑皮書上,后來又將一些破產(chǎn)者或即將破產(chǎn)的人的名字也排在黑皮書上。事情傳開以后,在社會上引起了轟動,先是商人們爭相仿效,繼而,各行各業(yè)都興起了黑皮書。從此以后,黑名單的做法在各行各業(yè)中使用。當然,在特務(wù)活動中使用最頻繁后果最嚴重。從而黑名單多被社會詬病。目前,中國也有了“黑名單”,主要集中在金融領(lǐng)域?qū)Σ皇匦庞玫目蛻舨扇∠鄳?yīng)措施。
【第60句】:帶刺的鮮花——好看又扎手
【第61句】:【稂不稂,莠不莠】(慣)稂(lang):又名童粱,只生穗不結(jié)實的禾草。 莠:莠子,俗稱狗尾巴草。原指莊稼既不像稂,又不像莠。比喻人不成材,沒能耐。也形容人衣冠不整。
【第62句】:釣魚釣風頭,東風釣西,西風釣東。
【第63句】:【千里雷聲萬里閃】形容聲勢浩大。李季《王貴與李香 香》:“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陜北紅了半個天。”
【第64句】:棺材里的臭蟲——咬死人
【第65句】:小姨在織一件朱紅色的毛衣,叔叔說道:“這顏色顯得太濃了。”媽媽在一旁笑著說:“羊吃苦苦菜,各有心上愛。哪有喜好完全一樣的人呢?”(甘肅·靖遠)
【第66句】:【怕狼怕虎別在山上住】釋義:比喻既然怕這怕那就不要硬充好漢。例句:怕狼怕虎別在山上住,怕死別活著。
【第67句】:云頭里翻筋斗——沒著落
【第68句】:【貓?zhí)て朴推可w——一場快活一場空】(歇)指白高興一場。含譏諷意味。
【第69句】:【奉天承運】我們在宮廷戲里經(jīng)常看到太監(jiān)宣讀圣旨時,開頭總是“奉天承運,皇帝昭日”這句話的情景。那么,“奉天承運”是什么意思呢?弄清了它的來歷,也就弄明了它的意思。 “奉天承運”這種叫法最早的發(fā)明人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于1368年在南京稱帝,在那建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皇城,其中最重要、規(guī)格最高的朝會大殿,命名為“奉天殿”。這是皇帝與大臣議事的大殿,朱元璋手執(zhí)的玉圭上則刻有“奉天法祖”四個字,這一切都在向人們昭示著他登上大寶是奉天的旨意。為了進一步闡述做皇帝的合法性,朱元璋親自撰寫《御制紀夢》,將其夢游天官,見到“道家三清”,又將紫衣道士授以真人服飾和法劍寫入其中,大加宣揚,為“奉天承運”制造呈堂證供。因此,明太祖被稱為“奉天承運皇帝”,皇帝頒布的詔書前面也都會加上“奉天承運皇帝”的稱呼,其實就是“朱元璋皇帝”。奉天承運皇帝這個稱號再加上“詔日”這兩字,重新斷句,漸漸演變成了“奉天承運,皇帝詔日”的說法。清朝入關(guān)后,一字不差地把這個行頭學會了,意在表明清朝發(fā)祥地盛京設(shè)奉天府,也是強調(diào)天命所系。到了1911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奉天承運皇帝詔日”才壽終正寢,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第70句】:【吃紂王俸祿,不肯說紂王無道】釋義:紂王:商朝末代君主,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俸祿:薪水,工資。比喻袒護自己的主人、靠山。例句:許多人只是因為吃紂王俸祿,不肯說紂王無道,將百姓造反看成罪不容誅,而誰逼百姓造反倒不問了。
【第71句】:【老鼠鉆到風箱里——兩頭受氣】(歇)受氣:本指受氣流的擠壓,轉(zhuǎn)指遭受指責、欺壓。指兩方面都受到指責或遭到欺壓。 也作老鼠落在風箱里——兩頭受氣。 老鼠入風箱——兩頭受氣。 耗子鉆風箱——兩頭受氣。
【第72句】:【和尚的腦袋——沒發(fā)】(歇)發(fā):頭發(fā),諧“法”。指沒有辦法。 也作“和尚的腦殼——沒發(fā)”。
【第73句】:【披麻救火——惹焰燒身】(歇)比喻自找禍害。
【第74句】:墳地里冒青煙——陰陽怪氣
【第75句】:【山核桃——差著一槁兒】(歇)山核桃:山核桃的果實,硬殼里面比一般核桃少一個槅兒。槅兒:隔在核桃仁中間的小格子。指差一點兒。多指關(guān)系疏遠一點兒。 也作“山核桃——差著一格子”。
【第76句】:【天公不作美】多指天氣不佳,或天氣不如人意。香港岑 凱倫《婚外戀情》:“只有改天再趕拍了!沒辦法,天公不作 美!”
【第77句】:【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識廣博。成語:博聞強識。清代 《兒女英雄傳》:“慢說別的,只他幕中那幾個參謀,真真是上 知天文,下知地理,深明韜略,廣有計謀。”
【第78句】:二十九天不出雞——壞蛋
【第79句】:【雞叫天明,雞不叫天也明】釋義:比喻缺少誰也無關(guān)緊要,事情照樣進行。例句:他不同意,地球就不轉(zhuǎn)了?雞叫天明,雞不叫天也明!要按他的意思,“地下革新組”根本平不了反,我和袁師傅這輩子別想再翻身。我看,只要大伙要求上新產(chǎn)品,他一個人擋不住!
【第80句】:烏龜進沙鍋——丟盔卸甲
【第81句】:【敢怒而不敢言】這一俗語的意思是心里憤怒但嘴上卻不敢說。此典出自唐代杜牧《樊川文集·阿房宮賦》:“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阿房宮”是秦朝的宮殿,且早已被焚毀,杜牧何以想起要作此賦。原來,唐敬宗(李湛)時,大修宮殿,以致朝政昏亂,民不聊生。大詩人杜牧為了維護李唐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借助揭露秦朝統(tǒng)治者大修防房宮的奢侈荒淫,對唐敬宗進行諷諫,借古諷今。看來,杜牧也是敢怒而不敢言,顧此而言彼。杜牧的《阿房宮賦》中寫道:秦始皇應(yīng)以自己的心去體會千萬人的心。秦人喜愛奢侈豪華,臣民百姓也都思念自己的家園。為什么把錙銖一般微小的東西都掠奪干凈,卻像泥沙一樣地去使用!使支撐棟梁的柱子多于田里辛勤勞動的農(nóng)夫;梁上的椽子比織布機上的織女還多;一顆顆的釘頭比糧倉里的谷粒還多;縱橫的欄桿比九州的城郭還要多;雜亂的管弦樂器聲音超過了集市上人們的說話聲。統(tǒng)治階級這樣的窮奢極欲,天下臣民嘴上不敢說,心里卻滿懷著無比的憤怒….|
【第82句】:拿著兔子當牦牛使——亂套
【第83句】:我的一位鄰居叔叔長得很高,他的孩子也很高。奶奶說:“這有啥稀罕,啥大人,啥孩子,啥樹發(fā)個啥芽子。”(河南·虞城)
【第84句】:【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釋義:形容疾病發(fā)作得快,好得慢。例句:麝月笑勸他道:“你太性急了,俗語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又不是老君的仙丹,哪有這樣靈藥!你只靜養(yǎng)幾天,自然好了。”
【第85句】:【褲兜子鉆蝎子——愛昨蜇咋蜇】(歇)咋:方言,怎么。蜇:蝎子用毒刺刺人,諧“著”。指任憑事態(tài)發(fā)展,結(jié)果是怎樣就怎樣。
【第86句】:耗子掉進灰堆里——憋氣又窩火
【第87句】:【嘴是蜜缽子,心是辣椒子】(慣)形容人嘴上說得好聽,內(nèi)心卻非常毒辣。
【第88句】:【撅嘴騾子賣個驢價錢】嘲笑人生氣撅嘴。又指說話惹事, 嘴頭子吃虧。李準《大河奔流》:“嘿!我這個人就是歪嘴騾 子賣個驢價錢,都吃嘴上的虧了。”
【第89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發(fā)生事情,采取相應(yīng)的方法對付,不 退讓。成語:針鋒相對。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你放 心吧!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難道我們怕他!”
【第90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釋義:比喻事物小而齊全,可以作為典型代表。例句:那小飯館可以說是北京市最基層最不起眼,甚而會被某些自命高雅的人視為最低級最不屑一顧的社會細胞。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其實整個北京城的陰睛風雨、喜怒悲樂,都能從那小小的飯館中找到清晰而深刻的回響。
【第91句】:【八哥啄柿子——揀軟的吃】(歇)八哥:一種鳥,毛黑色,頭部有羽冠,經(jīng)訓練,能模仿人說話的某些聲音。指欺負軟弱的人,拿軟弱的開刀。
【第92句】:一塘的鴨子一呱呱叫
【第93句】:小軍吃飯時,把飯弄得滿桌子都是。他奶奶心疼地說:“看你,天一半,地一半的,真作孽!”(江蘇·蘇州)
【第94句】:小姨是個列車員,每天五點鐘上班。可這天上班前她突然病倒了,姨父要去給她請假。姥姥說:“一個捻兒一個燈,一個蘿卜一個坑。現(xiàn)在去請假,領(lǐng)導找誰替班?”(河北·石家莊)
【第95句】:【 無馬狗拉犁/無牛馬耕田】借指替代,或不得已求其次。 相關(guān)的:有牛使牛,沒牛使犢。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不要譏 笑吧,我做得什么隊長啊!還不是無牛牛了馬耕田。”
【第96句】:【唐胖子掉在醋缸里——撅酸了】(歇)唐胖子:泛指游手好閑之徒。 撅酸:吃醋。指在男女關(guān)系上產(chǎn)生嫉妒心。
【第97句】:【哥哥】“哥哥”現(xiàn)指兄長,但在古代,哥開始同歌,后同父,再后才同兄。要論“哥哥”的來歷真是說來話長。“哥”字其實是“歌”的本字,在晉代以前的文獻中常常出現(xiàn),如晉傅玄《節(jié)賦》中就有“黃鐘唱哥,九韶興舞”的文案。清人段玉裁也說:“《漢書》多用哥為歌。”可見,“哥”與兄弟沒有關(guān)系,真正表達這種關(guān)系的字是“兄”。那么,現(xiàn)在常說的“哥哥”又是從哪里來的呢?古代漢語專家王力先生曾經(jīng)指出:漢語中“哥哥”一詞可能是外來語,據(jù)學者研究,哥哥的來歷恐怕與胡語有關(guān):古代鮮卑族把兄長喚作“阿干”,隨著鮮卑族與漢族的融合,鮮卑語中的“阿干”一詞被漢語諧音借用,逐漸演變?yōu)椤案绺纭保⒆罱K定格為“哥哥”。自唐代開始,哥哥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文獻記載中,這也許和李唐王朝的鮮卑血統(tǒng)有關(guān)。但那時的哥哥常常作為父對子的自稱,如《淳化閣帖》中有唐太宗寫給唐高宗手跡,就自稱“哥哥敕”。到元人白樸的《墻頭馬上》中,仍舊將父親稱為“哥哥”。元明以后,哥哥逐漸固定指同父母的兄長或親戚中年長的男性同輩,如《紅樓夢》里的“寶哥哥”。不是探源,誰也想不到“哥哥”的來歷這么復雜。
【第98句】:【有錢使得鬼動,無錢喚不得人來】(諺)有錢的,連鬼也使得動;沒錢的,連人都叫不來。舊指金錢萬能,有錢沒有辦不到的事,無錢一事無成。
【第99句】:秦始皇治書生——坑害人(焚書坑儒)
上一篇:關(guān)于生活哲理的文案,很短很經(jīng)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