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和顏悅色買人心】(諺)態度謙和,言談友善,就會得到別人的好感和支持。指待人和顏悅色是受人敬愛的重要條件。
【第2句】:【 不見棺材不落淚】指固執,不聽規勸,直至失敗。明代 《金瓶梅》:“如今將理他說,不見棺材不下淚,他必然不肯。”
【第3句】:早睡早起,賽過人參補身體。
【第4句】:【有智贏,無智輸】(諺)指在任何比賽中,智慧的高下往往決定著輸贏。
【第5句】:豬板油掛在頸上——膩了
【第6句】:【是禍躲不脫,躲脫不是禍】見“躲脫不是禍,是禍躲不脫”。
【第7句】:【曲不離口,拳不離手】見“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第8句】:【三十晚上盼月亮——沒指望】(歇)農歷三十晚上沒有月亮,盼也白盼。指前景渺茫,沒有盼頭。
【第9句】:【 阿諛人人喜,直言個個嫌】一種社會心理:喜歡奉承,忌諱 直言。明代《警世通言》:“正是:阿諛人人喜,直言個個嫌。 那時連馬德稱也只道自家唾手功名,雖不深怪那先生,卻也 不信。”
【第10句】:千年鐵樹開了花——枯木逢春
【第11句】:星期天,我在家看爸爸畫畫。很快,一棵牡丹畫成了;然后,爸爸又在旁邊畫上了一些紅棗。接著,他一邊題字一邊說:“你看,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雖小結實多啊!”(河南·鄭州)
【第12句】:【挖窟窿打洞】(慣)比喻到處鉆營。
【第13句】:【讀書人怕趕考,莊戶人怕薅草】(諺)趕考:科舉時代,讀書人前往指定地點參加考試。薅(h。)草:彎下腰拔草。指讀書人怕的是趕考,莊稼漢怕的是薅草。泛指各行各業的人都有自己最頭疼的事。
【第14句】:開春的蘿卜立秋的瓜——變味了
【第15句】:【牛鼻子穿環——讓人家牽著走】(歇)指自己沒主見,完全聽從別人。也指受制于人,只能任人擺布。 也作“牛穿鼻子——任人牽”。
【第16句】:星期天,我和媽媽上街。街道兩旁停著很多自行車,我盡往車堆里鉆。媽媽說:“你真是驢往窄處走。”(陜西·隴縣)
【第17句】:【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慣)指表面上待人親熱,內心卻非常狠毒。
【第18句】:【 堤龍也要盤起來,是虎也得趴下去】不論是誰,必須收斂馴 服。類似的:是老虎也得掰掉牙。成語:俯首帖耳。從維熙 《大墻下的紅玉蘭》:“這地方是監獄,是龍你也要盤起來,是 虎也得給我趴下。”
【第19句】:【和尚拖木頭,做出了寺拖】木頭造寺。寺、事諧音,謂出 事,出了問題。明代《西游記》:“這是玉旨來拿你,不當小 可。我父子只為受了一炷香,險些兒和尚拖木頭,做出了 寺!”
【第20句】:小蠶吃桑葉——星半點
【第21句】:楚霸王打天下——有勇無謀
【第22句】:死人托夢——陰魂不散
【第23句】:抬棺材上陣——拼命
【第24句】:【 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站在旁邊的人議論吹 倒的樹干有多長。謂自有公論。明代《金瓶梅》:“正是:大 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這里金蓮使性兒不提。”
【第25句】:啞巴貍貓抓耗子——悶逮
【第26句】:【遺子黃金,不如一經】(諺)遺:留給。經:經書。給子孫后代遺留黃金,不如教他們學好一部經書。 指留給子孫的,金錢不如知識。
【第27句】:【打破飯碗】(慣)比喻失業。
【第28句】:【囫圇吞卻一個棗】(慣)比喻對某種事物或理論不理解,籠統接受。
【第29句】:【馬尾巴搓繩——合不了股兒】(歇)本指馬尾巴搓不成一股繩子;轉指人心不齊,合不成一股勁兒。
【第30句】:【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釋義:宋代某州官名叫田登,忌諱和“登”同音的字,令百姓改稱“燈”為“火”,每逢正月十五“放燈”,官榜寫作“放火”。百姓諷刺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后用以比喻只許自己胡作非為,不許別人正當行動。“不許”又“不準”、“勿許”等。例句:尤耿不禁開懷地暗暗笑道:“好,擊中要害!什么四大自由,三大民主,全是假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第31句】:【狐貍再狡猾也斗不過好獵手】釋義:比喻無論怎樣狡猾的壞人也斗不過好人。例句:哼,狐貍再狡猾也斗不過好獵手哇!有關聯絡圖的事和他的口供跟野狼嗥倒是一致的。
【第32句】:【打蛇打七寸】(諺)七寸:蛇的要害處,在蛇的頭之下,腹之上。打蛇必須打在它的致命部位——七寸上。比喻打擊敵人,要擊中他的要害。也比喻辦事要抓住關鍵。
【第33句】:【大廈千間,不過身眠七尺】(諺)高大的房屋縱然有成百上千間,一個人睡眠也不過只需七尺的地面。 指人在世問,物質的享用應當知足知止,多貪多占毫無意義。
【第34句】:電線桿上曬衣服——好大的架子
【第35句】:【自己各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見“各人自掃門前雪”。
【第36句】:【京劇】“京劇”是中國的國劇,是國粹。它源于徽劇和漢劇。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大壽,召集全國各地著名的戲班進京賀演。壽慶之后,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的精彩演出受到喜愛,繼續留京獻藝。1830年,湖北楚調(漢劇)也進入北京,漢劇和徽劇出于同源,因而時常合班演出。漢劇是西皮調的唱腔,徽劇以二黃調為主,這兩種腔調同臺演出,取長補短,并不斷汲取當時流人北京的秦腔、弋腔和昆曲等戲曲的精華部分,同時又根據觀眾的要求和北京的語言特點,創造南北觀眾都能接收的戲劇語言——韻白。這樣京劇便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由當初的“皮黃”改稱“京劇”。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到同治、光緒年間(1862年-1908年),京劇已經在全國盛行開來。京劇藝術比其他劇種更突出了戲曲集中、概括、夸張的特點,形成了念、唱、做、打一套完整體系和統一風格,表演時具有鮮明的色彩和強烈的節奏感。京劇形成的初期,老生最受重視,出現了“老生三杰”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后來又出現“老生新三杰”譚鑫培、汪秋芬、孫菊仙。到了民初,旦角的地位開始變得重要了,出現了“四大名旦”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各行當都有了自己的代表人物,并形成了京劇流派。
【第37句】:【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諺)形形色色:各式各樣。指人多了,什么樣的人都有。也指人群中自有出色的人才。 也作人上一百,五顏六色。 人上一百,五藝俱全。五藝:各種技藝。 人上一百,生奇出怪。
【第38句】:野貓進宅院——無事不來
【第39句】:【 有天沒日頭】沒日頭,看不出時間,也陷于黑暗。指失去 準則,越出常規。明代《初刻拍案驚奇》:“說話的,若如此, 真是有天沒日頭的事了。看官,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第40句】:【七十不打,八十不罵】(諺)對七十歲的老人,不可用打來懲罰他;對八十歲的老人,不可用罵來懲罰他。指對于年事已高的老人,要寬容善待。
【第41句】:【有恩不報非君子】釋義: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意謂得到了別人的好處,一定要報答。例句:“有恩不報非君子,我‘雷神爺’走遍天涯海角,他忘不了你這個女中豪杰!”
【第42句】:布袋里裝牛鞅子——內中有彎
【第43句】:【人不識禮,多走百里】(諺)指人出門上路,不懂得禮貌地向人問路,就得多走許多冤枉路。也泛指待人粗野沒禮貌,必定自己吃虧。
【第44句】:【猜枚的吊謊——兩手都脫空】(歇)猜枚:古代飲酒時助興的一種游戲,取錢幣、棋子、瓜子、蓮子等小物件,握在手中讓人猜測單雙、數目或顏色,猜中為勝,不中的罰酒。吊謊:撒謊,這里指弄手腳,搗鬼。本指兩手空空讓人猜,轉指空的,什么也沒有。
【第45句】:【貞潔女子街上走,板壁縫里出妖精】(諺)大街上行走的往往是貞潔女性,尋歡偷情的女性往往守在屋里不露面。指女性是否貞潔,并不在于是否在公眾場合露臉。
【第46句】:【屋怕不穩,人怕忘本】(諺)房屋怕的是不堅固而倒塌,人怕的是忘記根本而失去人的本性。指為人要有良心,不得忘本。
【第47句】:鄰家的大伯辦了個養雞場,雞蛋卻舍不得吃一個。村里人議論說:“竹匠用的漏底筐,木匠睡的缺腿床;賣鞋老婆赤腳走,賣鹽老漢喝淡湯。”(河南·鎮平)
【第48句】:【天牌壓地牌】天牌地牌是賭具“排九”中的兩張牌,天牌 大于地牌。借指以大壓小。清代《兒女英雄傳》:“就算老爺 委屈了奴才吧!主兒就是一層天,天牌壓地牌的事,奴才就 委屈,又敢說什么!”
【第49句】:【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釋義:無房無地,一無所有,形容非常窮困。例句:三間爛草房也讓馬大頭奪了去。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她們母女只得沿街乞討,漂泊他鄉。
【第50句】:【移樹無時,莫教樹知】(諺)移栽樹木并沒有一定的時間,只要不讓樹木感覺到就行。指移樹最要緊的是不傷根須,不去原土。
【第51句】:【英雄所見略同】知識水平高的人,見解很接近。清代《孽 海花》:“英雄所見略同,可見這里頭是有這么一個道理,不 盡荒唐的!”
【第52句】:花大姐逛公園——花花世界
【第53句】:【來了龍叫它先抓我】謂出事由我負責。《小說月報》 (1980,2):“要沒有啥大變動,天明就開火。天塌下來我頂 著。來了龍叫他先抓我。咱生就的拿鞭子打牛屁股的手, 誰還能奪下咱的鞭子?”
【第54句】:【背包袱】(慣)比喻在思想上或經濟上有沉重的負擔。
【第55句】:【九個月長蟲吃耗子,三個月耗子吃長蟲】(諺)長蟲:蛇。耗子:老鼠。一年之中,有九個月是蛇吃老鼠;因為蛇要冬眠,冬季的三個月是老鼠吃蛇。比喻強者也有被弱勢一方制服的時候。
【第56句】:三十三頭牦牛拉不回——倔脾氣
【第57句】:【 換生不如守熟】換到生疏的行業,需要重新學習,不如在 原有的熟悉的行業能夠發揮所長。錢鐘書《圍城》:“高校長, 拍電報到成都要我組織中國文學系,我想年紀老了,路又不 好走,換生不如守熟,以我最初實在不想來。”
【第58句】:【貧極無君子】(諺)舊指人窮到極度,就不會再顧及道德禮儀。
【第59句】:【是親不是親,便要做喬家公】(慣)喬:假扮。喬家公:假冒的家長。指不管有沒有關系,都要裝出很親的樣子。譏諷人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
【第60句】:【木匠戴枷——自作自受】(歇)枷:舊時套在犯人脖子上的一種刑具,用木料制成。木匠做了枷,又戴在自己脖子上。指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承受后果。 也作“木匠戴大枷——自作自受”。
【第61句】:【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活著,就不能停止學習。強調學習 的重要。此句后面還可接:還有三件學不到。古語:學而不 已,闔棺乃止(見《韓詩外傳》)。老舍《茶館》:“要不怎么說, 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呢!我還得多學!”
【第62句】:【染缸里拉不出白布】釋義:說明人處在不良的環境中,必然受到不良的影響。例句:“染缸里拉不出白布!”河邊相會時,火把大發雷霆,“不許你跟楊吉利蹬渾水。”
【第63句】:【 不怕虎生三只眼,只怕人懷兩樣心】敵人厲害并不可怕,自 己人變心則易壞事。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老話說, 不怕虎生三只眼,只怕人懷兩樣心。你小子,乘你大哥不在 家,想奪權,想霸產,想在這小院兒里來個牛打江山馬坐 殿!”
【第64句】:【天方夜譚】“天方夜譚”是用來比喻虛妄荒誕的言論。它來自阿拉伯古代民間故事集,又名《一千零一夜》,內容富于神話色彩。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島國,國王仙魯熱爾勤政愛民,人民勤勞,國泰民安。后來,由于王后的荒淫,使原本性情溫和的國王變得殘暴成性,把對王后的怨恨移到所有女人身上,處心積慮地對女人進行報復。他每晚要娶一個“新娘”,但第二天一早便把她殺掉。連續三年,百姓們都過著惶恐不安的生活,無奈之下紛紛帶著女兒遠走他鄉。一天,沒能為國王找到女人的宰相回到家中,愁眉不展。賢淑美麗、聰明過人的宰相女兒舍哈拉查德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為拯救全國婦女的悲慘命運,她說服父親,主動進宮去做國王的“新娘”。舍哈拉查德進宮當晚就給國王講故事,一直講到第二天早晨還沒講完,但故事卻恰好講到最吸引人的地方。國王還想往下聽,于是決定讓她活下來,等故事講完了再殺她也不遲。就這樣,一夜接著一夜,舍哈拉查德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講,一共講了一千零一夜,終于用真情感動了國王。國王仙魯熱爾不但沒有把她殺掉,還立她為后。從此這些故事流傳下來,被稱為《一千零一夜》,成世界上最著名的阿拉伯文學作品。這部作品的中譯名又叫《天方夜譚》。這個叫法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天方”是“天房”的訛傳,因為我國對阿拉伯的舊稱為“天房”,指麥加的克爾白廟;一說我國在明末稱阿拉伯為“天方國”。夜間講故事就稱為“天方夜譚”。
【第65句】:【水火不留情】釋義:水災、火災殘酷無情,給人造成的損失大。例句:飼養員笑嘻嘻地說:“沒事兒。我活這么大年歲了,還不知道水火不留情?你就放心吧!”
【第66句】:【一招鮮,吃遍天】商業諺語。謂新技術新產品,能夠占領 市場。《北京日報》(1988,4,16)標題:“一招鮮,吃遍天—— 民主德國出口商品展覽會印象”
【第67句】:穿皮襖喝燒酒——里外發燒;里外熱乎
【第68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眾人都有相同的認識。老舍《四世 同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不能怪你!你有個好心 腸!”
【第69句】:【人到事中迷】(諺)指人在事件變故中最容易陷入迷惘,亟需旁人提醒。 也作人到事中迷,就怕沒人提。 人到事中迷,就怕不聽勸。 人在事中迷,只要有人提。
【第70句】:一間房子四個門——門路多
【第71句】:豬圈門上貼對聯——吃了睡,睡了吃
【第72句】:【兒行千里母擔憂】釋義:兒女出門在外,母親總是惦念他們。例句:“嗯!常言說:‘兒行千里母擔憂’啊!你娘雖說死了,還有我,還有你姐姐哩!心上牽你,孩子!”
【第73句】:【放空炮】(慣)比喻光說空話,不做實事。
【第74句】:麻線上扯電燈——搞錯了路線
【第75句】:【自家窩里雞爭斗】(慣)比喻內部鬧矛盾,起紛爭。
【第76句】:【萬兩黃金易得,知音一個難求】釋義:知心人很難遇見。例句:“姑娘是個明白人,沒聽見俗語說的‘萬兩黃金容易得,知音一個也難求’!”
【第77句】:【啞巴吃扁食,心里有數】扁食,即餃子。指嘴上沒說,沒表 示,心里明白。扁食,也說:餃子、蠶豆。老舍《駱駝樣子》: “祥子,我說你呢,你才真是啞巴吃扁食,心里有數兒呢。”
【第78句】:【 打虎不成,反被虎傷】打不死老虎,要被老虎吃掉。對方 危險,斗爭中不可疏忽大意。姚雪垠《李自成》:“除掉寨內 的禍根刻不容緩,還必須將活兒做得干凈利索,決不能打虎 不成反被虎傷。”
【第79句】:【男兒有淚不輕彈】(諺)男子漢不輕易在人前落淚。指剛強男兒即使有傷心事,也不在人前表現軟弱。
【第80句】:九牛拉不轉——堅決
【第81句】:表弟一到我家就像只麻雀,“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引得我們話也多了起來。媽媽見了,笑著說:“這可真是個練口才的好辦法,爆竹點著了頭,一響全響啊!”(四川·江安)
【第82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慣)程咬金:唐初大將,一些白話小說常常把他描寫成魯莽憨直的人,武藝雖不甚高強,但他的三板斧功夫,也能給對方造成威脅。比喻事情在進展中突然出現了意想不到的人或事,造成干擾。 也作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 半腰里殺出個程咬金。
【第83句】:我去姨媽家回來時提了一點東西。唉!真累,難怪媽媽常說“好手不拿四兩”。(廣西·柳江)
【第84句】:【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釋義:比喻人本領再高,能力再大,也需要別人幫助。例句:人是要有幫助的。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一個籬笆要打三個樁,一個好漢要有三個幫。單干是不好的,總是要有人幫,在這樣的問題上尤其要有人幫。
【第85句】:班主任老師在班內講一位同學丟失東西一事時說:“沒做賊,心不驚;沒吃魚,口不腥。拿了別人東西的人,他不但坐不穩而且心也不安。”(河南·淮陽)
【第86句】:【又怕燒著,又怕燙著】(慣)形容膽小怕事,顧慮重重。
【第87句】:大炮打群狼——轟而散
【第88句】:水面打一棒——沒痕跡:無傷痕
【第89句】:【落地的秋蟬——啞了】(歇)本指秋蟬不再發出叫聲,轉指人不能說話或無話可說。 也作“秋蟬落地——啞了”。
【第90句】:【亂世出英雄】在混亂的情況下,人的才能容易表現出來。 或說:亂世英雄起四方。李曉明等《平原槍聲》:“我常說,你 是有能耐的人,要好好干他一場!俗話說:亂世出英雄!”
【第91句】:【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諺)他投送給我桃,我用李去回敬他。指桃與李的價值是相當的,禮尚往來,合情合理。
【第92句】:【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諺)火車憑著車頭的帶動,。才能飛速前進。比喻堅強的、有能力的領導班子是帶領群眾走向勝利的關鍵。
【第93句】:【岸上修船易,到得江中徹底沉】(諺)比喻問題要趁容易解決時及早解決,拖延會釀成災禍。
【第94句】:【一人攤重,十人攤輕】(諺)攤:分攤。指一個人干起來負擔很重的事,十個人分攤干就輕快得很。
【第95句】:水底撈月,天上摘星——想得到,辦不到
【第96句】:【得理不讓人】(慣)指占了理,就不肯寬容、饒恕別人。 也作“得理不饒人”。
【第97句】:【只有包做媒人,沒有包養兒子】(諺)指媒人只管婚前介紹,不管結婚后的事。
【第98句】:我弟弟和小光吵起架來。我剛勸了一句,就聽小光沖著我吼道:“魚向魚,蝦向蝦,雞婆婆不向扁嘴鴨。你別幫他來對付我!”(河南·淅川)
【第99句】:雄鷹的翅膀——練出來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