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屬刺猬的——捧不得也打不得】(歇)刺猬:哺乳動物,身上有硬刺。 形容很難對付,軟硬都不行。
【第2句】:【有錢的王八大三輩】(諺)王八:烏龜,罵人語。舊指卑劣的小人只要有了錢,在鄉鄰的眼中就被抬高三輩,受世俗的恭維。
【第3句】:【丟了西瓜,撿個芝麻】(慣)比喻把大事要事丟在一邊,偏抓小事,得不償失。
【第4句】:【一身槍眼兒】成為射擊的目標、攻擊的對象。成語:眾矢 之的。《小說月報》(1980,2):“說得有道理。我看還不夠, 我知道自己是一身槍眼兒,仇人多。”
【第5句】:【瓜子里出臭蟲——啥仁都有】見“嗑瓜子兒嗑出個臭蟲來——什么仁兒都有”。
【第6句】:【能大能小是條龍,只大不小是條蟲】(諺)龍是傳說中的神物,據說能根據不同情況變大變小;而只能大不能小的,則是俗蟲。比喻能屈能伸的是英雄,只能大不能小的是庸才。 也作能大能小是條龍。 能大能小是條龍,能上能下是英雄。
【第7句】:清早起來,外邊的霧很大,天空像被一張濃濃的網罩住似的。奶奶以為要變天了,讓我加一件衣服,爺爺卻笑著說:“下霧是晴天,不用問神仙。”(河南·正陽)
【第8句】:【 抱著粗腿不放】一心投靠某種勢力。從維熙《大墻下的 紅玉蘭》:“可是,事情總得有個界限,你要是總抱著他的粗 腿不放,盲人騎瞎馬,那你可離懸崖不遠了。”
【第9句】:小剛被選為學習小組長了,他姥姥知道后高興地說:“鞋幫做成了帽檐了,我家的小剛高升了。”(山西·太原)
【第10句】:豬板油掛在頸上——膩了
【第11句】:【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原指軍隊被圍困,也可指其他內外 交困的情況。明代《三國演義》:“止有孤城一區,內無糧草, 外無救兵,危在旦夕。”
【第12句】:【拳頭里攥著兩把指甲】(慣)比喻兩手空空,一無所有。
【第13句】:【 蓋屋子請教箍桶匠】請錯了人,不對頭。茅盾《清明前 后》:“啊喲喲,您真是蓋屋子請教箍桶匠,找錯了人吧?”
【第14句】:【 讓龍頭擺起來】舊俗春節要耍龍燈,龍頭擺動,龍身隨著 舞動,比喻關鍵事情要首先做好。《北京日報》(1986,2,3): “讓龍頭擺起來。耍龍燈,龍頭擺起來,龍身龍尾也就動起 來了。規劃、設計和勘測,是城市建設的龍頭。對開創首都 建設新局面至關重要。”
【第15句】:他光指使別人干活,自己卻不動手。叔叔說他是“豬八戒犁地,光仗嘴拱”。(河南·民權)
【第16句】:鄰居張某因偷竊被公安局抓去了。爺爺搖搖頭說:“上個月他叔叔因打架被抓去了,現在他又被抓,真是‘塘敗出泥鰍,家敗出毛猴’啊!”(安徽·阜陽)
【第17句】:杏和麥,如果不熟,總不熟;要熟,很快就都熟了。于是人們總說:“杏熟一天,麥熟一晌。”(河南·靈寶)
【第18句】:【開后門】(慣)比喻利用職權給人以不應有的方便和好處。
【第19句】:霸王別姬——無可奈何
【第20句】:【 蛇掏窟窿蛇知道】蛇掏窟窿做窩。蛇、誰,音近借用,窟 窿,也指紕漏。謂誰出了事情自己心里有數。西戎《賴大 嫂》:“這還用我說,蛇掏窟窿蛇知道!”
【第21句】:【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聽了等于沒聽。或說:一個耳 朵聽,一個耳朵出/左耳朵聽,右耳朵冒/東耳朵進,西耳朵 出。成語:充耳不聞。老舍《正紅旗下》:“對這些消息,他高 興呢,就想一想;不高興呢,就由左耳朵進來,右耳朵出去。”
【第22句】:【不怕夜貓子叫,就怕夜貓子笑】夜貓子,貓頭鷹。叫,是正 常的現象;笑,是反常的現象。表示不吉利,或要警惕壞人 耍陰謀。海外梁容若《故鄉集》:“俗話說:不怕夜貓子叫,就 怕夜貓子笑。呻吟在床的病人,夜靜更深,聽見了夜貓子的 笑聲,病人立刻感到精神的死滅,看護病人的人,也就心灰 意冷了。”
【第23句】:【狗咬狗,兩嘴毛】釋義:比喻爭斗的雙方都不好,是一路貨色。“兩嘴毛”又作“一嘴毛”。例句:另一個人說:“狗咬狗,兩嘴毛,誰也不用說誰。穿子里邊作滿月,還不都是他媽婊子養哩。”
【第24句】:拔了樁的籬笆——七倒八歪
【第25句】:【扯著老虎尾巴抖威風】釋義:比喻依仗勢力,橫行霸道。例句:貴他娘站在門口叫陣:“劉二卯!甭扯著老虎尾巴抖威風,你出來咱在大街上文案!”
【第26句】:【一口吃成胖子】(慣)比喻一次就取得成功或一下子發了大財。也泛指急于求成。 也作一口吃個胖子。 一嘴吃個胖子。
【第27句】:再甜的甘蔗不如糖,再親的嬸子不如娘。
【第28句】:【滄海不能實漏卮】(諺)滄海:大海。實:裝滿。漏卮(zhi):破漏的酒器。指大海里的水再多,也裝不滿一只破漏的小酒器。比喻積存的財物再多,也經不起無休止的揮霍浪費。 也作大海不禁漏卮。不禁:經受不住。 江河不滿漏卮。江河:長江大河。不滿:裝不滿。
【第29句】:【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慣)指老老實實地有什么說什么,不夸大也不隱瞞。
【第30句】:【酒逢知己千盅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諺)和知心朋友喝酒,喝多少也不夠;和說不到一起的人談,一句半句也嫌多。指飲灑與交談,貴在情投意合。 也作“灑逢知己頻添少,話若投機不厭多”。
【第31句】:【鍋開著等下米】釋義:開:液體沸騰。比喻十分緊迫。例句:母親心疼女兒,說道:“過幾天再說吧吧,這也不是鍋開著等下米的事兒。”
【第32句】:【提起此馬來頭大】秦叔寶,秦瓊,《說唐》中的人物。他困 住在客店中時,曾要賣去他的戰馬。借指有來頭,事情不簡 單。或說:秦叔寶的黃驃馬,來頭不小。孫犁《風云初記》: “看樣子,真是秦叔寶的黃驃馬,來頭不小哩!”
【第33句】:小表妹穿的衣服十分合身,也很整潔,上身和下身衣服的顏色搭配得也很好看。頭上扎著羊角辮,辮梢上用紅綢布系了兩個蝴蝶結,顯得特別有精神。大人們見她常說:“真是孩子往哪兒走,帶著媽媽兩只手。”(山東·臨沂)
【第34句】:【甘蔗沒有兩頭甜】釋義:比喻不能兩方面好處都占。“沒有”又作“不能”。例句:人們常說:甘蔗沒有兩頭甜。要發財,就得擔干系呵。
【第35句】:【發國難財】(慣)指趁國家陷入危難而大發其財。
【第36句】:【大漢不癡,就是活寶】(諺)大漢:彪實的漢子。指彪實的男子漢只要不癡不呆,就是可貴的人才。 也作“大漢不呆便是寶”。
【第37句】:【唯食忘憂】(諺)指人很難排除憂愁煩惱,只有在吃飯的時候可以暫時忘掉。 也作“唯食可以忘憂”。
【第38句】:【黃狗吃米,逮住黑狗剁尾】后者冤枉,作替罪羊。或說:黃 狗偷食(吃肉),白狗擔當(當罪)。趙樹理《三里灣》:“咦! 這才是黃狗吃米,逮住黑狗剁尾哩,別人愿不愿嫁你,我礙 得著什么事呀?”
【第39句】:【胡子眉毛一把抓】(慣)1比喻做事沒有條理,不分主次先后。2形容不分情況一樣對待。 也作胡須眉毛一齊來。 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40句】:我的學習成績不穩定,忽高忽低的,媽媽開玩笑說:“你可真是下山的太陽紅不了一會兒,吃泡泡糖只甜一陣兒啊!”(河南·長葛)
【第41句】:【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慣)三界:佛教用語,指眾生輪回的欲界、色界、無色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代稱構成各種物質的五種元素。原指超然于塵世之外,得道成仙;后指出家修行的人不問世俗之事,脫離世俗羈絆;現在多指人超脫于社會生活之外。 也作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第42句】:【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諺)即便是聰明而富有遠見的人,千百次的出謀決策,也總有一次失誤。指人智謀再高,也不可能一點失誤都沒有。 也作智者干慮,難免一失。 智者干智,尚有一失。
【第43句】:【寧治十男子,不治一婦人;寧治十婦人,不治一小兒】(諺)指婦女疑難病癥多,難治;小孩兒不知配合,更難治。
【第44句】:【鵝食盆里不用鴨插嘴】(諺)指鵝吃食的盆里,容不得鴨插進嘴來吃食。比喻人各有各的所得,不能任由別人去搶奪。
【第45句】:【貓兒眼,看時候變】釋義:貓眼的瞳孔隨光線的強弱縮小或放大。比喻人察看情勢變化處事手段。含貶義。例句:申耀宗是個貓兒眼,看時候變。
【第46句】:【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諺)病來時就像山倒下一樣猛烈可怕,病去時就像~根根絲往外抽一樣緩慢。指病發作時很猛,治病養病的過程卻很費時。
【第47句】:打拳不溜腿,終是冒失鬼。
【第48句】:【賊吃賊,越吃越肥】(諺)指賊偷賊,比偷盜其他人得到的更多。
【第49句】:【水溝里翻不了船,蛤蟆騰不起浪】釋義:比喻小人物成不了大事或鬧不起大亂子。例句:水溝里翻不了船,蛤蟆騰不起浪!你們這些臭魚爛蟹來破壞俺們鐵打的江山,妄想!
【第50句】:鴨子學上樹——力不能及;力不從心
【第51句】:【領袖】“領袖”現在指國家、政治團體、群眾組織等的領導人。如偉大領袖毛主席。“領袖”的本義是衣領和袖口。衣領和袖口在衣飾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將“領”和“袖”合并在一起使用的最早見于《后漢書》,《后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中就有“蒼頭衣綠耩,領袖正白”的描寫。第一次將領袖用來形容人的是《晉書·魏舒傳》,其中寫道:“魏舒堂堂,人之領袖也。”意思是說魏舒儀表堂堂,氣魄非凡,如同衣服的領和袖,具有卓越地位,堪稱世人之表率。后來,人們逐漸將同一類人中的突出者稱為“領袖”。現在,專用于指國家、政治團體、群眾組織的最高領導人。
【第52句】:【要吃飛禽,鴿子、鵪鶉;要吃走獸,兔子、狗肉】(諺)鵪鶉(anchun):鳥名,小頭短尾巴,羽毛赤褐色,不善飛。指飛禽中,數鴿子和鵪鶉的肉最細嫩;走獸中,數兔子和狗的肉最美味。
【第53句】:【 吃飽了混天黑】胸無大志,一天到晚,無所事事。類似 的: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蘇叔陽《家庭大事》:“一個個老眉 卡嚓眼的,吃飽了混天黑,可誰也不打算讓位。”
【第54句】:【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釋義:牛的眼看到人高大,狗的眼看到人低小。比喻勢利,小看人。例句: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老子是聶司令的先遣隊,你敢放刁?
【第55句】:【粗柳簸箕細柳斗,世上誰見男兒丑】釋義:粗柳簸箕細柳斗:類似詩歌中的“起興”,無具體意義。指男兒長相不講俊丑。例句:驛丞道:“你雖是個男身,但只形容丑陋,不中我王之意。”八戒笑道:“你甚不通變。常言道:‘粗柳簸箕細柳斗,世上誰見男兒丑?…
【第56句】:【貧賤夫妻百事哀】釋義:[唐]元稹詩句,指貧賤夫妻事事困難。例句:雖然是“貧賤夫妻百事哀”,倒也還能不斷地“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57句】:星期天我去姥姥家,想走小路,可媽媽卻說:“大路雖然沒有小路近,可小路坑坑洼洼的,不好騎車。俗話說‘寧走十里遠,不走一里喘’,你還是走大路的好。”(河南·寧陵)
【第58句】:【大鍋飯,小鍋菜】(諺)指做飯要用大鍋,飯不會夾生;炒菜或燜菜要用小鍋,菜出爐快,又能保持鮮嫩不走味。
【第59句】:我和媽媽打羽毛球。媽媽給我發了一個很好的球,我卻沒接住,還埋怨媽媽沒把球發好。媽媽笑笑說:“你這個臭小子,別手不溜怨襖袖了,多找一找自己的原因吧!”(河南·南陽)
【第60句】:【若要甜,加點鹽】(諺)指單吃甜品不知甜,吃點咸的自然就有了比較。常比喻生活中要正確對待苦樂,不可只追求享受。
【第61句】:【挑大梁】(慣)挑:本指用竹竿等的一頭支起,比喻承擔。指擔負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 也作“挑正梁”。
【第62句】:老鷹叼大象——自不量力
【第63句】:【金簪兒掉在井里頭——有你的只是有你的】(歇)簪兒:別住發髻用的條狀物,一端略尖,用金屬、玉石等制成。只是:就是。指屬于你的終歸是你的。 也作“金簪兒掉在井里——是你的就有你的”。
【第64句】:鴛鴦戲水——成雙成對
【第65句】:【 螞蟥纏住鷺鷥的腳】謂糾纏不放。《安徽文學》 (1959,8): “不想跟她說,他卻老纏著,螞蟥叮住鷺鷥的腳。”
【第66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語指拿小人卑劣的想法揣測道德高尚之人的心思。這種人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少見。典出《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春秋時,晉國梗陽有人打官司,魏戊審理不了,把案子上報給獻子。官司一方拿女樂賄賂獻子(即性賄賂),獻子準備接受,魏戊派閻沒和女寬前去勸諫。三人一塊吃飯時,閻沒、女寬一語不發,三次嘆氣。獻子問其原因,二人答道:“飯菜剛上來時,我們擔心不夠,所以嘆氣;飯菜上到一半,責怪自己不該那么想,因此再次嘆氣;飯菜上齊后,想到我們這些小人的肚子猶知滿足,想必君子之心也應該是這樣的吧?”獻子聽出二人是在婉言勸諫,于是堅決回絕了賄賂。看起來三人誰也不是小人,盡管獻子準備受賄,知錯就改,也不乏君子之風。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現在的詞義,已今非昔比,完全是反詞叉而用之,由褒義轉為貶義。
【第67句】:林黛玉的脾氣——愛使小性子
【第68句】:拔節的高粱——步步高
【第69句】:【 只拉弓,不放箭】做出樣子,并不采取行動。成語:引而 不發。清代《官場現形記》:“正欽差聽了,別的還不在意,倒 于這個‘只拉弓,不放箭’兩句話,著實心領神會。”
【第70句】:【人不宜好,狗不宜飽】(諺)待人不可過好,喂狗不可太飽。指處人處事,貴在適度。
【第71句】:【不知道哪塊云彩有雨】釋義:比喻情況不好判斷。例句:“我警告你,小王,你有時太快嘴利舌,你知道會闖出多大禍!我看你還是不了解咱們的處境。我們誰都得應付,誰都得伺候,你知道哪爐香燒不到就出事呀!你不知道哪塊云彩有雨啊!唉唉……”
【第72句】:【辦酒容易請客難,請客容易款客難】(諺)指請客比辦酒難,招待得好比請來客人難。
【第73句】:【鉆錢眼】(慣)錢眼:舊時銅錢當中的方形小孔。比喻人過于貪財,千方百計在錢上打主意。
【第74句】:【不怕兇,只怕窮】(諺)兇:蠻橫。 指不怕欠債人不講理,就怕他窮得一無所有,債主也就毫無辦法。
【第75句】:【之乎者也】“之乎者也”原來是古代漢語文言文的四個虛詞助語(有時做代詞用),四個字連在一起詞義就發生了變化,有了新義,用以諷刺那些咬文嚼字無助于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形,或形容文理不通半文半白的話或一般含有識刺意味。它源自哪里呢?將“之乎者也”撮合到一塊,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一大發明。據宋代僧人《湘山野錄》載:宋太祖趙匡胤巡游朱雀門,見門額上寫著“朱雀之四個大字,便問陪同他出游的宰相趙普道:“為何不只寫‘朱雀門’,加‘之’字做什么?”趙普解釋道:“‘之’是助語氣的。”太祖大笑道: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自此以后,便產生了一個新詞語,而且使用頻率頗高,如《紅樓夢》中有:“石頭說:更可厭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不大近情,自相矛盾。” 有,魯迅《孔乙己》云:“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現實生活當中也常用到,如:某人好轉(音Zhuai)兩句古文,張口之乎者也,酸溜溜的。
【第76句】:【胸口上掛笊籬——撈心】(歇)撈:諧“勞”。指費心勞神,操心。
【第77句】:【花枝葉下猶藏刺,人心難保不懷毒】釋義:比喻人心險惡,難以猜測。“難”又作“怎”。例句:這個郎君也早合當倒運,就吐實話泄機與他,到吃婆娘哄賺了。正是:花枝葉下猶藏刺,人心難保不懷毒。
【第78句】:【當面鑼,對面鼓】(慣)比喻面對面把話說清楚。
【第79句】:我照媽媽的話拿來了蒸籠,媽媽問我是怎么拿下來的,我說·是用凳子搭腳拿下來的。媽媽說:“明明站在地上就可以拿到,真是砍倒樹來捉麻雀。”(湖北·石首)
【第80句】:【官不打送禮之人】(諺)當官的不會責打向他送禮物、表殷勤的人。 指給人好處就不會受到非議或責難。 也作“官家不打送禮的”。
【第81句】:【棋爭一著先】(諺)下棋時爭取領先一步,就會步步主動。比喻做事或與人競爭,要盡量避免被動,先下手為強。
【第82句】:【人來投主,鳥來投林】見“鳥來投林,人來投主”。
【第83句】:【不是吃素的】(慣)比喻不是好對付的。
【第84句】:【 好酒說不酸,酸酒說不甜】謂不怕議論,議論改變不了事 實。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人嘴兩張皮,任他們說去 唄!好酒,說不酸;酸酒,說不甜。” 回爐燒餅不香謂不新鮮,失去原有的特點、優點。《小 說季刊》(1981,4):“回爐燒餅不香,這可不是又香又酥能吃 的燒餅,而是菱洲圩村上的碎嘴姑姑、嬸嬸們對談崩了的親 事又合好的比方。”
【第85句】:【反其道而行之】這一詞語經常用到,意思是用與對方相反的辦法行事。 “反其道而行之”的出處與韓信有關。楚漢相爭時,在力量對比上,項羽處于強勢,劉邦處于弱勢。在張良和蕭何的力薦之下,劉邦封韓信為大將軍。據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韓信對劉邦說:“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日其強易弱。今大王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意思是說,項羽雖然被稱作一霸,但他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天下百姓的心。所以我說他的強大很快就會變弱。今天大王確實能夠用相反的方法行事,聚集天下的勇武之士,還有什么不能被消滅的?劉邦聽后覺得很有道理,一直執行這方針,楚漢之間,強弱易勢,最終取得了勝利。
【第86句】:玫瑰在花園里開放,英雄在人民中成長;樹木從泥土中吸取養分,英雄從人民中得到力量。
【第87句】:【從小看大,三歲看老】(諺)指人一生的好壞作為,在其三歲時就能看出端倪。 也作“從小看大,從幼觀老”。
【第88句】:閉口葫蘆——肚里空
【第89句】:【有大量者,必有大福】見“量大福大”。
【第90句】:【不知道天高地厚】釋義:不了解客現實際情況,對自己估計過高。例句:不過,潘秀婭——這位一會兒便要坐著出租小轎車來的新娘子,絕不是那種不知道天高地厚、貪心不足的人。
【第91句】:【飛鳥各投林】(慣)比喻各人尋找各人的辦法、出路。
【第92句】:新婚之夜開窗戶——喜出望外
【第93句】:【沒喝過墨水沒念過書,沒有文化】成語:胸無點墨。姚 雪垠《李自成》:“我自幼沒喝過墨汁兒,拙口笨舌,說不好什 么話。”
【第94句】:【馬尾串豆腐——提不起來】(歇)提:雙關,本指拿起,轉指說起或扶持。指不愿意、不值得或不能說起某事。也指人素質或條件差,扶持或提攜不起來。 也作馬尾串豆腐——提也不能提。 馬尾巴綁豆腐——提不起來。
【第95句】:【狗咬秤砣——好硬的嘴】(歇)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嘴:雙關,本指嘴巴,轉指說話。譏諷或責罵人說話生硬、執拗、尖刻。
【第96句】:藥鋪里賣棺材——往壞處想
【第97句】:【鐵打房梁磨繡針——功到自然成】(歇)繡針:繡花針。指只要功夫下到了,事情自然就能辦成。多指世上無難事,只要肯下大工夫,就一定能成功。 也作“鐵打的房梁磨成繡花針——工到自然成”。
【第98句】:【難家不會,會家不難】(諺)同一件事,讓外行去做,就很犯難;讓內行去做,就得心應手。指做事的難易不是絕對的,關鍵在于懂行。 也作難者不會,會者不難。 難了不會,會了不難。 會家不難,難家不會。
【第99句】:【上不得臺盤】(慣)臺盤:席面。 1比喻自身素質差,不能在正式或公開的場合露面、應酬。2比喻見不得人的話或主意。 也作上不得高臺盤。 上不得臺面。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