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大饑食宜軟,大渴飲宜溫】(諺)指人在極度饑渴的時候,只宜進軟食,飲溫水。
【第2句】:【開一道口子,毀一座堤壩】(諺)堤壩:防水攔水的建筑物。指堤壩上如果開了口,水就會沖潰整個堤壩。比喻事情一旦開了先例,就會發展到不可收拾。
【第3句】:天上星多黑夜明,地上樹多成森林。
【第4句】:【鐵不磨要銹,水不流要臭】(諺)鐵要打磨,才不會生銹;水要流動,才不會發臭。比喻人要經常運動身體,才能保持健康。
【第5句】:【牛套馬,累死倆】(諺)農家駕車或拉犁,要是把牛和馬套在一起,馬快牛慢,勁兒使不到一起,雙方都受罪。比喻條件不同,卻強行搭配,則雙方都有損無益。
【第6句】:【饒你奸似鬼,吃了洗腳水】(諺)饒:盡管。任憑你怎樣奸猾,還是把人家的洗腳水當湯喝了。指陰謀計劃得再好,或人再精明,也難免上當受騙。 也作饒你奸似鬼,也吃老娘洗腳水。 由你奸似鬼,也吃洗腳水。 隨你奸似鬼,也吃洗腳水。
【第7句】:【男愁唱,女愁哭】(諺)指男人有了愁煩事,往往以唱來排遣;女人有了愁煩事,往往以哭來發泄。 也作“女愁哭,男愁唱”。
【第8句】:【張和尚的帽子,抓給李和尚戴】 釋義:比喻弄錯了對象或事實,張冠李戴。 例句:你老東西聽明白:那是竹子錢!我賣竹子給你們紙廠的錢!莫張和尚的帽子,抓給李和尚戴!
【第9句】:【沒有梧桐,引不到鳳凰來】 釋義:梧桐樹:也叫青桐樹,落葉喬木,傳說鳳凰喜歡棲息的樹。 鳳凰:古代傳說中的百烏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比喻沒有好的條件或出色的人才,就招引不來出眾的人物。 例句:有個姑娘,也可以招來個上門的女婿。老二奶奶又孤.又窮,雖然一二十年來早就有過這份心,可是,“沒有梧桐樹,引不到鳳凰來”啊。
【第10句】:【鋦鍋的戴眼鏡——找碴兒】(歇)碴兒:器物上的破裂處,諧“茬兒”。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差錯。
【第11句】:【山杏核——苦仁兒】(歇)山杏核里的仁味苦。仁:諧“人”。指窮苦人或苦命人。 也作“杏核子——仁兒苦”。
【第12句】:【多得不如現得】(諺)多得:得利多多。沒有兌現的多得,不如現錢到手的少得。指凡利益或金錢,只有到手的才是真正可靠的。
【第13句】:【泥鰍難捉,人心難摸】(諺)泥鰍:魚類,體呈圓柱形,有黏液,光滑難捕捉。指人心難以摸清,就如同泥鰍難以捉摸一樣。
【第14句】:【山河易改,本性難移】 釋義:移:改變。山河容易改造,人的本性卻很難改變。比喻多年形成的思想、習慣、作風等不易改變。“易改”又作“好改”、“可改”。“本性”又作“秉性”、“稟性”、“狼性”。 例句:高大泉說:“山河易改,剝削階級的本性難移。惡毒兇狠,不知羞恥,只認金錢不識人,就是他們的本性。”
【第15句】:【惡狗咬人不露牙】 釋義:比喻壞人陰險、毒辣。 例句:馬之悅橫她一眼:“噓!惡狗咬人還不露牙哪!嗆他幾句,傷不了筋,動不了骨,啃那個癢癢干什么!”
【第16句】:【再好的摔跤手,也敵不過人多】(諺)指再精明能干的人,也對付不了多數人的力量。
【第17句】:【家丑家丑,家家都有】(諺)指家庭內部發生丟人敗興的事,是家家都難免的。
【第18句】:【碗里不見青,腸胃倒鉤心】(諺)青:青菜。飯碗里如果不見青菜,腸胃就會鬧病,牽動得心神不寧。 指常吃青菜,有益于身體健康。
【第19句】:【吃了螢火蟲——肚子里明】(歇)螢火蟲:昆蟲,腹部末端有發光器,能發帶綠色的光。本指心里明亮,轉指心里明白。
【第20句】:【仨一群五一伙】見“三個一群,五個一伙”。
【第21句】:【人有害虎心,虎有傷人意】(諺)人有謀害虎的打算,虎也有傷害人的行動。比喻在競爭中,雙方都有封殺對方的心計與行動。
【第22句】:【是親必顧】(諺)指只要沾親帶故、關系親近,總不免要徇情顧面。 也作“是親都有一顧”。
【第23句】:【英雄氣短,兒女情長】見“兒女情長,英雄氣短”。
【第24句】:【嫌人易丑,等人易久】見“等人易得久,嗔人易得丑”。
【第25句】:【吃水莫忘源,燒柴莫忘山】 釋義:比喻不忘別人的恩情,不忘本。 例句:親人解放軍,好多人是從東三省來的,幾千里上萬里,他們不是也有父母,也應該娶妻生子嗎?人哪,吃水莫忘源,燒柴莫忘山。
【第26句】:【混飯吃】(慣)1指謀個職業,聊以維持生計。2指白吃飯不干活。
【第27句】:【狗皮膏藥,貼上來了】 釋義:比喻纏著不放,擺脫不掉。 例句:聽說我當了支書,就狗皮膏藥,貼上來了,揭也揭不掉啦。
【第28句】:【閻王爺嘴上拔胡子】(慣)比喻自己找死。
【第29句】: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第30句】:【無求到處人情好,不飲從他酒價高】(諺)無求于人,走到哪里人們都不會小看你;你不飲酒,何必管他酒價漲得有多高。指人能做到對人無所求,對事無所求,那就是個高超的人。
【第31句】:【成衣不敵段兒價】見“裁衣不值緞子價”。
【第32句】:【大象屁股推不動】 釋義:大象屁股太沉,推不動。比喻工作開展不起來。 例句:“你怎么指揮得動呢?”想著那些“大象屁股推不動”的單位,我一次次羨慕地問。
【第33句】:【雞蛋里尋骨頭】(慣)比喻故意挑刺、找毛病。 也作雞蛋里挑骨頭。 雞蛋里找骨頭。
【第34句】:【沒有主心骨兒】(慣)比喻沒有主見。 女:容貌丑陋的女子。美女進了家門,丑女就會嫉妒。指丑惡假對美善真永遠是不相容的。 也作美女入室,惡女仇之。 美女入市,惡女之仇。
【第35句】:【騎驢不知趕腳的苦】 釋義:比喻體會不到別人的苦處。 例句:“坐車的都是有錢的,他們哪兒知道拉車的苦!一個錢也不肯多給,你跑慢了他還不樂意,哎,真是騎驢不知趕腳的苦哇!”
【第36句】:【偷吃禁果】“偷吃禁果”多指未婚男女青年發生性行為而導致懷孕,它源于西方的一個傳說。 伊甸園是上帝創造的供亞當與夏娃居住的樂園。上帝警告亞當不能偷吃“分辨善惡的智慧樹”上的果子,不然就會馬上死去。但亞當和夏娃在狡猾的蛇的引誘下偷吃了禁果,他們的眼睛打開了,看見自己赤身裸體。上帝懲罰蛇,讓它吞食塵土,用腹部在地上爬行。而沒有服從他指示的夏娃則將在懷孕分娩時遭到痛苦,并永遠受亞當的管轄。亞當則將終生為每日的口糧在大地上辛苦操勞。上帝用獸皮將二人遮身并把他們逐出樂園,避免他們再吃生命之果而獲得永生。并派了一個天使守在樂園的東方,防止人類再進去。原來偷吃禁果就意味著付出代價,人生就是受苦也是上帝安排的。
【第37句】:【冷手抓熱饅頭】(慣)比喻不熟悉情況的人去解決復雜難辦的事情。 也比喻沒費勁兒就得到好處。
【第38句】:【不瞎不聾,做不得阿翁】 釋義:做事要睜只眼閉只眼,不可太認真。 例句:“……常言說得好:‘不瞎不聾,做不得阿翁。’這件事,皇兒你的度量和明智,真還不及皇貴妃喲!”
【第39句】:【一鑊頭想刨出個金娃娃】 釋義:比喻一下子就發大財,或取得巨大成績。 例句:不說了,芒種心太高啊,一鑊頭想刨出個金娃娃!這馬占個人不說,還占一筆錢。
【第40句】:【嚴婆不打笑面】(諺)嚴厲的婆婆不會打笑臉相迎的媳婦。指以和善的態度待人,能化解怨恨。
【第41句】:【護犢子】(慣)犢子:小牛。指偏愛自己的孩子,不許外人欺負。
【第42句】:【一鍬就挖出個井來】 釋義:比喻輕易就做成了一件事。 例句:他又安慰郭全海,鼓勵他說:“隨便干啥,都不能一下就能干好的。不是一鍬就挖出個井來,得慢慢地挖,不能心急。”
【第43句】:【人各有志,不可相強】(諺)人的志趣各自不同,不可勉強別人服從自己。指要尊重別人,承認志趣的個性化。 也作人各有志,相強無益。 人各有志,豈能勉強。 人各有志莫強求。
【第44句】:【情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隨】見“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隨”。
【第45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慣)兵器放進了倉庫,戰馬放牧在南山。本指戰事結束,天下太平。后比喻放松警惕,解除武裝。 也作“馬放南山,刀槍入庫”。
【第46句】:【千錢精神頭錢買】(慣)千錢:泛指很多錢。頭錢:一個錢,指錢少。 價值干錢的人才,被雇傭時只能得一個錢。指廉價出賣勞動力。
【第47句】:【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慣)折:折斷。胳膊折斷了,悄悄藏在袖筒里,自我忍受,不讓人知道。比喻內部出了丑事,盡量忍著掩蓋著。 也作胳膊只折在袖子里。 胳膊肘折了總要袖子蓋。
【第48句】:【參謀一群,當家一人】(諺)對問題出謀劃策的人可以有很多,但歸納意見、作出決斷還要靠一人做主。指遇事需要集思廣益,但最后必須主事人拿定主意。
【第49句】:一字兩頭平,戥秤不虧人.
【第50句】:【往腦袋上扣屎盆子】(慣)比喻栽贓、陷害。
【第51句】:【工夫各自忙】(諺)指各人有各人忙的事。
【第52句】:【水果生熟看在皮】 釋義:比喻從外表就能看出事物如何。 例句:古諺語說:“水果生熟看在皮。”金夫人仔細瞧了半晌,更覺得內里有名堂。
【第53句】:【人不親土親】(諺)土:鄉土,故鄉的土地。指本鄉本土的鄉親有著天然親情,即使彼此不多往來,故鄉的情誼也會使他們親熱。 也作人不親土親,河不親水親。 人不親土親,心不熱血熱。
【第54句】:【六枝兒刲癢癢——敷余著一個】(歇)刲(ku-):抓。癢癢:癢。敷余:多余。指多余的人。也指多此一舉。
【第55句】:【量大福大】(諺)度量大的人,福分自然就大。指度量和福分是相連的,量大容人,福分就大;度量狹窄,只能自找苦吃。 也作“有大量者,必有大福”。
【第56句】:【不騎馬不摔跤,不打水不掉筲】 釋義:筲:水桶。不做就不會出問題。 例句:“常言說,‘不騎馬不摔跤,不打水不掉筲。’長發呀,既+了這些事,不擔點責任行嗎?”
【第57句】:【少吃多滋味,多吃壞肚皮】(諺)少吃點,有滋有味;過飽了,會傷腸胃。指飲食要有節制。
【第58句】:【扯葫蘆倒秧】 釋義:比喻說話絮叨,翻來覆去。 例句:這老婆說起話來就沒個頭,劉永義知道要是不打斷她,她扯葫蘆倒秧,東家長西家短,不知道要說到什么時候。
【第59句】:【年里不老日里老】(諺)指老年人是在不知不覺中一天一天衰老的。
【第60句】:【嘗一臠可概全鼎之味,窺一斑可知全豹之皮】 釋義:臠:切成小片的肉。品嘗一小塊肉,就能品嘗出一鼎的肉味;看到豹的一個斑點,就可以知道整個豹皮的花紋。比喻根據部分可推知全體,由一點可見一斑。 例句:又苦熬了一陣子。他就默然告退了。“嘗一臠可概全鼎之味,窺一斑可知全豹之皮”,謝絕了李師爺的再三“忠告”,不再拜會任何名流士紳。
【第61句】:【關公放屁——不知臉紅】(歇)關公:據《三國演義》描寫,關羽面如重棗,是一個紅臉漢子。臉紅:本指臉面發紅,轉指害臊、羞恥。 指人不知羞恥。常含責罵意。 也作“關老爺放屁——不知道臉紅”。
【第62句】:【元寶】“元寶”的來歷有兩個說法。 一說是古代的銅錢幣名稱。元寶之名首見于五代。據《文獻通考·錢幣》介紹:后晉石敬瑭時期鑄造錢幣,因其年號為“天福”,所以把新鑄的錢幣叫做“天福元寶”。到宋太宗趙光義時期,每逢改元,一般都要鑄造新幣,新幣遂用新年號為“某某元寶”。這在《宋史·食貨志下二·錢幣》有記載:“初,太宗改元太平興國,更鑄‘太平通寶’。淳化改鑄,又親書‘淳化元寶’,作真、行、草三體。后改元更鑄皆日‘元寶’,而冠以年號。”這是把銅錢稱為“元寶”的來歷。 二說元朝忽必烈時期,以國庫銀子鑄成銀錠,作為貨幣流通,叫做“元寶”。這種元寶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 《元史·楊浞傳》說到白銀元寶的來歷。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年(1266年),朝廷建立總管全國財政的國用司,以楊浞為國用司員外郎,負責主持國庫業務工作。他不僅是財務專家,也是個很細心的管理者。他發現國庫白銀在出入時,有偷拿零碎銀子的現象,為了消除這一弊端,楊浞向朝廷建議把散碎白銀熔化,以五十兩鑄為一錠,銀錠上再鑄“元寶”二字,意為元朝之寶,這樣的大錠銀子偷盜就不容易了。朝廷認為楊浞的建議有理,遂下令熔鑄元寶。所鑄元寶呈馬鞍形狀,兩端圓弧,中間束腰。這就是我們現在還能看到的“元寶”實物。 以上兩種說法都能成立。五代“元寶”名稱首次出現,是銅錢的稱謂;元代“元寶”是白銀鑄造的實物元寶,這種元寶始于元代。
【第63句】:【烏眼珠見了白銀子】(慣)黑眼珠看見了白銀子,死死地盯著不放。形容人見錢眼開,十分貪婪。
【第64句】:【握手】“握手”是一種禮節,表示親近或友好。這種禮節已流行全世界,這么普及的禮節,是怎樣形成的呢? 握手的產生可追溯到人類還在刀耕火種的原始年代。那時,在狩獵和戰爭時,人們手上經常拿著石塊或棍棒等武器,如果遇見陌生人,大家都無惡意,就要放下手中的東西,并伸出手掌,讓對方撫摸手心,表示沒有藏著什么武器。這種習慣一直延續下來,并演變成在分別、會晤或有所囑托時以表示親近。 看來,握手與碰杯一樣,都是從釋疑到友好。
【第65句】:【麻繩單從細處斷】(諺)指麻繩的細處最容易裂斷。比喻在最緊要的環節上往往容易出問題。也比喻最關鍵的人往往容易傷損。 也作毛草繩先從細處斷。 繩從細處斷。
【第66句】:【恨不得爺娘多生兩只腳】(慣)形容恨自己跑得太慢。 也作“恨爹娘少生了兩條腿”。
【第67句】:【泥捏人也要有時間曬干】(諺)用泥土捏成的人兒,也得有時間把它曬干才行。比喻做任何事情都有個過程,不可操之過急。
【第68句】:【菜三菜三,三日露尖;水菜水菜,一凍便壞】 釋義:指蔬菜下種后,一般生長得很快,三天便可出苗;蔬菜水分多,最怕受凍。 例句:秋日諺云:頭伏蘿卜末伏菜,尖頭蔓箐大頭芥。菜三菜三,三日露尖;水菜水菜,一凍便壞。
【第69句】:【麻雀站牌坊——好大的架子】(歇)牌坊:舊時為褒揚忠孝節義等封建禮教的人樹立的高大建筑,狀似牌樓。架子:本指牌坊的構架,轉喻人的架勢、氣派。指擺出一副傲慢的、盛氣凌人的架勢。
【第70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為】(諺)想要讓人不知道,只有自己不去做。指凡事只要自己做了,特別是丑惡的事,就沒有辦法瞞住人。 也作若要不知,除非莫為。 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第71句】:【沒事常思有事】(諺)指人應有備無患,以免事到臨頭措手不及。
【第72句】:【不為良相,當為良醫】(諺)良相:為民造福的好宰相。指一心為民謀福的人,應有宏偉的志愿:當不上好宰相,定要當個好醫生。
【第73句】:【大亂住城,小亂住鄉】(諺)指世道荒亂不安定時,大局動蕩避在城里比較安全,局部騷動避在鄉里比較安定。 也作“大亂避城,小亂避鄉”。
【第74句】:【狗不理】一提“狗不理”,人人都知道是天津那個“狗不理”包子鋪。 清咸豐年間,河北武清縣楊村(現天津市武清區)有個名叫高貴友的年輕人,其父四十得子,由于期望他無病無災,健康成人,好養活,故取了乳名“狗子”。高貴友十四歲到天津學藝,在南運河邊上的劉家蒸吃鋪里做小工,練就一手好活。三年師滿后,他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種手藝,于是就自立門戶,開了一家專營包子的小吃鋪——“德聚號”。 由于高貴友手藝好,制作的包子色香味美,加上做事又十分認真,從不摻假,引得十村百里的人都慕名而來,生意十分興隆。由于來吃包子的人越來越多,高貴友忙得不可開交。后來高貴友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新的經營點子。顧客們想買包子,他要求先把零錢放進碗內,然后他按價給相應的包子。顧客們吃完包子,放下碗筷離店時,高貴友常常忙得顧不上跟他們說話。 于是街坊鄰里都取笑他說…狗子’賣包子不理人”,…狗子’賣包子,一概不理睬”。后來,好事者干脆把他的包子店改名“狗不理”,把他制作的包子叫“狗不理包子”,而高貴友對此也一笑而已,并不介意。此名一經傳開,原店鋪字號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 “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鮮美而名揚中外,關鍵在于用料精細,制作講究。在做工上,它有明確的規格標準,每個包子褶花疏密一致,宛如白菊花形,都是十五個褶。剛出屜的包子,大小整齊,色白面柔,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膩,所以一直深得大眾百姓和各國友人的青睞。據說袁世凱在天津編練新軍時,曾把“狗不理包子”作為貢品進獻給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品嘗后大悅,道:“山中走獸云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這個一百多年老店至今生意興隆,為保住名聲,慎設分店。但頭腦活絡的商人卻打起了擦邊球,“天津包子”卻在全國遍地開花。
【第75句】:【燈消火滅,水盡鵝飛】(慣)比喻財勢消盡,依附者散去。
【第76句】:【害人終害己】(諺)存心傷害別人的人,到頭來反而傷害了自己。指為人要慈善,存心害人是沒有好下場的。 也作“害人還自害”。
【第77句】:【敢走黑路就不怕鬼】(諺)迷信說走黑路容易碰見鬼。既然敢走黑路,就不怕遇到鬼。比喻人既然敢干,就無所畏懼。
【第78句】:【當面是人,背后是鬼】(慣)指人前裝好人,背地里干壞事。 也作“當面做人,背后做鬼”。
【第79句】:【前頭勾了,后頭抹了】(慣)指把過去的恩怨一筆勾銷。
【第80句】:【敢開高價口,必有識貨人】(諺)賣貨人只要確認手里的貨物是稀有的珍品,就不妨開出天價,顧客中自有慧眼識貨的人。指有奇貨自有識貨人。
【第81句】:【軟的欺,硬的怕】 釋義:欺侮老實人,害怕厲害人。 例句:“我深知你們軟的欺,硬的怕,背著我的眼,還怕誰?倘或二奶奶告訴我一個‘不’字,我要你們的命。”
【第82句】:【不管大哥二哥麻子哥】(慣)比喻不管是誰,不管他的地位如何。
【第83句】:【打屁股】(慣)比喻嚴厲地懲處或批評。
【第84句】:【笑臟笑拙不笑補,笑讒笑懶不笑苦】 釋義:只恥笑臟、拙、饞、懶之人,不恥笑窮苦之人。 例句:“笑臟笑拙不笑補,笑饞笑懶不笑苦。窮苦人要飯不見笑。”
【第85句】:【石敢當】在我國的許多地區,若家門口或墻正對橋梁、路口就要立一石碑,上刻“石敢當”三字,可以禁壓不祥,防止兇煞長驅直人家門作祟。除此之外,石敢當也立于沿海、山區作平浪、壓風之用。石敢當的這些作用,據考證出自西漢黃門令史游的《急就章》,唐顏師古注釋說:“敢當,所向無敵也。”又宋王象之在其書《輿地紀勝》中指出,石敢當用來“鎮百鬼,壓災殃”,可使“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強。”石敢當制成石碑狀,尺寸在《魯班經》中有記載:高四八寸,寬一尺二寸,厚四寸,埋人土中八寸。 上刻“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字樣。 那么,石敢當的傳說是怎么產生的,有二說。一說民間傳說在黃帝時代,蚩尤聯合南方苗民企圖推翻黃帝,蚩尤有八十一個銅頭鐵額的兄弟兇猛無比,頭角所向,玉石難存,黃帝迎戰屢遭失敗。一日蚩尤登泰山,自稱“天下誰敢當?”女媧遂投煉石以制其暴,上鐫“泰山石敢當。”于是黃帝遍立泰山石敢當,蚩尤軍隊膽戰心驚,望石而逃,終于兵敗涿鹿。 另一說民間傳說石敢當為一人名,山東泰山人氏,他膽大勇猛,善捉妖邪。四方鄉鄰請其捉拿妖邪,石敢當應接不暇,遂想出石刻其名立于當沖處辟邪。 立石敢當辟邪這一風俗,現在尚存,“泰山石敢當”碑民間小販有售。
【第86句】:打柴問樵夫,駛船問艄公。
【第87句】:【朝三暮四】“朝三暮四”形容做事情反復無常,顛三倒四。為什么早上是三,晚上是四,這些數字代表著什么呢? “朝三暮四”的故事出自《莊子·齊物論》。宋國有一個非常喜歡猴子的人,他養了一大群猴子。在和猴子的長期相處中,漸漸有了感情,他能猜出猴子們的各種要求,猴子也似乎很能懂得他的心思。養猴人的日子并不寬裕,他寧可減少家人的食物,也盡量去滿足猴子的要求,給它們充足的食物。可是養猴人漸漸人不敷出,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就決定減少猴子的食物供應。 這些猴子非常喜歡吃橡實,養猴人打算減少橡實供應。他能猜透猴子們的心思,生怕猴子們不同意,于是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對猴子們說:“從今以后,就要減少橡實的供給了,你們不得不少吃橡實了。早上可以吃三個橡實,晚上吃四個,這樣可以嗎?”猴子一聽不高興了,怎么才這么點兒,它們紛紛跳起來表示反對。這在養猴人的預料之中,于是他又說:“那么這樣吧,給你們的橡實改為早上四個,晚上三個,這樣總可以了吧!”猴子們一聽,都樂呵呵地趴在地上,同意了養猴人的安排。 橡實的總數還是一樣的,可是猴子卻有不同的態度,看起來再聰明的猴子也不能和人相比啊。后來,人們就以此來形容善變了。
【第88句】:【背鄉出好酒】 釋義:背:偏僻。比喻偏僻、不起眼的地方出入才。 例句:別看咱們的胡同小啊,背鄉出好酒!
【第89句】:【擔遲不擔錯】(諺)寧可擔當拖延了時間的責任,也不要讓事情出差錯。指出差錯比拖延時間更干系重大。
【第90句】:【各肉兒各疼】(諺)肉兒:親娘身上掉下的肉,指親生兒女。指誰親生的孩子,誰就對他知疼知癢。 也作“各養的各痛”。
【第91句】:【駝子跌跟斗——兩頭不著實】(歇)駝子:駝背的人。跟斗:跟頭。兩頭:本指頭和腳,轉指兩方面。不著實:本指沒有落在實處,轉指事情落空。指兩方面都落空。
【第92句】:【近水樓臺先得月】 釋義:靠近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先得到好處。 例句:鳳琴真有這樣的鐘愛之情,為什么不單獨寄信給他?摻在大家的信中,那些整天守在場子里的瘋姑娘們,安能不來個“近水樓臺先得月”,把給他的信拆開呢?
【第93句】:【心有余而力不足】(慣)指心里很想做,但能力達不到。
【第94句】:【一事到官,十室牽纏;一人入獄,一家盡哭】(諺)因一件事告入官府,鄰居左右受連累;一人坐牢,全家痛苦。指舊時訴訟造成的后果是十分嚴重的。
【第95句】:【拉幫套】(慣)1比喻在一旁幫腔、幫忙。2比喻妻子的情人。
【第96句】:【挑水尋錯了碼頭】(慣)比喻找錯了地方。
【第97句】:【兩口子打架不用勸,放上桌子就吃飯】(諺)兩口子:也稱小兩口,年輕夫妻。指夫妻間沒有根本利害沖突,小摩擦會自生自滅。
【第98句】:【狗是百步王,只在門前狂】(諺)百步王:在離家百步以內逞能。指狗只會在家門口狂吠,一離家門口就老實了。比喻沒見過世面的人,一到生地方就會膽怯。
【第99句】:【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諺)州官:古代一州的長官。指舊時官吏可以為非作歹,老百姓的正當需要卻遭禁止。 也作“只興官家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上一篇:梨渦視頻經典的成功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