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也就是福慧雙修。
【第2句】:發心從最初便要廣大,行事到最終還需周全。
【第3句】:唯觀心一法,總攝諸法,最為省要。《少室六門·破相論》
【第4句】:行善是本分、付出無所求,不執著“善有善報’’,自然輕安自在。
【第5句】:一切功德行,皆從愿欲生。《華嚴經》卷七十七,入法界品
【第6句】: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楞嚴經》卷一
【第7句】:對所有的人都要感恩,慈悲心就能建立起來。
【第8句】:隨分隨力,涓滴愛心可累積成就大業。
【第9句】:佛說:菩薩和普通人,在材質上沒有高下之分。
【第10句】:【天天禪語】人能造業,也能造福;造業是迷信,造福是正信。
【第11句】:人生的最后,奉獻軀體作醫學教育,是生命的勇者。
【第12句】:第一種“慢”是源于不能正確認識自己而自以為了不起的傲慢。
【第13句】:能放下身段,彎下腰做資源回收,是真正的去我相、滅我執。
【第14句】:【知識與智能】 知識要用心體會,才能變成自己的智能。
【第15句】:【天天禪語】好話多說,是非不談。
【第16句】:我們不能活在過去,而是要做好今天的事情,認真過好每一個今天。
【第17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到德是本分事,禮儀是做人的規則。
【第18句】:不要讓外境影響內心,要發揮毅力用心轉境。
【第19句】:富貴,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災也。聲名,謗之媒也。歡樂,悲之漸也。
【第20句】:【天天禪語】與時競爭、接受考驗,才會成功。
【第21句】:人緣是付出的結果,得到他人的歡喜、信任和佩服。
【第22句】:阿彌陀佛要把他的功德強塞給我們,強塞不來就誘勸給我們。
【第23句】:【天天禪語】今天只有一次,應好好把握做該做的事。
【第24句】:人一生的行為,不管是善是惡,皆由時間所累積。
【第25句】:凈土非遙,靈山不遠,都在我們舉心動念之間。
【第26句】:修行能夠改變命運,努力能夠創造輝煌。
【第27句】: 春暖花開人欲醉,此身宜作山林寄。
【第28句】:預防心靈災難,需要教育,培養出耐磨、抗壓的健康心靈。
【第29句】:一切諸法真心所現,如大海水舉體成波。(唐)法藏《賢首五教義》
【第30句】:【天天禪語】善需大家做,力量才會強;福需大家造,福氣才會大。
【第31句】:【天天禪語】有愛心就有福氣、毅力,才有智慧。
【第32句】:只有感動還不夠,一定要行動才能深刻體悟。
【第33句】:阿彌陀佛手電筒,照到哪里哪里亮。
【第34句】:【無愧心最安】 并非有錢就快樂,問心無愧心最安。
【第35句】:苦干象征毅力和耐力,要成就大業,必須擁有苦干的精神。
【第36句】:知足、感恩,植福因;善解、包容,消舊業。
【第37句】:生活中禪機無處不在,無處不可修行,萬物皆是如來,只怕人不“悟”。
【第38句】:一個真正成功的人,必須人人都能容得下你,你也能容納每一個人。
【第39句】:【天天禪語】與人結好緣,句句話都是法;與人結惡緣,句句話成是非。
【第40句】:【天天禪語】只要有信心與愛心,每天都是健康與平安。
【第41句】:遍學諸道,得入菩薩位。《摩訶般若經》卷二十四,遍學品
【第42句】:人間如舞臺,人人都在舞臺上扮演各自的角色。
【第43句】:善盡自我本分,是持戒;毫不保留地付出力量,是布施。
【第44句】:改變自己、凈化自己,才能改變別人、凈化別人。
【第45句】:充滿疑慮的人,既懷疑自己的能力,也不肯信任他人。
【第46句】:一張微笑的面孔,勝過一千句嚴肅的道理。
【第47句】:【天天禪語】心生懊惱,會囤積煩惱;心甘情愿,則能歡喜付出。
【第48句】:孤峰迥秀,不掛煙蘿。片月行空,白云自在。——《同安丕禪師》
【第49句】:依法經商。《經集》第二品,第十四章《如法經》
【第50句】:想要家庭吉祥、和睦,就應該常常起歡喜心,天天為自己的家庭祝福。
【第51句】:【天天禪語】改變自己、凈化自己,才能改變別人、凈化別人。
【第52句】:人人發揮心中的愛,能凝聚善的福業,形成善的循環。
【第53句】:慈悲——以仁德愛人為體,以誠正和睦為用。
【第54句】:愿要大,志要堅,氣要柔,心要細。
【第55句】:設習愛欲事,恩愛轉增長,譬如飲咸水。《生經》卷一
【第56句】:現在真的不知道誰更應該被可憐。
【第57句】:勇氣不可失,信心不可無,世間沒有不能與無能的事,只怕——不肯。
【第58句】:有修養的人“在職盡責”——不計較時間,肯盡自己的責任做好本分事。
【第59句】:諸苦所因,貪欲為本。《法華經》卷二,譬喻品
【第60句】:【詩與畫】 丹青是無言之詩,詩句乃有言之畫。
【第61句】:”志工”是將真誠的愛,當作生命的一部分,并身體力行的人。
【第62句】:【天天禪語】要碳平衡,必須先心平衡。
【第63句】:有愛心就有福氣、毅力,才有智慧。
【第64句】:禪心生,道乃正;禪心定,人自在。悟禪,是人生清醒的開始。
【第65句】:佛教本質是積極的,主張人生要努力,即使辛苦也值得。
【第66句】:無悔無怨,見證慈悲;無憂無求,體證喜舍。
【第67句】:【平常心】以平常心觀不平常事,則事事平常。
【第68句】:要想使婚姻生活美滿幸福,夫妻之間必須對彼此忠貞。
【第69句】:諸佛心法,并不是從別人那里得到的!一個人應該追求的是“我是誰”
【第70句】:人生要懂事、懂理;懂得做人、懂得付出。
【第71句】:明眼無過慧,黑暗不過癡,病不過怨家,大怖無過死。《佛說無常經》
【第72句】:能開啟智慧、美化生活,都是善法。
【第73句】:雖日尊天,神魔梵釋,皆莫能勝,自勝之人。《法句經》卷上,述千品
【第74句】:【從師之長】 愚者求師之過,智者從師之長。
【第75句】:能順天理,就有福;逆道而行,平安難求。
【第76句】: 除去我們心中的雜草:一切嫉妒、怨恨、猜疑、迷茫、空虛、孤獨。
【第77句】:【自然禪法】 參禪何須山和水,滅卻心頭火自涼。
【第78句】:禪宗雖然很殊勝,但修禪宗的人未必都是大乘。
【第79句】:一心住三昧,無量劫不動。《華嚴經》卷六十九,入法界品
【第80句】:【天天禪語】知識,只是曉了所學;智慧,則能理通無礙。
【第81句】:【增福增譽】 習忙可增福,受謗可增譽。
【第82句】:【慈悲】常懷一顆慈悲之心,才能度己度人。
【第83句】: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六祖壇經·疑問品》
【第84句】:學佛之道,即是完成人格之道。(民國)太虛《學佛者應知行之要事》
【第85句】:何以息謗?日:無辯。何以止怨?日:不爭。
【第86句】:布施好品德,幫助眾親眷,行為無瑕疵,是為最吉祥。《吉祥經》
【第87句】:了即業障不離空,不了應須還宿債。(唐)玄覺《永嘉證道歌》
【第88句】:惡行危身,愚以為易,善最安身,愚以為難。《法句經》卷上,愛身品
【第89句】:人生的苦惱,莫過于與自己、人事過不去。
【第90句】:【天天禪語】尊重生命,需把握時間利益人群。
【第91句】:【學問與人生】 就就業業學問,瀟瀟灑灑人生。
【第92句】:教之以禮,育之以德;傳之以道,導之以正。
【第93句】:清清淡淡地生活,自然就平平安安。
【第94句】:【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心中有愛,也要“行”中有愛。
【第95句】:【閑人與忙人 閑人無樂趣,忙人無是非。
【第96句】:心存感恩的人,才會朝氣蓬勃,豁達睿智,好運常在,遠離煩惱。
【第97句】:透過煩惱轉成智慧,這個煩惱才有意義。
【第98句】:愛是學習付出,也是學習接受。——海濤法師
【第99句】: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上一篇:佛語的文案,融化你的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