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人生的糊涂有兩種:一種是真糊涂,懵懂處世,似是與生俱來,裝不來,求不到;一種是假糊涂,是非黑白明明了然于心,卻故意裝作良莠不分,這是糊涂的最高境界,但是這種糊涂非大智慧之人卻也絕對不易做到。所以人生聰明難,糊涂卻更難。難得糊涂,既是一種策略,也是一種智慧。
【第2句】:【禪心佛語】既然無法追回逝去的歲月,為何不將從前隱忍放棄?既然感覺未來時光縹緲,為何今天不能倍加珍惜?既然懂得夢想就是明天的希翼,為何不現在奮發努力?既然人生不能萬事遂愿,為何不敢拆除心靈的藩籬?既然生命總有風雨侵襲,為何不趁早筑牢防范的岸堤?珍視當下,走出低迷,相信自己,創造奇跡。
【第3句】:【哲理禪語】我們不必去和別人比較,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人生軌跡,也都有著不完美之處,但每一種生活都有其樂趣。對自己的失去和欠缺,要寬心的接納,要懂得不完美是人生的一部分。能認識自己的失去和欠缺,勇敢的面對和承擔,并能繼續向前走,欣賞自己的生活,也享受生活的過程,這就是我們應有的人生態度。
【第4句】:人生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接力賽,有時領先,有時落后,但是你只要在路上,就有機會,及時行樂,就象是一支興奮劑,它能夠點燃幸福的華彩,也能加速生命的衰敗,所以人還是要適當的有一些節制。
【第5句】:【佛善良禪語】善良,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尊重,更是一種生命的力量,用善良去對待這個世界,你的生命里會有用不盡的正能量。縱然善良需要付出很多,但是,終有一天你會發現,所有為善良而付出的代價都是值得的。這世上千人千面,連樹葉都找不出完全相同的兩片,但是,每個人心中的善良卻是無二無別一模一樣。
【第6句】:【佛心禪語】如果沒有盲目的期待,就不會有失望。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無常,就不會攀緣執著;如果不攀緣執著,就不會患得患失,也才能真正完完全全地活著。——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正見》
【第7句】:【禪語人生】于是,在有限的人生里,我們極度揮霍;在浩渺的宇宙中,我們肆意踐踏。對時間要珍愛,對生命要敬畏,我們才能找回最本真的自己。
【第8句】:【禪語人生】這三者之間,立功是可表現的、有形的,別人很容易就可以看到或知道。它和「德」不一樣,德是一種影響力,雖然無形,但有力量。而立言是用言論來影響人,可以是立功,也可以是立德。能做到這三種,都算是人生的一種成就;且不論影響多寡或功勞大小,都是成功。
【第9句】:當我們在掙扎時,也代表是在向上攀登。當一個人努力前進時,總是有重重阻力,當壓力達到最大時,其實離成功已經不遠,我們只需咬咬牙再堅持片刻就能成功。其實真正.的成功總是伴隨著掙扎后的苦痛,就如分娩一般,陣痛后卻代表著收獲。
【第10句】:時光,一路前行,怎容得下絲毫的倦怠?緣起緣滅,我們都是在這樣的歲月河流中遺忘了彼此。猶如春盡,便是花落相惜。或許,歲月自有禪的深意,只待我們慢慢去參悟。流年似水,我在伊水之湄,等下一次的邂逅。紫陌紅塵,只愿下一次輪回,默守清歡。
【第11句】:【禪語人生】用隨緣的態度對待人生,才是真正的灑脫。一個寵辱不驚的人,才能夠去留隨意,閑庭看花。對外在世界的求取之心越淡,越能使自己的內心趨于平靜;對自己認識越充分,內心就越堅強豐滿,越不會被外界所左右。只有做到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物我兩忘,我們才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第12句】:【禪語早安心語】人生是一場旅程,磕磕碰碰,起起伏伏,當你累了,倦了,迷茫了,你要知道,在你背后,始終有兩個人在無條件地支持著你,給你溫暖的退路,堅強的堡壘。所以,當他們白發蒼蒼、滿面皺紋時,你是否也應該站在他們身邊,攙扶,照顧,陪伴,交流。記住,愛你的父母,在他們在的時候。
【第13句】:【佛心禪語】不解釋的,才叫從容。不執著的,才叫看破。不完美的,才叫人生。用心甘情愿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你在,世界就在。
【第14句】:【禪語禪語的微博】每個人的前面,都有一條通向遠方的路,崎嶇但充滿希望。不是人人都能走到遠方,因為總有人因為沒倒掉鞋里的沙子而疲憊不堪半途而廢。所以,主宰人的感受并非歡樂和痛苦本身,而是心情。
【第15句】:我有一念善良,念念都是善良;我有一念真誠,念念都是真誠;我有一念美好,念念都是美好。作為俗人,難能不生一念,不存一念,念既有生,不可遏制;念既有存,欲棄也難,不如時時修煉,固守真元,任陽光照徹心空,憑和風流暢心田,如此念念必然是正念。
【第16句】:【佛心禪語】追夢的路上,你只管去克服一個個難關,只管努力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至于周圍的環境,別人的眼光,都可以忽略不計。這些,本來就不是阻礙,只是心魔,你心里不想它,它就不存在。真正的內心強大,就是敢于和身邊的大多數不一樣。
【第17句】:【禪心佛語】每個眾生都用樣的想得到快樂,不想痛苦,那一定先要認識痛苦的根本和快樂的根本是什么?如果認識到了痛苦的根本,就把它扔掉;知道了快樂的根本,就積極努力地去做。這樣才會得到快樂,才可以去除痛苦,因此認識“根本”很重要。
【第18句】:人生,看透不如看淡。人生很多人事,不是不懂,只是無奈。一輩子,就圖個心里痛快。那些想不通頭疼,想通了心疼的人和事,不如淡然視之。
【第19句】:【禪心佛語】平常、平凡、平淡的人生,讓自己擁有淡淡的情愫,過著淡淡的生活,淡出一份情真意切的真情,淡出一份淡雅清香的韻味,淡出一份坦然寧靜的心境,淡出一份淡泊名利的境界,淡出一份悠然自得的生活。把悲傷淡淡地抹在心底,在別人看不見的日子里,把它淡淡地憶起,再淡淡地忘卻。甘于平淡,快樂就很簡單。
【第20句】:一個人若能超脫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能夠放下世間的一切假象,不為虛妄所動,不為功名利祿所誘惑,他才能體會到自己的真正本性,看清本來的自己。
【第21句】:【靜的禪語】恒秋:生活在天地之間,不論你身于何地,居于何職,處于何境,心于何求,都要真誠感恩生活的惠賜與擁有,寬容他人無心的錯失與傷害,笑看漫漫人生的坎坷與不幸。你會發現,生命中平淡如水的日子,因為包容與寬厚而變得博大、感動、溫馨、厚重。
【第22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不論是開心的事,還是悲傷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要遇,不管是攜手的人,還是擦肩的客。所以,不要羨慕別人的生活,不要評判別人的對錯,不要計較自己的付出與收獲。寵辱不驚,去留無意。花開花謝,我自安然。
【第23句】:困難欺懶漢,你硬它就軟。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懶牛屎尿多,懶人明天多。老人不講古,后生會失譜。老人鑒既往,少年望將來。雷打三世冤,善惡自分明。冷水要人挑,熱水要人燒。冷眼觀升降,平心論是非。
【第24句】:【禪心佛語】健康、光明、善良,都是好的答案,自己的行事作為,直道而行,無愧我心,也用同樣的心情來感受世界,體悟別人的行為,這面光明、正向、健康的鏡子,會像陽光一樣,普照大地,引導自己走上向上之路。
【第25句】:【禪心佛語】慢下追逐的腳步,欲壑如井,鉆得深了,你很難再回來;改變世故的心態,別讓外界輕易傾斜、顛覆、扼殺你的本真;喚醒麻木的靈魂,人是需要一點精神支撐的,否則你就遺棄了自已;拒絕身外的喧囂,只有當心寧靜之后,我們才能漸漸地穩健和成熟。學會淡泊與放棄,是智慧之根;學會沉默與堅韌,是生存之道。
【第26句】:人生就是一場盛大的遇見,每一段經歷注定珍貴。我們用眼淚沖刷生活的酸楚,有些東西有沒有,不過只是時間問題。當懂得人活著的意義時,人生為時已晚。而許許多多的人還在這樣做著,可笑的人,還為這個加上很多理由。
【第27句】:有記者問科比:“科比,你為什么如此成功?”科比反問記者:“你知道洛杉磯凌晨4點的樣子嗎?”記者搖搖頭。科比:“我知道每一天凌晨4點洛杉磯的樣子。”
【第28句】:對世間善行、惡跡,以自然的眼光看待,不要形成偏見。例如,有人看了“小悅悅事件”的新聞報道,便驚呼“中國人道德滑坡”,分明是偏見,犯了“以偏概全”的邏輯錯誤;有人看了美國某青年跳下河中救起落水者,便贊嘆說:美國人的素質真高。這也是毫無意義的偏見。
【第29句】:【佛心禪語】別讓磨礪去收走了笑容。漸漸地你會發現自己是何等的堅強。快樂是心的愉悅,幸福是心的滿足。別和他人爭吵,別和命運爭吵,無計較之心,心常愉悅;盡心之余,隨緣起止,隨遇而安,心常滿足。你隨和,愉悅的是自己的心,別人計較,苦悶的是他自己。一天的心情靠隨和,一生的幸福靠隨緣。
【第30句】:當知一切宗教,各有其長處,皆能令人向善。彼等有信仰之誠,是吾所敬;彼等有求真之心,尤吾所愛。但惜其不如佛法廣大精微,真究竟耳。(民國)弘一《佛法大意》
【第31句】:佛曰:處事須精明,待人要糊涂。有福而不驕,則無禍;有禍而不懼,自是福。事看擔當,逆境看襟懷,喜怒看涵養,行止看膽識。有點忙碌是個福,免得無聊;受點誹謗也是福,免得驕傲。交友要先淡后濃,先疏后親。清貧之交能長久,利益之交必兩傷。
【第32句】:幫助別人應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若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心到就可以了。假如能力不及,還非要去幫助別人,反而可能給被幫助的人添亂,增加負擔。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譬如不懂數學的人,偏要幫人家做數學題;不會木工手藝的人,偏要幫人家打家具;沒有駕駛技術的人,偏要替人家開車。
【第33句】:【佛心禪語】不要凡事在天,守株待兔,更不要寄希望于“機會”。機會只不過是相對于充分準備而又善于創造機會的人而言的。也許,你正為失去一個機會而懊悔、埋怨的時候,機會正被你對面那個同樣的“倒霉鬼”給抓住了。沒有機會,就要創造機會,有了機會,就要巧妙地抓住。
【第34句】:當你做事情,處處不順,很可能就是苦報顯現。這時不要怨天尤人,應該好好反省自己以前嫉妒別人的過失,并去懺悔。人的成熟無關年齡,而在于修心。做人率真一點,做事清澈一點,心胸寬廣一點,情感流露一點,這樣的人生才會有樂趣。靜靜的過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動,風又奈何。你若不傷,歲月無恙。
【第35句】:【禪心佛語】隨意,淡泊的人生是一種享受。一個完美的人生,不見得要賺很多的錢,也不見得要有很了不起的成就,在一份簡樸平淡的生活中,活得快樂而自在,也是一種上乘的人生境界。
【第36句】:或許,就在我快要把世界遺忘的一刻,而心中唯獨不愿忘記,我的城你來過,恰似一首小詩的情韻,不經意間惹了我的愛戀。此時,冷月伴無眠,拈一縷文字里的情結,低眉相思處,一盞禪茶平淡了流年。若回首,記憶中青梅煮酒的往事,注定是桃花樹下賞風聽吟的一場曾經花事。
【第37句】:佛教微博經典:要學會接納不同的聲音,讓心靈懂得各種言語。學會聽懂別人對你的嘲笑,讓它成為自己改正缺點的動機。學會善聽別人對你的讒言,讓它成為別人的故事娛樂自己。學會看待自身的缺憾,讓它成為人生路上奮進的動力。
【第38句】:【禪語人生】影視,可以說是現代人的宗教。在各種影視劇熏陶下長大的一代,現實中面對事情時,劇中情節成了自己最本能的反應:有人攻擊幾句就接受不了,總覺得別人在陷害自己,被愛人誤會就要尋死覓活。他們并不知道,自己混淆了現實與虛幻的界限,不知不覺間已被這些文化洗腦,心越來越脆弱,不堪一擊。
【第39句】:【禪語人生】聞到了佛法但沒有讓佛法深入自己的骨髓,并沒有進行大換血是解脫不了的,只要付出了努力、一定會功德圓滿、如愿以償。若不努力踐行佛法、既使佛陀在我們身邊也無法開悟啊。
【第40句】:【佛心禪語】別再為錯過了什么而懊悔。你錯過的人和事,那是與你的緣分未到,也或是有緣無分。人人都會錯過什么,人人都曾經錯過什么,真正屬于你的,永遠不會錯過。所以,不必懊悔,也不必要糾結,更不必要勉強,活好當下,無怨無悔,才是人生的態度。
【第41句】:【禪心佛語】外界越是浮躁,我們的內心越應該淡定,因為內心的平靜可抵御外界的干擾。浮躁,會使人性失去光輝,使清澈純潔的心靈受到污染,最終導致精神的貧困。只有淡定,才能于浮躁的社會里堅守原則,在物欲橫流的社會里保持內心的從容與淡定,讓心靈回歸清純,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給心靈一片滋潤的凈土。
【第42句】:為人處世兩件寶,和為貴來忍為高。為人當于世有益,凡事求其心所安。為人何必爭高下,一旦無命萬事休。為人莫說成人易,涉世方知處事難。為人莫學墻頭草,要做石山一棵松。
【第43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當今時代最需要的不是物質富裕,而是精神充實。因為有了愛心,才會有真正的和諧;因為有了智慧,才會有真正的文明。
【第44句】:以從容的心態,微笑面對人生;以樂觀的心態,感悟云起雨落;以隨和的心境,靜觀花開花謝。用苦澀眼淚沖刷生活的酸楚,用時光沉淀情感的碎片!
【第45句】:【禪語人生】原來,愛一個人,就是永遠心疼她,永遠不舍得責備她。看到她哭,自己的心就跟針扎一樣;看到她笑,自己的就跟開了花兒一樣。在愛情中,每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軟肋。
【第46句】:【心靜禪語】輪回的路上,如果我們相信因果,仁慈、友善地對待每個人,放開銷極,擁抱積極,那就找到了生活的正確方式。我們拼命的想要快樂,但又常在錯誤的地方尋找快樂,如果真錯了,就要立即作出正確的選擇,可最困難的就是承認自己有錯。如果能認錯并愿意修正,慢慢地就會在修行的路上精進。
【第47句】:【禪心佛語】如果你曾經錯過了昨天,那么請不要再錯過今天。過去的事,交給歲月去處理;將來的事,留給時間去證明。我們真正要做的,就是牢牢地抓住今天,讓今天的自己勝過昨天的自己,讓今天的自己塑造明天的自己。集中精力看好眼前的路,才不會跌跤,才不會走岔道。給自己一個機會,讓自己重新開始。
【第48句】:【禪言禪語】生命從來就不是固執寂寥的落寞自憐,從平凡中活出特別的意味,從悲觀中活出人生的向往,從歷經悲情的傷痛中活好生命的狀態,活出內心的明朗,從生活來,到生活中去,生命注定要面對更多的風雨,一笑悠然,平靜安然。#延參法師寶相寺講座#
【第49句】:看看自己真實的內心。有多少的憤怒是來自自己的狹隘?有多少的隔閡是來自自己的冷漠?有多少的埋怨是來自自己的不理解?有多少的成見是來自自己的不包容?當你對他人友善時,恰恰是對自己最大的真誠。生活,就是一場場的相遇。學會祝福朋友,幫助朋友,做友誼的善男信女。
【第50句】:【禪心佛語】如果沒有超越口頭的虔敬心,皈依是毫無意義的;如果不了解業的道理,那持守戒律就是一個笑話;如果沒有發展出離心,尋求解脫是毫無用處的;如果沒有慈悲,自稱是大乘的修行者無異是空談;如果沒有強烈的意志去修持菩薩的六度波羅密,那么所受的菩薩戒也是一個笑話。
【第51句】:【禪語人生】斬斷自己的退路,才能更好地贏得出路。在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一種斬斷自己退路的勇氣。因為身后有退路,我們就會心存僥幸和安逸,前行的腳步也會放慢;如果身后無退路,我們才能集中全部精力,勇往直前,為自己贏得出路。
【第52句】:面對浮躁的塵世,要學會讓靈魂安靜,少些追逐的欲壑。曾經的得失,都一笑而過吧,不必計較太多,只要精神上沒有枷鎖,比再多的擁有都要強上百倍。適時地走進寂寞,仔細地咀嚼孤獨,讓思維沉淀下來,把人生歸到零點,讓自己在悲苦中多些樂觀,在困境中多些豁達。
【第53句】:【禪語人生】在快樂的時候喜歡流淚,相反,痛苦的日子是滴淚不流。習慣了堅強面對所有。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工作,好好地面對周圍的人和事。
【第54句】:【靜心禪語解煩惱】一位哲人說過:“你的心態就是你的主人。”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卻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態;我們不能改變別人,卻可以改變自己。其實,人與人之間并無太大區別,真正的區別在于心態。所以,一個人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他的心態。
【第55句】:生活里有些壓力和苦惱,需要釋然,沒有誰能躲得開煩惱的困惑,縱然有時候非常疲憊,記得腳步放緩,不必要挖空心思的追究,人生總是征程向前,又何妨素心以對,生活的方向也就在這千奇百怪的迷茫中活出自我的突破,一眼高一眼低,不必要大驚小怪,能夠寬闊相待,本身就是生活的自尊自愛。
【第56句】:我不共世間作諸諍論,然而世間于我強為諍論。所以者何?諸知法者,不與他諍,離我我所,共誰為論?《大寶積經》卷五十七,佛說入胎藏會
【第57句】:【佛心禪語】學佛很久卻仍未認識煩惱,表明我們的學佛僅限于學術;修行多年卻仍未解決煩惱,表明我們的修行只注重形式;即使自稱是上師、活佛、堪布、法師、成就者,若仍未戰勝煩惱,心中不具備愛心與智慧,那么這些成就者等的名號就是徒有虛名。
【第58句】:即醒即悟有些事不能刨根問底,那不是認真,是缺少圓融。有些事不能不弄清楚,那不是為難,是一種責任驅使。天下事有能知有不能知,有需知有不必知。
【第59句】:慈就是愛,但不是污染的愛,而是清凈的愛。愛得心無掛礙、無煩惱,才是清凈之愛。清凈的愛是“予樂”,與我沒有親友關系、甚至從未見過面的人,我都要讓他快樂。
【第60句】:【佛心禪語】即使世間的科技再高明,創造力再驚人,物質世界改變再大,到面臨死亡時,仍然無法改變無常的事實,也無法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喬布斯先生的離世,就是對大家的一個提醒,也是一個呼喚,使我們從輪印回的沉迷中覺醒。
【第61句】:【距離產生美】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意中人兒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給愛情留點空間,這樣愛情之樹才能呼吸到新鮮空氣,開出芬芳的花朵。
【第62句】:【禪心佛語】人性最大的弱點,不是貪婪,不是懦弱,而是一切都想盡善盡美。前者只是讓一部分人痛苦,后者幾乎讓所有的人痛苦。人世間的許多悲劇,正是因為一些人熱衷于追求虛無縹緲的最完美的境界,而忽視平淡的生活。——其實平淡中往往也蘊涵著許多偉大與神奇,關鍵是你以什么樣的眼睛去看,以什么樣的心態對待。
【第63句】:【禪語人生】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帶著愿望而來的;而此生結束后,下一生會以何種形態出現,也取決于我們現在的愿望和努力。生命無限,希望無窮,所以我們要好好修行,讓一天比一天好,一生比一生好,也要讓身邊的親人越來越好,讓所有人所有眾生獲得幸福,來自我們自己每一天每一世的愿心和不懈努力。
【第64句】:【禪心佛語】是什么使得中國這一佛教再傳國擁有如此這般的底氣?“好略”而“解性”殊勝是其主因,這使“泯志入道而由世間倫理選擇而趨入道階”的思想,成為了漢傳佛教為他傳佛教所望塵莫及的獨特宗教成果。
【第65句】:有一種信念叫堅持、是帶你走向永遠的唯一途徑。心善自然美麗,心慈自然柔和,心凈自然莊嚴;淡泊寡欲可以養神,寧靜致遠可以養志,怡情適性可以養和,觀空自在可以養心。很多的時候,我們審時度勢,選擇了舍棄,學會舍棄并不意味著全然失去,而是一種更寬闊更博大的獲得。
【第66句】:【禪心佛語】所謂“小處”,就是生活中的小事、個人的小節。而對這些小事小節,許多自認為能干大事或正在干大事的人,往往因這樣那樣的理由忽略,且忽略得振振有詞。其實,吃魚時卡住喉嚨的往往是小刺,原因就是你忽略了它。
【第67句】:生活的腳步不管是沉重,還是輕盈,成長,有時比成功更重要。人生,就是一種糊涂,一份模糊。一切不快樂,都和自己的圖謀有著密切的聯系,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渴望擁有的東西太多太多了,或者,太過于執著了,以致于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執迷于某個事物上了。
【第68句】:【心靈禪語】人生是一場約定,假如你自高自大,處處想自己,處處為了一個小我,那么,你的人生肯定煩惱重重,痛苦不斷。人生就是一個過客,歲月里走過,你仔細想一想,那有一個真正的煩惱,其實,一切都是浮云。
【第69句】:【禪心佛語】沒想到有一天,侍者接到了一封信函,里面有一張去紐約的單程機票并有簡短附言,聘請他去做另一份工作。他乘飛機來到紐約,按信中所標明的路線來到一個地方,抬頭一看,一座金碧輝煌的大酒店聳立在他的眼前。
【第70句】:【距離】魚有兩種,一種在海里,一種在網里。與魚之間,只有網的距離。有兩種:一種是迷惘之眾,一種是開悟之佛。與佛之間,只有心的距離。間有兩種:一種是過去,一種是未來。去與未來之間,只有當下的距離。果有兩種:一種是失敗,一種是成功。敗與成功之間,只有汗水與心智的距離。
【第71句】:生活中,如果我們都能做到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那么這個世界就會少一些野蠻的爭斗,多一份文明禮讓;少一些殘酷的壓榨,多一份善意的幫助;少一些陰險的欺詐,多一份真摯的人情;少一些計較與猜疑,多一份理解和信任。如果凡事我們都將心比心,即使不能完全做到盡如人意,但至少可以做到無愧于心。
【第72句】:【每日一句禪語】人生,短暫也好,漫長也好,需要我們用心去感悟,用心去品味。人生一世,草木一春,沒有人在生命的所有季節里不受到一絲嚴寒酷暑,風霜雨雪的侵襲。只是在相同的景況下,每個人不同的心態決定了自己的人生成敗。
【第73句】:問曰:“如何能靜?如何能常?”佛曰:“尋找自我。”問曰:“世間為何多苦惱?”佛曰:“只因不識自我。”問曰:“為何人有善惡之分?”佛曰:“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問曰:“人為何而活?”佛曰:“尋根。”問曰:“何謂之根?”佛曰:“不可說。”---悟禪無語,禪悟無語。
【第74句】:【禪語人生】一個人該住什么樣的地方,事實不在于地方的大小如何,主要在于個人胸襟的寬闊如何。一個胸襟寬闊如當沙彌的朱元璋,雖然席地而臥,卻有法界在我一心的感覺;如果一個心量狹小,不滿現實的人,即使住在摩天大樓里,也會感到事事不能稱意。
【第75句】:【禪心佛語】嘆息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它會渙散原本就不堅強的信念。需要為自己點一盞心燈,那盞心燈就是永遠也不放棄希望,這也是人生的一場必修課,當你下定決心面對煩惱的時候,生命也會給你提供無限的能量,這就是答案。
【第76句】:【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我們只是擁有錢財,福報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要具有善用錢財的智慧,否則錢財并沒有給我們帶來快樂和幸福。就像有些人,沒有錢財的時候盼望得到錢財,得到了錢財又覺得煩惱,既不知道如何管理,又不懂得如何善用。所以大多數人的最終結局就是“人財兩失”。
【第77句】:【禪心佛語】你個癡漢,二十余年打成片還不能說了算,如今又上兜率天,你咋用功,目前無法意目前,閉目開眼往前看,有眼無珠人不識,一目了然觀大千,剔眉瞠目黑變白,綿密不絕,能所脫空知己滅,原來家風依舊,學佛做人,做人學佛。
【第78句】:【心靈禪語】心胸寬廣容萬物,立定腳跟做真人。可以改變的去改變,不可改變的去改善,不能改善的去承擔,不能承擔的就放下;一直往前看,不要讓過去的錯誤,失誤成為明天的包袱;態度比能力重要;行動比承諾重要;選擇比努力重要;方向比速度重要。學會謙遜低調,保持一顆感恩和敬畏的心。
【第79句】:受訓不如順情,恭敬不如從命。彎弓折于過緊,思想墮于過松。萬事有張有弛,萬物有盛有衰。下情難于上達,君子不恥下問。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第80句】:【佛言禪語大合集】最傷人的就是,昨天還讓你覺得自己意義非凡的人,今天就讓你覺得自己可有可無。如果你真的想要某樣東西,你總能找到方法。如果你不想要,你總能找到借口。有心的人,再遠也會記掛對方;無心的人,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
【第81句】:【禪語早安心語】人生每天每時,都是唯一。會看者,處處是生機;不會看者,處處是困局;想得開者,處處是春天;想不開者,處處是凋零。做什么樣的人,走什么樣的路,過什么樣的生活,決定權在自己;心為苦樂門,由己非由人。常懷欣賞、寬容與感恩之心,人生何處不是鳥語花香的春天。
【第82句】:【禪心佛語】人生有苦有樂,有得有失,有輸有贏。苦了何人也不能苦了親人,失去什么也不能失去真情,輸掉多少也不能輸掉良心。坎坷的人生,輸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擁有堅定的信心。艱難的生活,苦樂并不在意,在意的是今后的人生。前進的過程,得失并不關鍵,關鍵是我們能否達到目標。
【第83句】:【佛語悟道】世界上萬物的存在、產生都有一定條件,既然是這樣,所以不是自我存在的。因為不是自我的存在,所以是“無我”。那種絕對的“我”的性質也就不可得知了。
【第84句】:【禪心佛語】佛教中所說的放下,不是說什么都不要,而是說究竟要什么,要多少,這才是最重要的。多余的財富會拖累人的心靈,多余的追逐、多余的幻想只會增加一個人生命的負擔。而人生苦短,必須學會放下,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快樂。
【第85句】:【禪心佛語】藕益大師說,念佛法門,沒有什么奇特,只要深信,切愿,力行即可。試問當今念佛人,幾人能做到上述三點。究其緣由,無有系統教法熏習,信心不堅,不知念佛法門之妙,故無信。無有戒定攝受,不修念處慧,雖身口念佛,但散亂昏沉,故無切愿。無有深信與切愿,焉能有力行,故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
【第86句】:【禪心佛語】衰莫大于心死,如果有人灰心失意時,我們就要鼓勵和安慰他,給他希望。人生道路有逆境也有順境,讓他對未來充滿希望,就是無上的布施功德。
【第87句】:【禪語人生】于是,善昭禪師就一動也不動地坐在法座上微笑圓寂了,那個弟子也恭恭敬敬地站在法座旁邊立化了。像這種游戲生死、自在來去,真是圓滿啊。同樣歡喜示寂的,還有另一位德普禪師。
【第88句】:【禪心佛語】生命不一定要流麗風韻,心卻要豐盈寧靜飽滿。一種緣,不隨日月的更替而改變,無論深淺,無論久遠,見與不見,心都在那里,來與不來,心都會念起。時光無聲,也似聽到歲月流轉的聲音撩撥耳畔;春光無言,也有醉心的畫面鋪展心底。
【第89句】:【禪語人生】我們要問:「鬼神是不是有權將禍福降臨于人?」鬼神沒有這個權利。這就好比我們世間,有人行善事,有人做惡事,執法之人加刑罰于作惡者,因為你犯了罪,他才來逮捕你;你沒有犯罪,他不敢侵犯你。天地鬼神就像刑警一樣,你造作善,他來嘉獎你;你造作不善,他來懲罰你。這些獎勵與懲罰都是自作自受。
【第90句】:世人總以為惡小為之并無罪,但佛祖卻將你的行徑看得一清二楚,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是時候不到。佛要我們做個好人,其實是在為自己祈福。如果你世世都為惡,也許你連做人的機會也會失去。
【第91句】:【佛心禪語】【不容錯過】【第1句】:同樣一瓶飲料,便利店里3塊,飯店30塊。個人價值取決于所在的位置。【第2句】:話說出去前你是話的主人,說出去之后你便成了話的奴隸。【第3句】:地球是運動的,你不會永遠處在倒霉的位置。【第4句】:腦袋空不要緊,關鍵是不要進水。【第5句】:一個成熟的人往往發覺可以責怪的人越來越少,因為人人都有難處。
【第92句】:平靜是最好的狀態,無論是平靜的拼盡全力,還是平靜的等待結果。追不上別人的節奏,也無需去追。保持住自己的節奏,吃自己應該吃的,做自己應該做的。學習贊美別人,同時贊嘆自己,這是定力,內心的定力。
【第93句】:“紅燈的愛”,是不合乎倫理道德、不合乎規律,不為社會所認同的愛。例如,沒有獲得對方同意,用各種手段一相情愿地追求,甚至逼迫對方順從。這種紅燈的愛,還有重婚、騙婚等行為,因為違反了法律,前途必定充滿危險。
【第94句】:【心靈禪語】背后說人是非,不僅自己的名譽受損,也結下惡緣。獲得好名聲,最重要的是有高尚的品德,愿意奉獻。有智慧的人不說他人過,亦不稱己德,不輕視眾生,處處為對方著想,隨時給人歡喜,就是最好的修行。
【第95句】:【佛心禪語】信仰是一種情感。信仰不是抽象的玄幻之物,更不是宗教的精神麻醉,而是一份扎根千千萬百姓心靈的真情實感。“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
【第96句】:佛門的空不是無,而是一種內心的余地和處世的和氣,智慧的寬恕,更是生命的自然,可以理解為是對生命一種活潑的見解,積極的追求,去發現世界所有的平常之物,平常之事,蘊含著生命本來的樸素與美好、精神與狀態。
【第97句】:浴大海者,已用于百川。念佛名者,必成于三昧。。亦猶清珠下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想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唐)飛錫《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
【第98句】:人一旦孤獨,就想找一個完全能讀懂自己的人。孤獨來源于自己對自己的足夠了解,因為足夠了解自己,就希望周圍的人也如此。如果你在這個世界上成長得隨波逐流,你會更容易滿足。如果你一直想成為一個完全了解自己的人,就注定了會一直孤獨下去,這便是成長的代價。
【第99句】:要有一種主動的承擔精神、奉獻精神、感恩精神、包容精神、分享精神。有了這種主動,就能夠在家庭中營造一種良好的、清凈的生活氛圍、禪修氛圍。
上一篇:佛語禪心文案句句都喜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