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敗棋有勝著】不能全盤否定,也有可取之處。明代歷史 圖書《千百年眼》:“諺語說:敗棋有勝著??上?,當局者迷, 看不到這一點。”
【第2句】:绱鞋不用錐子——針(真)好:針(真)行
【第3句】:刨嘴吃刨花——沒個飽
【第4句】:病入膏盲——不可救藥;沒法治;沒治了
【第5句】:【因禍得福,只在人為】(諺)本來是災禍臨頭,卻轉而獲得好運,這只靠著人為的努力。指人經過主觀努力,可以變被動力主動,變不利為有利。
【第6句】:【久住山林辨鳥音】見“家住山前識鳥音”。
【第7句】:【 方的不來來圓的】變換手法。菡子《糾紛》:“你別看樓志 清就這么‘熊’掉了,他的鬼點子可多呢!方的不來來圓的, 硬的不來來軟的?!?/p>
【第8句】:【公門好修行】(諺)公門:舊時的衙門。修行:本指學佛學道的修煉,此處指行菩事。指在衙門里供職,固然做傷天害理的歹事容易,但要為百姓做好事也很方便。 也作公門里好修行。 公門好修德。
【第9句】:【狗坐轎子——不識抬舉】(歇)本指不識抬和舉,轉指不懂得被人重視、贊譽或推崇。多用來責罵人不知好歹,不懂得接受別人的好意。 也作“狗坐轎子——不識人抬”。
【第10句】:鴨子浮在水面上——上面不動下面動
【第11句】:孔夫子出門——三思而后行
【第12句】:飯店里賣衣服——有吃有穿
【第13句】:【三貧三富才到老】(諺)三貧三富:多次的貧富變化。指人生一世,往往會經歷多次的貧富變化,不會一帆風順,一成不變。
【第14句】:【泥鰍難捉,人心難摸】(諺)泥鰍:魚類,體呈圓柱形,有黏液,光滑難捕捉。指人心難以摸清,就如同泥鰍難以捉摸一樣。
【第15句】:扁擔做桅桿一擔風險
【第16句】:【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金錢可以鼓勵人冒險。香港金庸《笑傲 江湖》:“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誰去背回尸首,賞三十兩銀子。”
【第17句】:千斤擔子眾人挑。
【第18句】:樹枝做拐杖一一光出岔子;凈岔子
【第19句】:【酒亂性,色迷人】(諺)酒能亂性,使人喪失理智;色能迷人,使人溺于淫欲。指人一旦沉迷酒色,就會釀成禍亂,導致墮敗。
【第20句】:【浪子回頭金不換】此俗語形容調皮搗亂的孩子一般都聰明,一旦改邪歸正,肯定是好樣的。它源自北宋時期?!袄俗印痹从谝粋€人名,北宋才子李邦彥。李邦彥是北宋大臣,才華出眾,性情豪爽,風流瀟灑,一表人才,寫起文章來思路敏捷,文筆精巧。他生長在民間,熟悉庸俗猥瑣的事情,待人接物也有一套辦法,善于應對,反應也快。他善于唱曲逗樂,常把街頭巷尾流傳的俗語編綴成詞曲,供人們傳唱。他給自己取名為“李浪子”。李邦彥擔任宰相時,沒有什么建樹,只是阿諛奉承、巴結諂媚,占個官位而已。京城里的人都把他稱為“浪子宰相”。后來,人們就用“浪子”來指那些不務正業的游蕩子弟。當然,浪子一回頭,還愁不是良相,還怕不露才能,金銀不換嗎?
【第21句】:隔山買?!恢?/p>
【第22句】:【賣瓜的誰肯說瓜苦】(諺)賣瓜的沒有說自己的瓜是苦的。指賣東西總要自夸東西好。泛指凡是自家的人或事,總不免要自夸自贊。 也作賣瓜的說瓜甜。 賣瓜的說瓜甜,賣醋的講醋酸。 賣糖的講糖甜,賣鹽的講鹽成。
【第23句】:【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諺)無門:沒有門徑。指禍或福的到來,是人自身招引的。 也作禍福無門皆自取。 禍福無門人自攀。
【第24句】:【狗咬尿泡——空歡喜】(歇)尿泡:膀胱。指白高興一場,什么好處也沒有撈到。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狗咬尿泡——虛歡喜。 狗撲尿泡——空喜歡。
【第25句】:媽媽見我把字寫得都擠在了一起,說:“快開電風扇,不然它們會出痱子的。”(河南·新鄉)
【第26句】:【刀瘡藥雖好,不割為妙】(諺)刀瘡藥:治刀傷的速效藥。指刀瘡藥縱然有奇效,總不如不犯傷痛為好。比喻事后補救的辦法再得力,也不如不出差錯和問題。
【第27句】:懶驢子拉磨——打一鞭走一步
【第28句】:龜兔賽跑——驕者必敗
【第29句】:【足球】“足球”,在當今世界體育運功項目中觀眾最多、影響最大,足球球星的榮譽和知名度最高??上?,中國足球的水平卻讓國人失望。然而,足球原來起源于中國。 1958年7月,時任國際足聯主席的阿維蘭熱博士來中國時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國。中國古代的蹴鞠就是現代足球的雛形。當時蹴鞠活功水平世界領先,高俅就是當時的“國腳”,在與高句麗的比賽中,一人連進三球,轉敗為勝,受到宋徽宗的稱贊,高俅因此“踢而優則仕”,可惜是個奸臣。那么,現代足球何時誕生的呢?人們公認1863年10月26日,即英格蘭足球協會成立之日為現代足球的誕生日?,F代足球傳人我國,是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最初是由英國人帶人香港,1908年在香港成立了中國現代足球運動的第一個組織——南華足球隊。1910~1948年,舊中國舉行的七屆全國運動會,足球均被列入正式比賽項目01913~1934年間,我國共參加過十屆遠東運動會,獲得八次足球比賽的冠軍。看來,不是中國人的素質問題,而是人為的思想觀念因素,思想問題不解決,足球水平不可能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不過,經過堅持不懈的奮斗,趕超世界水平是大有可能的。
【第30句】:【太公釣魚——愿者上鉤】見“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第31句】:船老大帶徒弟——從何(河)說起
【第32句】:牛皮燈籠抹黑漆——照里不照外
【第33句】:【囫圇吞卻一個棗】(慣)比喻對某種事物或理論不理解,籠統接受。
【第34句】:【眼不見為凈】沒有親見,不知道臟不臟,只當是干凈的。 凈,原指清潔,也指心中清靜。臺灣瓊瑤《船》:“你還不如不 回來,讓我眼不見為凈!”
【第35句】:弟弟吃飯總怕吃不飽,老是把碗盛得滿滿的,可又總是吃不完就放了筷子。媽媽說他是“眼睛大,肚子小——肚飽眼睛饑”。(廣西·柳州)
【第36句】:盼月亮從西出——沒一點指望(瑤族)
【第37句】:【八哥啄柿子——揀軟的吃】(歇)八哥:一種鳥,毛黑色,頭部有羽冠,經訓練,能模仿人說話的某些聲音。指欺負軟弱的人,拿軟弱的開刀。
【第38句】:【太平不用舊將軍】(諺)舊指當天下安定的局面形成后,皇帝就會采取各種手段,疏遠、排斥以致迫害開創大業的武將。
【第39句】: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圓(源)
【第40句】:【天無二日,人無二理】不論在哪里發生的事情,規律和道 理是相同的。明代《西游記》:“天無二日,人無二理。養育 孩童,父精母血,懷胎十月,待時而生。生下乳哺三年,漸成 體相。豈有不知之理!”
【第41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則俗語的意思是形容身為其事的人反而糊涂,猶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它源自宋歐陽修《新唐書·元澹傳》:“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何所謂疑而不申列?” 這段話是唐朝的大臣魏光上書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訂過的《類禮》(即《禮記》列為經書,也就是作為儒家的經典著作)。玄宗當即表示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細校閱一下,再加上注解。不料,右丞相張說對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說,現在的《禮記》,是西漢戴圣編纂的本子,使到現在近千年;再說東漢的鄭玄也已加了注解,已經成為經書,有什么必要改用魏征的本子呢?玄宗覺得說的也有道理,便改變了主意。但元澹認為,本子應該改換一下。為此,他寫了一篇題為《釋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觀點?!夺屢伞肥遣捎弥骺蛯υ挼男问綄懗傻?。先是客人問:“《禮記》這部經典著作,戴圣編纂、鄭玄加注的本子與魏征修訂的本子相比,究竟哪個好呢?” 主人回答說:“戴圣編纂的本子從西漢起到現在經過了許多人的修訂、注解,互相矛盾之處很多,魏征正是考慮到這些因素而重新修訂,誰會想到那些墨守成規的人會反對!” 客人聽后點點頭說:“是啊,就像下棋樣,下的人反倒糊涂,旁觀者卻看得很清楚?!?原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是指下棋,圍觀者清,確實如此。
【第42句】:【大風刮不了多日,親人惱不了多時】(諺)就像狂風刮來不會持續很長時間一樣,親人之間的矛盾沖突也只是暫時的。指親人之間怨嫌最容易開解。
【第43句】:老牛倒嚼——細品滋味
【第44句】:【鼻子穿索子】(慣)索子:繩子。 比喻被人牽制,聽命于人。
【第45句】:給漏底燈盞加油——永不滿足
【第46句】:做夢抓大印——官迷心竅
【第47句】:【 東山的土地爺,到西山就不靈了】各管一方,管不了別人的 事情。或說:東頭的火神爺,到西頭就不靈了。西戎《豐產 記》:“辦法是條好辦法,金皇后玉米比普通玉米產量高,這 我并不懷疑,這幾年在報上??匆娺@方面的情況,可是東山 的土地爺請到西山靈不靈,我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第48句】:【爬得高,跌得腫】(諺)指向上爬得越高,跌下來必定傷得越重。比喻人追求名利的欲望越強烈,失敗起來就越慘重。也比喻權勢越大,所承擔的風險就越大。 也作爬得高,跌得重。 爬得越高,跌得越慘。 攀得高,跌得重。
【第49句】:聽我大聲喊同學的綽號,爸爸氣得直瞪眼:“揭人別揭短,打人別打臉。知道不?雨不大濕衣裳,話不多惱斷腸:還不快去認錯!”(河南·唐河)
【第50句】:隔皮選西瓜——難識貨
【第51句】:【大廟不收,小廟不留】(慣)形容孤苦無依,無人收留。 也作“大廟不收,小廟不要”。
【第52句】:【殺人一萬,自損三千】(諺)兩軍對戰,即使打了勝仗,殺死敵方一萬人,己方也得損傷三干。指打仗就得有犧牲,縱然是戰勝的一方,也免不了要付出傷亡代價。 也作殺人一千,自損八百。 殺人三干,自損八百。
【第53句】:【打孩子,娘出來】娘會出來保護孩子。指迫使主要人物 出面。傳記圖書:“打孩子,娘出來。我痛擊張學良,看張作 霖還露不露頭!”
【第54句】:【船里不漏針】(諺)指船身嚴實,針要是丟了,必定是船內人拿走的。比喻丟失東西或走漏信息,總是與內部人有關。 也作船底不漏針,漏針沒外人。 船里不漏針,漏針船里人。
【第55句】:【除了死法有活法】(諺)除去原本固定的辦法,更有許多靈活變通的辦法。指做事不要死守成規,只要放開思路,辦法很多。
【第56句】:【冷飯好吃,冷語難受】(諺)冷湯冷飯倒也吃得,冷言冷語卻叫人難以忍受。指冷嘲熱諷的話最傷害人的自尊心。 也作冷湯冷飯好吃,冷言冷語難受。 冷泡飯好吃,冷面孔難受。
【第57句】:【餃子】“餃子”,在我國是流行最廣頗受歡迎的一種食品,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餃子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來自民間傳說,一是來自文字記載,各自成趣。先說民間傳說。古時候,一位叫蘇巧生的御廚技藝高超,一年臘月二十九,為皇上做了九十九個花樣的飯菜,皇上十分滿意。夜里他想:明天是除夕,再做一樣菜,即可回去與家人團聚了。翌日,蘇巧生正為如何做好最后一樣菜發愁時,突然看到案子上有余下的羊肉和菜,便將其混合剁碎,擱上調料,用白面包了許多小角角,置于鍋里煮熟,奉給皇上。誰知皇上食后龍顏大悅,忙問:“此乃何菜?”蘇巧生脫口而出:“角食也?!笔撬l明了水餃。之后,民間便流傳過年包角食吃的習俗,這就是過年包餃子的由來。再說文字記載。餃子始于先秦,源于餛飩。據《通雅·飲食》記載,餛飩因渾氏、屯氏兩人發明而得名。當時的餛飩,“形如偃月”,也就是像彎彎的月亮。這種餛飩就是原始的餃子?,F珍藏在故宮博物院里新疆吐魯番唐墓中出土的幾只古代餃子,形狀就似偃月。在唐墓中出土實物水餃,證明水餃歷史比較悠久。宋代開始有“賀歲吃角子”的風俗。北方人稱“角”為“交”,故而叫餃子。賀歲吃餃子取意“更歲角子”。這一風俗一直延續至今,大年初一起五更吃餃子,必不可少。常言道“初一餃子初二面”。明代餃子別稱“餃餌”、“粉角”、“扁食”等。張自烈《正字通·食部》:“今俗餃餌,屑米面和飴為之,干濕大小不一?!?可見,當時的餃子同現在的制法和品種已很相似。
【第58句】:貓兒聞見腥氣——死纏不走
【第59句】:【打好了江山殺韓信】(慣)韓信:淮陰(今江蘇淮陰市西南)人,西漢初年軍事家。楚漢戰爭時,為劉邦出謀劃策,攻占關中,后被劉邦封為齊王,不久率兵與劉邦會合,滅項羽于垓下。漢立,改封為楚王。 被誣告謀反,降為淮陰侯,又被告與陳孺勾結謀反,為呂后所殺。比喻事成之后把有功之人一腳踢開。
【第60句】:【泥牛入海無消息】不知道后來情況,沒有下文。成語:杳 如黃鶴。清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此時那兩個錢莊干 事的人等了好久,只等一個泥牛入海,永無消息。只得寫信 到上海去通知?!?/p>
【第61句】:奶奶背糧食去磨,我奪過來替她背上。奶奶在后面一個勁兒說“累了就放下歇歇”,我卻一直背到磨坊里。奶奶心疼地說:“你這孩子,真是寧讓累死牛,不叫擱住車?!保ê幽稀べ葞煟?/p>
【第62句】:【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釋義:比喻不能被一種行不通的辦法難倒,還要想別的辦法。例句:沒關系,陸路不通水路通,反正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咱們趁早另想辦法。
【第63句】:【算總帳】(慣)指把過去所有的錯誤、罪行加在一起清算。
【第64句】:小紅學習成績好,但很驕傲,經常自稱是學習成績最好的人。媽媽知道后,對小紅說:“別人夸,一枝花;自己夸,爛冬瓜。學問知識無止境,一山還比一山高。你是不能驕傲的。”(廣東·龍門)
【第65句】:【受盡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見“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第66句】:【綠豆皮兒——青退】(歇)青:青色,綠豆皮的顏色,諧“請”。退:本指脫去(皮),轉指退還。指請求退還。
【第67句】:【有智不在年高】(諺)有智謀不在于年齡大小。指拔尖的人才往往出于青年人中。
【第68句】:門縫里看大街——眼光狹窄
【第69句】:【剪不斷,理還亂】原為李煜詞中的語句,指一種說不清 楚、擺脫不了的情緒。臺灣朱秀娟《女強人》:“你是個十足 女性的母親,渾身上下充滿了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p>
【第70句】:【亂七八糟】“亂七八糟”是人們常用的口頭語,用來形容雜亂無章、一片混亂的一個詞語。這詞源自歷史上的兩次叛亂,一次是西漢時的“七國之亂”,一次是西晉時的“八王之亂”。西漢景帝時,膨脹起來的諸侯王勢力已危及到皇帝的統治。漢景帝采納晁錯的意見,削減諸侯王的領地和特權,引起諸侯王的強烈不滿,吳王劉漳串通楚王、趙王、膠東王等六王,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聯合起來叛亂。漢景帝聽信讒言,錯殺了晁錯,仍不能退兵。最后,派大將周亞夫領兵平定了這場叛亂。史稱“七國之亂”。西晉晉武帝司馬炎死后,他的兒子司馬衷做了皇帝,司馬衷昏庸無能。有一次他外出,聽到青蛙的叫聲,便問侍從:“為官乎,為私乎?”是說這些青蛙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侍從聽后,哭笑不得,只得說,在官田為官,在私田為私。這樣的皇帝當然掌不了權,結果大權落到其外祖父楊駿手中。司馬衷的皇后賈后野心勃勃,欲掌皇權,她設計謀殺了楊駿,請汝南王司馬亮輔佐,后又對汝南王不放心,便派楚王司馬韓殺死了汝南王。后來趙王司馬倫發動政變,殺死賈后,自立為帝。這又引起其他一些諸侯王的強烈反對,先后又有五個王參與了這場叛亂,最后,以司馬衷被毒死,另立一個新皇帝結束。這場叛亂持續了十六年,先后有八個王參與了叛亂,史稱“八王之亂”。 “七亂”、“八亂”,人民災難深重,將社會搞得一團糟,后人將兩次叛亂聯系起來,造出一個“亂七八糟”的詞來。
【第71句】:【新官上任三把火】三把火,用三把柴禾燒出來的熱量。 謂新官上任,有點熱情,但不會持續很久。姚雪垠《李自 成》:“但是別看他新官上任三把火,到頭來也是無能為力。”
【第72句】:【吃得端午粽,還要凍三凍】釋義:吃過端午節的粽子,還要一凍再凍。形容端午節后天氣仍可能返寒。
【第73句】:【牽牛鼻子】(慣)比喻抓住關鍵或要害。
【第74句】:【摳人碗底】(慣)碗底:剩飯。指靠給人干活為生。 也作摳人家飯碗底。 摳人家碗底。
【第75句】:【拼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諺)剮:舊時凌遲處死,即割肉離骨。作好了身受極刑的準備,就敢于打倒皇帝。指只要豁出一條命,就什么事都敢做。 也作拼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打。 破著一身剮,皇帝也對打。 豁出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第76句】:【長江后浪催前浪】喻事物不斷向前發展,也指催趕。馬 南邡《燕山夜話》:“許多年輕的人所創造的巨大成績,只能 證明一條基本規律,這就是新生的力量總是不斷在生長,總 是不可戰勝的。這真好像長江后浪催前浪,一輩新人換舊 人?!?/p>
【第77句】:清晨的太陽——光芒萬丈;滿紅火
【第78句】:【沒請來財神,倒貼了些香表紙銀】(慣)財神:財神爺,迷信指能使人發財致富的神。香表紙銀:迷信的人用來燒化敬神用的香和紙錢等物。比喻沒賺上錢,反而受了損失。
【第79句】:【風潮過了世界在】(諺)風潮:比喻群眾性的運動。風潮來了一陣子,過了以后一切又照常。指人不可盲目趕潮流、趕風頭,要冷靜處世,把眼光放遠,把腳跟站穩。
【第80句】:【船不離舵,客不離貨】(諺)舵(du。):船上控制方向的工具。就像船不能離開舵一樣,客商不能離開自己的貨物。指客商離開貨物,沒有保管好,就容易失盜。也指貴重財物必須隨身帶好。
【第81句】:【不會念經,休做和尚;不會绱鞋,休做皮匠】(諺)绱鞋:把鞋幫、鞋底縫到一起。指會念經文的,才有資格當和尚;會绱鞋的,才有資格當皮匠。泛指干哪一行的,必須熟悉哪一行的業務。
【第82句】:麻雀當家——七嘴八舌
【第83句】:【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此心愿,只是力量有限,辦不到。成 語:力不從心。海外陳若曦《向著太平洋彼岸》:“教授死的 死,病的病,剩下的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84句】:【客大壓店,店大壓客】見“店大欺客,客大欺店”。
【第85句】:【槍對槍,刀對刀】見“刀對刀,槍對槍”。
【第86句】:【抬頭老婆低頭漢】(諺)老婆:已婚婦女的俗稱。走路昂揚著頭的婦女,性格往往強悍;走路低著頭的漢子,處事往往多疑。指仰頭女性和低頭漢子大多是強悍有心計的人。 也作抬頭的女人低頭的漢。 仰臉的女子低頭的漢。
【第87句】:【 身入寶山不識寶】指認識不到事物的價值。類似的:身 在羊群不認羊。成語:熟視無睹。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 “你可真是身在寶地不識寶啊。我要是早知道早就來了。”
【第88句】:手電筒朝外——專照別人,不照自己
【第89句】:手榴彈的尾巴——拽不得
【第90句】:【白紙寫黑字】(慣)指有了可靠的文字憑證。 也作白紙上畫著黑字兒。 白紙黑字。
【第91句】:【英雄無用武之地】此俗語意思是一個人再有才能,如果沒有機會和平臺(條件)去施展也是枉然。后來喻有才能者無施展的環境或機會。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韓信,他曾受胯下之辱,他在羽項部下不得重用,但到了劉邦那里便能大展身手,成為中國軍事史上的奇才。此語源自宋代司馬光《資治通鑒》?!顿Y治通鑒·卷六十五·漢紀五十七·孝獻皇帝·建安十三年》:“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將軍量力而處之!”這段話展開來講就是:東漢末年,曹操靖北后,南攻荊州。劉備勢單力薄,不能和他抗衡,被迫逃至夏口。諸葛亮主動請纓,與魯肅一道往東吳去覲見孫權,以“激將計”來游說孫權聯合抗曹。諸葛亮說:“值天下大亂,公據江東。吾主聚眾于南,與操逐鹿中原。今曹已掃北,乘勢南下,大破荊州,威震四海。吾主英雄無用武之地,故遠遁于此。望公量力而為,若能合吳越之眾,戳力拒之,事宜早決。否則,按兵束甲,俯首稱臣,北面而事之。觀公外似臣服,內實躊躇,當斷不斷,禍將至矣。”
【第92句】:【 百無一用是書生】讀書人缺少實踐能力。張潔《無字》: “她對知識分子是太了解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眼前就放著 那么一個樣板?!?/p>
【第93句】:【夫妻無隔夜之仇】釋義:比喻夫妻之間的矛盾會很快消除。例句:畢竟夫妻無隔夜之仇,胳膊曲了往里彎,到了此時也就不同他吵鬧了。
【第94句】:【交人交心,澆樹澆根】釋義:交朋友要真誠。例句:“交人交心,澆樹澆根,人不能不講良心,也不能不識抬舉。”
【第95句】:【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諺)舊時封建禮教認為臣對君、子對父必須絕對服從,乃至死而無怨。
【第96句】:【更上一層樓】釋義:比喻再提高或再前進一步。這是王之渙《登鸛雀樓》詩句。例句:野心勃勃的張作霖再不甘心蟄伏洮南一隅,又要“更上一層樓”了。
【第97句】:【下藥捻兒】(慣)比喻設計害人。
【第98句】:【開弓不放箭】(慣)比喻只造聲勢而不行動。 也作“只拉弓,不放箭”。
【第99句】:【吃了橘子就忘了洞庭山】(慣)洞庭山:在太湖中,屬吳江縣,有洞庭東山和洞庭西山,盛產橘子。比喻人忘本,得到了好處卻忘了這好處的來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