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執法不留情,留情法不容】(諺)指執法者應秉公辦案,不徇私情。
【第2句】:【水平不流,人平不語】人心中無事就平靜,有不平的事情, 就會說出來。相關的:物不平則鳴。明代《醒世恒言》:“常 言道:水平不流,人平不言。這班閑漢替過遷衙門打點使 錢,亦是有所利而為之。若是得利均分,倒也和其光而同其 塵了。因有手遲腳慢的,眼看別人賺錢,心中不忿,卻去過 老面前搬嘴?!?/p>
【第3句】:【鵝食盆里不用鴨插嘴】(諺)指鵝吃食的盆里,容不得鴨插進嘴來吃食。比喻人各有各的所得,不能任由別人去搶奪。
【第4句】:吃過黃連喝蜜糖——苦盡甜來
【第5句】:【前留三步好走,后留三步好行】釋義:做事留有余地有好處。例句:“我們不要占便宜,前留三步好走,后留三步好行?!?/p>
【第6句】:【二月間的桃子——不熟】(歇)本指桃子尚未成熟,轉指對人或事物不熟悉。
【第7句】:【西方不亮東方亮】見“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
【第8句】:觀棋不語真君子,舉手無悔大丈夫。
【第9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釋義:善:做好。利:鋒利,精良。器:器具,工具。工匠要做好活,必須事先把工具磨鋒利。比喻要想做好工作,事先一定要把所用的工具準備好。例句:常言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見工具之利否,同工作效果是大有關系了。
【第10句】:【移樹無時,莫教樹知】(諺)移栽樹木并沒有一定的時間,只要不讓樹木感覺到就行。指移樹最要緊的是不傷根須,不去原土。
【第11句】:牛郎織女哭梁祝——同病相憐
【第12句】:【入地無門,升天無路】見“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第13句】:【姓賈的姑娘配姓賈的小子——賈門賈氏】(歇)見“賈家的姑娘嫁賈家——賈門賈氏”。
【第14句】:【長牛短馬一鞍驢】釋義:這是評論牲畜好壞的經驗。牛身子要長,馬身子要短,驢身子一鞍子正合適。例句:這馬早上牽來的時候、我看過了。常言道:“長牛短馬一鞍驢?!笨催@馬身架團團的,倒是個材料。
【第15句】:【先生講書,屠夫講豬】(諺)先生:教書先生。屠夫:以宰殺豬羊為專業的人。教書的先生說起話來總離不了書,殺豬的屠夫說起話來總離不了豬。指人們在談話中總離不了本行的話題。
【第16句】:【猛火烤不出好燒餅】謂做事要細心,不能急躁。王杏元 《綠竹村風云》:“俗話說:猛火烤不出好燒餅。綠竹村這 一陣風搭起來的互助組,合上沒多久,雞腳高來鴨腳低, 組里就發生矛盾了?!?/p>
【第17句】:【遇事慢開口,矛盾繞著走】指回避困難,怕負責任。或說: 說話慢開口,遇事繞著走。圖書:“遇事慢開口,矛盾繞著 走。攔權推事,敷衍塞責,隨波逐流,八面玲瓏,耽誤不耽誤 工作無所謂,不威脅烏紗帽的安全就是最大的原則。”
【第18句】:【有牛使牛,沒牛使犢】以次者代替。犢,也說:驢。電視 ?。骸鞍骋彩菦]有辦法,她爹病了,只好沒牛使犢,讓孩子也 幫著抬水。”
【第19句】:鋼錘砸鐵砧——硬碰硬
【第20句】:【病篤亂投醫】(慣)篤:(病勢)重。指病勢危急時就毫無選擇地亂請醫生診治。也借指事到緊急時就盲目向人求助。 也作“病急亂投醫”。
【第21句】:【七情六欲】“七情六欲”一詞,源于儒家典籍。“七情”是儒家所指的人的七種感情,語出《禮記·禮運》,指人的喜、怒、哀、懼、愛,惡、欲,是與生俱來的,不用學習。中醫講的七情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感的總稱。七情的變化,一般屬于生理活動范圍。而“六欲”是指人的各種欲望,《呂氏春秋·貴生》對六欲作了解釋,東漢高誘作了注釋,認為所謂六欲,是指生、死、耳、目、口、鼻。佛教引進后,從佛家角度對六欲作了新的概括,佛家以色欲、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為“六欲”。后來,人們把“七情”和“六欲”聯系起來,用來泛指人的各種感情和欲望。如《金瓶梅詞話》“單道世上人,營營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的關頭,打不破酒色財氣圈子。”直到現在,“七情六欲”一詞還經常被使用。
【第22句】:【是親三分向,是火熱如炭】(諺)舊指人情從來就是有親必顧的。 也作是親三分向,是火就熱炕。 是親三分向,是灰熱過土。 是親三分向,不親不一樣。
【第23句】:十步九回頭——難舍難分
【第24句】:【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只要堅強,就能克服困難。劉 彥林《東風浩蕩》:“工人們說: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 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p>
【第25句】:我有個叔叔,最喜歡去別人家里玩,而且玩得十分高興,可一回到家就愁眉苦臉的。嬸嬸說他是:“出門歡喜進門愁,笑臉掛在門外頭?!保ㄖ貞c·奉節)
【第26句】:鄰居家的曉亮對爺爺說:“人死了就什么也不用做了,那多好??!”爸爸說:“好死不如歹活哩,你沒聽說過‘寧在陽間喝口水,不到陰間當小鬼’嗎?”(河南·林州)
【第27句】:【求人不如求己】(諺)指求助于別人,不如自己努力來得可靠。
【第28句】:【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不再有希望,此為人生的大悲哀。 巴金《家》:“人說:哀莫大于心死。我的心早已死了。我不 該再到你們公館里來,打擾你們。”
【第29句】:【過一天,算一天】混日子。類似的:拖一天,是兩晌。成 語:得過且過。巴金《寒夜》:“你不要老想這些事,在這個年 頭誰不是過一天算一天,能夠活下去就算好的了?!?/p>
【第30句】:【狗熊的舅舅——猩猩】(歇)猩猩:諧“惺惺”。形容聰明。也指聰明的人。
【第31句】:【開綠燈】(慣)比喻為某些事或人提供便利條件。
【第32句】:【 不蒸包子蒸口氣】蒸、爭同音借用,謂要爭氣。包子,也 說:饅頭。浩然《艷陽天》:“就這樣干下去吧!不蒸包子蒸 (爭)口氣,給咱們婦女爭口氣。”
【第33句】:【身大力不虧】(諺)指身材高大的人,力氣往往不會小。
【第34句】:【不知道哪塊云彩有雨】情況不好判斷。浩然《艷陽天》: “滿天的云彩,你知道哪一塊云彩有雨呢?不給自己留個退 腳的地方,將來不是自找苦吃嗎?”
【第35句】:【雞毛飛不上天】借指人沒有能耐,成不了大事。亦可反 用。劉紹棠《二度梅》:“魚兒上不了樹,雞毛飛不上天,我天 生的不是官材。”
【第36句】:【士為知己者死】釋義:愿為知心的人做任何事情。例句:去年我們給他辦好了去港的手續。這次是他不愿去了。他說:“士為知己者死,生為藥廠人,死為藥廠鬼!
【第37句】:【不可同日而語】(慣)不能放在同一時間來談論。指差距太大,無法相提并論。
【第38句】:【霸王的弓——越拉越硬】(歇)霸王:指楚霸王項羽。傳說楚霸王項羽身材高大,力能舉鼎,用的弓又重又硬。比喻人的態度越來越強橫。
【第39句】:【在京和尚出京官】(諺)指在京城的和尚往往吃香,就好比離開京城的京官在地方上吃香一樣。
【第40句】:半江中蓋房子——從何做起
【第41句】:鼻梁上掛鑰匙——開口
【第42句】:吃蜂蜜說好話——甜言蜜語
【第43句】:十二歲進敬老院——福享早了
【第44句】: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圓(源)
【第45句】:【黃鼠狼夸它孩兒香,刺猬說它孩兒光】釋義:比喻誰都覺得自己孩子好。例句:“這大概就叫黃鼠狼夸它孩兒香,刺猬說它孩兒光。然乎?”江學輝笑嘻嘻地插上說。
【第46句】:【打黑槍】(慣)指在暗處向人開槍射擊。 也作“打冷槍”。
【第47句】:【門口掛笊籬——小店】(歇)舊時北方有的地方小客店,常以笊籬代替招牌,懸掛在門口。指小客店。
【第48句】:【大炮不靠吹,火車不靠推】釋義:比喻說大話、吹牛皮沒有用。例句:大炮不靠吹,火車不靠推(yipinjuzi.com)。不能光憑嘴皮硬,真要動手,看你敢不敢!
【第49句】:【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富貴需要努力爭取,不是輕易 得來的。明代《西游記》:“師父,你常以思鄉為念,全不似個 出家人。放心且走,莫要多憂。古人云:欲求生富貴,須下 死工夫?!?/p>
【第50句】:【熱臉貼冷屁股】(慣)比喻向人獻殷勤,卻受到冷遇。 也作熱臉碰個冷屁股。 熱臉挨了個冷巴掌。 熱氣呵冷臉。
【第51句】:【紅娘】現常把為未婚男女牽線搭橋的介紹人稱為“紅娘”。這一稱謂源于元代劇作家王實甫的《西廂記》,成于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的茍慧生。元代著名劇作家王實甫的《西廂記》,講述了一個優美的愛情故事:唐貞元年間,書生張君瑞進京趕考,與已故相國之女崔鶯鶯相識于蒲州東十里的普救寺,兩人一見鐘情,情愫暗生。由于老夫人從中作梗,一對情人苦苦相思。鶯鶯的丫環紅娘十分機靈,見小姐每日愁眉不展,便想辦法為他們穿針引線,傳遞情書,并將小姐的情況告訴張生。后來,在紅娘的幫助下,鶯鶯終于不顧禮法束縛,和張生私訂終身。但是,老夫人知道此事后,要棒打鴛鴦,拆散他們倆。又是機智的紅娘勇敢地站出來,抓住老夫人的弱點加以要挾,使老夫人不得不承認既成事實,使得一對情侶終成眷屬。劇本是死的,只有搬上舞臺才能演活,才有更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演活紅娘的是京劇表演藝術大師荀慧生,他改編創作并成功演出了《紅娘》一劇,成為茍派的重要代表劇目。荀派傳人宋長榮被譽為“活紅娘”。
【第52句】:重槌敲重鑼——響當當
【第53句】:【物不平則鳴】(諺)比喻人在受到不公正對待時,就會嗚叫呼冤。
【第54句】:爸爸買了很多蘋果,準備分給叔叔一點兒,就叫媽媽到鄰居家去借秤。媽媽去了很久沒有回來,爸爸惱火地對我說:“快去叫你媽回來,怎么搞的,莫不是在‘抱窩’?”(湖南·道縣)
【第55句】:漚爛的花生——不是好仁(人);沒有好仁(人)
【第56句】:【一招鮮,吃遍天】(諺)一招:本指武術上的一個拳式動作,此處指技藝行業的一手絕活。天:天下各地。指在技藝方面有一手絕活,無論走到哪里都很吃香。
【第57句】:【困頭兒上不算計,圈底兒下卻算計】(慣)困(qun):古代一種圓形的糧倉。糧滿倉時不計劃用糧,倉里快沒糧時才開始計劃。比喻錢快花完時才注意節約。
【第58句】:爺爺三天兩頭讓奶奶給他做玉米面餑餑吃。我問爺爺:“您怎么那么愛吃玉米面餑餑?”爺爺笑著說:“魚生火,肉生痰,玉米‘面餑餑保平安。你看,爺爺已經七十多歲,身體還這樣硬棒!”(河北·豐寧)
【第59句】:【蹬渾水】(慣)比喻跟著人干壞事。
【第60句】:城墻上的草——風吹兩邊倒
【第61句】:【要知山下路,須問去來人】(諺)要知山下路的難易走向,還得問問過往的行人。比喻要了解真實情況,還應向實踐著的人請教。
【第62句】:【閻羅王面前,須沒放回的鬼】閻羅王:也稱閻王、閻羅,佛教指掌管地獄的神。比喻貪婪之人,絕不會放走到手的錢財。
【第63句】:【兒大不由娘】釋義:孩子大了,母親管不了。例句:“我早就說給他問個媳婦,就把心收住啦,人家硬不!兒大不由母,我也管不了!”
【第64句】:【打虎打頭,殺雞割喉】(諺)指凡事必須從要害處入手,才能奏效。
【第65句】:一個師傅一路拳——各有各的打法
【第66句】:【年里不老日里老】(諺)指老年人是在不知不覺中一天一天衰老的。
【第67句】:【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諺)指知道滿足就能永遠保持快樂,能夠忍讓就能永遠保持安寧。 也作知足心長樂,能忍身自安。 知足身常樂,能忍心自安。
【第68句】:白開水畫畫——清(輕)描淡寫
【第69句】:【天字第一號】(慣)舊時常用《千字文》文句的字來編排序號,“天”是《干字文》首句“天地玄黃”的第一字,“天字第一號”就是第一的意思。后借指最大、最好或最突出、最重要的。
【第70句】:【囚人夢赦,渴人夢漿】(諺)赦:赦免。漿:湯水。囚犯常夢到自己被赦免釋放,口渴的人常夢到有湯水供自己喝。指心里想什么,就容易夢到什么。
【第71句】:鈷子碰著銼子——死對頭
【第72句】:【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謂新陳代謝是普遍規律,無須留戀 舊的。類似的:腐肉不去,新肉不長。臺灣梁實秋《雅舍小 品四集》:“要教導父母,莫要心疼,舊的不去,新的不來?!?/p>
【第73句】:【烏鴉叫不祥之兆】烏鴉,俗稱老鴰,是一種常見的益鳥,“烏鴉反哺”是出了名的。這么好的鳥類,人們反而嫌棄它,原因何在?完全是人們對它的生活習性的誤解,烏鴉長得一身黑(天下烏鴉一般黑),叫聲難聽,喜食腐肉,又總在寒冷的冬天和曠野里出現,形成一幅枯木寒鴉的凄涼景象,故人們就把烏鴉與悲慘氣氛聯系起來。人們為了貶斥烏鴉,還給它編了一個故事。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有個文人叫公冶長,他能聽懂鳥語。有一天他在樹林里看見一只烏鴉,烏鴉對他說:“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有一狼拖羊,快點去,莫慌張,你吃肉,我吃腸,腸子掛在樹枝上!”公冶長趕到南山,果見一惡狼拖著一只羊。他把狼趕走了,把羊帶回家。由于興奮過度,吃完肉后忘了把羊腸給烏鴉掛在樹上。記仇的烏鴉發誓報復他。后來,烏鴉又唱了同樣的歌騙公冶長去另一個地方,公冶長趕去一看,原來是強盜剛殺了人的作案現場。正當他嚇得要走開時,公差來了,把他捉去了公堂。這件事傳出去之后,人們都知道公冶長坐牢是被烏鴉害的。從此,就認為烏鴉叫是想要害人,是不祥之兆。
【第74句】:【種一葫蘆收一瓢】(慣)撒下一葫蘆種子,收獲一瓢糧食。形容糧食產量太低。
【第75句】:【寧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諺)寧愿受苦受累,也不沾羞蒙辱。指肉體上的苦累無所謂,關鍵是不可使人格受到玷污。
【第76句】:一次吃午飯,媽媽讓我多吃豆腐,我不想吃。媽媽說:“魚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多吃豆腐好處多著呢!”(河南·許昌)
【第77句】:【偷雞不成蝕把米】(慣)雞沒偷成,還損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倒吃了虧。 也作偷雞不著蝕把米。 偷雞不著白蝕米。 偷雞不成白搭上幾把米。
【第78句】:【癩蛤蟆上腳面,不咬人膈應人】釋義:腳面:腳背。膈應:厭煩。比喻人行為讓人惡心、厭煩?!吧夏_面”又作“爬到腳背上”。例句:小瑩一甩辮子沖了過去:“癩蝓蟆上腳面,不咬人膈應人!”說完,唾了一口,扭頭走了。
【第79句】:扁擔挑缸——兩頭失塌;兩頭滑脫;兩頭耍滑
【第80句】:【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釋義:雞狗的叫聲都能聽到,人們卻直到老死也不互相來往。這是老子的話,《老子》八十章:“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現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單位之間,地區之間互不聯系,互不通氣。例句:黨委各委員之間要把彼此知道的情況互相通知、互相交流。這對于取得共同的語言是很重要的。有些人不是這樣做,而是像老子說的“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結果彼此之間就缺乏共同的語言。
【第81句】:【夾著尾巴】(慣)1形容狼狽逃跑的樣子。2比喻隱瞞錯誤。3形容隱藏張狂本性。
【第82句】:媽媽叫我干活,我說正寫著作業沒有空。媽媽說:“你啊,叫你干活比拉牛上樹還難?!保◤V東·封開)
【第83句】:【條條大路通羅馬】此語比喻用不同的方法可以達到相同的目的,實現同一目標。它的反面是“一條道走到黑”。那么,為什么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呢?公元三世紀,羅馬在統一意大利之后,由一個小小的城邦發展為強盛的國家,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為了便于自己的軍事和政治統治,它修建了以羅馬為中心向四面八方輻射的大道,使交通更加便利,從而溝通了各城市和行省之間的文化交流,促進了商業貿易,各地產品如葡萄、橄欖,金屬、紡織、陶器、玻璃、谷物、酒等等的貿易交換達到了空前的地步。于是,歐洲各地便有了“條條大路通羅馬”這樣的傳語。后來,傳遍了世界各地,成了固定的語匯。
【第84句】:【滿招損,謙受益】此俗語淺顯易懂,自滿會招來損害,謙遜會有諸多益處。此俗語源自《尚書·大禹謨》。相傳遠古時代,“苗”這一偏遠部族不服中原統治,舜帝命禹率軍征戰。禹雖然極力鼓舞士氣,但三旬之后,苗部族仍然未被征服。一個名叫益的人提建議說:“只有德行才能感動上天,天運是不可違逆的。滿招損,謙受益,這是天道。至誠可以感神,更何況一個苗部族!”禹表示贊同,接著就班師回朝了。正是由于堅持“滿招損,謙受益”的信條,堯舜禹三代成為中國社會形態的典范。毛澤東的“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化用了“滿招損、謙受益”,并賦予它全新的內涵,也成了至理BBB。
【第85句】:【露水見不得太陽】比喻難以存在,時間長不了?;蛘f:露 水見風就會干。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好好好,抗戰 快到頭了,咱們拼命干吧,日本鬼子就完蛋啦!“嗨,小鬼子 是露水見不得太陽了!”’
【第86句】:啞巴貍貓抓耗子——悶逮
【第87句】:【一問三不知】“一問三不知”現在的用法是形容什么也不知道或抵觸回答問題。源自春秋時期?!蹲髠鳌ぐЧ吣辍酚涊d:晉國的荀瑤率兵攻打鄭國,荀文子因為對敵情不甚清楚,所以建議不可輕舉妄動。他說:“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人之,不亦難乎?”意思是說,作為一名指揮員謀劃軍事行動,自開始到中間,再到末尾都要搞清楚,而后再進攻。現在我們這三種情況都不知道,這不是作難嗎?明代姚福在《青溪暇筆》中也說:“俗謂忙遽日三不知,即始、中、終三者,皆不能知也?!庇纱丝芍?,所謂“三不知”,原是指某人對某件事情的開始、經過、結果而言的。
【第88句】:【煮夾生飯】(慣)夾生飯:半生不熟的米飯。比喻做開頭沒做好、以后也很難做好的事情。也比喻繼續做先前沒有做好的事情。
【第89句】:【響鼓不用重錘】釋義:比喻聰明人不用說,稍加指點就能領會?!爸劐N”又作“生錘”、“重錘敲”。例句:響鼓不用重錘,李三旺一下子明白了。他豁然開朗地說:“這么說,我今天有點莽撞?”
【第90句】:【遲是疾,疾是遲】(諺)疾:快速。 慢,就是快;有時太快,事情反而慢了。指事情不能只圖快,慢一點,穩重而求實,結果反而快了。
【第91句】:【四喜丸子】“四喜丸子”是婚宴上的必備菜。相傳,四喜丸子創制于唐朝年間。有一年朝廷開科考試,各地學子紛紛涌進京城,其中就有張九齡。發榜當日,衣著寒酸的張九齡居然中得頭榜,人們深感意外?;实垡蛸p識其才智,便將他招為駙馬。當時正值張九齡家鄉遭水災,父母背井離鄉,杳無音訊。舉行婚禮那天,張九齡正巧得知父母下落,便派人接至京城。喜上加喜,張九齡高興之余,便叫廚師烹制一道吉祥的菜肴,以示慶賀。菜端上來一看,四個炸透蒸熟并澆以湯汁的大丸子。張九齡問其寓意,聰明的廚師答道:“此菜為‘四圓’:一喜,老爺頭榜題名;二喜,成家訂婚;三喜,做了乘龍快婿;四喜,合家團圓?!睆埦琵g聽后開懷大笑,連連稱許,說道:“‘四圓’不如‘四喜’響亮好聽,干脆叫它‘四喜丸’吧?!边@“四喜丸子”一傳就是一千多年。
【第92句】:離了小丑不成戲。
【第93句】:我吃飯的時候,總愛把飯粒撒得滿地都是。媽媽說:“你吃飯怎么像種飯似的?”(河南·上蔡)
【第94句】:長江里的浪頭——后浪推前浪
【第95句】:【無記名投票】現在,我國選舉制度規定采用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選舉。本來是將寫好的選票輕輕放入投票箱內,為什么非要“投票”呢?原來,“無記名投票”是舶來品,出自意大利語“球”。公元五世紀,古希臘、羅馬在選舉時,人們用“球”代替選票進行投票。投票時選民將小球投入一個特別的箱內,并事先約定球分兩色,白色表示同意,黑色表示反對。 1884年后,美國也采取這種投票方式,但并不限于小球,有時也用蠶豆或玉米粒代替。這種選舉方式,自然要投。后來逐漸演變成現在的無記名投票。如今又產生了電子表決器,仍舊叫投票表決。
【第96句】:【高山見官遠】釋義:偏遠的地方離官府遠,見到當官的很難。例句:你到俺們這山上來,可夠辛苦啦!過去人說高山見官遠,現在你這個官都親自走上山來了。
【第97句】:有個同學學習不好,還老抱怨他爸媽沒給他一個聰明的腦袋。老師說:“這才叫手拙埋怨襖袖長呢!明明是你自己學習太不用功嘛!”(山西·太原)
【第98句】:【不是省油的燈】(慣)比喻不是省事的人或不是好對付的人。
【第99句】:三爺家來了位年輕的外地人,在三爺面前“之乎者也”地賣弄。鄰居大叔說:“也不打聽打聽三爺是干啥的,他可真是圣人門前賣字畫,佛爺手心兒里瞎逞能。不知天高地厚,只有臉皮扎不透?!备绺缯f那叫“班門弄斧,雷門擊鼓”。(河南·南陽)
上一篇:朋友圈精辟噎人的佛語禪心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