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心若無塵,你觀到的是照向心靈的明月,聆聽到的是石上流動的清泉。
【第2句】:邂逅一簾清幽的云夢,聆聽一朵花的禪語,了悟人生本源。花開有情,花落無意,只因花開花謝自在禪理之中,宛如紅塵一夢,兩難相續。
【第3句】:一般人常會患得患失,人如果沒有“得”的心理,就不會有“失”的煩惱。
【第4句】:什么樣的人會痛苦?忽略擁有,而追逐欲望的人,會常常痛苦。什么樣的人會快樂?珍惜擁有,而少欲知足的人,會常常快樂。
【第5句】:人在面對生活中的難題時產生的壓力會激發出巨大的潛能。那些主動迎接挑戰,經常接受磨煉的人,才能頂住困難,并激發出自身的潛能,從而走出逆境,創造出嶄新的天地。
【第6句】:富有是命運的一個獎勵,獎勵過去的勤種善因;貧窮是命運的一個提醒,提醒得果當自今天始,努力為明天耕耘。無論貧富,都值得你對命運心存感激。
【第7句】:【佛心禪語】禪悟人生:古德云:“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第8句】:【禪心佛語】為人皆應有責任,有責任方能進入人生角色,有角色就是給人生有了定位,有定位才不會錯位。
【第9句】:【禪心佛語】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生命都是很短暫的,彼此之間都是過路客,隨時隨刻大家都要各奔東西的。在這短暫的時間里,要能夠彼此珍惜緣分。
【第10句】:【圣經文案】260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下)
【第11句】:【佛家禪語】對于有意識地去生活者而言,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之旅,但對于無意識地去生活的人來說,人生的確是一種大的懲罰。
【第12句】: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真正的自由是在無所依傍之時,發現無路而處處是路。能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人才算得上自由,這不是路的緣故,是心路。
【第13句】:是菩薩因般若波羅蜜,世間諸事,皆同實相,不見資生之事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者。《小品般若經》卷六,阿惟越致品
【第14句】:每個人都有其優點和缺點,有其特有的能力、經驗和機會,他是獨一無二的,只有能接納自己,生活才能變得朝氣蓬勃,充滿喜悅。——鄭石巖
【第15句】:【禪語人生】有生有滅,即落于有,不生不滅,又落于無。真如本心,生而不生,滅而不滅,即是真如不變,不變真如。
【第16句】:友賢擇善居,常先為福德,敕身從真正,是為最吉祥。《法句經》卷下,吉祥品
【第17句】:【禪語人生】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不僅在物質領域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在精神壓力方面也高居世界第一。這個尷尬的結果,不得不引起我們深思。
【第18句】:看世界不光要用眼睛,還要用心。失去欣賞能力的人是可悲的,他的心已經變得衰老。一個人的胸懷是否寬闊,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他是否能欣賞他人,義是如何欣賞的。
【第19句】:【禪心佛語】人生之大病,不在無用,而在無明;事業之成功,不在學歷,而在學力。
【第20句】:【禪心佛語】送禮物予他人,別人若不接受,如何?只得自己帶回。惡口向人,欲污人,若人不為所動,那么所有惡言(過失動怒),將如數帶回自受自污。
【第21句】:【禪語人生】希望就像一顆種子,你用熱情和愛播下它,它會慢慢長成一片綠茵,總有一天你會看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第22句】:生活中,人們不斷邂逅、不斷離開,很多人剛剛下定決心,又被后來的繁華迷惑雙眼,拋棄了承諾,拋棄了誓言,上演了一幕幕“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的婚姻悲劇。
【第23句】:【禪語人生】一個志在有成就的人,他必須如歌德所說,知道限制自己。
【第24句】:【禪語人生】一位真正有智慧的教師,他不會邀請你進入他的智慧殿堂,而是引導你到(你)心智的門檻。
【第25句】:【佛心禪語】方丈微笑著對弟子說:“對我們來說,磚頭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樣,可搬與不搬對乞丐來說就不一樣了。”
【第26句】:【禪心佛語】根治門票的問題,其癥結顯然在廟產法人的法律主體不清問題上。否則,寺廟僧團若是主人,他們決定不讓賣,誰也無權強賣。
【第27句】:【圣經文案】127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塞55:8)
【第28句】:【佛心禪語】每個人都是道場,每個人生都是一部經藏;為人群付出,就會增長智慧。
【第29句】:一個人在世間做了多少事,就等于壽命有多長。因此,必須與時日競爭,切莫使時日空過。
【第30句】:人生必須像梅花一樣,經得起逆境的磨練;如果一直處在順境中,便有如溫室里的花草,耐不住風雪的考驗。
【第31句】:【禪語人生】我們無法祈求痛苦停止,但是必須祈求我們的心能夠征服痛苦。
【第32句】:【禪語人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這是佛陀慈悲的垂訓,牢記之。
【第33句】: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第34句】:一切諸佛剎,莊嚴悉圓滿,業力差別故,眾生剎不同。《華嚴經》卷十三,菩薩問明品
【第35句】:【禪語人生】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吊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
【第36句】:苦苦地追求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念念不忘那些所謂的陳年舊事,無異于自尋煩惱。
【第37句】:【佛心禪語】愛情是兩個人的存在,容不下第三個人。別怪自己男朋友小心眼兒,也別怪自己女朋友小題大做。愛情是專一的,請記好。
【第38句】:【禪語人生】只需拈花一笑,萬千心事盡在其中。往事的腳步輕了,悄悄地走過歲月。一笑于休閑處,坐看時光著地成灰。生活仍是一片寧靜。禪在心中,悟自心生。
【第39句】:【佛心禪語】別追隨你的情緒,要訓練你自己。修行包含了將你的生命放入險境當中。
【第40句】:一個人的心胸、度量一定要寬大,才能容納周圍的人與事。人生本來就應該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處事應提得起、放得下;過去的煩惱要拋開,而不留一絲痕跡。
【第41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天天都能很好的工作、很好的生活,我們的生活就是幸福的、愉快的、成功的。
【第42句】:【禪語人生】這位小徒弟看到他的師兄們,每天早晚都分別到大師的房中請求參禪開示,師父給他們公案,用來拴住心猿意馬,于是也請求師父指點。
【第43句】:家庭和諧,即使物質貧乏,仍是富在天倫之樂中;否則再多的錢財,也抵不過家庭失和的苦惱和缺憾。
【第44句】:【禪心佛語】處富貴之地,要知貧賤的痛癢;當少壯時,須念衰老的辛酸。
【第45句】:【禪語人生】想念定律:深夜獨處,往往是心靈最脆弱的時刻,所以想念就會越發瘋狂。
【第46句】:【禪心佛語】覺悟,必須從心下手,修心才能悟;因為「悟」是一個心部再加上一個吾字,這代表是用我們的心去悟,而非用身體去悟。
【第47句】:【禪心佛語】人,既要有激情;又要有理性。開創一件事需要激情;成就一件事需要理性。寧可不辦事;不可辦傻事。不辦事,不是最好的狀況;辦傻事,卻是最壞的狀況。
【第48句】:慈悲是對眾生而言的,慈悲無法對自己,只有對眾生慈悲才是真正的慈悲。
【第49句】:【經典佛語】“慧”的解釋是抉擇,能夠分辨清楚是正確的還是錯誤,這種能力是眾生第六意識本來具有的功能,佛教稱之為“識”。
【第50句】:【佛心禪語】不能用圣水洗凈人的罪業,也不能用手去掉人的身心之苦,我的悟心也無法直接移植給別人,只能用真理進行教化,使人們自脫。
【第51句】:【禪心佛語】人品至高者會在各方面克己自勵,因而能夠從悲苦中解脫。
【第52句】:【禪心佛語】放下不是放棄,輕松不是懈怠,自在不是放逸,隨緣不是隨便,不執著不是不認真。
【第53句】:【佛心禪語】清凈:水的本質是清凈,人的本質也是清凈的。水猶如我們的清凈心,煩惱污垢的沙石本來就未曾污染過水的本身。
【第54句】:云何真言教法?謂阿字門,一切諸法本不生故。《大日經》卷一,入曼荼羅具緣真言品
【第55句】:【禪心佛語】沉溺于后悔,巧言善辯,沮喪與昏沉,眷戀,以及猶豫不定。要知道這五種情緒是大盜賊,他們盜取了你無限的增上財富。
【第56句】:佛教微博經典:善良不是懦弱。慈悲不是退卻。堅持的善良就是人生。不分別的慈悲才是君子。佛眼一雙,半開半閉,包容一半,饒恕一半。
【第57句】:信佛不是要求財勢名利,而是要使人人對自己有信心,培養毅力,發揮勇氣,訓練自己莊敬自強,不依賴他人。
【第58句】:性相二門,是自心之體用。。性窮相表,相達性源。須知體用相成,性相互顯。(五代)延壽《宗鏡錄》卷一,序
【第59句】:【禪心佛語】人一定要有最基本的經濟能力,但如果過度的貪婪、執著,就會痛苦。我們努力去工作,擁有多少,就知足常樂吧。
【第60句】:我雖說涅槃,是亦非真滅,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法華經》卷一,方便品
【第61句】:【禪心佛語】身心終日忙忙而無所求,行為終日忙忙而無所住,事業終日忙忙而無有疲倦,說法終日忙忙而不曾開口,生命無窮盡的奮斗,終日忙忙而本來如此。
【第62句】:【圣經文案】33神所懲治的人是有福的!所以你不可輕看全能者的管教。(伯5:17)
【第63句】:【禪語人生】壓力其實并不都那么可怕,如果換個視角,壓力甚至會給我們帶來利益。
【第64句】:【禪心佛語】出身一般,只有奮發自強;智商不高,不妨笨鳥先飛;長相平凡,可以學識彌補;地位普通,就用人格添彩。
【第65句】:【禪心佛語】巨大的建筑,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第66句】:不計較人生的重重困境,因為每一分鐘,我們都能抖落滿身重負,放開過往的一切,開始下一段精彩。
【第67句】:【佛心禪語】不能運用智慧的人是一個傻子,不敢運用智慧的人是一個奴隸。
【第68句】:所謂修行,其實主要目的是:棄除無明——愚昧、煩惱,則心鏡自凈自明,慧光起用,徹照本地風光,實不亞于西方極樂世界!
【第69句】:【佛心禪語】“以誠待人,以德服人”是做人的根本,在現階段,它又賦予了新的意義,是我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重要基石和標志。
【第70句】:佛教的真理猶如虛空,比如虛空既遍于一切萬法,又超越一切萬法一般。是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世俗諦,是遍于一切而立;勝義諦,是超越一切而言。
【第71句】:當你需要幫助時,平時種下的“因”便會和你因緣際會,產生相應的果報。
【第72句】:【禪心佛語】凡人心隨境轉,舒適的環境是產生幸福的基礎,如事業的成功、家庭的和諧等,這說明幸福需要物質的基礎。
【第73句】:苦依于業,業依于結,而苦、業、結都無所依,以必性常凈故。如是當知,一切諸法無有根本,都無所住。《大集經》卷十五
【第74句】:所以要謹慎小心,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就就,守護今日及未來的道念,排除無謂的煩惱、執著。
【第75句】:【禪語人生】幸福和富有不在于你擁有多少,而在于你放下了多少。對物質世界的一切越執著,越說明你是它們的奴隸。內心一絲不掛,才是萬物的主人。
【第76句】:真衲僧,自己一段大事。諸兄弟且作幺生得平平穩穩去?但得雪消去,自然春到來。——《宏智禪師廣錄》
【第77句】:【禪語人生】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生命中有很多事情會把你打倒,但真正能打倒你的是你的心態。
【第78句】:【佛心禪語】耍一個心眼,前途一個深坑;興一念慈悲,驛道一座涼亭;輾轉一個綺思,放入一個盜賊。我們的心無時無刻不在創造著未來。>>
【第79句】:【禪心佛語】快樂是什么?快樂是利他之心;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慈悲之心;尊貴是什么?尊貴是敬重之心;財富是什么?財富是施濟之心;解脫是什么?解脫是寬恕之心。
【第80句】:殘酷的競爭讓人變得練達,能使人一眼看穿掩蓋在種種迷障下的真實,對人性的了解,與對人生的解釋也多了幾分禪意。
【第81句】:【禪語人生】有一句話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磨難是最好的試金石。人生的磨難能賦予豁達的人更加成熟的魅力。
【第82句】:修行,要修、要行。修就是不斷地改正自己,行就是要把正確的理念、法門付諸實踐。
【第83句】:【禪心佛語】那些我抗拒不了的無法改變的,卻又讓我潰不成軍的東西就是命運。
【第84句】:【禪心佛語】結婚就是給自由穿件棉衣,活動起來不方便,但會很溫暖。
【第85句】:【禪語人生】心垢則眾生垢,心凈則眾生凈;欲得佛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也。三聚凈戒自然成就。
【第86句】:【佛語摘抄精選】水流不常滿,火盛不久燃,日出須臾沒,月滿已復缺,尊榮豪貴者,無常復過是。(《罪業報應經》)
【第87句】:【禪語人生】愚癡的人,一直想要別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卻努力的了解自己。
【第88句】:【禪心佛語】菩薩心閑身不閑,凡夫身閑心不閑。做人重視過程、做事追求結果。做人如羊,做事如狼。負重必需忍辱、求全先得委屈。
【第89句】:如來清凈藏,世間阿賴耶,如金與指環,展轉無差別。《大乘密嚴經》,阿賴耶微密品第八
【第90句】:【禪語人生】無論你為自己設置多少重保護,你都無法掌控一切。幸運的是,你不需要掌控一切,依然可以找到快樂與寧靜,它們就存在于你內心深處,時刻與你相隨。
【第91句】:【一日一禪文案】良師益友,可以滋養你的人生,溫暖你的旅程。朋友不在多寡,高質量的友誼總是發生在兩個優秀的獨立人格之間,它的實質是雙方互相由衷的欣賞和尊敬。
【第92句】:【禪心佛語】憤怒加上情緒的煽動,會燃燒得更為熾熱,尤其是情緒的背后還有欲望作祟。在盛怒的當下,人會失去理智,變成傷人傷己的危險動物。
【第93句】:一切世間人,作罪事易,為福事難;一切學士,作福事易,為道事難;為道復易,解道者難;說道者易,行之者難。《五苦章句經》
【第94句】:【禪心佛語】生命,就是一場游戲。對待每一件事,皆輕松卻不輕浮去面對,便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琴弦不松不緊的時候,才能彈奏出美妙的生命之歌來。
【第95句】:【禪心佛語】服務人群,其最大的目的,就是在縮小‘自我’、擴大心胸,也是走過生命‘考驗’的歷程。
【第96句】:【佛心禪語】曾經有機會目睹他最軟弱或最糟糕的時刻,你仍能夠接受他的不完美,并且和他共同擁有這個秘密,這一段愛情,才能夠長久一點。
【第97句】:【佛心禪語】作功德、布施、持戒及修止禪是對應于世間的,在佛陀出世前及出世后,這些東西都一直存在著。
【第98句】:【佛心禪語】不如,不念,不如,不求。不去在意因緣,放下一切執念,心凈無塵不染,禪心如雪晶瑩。此中,自有大道,通向三千。
【第99句】:【佛心禪語】作為旅人的我們,本能地與死亡抗爭,一有病就到醫院,以藥物跟死亡搏斗。但是,死亡似乎是不可逾越的,我們終將敗在死亡手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