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士氣不可辱,民意不可侮
【第2句】:【閻王好見,小鬼難當(dāng)】小鬼,鬼卒,是閻羅王的屬下。比喻當(dāng)官為首的還可以,而手下的人卻難以對付。如《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八回:“但是‘閻王好見,小鬼難當(dāng)’。志世侄雖然不要錢,還有禁卒人等,未必可以通融的。”又作“大王好見,小鬼難當(dāng)”。如魯迅《三閑集·路》:“現(xiàn)在的人間也還是‘大王好見,小鬼難當(dāng)’的處所。”(李明權(quán))
【第3句】:【宿命】宿指宿世、過去世;命指生命。宿命的意思是:一切眾生在過去無數(shù)次的輪回中,曾經(jīng)歷的各式各樣的生命形態(tài)。這種生命形態(tài)就是“六道”:地獄、餓鬼、畜生、天、人、阿修羅。能夠了解宿命情況的,謂之“宿命通”,屬于“六通”之一。這種了解達(dá)到完全明白的程度,謂之“宿命明”,屬于“三明”之一。“宿命”見于《四十二章經(jīng)》:“沙門問佛:以何因緣,得知宿命,會其至道?”據(jù)小說《嫏嬛記》載:南方有一種“比翼鳳”,“能通宿命,死而復(fù)生,必在一處”。現(xiàn)在“宿命論”一詞,屬于唯心論。持此論者認(rèn)為生死、貧富、壽夭等均由命運乃至天命所預(yù)先決定,與佛教的本義完全不同。(李明權(quán))
【第4句】:【龜毛兔角】在佛教經(jīng)典中,經(jīng)常可以看到有龜毛兔角的譬喻。如《楞嚴(yán)經(jīng)》卷一說:“世間虛空,水陸飛行,諸所物象,名為一切,汝不著者,為在為無,無則同于龜毛兔角。”《大智度論》卷十二亦說:“如龜毛兔角,亦但有名而無實。”這就是說龜毛兔角是不存在的,是有名無實的。宋·蘇轍《欒成集》卷十二詩曰:“龜毛兔角號空虛,既被無收豈是無?自有真無遍諸有,燈光何礙也嫌渠。”這首詩有深刻的哲理,他說的“真無”就是“法性”,也就是一切皆空的“空理”。此空理遍一切法(諸有)。他是借“龜毛兔角”之無,來進(jìn)一步說明諸法空寂之理。但是晉·干寶《搜神記》卷六則說,在“商紂之時,大龜生毛,兔生角,兵甲將興之象也。”這只是一種傳說,不可信。如果那時龜生毛,兔生角,何以數(shù)千年來又沒有這種現(xiàn)象呢?所以龜毛兔角畢竟是無,這是可以斷言的。(無名氏)
【第5句】:【山里說話有鳥聽,屋里說話有鼠聽】(諺)在山里說話,緊防鳥兒聽去;在屋里說話,緊防老鼠聽去。 指人們說話,尤其是秘密的話,要緊防有人竊聽。
【第6句】:取經(jīng)求取佛經(jīng)。我國古代有許多高僧不畏山長水遙,到印度、西域取經(jīng)。
【第7句】:寧可自食其力,不可坐吃山空
【第8句】:【劁豬割耳朵——兩頭受罪】(歇)劁(qia。)豬:閹豬,割去豬的睪丸或卵巢,使不能生育。兩頭:本指首尾兩端,轉(zhuǎn)指兩個方面。指兩方面都沒落好。 也作劁豬割耳朵——兩下受苦。 閹豬割耳朵——兩頭受罪。
【第9句】:【心肝跌進(jìn)肚里頭】(慣)指終于放下心來。 也作“心放在肚子里”。
【第10句】:【 打老鼠傷了玉瓶兒】老鼠在器皿之間活動,打老鼠可能砸 碎器皿。謂有顧慮,怕誤傷好人。成語:投鼠忌器。清代 《紅樓夢》:“如今就打趙姨娘屋里起了贓來也容易,我只怕 又傷著一個好人的體面。別人都不必管,只這一人,豈不又 生氣?我可憐的是他,不肯為打老鼠傷了玉瓶兒。”
【第11句】:【白吃蘿卜還嫌辣】(慣)比喻白白地得了好處還挑剔。
【第12句】:【馬上吃豬蹄——不知骨頭落哪里】(歇)骨頭:本指豬蹄里的骨頭,轉(zhuǎn)指人的骨頭。指某人下落不明.不知死在哪兒。
【第13句】:【左撇子改不了】吃飯左手用筷子,一經(jīng)養(yǎng)成習(xí)慣,則難用 右手。借指不容易改變。左,又指極左思想。電視劇:“有 些人就是左撇子改不了,情況變了,也還是老一套。”
【第14句】:悲觀的人雖生猶死,樂觀的人永生不老
【第15句】:【數(shù)面成親舊】(諺)數(shù)面:多次見面。親舊:親朋舊友。經(jīng)常接觸,互相交流,自會增進(jìn)友誼,成為老朋友。指交情是從多接觸、多交流中產(chǎn)生的。
【第16句】:寧舍一錠金,不舍一年春
【第17句】:【行住坐臥】指身體的四種狀態(tài)。語出佛經(jīng),如《本生心地觀經(jīng)·報恩品》:“行住坐臥,受諸苦惱。”戒律謂,出家人的一舉一動都要合乎規(guī)定,不能草率、任意,稱為“四威儀”。佛家還認(rèn)為,誠意修行的人,無論行住坐臥,都可以用功,都要攝心不亂,念佛不輟。不過,在行住坐臥四種狀態(tài)中,以坐的狀態(tài)為最適宜。如明·袁了凡《靜坐要訣·豫行》指出:“修行之法,行住坐臥,總當(dāng)調(diào)心。但臥多則昏沉,立多則疲極,行多則紛動,其心難調(diào)。坐無此過,所以我用耳。”后亦用行住坐臥泛指一舉一動。如《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你只看那猴兒,無論行住坐臥,他總把個腦袋扎在胸坎子上,倒把脖兒扛起來。”(李明權(quán))
【第18句】:【變戲法】(慣)本指表演魔術(shù),比喻耍弄騙人的手段。
【第19句】: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處得意日莫望失意時
【第20句】:【滾水燙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歇)螃蟹:也叫毛蟹,生長在淡水里。橫行:本指螃蟹橫著爬行,轉(zhuǎn)指倚仗惡勢力做壞事。比喻某種惡勢力橫行霸道的日子不會長久。
【第21句】:七十瓦上霜,八十不稀奇。
【第22句】:【高不成,低不就】高的不能成功,低的不肯遷就,高低不 行。多指婚姻難成,或工作不好安排。曹禺《北京人》:“我 明白,一個女人歲數(shù)一天一天地大了,高不成,低不就。”
【第23句】:【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諺)局:棋局。本指下棋的人往往神經(jīng)緊張,看不準(zhǔn)棋盤上的局勢,從旁觀棋的人卻看得很清楚。泛指人在事中往往思考不周,局外人卻頭腦清醒。 也作當(dāng)事者迷,旁觀者清。 旁觀者清,當(dāng)局者迷。
【第24句】:【豆腐店做一朝,不及肉店一刀】(諺)一朝:一天。豆腐店賣上一天豆腐,不如肉店賣一刀肉值錢。指行業(yè)不同,所得到的收益差距很大。
【第25句】: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
【第26句】:【耗子鉆風(fēng)箱——兩頭受氣】見“老鼠鉆到風(fēng)箱里——兩頭受氣”。
【第27句】:【上命差遣,蓋不由己】(諺)上命:上級的命令。差(chai)遣:派遣。受到上級的派遣,行動由不得自己。指奉命令做事,執(zhí)行人不擔(dān)干系。 也作上命公差,概不由己。 受人差遣,概不由己。
【第28句】:【有錢好辦事,家寬出賢人】(諺)賢人:行善積德的人。人有了錢,什么事情都好辦;家資富裕,行善積德的事就容易做出。指居家處世,離不了錢。
【第29句】:【自古紅顏多薄命】歷來美貌女子常有不幸遭遇。張賢亮 《河的子孫》:“當(dāng)時韓老漢跟他說,姑娘長得水靈不是好事, 自古紅顏多薄命,以后,還要請他這個‘大貴人’多看待一 點。”
【第30句】:【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釋義:殃:災(zāi)禍。池:護城河。城門失火,要到護城河里打水救火,河水干了,魚也就死了。比喻無緣無故受到牽連。 例句:在另外一部分無所謂的士兵,覺得皂白不分,勢必“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第31句】:【要星星不給月亮】(慣)要什么就給什么,比喻對所愛的人過分地嬌寵。多指對孩子溺愛。 也作要星星不敢給月亮。 要仨不能給倆。
【第32句】:【打蛇先打頭,擒賊先擒王】 釋義:比喻打擊壞人或敵人要先打擊為首的。 例句:常言說:打蛇先打頭,擒賊先擒王。只要將山大王拿住,一切就好辦了!
【第33句】:【給個臉,還想往鼻子上抓撓】(慣)形容人得寸進(jìn)尺,越來越放肆。
【第34句】:【干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東,東家,雇主。意即干活必須 符合東家的目的,才是有效勞動。或說:木匠不隨東,累死 也無功。《北京日報》(1984,5,24):“事事不由東,累死也無 功。這個東就是市場信息、用戶的需求。”
【第35句】:【紡車頭上出黃金】 釋義:紡車頭上能生出黃金來。比喻辛勤勞動可以致富。 例句:紡車頭上出黃金。皆由車出。
【第36句】:甘泉知于口渴時,良友識于患難日
【第37句】:雞蛋不裂縫,蒼蠅不下蛆
【第38句】:【扶得東來西又倒】(慣)形容缺乏自立、自強的精神。也指事情多,忙了這頭,那頭又出了問題。
【第39句】:【 翻臉不認(rèn)賬】立即抵賴,沒有信用。海外陳若曦《二胡》: “豈知到時他來個翻臉不認(rèn)賬,也拿他無可奈何。”
【第40句】:【白晝老鼠,不敢見人】 釋義:比喻膽小怕人。 例句:金枝嘲弄地說:“當(dāng)鄉(xiāng)長那陣子倒頂威風(fēng),膽子也大,如今卻成了白晝老鼠,不敢見人,連徐文盛都比不上。”
【第41句】:口吐蓮花“蓮花”是佛教的象征,吉祥和清凈的標(biāo)志。說法微妙,謂之“口吐蓮花”,似出于唐代張瀛《贈琴棋僧歌》:“我嘗聽師說一法,波上蓮花水中月。”然而,其源當(dāng)上溯至南北朝時的佛圖澄。《晉書·藝術(shù)傳·佛圖澄》記載:后趙國主石勒召佛圖澄,試以道術(shù)。佛圖澄便“取缽盛水,燒香咒之,須臾缽中生青蓮花,光色曜日”。后用“口吐蓮花”比喻口出妙語,說話有文采。
【第42句】:【倉老鼠問老鴰去借糧——守著的沒有,飛著的倒有】(歇)倉老鼠:糧倉里的老鼠。老鴰:烏鴉。 譏諷富有的人向沒有積蓄的人求援是找錯了人。
【第43句】:好鼓一打就響,好燈一拔就亮.
【第44句】:好船兒也要好掌舵。
【第45句】:吃洋參,不如睡五更。
【第46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書本上學(xué)習(xí)前人的知識,并親自 實地調(diào)查,增廣見聞。曹靖華《采得百花釀蜜后》:“最好有 ‘讀萬卷書’的書本知識和‘行萬里路’的生活知識。”
【第47句】:【翻老皇歷】(慣)皇歷:歷書。比喻按照陳舊過時的經(jīng)驗、規(guī)矩辦事。 也作翻隔年的皇歷。 翻過去皇歷。 翻舊皇歷。
【第48句】:【羊群里跑出駱駝來了——就只你大】(歇)駱駝在羊群里,只有它大。指對方的本事比其他人都大。 常含譏諷或詼諧意。
【第49句】:【報喜不報憂】(慣)只報告喜慶的消息,不報告壞消息。指隱瞞真實情況。
【第50句】:【西瓜皮擦屁股——沒有個完了】(歇)指事情越來越麻煩,沒個了結(jié)的時候。 也作西瓜皮擦屁股——沒完。 西瓜皮揩屁股——沒完沒了。揩:擦,抹。
【第51句】:【酒頭茶腳】(諺)喝酒要從酒壇上部舀,喝茶要喝二遍沏出的。指酒性輕,故酒壇上部的為佳;茶性重,故沏二遍的茶濃。
【第52句】:【散了骨頭架】(慣)形容非常疲憊,渾身酸困。 也作“散了架”。
【第53句】:【燈花爆,喜鵲叫】民間習(xí)俗,認(rèn)為燈花爆,喜鵲叫,是有喜 事的征兆。明代《水滸》:“柴進(jìn)扶起宋江,口里說道:昨夜燈 花,今早鵲噪,不想?yún)s是貴兄降臨。”
【第54句】:【省錢易飽,吃了還饑】(諺)易:換來。圖省錢吃不耐饑餓的飯食,一會兒就餓了,還得吃。比喻做事只在表面上應(yīng)付,最終解決不了問題。
【第55句】:命根佛教認(rèn)為從生到死的一期生命有三個要素:壽、暖、識。“壽”就是壽命,維持壽命的功能謂之“命根”,從梵語jivitendriya而來。命根是由過去世的業(yè)力所生的。唐代窺基《成唯識論述記》卷二說:“命謂色心不斷,是命之根也。”色心不斷的意思是一期生命的身心活動延續(xù)不斷。《俱舍論》卷五指出:“命根體即壽,能持暖及識。”“暖”是以體溫為標(biāo)志的生理活動,“識”是以認(rèn)識為標(biāo)志的心理活動。命根能維持暖和識,并以暖和識為其存在的依據(jù)。
【第56句】:【 不依規(guī)矩,不成方圓】做事要有依據(jù),守規(guī)矩。語出《孟 子》。不依,也說:沒有。馬烽《劉胡蘭傳》:“你老說的,倒也 是一番道理。古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不依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
【第57句】:【龍眼識珠,鳳眼識寶,牛眼識青草】 釋義:眼力不同,有的識貨,有的不識貨。 例句:“嘿嘿,龍跟識珠,鳳眼識寶,牛眼識青草。我金某人在這方圓幾百里的地界看了十幾年的風(fēng)水,像這樣好的山形地勢見著的還不多。”
【第58句】: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第59句】:【好馬不備雙鞍韉,烈女不嫁二夫郎】 釋義:鞍韉:馬鞍子和墊在馬鞍子下面的東西。舊封建禮教提倡女子不二次嫁人。“不備雙鞍韉”又作“不擔(dān)雙鞍”、不配二鞍”。 “烈女”又作“貞女”。“不嫁二夫郎”又作“不更二夫”、“不嫁二夫”。 例句:我幼讀《女兒經(jīng)》,長讀《閨中訓(xùn)》,我明白德容言功與三從四德,我也知道好馬不備雙鞍韉,烈女不嫁二夫郎。我進(jìn)了蕭家的門,活著是蕭家人,死了是蕭家鬼。
【第60句】:【吃飽了一家不饑,鎖住門不怕餓死板凳】 釋義:指家里只有獨身一人。為光棍漢的諧謔語。 例句:他只是一身一口,沒有家眷。他常好說兩旬開心話,說是:“吃飽了一家不饑,鎖住門不怕餓死板凳。”
【第61句】:【無婦不成家】(諺)如果沒個婦女主持家務(wù),這個家就難以成立。指主婦在家庭里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62句】:【打屁股】(慣)比喻嚴(yán)厲地懲處或批評。
【第63句】:【百戰(zhàn)百勝,不如不戰(zhàn)】 釋義:即使常打勝仗也不如不打仗好。 例句:古人云:百戰(zhàn)百勝,不如不戰(zhàn),又道是加兵者不祥之兆。當(dāng)初堯舜之時,不知看甚兵書而得平治天下。
【第64句】:如清代王有光《吳下諺聯(lián)》卷三:“道高一尺,魔高十丈。到得登峰,則魔自退。”有時也反其意而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謂總有壓倒勝過對手的一招。如雪克《戰(zhàn)斗的青春》第八章五:“敵人魔高一尺,我就來個道高一丈。”
【第65句】:【 彈不到一股弦上去】彈、談同音借用。謂說不到一起去, 話不投機,沒有共同語言。亦可用反義。馬烽《劉胡蘭傳》: “平素和家里人也是說不了三句話就頂板,和誰都彈不到一 股弦上。”
【第66句】:【雞窩里落下鳳凰來】(慣)比喻貧賤的地方來了貴客。
【第67句】:【金剛不壞身】“金剛”即金剛石,是一種極為堅固的礦物,佛經(jīng)上或用來比喻佛的“法身”。如《大寶積經(jīng)》卷五二:“如來身者,即是法身,金剛之身,不可壞身,堅固之身,超于三界最勝之身。”又如《涅槃經(jīng)》卷三:“云何得長壽,金剛不壞身。”后亦用為典故。如南朝梁·沈約《謝示華嚴(yán)纓珞啟》:“法身與金剛齊固,常住與至理俱存。”又如唐·廣宣《安國寺隨駕幸興唐觀應(yīng)制》詩:“初傳寶訣長生術(shù),已證金剛不壞身。”(李明權(quán))
【第68句】:【 不說話,沒人把你當(dāng)啞巴】嫌人多嘴,說話不合適。李曉 明等《平原槍聲》:“是聽人家的,還是聽你的?少說兩句也 不會把你當(dāng)啞巴賣了!”
【第69句】:【偏執(zhí)】南朝梁·慧皎《高僧傳》卷三:“諸論各異端,修行理無二,偏執(zhí)有是非,達(dá)者無違諍。”俗語中多指偏僻固執(zhí)某一方而不通達(dá)他方。也指片面而又固執(zhí)。如巴金《談
【第70句】:如《封神演義》第二六回:“妹妹既系出家,原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巾’。
【第71句】:【秦】“秦”字是人們很熟悉的一個字。然而,它的來歷非同一般。 傳說在秦朝之前,是沒有“秦”這個字的,秦朝的國號當(dāng)時寫做“菜”。 據(jù)說,“秦”這個字是秦始皇造出來的。他造的“秦”字流傳千古,武則天造的“墨”字,卻是曇花一現(xiàn)。 秦始皇滅六國之后,倨傲得意。他覺得“王”已經(jīng)不能適應(yīng)自己的功德,還要再找一個比“王”更高大的詞,來標(biāo)榜自己,于是取三皇五帝之“皇帝”二字作為自己的稱號。國家也是一樣,他覺得國號“琹”字不好,“一塊木席上坐兩個王,這怎么行?要找一個同音的字代替‘栗’才好!”但他左思右想,也沒想出個好字。突然,他瞥見案頭的史書《春秋》,心想,《春秋》里寫的是秦朝以前的歷史,而歷史的后半截就是秦朝的天下,秦要占“春秋”的一半。想到這里,秦始皇便用“春”和“秋”的各半邊字合在一起,寫出一個“秦”字,然后傳令下去,將國號“栗”改為“秦”。從此“栗國”就成了“秦國”。 然而,秦始皇雖然造出了“秦”字,想天下的春秋永遠(yuǎn)是秦朝的,但他的“春秋”夢很快就破滅了,秦朝僅傳兩代便被起義軍滅掉了。秦朝雖短,不影響秦始皇千古一帝。
【第72句】:【沒包彈】(慣)包彈:批評,指責(zé)。 指沒有缺點,無可挑剔。
【第73句】:這里有一件著名的公案:昔有一老人,因?qū)W人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
【第74句】:一客不煩二主一位客人不用勞煩兩位主人接待。比喻一件事情由一個人全部承擔(dān),不用再找人幫忙。《五燈全書》卷八二:“師舉筆日:‘見么?’侍禮拜。師日:‘一客不煩二主。’復(fù)書掩龕偈日:‘末后一句,阿誰敢道。牢關(guān)把住,祖師難到。”’《水滸傳》第二四回:“大官人不來時,老身也不敢來宅上相請。一者緣法,二乃來得恰好。常言道:‘一客不煩二主。’大官人便是出錢的,這位娘子便是出力的。”老舍《老張的哲學(xué)》(第十):“早飯吃了你,晚飯也饒不了你,一客不煩二主。”又作“一客不犯二主”。《西游記》第三回:“龍王道:‘這個卻是沒有。’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沒有,我也定不出此門。”’一筆勾原為禪語。謂破除一切塵緣。明代蓮池大師曾作《七筆勾》歌訣勸世,有“五色金章一筆勾”、“魚水夫妻一筆勾”等共t首。后引申為不提前事,或?qū)⒛呈峦耆∠辉偬崞稹H缭鯇嵏Α段鲙洝返谒谋镜诙郏骸跋嗨际拢还P勾。”又作“一筆勾銷”,如毛澤東《矛盾論》(三):“在它進(jìn)行反共戰(zhàn)爭的時期,則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合作反對人民大眾,一筆勾銷了人民大眾原來在革命中所爭得的一切利益。”
【第75句】:【吃過水面】(慣)本指面條煮熟后在涼水中過一下再吃,比喻在商品交易中轉(zhuǎn)手倒賣,從中獲利。也比喻替別人辦事,從中得好處。
【第76句】:木魚可供打擊而發(fā)聲的東西,印度人稱為Ghanta(犍槌),意為聲鳴、打木等。在寺院中,犍槌用于集眾、報時等。晉代法顯謂,他在于闐瞿摩帝大乘寺見“三千僧共犍槌食”(《佛圍記》)。“木魚”應(yīng)是一種中國化的犍槌。《隋書》和《唐律疏議》中提到的“木魚”是一種魚形的木質(zhì)符信,作用類似于虎符。唐代司空圖《上陌梯寺懷舊僧》詩云:“松日明金像,山風(fēng)向木魚。”可見至遲在唐代,寺院中已普遍使用木魚了。原先的木魚是刻木為長條形的…直魚”,又稱“長版”或“梆”,懸于庫堂之側(cè),用于集僧、報時。《敕修百丈清規(guī)》卷八謂:“木魚,齋粥二時長擊二通”,又謂“(木魚)報更則隨更次第擊之”,即指“直魚”而言。稍后又產(chǎn)生一種刻木巾空的“團魚”,唐人亦稱為“魚鼓”。
【第77句】:【久聞大名,如雷貫耳】見面相識,盛贊對方的聲譽,表示早 已景仰。明代《水滸》:“小可久聞員外大名,如雷貫耳。今 日幸得拜識,大慰平生!”
【第78句】:【不知道哪頭炕熱】北方農(nóng)村居民睡炕,冬季炕要加熱。 謂對他好,對他親熱,他不知道。又指不知好壞。成語:不 識好歹。孫犁《風(fēng)云初記》:“吃的拿的都是從我們這里出, 你那上級,連四兩煙葉兒,我看也沒給你稱過。怎么你這么 向他們,到底是哪頭炕熱呀?”
【第79句】:【只有享不了的福,沒有受不了的罪】指人能夠經(jīng)受艱苦。 王蒙《失態(tài)的季節(jié)》:“下來鍛煉鍛煉也好。唉,走到哪里說 到哪里唄。人啊,只有享不了的福,可沒有受不了的罪啊!”
【第80句】:【哭不得,笑不得】謂無法對付,無可奈何。成語:啼笑皆 非、哭笑不得。魯迅《華蓋集續(xù)編》:“然而不安分的皇帝又 胡鬧起來了。簡直將國家鬧完,使靠天吃飯的圣賢君子們, 哭不得,也笑不得。”
【第81句】:【刀子嘴,豆腐心】 釋義:比喻嘴硬心軟。 例每:村里人都知道,別看秀英姑娘說話厲害,心里卻善良,都說她是刀子嘴,豆腐心。
【第82句】:袈裟身披袈裟,是佛教出家人的特征。南朝陳徐陵《諫仁山深法師罷道書》說:“才脫袈裟,逢人輒稱汝我。”《北史·西域傳》記載,疏勒國曾遣使贈釋迦牟尼佛袈裟一件,人火不燃。“袈裟”是梵語Kasaya的音譯,意為不正色,即僧侶的法衣。法衣的用色要避開五正色(青黃赤白黑)和五間色(緋紅紫綠碧),故稱。因其色濁,亦稱“緇衣”、“染衣”等。不過,袈裟傳人中國后,用色也不盡一致。也有用鮮艷顏色的,如金縷袈裟、紫袈裟等。在唐宋時代一直都以賜紫衣為沙門的榮譽。因而引起忽視戒律的規(guī)定,隨意選用袈裟的顏色。袈裟用小片連綴而成,呈長方形。其制分五條、七條和九條(九條至二十五條為一類,稱作袒衣)三種。
【第83句】:【吃豆腐】“豆腐”人人愛吃,可這里所說的“吃豆腐”,你可不要沾邊,繞開它,躲著走。 這里所說的“吃豆腐”,與吃不沾邊,是占女人便宜的意思,有時候甚至可以視為“性騷擾”的含蓄說法。雖說不是真吃,但跟食用豆腐暗有關(guān)聯(lián)。 有人認(rèn)為“吃豆腐”的說法與民間常有“豆腐西施”的戲稱有關(guān):豆腐店老板娘因常食豆腐而細(xì)皮嫩肉,為招徠顧客難免有賣弄風(fēng)情之舉,便引得周圍男人以“吃豆腐”為名到豆腐店與老板娘調(diào)情,且動手動腳。于是,“吃豆腐”就成了男人輕薄女人的代名詞。
【第84句】:【木偶能跳動,自有提線人】(諺)木偶:木頭做的人像。木偶戲中木偶人像能跳能舞,是有人在幕后牽線操縱。比喻有人出面鬧事,是后臺人物在指使。 也作“木偶不會自己跳,幕后定有牽線人”。
【第85句】:【不怕慢,就怕站】(諺)指做事慢一點不要緊,就怕中途停頓。
【第86句】:【神仙下凡,先問土地】(諺)下凡:下到人世間。土地:掌管一方土地的神。神仙下凡來,還得先向土地神了解當(dāng)?shù)厍闆r。比喻權(quán)勢再大的官僚,到地方上也得求助于當(dāng)?shù)貏萘Α?也作“神仙下凡問土地”。
【第87句】:【草根】“草根”現(xiàn)在比喻生活在社會下層的群體。草根,世界各地除沙漠海洋外遍地都是,但作為一個比喻,它卻源于英文,產(chǎn)生于19世紀(jì)的美國尋金熱流行時期,盛傳有些山脈土壤表層、草根生長的地方就蘊藏著黃金。 從廣義上看,“草根”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和政府或者決策者相對的勢力,這層含義和意識形態(tài)聯(lián)系緊密一些。我們平常說的一些民間組織、非政府組織等等一般都可以看做是“草根階層”。有學(xué)者就把非政府、非官方組織稱作草根性人民組織。另一種含義就是和主流的或者說是精英的文化階層相對應(yīng),弱勢階層群體。所以,“草根化”也就是平民化、大眾化。 “草根”有兩個特點:一是頑強,二是廣泛。草根性具有強大的凝聚力,更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獨立性和大眾性。 從草根的喻義和特點來看,西方的“草根”和中國的“草民”很相似,都是下層弱勢群體。如中國古代的貪官污吏把百姓看做草民,把農(nóng)民起義稱作草寇。老百姓有時也自稱“草民”,這是長期受奴化的結(jié)果。至于草根的頑強生命力,唐代的大詩人白居易作出了高度概括: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要真正理解“草根”的含義,追究淵源,恐怕將中西、古今結(jié)合起來更全面。 “草根”一詞,在2011年春節(jié)像春風(fēng)一樣傳遍中國大地,傳向世界。因為在2011年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出現(xiàn)了許多“草根”演員,如農(nóng)民工“旭日·陽剛組合”、“西單女孩”等,一夜成為“草根明星”。
【第88句】:【蛟龍歸大海】謂到了能夠充分發(fā)揮才能的地方。類似 的:龍歸大海,虎人深山。成語:得其所哉。徐光耀《平原烈 火》:“老周這次回來,就是蛟龍歸了大海,咱大隊又添了一 員虎將,無論如何,今天得慶賀慶賀!”
【第89句】:【關(guān)公門前耍大刀】關(guān)公為武將。謂在行家面前賣弄。類 似的:魯班門前弄大斧。成語:自不量力。陸文夫《圍墻》: “那技術(shù)員慎重對待,步步不離;在設(shè)計所的門前砌圍墻,等 于在關(guān)老爺面前耍大刀,沒有兩下子是不行的。”
【第90句】:【草拔了根,活不長遠(yuǎn)】 釋義:比喻失掉了根子,無所依托,活不下去。 例句:莊稼人沒地,好比草拔了根,活不長遠(yuǎn)。
【第91句】:釣魚有三得:跑得、等得、餓得。
【第92句】:【千錘打鑼,一錘定音】(諺)敲鑼的雖多,敲打的時間雖長,但最后收尾憑的是一錘之音。比喻討論問題,不妨大家爭鳴,但最后作決定,還得主持人說了算數(shù)。 也作千聲鑼鼓,一錘定音。 千錘擊鼓,一錘定音。 千人打鼓,一錘定音。
【第93句】:【一個饃饃也得上籠蒸】事情小,或數(shù)量少,也得認(rèn)真對待, 不能圖省事。或說:一個饅頭也得蒸熟吃。龔昌盛《沉浮》: “一個饅頭也得蒸熟吃,總不能讓他一輩子沒出息。”
【第94句】:【山高有攀頭,路遠(yuǎn)有奔頭】(諺)不要怕山高,山越高越有攀頭;不要嫌路遠(yuǎn),路越遠(yuǎn)越有奔頭。指目標(biāo)越是高遠(yuǎn),越能磨煉意志,成就大的事業(yè)。
【第95句】:【只愁不養(yǎng),不愁不長】(諺)只怕生不下孩子,不怕孩子長不大。指孩子生下后,自然會長大。
【第96句】:【牽著鼻子走】像牛一樣被牽著,謂被人愚弄控制。巴金 《探索集》:“可是我不會走那條現(xiàn)成的路,我不會讓他們牽 著鼻子走。” 牽住牛鼻子用一根木鍵穿住牛鼻子,一頭系上韁繩,用 以牽牛。指抓住關(guān)鍵。《北京日報》(1988,8,3):“市化工總 公司牽住牛鼻子不放松,三十四個企業(yè)年內(nèi)基本完成勞動 組合。”
【第97句】:【有千年產(chǎn),沒千年主】(諺)有千百年不變的產(chǎn)業(yè),卻沒有干百年不更換的主人。指財產(chǎn)是長久的,主人卻是會變換的。
【第98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第99句】:【畫虎不成反類狗】(慣)老虎沒畫成,卻畫得像只狗。比喻本想辦好事情,沒想到卻搞得更糟。 也作畫虎不成,反倒類犬。 畫虎不成,反類其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