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板凳上的臭蟲——靠屁股吃飯
【第2句】:【吃拳何似打拳時】(諺)出拳打人雖然痛快一時,遭人拳打卻是痛苦的。指出拳打人時要想到遭人拳打的苦痛,自己克制自己。
【第3句】:【六枝兒劃拳——新樣兒的,沒了對兒】(歇)六枝兒:也稱六枝子,一只手或足長六個指頭。劃拳:又稱猜拳,飲酒時的一種游戲,雙方同時伸出手指,并說出一個數,誰說的數目符合雙方伸出來的手指的總數,就算誰贏,輸方喝酒。指言論或事物新奇獨特,沒有可與之相比的。
【第4句】:【看著魚兒下罩】釋義:比喻看準了再下手。例句:小梅又安頓給崔骨碌:“聽說張金龍常到你們這兒來,要是有機會,把這個鐵桿漢奸—塊兒抓住,那就更好了。反正看著魚兒下罩,你瞧著辦吧!”
【第5句】:【豆腐青菜,各人所愛】(諺)比喻各人志趣不同,追求不同,所走的生活道路也就不會一樣。
【第6句】:布告貼在樓頂上——天知道
【第7句】:鼻子里插蔥——裝相(象)
【第8句】:初二三的月亮——不明不白
【第9句】:【轅門】“轅門”是古代的軍營之門。如京劇《轅門斬子》,因楊宗保在兩軍陣前私自招親,其父楊六郎在轅門怒而斬子,后被眾將勸解而得救。此詞源出春秋時期,春秋戰國時代,兩軍作戰是在馬拉著的戰車上進行的。當軍隊宿營或駐扎時,為防止敵人襲擾攻擊,兵士們就將戰車圍成圓形以為屏障。為了便于出入,就在合適的位置留有出口,則以兩車相向成為門,因車轅相對,故名“轅門”。由于約定俗成,因襲相傳,由車戰轉為馬戰,雖戰車早被淘汰,凡遇安營扎寨,仍用“轅門”一詞,并推而廣之,把一些高級軍事衙署的正門也稱“轅門”了。
【第10句】:獨臂做餃子———手包辦
【第11句】:【矮檐之下出頭難】(諺)矮檐:低矮的屋檐。指在矮檐之下身體彎曲,難以伸直頭顱。比喻人身處強大勢力的壓抑之下,身不由己。
【第12句】:【吃蔥吃蒜不吃姜】釋義:指頭腦不發熱,做事有主張。例句:江大隊長,算你能說。可我張小七吃蔥吃蒜不吃“姜”!我可不打腫臉充胖子。
【第13句】:【猶豫】“猶豫”是拿不定主意,遲疑不決的意思。它是人們的心理活動,卻源自兩種動物。據古書上說,“猶”是一種猴科動物,雖靈巧,卻生性多疑,一旦發現人或其他“敵情”,便慌張地迅速爬到樹上,躲藏在茂密的樹葉之后,探頭察看。待一切平靜,它再跳下樹來,東張西望一番,突然再生懷疑,又爬樹上。如此反復多次。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它,就是“疑神疑鬼”。《說文》載:“豫,象之大者。”豫,是一種長得像大象的動物,雖力大,但是常是遇事無主意。人們根據動物“猶”和“豫”的多疑無主見的特性,把它們合在一起,組成“猶豫”一詞,既形象又確切。
【第14句】:【宰相肚里好行船】(諺)宰相:朝廷中官職最高的大臣。指大人物胸襟開闊,度量大。也泛指有修養的人能寬容別人,不計較小事。 也作宰相腹中撐得船過。 宰相肚里橫開船。
【第15句】:【事到著急處,就有個出奇處】(諺)事情到了最緊急的關鍵時刻,自會逼出應急的計策來。指人急智生,往往會想出平時連想也不敢想的奇謀妙計來。
【第16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諺)原指風水在河東的,幾十年后又會轉到河的西面。后謂人或部落的盛衰,常會發生周期性的變化。
【第17句】:【事不三思,終有后悔】處理事情應該慎重。相關的:三思 而后行。明代《醒世恒言》:“單因楊氏一時不明,惹出一場 大禍,展轉害了多少人的性命。正是:事不三思終有悔,人 能百忍自無憂。”
【第18句】:媽媽總是說我考試得不到第一名。我問她小時候的成績怎么樣,媽媽說:“我小時候啊,考試成績總是額頭上挑扁擔——頭挑(第一)。”(江蘇·常熟)
【第19句】:表壯不如里壯。
【第20句】:下雨出太陽——假睛(情);陰陰陽陽
【第21句】:【脫了毛的牙刷——有板有眼】(歇)本指牙刷脫了毛后露出板子和小洞,轉喻說話、做事有條不紊,合乎章法。
【第22句】:狗咬屁股——啃腚(肯定);一口咬腚(定)
【第23句】:表叔是個廚師,吃得膀大腰圓。可每次我到他家總說在鍋上忙,菜沒吃好,酒沒喝足。媽媽笑著說:“是啊,餓死的廚子八百斤,灶房坐個大肉墩。”(河南·內鄉)
【第24句】:【排檔】“排檔”,是指敞開式的簡易大眾就餐場所。排檔是廣東口語。 “排檔”可能源于“排當”。元代劉一清撰《錢塘遺事》細述南宋舊事,卷五有“排當”一則云:“宮中飲宴名排當。理宗朝排當之禮多內侍自為之,一有排當則必有私事密啟度宗。因之故,咸淳丙寅給事陳宗禮有日:‘內侍用心非借排當以規羨馀,則假秩筵以奉殷勤。不如聚幾州汗血之勞而供一夕笙歌之費。’此說可想矣!” 原來,“排當”是宮中飲宴的名稱,是古代一種腐敗現象。根據發現的南宋宮廷菜單考證,皇宮里下人也不是每天花天酒地,皇宮里也不是每天都能吃上肉。有時宮廷內侍們就自己掏腰包,請皇帝、貴族、大臣吃飯。一下子競成風氣,由于輪流請客,排隊當值,稱為“排當”。剛開始是自己掏腰包或找地方報銷,到宋理宗的時候,開始拿到中央或各級財政的金庫報銷了。后來,排當流到民間,成為簡易、廉價、大眾消費的形式。由于經常設在街邊,擺有大量桌椅,同時廣東人稱攤位為“檔”或“檔口”,進而轉變為“排檔”了。現在“大排檔”風靡全國。
【第25句】:【吃啞巴虧】(慣)指受了損失不便聲張或無法申訴。
【第26句】:晚上沒有電,媽媽點著蠟燭,放在酒瓶上。我問媽媽為什么放那么高,媽媽說:“這叫高照低明。放得高了,照的地方大。”(河南·獲嘉)
【第27句】:【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此語的意思是薦舉人才,對外不避仇人,對內不避親屬。形容任人唯賢,公正無私。此語源自《呂氏春秋·去私》,講的是春秋時,晉國大夫祁黃羊年老退官,晉悼公要他薦舉賢良。祁黃羊推薦仇人解狐做了南陽縣令,又推薦自己兒子祁午在朝中做了軍尉。孔子聽說后贊嘆道:“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真可以說是公正無私啊!”
【第28句】:弟弟和小文鬧起了別扭,奶奶生氣地批評弟弟,弟弟不服氣:“奶奶只幫別人,不幫家人。”奶奶說:“我這叫‘認理不認人,幫理不幫親’!”(河南·寧陵)
【第29句】:【烏龜吃了螢火蟲——心里明】(歇)螢火蟲:昆蟲,腹部末端有能發光的器官。明:本指明亮,轉指明白。指心里很清楚、明白。
【第30句】:【家有家法,店有店規】強調要遵守法紀。家、店,亦可換用 其他表示集體單位的詞語。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 “家有家法,店有店規。我們豆腐房,不允許走歪門邪道!”
【第31句】:【擔水向河里賣】(慣)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第32句】:姐姐嫌自己工資低,想辭掉工作去做生意。爸爸說她:“錢難掙,屎難吃;吹手好當,氣難出。做生意可不是容易的。”(河南·輝縣)
【第33句】:藥鋪里賣棺材——往壞處想
【第34句】:【茄子不開虛花,真人不說假話】(諺)虛花:不結果實的花。就像茄子不開虛花一樣,心口如一的人不會說假話。指誠實的人說一是一,說二是二,絕不摻假。 也作茄子不開虛花,老實人不講假話。 茄子不開謊花,孩子不說謊話。
【第35句】:【買賣攪莊戶,日子必定富】(諺)攪:攪和。莊戶:務農種田的人家。指種地兼做生意,是發財致富最有效的門路。
【第36句】:【好筍鉆出笆外】(慣)笆:籬笆。 比喻好處被別人占去。
【第37句】:五月的麥子——黃了
【第38句】:媽媽見我總是不愿干家務活,就說:“照你這樣懶,長大了討飯溜河邊也干著瓢。”(安徽·五河)
【第39句】:【房檐滴水照道描】釋義:下輩照著上輩的樣子學。例句:說話的婦女學著老頭腔:“……你們壞良心,將來你們的孩子也房檐滴水照道描!”
【第40句】:【娘好囡好,秧好稻好】(諺)囡:小孩。母親的素質好,生養的孩子就好,就像秧苗好,長成的稻子就好一樣。 也作“秧好稻好,娘好囡好”。
【第41句】:【臨崖立馬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遲】見“船到江心補漏遲”。
【第42句】:【剪彩】現在,剪彩之風大時興,小到店鋪開張,大到國家重點工程奠基,都要剪彩;下到店鋪老板,上到國家領導人,持刀剪彩。那么,它源自哪里呢?剪彩起源于20世紀的美國。美國商人有一種古老的習俗:新店開張前,清晨打開店門并橫系一條布帶。這樣既可防止開張前被閑人闖入,又可引人注目,招徠顧客。布條取走,宣告商店正式開張。1912年有個叫威爾新的商人在美國圣安東尼奧市的華狄密鎮開了一家大百貨公司。按照傳統風俗,清早便在門前橫系一條布帶,等待正式開張的時刻。威爾斯十歲的小女孩牽著一條狗匆匆走出店門,無意中碰斷了布條。顧客以為公司已經開張,于是蜂擁而人,爭先恐后地購買貨物,給開張之日迎來了大吉大利。后來竟在第二家百貨公司開張時,有意讓其幼女碰斷布帶,果然開張大吉。于是人們互相仿效,大為推廣。后來,布條被五彩繽紛的彩帶取而代之,人們在開張時刻用剪刀鄭重地剪斷彩帶,“剪彩”因而得名。
【第43句】:【舌頭不聽使喚】說話結結巴巴,或說不出話來。老舍《鼓 書藝人》:“他想說點什么,可是舌頭不聽使喚,說不出話 來。”
【第44句】:【當家人,惡水缸】(諺)惡水缸:盛污水的缸子。掌管家事的人就像個盛污水的缸子,無論什么臟污都有可能往里傾倒。指當家人往往受累又受怨,只有默默承受。
【第45句】:英雄永遠和自己的人民在一起,富饒的寶藏永遠同大地在一起。
【第46句】:猴兒戴紗帽——瘟官一個
【第47句】:兔子不吃窩邊草——給自己遮窟窿;留青(情);偷外不偷里
【第48句】:【把守山門的哼哈二將——不鎮廟還嚇人】(歇)哼哈二將:佛教稱守護廟門的兩員神將,傳說一個叫鄭倫,能鼻哼白氣制敵,一個叫陳奇,能口哈黃氣擒將。比喻即使壓不住陣,也能起到威嚇作用。
【第49句】:八只缸七只蓋——蓋來蓋去蓋不滿
【第50句】:【干杯】在宴會上,“干杯”之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杯不干,罰酒三杯。孰料,在國人面前如此普及的“干杯”一詞,卻是個外來語。據說“干杯”一詞起源于十六世紀的愛爾蘭,原意為“烤面包”。當時的愛爾蘭飲酒者常有這樣的習慣,將一片烤面包放入一杯威士忌酒或啤酒中,以改善酒味和消除酒的不純性。直到十八世紀,“干杯”才有今天的含義,并且發展成為祝酒頌詞。
【第51句】:【屎憋到屁股門邊才解褲帶】(慣)比喻事情逼到頭上才想辦法解決。 也作“屎到了門口才來挖毛廁”。
【第52句】:綁倒的肥豬——只等死
【第53句】:小二姐要飯——放不下臉
【第54句】:東邊下雨西邊睛——各有天地
【第55句】:【賠了夫人又折兵】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他想趁招親之 時扣留劉備,奪回荊州。后劉備帶著夫人逃走,周瑜派兵追 趕,又損兵折將。事出《三國演義》。謂想討便宜反而吃了 虧,受雙重損失。老舍《四世同堂》:“她想,方法想得不好, 而自己賠了夫人又折兵那才丟了臉!”
【第56句】:【嚼舌頭】(慣)指傳閑話,撥弄是非。也指閑聊或互相逗著玩。 也作嚼舌根。 嚼舌頭根。
【第57句】:車把式扔鞭子一下趕(敢)
【第58句】:九頭鳥拾到帽子——不曉得給哪個頭好
【第59句】:【拼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諺)剮:舊時凌遲處死,即割肉離骨。作好了身受極刑的準備,就敢于打倒皇帝。指只要豁出一條命,就什么事都敢做。 也作拼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打。 破著一身剮,皇帝也對打。 豁出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第60句】:爺爺早已退休了。前不久,不知怎么,單位把他的檔案弄丟了,要爺爺重新填寫履歷表。爺爺說:“我今年七十多歲了,還填什么表,真是‘重上搖籃倒做周(生日)’。”(安徽·無為)
【第61句】:【好漢就怕病來磨】(諺)即便是身強體壯的英雄好漢,也抵抗不過疾病的折磨。指疾病對人的生命極具殺傷力。 也作英雄只怕病來磨。 硬漢子怕病磨。
【第62句】:飛機離跑道——沒轍
【第63句】:【窗戶紙一點就透】稍作指點就明白。浩然《艷陽天》:“你 別看我平常不大開會去,都是家務事兒纏的,我可是個好強 的人,什么事我都想得開,窗戶紙兒,一戳就透。”
【第64句】:【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釋義:謂八月十五云頭遮住月亮,來年正月十五就會下雪。例句:農諺日:“月牙兒仰,糧食長;月牙兒歪,糧食衰。”又日“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鄉人之占驗也。然亦有應與不應。
【第65句】:【溺愛者不明,貪得者無厭】(諺)溺愛:無原則、無節制地偏愛。指對人溺愛,就不能明察;貪婪財色,就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第66句】:長青藤搭在墻頭上一一難分難離
【第67句】:【車走車路,馬走馬路】各走各的路,互不相擾。袁靜孔厥 《新兒女英雄傳》:“拉倒就拉倒!咱們車走車路,馬走馬路, 誰也不跟誰相干!”
【第68句】:【招貓遞狗兒】(慣)比喻不務正業,招惹是非。
【第69句】:【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慣)形容聲勢浩大,發展迅速。
【第70句】:【兩面光】(慣)比喻做事圓滑,雙方都不得罪。
【第71句】:【惡狗咬人不露牙】釋義:比喻壞人陰險、毒辣。例句:馬之悅橫她一眼:“噓!惡狗咬人還不露牙哪!嗆他幾句,傷不了筋,動不了骨,啃那個癢癢干什么!”
【第72句】:【羊上狼不上,馬跳猴不跳】(慣)形容心不齊,步調不一致。
【第73句】:燈草撐屋梁——做不了主(柱)
【第74句】:【 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原為商店謹防假冒的用語,引申為 唯一的意思。成語:獨一無二、絕無僅有。老舍《四世同 堂》:“說真的,她的咖啡,點心,和招待的殷勤,到底是只此 一家,并無分號,在咱們這條胡同里!”
【第75句】:鐵樹開花——千載難逢
【第76句】:【不怨狼吃羊,只怨羊上坡】(慣)比喻黑白顛倒,是非不分。
【第77句】:我的膽子小,晚上不敢出門,奶奶鼓勵我說:“鬼怕惡人鐵怕炭,豆腐渣也怕那個爛米飯。勇敢點!”(河南·長垣)
【第78句】:【撲克】“撲克”是一種紙牌,玩法很多,是深受百姓喜歡的智力游戲玩具。它是從英文p。ke了音譯過來的。照這么說它應該是舶來品,其實不然,是“出口轉內銷”。說起撲克的由來,還有一段小故事。相傳早在楚漢相爭的時期,大將軍韓信為了緩解士兵的思鄉之愁,發明了類似紙牌的游戲,牌是用絲綢裱成,圖案是用木刻版印成的,因其只有樹葉大小,故被稱為“葉子牌”。后來發明了紙,由紙代替了絲綢,便產生了紙牌。據說這就是最早的撲克牌。十二世紀時,馬克-波羅將這種紙牌游戲帶到了歐洲,立刻受到西方人的極大歡迎。起初,它只是貴族們的奢侈品,但因為它造價低廉,趣味無窮,很快便進入平常百姓的家中。
【第79句】:【結婚戒指】戴上戒指,美觀大方,且顯示富貴。然而,戴戒指是有講究的,不能瞎戴,如果隨意戴上,很可能會鬧出笑話。戒指自古以來具有很強的象征意義,因此它的戴法頗有講究。一般而言,從大拇指到小拇指的順序,戴戒指的意義分別是:生、死、定、嫁、離。按照我國的習慣,訂婚戒指一般戴在左手的中指;結婚戒指戴在左手的無名指;若是未婚姑娘應戴在右手的中指或無名指,否則,就會令許多追求者望而卻步了;離異單身女人會把戒指戴在小拇指上,以引起別人的注意。為什么結婚戒指必須戴在左手的無名指上呢?相傳無名指與心臟相連,最適合發表神圣的誓言,用戒指套住了所愛的人的無名指,就可以留住他(她)的心了,戴在上面的戒指可以是“心心相印”。而且無名指上有重要穴道,戒指戴其上可以適度按壓肌肉,有安定情緒之效。按西方的傳統習慣來說,左手上顯示的是上帝賜給你的運氣,它是與心相連的,因此,將戒指戴在左手上是有意義的。通常把戒指戴在左手上,也是因為一般較少的勞作,不會碰壞戒指。
【第80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釋義:極言蘇州、杭州可與天堂相媲美。例句:江南真是個好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像我們這地獄世界。
【第81句】:【扯后腿】見“拉后腿”。
【第82句】:毛筆吞進肚——胸有成竹
【第83句】:大炮轟蒼蠅——不夠本錢;不夠本:不上算;不合算;大材小用;白費功夫;白費勁:枉費工
【第84句】:閹了的公雞——不啼(提)
【第85句】:【低頭拉車,抬頭看路】(諺)指拉車需要低下頭使出氣力,同時也要時時抬起頭看清前邊的道路。比喻做事既要踏實苦干,又要認準目標,明確方向。
【第86句】:【忘到九霄云外】徹底忘記,解脫。忘,也說:丟、拋。蕭紅 《呼蘭河傳》:“到了如今,吃得飽,穿得暖,前因后果連想也 不想,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第87句】:破船過江——人人自危
【第88句】:【漢語拼音】“漢語拼音”是給漢字注音和拼寫普通話語音的方案,是幫助學習漢字和推廣普通話的工具。那么,漢語拼音來自哪里呢?漢字用拉丁字母注音,已有370多年的歷史。明朝萬歷年間,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就開始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拼音(拉丁字母:古羅馬人所用文字的字母。一般泛指根據拉丁文字母加以補充的字母,如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的字母)。后來法國的傳教士金尼格又用25個字母給漢字注音,目的都是為了西方人便于學習和掌握漢語漢文。以后又陸續出現過多種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漢語拼音方案。其中最有影響的是鴉片戰爭后曾任駐華公使等職的英國人威妥瑪所擬定的“威妥瑪式”。到了近代,我國一些語言文字學者曾一度想以拼音文字替代方塊字。 1892年,近代漢語拼音文字提倡者盧戇章,仿拉丁字母筆形創造了一種“切音新字”。1926年,國語統一籌備會制定了“國語羅馬字”。1931年,吳玉璋等人又制定了“拉丁化新文字”。這些都對后來創立“漢語拼音方案”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都不成熟。新中國建立后,毛澤東提出“要走世界文字共同體的拼音方向”。1958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準頒布《漢語拼音方案》,代替了中國特有的舊拼音方法,促進了普通話的普及與推廣。1977年,在聯合國第三屆地名標準化會議上,通過了按照《漢語拼音方案》來拼寫中國地名的決議,我國自定的《漢語拼音方案》登上了國際文化舞臺。
【第89句】:人留子孫草留根。
【第90句】:【拿話當經念】(慣)比喻把他人說的話當作行為準則。
【第91句】:上吐下瀉——兩頭忙
【第92句】:【拿客氣當福氣】客氣是禮貌,福氣是指享福的命運。不 懂謙讓,反覺得是應該的。王安憶《文革軼事》:“張思蕊命 好,從來都是把客氣當福氣,你夸海口,她照單全收,你怕連 個退路都沒有了。”
【第93句】:【肥田不如瘦水】(諺)肥沃的田地,也比不上有一股不含肥料的清水。指種莊稼,水比肥料更為可貴,更為有用。
【第94句】:【一著不到處,滿盤俱是空】(諺)一著:一步棋。關鍵時刻一步棋不到位,就注定了失敗的結局。比喻在事情的主要環節中,稍有差錯就形成無法挽回的失敗。 也作一著錯,滿盤輸。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第95句】:【淺水里養鱉——早就看透是什么貨】(歇)貨:本指物品、東西,轉指人(罵人的話)。指早就清楚某人不是什么好人。
【第96句】:高梁稈做檁條——不是這塊料
【第97句】:包公升堂——盡管直說;青天在上
【第98句】:【海水知深淺,人心難思量】人心難以捉摸。明代《金瓶 梅》:“莫不孟三姐也臘月里蘿卜動個心,忽刺八要往前進嫁 人?正是世間海水知深淺,人心難忖量。”
【第99句】:【囚人夢赦,渴人夢漿】(諺)赦:赦免。漿:湯水。囚犯常夢到自己被赦免釋放,口渴的人常夢到有湯水供自己喝。指心里想什么,就容易夢到什么。
上一篇:說到心坎的文案文藝到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