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積金遺于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于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于冥冥之中,此乃萬世傳家之寶訓也。
【第2句】:對別人的挑釁,不必反應過激怎樣應對“惡人”的挑釁?佛日:惡人聞善,故來擾亂者,汝自禁息,當無嗔責。彼來惡者,而自惡之。——《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3句】:婚姻法則:遮遮掩掩過一生,坦坦蕩蕩過三天。康熙皇帝曾說過一句話:不聾不瞎,不配當家。一個好的婚姻存在于“盲妻子”和“聾丈夫”之間。
【第4句】:【禪心佛語】世間的一切諸法,都是“因”、“緣”所生起,透過因緣和合,才有一切現象,才有一切法的生起。
【第5句】:欲望的無窮來自人心的貧窮,心靈充實的人懂得“喜舍”才是真正的富有。
【第6句】:【禪心佛語】常有人把修行誤認為是出家人的專用詞,其實修行表現在日常生活中,是從應有的生活修養修是修心養性,行,是端正行為。
【第7句】:【禪語人生】一念善正,則小我轉大我,人間亦凈土,一念惡邪,則大我變小我,人間成地獄。
【第8句】:【禪語人生】我們擁有一切,可是,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運用這世間的事物,它們對我們而言,都將毫無意義。
【第9句】:【禪心佛語】奮斗,是理想與毅力合成的混凝土,它能架成通向彼岸的橋梁。
【第10句】:善良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語言,是打開人們心扉的鑰匙,是抵擋仇恨之箭與憤怒之矛的盾牌。擁有善心的人,會被世人所接受;擁有惡心的人,會被世人所唾棄。
【第11句】:信仰是人生的最寶貴財富;遵行正法,帶來幸福;真理味兒最美;智慧的生活是人們稱說的最好生活。《經集》第十章《林主夜叉經》
【第12句】:因此不管對誰都要慈悲,都要容忍,要能夠包容,要能夠“和顏愛語”,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了包容才能讓整個世界變得更加和諧。
【第13句】:行念佛者,如大力士,拋心王枷鎖,到慧彼岸。。行是定者,住過去佛實際海中。《觀佛三昧海經》卷九
【第14句】:【經典佛語】[粗茶淡飯]與「錦衣玉食」最大的差別,只在當事人的「心態」而已。
【第15句】:【禪語人生】這其實正是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邊的故事,欲望就象是一條鎖鏈,一個牽著一個,永遠都不能滿足。
【第16句】:【禪語人生】遇到別人不公正的評論,只要不傷及到你個人的尊嚴,那就讓他說去吧。
【第17句】:【禪心佛語】你的人生會跟你所設想的一樣。“雖然這么說,可總有我無論都辦不到的事情啊。”一旦你這么想,事實也就如此了。
【第18句】:不說是非,不傳播是非,不計較是非,更不要為是非患得患失。(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19句】:【禪語人生】許多修凈土法門的人,只求個人往生,不關心社會,不關心眾生,心發得非常的小。
【第20句】:【禪語人生】愿我們都不會把所有別人對我們的好,視為理所當然。因為知足,會更接近幸福。
【第21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能無私人自明。野花不種年年有,煩惱無根日日生。好翻舌頭多惹事,好說謊話落罵名。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巧弄舌。
【第22句】:然而,有人為了持戒,卻自我執著,造成家庭生活常規的困擾,也使群體難以和睦;不僅無法順應時代變遷,也不能合乎人群生活。
【第23句】:【禪語人生】已經結束的,已經結束了。這是如此簡單。當生命中有些事情結束,它會幫助我們進化。要完整享受已然發生的事,最好是放下并持續前進。
【第24句】:【禪心佛語】該放下時且放下,寬容別人,其實就是給自己留下一片海闊天空。
【第25句】:【禪心佛語】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惡。與人相處,應能成人之美,涵養容人之德。
【第26句】:【禪語人生】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思想,見解與念頭,做個正正當當、俯仰無愧的人。
【第27句】:【佛心禪語】“因果”是真正的不二價,修善決定有樂境,造惡必定受痛苦,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第28句】:過了河就拆橋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會再有橋。但這種人永不絕跡。他們的邏輯是:中國人有十億,每個人為我搭一次橋就夠了。可能嗎?
【第29句】:【禪心佛語】佛說一切法,本來是圓融的,有體系的。因為是對機說法,智慧淺薄的就認為有矛盾了。實際上,以佛的眼光看,整個說法是有一貫融會的。
【第30句】:要擁有功德法財,就必須廣修“福德智慧”,而“福德智慧”要如何修得呢?要多行布施。
【第31句】:一切眾生六根之聚,皆從如來藏自性清凈心一實境界而起。《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一
【第32句】:人生就是一條拋物線,出發,登頂,而后回歸。我們力爭畫好這條拋物線就夠了,管它是不是彩虹呢。
【第33句】:沒有什么事能夠束縛你煩惱重的人,芝麻小事都令他煩惱;想解脫的人,天大的事都束縛不了他。
【第34句】:忍辱決非是卑怯無力的含垢忍怨,是以一種極大的力量來忍受一切。(民國)太虛《菩薩學處》
【第35句】:時光若水,無言即大美。日子如蓮,平凡亦至雅。心若簡單,沒有繁雜的迷惑,故而能看透;生活簡單,目標明確,自然能行遠。
【第36句】:【佛心禪語】理解:(地獄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有你的心和由心生出的欲望和痛苦。欲望越強烈,痛苦就越強烈。當內心寧靜如一塵不染。地獄者,非地獄,是名地獄。)
【第37句】:問:“如何保任?”師日:“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圣解。”——《龍潭崇信禪師》
【第38句】:癡心欲問今生事,唯見輕煙入九天.多少佛前香火客,只求如愿不求禪.
【第39句】:【禪心佛語】花樣越多,越顯出一個人的淺薄,如同水流,只在淺灘上才水花四濺。
【第40句】:【禪心佛語】解一即千從,迷一即萬惑,若人守一,萬事畢。是悟道之妙也。
【第41句】:【佛道禪語】男人的愛是俯視而生,而女人的愛是仰視而生。如果愛情像座山,那么男人越往上走可以俯視的女人就越多,而女人越往上走可以仰視的男人就越少。
【第42句】:【禪語人生】向往是一段距離。沒有了這段距離,也就沒有了向往的美妙。沒有了這段距離,也就散盡了我們與向往之間的那段緣分。對于向往,我們真的不能離得太近。
【第43句】:延參法師:人生的那些是與不是,不是讓誰疲倦或者癡迷,用你的心態去活過生活的那些咯咯噔噔。不是,多反思自己的不是;是,自己活過才是。
【第44句】:照體獨立,不是把外在的環境改變為符合我們內心的需要,而是要改變我們自心。
【第45句】:【禪心佛語】他看著她的車子走遠。他的這一天其實并不如意,但是現在他幫助了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他一路開車回家的心情卻變得很好。
【第46句】:【禪心佛語】好跟壞,是與非都不是問題,事情能否順利進行才是最重要的。
【第47句】:【禪心佛語】生命中你會遇見兩種人:促進你的人,還有打擊你的人。但最終,你兩者都會感謝。
【第48句】:清茶淡香,既可口又提神;若是太濃則苦得喝不下。世間的情愛也是如此。——證嚴法師
【第49句】:【禪心佛語】你可以選擇這樣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決心;創意、樂意。
【第50句】:【禪心佛語】獲得幸福感,欲望一定要足夠小。像庖丁解牛,要那么細小鋒利的刀片,才能在逼仄的骨頭之間,游刃有余。
【第51句】:用事寧失于寬,勿失于急;寧失于略,勿失于詳。急則不可救,詳則無所容,當持之于中道,待之以含緩。(宋)佛眼禪師(《禪林寶訓》卷三)
【第52句】:【禪語人生】這是一種多么深厚的感情,滋潤著我們的心田。傳說著這么一個故事,一座廟,一群人,或者一座廟與一群人的傳說。
【第53句】:【禪語人生】知足定律:所謂知足,就是知道自己有多大腳,配穿多大鞋。
【第54句】:【禪心佛語】人之心術,多欲則險,寡欲則平。人之心事,多欲則憂,寡欲則樂。多與寡的區分,因人而異。
【第55句】:【禪語人生】喜歡一個人,是不會有痛苦的。愛一個人,也許有綿長的痛苦,但他給我的快樂,也是世上最大的快樂。
【第56句】:【禪心佛語】俗話說:捉賊捉贓,捉奸捉雙;可俗話又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第57句】:【禪心佛語】世上的各種心滿意足都是暫時的,只有上蒼給人以永恒的快樂。
【第58句】:【禪心佛語】點燈照亮別人,更是為了讓別人看到自己,與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
【第59句】:【佛心禪語】見人有錯,要“尊重的提醒”;受人指正,應“感恩的接受”。
【第60句】:【禪心佛語】寬容,就是視萬物于自然,視大愛于委任,它是一種愛,是一種成熟,一種豁達與大度,一種浩然之氣,容人之量的高志向。
【第61句】:不通文字般若,即不得觀照般若;若不通觀照般若,必不能契會實相般若。(明)真可《紫柏尊者全集》卷一
【第62句】:【禪心佛語】所有的輸和贏都是人生經歷的偶然和必然。只要勇敢地選擇遠方,你也就注定選擇了勝利和失敗的可能。人生的關鍵在于:只要你做了,輸和贏都很精采。
【第63句】:【經典佛語】這個世界,有兩件事我們不能不做:一是趕路,二是停下來看看自己是否擁有一份好心態,好心態是人一生的好伴侶,讓人愉悅和健康,(---要有陽光心態)
【第64句】:【禪心佛語】面諛之詞,有識者,未必悅心。背后之議,受憾者,常若刻骨。
【第65句】:供養于父母,及家之尊長,柔和恭遜辭,離粗言兩舌,調伏慳吝心,常修真實語。彼三十三天,見行七法者,咸各作是言:當來生此天。《雜阿含經》卷四十,第1105經
【第66句】:【禪語人生】想要否定什么的時候,一定附加著力量。因為“否定”這個詞本身包含著力量。
【第67句】:【禪心佛語】人啊,有時候也挺奇怪的。自己明明知道自己傷心,還去聽一些悲傷的歌曲,讓自己更加悲傷。
【第68句】:【佛心禪語】布施可以種一收十,持戒可以三業清凈,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進可以無事不成,禪定可以身心安住,智慧可以洞察秋毫。
【第69句】:【禪語人生】一切的發生皆是依賴因緣,已經發生的請放過自己,即使經歷是痛心的,沒有發生的請聽聽心聲,即使現象是誘人的。
【第70句】:自己的苦只能自己承擔,生活中的一切也只能自己去體驗,依靠他人總是有限的,因為他人不可能替你活著。
【第71句】:【經典佛語】不要用壓抑來控制情緒,最好用觀想,用佛號,用祈禱,來化解情緒..
【第72句】:眾生有佛性,處處有禪機,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成佛;世事本無常,佛雖然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卻可以超脫于這個現實。
【第73句】:自心發菩提,即心具萬行,見心等正覺,證心大涅槃,發起心方便,嚴凈心佛國,從因至果,皆以無所住而住其心。(唐)一行《大日經義釋》卷一
【第74句】:【佛心禪語】交朋友這四個字最難,“久而敬之”,做朋友越長久,越發現他的長處,對他越起恭敬心。----南懷瑾《列子臆說》
【第75句】:佛教徒應具足運動家的精神,只要肯精進,一定可以到達終點——佛的境界。
【第76句】:【禪心佛語】忌浮,忌燥,非己勿爭,屬己切珍。充己,補智,多讀少怨,多聽少念。
【第77句】:【禪語人生】陽光普照與暴風雨,不過是天空表情的不同而已,而不管命運是甘甜或苦澀,都應該使它成為最好的人生糧食。
【第78句】:成功,是依靠堅忍的力量,潛蘊蓄積長期奮斗而成就的果實;并非僅憑一點血氣或一時的沖勁而僥幸得來。
【第79句】:【禪語人生】我們平生雖然忘記死、逃避死,但是,死必然會到來。所以,這種心態并不能解決死的問題。
【第80句】:盛瞋恚能持,如制逸馬車,我說善御士,非謂執繩者。《雜阿含經》卷四十,第11()7經
【第81句】:識神造三界,善、不善五處,陰行而默到,所往如響應。欲、色、無色有,一切因宿行,如種隨本像,自然報如影。《法句經》卷下,生死品
【第82句】:【禪語人生】要明確地告訴孩子,自己的幸福,要自己去爭取;父母可以幫助他們成長,但絕對不會包辦。
【第83句】:【禪心佛語】從一九五八年開始,他老人家就經常生小病,便開始把事情逐一交代后人,并且把他所有的東西都分給大眾。
【第84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為人不作虧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明日愁與憂。只有錦上添花客,少有雪中送碳人。
【第85句】:【禪心佛語】六七、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用身體去布施,譬如說掃地、灑水、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布施。
【第86句】:【禪心佛語】吉慧長老:印光大師了不起,他已經開悟了。我見過印光大師,他長得就和照片上的形象一樣。當時印光大師在靈巖山,差不多是1937年。
【第87句】: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
【第88句】:【禪心佛語】看塵緣于道,千年落花,萬世流水,終隨時光歸去了無痕跡。瞬息不可留,永恒不可及,緣起,緣盡,早有緣定,隨心生活得失榮辱皆安于心。
【第89句】:【禪語人生】修學佛法從發愿開始、從慚愧懺悔開始。有一顆慚愧的心,就能夠激勵自己向上;有一顆懺悔的心,便可以不斷更新自我。
【第90句】:【佛心禪語】修行學佛的人,不要計較那么多。誰罵我,我是誰?誰打我,我是誰?問一問自己,根本找不出一個“我”。那為何要如此放不下?
【第91句】:【佛心禪語】佛說:“凡執著某一事物(或見解)而藐視其他事物(見解)為卑劣,智者叫這個是桎梏(纏縛)。”
【第92句】:【禪心佛語】毛姆《月亮和六便士》:我們每天都該干一兩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以求心靈平靜。
【第93句】:不要走叉路、抄捷徑。因為所選擇的小路可能是條死巷、走不通,終究還是得回到原路,反而平白多繞了許多路。
【第94句】:西方故國早回還,人命無常呼吸間。有限光陰當愛惜,今生蹉過出頭難!(明)一元《凈土十要》
【第95句】:【禪語人生】只有在凜冽寒風里顫抖的人,才能感受到陽光的溫暖;同樣地,飽嘗人生的折磨者,始能領悟到生命的可貴。
【第96句】:【禪心佛語】懂得喝酒的人,找到感覺;懂得知足的人,找到快樂;懂得放下的人,找到自由;懂得珍惜的人,找到幸福;懂得關懷的人,找到朋友。
【第97句】:【禪語人生】在公司內部找到能夠超過你自己的人,這就是你發現人才的辦法。
【第98句】:【圣經文案】282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
【第99句】:【圣經文案】307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肌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羅8:35)
上一篇:老人言名句禪意生活-佛語經典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