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明星】“明星”現(xiàn)多指在文體等方面成績突出、受人追捧的人,如歌星、影星、球星等。這個詞是怎么來的呢?它上源自天,下源自地。首先說天。“明星”,古書上指金星,又叫太白星,這是肉眼能觀察到的亮度較高的星。有月,眾星捧月。無月,明星耀眼。這是“明星”一詞的最早出處。其次再說地。《太平廣記·采仙錄》日:“仙女明星,玉女居華山,服玉漿,白日升天。”“明星”原是華山仙女的名字。不管太白金星也好,仙女明星也好,都是光彩耀目,眾人仰慕。所以,近代人們常以“明星”比喻成績卓著、出類拔萃、引人注目或某一領(lǐng)域知名度很高的人。如”電影明星”、“歌星”等。眾明星參加晚會叫“今夜星光燦爛”。
【第2句】:【大六月里曬日頭——念他啥晴】(歇)晴:諧“情”。指不念他什么情分。
【第3句】:【冷灰里爆出火來】(慣)比喻事情已經(jīng)了斷,突然又被人提起。
【第4句】:燈草織布——枉費心機
【第5句】:二嫂同女兒拌起嘴來,女兒的嘴一點也不饒人。二嫂說:“你這個屬鴨子的,煮爛心煮不爛嘴。”(山東·萊西)
【第6句】:小孩坐蹺蹺板——有起有落
【第7句】:【宰相肚里能撐船】這一俗語形容為人大度,能容人。源自王安石。相傳王安石中年喪妻,續(xù)取了一個妾叫姣娘。王安石身為宰相,公務(wù)自然十分繁忙,很少在姣娘身邊。時間長了,年輕貌美的姣娘自然是寂寞難耐,便與家里的年輕仆人有了私情。不久,這件事被王安石知道了,就想了一計,親自探個究竟。一日,王安石對姣娘謊稱上朝辦理公務(wù),卻悄悄藏在家中,果然在臥室外偷聽到姣娘與仆人偷情。王安石火冒三丈,想沖進(jìn)去捉奸,可轉(zhuǎn)念一想,自己堂堂當(dāng)朝宰相,如此做法會很難堪,只好轉(zhuǎn)身就走。剛走了幾步,忽然看見了院中大樹上的老鴰窩,他靈機一動,拿起一根竹竿,捅了老鴰窩幾下。屋里的仆人聽到老鴰叫以為有人來了,便慌忙跳后窗而逃。事后王安石一直裝作若無其事。轉(zhuǎn)眼到了中秋節(jié),王安石和姣娘喝酒賞月,酒過三巡,王安石即席吟了一首詩:“日出東來還轉(zhuǎn)西,烏鴉不叫竹竿捅。鮮花摟著綿蠶睡,撇下干姜門外聽。”姣娘一聽,心里明白自己跟仆人偷情的事被老爺知道了。她感到無地自容,靈機一動,跪在王安石面前,也吟了一首詩:“日出東來轉(zhuǎn)正南,你說這話夠一年。大人莫見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撐船。”王安石一想,自己年近半百,姣娘卻正值豆蔻年華,這件事情也不能全怪她,不如來個兩全其美吧。于是,他就將姣娘許配給了那個仆人。這件事傳出后,人們對王安石的大度非常敬佩,于是就用“宰相肚里能撐船”這句話來形容他的寬宏大量。這當(dāng)然是一則傳說,但卻是附會了王安石的一則真實故事。據(jù)朱熹《三朝明臣言行錄》記載,王安石在作知制誥時,他的夫人吳氏為其買一妾。王安石見到此女后,得知她是押糧官之婦,因丈夫覆舟失糧,不得不以賣妻來償還糧款。王安石即“呼其夫,令為夫婦初”,并賜錢九十萬。這里王安石的確寬宏大量,不僅沒向押糧官要買妾錢,還贈錢九十萬,令其夫妻團聚,確實有“宰相肚里能撐船”的雅量。朱熹不禁也贊嘆:王荊公(安石)“不好聲色,不愛官職,不殖貨利”。能得到朱熹的好評,褒貶自有公論。
【第8句】:針對社會上有些人愛吃野味兒的現(xiàn)象,外婆說:“吃盡美味還是鹽,穿盡綾羅還是棉。”(四川·忠縣)
【第9句】:【 挖自己的肉,補人家的瘡】損害自己,幫助他人。成語:挖 肉補瘡。黃谷柳《蝦球傳》:“世界事,道理很漂亮,做起來全 不是那末一回事,挖自己的肉,補人家的瘡,我不干。”
【第10句】:【獨虎架不住群狼】(諺)指單獨的一只虎,招架不了一群狼的攻擊。 比喻再強悍的人,也對付不了群體的圍攻。 也作獨虎怕群狼。 一虎難敵群狼。
【第11句】:不栽果樹吃桃子——坐享其成
【第12句】:秋天的木棉花——老來紅
【第13句】:【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句至理BBB是勉勵人們要惜時如金。要知其來源,先要知其時間是怎么得來的,寸陰是多長時間。古代用日晷計時,日晷是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的計時儀器。銅制的指針叫做“晷針”,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晷針垂直地穿過晷面中心,日晷安放在石臺上,呈南高北低之勢,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在晷面上劃上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dāng)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投影就會投向晷面,并隨著太陽的移動而移動,于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xiàn)代鐘表的指針,晷面則是表盤,以此來顯示時刻。將晷面上的格子用“寸”來衡量,晷針投下的陰影,就叫“寸陰”。那么“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句話是怎么來的,古人早就使用“寸陰”一詞了。如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xùn)》:“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南宋陳亮《上光宗皇帝鑒成箴》:“當(dāng)效禹王,寸陰是惜;當(dāng)效文王,日昃不食。”此處均是用“寸陰”代表光陰。將“寸陰”最早比作“寸金”的是唐代詩人王貞白,其詩云:“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后來元代詩人同恕《送陳嘉會》也這樣比喻:“盡歡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陰一寸金。”說的最完整的是清代周希陶編著的《重訂增廣賢文》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從此,這句話就十分流行。
【第14句】:【殺雞給猴子看】讓猴子看著害怕,以示警告。類似的:殺 個貓兒猢猻看。成語:殺一儆百。莫應(yīng)豐《將軍吟》:“使他 們犯點錯誤。再抓幾個人,殺雞給猴子看,就管教好了。”
【第15句】:城隍菩薩拉二胡——鬼扯
【第16句】:刀口遇滾水燙——疼痛難忍
【第17句】:【瘦驢屙硬屎】(慣)比喻內(nèi)里軟弱、空虛,卻偏要裝得很有實力、很厲害。
【第18句】:【一不做,二不休】“一不做,二不休”這一俗語,意思是說不做則已,既然已經(jīng)做了,就索性做到底。它源自唐代人張光晟的臨終遺言。張光晟在新舊《唐書》中都有傳。根據(jù)史書記載,他從少年開始從軍,安史之亂爆發(fā)時,他還是一名騎兵。在潼關(guān)之戰(zhàn)中,張光晟把自己的戰(zhàn)馬送給戰(zhàn)馬被打死的大將王思禮,從而得到王思禮的賞識,把他作為自己的心腹,不斷加以提拔。唐代宗大歷年間,張光晟被任命為單于都護,兼做御史中丞、振武軍使,帶兵抵御吐蕃。張光晟因為貪圖邊功,設(shè)計誘殺了多名吐蕃貴族,但唐代宗害怕得罪吐蕃,不但不獎賞,反而任了他個閑職,剝奪了他的兵權(quán)。從這時開始,張光晟就一直郁郁不得志,對朝廷的不滿逐漸積累,以至萌生了叛意。唐德宗興元元年(784年),原本奉命防秋的涇原藩鎮(zhèn)軍隊發(fā)生嘩變,擁立在長安閑居的原盧龍節(jié)度使朱批為帝,賦閑在家的張光晟參與其中,被任命為偽節(jié)度使。唐德宗委派神策行營都知兵馬使李晟帶兵討伐。張光晟看到李晟大軍氣勢浩大,知道朱洮大勢已去,便歸降李晟。李晟替他向唐德宗上書求情,但沒有得到允許,唐德宗下旨認(rèn)定張光晟罪不可赦,理應(yīng)處死。張光晟臨死前對自己反叛朝廷的行為以及反叛之后又投降朝廷的舉動都很后悔,囑咐行刑的人說:“傳話后人:第一莫做,第二莫休。”就是說不該做的事情就不要做,既然做了,就不要停止,一直堅持到底。“一不做,二不休”來的不義,但后來成了中性詞,什么人都可以用。
【第19句】:【閉眼跳河——聽天由命】(歇)指遇事聽?wèi){天意和命運安排。
【第20句】:鴨子的巴掌鴨子的腳板——聯(lián)成一片
【第21句】:【 好話不背人,背人沒好話】好話可以公開說,用不著私下 嘀咕。王蒙《活動變?nèi)诵巍罚骸拔液臀夷铩⒔悖l也不背誰。好 話不背人,背人沒好話。”
【第22句】:一次,我問媽媽我家的老榆樹怎么干枝了,媽媽說:“那是嘛,‘人老躬腰把頭低,樹老焦梢葉子稀’。”(河南·林州)
【第23句】:【秤砣雖小壓千斤】我國的秤是利用杠桿原理制成的,調(diào) 節(jié)秤砣的位置,能與不同的重量保持平衡。謂不很顯眼,但 很重要。馬烽《劉胡蘭傳》:“歲數(shù)小怕什么,只要能干。秤 砣雖小,還能壓千斤哩!”
【第24句】:瘡口上貼膏藥——揭不得
【第25句】:人造牛黃——冒牌貨
【第26句】:養(yǎng)在圈里的豬——少不了挨一刀
【第27句】:【 站著進(jìn)來,躺著出去】活著進(jìn)來,死了出去,指被殺害。 《法律與生活》(1999,5):“這不是你們吹牛的地方,今天這 兩瓶酒不見底,就叫你們站著進(jìn)來,躺著出去。”
【第28句】:【駱駝擱在橋板上——兩頭無著落】(歇)兩頭:本指駱駝的頭和尾,轉(zhuǎn)指雙方、兩方面。著落:本指落在地上,轉(zhuǎn)指落實。指兩頭都落空,或兩方面都不落實。
【第29句】:【說出大天十九點來】意即不管怎么說,無論如何。類似 的:說出大天來/說下黃天表來。浩然《艷陽天》:“還討論什 么呀?今年要地五勞五分紅,這是堅決性的,說出大天十九 點來,也得這么辦!”
【第30句】:【卸包袱】(慣)比喻解除思想或經(jīng)濟上的負(fù)擔(dān)。
【第31句】:我的學(xué)習(xí)成績落下來了,爸爸狠狠地批評我說:“你過著‘槽里吃食,圈里搔癢’的日子,學(xué)習(xí)再不好,還對得起誰?”(江蘇·金湖)
【第32句】:【人不解甲,馬不卸鞍】保持作戰(zhàn)準(zhǔn)備。姚雪垠《李自成》: “后來又到了西番地,整整一個月,一邊走一邊同曹變蛟打 仗,人不解甲,馬不卸鞍,找不到糧食就殺馬充饑。”
【第33句】:【西瓜系在鱉腿上——滾不了西瓜,也跑不了鱉】(歇)比喻彼此利害攸關(guān),誰也無法擺脫掉誰。常用于譏諷。
【第34句】:【治瘡不能怕剜肉】救急不能心疼好東西。成語:挖肉補 瘡。李準(zhǔn)《不能走那條路》:“我想著‘想治瘡不能怕挖肉’, 賣!就想起了賣地。”
【第35句】:【殺人不眨眼形】容心狠手毒,殘忍。明代《水滸》:“他是 殺人不眨眼的暴君,你如何能夠得他回心轉(zhuǎn)意?”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做事要承擔(dān)責(zé)任。清代《負(fù)曝閑 談》:“該不是這樣說的,凡事總要有個過場。自古道:殺人 償命,欠債還錢。你難道連這兩句都忘記了么?”
【第36句】:【調(diào)皮的騾子能拉套】(諺)拉套:套在車轅的前面或側(cè)面拉車。不馴服的騾子拉套往往很得力。比喻頑皮的年輕人,只要引導(dǎo)得法,往往很有出息。
【第37句】:【錢能生利,窮能生窮】(諺)錢財能將本生利,富者自然會越來越富;窮人毫無周轉(zhuǎn)能力,在困境中不免越陷越深。指經(jīng)濟上完全陷入被動,就很難擺脫窘困。
【第38句】:【人無笑臉休開店】(諺)指開店做生意,必須做到笑臉迎顧客,和氣待來人。
【第39句】:【沒有彎彎肚子,不敢吃鐮刀頭】釋義:沒有某種本領(lǐng),就不敢承擔(dān)某種風(fēng)險。例句:“于隊長既然敢把火點起來,他就敢負(fù)責(zé)任。俗說話:沒有彎彎肚子,不敢吃鐮刀頭。”
【第40句】:【人多出圣人】(諺)圣人:品德極高、智慧極廣的人,此處偏指智謀深遠(yuǎn)的人。指人多出智慧。也指群眾中蘊藏著大智大慧。 也作人多是圣人。 人多出智慧。
【第41句】:【害死人看出殯】害人者裝作同情者。明代《金瓶梅》:“你 瞞著我干的好勾當(dāng)兒!還說什么孩子不孩子,你原來就是 個殺人的劊子手,把人活埋慣了。害死人還看出殯的!”
【第42句】:【英雄所見略同】(諺)指分析形勢或設(shè)計謀略,英雄豪杰的觀點見識,往往是不謀而合的。 也作英雄所見,畢竟相同。 英雄之士,所見略同。
【第43句】:【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們常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那么,什么是“浮屠”?浮屠是佛教用語.浮屠,也叫“浮圖”、“休屠”。起初,佛教徒被稱為“浮屠”,佛教被稱為“浮屠道”。后來,稱“佛塔”也叫“浮屠”。現(xiàn)在大家說到浮屠,一般都只指佛塔了。佛塔的層數(shù)一般為單數(shù),如五、七、九、十三級等,其中以七級為最多,因此有“七級浮屠”的普遍說法。佛塔原來是用來埋葬有德高僧的身骨或藏佛經(jīng)的,所以,造塔的功德很大。但是,為死去的人造塔,畢竟不如救活人一命更有意義,因此有俗語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意在鼓勵大家去挽救癡迷不化的眾生,讓他們得度。《西游記》第八十回就有一句:“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快去救他下來,強似取經(jīng)拜佛。”這句話道出了佛的終極目的,佛即救人。從大處說,普度眾生。
【第44句】:【打水漂兒】(慣)指在水邊投擲石片或瓦片,使其在水面上掠過,激起一串水花。比喻錢物等白糟蹋了,什么也沒得到。
【第45句】:【逃出龍?zhí)叮秩牖⒀ā恳姟俺龅谬執(zhí)叮秩牖⒀ā薄?/p>
【第46句】:【打火機】現(xiàn)在的打火機小巧玲瓏,多用于抽煙者點煙用。打火機品種繁多,花樣不斷翻新,以至于有人專門收藏打火機,出現(xiàn)了收藏打火機熱。世界上第一臺打火機是德國化學(xué)家德貝萊于1823年發(fā)明的,可它的原理卻來自中國。其實,轉(zhuǎn)輪打火機源于中國近代的“火鐮”。中國先前抽煙的人,都有一桿煙槍(俗稱煙袋桿),一個煙袋(盛煙葉用),一塊火石和火鐮。火鐮的取火原理是,用一塊比較扁平的石英石,在石英石上的邊緣放一點點硝棉,用一塊似鐮刀狀的黑鐵,猛地?fù)舨潦⑹倪吘墸脸龌鸹ǎ贾趺蓿缓髮⑾趺薹湃胙b滿煙葉的煙袋鍋子里,以此點煙。現(xiàn)代打火機不過是把火鐮換成了轉(zhuǎn)輪,把硝棉換成了汽油,摩擦產(chǎn)生火星點燃汽油。
【第47句】:【陰一句陽一句】(慣)形容說話陰陽怪氣。
【第48句】:【常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釋義:對橫行霸道的人冷眼相對。例句:曾有一個笑話,道是一個老翁有三子,臨死時分付道:“你們倘有所愿,實對我說。我死后求之上帝。”一子道:“我愿官高青樹林。”一子道:“我愿田連萬頃。”末一子道:“我無所愿,愿換大眼睛一對。” 老翁大駭?shù)溃骸耙撕胃桑俊逼渥拥溃骸暗任覔伍_了大眼,看他們富的富,貴的貴。”此雖是一個笑話,正合著古人云:“長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
【第49句】:小姑要嫁人了,直嫌爺爺給她置辦的嫁妝少。爺爺?shù)膽B(tài)度很堅決,說:“陪不盡的閨女,辦不盡的年。你甭挑剔了,就這了!”(江蘇·贛榆)
【第50句】:【人合心,馬合套】(慣)合套:同拉一輛車的兩匹馬,力能使到一起,有很好的配合。指人心想到一起,勁兒使到一處。
【第51句】:【螞蟻戴荔枝殼——充大頭鬼】(歇)指身份卑微的人硬要充當(dāng)大人物。也泛指裝模作樣蒙騙人。 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螞蟻子戴荔枝殼——假充大頭鬼”。
【第52句】:【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三歲可看出幼年的性格,七歲可對 一生作出判斷。相關(guān)的:三歲定八十。臺灣梁實秋《雅舍散 文二集》:“常言道: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悲觀的人就認(rèn)為 這孩子沒有出息,長大了之后大概是敗家子或社會上的蠹 蟲。”
【第53句】:【衣不壓眾,貌不驚人】見“人不壓眾,貌不驚人”。
【第54句】:以前我不喜歡吃蔥和蒜,嫌它們太辣。后來,媽媽說:“常吃蔥和蒜,疾病身不沾。”從此我愛生吃蔥和蒜了,因為我不喜歡生病。(吉林·白城)
【第55句】:【敢開高價口,必有識貨人】(諺)賣貨人只要確認(rèn)手里的貨物是稀有的珍品,就不妨開出天價,顧客中自有慧眼識貨的人。指有奇貨自有識貨人。
【第56句】:【梅花優(yōu)于香,桃花優(yōu)于色】釋義:梅花香氣濃烈,桃花顏色艷麗。比喻事物的優(yōu)點只是表現(xiàn)在某一方面,難以十全十美。例句:(梅)花在果子花中尤香。俗云:“梅花優(yōu)于香,桃花優(yōu)于色。”故天下之美,有不得而兼者多矣。
【第57句】:【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福】(諺)不測:無法預(yù)料。旦夕:早晚。指人的禍福命運就像天空變幻的風(fēng)云一樣很難預(yù)測。 也作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無常禍福。 天有不測風(fēng)云,人有旦夕禍變。 天有不測的風(fēng)云,人有無端的禍福。
【第58句】:【推開天窗說亮話】見“打開天窗說亮話”。
【第59句】:早上,我無精打采地走在上學(xué)的路上,爸爸從后面趕上來催促道:“三斤重的豺狗子,卻長了條九斤重的尾巴,你拖呀拖地走得怎么這么慢?”(湖南·醴陵)
【第60句】:【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美丑相差太遠(yuǎn),極不相稱。再說癩蛤 蟆也跳不高:根本捉不住天鵝。謂不配,也達(dá)不到目的。特 指男的配不上女的。成語:癡心妄想。臺灣白先勇《孽子》: “你算老幾?人家理你?癩蛤蟆也想吃天鵝肉?真正是個 不要臉的老梆子!”
【第61句】:【棒頭出孝子】(諺)舊指要想使兒子將來孝敬老人,必須從小對他嚴(yán)加管教,乃至體罰懲戒。 也作棒頭出孝子,箸頭出忤逆。 箸頭:筷子,指好吃好喝,一味溺愛嬌養(yǎng)子女。 棒打出孝子,嬌慣養(yǎng)逆兒。
【第62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釋義:極言蘇州、杭州可與天堂相媲美。例句:江南真是個好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像我們這地獄世界。
【第63句】:竹林里的筍子——嘴尖皮厚腹中空
【第64句】:【賊人膽底虛】(諺)指盜賊往往心虛膽怯。 也作“賊人心膽虛”。
【第65句】:鍛煉是靈丹,衛(wèi)生是妙藥。
【第66句】:【雞啄到毛蟲,叼走獨吞】借指自私心理。柳青《種谷記》: “狗為了一塊骨頭互相咬得頭破血流,滿嘴是毛;兩個牲口 拴在一個槽上,互相踢得神嚎鬼哭,雞啄到一條毛蟲,連忙 夾在嘴里跑開雞群獨吞了,人比它們更會耍心眼。”
【第67句】:【海底撈月,水中求酥】釋義:酥:酥油,是從牛奶或羊奶中提出來的脂肪。到海里去撈月亮,在水中尋求酥油。比喻白費力氣,根本辦不到。例句:他們要同陳鯇刺作對,也不想一想,小舢板好去撞大船?海底撈月,水中求酥,會有什么結(jié)果?
【第68句】:【獨龍難斗群蛇,雙拳難敵四手】釋義:比喻一個人勢孤力單,再勇猛,有本事,也敵不過兩個人或一群人。例句:他嘆了口氣,像是替徐東來解圍似的,對大家說道:“唉!俗話說:‘獨龍難斗群蛇,雙拳難敵四手。’他,只有孤孤單單的一個人哩!”
【第69句】:【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好事不易被人注意,壞事容易 被人傳述。類似的:好事不惹眼,壞事直關(guān)心。明代《西游 記》:“行者道:正是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像我如今皈 正佛門,你就不曉的了!”
【第70句】:背后捅刀子一暗傷人;暗里傷人
【第71句】:【禮多人不怪】(諺)對人多講究禮貌,人不會見怪。指禮貌是文明的舉止,以禮待人,謙恭有禮,人們總是樂于接受的。 也作禮到人不怪。 禮多不罪人。
【第72句】:【死要面子活受罪】(慣)指人太顧及自己的面子,為了臉面而寧愿承受痛苦的折磨。
【第73句】:【貓下的貓?zhí)郏佛B(yǎng)的狗愛】見“狗養(yǎng)的狗親,貓養(yǎng)的貓愛”。
【第74句】:【天下無有不散的筵席】(諺)再好的宴席,總會有散的時候。比喻人生有聚就有散,不必為散傷情。
【第75句】:【聰明反被聰明誤】(諺)聰明:智力高,理解力強。指聰明人往往自恃聰明,對己不加檢點,拒絕他人建議,結(jié)果反而做出蠢事,害了自身。
【第76句】:冬天,媽媽要我穿棉衣,我不肯。媽媽說:“河上都蓋蓋子了還不穿,啥時候才穿?”(江蘇·寶應(yīng))
【第77句】:【開空頭支票】說話沒有保證,實現(xiàn)不了。相關(guān)的:空口說 白話。浩然《艷陽天》:“光給我們開空頭支票,不辦真事兒, 要這樣,我們還擁護他呀!”
【第78句】:【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諺)即便是聰明而富有遠(yuǎn)見的人,千百次的出謀決策,也總有一次失誤。指人智謀再高,也不可能一點失誤都沒有。 也作智者干慮,難免一失。 智者干智,尚有一失。
【第79句】:觀世音下凡——有救
【第80句】:【三條路,走中間】選擇保險的、溫和的做法。明代《三寶 太監(jiān)西洋記》:“我自幼兒膽子小,三條路只走中間。”
【第81句】:扁擔(dān)開花——不可能的事;沒人見過;沒有的事
【第82句】:【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釋義:這是孟郊《登科后》詩句。原形容封建時代文人科舉及第的歡快心情。現(xiàn)用來形容人心情愉快,動作敏捷。例句: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王一民邁著輕快的腳步,順著霽虹橋往道里走去。
【第83句】:【關(guān)門打鼓,鼓聲在外】(諺)關(guān)住門打鼓,鼓聲也會遠(yuǎn)播到外面。比喻內(nèi)部發(fā)生的事情,特別是丑事,總是難以掩蓋,很快就會傳播出去。
【第84句】:老鼠見了貓——骨頭都軟了;落荒而逃
【第85句】:【染缸里撈出白布來】(慣)比喻不可能的事情。
【第86句】:水桶斷了箍——散了
【第87句】:【見一半兒不見一半兒】(慣)指看見的事裝作沒看見。
【第88句】:吃海水長大的——管得寬
【第89句】:【到老方知妒婦賢】(諺)妒婦:嫉妒丈夫有外遇的婦女。指男子到年老時,沒有因貪色而傷身,這才體會到有個妒忌心強的妻子是有益的。
【第90句】:【茶喝多了養(yǎng)性,酒喝多了傷身】(諺)茶是清淡的,多喝能養(yǎng)性;酒是濃烈的,多喝要傷身。指經(jīng)常喝茶有益,過量喝酒有害。
【第91句】:糊涂蟲不知聰明的可貴,健康不知患病的痛苦。
【第92句】:【伸手三分利,不給也夠本】(諺)指困境中伸手向人求援,即使得不到,也沒有失去什么。也指戰(zhàn)爭中處于劣勢,奮力一爭,即使不勝,也比束手待斃強。
【第93句】:秋后的高梁——紅透了
【第94句】:【水路不通走旱路】另想辦法,另找出路。《畢竟有聲勝無 聲》:“現(xiàn)在農(nóng)民開始得到實惠,水路不通走旱路,小春不小, 大有高頭,種植方面的這些改革,是農(nóng)民老早以來的心愿。”
【第95句】:【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生活工作應(yīng)及早安排, 有計劃,抓緊時間。馮德英《苦菜花》:“一年之計在于春,一 日之計在于晨,如果在這時耽誤過去一分鐘,那末會頂平常 的一天甚至更多的時間。”
【第96句】:口含糍粑——難開腔
【第97句】:【張家不就,李家不成】(慣)就:完成。跟張家沒談成,跟李家也沒談成。指擇偶過于挑剔,婚事未成。
【第98句】:眼鏡蛇張嘴——放毒
【第99句】:土地廟鉆出閻王爺——蹦出大神仙
上一篇:佛語禪心文案看過的人都贊不絕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