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懶驢拉磨——不打不走
【第2句】:【天下烏鴉一般黑】釋義:多比喻各處的壞人都是一樣壞。例句:“天下烏鴉一般黑,這兒黑暗、齷齪,別處還不是一樣。你,一個年輕女孩子可不能再去冒險。”
【第3句】:新學(xué)期一開學(xué),爸爸就提醒我要和學(xué)習(xí)好的同學(xué)交朋友,并風(fēng)趣地說:“跟著鳳凰走,不是鳳凰也是個俊鳥;跟著黑瞎子走,不是黑瞎子也是狗熊。”(安徽·利辛)
【第4句】:蝎子翹尾巴——好毒的一招
【第5句】:【勤借勤還,再借不難】見“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第6句】:【印把子在手里】謂掌握政權(quán)。相關(guān)的:刀把子在手里。 姚雪垠《李自成》:“俗話說:運氣來到,拿門板也擋不住。朝 廷硬把印把子塞到你手里,你能夠堅決不要,得罪朝廷么?”
【第7句】:演完粵劇唱京劇——南腔北調(diào)
【第8句】:【是山總有路,是河總有橋】(諺)山不論大小,總有可爬上去的路;河不論寬窄,總有可渡過去的橋。 比喻問題不論簡單與復(fù)雜,都會有解決的方法。
【第9句】:兩個泥菩薩過河——誰也救不了誰
【第10句】:【敢走黑路就不怕鬼】(諺)迷信說走黑路容易碰見鬼。既然敢走黑路,就不怕遇到鬼。比喻人既然敢干,就無所畏懼。
【第11句】:媽媽見我又從學(xué)校回來拿鋼筆,就數(shù)叨我:“你啊,是做官丟了印!”(山東·禹城)
【第12句】:揣著明白說糊涂——裝傻
【第13句】:鋸子缺齒——快不了
【第14句】:九條江河流兩處——五湖四海
【第15句】:穿山甲打洞——挖深挖透
【第16句】:【 瞎子摸黑路】難上難謂更加困難。李季《王貴與李香香》: “瞎子摸黑路難上難,窮漢就怕鬧荒年。”
【第17句】:【房東】“房東”義為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主人,與“房客”相對。那么,為什么叫房東不叫房西?因為中國自古以來,以東為上、為大,所以,東房就是上房。中國的老式房屋,一般都是一座南朝向的主屋,主屋的前面兩側(cè)再造東西向的廂房。主屋的東首房間就是上房,而上房定是主人或家中最有權(quán)威人的住房。上房晚輩和下人都不能住,就更不要說出租或借給外人住了。所謂的房東就是住在東首上房的人。可見,房東、東家都表示主人的意思。至于為何以東為主,在《禮記》中的《曲禮篇》記載:“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客若降等,就主人之階。主人固辭,然后客復(fù)就西階。”這句話說的是,有關(guān)主客之間禮儀的規(guī)定。從文中可以看到,“東”位就是代表主人。我們平常所說的“做東”、“東道主”中也包含了這個意思。
【第18句】:【樹大招風(fēng)】(諺)樹木高大了,就容易招來大風(fēng)。常比喻名聲大或權(quán)勢重了,就容易招來非難、嫉妒與仇恨。 也作樹大招風(fēng),官大招禍。 樹大招風(fēng),錢多惹事。 樹大招風(fēng),名高招忌。
【第19句】:【牛皮燈籠——肚里亮】(歇)亮:本指明亮,轉(zhuǎn)指亮堂、清楚。指心里清楚、明白。 也作“牛皮燈籠——外頭不見光,內(nèi)里亮堂”。
【第20句】:【飛來峰的老鴉——專一啄石頭的東西】(歇)飛來峰:在杭州靈隱寺前,為石灰?guī)r侵蝕殘留的孤峰,多異石。老鴉:烏鴉。本指飛來峰的烏鴉只會啄食石頭,轉(zhuǎn)以責(zé)罵人是蠢貨。
【第21句】:【怪人者不知情,知情者不怪人】(諺)指嗔怪別人,往往是由于不了解情由;一旦了解了事實真相,消除了誤會,自然就不會再嗔怪人。
【第22句】:【遠(yuǎn)水救不了近火】事情緊急,刻不容緩,不能指望不切實 際的辦法。海外張愛玲《傾城之戀》:“在香港倒有不少朋 友,就可惜遠(yuǎn)水救不著近火。”
【第23句】:老母豬上講臺——大嘴說客
【第24句】:【三年護(hù)林人管樹,五年護(hù)林樹養(yǎng)人】(諺)栽樹育林,三年之內(nèi)人要費神打理,五年之后,樹木長大成林,就能給人帶來利益。指栽樹育林初時辛苦,往后受益無窮。
【第25句】:【不知道哪頭炕熱】北方農(nóng)村居民睡炕,冬季炕要加熱。 謂對他好,對他親熱,他不知道。又指不知好壞。成語:不 識好歹。孫犁《風(fēng)云初記》:“吃的拿的都是從我們這里出, 你那上級,連四兩煙葉兒,我看也沒給你稱過。怎么你這么 向他們,到底是哪頭炕熱呀?”
【第26句】:頭發(fā)打擺子——毛病
【第27句】:【吧】“吧”字在中文中只是個語氣助詞,無意。但這里講的“吧”,卻是個名詞,多指一些小生意的處所。 “吧”字是個外來音譯詞,音譯英文ba了時用了“吧”稱“酒吧”,使得“吧”字有了新意。不過英文的ba了只指賣酒的地方。想不到構(gòu)詞功能強(qiáng)大的現(xiàn)代漢語將“吧”大大發(fā)展了,“吧”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天南海北,走在城鄉(xiāng)大街小巷,“吧”堪和“店”、“鋪”比,什么“網(wǎng)吧”、“話吧”、“茶吧”、“氧吧”,好山好水的大自然也冠以“天然氧吧”之稱。老外們走進(jìn)中國“吧”,會奇怪地攤開雙手驚訝不已,慨嘆洋吧中國化的再創(chuàng)造。
【第28句】:卸磨殺驢子一利用一時;忘恩負(fù)義
【第29句】:勞勞碌碌的蜜蜂——甜頭給了別人
【第30句】:【拖油瓶】舊社會婦女再嫁,前夫所生的子女被帶到后夫家去,俗稱“拖油瓶”,是方言,北方則稱“帶官兒”。“拖油瓶”其實是以訛傳訛,正確的說法應(yīng)該是“拖有病”。舊社會天災(zāi)人禍頻繁,一旦寡婦帶來的孩子有什么三長兩短,往往引起前夫家親屬的責(zé)難,后夫為避免“跳進(jìn)黃河也洗不清”這樣的糾葛,娶寡婦做妻子時,就要請人先寫一字據(jù),言明前夫子女來時就有病,今后如有不測與后夫無關(guān)。因此人們就把再嫁婦女的子女稱為“拖有病”。由于“拖有病”與“拖油瓶”字音相近,就被人們說成了“拖油瓶”。這是對再嫁婦女子女的不尊重,
【第31句】:【先明后不爭】(諺)指事先把該講的條件講明,該劃的界限劃清,事后就不會發(fā)生糾纏,引起爭端。
【第32句】:菜園里的壟溝——四通八達(dá)
【第33句】:【貓奸狗忠】(諺)貓是誰家有吃就往誰家跑,狗無論主人多么窮苦,絕不離開。指貓性奸猾,狗性忠誠。 也作“狗是忠臣,貓是奸臣”。
【第34句】:【 只打蒼蠅,不打老虎】欺軟怕硬。特指職位低的人違法犯 罪,受到查處,對于地位高的人違法犯罪,卻不敢過問。《天 怒》:“你是反貪局的干部,雖然只打蒼蠅,不打老虎,但有你 們這樣一個機(jī)關(guān),那些貪官污吏不能不收斂點,要不他們怎 么會對你下毒手呢!”
【第35句】:【有智贏,無智輸】(諺)指在任何比賽中,智慧的高下往往決定著輸贏。
【第36句】:【花對花,柳對柳,破畚箕對折笤帚】(諺)畚(ben)箕:簸箕。借指男女婚配,要門當(dāng)戶對,相稱相配。 也作花對花,柳對柳,破糞箕尋著爛笤帚。 花配花,柳配柳;爛撮箕,配笤帚。
【第37句】:【天冷不凍下力人】(諺)下力人:賣苦力的人。指干體力活的,出力越大,體內(nèi)熱力越充沛,因此天氣再冷也不怕。
【第38句】:【山杏核——苦仁兒】(歇)山杏核里的仁味苦。仁:諧“人”。指窮苦人或苦命人。 也作“杏核子——仁兒苦”。
【第39句】:【老公雞披蓑衣——嘴尖毛長】(歇)蓑衣:一種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多用棕制成。形容說話尖刻或多嘴多舌。含責(zé)罵意。
【第40句】:鴨子吃曲蟮——生吞活剝
【第41句】:我總覺得有些同學(xué)對我很不尊重,心里很憋氣。媽媽開導(dǎo)我:“若要人敬己,己要先敬人。你不尊重人家,為什么要求人家尊重你呢?”(河南·濮陽)
【第42句】:【家無生活計,不怕斗量金】(諺)生活計:謀生的打算和門路。斗量金:用斗來量金銀,極言金銀之多。 指家存的錢財再多,也比不上有個長遠(yuǎn)可靠的謀生之計妊。 也作“家無營活計,不怕斗量金”。
【第43句】:蚊子趴到玻璃上——插不上嘴
【第44句】:【烏云遮不住太陽】(諺)比喻黑暗勢力只能橫行一時,它終究阻擋不住光明前景。
【第45句】:【說東就東,說西就西】(慣)指說要干什么就去干什么,毫不含糊。
【第46句】:【大姑娘上轎——頭一遭】(歇)指初次經(jīng)歷某事。
【第47句】:【占著茅坑不拉屎】(慣)指占著職位而不辦實事。
【第48句】:【輕傷不下火線】受傷不休息,堅持工作。李存葆《山中那 十九座墳塋》:“近幾天來,指導(dǎo)員連續(xù)表揚他,號召全連向 他學(xué)習(xí),輕傷不下火線。”
【第49句】:【閨女是狼,吃塌她娘】(諺)閨女出嫁后會像狼一樣,無休止地把娘家的財物吃個精光。指女兒嫁后一心向著丈夫。
【第50句】:啥也撈不著;想得狂;一場空
【第51句】:【怕摔跤先躺倒】(慣)比喻怕受挫折而事先采取預(yù)防措施。
【第52句】:爸爸見我騎自行車摔倒了,問我是怎么搞的。媽媽說:“那還不是陰天學(xué)的——有點潮。”(安徽·臨泉)
【第53句】:【大丈夫四海為家】釋義:有作為的男兒不戀家。例句:“大丈夫四海為家。喜財,我勸你還是避一避的好。”
【第54句】:【連中三元】現(xiàn)在比喻在三次考試或各種比賽中連續(xù)取得第一名。那么,“連中三元”典出哪里呢?宋代趙升《朝野類要·舉業(yè)三元》有云:“解試、省試并為魁首者,謂之雙元;若又為殿魁者,謂之三元。”“連中三元”即源于此。我國古代科舉考試分為三級:一級鄉(xiāng)試,二級會試,三級殿試。鄉(xiāng)試由朝廷正副考官各一人到各省主持。參加鄉(xiāng)試的對象,主要是生員科考中的優(yōu)等生及監(jiān)生、貢生。鄉(xiāng)試每三年一次,考試在秋季八月,故稱“秋闈”。鄉(xiāng)試考取的稱舉人,第一名稱解元。考取舉人就取得高一級會試的資格。會試,由全國各省舉人參加。每三年一次。考期在春季二月(或三月),即鄉(xiāng)試后的次年春天,故稱“春闈”。由禮部主持,又稱“禮闈”。會試考取的稱貢生,第一名稱“會元”。殿試在宮中殿廷舉行,故又稱“延試”。參加殿試的是貢生,考期在四月。因考試在宮中,故號稱由皇帝主持,考一場,只考策題一科,名殿試策。策問大多是考問當(dāng)時政治、經(jīng)濟(jì)或治國安邦、鞏固政權(quán)之策。殿試考中的稱進(jìn)士,第一名叫“狀元”。如鄉(xiāng)試、會試、殿試都得第一名,則叫“連中三元”。現(xiàn)在沒有科舉考試了,“連中三元”只剩用作比喻了。但在中考、高考時還借稱第一名為“中考狀元”、“高考狀元”、“文科狀元”、“理科狀元”,這種用法還是受連中三元之影響。
【第55句】:爸爸開了一家公司,他腰間的“大哥大”老是叫個不停,有時吃頓飯也不得安寧。媽媽經(jīng)常埋怨,叫他關(guān)機(jī)。爸爸風(fēng)趣地說:“大哥大一叫,就聽見鈔票蹦蹦跳;大哥大一關(guān),哪還有母雞來下蛋?”(江蘇·海安)
【第56句】:【落水顧命,上岸顧財】謂考慮眼前利益。清代《何典》:“只 要留得青山在,哪怕無柴燒?若只管這等落水要命,上岸要 錢的鬼相罵,連我也局促不安了。”
【第57句】:【炒冷飯】(慣)比喻說話或做事重復(fù)過去的一套,沒有新的內(nèi)容。
【第58句】:濕柴壓火——悶啦
【第59句】:【跌個狗吃屎】(慣)指跌倒時嘴碰到了地面。
【第60句】:【吃別人嚼過的饃不香】饃,北方面制食品,通常指饅頭。 指光聽別人說的話不夠,得親自去了解情況。類似的:嚼過 的甘蔗不甜。成語:拾人牙慧、拾人余唾、味同嚼蠟、索然無 味。張濤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 味道。毅然帶隊調(diào)查。”
【第61句】:【掙錢不掙錢,先落個肚兒圓】(諺)舊指勞力工或生意人,先不說掙錢多少,只要能吃上飽飯就滿足了。
【第62句】:【 無功不受祿】沒有出力,不能接受饋贈。李準(zhǔn)《黃河?xùn)|流 去》:“不,我們無功不能受祿!這禮不能收。”
【第63句】:【 蛇掏窟窿蛇知道】蛇掏窟窿做窩。蛇、誰,音近借用,窟 窿,也指紕漏。謂誰出了事情自己心里有數(shù)。西戎《賴大 嫂》:“這還用我說,蛇掏窟窿蛇知道!”
【第64句】:【房頂開門,灶炕打并】不與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關(guān)系,自顧自。 或說:屋地下打井,房頂上開門。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 網(wǎng)》:“我這個壞人跟你這個好人再不來往,行吧?咱們兩 家,都屋地打井,房頂扒門兒,行吧?”
【第65句】:【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yuǎn)親】見“富家山野有人瞅,貧居鬧市無人問”。
【第66句】:【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諺)等閑:不當(dāng)回事。如果讓人非常容易地把所求東西得到手,就不會珍惜。指人情重難輕易,只有讓他得來艱難,才會重視。
【第67句】:【孔夫子搬家——凈是韋】(歇)孔夫子:即孔子,春秋魯國人,名丘,字仲尼,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設(shè)想家里的書一定很多。 凈:只。書:諧“輸”。指總贏不了,或總是失敗。 也作孔夫子搬家——盡是書。 孔夫子搬家——都是書。
【第68句】:【叉手不離方寸】(慣)方寸:指心。兩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
【第69句】:【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釋義:項莊:項羽部下的武將。沛公:劉邦。《史記·項羽本紀(jì)》記載,項羽和劉邦在鴻門會見,酒宴上,范增讓項莊舞劍助興,企圖乘機(jī)殺死劉邦。劉邦的謀臣張良見事危急,就對樊噲說:“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比喻某種言論行動表面上正當(dāng)好聽,其實別有用心,另有企圖。例句:照我看,打郭批方不是終了,恐怕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啊!
【第70句】:【跟著狼吃肉,跟著狗吃屎】釋義:比喻跟著能力強(qiáng)的人吃香享福,跟著能力差的人吃苦受罪。例句:鄭書記,原來大伙兒還不覺得您怎樣,龍書記這么一來,大伙兒還是覺得您親。跟著狼吃肉,跟著狗吃屎。
【第71句】:【要知山下路,且問過來人】向有經(jīng)驗的人學(xué)習(xí)。類似的: 要知山中事,須問打柴人。明代《古今小說》:“要知山下事, 請問過來人。這事我也曾經(jīng)來。”
【第72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原詞比喻愁多。長江的水向東流 去,借指向東轉(zhuǎn)移。《光明日報》(1986,7,10):“有的邊遠(yuǎn)地 區(qū)本來人才奇缺,由于內(nèi)地出價高,曾出現(xiàn)‘一江春水向東 流’的征兆。”
【第73句】:打死兒子招女婿——安的啥心腸
【第74句】:【見了丈母娘叫大嫂子——沒話搭拉話】見“管丈母娘叫大嫂子——沒話找話”。
【第75句】:【留得在,落得怪】(諺)主人好意留客,留住了,自然大家高興;留不住,就不免見怪生嗔。指客隨主便,主人既然挽留,就不必執(zhí)意辭行。
【第76句】:【扇冷風(fēng)】見“吹冷風(fēng)”。
【第77句】:【山溝里的毛驢,走不慣平川地】釋義:比喻不習(xí)慣。例句:“好老喬哥哩,大家有什么不對,你批評就是,可不能提不當(dāng)?shù)脑挕!薄吧綔侠锏拿H,走不慣平川地呵。”
【第78句】:【前有車,后有轍】釋義:前面有車走過,后面便留下車轍印痕。比喻前人的經(jīng)驗教訓(xùn),后人可作為借鑒。例句:萬一碰上鬼子偽軍跟他在一塊兒,也是一樣辦法,反正跑不了就光榮犧牲。前有車,后有轍,雙喜就是我的榜樣!
【第79句】:【你有你的關(guān)門計,我有我的跳墻法】見“各有各的牢籠計,各有各的跳墻法”。
【第80句】:【 知進(jìn)不知退】只知道前進(jìn)不知道后退,謂貪多務(wù)得,看不 到困難和危險。清代《儒林外史》:“馬純上知進(jìn)而不知退, 直是一條小小的亢龍。”按:“亢龍”出自《易經(jīng)·乾卦》:“亢龍 有悔”,謂盛極必衰。
【第81句】:【你有長籮索,人家有彎扁擔(dān)】釋義:蘿筐繩子再長,用彎扁擔(dān)也能把籮筐挑起來。比喻計策再高明,對方也有對付的辦法。“索”又作“繩”;“彎”又作“翹”。例句:我們特派員雖然計謀多端,終究比不過人家,真是“你有七算,人家有八算;你有長籮索,人家有彎扁擔(dān)”。
【第82句】:【人窮長力氣,人富長脾氣】(諺)指窮人靠肢體勤勞度日,力氣自然越來越大;富人養(yǎng)尊處優(yōu),恃財傲物,脾氣自然越來越大。
【第83句】:【山小雀翻筋斗——賣弄花屁股】見“啄木鳥翻跟頭——賣弄花屁股”。
【第84句】:鴨子聽雷——不知所云;茫然不懂
【第85句】:鱷魚掛念珠——假善
【第86句】:【嗔拳不打笑面】(諺)嗔(chen):憤怒。伸出激怒的拳頭,也難打賠著笑臉的人。指和氣待人可以化解怨仇。也指和氣待人不吃虧。
【第87句】:【黃連救人無功,人參殺人無過】(諺)黃連:常用中藥,味苦。人參:滋補(bǔ)品。黃連味苦而普通,即使救活人命,人們也不認(rèn)為它有功;人參滋補(bǔ)而貴重,即使吃死人,人們也不相信它是兇手。指人們往往不能真正認(rèn)識事物真相,甚至認(rèn)不準(zhǔn)功過是非。
【第88句】:【 養(yǎng)鼠咬布袋】謂品質(zhì)不好,不值得培養(yǎng)。《臺灣小說選》: “給你爸爸滾出去,我飼鼠咬布袋,還欺我聾耳不知情哩!” 野貓過路留身騷借指到來的人干不了好事。《小說月 報》:“省里來的又怎樣?電影里我還看見中央的大腦殼吶, 真是!野貓過路留身騷啦!”
【第89句】:【真人面前說不得假話】(諺)真人:明察一切的人。指在閱歷豐富、深諳世情的人面前,只可實話實說,說假話是無用的。 也作真人面前不說鬼話。 真人面前莫打誆語。 真人面前莫說假,假人面前莫說真。
【第90句】:【 討飯也要隔過他家門】謂對方不值得交往,不去求他。馬 烽《劉胡蘭傳》:“人活得要有點骨氣!以后就是討吃要飯, 也要隔過他那個門!”
【第91句】:【江河千百條,條條歸大海】釋義:比喻遲早要歸到某處去或要走某一條路。例句:江河干百條,條條歸大海。今日言別,明日重逢,這也是常有的事。
【第92句】:【汗毛梢上都長著心眼兒】(慣)形容人非常聰明、機(jī)警。
【第93句】:二姐收拾好行裝要去南方打工,大姐送她到車站,買好車票準(zhǔn)備上車時,二姐猶豫了。大姐勸她說:“開弓沒有回頭箭,去就去吧,別這么難舍難分啦!”(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94句】:石頭生病——不可救藥
【第95句】:河中的礁石——敢頂大風(fēng)浪
【第96句】:哥哥下地干活,中午沒回來吃飯,媽媽說:“少不了他的,中午不動鍋,晚上一樣多。晚上一頓就補(bǔ)起來了。”(河南·商丘)
【第97句】:【茶喝二道酒喝三】(諺)茶喝二道:茶喝到第二道,茶味正濃。酒喝三:酒喝過三杯后,精神興奮。 指二道茶方釅,三杯酒提神。
【第98句】:【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釋義:謂八月十五云頭遮住月亮,來年正月十五就會下雪。例句:農(nóng)諺日:“月牙兒仰,糧食長;月牙兒歪,糧食衰。”又日“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鄉(xiāng)人之占驗也。然亦有應(yīng)與不應(yīng)。
【第99句】:【窮不讀書,富不教學(xué)】見“富不教學(xué),窮不讀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