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千招會,不如一招熟】(諺)武術招數練得再多,也不如有一招是獨到精熟的好。指練功不在招數多,而在有精到的絕招。
【第2句】:山高有攀頭,路遠有奔頭.
【第3句】:【吃官飯,打官鼓,官鼓打破有人補】(諺)官:公家的。舊時指干公家事不必過分認真,對公物也不必仔細愛護。
【第4句】:【大將無能,累死三軍】(諺)三軍:軍隊的總稱。指將領如果無能,三軍就會跟著倒霉。也借指領導人物缺德少才,下屬就會跟著白受苦。 也作“將帥無才,累死三軍”。
【第5句】:【千中不挑一,萬中不挑一】(慣)千萬個人中也挑不出一個來。形容人極其優秀,誰也比不上。
【第6句】:【外廚房里的灶王爺——獨座兒】(歇)灶王爺:灶神,也叫灶君爺,舊時迷信的人在鍋灶附近供的神,一家只有一個。指只有一個座位。
【第7句】:【既在山場轉,就有打獵心】(諺)山場:山區圍獵場。指既是來山場走動,就有打獵的想頭。借指敢到比賽現場來,就有向強者挑戰的意向。
【第8句】:【說大話使小錢】(慣)1指說話口氣很大,做起事來卻很膽小。2指口頭上很大方,其實很小氣。
【第9句】:【急出來的主意,逼出來的禍】(諺)指人在急迫中容易想出應急的辦法,在被逼到走投無路時容易發生禍端。
【第10句】:【趨名者于朝,趨利者于市】(諺)趨:追求。要想爭名,那就到朝中去當官;要想奪利,那就到市場去貿易。指要爭名利,就要找對獲取名利的場所。
【第11句】:【風是風火是火】(慣)形容著急、慌張或冒失的樣子。
【第12句】:【踢皮球】(慣)比喻互相推諉,把本該由自己解決的問題推給別人。
【第13句】:【半天里抹糨子——糊云】(歇)糨子:漿糊。糊云:諧“胡云”。指信口胡說。
【第14句】:【武大郎玩鴨子——啥人玩啥鳥】(歇)本指個子矮小的武大郎只配玩腿短的鴨子,轉喻什么樣的人自會與什么樣的人交往,或什么樣的人配用什么樣的東西。
【第15句】:【添個蛤蟆四兩力】(諺)添上個蛤蟆也能多出四兩力來。比喻力量雖小,總能幫上一把勁。
【第16句】:【臥土打井,立土打穿】(諺)臥土:土層是臥茬的。立土:土層是豎茬的。指臥土層打井,井壁堅實,不會塌方;立土層打穿,穿洞密實,經久耐住。
【第17句】:【打了一冬柴,煮鍋臘八粥】(慣)臘八粥: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這一天,佛教各寺院用米、豆和棗、栗子、蓮子等于果煮粥供佛,民間也相沿成俗。比喻過于浪費。
【第18句】:【上山擒虎易,開口求人難】見“入山擒虎易,叉手告人難”。
【第19句】:【寄物則少,寄言則多】(諺)托人捎東西,特別是吃的東西,會越捎越少;托人捎話,輾轉相傳,添枝加葉,會越捎越多。指話越傳越失真。
【第20句】:【玉波去四點,依舊是王皮】(諺)玉字去一點,還是王字;波字去三點,還是皮字。指表面上略有變化,但本質上還是不變。
【第21句】:【讀哪家書,解哪家字】(諺)指讀的是哪一門類的書,就得要理解哪門類書的字義。借指說話做事要了解情況。
【第22句】:【千死敢當,一饑難忍】(諺)指饑餓最難以忍受。
【第23句】:【少年木匠老郎中】(諺)郎中:中醫醫生。木匠重體力,要年輕;郎中重經驗,要年老。指木匠是年輕的好,郎中是年老的好。
【第24句】:【千金不死,百金不刑】(諺)犯了死罪的,用千金可以免去死罪;犯了刑法的,用百金可以免去刑罰。 舊指金錢萬能,只要用錢,死罪可贖,活刑可免。
【第25句】:【早知水淹人,何必偏下水】(諺)比喻早知道后果嚴重,當初就不該貿然行事。
【第26句】:【不怕硬的,就怕橫的;不怕橫的,就怕不要命的】(諺)橫:蠻橫不講理。指蠻橫的比強硬的難對付,但最難對付的還數那種連命都豁出去的人。
【第27句】:【教人教心,澆花澆根】見“澆花要澆根,教人要教心”。
【第28句】:【猴子穿馬褂,裝貴人】 釋義:比喻諷刺人冒充尊貴的人。 例句:我那是什么地方?能讓你正經嗎?一天不理人,閑言冷語都來了。臭派頭,窮講究,肚子里全是草,猴子穿馬褂,裝貴人。你受得了嗎?
【第29句】:【捧臭腳】(慣)指對人極力巴結、討好、吹捧。
【第30句】:【數學符號:+、-、×、÷】數學符號是個偉大的發明。“+”、“一”號都誕生在德國,至今已有五百多年了。那時候,德國有個叫魏德曼的數學家,他非常勤勞,整天廢寢忘食地計算。當時,還沒有什么現成的符號可以使用,他在工作中,一邊計算,一邊自言自語地說:“在橫線上加一豎,就表示增加的意思。‘+’,你就叫加號吧!從加號中拿掉一豎就是減少的意思。 好!‘-’,你就叫減號吧!”從此以后,“+”、“一”號就問世了,并風行世界。 “=”號的名字叫“等號”,它是由16世紀的英國學者雷科特創造出來的。當年他在研究數學時,經常碰到兩個數相等的情況,又無法標記,就決心創造一個符號。他比較了許多圖形和符號,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更相同了。”于是,他就用兩條平行線段來表示兩個相等的數,并給他取名為“等號”。 “×”號是18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發現的。乘法也是增加的意思,但又和加法有所不同,怎么辦呢?他就把加號斜過來寫,表示數字增加的另一種運算法,并給它取名“乘號”。 “÷”號誕生在瑞士。當時,學者哈納在算賬中遇到要把一個整數分成幾份的問題,但沒有符號可以表示這種算法。于是,他就用一條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來表示這種算法,并取名為“除號”。
【第31句】:【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 釋義;好處沒得到,反而落下壞名聲。 例句:“若是同人合伙,領了人的本錢,他只要一分八厘行息,我還有幾厘利錢;他若是要二分開外,我就是‘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
【第32句】:【鋼刀雖快,不斬無罪之人】 釋義:指國法不會亂殺沒有犯罪的人。 例句:高祖日:“卿莫非官小職低,棄卻寡人?豈不聞鋼刀雖快,不斬無罪之人?”
【第33句】:【不施萬丈深潭計,怎得鰲魚上釣鉤】(諺)鰲:海里的大龜。指不施展奇特的計謀,就不能釣來大海底層的鰲魚。比喻要想使有本事的人中圈套,就得采取非常手段。
【第34句】:【家庭合不合,看看兒媳和公婆】(諺)一個家庭是否和睦,只要看看兒媳婦和公婆的關系如何即可。 指家庭和諧不和諧,媳婦和公婆的相處是關鍵。
【第35句】:【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釋義:困難要靠自己解決,不能依賴別人。 例句:你說得對,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要翻身得靠自己。
【第36句】:【臘月天賣涼粉——不趕個時候】(歇)涼粉:一種用綠豆粉等制作的涼拌食品,一般在夏季食用。指某人、某事物或某種現象出現的時間不適宜。
【第37句】:【靠山】“靠山”比喻可以依靠的人或集體。 這個詞出自詩仙李白之口。唐玄宗李隆基非常寵信胡人三鎮節度使安祿山,競要提升他為宰相。右相楊國忠知道后,便向皇上進諫不要重用野心勃勃的安祿山。玄宗于是就不讓張洎擬定提升安祿山的詔書了。張洎和安祿山是好朋友,就把這事告訴了安祿山,從此,安祿山和楊國忠成了死對頭。后來處死楊國忠的罪狀之一就是逼反安祿山。 一次,張洎與在京任職的大詩人李白談起了與安祿山交往的事。李白直言不諱地說:“我看胡兒有謀反之心,他的野心很大,到時會連累你的,你萬萬不可靠山(指安祿山)!還是靠近皇上吧!”張洎聽了好友李白的勸告,疏遠了安祿山。不久,安祿山果然起兵反唐,一度占領了長安,趕跑了皇帝,動搖了唐朝的根基,自此,唐朝由盛轉衰。 “安史之亂”平定后,張洎深有感觸地說:“幸虧我沒有靠山啊!”“靠山”一詞,從此流傳下來。這個“靠山”來路不正,所以現在用起來多含貶義。
【第38句】:【茶喝二道酒喝三】(諺)茶喝二道:茶喝到第二道,茶味正濃。酒喝三:酒喝過三杯后,精神興奮。 指二道茶方釅,三杯酒提神。
【第39句】:【關帝】“關帝”即“關羽”。曹操封過關羽“漢壽亭侯”,劉備封其為“五虎上將”之首,他生前保劉備登上帝位,自己從不做不忠不義之事,怎么成了“關帝”呢?這源于后人對關羽的崇拜。 宋代,關羽被宋徽宗先封為“忠惠公”,再封為“崇寧真君”,又封為“昭烈武安王”和“義勇武安王”的稱號。元代的文宗封關羽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明代的神宗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圣常君”。 由此,關羽就成了人們崇拜的“關帝”了。歷代王朝對關羽的崇拜都是有增無減,到了清朝達到頂點,清德宗光緒皇帝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顯威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圣大帝”共二十六個字,是封號最長的一個,對關羽的崇拜到了極盛。“關帝廟”遍及全國各地。
【第40句】:【近水樓臺先得月】比喻由于關系近而優先得到好處。 它出自宋俞文豹的《清夜錄》,講的是北宋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時,推薦提拔了許多關系親近的人。當時,他手下一名官員蘇麟由于在外縣任巡檢,一直沒有得到升遷。蘇麟意見很大,給范仲淹寫了首詩,發泄自己的不滿。其中有這樣兩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一作‘逢’)春。”不久范仲淹提拔了他。
【第41句】:【燒的紙多,惹的鬼多】(諺)給鬼燒化的紙錢多,招來討要紙錢的野鬼就多。比喻人做事無原則,遷就照顧的面越寬,招惹來的麻煩事就越多。
【第42句】:【錢財是倘來之物】(諺)倘來:偶然得來。錢財是偶然來到你手,又偶然被你掌握的。指錢財是身外之物,有了不必喜,失去不必愁。
【第43句】:【逃出了黑店,又搭上了賊船】(慣)黑店:壞人開的殺人劫貨的客店。比喻逃脫了一個災難,又遇上了另一個災難。
【第44句】:【相思樹,連理枝】“相思樹”和“連理枝”比喻男女愛情忠貞不移。典出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一》。 據載,宋康王偶見一美貌女子,原來,此女是宋康王的舍人韓憑的老婆何氏。宋康王不顧君臣關系,硬是把何氏弄到手。韓憑不滿,宋康王就給他定罪,并發配邊境修筑城墻。韓憑的老婆何氏寫了一封信,偷偷送給勞改的丈夫。信中寫道:“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意思是說,她的幽怨很多,雖思念丈夫,可河水太深,不能見面,對夫發誓,要死的決心下定了。 后被宋康王發現,韓憑自縊身亡。 盡管丈夫已死,何氏還是不肯屈從宋康王,她又寫了一首《烏鵲歌》表明志向,歌日:“南山有烏,北山張羅。烏自高飛,羅當奈何!烏鵲雙飛,不樂鳳凰。妾是庶人,不樂宋王。”意思是說,南山有烏鵲,你在北山布羅網,你拿我有什么辦法,烏鵲不羨鳳凰,妾身不靠宋王。 有一天,宋康王與她登高吹風,她縱身一跳,左右侍從伸手一抓,只抓住了衣服碎片,那些衣服碎片,立刻化作了五彩斑斕的蝴蝶,仿佛是從何氏靈魂里飛出的驚艷幻影。后世梁祝化蝶的創作靈感或許是從這里來的吧。 何氏當場摔死,衣袋內有一份遺書,要求宋康王賜她與韓憑合葬。宋康王看罷暴跳如雷,叫人分離新舊兩墳,讓兩墳隔路相對,還狠狠地說:“你們夠恩愛的,看你們能合在一起!” 沒過多久,兩座墳墓上都長出梓樹,十來天竟有一抱之粗,而且樹干彎曲,互相靠攏,不但地下樹根交錯纏繞,樹上枝Y也慢慢糾合難分。不知哪來的兩只鴛鴦,每天棲于樹上,依偎哀鳴,仿佛在控訴宋康王的暴虐,嘲笑他的無能。 宋國人可憐韓憑夫妻,把這兩棵樹叫做“相思樹”。“相思樹,連理枝”典出于此。
【第45句】:【家和萬事成】(諺)萬事:各方面的事情。家庭和睦了,什么事都能辦成。指家庭和睦是萬事成功的條件。 也作家和萬事興。 家和萬事安。
【第46句】:【關門打鼓,鼓聲在外】(諺)關住門打鼓,鼓聲也會遠播到外面。比喻內部發生的事情,特別是丑事,總是難以掩蓋,很快就會傳播出去。
【第47句】:【面善心不善】(慣)指人外表看上去和善,內心卻狠毒。
【第48句】:學好三年,學壞三天.
【第49句】:【天睛總有天雨時】(諺)天氣不可能總是晴的,總會有下雨的時候。 比喻得意中不免會有失意,順利中要謹防出現挫折。
【第50句】:【天下無有不散的筵席】(諺)再好的宴席,總會有散的時候。比喻人生有聚就有散,不必為散傷情。
【第51句】:【飽漢不知餓漢饑】 釋義:比喻得到安樂、滿足的人不知道別人的困難,不關心別人的疾苦。 例句:蕭大爺亦勸他慢些,“我同錢太爺還有句話說”。小爺們等不及,只是跺腳,說:“誤了差使,釘子是我碰。你飽漢不知餓漢饑,我勸你快走罷!”
【第52句】:【的】“的”本是助詞,不和其他詞語結合無意。這里講的“的”,已經在20世紀初左右升任成名詞了。 這個“的”字,源于“的士”,其發音也發生了變化,發“di”音。它是“的士”的簡化,港語用于計程車(內地叫出租汽車)的音譯之字。內地人先是將“的士”拿去照用,能彰顯特殊的時髦就行了。接著,令香港人吃驚的“打的”(乘坐的士)發明出來,而且傳遍全國。可見“打”字的特殊功能,一有機會就“打”一下,不僅打醋、打醬油、打酒、打電話,這不,又開始“打的”了。 開“的士”的人,被人們稱作“的哥”、“的姐”,這新名詞傳播速度也頗快,人們興致勃勃地使用時,又創造了“的士”的不同分類簡稱呢。他們把充當“的t”的小型客車起名“面的”(意思是面包車的士);內地還有摩托車載人的收費服務,被人們稱為“摩的”;自行車載客收費服務也開始叫“單的”了。面包車稱“的”還接近“的士”,摩托車、白行車稱“的”也真的是太絕妙了,發明者是太有才了。
【第53句】:【好漢不怕出身低】(諺)指好男兒貴在有真才實學,能自立自強,不在乎出身門第的高下貴賤。 也作好漢不怕出身賤。 英雄何論出身低。
【第54句】:走路怕暴雨,說話怕輸理。
【第55句】:【站干岸兒】(慣)比喻冷眼旁觀或站在一旁不介入。
【第56句】:【篩子喂驢——漏豆】(歇)豆:作牲口飼料的豆類作物的種子,諧“兜”。指財產都揮霍光了,露出窮相。
【第57句】:【太上皇】“太上皇”是皇帝父親的尊稱。后借用為對有權有勢、凌駕于別人之上者的一種蔑稱。 “太上皇”源自秦漢。據說,漢高祖劉邦當了皇帝后,萬事如意,卻有一事使他犯了愁,即以何種禮節對待自己的父親劉太公。一天,劉邦去看望老父親,老父畢恭畢敬地迎接他。劉邦惶惑不解。其父說:“您貴為天子,誰敢不敬?我雖然是你父,也不過是個平民百姓,區區庶民不敬皇帝,可是要殺頭的啊!”劉邦聽出話中有話,就仿照秦始皇曾尊死去的父親為太上皇的例子,馬上舉行大典,將父親扶上了太上皇高位。
【第58句】:【名堂】人們對搞花樣、名目或故弄玄虛的人,喜歡說他們搞名堂。那么,“名堂”一詞是怎么來的呢?“名堂”由“明堂”演化而來。 原來,上古帝王舉行盛典的場所稱“明堂”。漢武帝、武則天都提出要造選明堂。據說,武則天建成了明堂,被她的一個男寵一把火燒了。 河北農村也有“立明堂”的習俗,不過用途與皇帝所建的明堂截然不同。 遇到親人客死異鄉,尸骨無存,其親屬就在墳地內建一假墳,內埋死者牌位,叫“立明堂”。不論是建造假墳頭,還是掩埋死者牌位,都有一套迷信程序,都會有神秘色彩,故俗語常說:“搞什么鬼名堂!”即由此而來。“明”、“名”同音,如今便演化為“名堂”了。
【第59句】:【空對空】(慣)1指講話、寫文章沒有實際內容。2指什么東西也沒有。
【第60句】:【長痛不如短痛】(諺)本指長期受著慢性疾病的折磨,不如下決心忍受一時劇痛徹底除掉病根。比喻為了避免長期的不快或麻煩,不如痛下決心予以解決掉為好。
【第61句】:【得罪了土地爺,養不活小肥豬】(諺)民間傳說,土地爺專管家畜家禽。指要是惹惱了土地爺,就養不活小豬。比喻要辦成事,必須處好有關方面的人事關系。
【第62句】:【海里無風三尺浪】 釋義:海浪總是很大的,即使無風天也有三尺高的浪。 例句:“你倆去?”齊師傅吃驚地說,“這行船走海可不是打哈哈呀!俗話說,海里無風三尺浪。又是個黑夜,險乎啊!”
【第63句】:【十里高山望平川——光景要往長處看】(歇)指過日子要往遠處著想。也指看問題目光要遠大。
【第64句】:腦怕不用,身怕不動。
【第65句】:【燈不撥不亮,話不說不明】(諺:話不說清楚,聽話的人心里就不明白;這和油燈必須撥動燈芯才能燃亮是一個理。指講話必須把道理講清講透。 也作燈不挑不明,鼓不打不響。 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 辯:辯論。
【第66句】:【當面鼓,背后鑼】 釋義:比喻人耍兩面派,當面一套,背后一套。 例句:吳書記聽了,馬上沉下臉來,說了句:“當面鼓,背后鑼,盡搞破壞!”
【第67句】:【家和萬事興】 釋義:家庭和睦就能興旺。 例句:六叔兩邊勸解地說:“好了,好了,家和萬事興。睡覺去吧,有話明天再說!”
【第68句】:【吃官飯放私駱駝】(慣)比喻拿著公家的工資,背地里做自己的事情。
【第69句】:【灑熱血,拋頭顱】見“拋頭顱,灑熱血”。
【第70句】:【女大不中留】 釋義:女兒大了應出嫁,否則就會惹是非。后句常接:留來留去結冤仇。 例句:媽媽老兒互相埋怨了一會,只怕親戚恥笑!“常言道:‘女大不中留。’留在家中,卻如私鹽包兒,脫手方可。不然,直待事發,弄出丑來,不好看。”
【第71句】:【破天荒】(慣)相傳唐朝時湖北荊州每年送舉人去考進士,均未考中,時人稱作天荒;后來劉蛻考中了,稱為“破天荒”。比喻第一次發生的事或第一次做某事。
【第72句】:【倆山字兒摞一塊兒——請出】見“兩個山字落在一塊兒——請出”。
【第73句】:【英雄流血不流淚】(諺)指英雄好漢寧愿浴血奮戰拼死沙場,也決不悲傷流淚。
【第74句】:【船爛還有三千釘】(諺)指木船即使破爛了,也還有三干個鐵釘在。 比喻富家即使敗落,也還有厚實的家底。 也作破船還有三干釘。 大船爛了還有三干個釘。 爛船拾起有三斤釘。
【第75句】:【三日賣不得一擔真,一日賣了三擔假】(諺)三天連一擔真貨也賣不了,一天卻能賣出三擔假貨。指在商業道德淡薄的社會里,真的背時,假的走紅。
【第76句】:【以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諺)要想改變貧窮現狀,發財致富,務農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經商。 指迅速致富的途徑是經商。
【第77句】:【柴無一根,米無一粒】(慣)沒有一點兒柴草和糧食。形容生活貧困得柴米不繼。
【第78句】:【放魚入海,縱虎歸山】 釋義:比喻放走敵人,留下禍根。“魚”又作“龍”。 例句:曹操下令軍中日:“今劉備釜中之魚,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時擒捉,如放魚入海,縱虎歸山矣。眾將可努力向前。”
【第79句】:【牡丹不帶娘家土】(諺)牡丹:牡丹花,人稱富貴花,艷麗豐滿,是著名的觀賞植物。娘家土:特指牡丹移植之前的原地土。指移植牡丹,必須把根部原帶的泥土洗干凈,才能移植成功。
【第80句】:【兩股道上跑車——走的不是一條路】(歇)指彼此志趣、追求等不同,不是同一類人。
【第81句】:【指桑樹罵槐樹】(慣)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是罵那個人。
【第82句】:【轅門】“轅門”是古代的軍營之門。如京劇《轅門斬子》,因楊宗保在兩軍陣前私自招親,其父楊六郎在轅門怒而斬子,后被眾將勸解而得救。 此詞源出春秋時期,春秋戰國時代,兩軍作戰是在馬拉著的戰車上進行的。當軍隊宿營或駐扎時,為防止敵人襲擾攻擊,兵士們就將戰車圍成圓形以為屏障。為了便于出入,就在合適的位置留有出口,則以兩車相向成為門,因車轅相對,故名“轅門”。由于約定俗成,因襲相傳,由車戰轉為馬戰,雖戰車早被淘汰,凡遇安營扎寨,仍用“轅門”一詞,并推而廣之,把一些高級軍事衙署的正門也稱“轅門”了。
【第83句】:【時辰】“時辰”是什么意思,是中國古人的計時單位。原來,古人把一晝夜分為12等份,每一等份稱為一個時辰,共有12個時辰。12時辰用地支12個代號表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時辰簡稱子時或子牌,相當于今23點到第二天凌晨1點整。余類推,也就是一個時辰相當于現在的2個小時。
【第84句】:【媒妁之言】現在,雖然提倡自由戀愛,但是還有很多人要經過別人介紹,特別是信息時代又出現了很多宅男宅女,癡迷網絡生活,缺少人際交流,所以,媒妁之言到現在也沒有完全消失。不過,媒妁之言不再是媒婆的專利,也有同事或親朋,或者婚介機構。 婚姻需要媒妁之言,源自《孟子》:“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則父母國人皆賤之。”意思就是若不等到爹娘開口,不經過媒人介紹,和自己喜歡的人私會,那么,爹娘和社會人七都會輕視她(他),認為是不遵守禮教。在那種禮教下,使得女性受盡委屈,只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新中國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女子才從舊婚姻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第85句】:【砸明火】(慣)明火:點著火把。 指公然搶劫。
【第86句】:【不是武二郎,不過景陽岡】(諺)武二郎:武松,排行第二,故稱,《水滸傳》中的英雄人物,以在景陽岡上徒手打死猛虎出名。指不是英雄好漢,就不敢獨闖險地。
【第87句】:【不到長安辜負眼,不到兩湖辜負口】 釋義:長安:唐國都長安城,后作為京城的通稱。兩湖:湖南、湖北,泛指南方。不到京城看看,辜負了眼神;不到兩湖走走,辜負了口福。指旅游勝地,不可錯過。 例句:九福:天下有九福,京師錢福、限福、屏帷福,吳趙口福,洛陽花福、蜀川藥福,秦籠鞍馬福,蘇趙衣裳福、美女福。《珍珠船》云:“不到長安辜負眼,不到兩湖辜負口。”
【第88句】:【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妻兒】(慣)形容事情非常機密,連最親近的人也不能告訴。
【第89句】:【惡人自有惡人磨】(諺)指惡人作惡,自有比他更兇的惡人來降伏他。也指惡人到了惡貫滿盈時,自有懲罰。
【第90句】:【吃得端午粽,還要凍三凍】 釋義:吃過端午節的粽子,還要一凍再凍。形容端午節后天氣仍可能返寒。
【第91句】:【鼓不打不響,鐘不撞不鳴】(諺)比喻話講清了,別人心里才會明白;道理說透了,問題才能得到解決。 也作鼓不打不響,話不說不明。 鼓不打不響,理不辯不明。
【第92句】:【肩膀頭兒不齊不是親戚】(諺)站在一起一高一低的不是親戚。 指貧富、社會地位相差太大的雙方,不會結成真正的親戚關系。
【第93句】:【種地在人,長苗在地,收成在天】 釋義:指種莊稼離不開入力,苗長得壯不壯,收成好不好,決定于地利和天時。 例句:種地在人,長苗在地,收成在天,這地不給長,老天爺不給收成,光人折騰,也難說呀!
【第94句】:【巧詐不如拙誠】(諺)無論怎樣的巧妙偽詐,也比不過笨拙的誠實。 指偽裝終會敗露;只有誠實,才能使人立于不敗之地。 也作巧偽不如拙誠。 巧欺騙不如笨誠實。
【第95句】:【破船還有三千釘】見“船爛還有三千釘”。
【第96句】:【要知山下路,須問去來人】(諺)要知山下路的難易走向,還得問問過往的行人。比喻要了解真實情況,還應向實踐著的人請教。
【第97句】:【斗虎爭狼,苦殺小獐】(諺)獐(zhang):獐子,形狀像鹿,比鹿小。 指虎狼爭斗,遭殃的是小獐子。比喻上層權勢者之間發生沖突,受害的是下層人物。 也作“龍斗虎傷,苦了小獐”。
【第98句】:【槍桿兒努折了,槍尖不動】(慣)努:用力。槍尖:槍頭。比喻僅僅作姿態,不動真格的。
【第99句】:【拿草棍兒戳老虎的鼻子眼兒】(慣)比喻自己找死。
上一篇:佛語文案發朋友圈必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