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心禪語】如果只有外在自由而無內在自由,那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即使不受外在暴力的壓迫,由于無知、罪惡、自私、恐懼而無法控制自己的心靈,那么外在的自由對我們又有什么益處呢?
【第2句】:【佛心禪語】做人四自重:行為,一舉一動要自重;講話,一言一行要自重;處世,一事一物要自重;做人,一時一刻要自重。
【第3句】:【禪心佛語】誠不一,則心不能專,信不一,則言不能行。不怕無知己,只恐禮不成;不怕無前途,只恐志不堅。
【第4句】:【禪心佛語】人生路上,經受了再大的打擊,也要清楚這只是一場風雨,一場風雨打濕不了整個人生,只要生命還在,就要用全新的姿態迎接明天那新一輪紅日。
【第5句】:生死關頭英雄現,烈火之中見真金。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不惜身。視死如歸英雄膽,貪生怕死小人心。寧為短命全貞鬼,莫作偷生失節人。衛國犧牲皆豪杰,舍生取義盡忠魂。有理雖死而非亡,違義雖生而非存。
【第6句】:【禪語人生】只要一個人找不到自己的缺點,他永遠都無法完美起來。對人來說,沒有比知道自己的短處更有益的事了。
【第7句】:【禪心佛語】請你們在聽我說話的這個當下,要用覺-定-慧來聽,時時刻刻反照你自己,這樣你才不會變成一個忘了自己或沒有覺性的人。
【第8句】:【禪心佛語】人可以失去童年,不可失去童心,人可以年華老去,不可言之無物。生命不在于活的長與短,而在于頓悟的早與晚。
【第9句】:諸法畢竟不生不滅,是無常義;五受陰洞達空無所起,是苦義;諸法究竟無所有,是空義;于我、無我而不二,是無我義;法本不然,今則無滅,是寂滅義。《維摩經》卷上,弟子品
【第10句】:【禪心佛語】沒有人能打倒您,除非你您自己。只有您心中有顆信念的太陽,無論走到哪里,那里都會有燦爛的陽光。積極樂觀、自由奔放,生活就應該明明朗朗。
【第11句】:【心靈禪語】每個人的前方注定風雨阻隔,在這趟旅程中,需要自己清楚的是做到拿什么和放什么,記什么和忘什么。不管怎樣,抱定一種感恩的情懷和所有的故事相逢在這最美的年華,能品味到生活的樂觀,也就收獲了生命的簡約。
【第12句】:忖己德行,全缺應供:有些人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想想看,工作的人如此辛苦,但這些游手好閑的人,卻無謂地消耗體力,空過人生,不積德也不造福,豈不覺得慚愧?
【第13句】:【禪心佛語】感恩之人,即使仰望夜空,也會有一種感動。感恩之心讓生活變得溫和,讓心靈感到富足。心存感恩,心靈才會獲得寧靜和安詳,才能發現生活的美好。
【第14句】:也許我們應該為一只南飛的大雁,癡守在老舊的樓臺,盡管它不是為你我而飛翔;也許我們應該為一枚落葉,停下匆匆行走的步履,盡管它不是為你我而飄零;也許我們應該為一朵蓮荷,洗凈濁世里浮躁的心,盡管它不是為你我而美麗。
【第15句】:【禪心佛語】是人就需要自由,是人就應該有悲心,是人就應該有修煉,是人就應該不斷的完善自己、影響身邊的人向善。
【第16句】:【禪心佛語】失去了,沒有什么了不起,重新再來。跌倒了,沒什么好抱怨,重新開始。人生因為有遺憾才有對比,有對比才有感觸,有感觸才有珍惜,有珍惜才能獲得幸福。
【第17句】:【禪心佛語】人的求生或求死,生或死,都是為了趨于至善,回歸至善,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生命的最大目的。
【第18句】:剎那的善心可得無盡的福報,剎那的凈心可得無量的功德,剎那的悟心可得無限的妙覺,剎那的空心可得無相的本體。
【第19句】:面對“閑事”,不該你管,不管就是了。該你管的時候“有條依條,無條攀例”,按照規矩去做就是了。管“閑事”時只要秉著“感恩、包容、分享、結緣”、“善用其心、善待一切”的思路去做,絕對水到渠成。
【第20句】:【心靈禪語】隨緣,是內心的一種篤定。佛曰,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隨緣,是任由風云變幻,隨它冷暖炎涼,不變的是內心的陽光,是對生活的熱愛,是對人間疾苦的悲憫,靜候、相迎,無怨、無懼。
【第21句】:【禪語人生】有些年輕人,在不曉得自己要什么的情況下,開始了他們的人生。他們從事一項職業,覺得不合胃口,就請辭求去,找到另外一件工作,又一樣待不住。最后干脆什么都放棄,一面對自己說他什么都不感興趣。
【第22句】:樹大招風風撼樹,人為高名名喪人。數君子成之不足,一小人敗之有余。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事過恐生殃。誰人背后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水能淡性為吾友,竹解虛心是我師。
【第23句】:【禪心佛語】水貴在鋼柔并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靜若處子,動若雷霆。一旦匯成急流,有如萬馬奔騰,排山倒海,無法抵擋。
【第24句】:【禪心佛語】到了最后還剩一天的時候,真是火急火燎,等到門一開,尚方寶劍就是用來砍自己頭的。這尚方寶劍砍天下人的頭,一個瘌痢頭和尚的頭,又怎么能保得住?多少高官大姓都給砍了,自己的這個頭肯定是不行了。
【第25句】:【禪心佛語】你可以要求自己對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對你好。你怎樣對人,并不代表人家就會怎樣對你,如果看不透這一點,你只會徒添不必要的煩惱。
【第26句】:【禪心佛語】屈己者能處眾,好勝者必遇敵;以謙接物者強,以善自衛者良。委屈自己的人能夠和大家相處得很好,爭強好勝的人一定會遇到對手。以謙遜態度待人接物的,一定有力量。以善良行為保衛自己的,一定品德出眾。
【第27句】:【圣經文案】143說,我遭遇患難求告耶和華,你就應允我。從陰間的深處呼求,你就俯聽我的聲音。(拿2:2)
【第28句】:【禪心佛語】老子呢?天地之始在于“玄牝”,天地之始的玄牝之門,那是“不生不死”的“無生”境地。連老子自己也常常“游心于物之初”。
【第29句】:【禪心佛語】獨處守住心。古人云,君子之心,昭之天下,不可使人不知。即君子要坦坦蕩蕩。喧器世塵,勢利紛爭,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難免會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事情。如何處理好這些事情恰恰是對人的德行的嚴峻考驗。
【第30句】:【禪心佛語】佛說:如果你自己明明對,別人硬說你不對,你也要向人懺悔,修行就是修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來,才會進步。就是明明是你對,你也要向他人求懺悔,那就是修行了。
【第31句】:【禪心佛語】三五、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
【第32句】:【禪心佛語】黑氏婆羅門為了消除心中煩惱,兩手舉著鮮花盛開的合歡樹與梧桐樹各一棵去向佛陀請教。此舉一則為了向佛陀表達他由衷的敬意,二則潛意識里他也是為了表現自己。
【第33句】:【禪語人生】現在要一次性認定十方三世一切世間境界,全部是本無,是客塵,不是主人。而且以后當你看到生活中忽生忽滅、忽聚忽散、忽來忽去、忽增忽減這一切時,都要記住這是虛幻的客塵,全是錯覺。
【第34句】:【佛心禪語】彌勒菩薩在《寶性論》當中說過,佛教的真理具備八種功德:一、不可思議;二、無二;三、無念;四、清凈;五、光明;六、對治;七、滅諦;八、道諦。
【第35句】:有情在所難免,有情,世間才有愛,才有博大的慈悲,可是情過重就會令人喪失冷靜和理智,從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惡果。
【第36句】:【佛心禪語】即使我們意識不到自己缺乏真誠與包容,也不應該輕易地怨恨別人;即使我們體會不到自己不具備善巧與智慧,也不應該輕易地冤枉他人;即使我們覺察不到自己心里的自私與欲望,也不應該輕易地埋怨對方。
【第37句】:三界悉虛妄,如幻皆不實。皮覆惡不凈,凡夫無羞恥,惡覺因緣故,妄想生貪著。譬如滿瓶糞,外假畫莊嚴,愚癡不知故,取瓶頭戴行。《大莊嚴法門經》
【第38句】:不要讓你自己迷失于過去。把握眼前,用一顆良善之心去深深感受生命,重要的是活著,并對生命中一切可見到的奇跡保持開放的心靈,這就是正念。正念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能夠把佛眼帶到我們的手上。
【第39句】:【佛心禪語】總要慢慢成熟,將這個浮華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偽裝的真實,看清隱匿的虛假,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再相信。但是,要相信,這個世界里美好總要多過陰暗,歡樂總要多過苦難,還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相信。
【第40句】:【禪心佛語】好高騖遠,想一蹴而就,不但違反自然規律,而且寸步難行,只會使自己失望,加深挫折感而已。所以,凡事還是應該量力而行,千萬不要好高騖遠,以免收到相反的效果。
【第41句】:【經典佛語】“道法自相”是在進修的道中所使用諸法的特性。“基”的部分,合理地理解蘊、界、處及所有的緣起法。“道”的部分,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六度諸法的各自特性。
【第42句】:【禪語人生】心若不動,煩惱枉然,心更象是一面鏡子,浮云來往不著痕跡,用一種內心的清涼活好人生那些斷舍離,斷糾纏,舍固執,離煩惱,活好生命的現前,此時、此地、此刻,也可以理解為當下、剎那、瞬間。
【第43句】:【禪心佛語】誠實者勝,勤勞者勝,謙虛者勝,仁義者勝,大公者勝,篤實者勝,忠忱者勝,信用者勝,圓融者勝。
【第44句】:思考問題時,不要一味地只在表面上轉來轉去,更不要死鉆牛角尖,這樣只會越來越遠;要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式,這樣才會有所突破。
【第45句】:【禪心佛語】對于逆向思維這種方式人們已經不很陌生,然而一旦遇到具體的實際問題,人們還是習慣用常規思維。很多本來可以解決的問題,也就被人們看成無法做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了。
【第46句】:這人來人往的走過,有些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總是在那些風雨中體會超然,甚至是在思考中學會忍耐,那些過往的故事不是傷疤,只是記憶。
【第47句】:【禪心佛語】凡塵俗事,總讓人沉溺,人們貪戀人間繁華,自己把自己圈在了欲望里。而繁華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打撈不起水月,折不斷鏡中花,空空也。
【第48句】:【禪心佛語】面對強大的煩惱,很多人會覺得“我不行”。其實,人心是可塑的,你可以親自培養出煩惱和習氣,自然也能培養出正面的。改掉習氣,勤修善法,不被負面的情緒和行為牽著走。你的人生,你可以做主。
【第49句】:現代的子女,往往使父母傷心,原因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太大,不斷與別人的子女相比較,以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子女,結果引來子女的反感。
【第50句】:【能行說之可,勿空語】能行說之可,不能勿空語。虛偽無誠信,智者所摒棄。(《法句經·教學品》)☆如果能做到的,說出來還可以,如果根本做不到的,千萬不要說空話。☆要知道虛偽不講信用,正是聰明人所摒棄的啊。
【第51句】:【禪心佛語】當我們認為自己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不要忘了,我們還有一個高貴的靈魂。失敗算得了什么,大不了從頭再來。我們可千萬不要自甘墮落,天堂與地獄存在于一念之間。
【第52句】:人生無常,很多事情難以預料。過去的是雜念,應該在時光的河流中淘盡。未來的是妄想,應該用淡然的心等待。
【第53句】:【佛語悟道】作惡得禍,造福得福,這就像發出的聲音有回音一樣,又像影子跟隨形體始終不離一樣,從來都不存在做好事不得好報,做壞事不得惡報的事情。
【第54句】:【修身常吟(正己治家歌)】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百忍歌、百忍歌,人生不忍將奈付?
【第55句】:劫燒終迄,乾坤洞燃,須彌巨海,都為灰飚,天龍福盡,于中凋喪,二儀尚殞,國有何常!《仁王般若經》卷下,護國品
【第56句】:【禪心佛語】能做到孝養雙親,我們可以稱之為孝子;能做到弘揚孝道,以至“孝行天下”的人,真可謂是民族的大孝子。
【第57句】:【佛心禪語】耕云先生說:“人活著只求心安無愧,你我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并不建立在少數主觀和偏見者的好惡之上。人要是沒有這種堅持,沒有這種自我做主的態度他會活得很無奈。”
【第58句】:【禪語人生】武士在前面走,鐵眼在后面跟著,一直走了十多里路。那個武士無可奈何地隨手扔下一文錢。鐵眼和尚從地上撿起那文錢,朝武士行禮致謝。
【第59句】:擁有宗教思想的婦女,應把身心培養得像月光一樣慈悲柔和。擴大自己的心胸,燃起智慧之光,使每個人與你相處,都像沐浴在清涼的月光中,這樣才能達到“人人愛我,我愛人人”之愛的真諦,邁入人格升華的境界。
【第60句】:【禪心佛語】誰都以為自己會是例外——在后悔之外。誰都以為擁有的感情也是例外——在變淡之外。誰都以為戀愛的對象剛巧也是例外——在改變之外。
【第61句】:【禪心佛語】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權也空,名也空,轉眼荒郊土一封。田也空,屋也空,換了多少主人翁。愛也空,恨也空,人生陌路不相逢。
【第62句】:【禪心佛語】內心不妒嫉他人,也不貪婪任何的事物,沒有任何自欲,無論何時,內心都持有那份寧靜,這就是高尚。
【第63句】:【禪心佛語】人生有許多事需要忍。從某種意義上講:忍是一種眼光,一種胸懷,一種領悟,一種人生技巧,一種規則的智慧。
【第64句】:【禪心佛語】放棄:除了生命,沒有什么是不能割舍的。壓力:想開了就是動力。豁達:生命本身就是幸福。堅持:在枯葉凋零的時候等待春天。豪放:駕馭自己是一生的功課。感恩:懂得回報是可貴的品格。釋懷:將心事交給清風。
【第65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在承擔生活的壓力,但同樣也承載著生命的信念,沒有誰會不堪一擊,那些軟弱不過是一些沒有意義的借口,人生的意義,不在于目標多么遙遠,而在于能夠選擇開始的勇氣。
【第66句】:【禪語人生】真正的平靜是自然而然的心靜,不需要刻意的姿態,不需要華麗的裝飾,不需要故意的強調,是一種無聲無息的靜態之美。這樣的美,渾然而成,不沾染污穢,不經洗淘,如琉璃般,晶瑩剔透卻隱藏于一切的不言而喻之中。
【第67句】:世界上有很多事都可以想辦法去彌補,然而,錯過行孝的機會則永遠也無法彌補,只能空留遺憾,追悔不已。有些人在父母生前不好好照顧,卻在老人去世后大操大辦,禮儀周全,甚至鋪張浪費,試問,這又有何意義呢?
【第68句】:猶如有人自己沒溺,復欲度人者,終無此理。己未滅度,欲使他人滅度者,此事不然。《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三,善惡品
【第69句】:【佛心禪語】耕云先生說:“我們積功德莫過于救人,救人最好是救他的心。你要救他的心,把他的顛倒心變成安詳心,你就徹底地救了他。”
【第70句】:【禪語人生】這樣的比附分析看似科學理性,實質上卻是對成就的圣者進行純粹物化的戲論,是唯物化偽科學的“考證成果”,是對佛教神圣成就的褻瀆,也是全盤西化解構傳統文化的范例。
【第71句】:【禪心佛語】人為什么會有魔業?就因為在往昔不聽善知識的教導,不受善知識的告誡,自己盡打妄想,造惡業,所以這生常受魔業纏繞,事事不能遂心滿愿。
【第72句】:【佛心禪語】吃虧。古人云:“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古時有賢人某臨終,子孫請遺訓,賢人曰:“無他言,爾等只要學吃虧。”
【第73句】:【禪心佛語】人于自己身上加上兩個行囊,一個裝著我們的過失,放于背后。一個滿載著別人的過失,放在我們面前。人們往往只看到面前的,卻忘掉了背后。
【第74句】:【禪心佛語】每一朵花開的時間不過剎那,破顏為笑是佛祖為其指明的處世之道。而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應該是人沉醉于山水花風中的的心境。無論桃花是指愛情,指女子,或是指禪心,都是一種無暇的靜然。
【第75句】:【禪心佛語】快樂是一種心,無關貪欲。心懷豁達、寬容與感恩,生命永遠陽光明媚。人生有得有失,聰明的人懂得放棄與選擇,幸福的人懂得犧牲與超越。能安于真實擁有,超脫得失苦樂,也是一種至上的人生境界。
【第76句】:【禪心佛語】生活不是為傷感干擾的旅途,而是能夠突破那些困惑與自我的固執,能夠重建起來的人生幸福信心,新格局,新方式,更是對生活溫暖的詮釋與擔當,去理解那些眼前的艱辛,而活出適合幸福的大度、寬恕、自律和感恩。
【第77句】:【禪心佛語】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會失去自己。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別人才會看得起你。如果你真正投入工作,真正相信自己,你能沖破一切困難獲得成功。只要有信心,人永遠不會挫敗。
【第78句】:參話頭猶如手握一柄金剛王寶劍,任何心識情緒生起,都會臨刃而亡。既有此寶劍在手,行走天涯而無懼,何必要去自尋敵人欲殺之而后快,參禪強求開悟,定入魔障。
【第79句】:金錢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中有比金錢更貴重的東西。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把握和控制金錢,那么,錢越多,則害處越大。因此,我們要做金錢的主人,而不是金錢的奴隸。
【第80句】:涅槃是有,可見可證,是色、足跡、章句,是有、是相、是緣,是歸依處,寂靜、光明、安隱、彼岸,是故得名非三世攝。南本《大般涅槃經》卷三十二,迦葉菩薩品甚深、廣大、無量、無數,是謂寂滅。《瑜伽師地論》卷五十
【第81句】:【禪語人生】我們人的眼睛跟耳朵,它所感受到的世間、世界是非常小的,它的范圍是非常的少,我們不懂的事情太多了,無量無邊的多,因此我們不能用有限性的方式,去思維這個佛法,若是這樣,就永遠沒有辦法契入佛陀的心。
【第82句】:【禪心佛語】時間是無頭無尾無影無蹤的,無論你擁有多大的權力與財富,擁有多高的學問與地位,都不可能挽回一分一秒的生命。
【第83句】:【禪語人生】無論外在的世界賦予你多少壓力,只要認識到它們的真相都是無常的,并以接受無常這樣一種心態,那么就能坦然面對。
【第84句】:【禪語人生】在此,本寺四眾弟子共同祈愿新年法會吉祥圓滿,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運昌隆,道場安和,眾生安樂。
【第85句】:每個人的生活都會經過煩惱與辛苦,那些悲觀和失落,總是很難逃避,生命的旅程沒有負擔這些負面情緒的義務,更何況它們對生活帶來摧毀的影響,提醒自己一句話,生活不能伴隨負面情緒,如果是逆境,那么只能去超越。
【第86句】:金錢能夠儲蓄,而時間不能儲蓄。金錢可以從別人那里借,而時間不能借。人生這個銀行里還剩下多少時間也無從知道。因此,時間更重要。
【第87句】:【禪心佛語】世人多以有所得心,求無所得法。何謂有所得心,聰明伶俐,思量計較者是。何謂無所得法,思量不行,計較不到,聰明伶俐無處安著者是。
【第88句】:演一部戲,需要正面和反面的人物,同樣,我們人生這出戲,也需要有支持力和反對力。不管怎么樣,我們都要感恩他們,因為若沒有他們的參與,人生或許會變得毫無精彩之處。
【第89句】:生活禪就是要在生活當中去體會禪機與妙用,要時時反求諸已,以平等心待人接物,以平常心做平常事,內心始終保持平淡,不起分別,一切都坦然面對,如實面對,這就是禪的表現。
【第90句】:【禪語人生】心的開放程度越大,可以接納的人就越多。如果只是活在自己的感覺中,就會注意不到他人的存在,結果成了孤家寡人。
【第91句】:【禪心佛語】既然是歲月,就免不了炎涼榮枯;既然是人生,就免不了愛恨情仇。坦坦蕩蕩地走過,平平淡淡地結束,生命猶如花朵,燦爛地綻放,壯美地凋零,真實的人生面目,順其自然,云淡風輕。
【第92句】:【佛心禪語】《禪》刊:如果這個問題沒有定位好的話,下一步可能就不好展開。如果僅歸結為一個宗派的話,可能就把自己捆起來了。
【第93句】:世間人只要與有名望的人交上朋友,拉上關系,便覺得自豪;我加了阿彌陀佛的盟,與觀音、勢至合作共事,參與菩薩海眾功德分紅,怎么不歡喜自豪。
【第94句】:【禪心佛語】豁達是一種大度,一種胸襟。豁達的人都有著寬廣的胸懷,有著海納百川的氣勢。豁達的人不會為小事而斤斤計較,更不會為個人的得失而郁郁寡歡。
【第95句】:擁有幸福的人通常都懂得在合適的時候犯一下糊涂。婚姻也是如此,偶爾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反而能夠得到意想不到的幸福。
【第96句】:我們一生中最可愛的時刻,并不是想著如何取悅別人的時候,而是自己內心感到巨大的快樂,并且禁不住想要表達這種快樂的時候。
【第97句】:痛苦、悲哀皆為心造,心中放不下痛苦,痛苦便會一直跟隨:心里有悲哀,人生便處處悲傷。如果整個身心都被仇恨怨憤占據了,怎么還能容得下其他?生命自然也因此變得狹隘,活在陰影之下的人生,當然不可能快樂。
【第98句】:路都在腳下,怎么走自己說了算,不盲從別人,不夸大自己,客觀地對待自己,錯了,咱就改,不要回避自己任何的缺點,今天回避了自己的缺點,明天就會進入更多的陷阱。別跟自己過不去,開心的活是最大的道理。
【第99句】:【禪心佛語】什么叫自觀自在?觀心,即是觀自己,觀熟了即是觀察自己。保任亦是觀自己。如果把心經觀自在擺在一切都無的后面,就容易懂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