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我總覺得有些同學對我很不尊重,心里很憋氣。媽媽開導我:“若要人敬己,己要先敬人。你不尊重人家,為什么要求人家尊重你呢?”(河南·濮陽)
【第2句】:【騎在虎上不怕虎】釋義:既然干了某事,就只有干到底,決不能中途停止。例句:“他說我在書記面前告了他的狀,就算我告了他。騎在虎上不怕虎,看他能把我怎么樣!告訴他,我等著他報復哩!”
【第3句】:半天云里的風箏——半點不由己
【第4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釋義:比喻好景不長。常用來說明某些事物雖然暫時還繁榮、興旺、強大,但很快就要衰弱沒落下去。例句:電影《藍色的海灣》中一位老工程師感慨地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第5句】:屬算盤珠的——撥一撥,動一動;不撥不動;隨人撥弄
【第6句】:【上馬金,下馬銀】(慣)上馬給金子,下馬給銀子。1形容招待非常熱情或待遇十分優厚。2形容家境很富有。 也作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 上馬一錠金,下馬一錠銀。 上馬提金,下馬提銀。
【第7句】:大江大河里都闖過——小河溝里翻了船
【第8句】:奶奶說:“還是現在好,我活得差不多聞到棺木香了,還從沒捏過這么多票子哩。”(河北·邯鄲)
【第9句】:【朝士爭榮,宮人妒寵】(諺)朝士:朝里的群臣。宮人:宮里的嬪妃宮女。朝里官員們爭的是名位官爵,妃嬪宮女們爭的是皇帝的寵幸。指在權勢寵幸集中的環境里,爭奪與妒忌是必然的。
【第10句】:【鞋趿拉襪搗蒜】(慣)鞋趿(t。)拉:把鞋幫后部踩在腳后跟下。襪搗蒜:襪子不合腳,走路時老往腳心跑。形容衣著不整齊,不利落。
【第11句】:【圣人面前賣字畫】在內行人面前逞能。類似的:孔子門 前賣詩書。張賢亮《河的子孫》:“真是孔子門前賣詩書,魯 班門前耍斧子!苦了錢了,還組織這么多人來學習哩!”
【第12句】:【吊胃口】(慣)本指用好吃的食物引起人的食欲,比喻使人產生興趣或欲望。
【第13句】:五月的麥子——黃了
【第14句】:【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謂渴望得到滿足。明代《金瓶 梅》:“西門慶就在月娘房中歇了。兩個是久旱逢甘雨,他鄉 遇故知。歡愛之情,多不必說。”
【第15句】:【滿園果子,只有一個紅】比喻只有一個出眾的。類似的: 滿園花草一棵紅。成語:一枝獨秀。明代《三寶太監西洋 記》:“到了今日,正叫做滿園果子,只看得他兩個人紅哩!”
【第16句】:老牛筋——難啃
【第17句】:腦袋上刷糨糊——糊涂透頂
【第18句】:【歡娛嫌夜短,寂寞恨更長】(諺)更(geng):舊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五個更次,每更兩小時。人在歡快中會覺得時間過得快,在寂寞無聊中會覺得時間過得慢。指時間過得快慢和人的情緒有關。 也作歡樂嫌夜短,愁苦恨更長。 寂寞恨更長,歡娛嫌夜短。
【第19句】:【兵驕者敗,欺敵者亡】(諺)欺敵:輕敵。打了勝仗就驕傲的軍隊,不把敵方放在眼里的軍隊,必定要敗亡。指驕兵和輕敵是兵家大忌。
【第20句】:【舍命不舍財】(慣)寧可舍棄性命,也不放棄錢財。指人太貪財。
【第21句】:【拋頭顱,灑熱血】(慣)指為了信仰而流血犧牲。 也作“灑熱血,拋頭顱”。
【第22句】:【蚊子叮菩薩——認錯人了】(歇)菩薩:這里指泥塑或木石雕刻成的佛像。指看錯了人或找錯J,對象。 也作蚊子叮菩薩——看錯了人頭。 蚊子叮菩薩——找錯了對象。 蚊子咬菩薩——認錯人啦。
【第23句】:院里的劉二寶總愛貪小便宜,常惹人嫌。奶奶說:“自己掙來的吃著也香,穿著也光。貪那仨瓜倆棗的,又吃不飽,還落個讓人戳脊梁骨,啥多啥少?”(北京·延慶)
【第24句】:【順著蔓摸瓜】釋義:比喻沿著發現的線索追究下去。例句:二愣說:“咱順著蔓摸瓜唄。”
【第25句】:【近視眼看匾】(慣)近視眼看不清匾上的字。比喻看不清、抓不準問題的實質。
【第26句】:白瓷壺——有口無心
【第27句】:【鳳凰飛在梧桐樹——自有旁人話短長】(歇)指一件不尋常的事情發生了,自會有人議論,說短道長。
【第28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第29句】:【囊漏貯中】(諺)囊:口袋。貯:儲存。裝糧食的口袋破了,糧食仍漏在糧倉里。指財物流通在內部,不算什么損失。
【第30句】:快刀不磨生黃銹,胸膛不挺背要駝。
【第31句】:一天,我挨了老師的批評,回家后大哭一場。奶奶勸我說:“老師還不是為你好?三百六十行,老師心最長!”(山西·秸山)
【第32句】:啄木鳥——嘴硬心軟
【第33句】:千斤擔子眾人挑。
【第34句】:【看著星星想月亮】(慣)譏諷人貪心不足。
【第35句】:刨嘴吃刨花——沒個飽
【第36句】:東西耳朵南北聽——橫豎聽不進
【第37句】:【拉完磨殺驢】釋義:利用完了就迫害。例句:“你是唱的‘貴妃醉酒’?還是表演的‘太后罵殿’?咋拉完磨殺驢,跟我賀志彪干上了?!”
【第38句】:彩電演節目——有聲有色
【第39句】:托著扁擔過馬路——橫行霸道
【第40句】:【欲知其人,視其朋友】(諺)指要了解某人的為人,看他結交些什么朋友就清楚了。
【第41句】:【尖擔擔柴——兩頭脫】(歇)尖擔:兩頭尖的扁擔。尖擔兩頭沒有鉤槽,掛在兩頭的東西容易脫落。 指兩頭都落空。
【第42句】:【從小離娘,到大話長】(諺)指從小就離了娘親,長大以后就有說不完的苦楚。也泛指人經過的事多而且雜,不是一時說得完的。 也作從小沒娘,說來話長。 孩子沒娘,說來話長。
【第43句】:【 治一經,損一經】原指研究古人經典,常按自己的理解去 解釋發揮,有損原意。借指主觀妄斷。另一種解釋為:治好 一個,損傷一個。清代《紅樓夢》:“總而言之,為人是難做 的:若太老實了,沒有個機變,公婆又嫌太老實了,家里人也 不怕;若有些機變,未免又治一經,損一經。”
【第44句】:棺材鋪的買賣——死活都要錢
【第45句】:【抓住船板就是命】找到了救助的方法。圖書:“正苦干無 計,抓住船板就是命,便想利用這機會喘息一下。”
【第46句】:【打攛鼓兒】(慣)指在一旁攛掇、慫恿、幫腔。
【第47句】:【氣不圓,饃不熟】(諺)圓:滿。 要蒸到蒸籠的氣十分足,饅頭才能蒸熟。比喻做事工夫不到,火候欠缺,事情就難成功。
【第48句】:老虎餓了逮耗子一饑不擇食
【第49句】:【疲勞過度,百病叢生】(諺)指人疲勞過度,會使身體喪失免疫力,各種疾病由此而生。
【第50句】:【陛下.殿下、閣下】這三個詞都是敬辭,“陛下”指皇帝,“殿下”指太子,“閣下”一般指宰相。這三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書·高帝紀下》,其中有“大王陛下”的說法。顏師古注引漢應劭的話:“若今稱殿下、閣下、侍者、執事,皆此類也。” 古人的尊稱有陛下、殿下、閣下、足下。這四種稱呼共同的一個意思就是:表示對對方的尊重,不敢正視對方,因為對方地位太高。陛下。見到皇帝,不能正視,只能站到臺階之下,更不能直接與皇帝說話,寶座上面有臺階,那個臺階叫做陛,因此“陛下”代指皇帝,表示對皇帝的尊稱。殿下。見到太子或王子,也不能正視他們,只看他們的宮殿之下,因此,用“殿下”代指太子、王子,表示對他們的尊重。閣下。見到宰相,也不敢正視,只能看到他的樓閣之下,于是稱之為“閣下”。“閣下”可解釋為在你的閣樓之下。到了明代,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政府機構——內閣。到了明朝中后期,內閣才成為權力的中樞,內閣成員稱為閣老。在這時,閣下又增加了一層意思,就是對內閣大臣的尊稱。現在“閣下”多用于外交場合,如:首相閣下、大使閣下。陛下、殿下、閣下是對他人的敬稱,以自稱的“在下”地位來襯托出他們的高貴地位。
【第51句】:【地和生百草,人和萬事好】(諺)地通和,各種各樣的花草都會長得茂盛;人和睦,辦事就會順利方便。 指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都以和為貴。
【第52句】:【三杯和萬事】(諺)幾杯酒喝過后,什么事情都可解決,都能消除。 指酒有和事、消愁的功效。 也作三杯和萬事,一醉解千愁。 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第53句】:【打春】為什么把“立春”叫“打春”?據傳,自從神農氏嘗百草分五谷,開始了農業,前三皇后五帝都很重視,到周朝的時候,把務農的事提到朝議上,一面制歷,一面責令地方官每年要舉行迎春儀式。立春的前一天,地方官員來到郊外,聚集鄉民,設上供桌,燒香磕頭,在供桌前做一個土牛,讓扮作“勾芒神”的人舉鞭打土牛,把這土牛稱作“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懶惰,迎來一年的豐收。后來出現了打紙牛,用紙糊條牛,里面裝著五谷,就把這紙牛叫春牛,仍舊在立春前一天,叫“勾芒神”打紙牛,牛倒了,紙爛了,五谷四下流,象征打出了一年的五谷豐登。后來,據說一個清廉的大官犯了罪,把他貶下去做小官。上任那天,正是迎春的日子,他看到地方官在郊外聚眾舉行迎春儀式,鞭打紙牛,覺得可笑,提筆寫了《春牛榜子》詩半首:“不得職田譏欲死,兒儂何事打春牛?” 他上任后,不再做那種可笑的事了,真心地關心起農事來。來年他把迎春儀式移在了立春那天,不再糊紙牛,搬來了犁子,拉來了黃牛,立春時刻到來時,他迎天扯了個大響鞭,牛走了,犁動了,春耕開始了。他的改革措施得到百姓的擁護。他回到衙里,有了詩興,提起筆來,在上年寫的《春牛榜子》下邊又添了兩句:“歲首常思盤中餐,脆鞭一響打出春。” 就從這兒開始,人們把立春那天叫“打春”。雖然現在不再舉行迎春儀式了,可是,“迎春”、“打春”的叫法依然如故。
【第54句】:【綁雞的繩子,捆不住大象】(諺)比喻用制伏弱小者的方法,根本無法制伏強大的對手。
【第55句】:【 滑天下之大稽】事情滑稽透頂。臺灣瓊瑤《心有千千 結》:“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老頭有三個兒子,卻把唯一值 錢的產業留給了一個女護士!”
【第56句】:晚上我和爸爸在看電視,蚊子叮得我們沒辦法。爸爸一巴掌打死一個蚊子,說:“你叮我,我抓抓;我叮你,露肝花。”(安徽·鳳陽)
【第57句】:【窮家富路】見“貧家富路”。
【第58句】:半道上撿個喇叭——有吹的了
【第59句】:最快的馬也追不上春風,最能干的英雄也離不開群眾。
【第60句】:【天塌下來有高人,地陷下去有矮子】謂不論發生什么災難, 都不會先臨到自己頭上,盡管放心。沈從文《長河》:“師爺, 說好倒真是你們好,什么都不愁,不怕,天塌了有高長子頂, 地陷了有大胖子填。吃喝自在,日子過得好不自在!”
【第61句】:【七月半燒紙錢——哄鬼】(歇)七月半:指陰歷七月十五,迷信說這一天是鬼節。紙錢:迷信的人燒給死人或鬼神的冥鈔。本指哄騙鬼魂,轉指人說的話或做的事全是騙人的。含責罵意。
【第62句】:八個麻雀抬轎子——擔當不起
【第63句】:擺上相上士,不怕馬來將。
【第64句】:我偷花了家里五元錢,爸爸知道了問我,我支支吾吾。爺爺在一旁說:“大膽說吧,別鯉魚喝水,吞吞吐吐的。”(山西·平陸)
【第65句】:【黃鼠狼唱曲,專給小雞聽】釋義:比喻故意說某些話給別人聽。例句:二嬸心里說:“老東西,你這是黃鼠狼唱曲,專給小雞聽。”
【第66句】:【傷風的鼻涕——甩啦】(歇)指扔了,拋棄了。
【第67句】:【小姐】“小姐”現在一般指未婚女子。《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是:“對未婚女子的一種尊稱,多用于外交場合”。然而“小姐”這個稱呼原非美稱,更沒有尊敬的意思。據清代學者趙翼《陔余叢考》稱:宋時閨閣女稱小娘子,而小姐乃賤者之稱。又據錢惟演《玉堂逢辰錄》中說:小姐之稱起于茶酒宮人韓小姐,是宮婢人名也。而蘇東坡則有《成伯席上贈妓人小姐》詩,可見,宋代妓女也稱“小姐”。小姐作為尊稱,始于明代,當時朱有敦《元宮詞》中有“簾前三寸弓鞋露,知是腰腰小姐來”的詩句。從此便把“小姐”作為深閨女子的代稱了。不過,當今黃、賭、毒又沉渣泛起,人們又習稱“三陪女”為小姐了,弄得正經的“小姐”一詞名聲掃地,良家閨秀避之不及,歷史兜了個圈又回到原地。
【第68句】:【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見“佛在心頭坐,酒肉穿腸過”。
【第69句】:狗吃燙芋頭——吞不下,舍不得
【第70句】:【簸箕大的天,沒見過幾個】(慣)諷刺人沒見過大世面。
【第71句】:喜鵲落頭上——紅運到了
【第72句】:【 掏雀掏出蛇來】掏雀與討巧諧音,借指想討便宜反而吃 了虧。成語:弄巧成拙。西戎《年輕的一輩》:“是我,閨女, 我要早知道闖這么大的亂子,就是選一斤能掙一百分,我也 不會干呀。真是掏雀(討巧)掏出蛇來了!”
【第73句】:耗子出洞——先聽動靜
【第74句】: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圓(源)
【第75句】:拔腳花貍貓——溜了
【第76句】:【見怪不怪,其怪自壞】(諺)見到怪異的現象,不覺得它怪異,這怪異就會自己消失。指怪異現象的產生,往往由于人認識上的錯覺,一旦恢復正常,怪異便不復存在。 也作“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第77句】:閉門造車——自作聰明;不合轍
【第78句】:【眼睛長在額頭上】眼光高,瞧不起人。形容勢利眼。類 似的:眼睛比眉毛高。魯迅《彷徨》:“夥計本來是勢利鬼,眼 睛長在額角上的,早就撅著狗嘴的了。”
【第79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釋義:百足之蟲:指馬陸、蜈蚣一類節肢動物,身體圓長,由很多環節構成,切斷后還能蠕動。僵:僵硬。比喻人雖死或家境敗落,但其勢力或影響仍然存在。例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憑劉湘庭這樣的財主,拔一根汗毛比窮人的腰都粗,稍微能再摳摸出點什么來,就比到小戶人家斂掠那些破衣爛衫值錢。
【第80句】:【一人做事一人當】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應該負責,牽扯不 到別人。清代《紅樓夢》:“我只恨他為什么這么膽小,一身 作事一身當,為什么逃了呢?”
【第81句】:【矮子爬樓梯,步步登高】境況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古華 《芙蓉鎮》:“不過話講回來,李國香這些年來能夠矮子上樓 梯,也是頗不容易的。”
【第82句】:四川馬——小秧兒(身軀不大)
【第83句】:老人吃油條——全靠磨勁
【第84句】:【撈油水】“撈油水”指貪圖便宜獲得額外好處。源出一個民間傳說。據傳,從前有一戶人家,夫妻生活比較拮據。一天早上丈夫出門干活去了,妻子到街上肉店去買肉,要付錢時才想起家里已經是分文沒有了,只好對肉店老板撒謊:“老板,對不起,我忘帶銀兩了,肉我先拿回去,馬上來付錢,你等著。” 肉拿到家后,她知道老板是不肯賒賬的,眼睜睜看著肥得流油的豬肉買不到手,總不甘心。她想來想去,想出一個辦法:把這刀肥肉放鍋里去洗,洗來洗去,水面浮起了一層油。她就用這一鍋油水來煮飯吃,那塊肥肉仍舊退還給肉店。中午,她丈夫回來吃飯時覺得奇怪:“咦,今天飯怎么這么好吃呢?你放什么東西了?”丈夫話音剛落,妻子就破口大罵:“你個窮鬼,家里窮得分文沒有,哪里還有肉吃啊!如果不是我想辦法,哪里有這么好吃的飯呢?” 丈夫被罵得莫名其妙,妻子把買肉的事說了一遍,等著他表揚自己。誰知丈夫脾氣更加暴躁,罵個不停:“你這傻婆娘,你怎么不把這刀肥肉拿到水缸里去洗呢?假使放到缸里洗,不就有十來天好吃的嗎?” 夫妻倆的吵罵聲驚動了四鄰,鄰居們聽了之后,感到非常可笑,于是故意說:“天下怎么會有這么笨的女人?怎么不把肥肉放到河里去洗?假如放到河里洗,我們大家舀河水煮飯,那么全村人不是都可以吃到油飯嗎?” 后來,舀油水煮飯的事情傳開啦,人們把那些貪便宜的人都以“舀油水”作比方,慢慢地“舀油水”變成了“撈油水”。
【第85句】:【省了鹽酸了醬,省了柴禾睡涼炕】只圖節省,反而影響質 量。類似的:吃了省錢瓜,得了絞腸痧/買得便宜柴,燒了夾 底鍋。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治瘡別怕剜肉。要是 該花,再多咱也花。可千萬別省了鹽,酸了醬;攢下柴禾,睡 涼炕!”
【第86句】:王大嬸五歲的女兒去抱鄰居小弟弟,非常吃力,結果兩個人都摔倒了。王大嬸連忙走過去,抱起一個扶起一個說:“三斤狐貍拖四斤重的雞,哪里拖得動?”(浙江·永嘉)
【第87句】:【 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原為商店謹防假冒的用語,引申為 唯一的意思。成語:獨一無二、絕無僅有。老舍《四世同 堂》:“說真的,她的咖啡,點心,和招待的殷勤,到底是只此 一家,并無分號,在咱們這條胡同里!”
【第88句】:【躲脫不是禍,是禍躲不脫】(諺)能逃脫的,就不算是災禍;真的災禍是無法逃脫的。舊指災禍是命中注定而無法逃脫的。 也作“是禍躲不脫,躲脫不是禍”。
【第89句】:小孩坐蹺蹺板——有起有落
【第90句】:【鳴禮炮二十一響】在我國的國慶典禮上,鳴禮炮二十一響,這是為什么,它有什么說道嗎?鳴禮炮二十一響,作為國家最高禮儀的習俗起源于英國。十七至十八世紀,英國已成為“日不落”帝國,世界幾乎每一塊大陸都有它的殖民地。英國軍艦駛過外國炮臺或駛入外國港口時,蠻橫地要求所在國向他們鳴禮炮,以示對英國的尊重和臣服。作為回禮,英國一般鳴禮炮七聲。但是,英國鳴一聲禮炮,別國應報三聲。這樣三七二十一聲禮炮的習俗就誕生了。禮炮二十一響是最高規格,以下按單數逐級遞減直到一響,用于較低的禮儀。以后,鳴禮炮二十一響成了國際慣例。
【第91句】:【耽誤了莊稼是一季,誤了孩子是一代】(諺)誤了農時只是一季沒收成,教育孩子的事耽誤了,那可是一輩子的大事。指教育子女是頭等大事,千萬不能含糊。 也作“地誤誤一季,人誤誤一輩”。
【第92句】:【犯夜倒拿住巡更的】(慣)犯夜:違反夜禁,指小偷。巡更:夜間巡邏打更。竊賊反把執勤的人抓住了。比喻做了壞事不認錯,反倒誣陷打擊無辜的人。 也作“犯夜的倒拿巡夜的”。
【第93句】:一鍬煤炭難煉鋼,一塊磚頭難砌墻。
【第94句】:【一言驚醒夢中人】(慣)指一句話使人猛然醒悟。
【第95句】:【針尖大的眼,可進斗大的風】(諺)指嚴冬時窗戶上有極小的孔,就能透進一大股寒氣。也比喻稍有不慎,透露一點兒風聲,就會造成極大的損失。 也作針鼻子大的眼兒,斗大的風。 針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風。 針大的洞,斗大的風。
【第96句】:【竹桶倒豆子倒】道諧音,謂徹底說出,沒有保留。成語: 和盤托出。劉紹棠《兩草一心》:“天天晚上收了工,吃完飯, 四十人在對面炕上盤膝而坐,面面相覷,目光呆滯,表情死 板,一個個向管教人員交心,必須竹桶倒豆子,不倒干凈不 散會。”
【第97句】:【綠帽子】稱人妻子有外遇,人們給他一個不雅的稱號,叫做“戴綠帽子”。“綠帽子”一詞源自古代服飾制度。漢武帝之后,隨著儒家禮樂制度的健全,服飾的尚色制度也逐漸建立起來。服飾的顏色成為區別貴賤、尊卑的一種標識。漢代就以綠色巾為賤服。后漢李封為延陵令時,對犯法的下屬官吏不加體罰,而罰戴綠頭巾。元明兩代,樂人、妓女必須著綠服、青服、綠頭巾以標志所從事的賤業。《元典章》規定:娼家男子戴綠頭巾,以表示他們低下的社會地位。后因稱妻有外遇為戴綠頭巾。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卷二十八載:“吳人稱妻有淫行者為綠頭巾。”“綠頭巾”為什么又演變成“綠帽子”,原來,“綠帽子”就是“綠頭巾”(見現代漢語詞典)。
【第98句】:大姑娘相親——羞羞答答
【第99句】:小叔和姑姑又在為看電視爭論不休,奶奶在外面一邊乘涼一邊說:“小偷逮個賊,誰也別說誰。出來涼快一個,不就啥事也沒有了?”(河南·南召)
上一篇:2024空間很精致話語大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