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手中一鳥,勝過枝上二鳥】重視實際,到手的才能算數。 或說:一鳥在手,勝于二鳥在林/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握。 海外叢甦《獸與魔》:“哈瑞人雖愚昧,但實際,他相信‘手中 一鳥,勝過枝上二鳥’?!?/p>
【第2句】:【三一三十一】(慣)原為珠算口訣,用三除十,得三余一。指三個人每人平均一份。
【第3句】:【張天師忘了咒一一符也不靈了】(歇)咒:迷信以為能除災或降災的密語。符:道士畫的一種圖形或線條,聲稱能驅使鬼神給人帶來禍福。指辦法或手段不靈驗了。含譏諷意味。
【第4句】:【好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見“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第5句】:【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見“后生不看《水滸》,老來不看《三國》”。
【第6句】:【不依規矩,不能成方圓】(諺)規矩:圓規和曲尺,木工畫圓形和畫方形的工具。指木工不憑借圓規和曲尺,就畫不好圓形和方形。比喻為人做事,沒有法規的制約,就難入正軌。 也作“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第7句】:狗舔貓鼻子——居心不良
【第8句】:【比死人多出一口氣】(慣)形容人無能,不起作用。 也作比死人多半口氣。 比石頭人多一口氣。
【第9句】:【看人下菜碟兒】(慣)比喻根據不同人不同的身份、地位來分別對待。 也作看客下菜碟。 見人下菜碟兒。
【第10句】:【好馬不吃回頭草】(諺)比喻有志氣的人一旦認定了方向,便一意向前,絕不中途反悔,走回頭路。 也作好馬不吃回頭草,好漢不買后悔藥。 好漢不走回頭路,好馬不吃回頭草。
【第11句】:小弟弟總不好好吃飯,有時媽媽說一百句好話也難喂下點東西。鄰家奶奶說:“一個豬娃不吃糠,兩個豬娃吃得香。小孩子吃飯,得攀著比著才吃得香。”(河南·新野)
【第12句】:目害貓咬雞——死活不放
【第13句】:【夾肢窩生瘡——陰毒】(歇)夾肢窩:也作“胳肢窩”,腋窩。本指陰處長毒瘡,轉指陰險毒辣。
【第14句】:【一滴水不漏】形容嚴密,多指說話嚴謹。浩然《艷陽天》: “就拿這兩天的事情來說吧,他覺得,他考慮得要算挺周到, 安排得挺合適,計謀用得也最高明,可以說嚴實合縫,一滴 水也漏不下去。”
【第15句】:沙土崗子發洪水——泥沙俱下
【第16句】:【見橐駝謂馬腫背】(慣)橐(tu。)駝:駱駝??匆婑橊勔詾槭邱R背腫了。比喻對不知道的事物憑主觀想象得出結論。
【第17句】:家里來了客人,媽媽急著出去買菜。她沒走前門,抄近路走堆了許多垃圾的后門,結果黑暗中摔傷了腿。外婆說:“寧繞十步遠,不走一步險?!保ò不铡そ缡祝?/p>
【第18句】:家里的生活條件好了,奶奶卻又發起愁來:“這有了金窩卻養不出靈鳥,有了果樹卻結不出甜桃。咱家啥時能出個大學生???”(河北·海興)
【第19句】:【吝嗇】“吝嗇”指過分愛惜自己的財物,當用不用。“吝嗇”一詞,最遲見于漢朝。《三國志·魏書·曹洪傳》云:“初,洪家富而吝嗇?!笔窌涊d,當屬正源。關于這個詞的來歷,民間還有一段趣聞:傳說很久以前,有兩位先生,一個名叫吝先生,一個名叫嗇先生。吝先生有一回到城里辦事,在半路上碰到了嗇先生。兩人一路上有說有笑,談得十分投機,于是便結為朋友。分手時,他們相約中秋節到烏有山子虛亭(子虛、烏有是漢朝司馬相如《子虛賦》中的兩個虛構的人物)飲酒賞月,定好了由吝先生攜酒,嗇先生備菜。但兩人都很小氣,不肯輕易花一分錢。中秋節到了,兩人如約來到烏有山上的子虛亭,但彼此都是一雙空手而來,他們大眼瞪小眼地互相對視了一會兒,忍不住哈哈大笑。兩人謙讓一番在亭子里坐下之后,吝先生首先站起來打破僵局。只見他一只手彎曲著佯做舉杯狀,另一只手遙指高空,朗聲說道:“月光如水水如酒,請嗇先生開懷暢飲?!眴菹壬膊桓适救酰S即伸出兩個手指做筷子,指著荷塘深情地說:“池中游魚魚是菜,請吝先生大飽口福。”兩人觥籌交錯,互敬互讓,好不高興。吝先生脖子一仰,嘴里咂得滋滋作響,連聲稱道:“好酒,好酒,杜康也要遜色三分!”嗇先生也把手指送入口中,連聲稱道:“好菜,好菜,山珍海味也無與倫比!”過往的行人看到兩個人如癡如呆的舉動,無不捧腹大笑。其中一位過客認識吝嗇二人,便走上前打趣道:“今天兩位仁兄賞月,喝的是吝嗇酒,吃的是吝嗇菜,活著是吝嗇人,死了是吝嗇鬼。”從此,“吝嗇”一詞便傳揚開來。
【第20句】:媽媽批評我吃飯太慢,說:“你呀,開鍋頭吃到罷鍋頭,罷鍋頭吃到洗灶頭,灶頭洗完了,你的飯還沒吃完哩。”(安徽·郎溪)
【第21句】:媽媽教姐姐繡花,姐姐的手不聽使喚。媽媽說:“別著急,別著急,著急出問題;別慌張,別慌張,慌張出故障。熟才能生巧?!保ê幽稀の魅A)
【第22句】:【燒酒(白酒)】中國的酒文化可謂歷史悠久。相傳,杜康造酒,其子造醋。那時的酒與現在的酒一樣嗎?比比飲酒的器皿和飲量就知道了。古時飲酒用爵(有三條腿)、樽或碗,都比現在的盅大,古人酒量大得驚人,如李白斗酒詩百篇,武松連喝十八碗。顯然,那時的酒與現在的燒酒不同。那么,燒酒源自何時呢?有唐說,有宋說,有元說。目前,學術界認為“蒙元”說比較可信。李時珍《本草綱目》云:“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人甑,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凡釀壞之酒皆可蒸燒。近時唯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甕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边@些敘述已頗準確可靠。同時考古上有江西李渡燒酒作坊、成都水井街酒坊等元末明初考古遺跡發現,爐灶、晾堂以及蒸餾設施一應俱全??梢姡@一時期有燒酒生產確鑿無疑。其實,一種東西的傳播不見得一蹴而就,我們不能武斷否定經過蒸餾的燒酒在唐代就確實沒有,因為很可能這時燒酒只是初期,還沒有獲得人們適應和較大規模生產。即使到了宋、元時期,有了這種釀造技術,但也是逐步推廣的,完全可以米酒和白酒同時發展。就是今天,米酒也沒有完全消失,米酒在陜西、浙江等許多地方照舊流行著。
【第23句】:船老大帶學員——從河(何)說起
【第24句】:磨道驢子斷了套——空轉一圈
【第25句】:小貓洗臉——馬馬虎虎;一劃拉
【第26句】:【水平不流,人平不言】釋義: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才出面講話。例句:常言道:水平不流,人平不言。這些閑漢替過遷衙門打點使錢,亦是有所利而為之。若是得利均分,倒也和其光而同其塵了。
【第27句】:【外甥有錢打舅舅】(諺)指舊時人情勢利,只認金錢,不顧綱常倫理與親情。
【第28句】:【抓把柄】(慣)比喻抓住可以對人進行要挾、攻擊的過失、錯誤等。
【第29句】:【心上有七十二個窟窿眼兒】(慣)形容人心眼兒多。
【第30句】:【美食不中飽人餐】(諺)中:適合。指人在飽食之后,對再美好可口的食物也沒食欲。比喻道理雖好,當人不需要時,也就不會接受。
【第31句】:有兩個小伙子,一個自學成才,而另一個卻啥也不會。有人說:“這就叫人不能比人,缸不能比盆?!保ńK·大豐)
【第32句】:【兩虎相斗,必有一傷】釋義:比喻兩個強者爭斗,必然有一方受到傷害。例句:玄德急止之日:“不可!吾今提兵取川,全仗汝二人之力。今兩虎相斗,必有一傷。須誤了我的大事。吾與你二人勸解,休得爭論。”
【第33句】:【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說擒虎別人不相信,借指難以 啟齒。明代《警世通言》:“不信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 一連奔走六日,并無銖兩,一雙空手,羞見芳卿,故此這幾日 不敢進院。”
【第34句】:【千里眼,順風耳】比喻看得遠,聽得細,消息靈通。韓志 君等《古船·女人和網》:“你媳婦又不是千里眼、順風耳,她 哪兒會知道!”
【第35句】:【肥田不如瘦水】(諺)肥沃的田地,也比不上有一股不含肥料的清水。指種莊稼,水比肥料更為可貴,更為有用。
【第36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慣)1形容詩文富于變化,跌宕起伏有氣勢。2比喻問題層出不窮,一個尚未解決,另一個又出來了。 也作一波未了,一波已起。 一浪未平,又起一浪。
【第37句】:剃頭刀不能砍柴,砍柴刀不能剃頭——各有各的用處
【第38句】:【管天管地,管不著拉屎放屁】(諺)指不論權力多大,職位多高,也管不得人們的生活細事。
【第39句】:【吊死鬼搽胭脂——死要臉】(歇)吊死鬼:自縊身亡的人。責罵人不知羞恥。
【第40句】:老鷹不抓兔——吃飽撐的
【第41句】:我做錯了一道數學題,爸爸打了我一巴掌。我不高興地說:“以后,你不要打我好不好?錯了還可以改呀!”爸爸說:“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要變壞?!北斫阍谝慌源蛉ふf:“打是禍,罵是害,不打不罵才是愛!”(吉林·農安)
【第42句】:【山雨欲來風滿樓】釋義:山雨到來之前,滿樓都是呼嘯的大風。比喻重大事件發生前一派緊張情勢。這是許渾《咸陽城東樓》詩句。例句: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好像解放軍解放石家莊的戰斗馬上就要打響了。
【第43句】:離開祖國的人,像離開花園的布谷鳥。
【第44句】:豬八戒抱個豬娃娃——有其父必有其子
【第45句】:【鬧洞房】“鬧洞房”是一種婚俗,民間又稱“鬧新媳婦”或“鬧媳婦”。顯然,新媳婦是鬧的對象。那么,這一風俗源于何時呢?早在春秋時期,婚禮是比較沉悶的,《禮記·曾子問》中記載:“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燭,思相離也;娶歸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苯Y婚本是件大喜之事,居然不讓鬧個動靜,這不符合人們的普遍愿望,理所當然要加以改變。時興鬧洞房,不遲于漢代。據楊樹達先生在《漢代婚喪禮俗考》中考證,鬧洞房在漢代時就已時興。楊先生引漢末仲長統的《昌言》記載:“今嫁娶之會,捶權以督之戲謔,酒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廣眾之中,顯陰私于親族之間,污風詭俗,生淫長奸,莫此之甚。”看來那時鬧的熱鬧程度一點也不遜于現在,現在鬧洞房中的不文明之舉源于漢代。鬧洞房的來歷起源于一個故事。相傳在很早以前,紫微星下凡,在路E遇到一個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隨一伙迎親隊伍的后面,他看出這是魔鬼在伺機作惡,于是他就到了新郎家。結果那個女人先到,并且躲在洞房里。當新郎和新娘拜完天地要人洞房的時候,紫微星在房門口守著不讓他們進去,并且說屋子里面藏著魔鬼。眾人請他指點破解的方法,他說:“魔鬼最怕的就是人多,人一旦多起來,魔鬼就不敢行兇作惡了?!庇谑?,新郎請客人們在洞房里嬉戲說笑,結果到了五更時分,魔鬼終于逃走了。由此,鬧洞房流傳了下來。
【第46句】:【容易得來容易舍】(諺)容易得到的,舍棄也就不心疼。指艱難獲得的,舍棄也艱難;容易到手的,舍棄也容易。
【第47句】:【連中三元】現在比喻在三次考試或各種比賽中連續取得第一名。那么,“連中三元”典出哪里呢?宋代趙升《朝野類要·舉業三元》有云:“解試、省試并為魁首者,謂之雙元;若又為殿魁者,謂之三元?!薄斑B中三元”即源于此。我國古代科舉考試分為三級:一級鄉試,二級會試,三級殿試。鄉試由朝廷正副考官各一人到各省主持。參加鄉試的對象,主要是生員科考中的優等生及監生、貢生。鄉試每三年一次,考試在秋季八月,故稱“秋闈”。鄉試考取的稱舉人,第一名稱解元??既∨e人就取得高一級會試的資格。會試,由全國各省舉人參加。每三年一次??计谠诖杭径拢ɑ蛉拢?,即鄉試后的次年春天,故稱“春闈”。由禮部主持,又稱“禮闈”。會試考取的稱貢生,第一名稱“會元”。殿試在宮中殿廷舉行,故又稱“延試”。參加殿試的是貢生,考期在四月。因考試在宮中,故號稱由皇帝主持,考一場,只考策題一科,名殿試策。策問大多是考問當時政治、經濟或治國安邦、鞏固政權之策。殿試考中的稱進士,第一名叫“狀元”。如鄉試、會試、殿試都得第一名,則叫“連中三元”?,F在沒有科舉考試了,“連中三元”只剩用作比喻了。但在中考、高考時還借稱第一名為“中考狀元”、“高考狀元”、“文科狀元”、“理科狀元”,這種用法還是受連中三元之影響。
【第48句】:自從“爭做文明少年”活動以來,紀律和衛生方面的流動紅旗就像是在我們班歇了腳似的,從沒間斷過?!爸挥旋R心協力,才能把班級搞好?!卑嘀魅伪頁P我們說,“這就叫眾人拾柴火焰高?!保ㄕ憬ぶT暨)
【第49句】:大海退潮——水落石出
【第50句】:【鹽也是這般鹽,醋也是這般醋】(慣)比喻彼此一樣,分不出高下。
【第51句】:【身正影不斜】(諺)身子端正,身影就不會歪斜。指人的行為正大光明,就不怕別人飛短流長,說三道四。 也作身正不怕影子斜。 身子立得正,不怕影子斜。
【第52句】:【有奶便是娘】只看對自己有利,不管真假好壞。孫犁《風 云初記》:“姓白的說,我們不管別人說長道短,不怕官家追 捕捉拿,有奶便是娘親,給錢就是上司?!?/p>
【第53句】:一個洞里的蛇——早有勾結
【第54句】:【斗大的字認不上兩石】(慣)斗、石:都是容量單位,10斗等于1石。形容識字很少或不識字。 也作斗大的字不識一升。升:容量單位,10升等于1斗。 斗大的字認不得幾石。
【第55句】:【 千金小姐作丫頭賣】指貴重之物,低價處理。海外梁厚甫 《??碗S筆》:“港中鼠須筆售價不貴,每枝不及百元,千金小 姐作、丫頭賣矣。”
【第56句】:【天王老子也不行】意即不論是誰,一律拒絕。姚雪垠《李 自成》:“沒有令箭就是不開門,你是天王老子也不行!” ·鐵板上釘釘子釘、定諧音。指確定無疑,說話算數。古 華《芙蓉鎮》:“不是嚇你,我講的是真話,鐵板上釘釘子,一 點都不假。”
【第57句】:【 沒理攪三分】不講理,耍賴。成語:胡攪蠻纏、無理取鬧。 攪,也說:占。趙樹理《鍛煉鍛煉》:“誰給提意見,馬上跟誰 鬧,沒理占三分,吵得天塌了?!?/p>
【第58句】:買個喇叭不透氣——實心眼
【第59句】:【樹無土不活】釋義:比喻什么人也不能脫離人民百姓。例句:宋蚺不服氣地說:“我不懂,你懂。你就是忘記了一句老話:‘樹無土不活。你這棵大樹本事再大,沒有土——百姓不服,你就生不了根?!?/p>
【第60句】:好菜全憑炒,好畫全憑裱。
【第61句】:【包腳布當孝帽——一步登天】(歇)包腳布:也叫裹腳布,舊時婦女裹小腳用的白色長布條。孝帽:守孝時戴的用白布做成的帽。本指位置一下子升高了許多,轉喻人驟然得志或發跡,一下子爬上了高位。
【第62句】:【闖江湖】(慣)舊指闖蕩四方,以從事算卦、賣藝、賣藥、治病等職業謀生。
【第63句】:【餓死不吃瞪眼食】(諺)瞪眼食:瞪著鄙視的眼睛給人吃的飯。寧肯餓死,也不吃別人瞪眼施舍的食物。指寧可不要命,也不能舍棄人格。
【第64句】:石匠打鐵——不會看火(貨)色
【第65句】:一口吃個鞋底——心里有底
【第66句】:爛泥坯子貼金身——壞了胎
【第67句】:羊兒叫狼——咩咩咩(慢慢慢)
【第68句】:玉帝爺出告示——神話
【第69句】:【要知心腹事,但昕口中言】(諺)要想知道一個人心里想的是什么事,只要聽他嘴里說些什么就明白了。指言為心聲,嘴里說出的往往就是心里所想的。
【第70句】:【生看衣衫熟看人】(諺)指對于素不相識的人,只能從衣著外表上進行觀察;而熟人就不必這樣了。
【第71句】:【 火要空心,人要忠心】謂人要忠厚、誠實。巴金《我的幾個 先生》:“他活著也只是痛苦地捱日子。但是他并不憎恨社 會,他還保持著一個堅定的信仰:忠實地生活。用他自己的 話來說:火要空心,人要忠心?!?/p>
【第72句】:【一棵樹上吊死】被困在一個地方,或固執于某一事理,不 去想其他辦法解脫。浩然《山水情》:“這沒啥想不開的,用 您的話說,咱不能指望一棵樹吊死人。”
【第73句】:【小魚上大串兒】以小充大,混在一起。臺灣林海音《城南 舊事》:“她跟媽有訴說不盡的心事,奶媽,張媽,都喜歡靠攏 來聽,我也小魚上大串兒的擠在大人堆里,仰頭望著蘭姨那 張有表情的臉?!?/p>
【第74句】:毒蛇牙齒馬蜂汁——全是毒
【第75句】:旱苗得甘露——及時雨
【第76句】:【各肉兒各疼】(諺)肉兒:親娘身上掉下的肉,指親生兒女。指誰親生的孩子,誰就對他知疼知癢。 也作“各養的各痛”。
【第77句】:媽媽見我把字寫得都擠在了一起,說:“快開電風扇,不然它們會出痱子的?!保ê幽稀ば锣l)
【第78句】:百年的歪脖子樹——定型了
【第79句】:樹高頭奏嗩吶——趾(枝)高氣揚
【第80句】:【一手遮天,一手蓋地】比喻掩蓋實情,蒙蔽眾人。
【第81句】:【天塌壓大家】(諺)指天災人禍臨頭,大家都會遭殃,不用獨自擔憂。 也作天塌砸眾人。 天塌有大家。 天塌大家死。
【第82句】:【 黃花菜涼了】拖延過久,失去時機。類似的:湯冷了,菜 涼了。成語:事過境遷。賈平凹《廢都》:“我早讓你去找院 長,后來才知道你沒有去,現在再不抓緊,黃花菜就涼了!”
【第83句】:【一輩子不剃頭,也不過是個連毛僧】(慣)指不過如此,沒什么大不了。
【第84句】:【七次量衣一次裁】(諺)指做衣服要多次量身,量準了再下刀裁剪。 比喻做事要把準備工作做好,謀劃要周到,裁決要果斷。
【第85句】:【交游滿天下,知交有幾人】(諺)知交:知心的朋友。結交的朋友雖然很多,可知心的朋友能有幾人? 指知己難得。 也作交遍天下友,知心有幾人。 相交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第86句】:草地上的蘑菇——單根獨苗
【第87句】:【青是青,黃是黃】(慣)形容是非分明。
【第88句】:【孝重千斤,日減一斤】(諺)指父母死后守孝三年,孝心重千斤,一天減少一斤,三年千日,漸漸就會消失,沒了孝心。也泛指凡事時間一長,就會逐漸淡化,以至消失。
【第89句】:裁衣不用剪刀——胡扯
【第90句】:【當著和尚罵賊禿】釋義:借指當面揭短。例句:副廠長邵順寶聽了這些話,明知這是當著和尚罵賊禿,也只好打落牙齒往肚里咽。
【第91句】:【吃柿子,揀軟的】捏柿子軟的不澀。謂欺侮老實人。丁玲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老楊!咱這回可得要看你的啦,看 看你是不是吃柿子揀軟的!”
【第92句】:驢騎后,馬騎前,騾子騎在正中間。
【第93句】:眼看就要下雨,媽媽叫我趕緊朝屋里抱柴火。她見我走路慢慢騰騰的樣子,就說:“看你,一步踩不死個螞蟻,干個事跟驢身上擱釘似的恁難?!闭f罷,抱著一大抱柴火急匆匆地走到前邊去了。(河南·正陽)
【第94句】:【猴彈棉花狗拉車,什么都亂套啦】釋義:比喻一片混亂,沒有秩序。例句:這年頭,猴彈棉花狗拉車,什么都亂套啦。不是有事,像她這樣派頭的,不會腳底板癢得沒事干,跑到我們這門上來!
【第95句】:風吹墻頭草——哪邊風火哪邊倒
【第96句】:【家中百事興,全靠主人命】釋義:家庭興旺,全憑主人的命運。例句:自古道:“家中百事興,全靠主人命?!笔畟€婦人,敵不得一個男子。自從宋敦故后,盧氏掌家,連遭荒歉,又里中欺他孤寡,科派戶役,盧氏撐持不定,只得將田房漸次賣了,賃屋而居。
【第97句】:【泰山壓頂不彎腰】受到極大的威脅也不畏懼,不屈服。 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墳塋》:“開弓沒有回頭箭,泰山壓頂 不彎腰!不掘進,還要錐子班干啥!”
【第98句】:【掛在壁上的團魚——四腳無靠】(歇)團魚:鱉。比喻人陷入困境,難以擺脫。
【第99句】:【喝迷魂湯】(慣)1比喻被迫忘掉過去。2比喻被甜言蜜語所迷惑。 3指頭腦不清醒。
上一篇:人生哲理的話簡短一句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