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釋義:形容疾病發作得快,好得慢。例句:麝月笑勸他道:“你太性急了,俗語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又不是老君的仙丹,哪有這樣靈藥!你只靜養幾天,自然好了。”
【第2句】:【賊是小人,智過君子】(諺)做賊的人雖然品格卑下,但機智計謀往往勝過正人君子。指智力的高下,不受品格的限制。
【第3句】:【鬧戲還在后頭】見“好戲還在后頭”。
【第4句】:【吃江水,說海話】(慣)指人愛吹牛皮,說大話。
【第5句】:【欲知山中路,須問打柴人】(諺)打柴人成天緣山打柴,最知山中路徑。比喻親自實踐的人最熟知實情。
【第6句】:【上山容易下山難】(諺)指上山時重心在前,好用力;下山時腳步不穩,易打跌。也比喻人的社會地位上升時神情慰悅,下落時顏面無光。
【第7句】:騎驢找驢——蠢人蠢事;昏頭昏腦;心不在焉
【第8句】:【明月不常圓,好花容易落】(諺)落:凋謝。比喻美好的景象往往保持不了多久,稱心如意的事情往往為時很短。
【第9句】:【指著和尚罵禿子】(慣)比喻明指著這個人罵,實際上罵的是那個人。
【第10句】:【人不解甲,馬不卸鞍】保持作戰準備。姚雪垠《李自成》: “后來又到了西番地,整整一個月,一邊走一邊同曹變蛟打 仗,人不解甲,馬不卸鞍,找不到糧食就殺馬充饑。”
【第11句】:【當著矮人,別說短話】(諺)矮:身材短小。指面對著矮人,不要說有關“短”的話。泛指說話要看對象,注意回避別人的忌諱,以免刺痛人。 也作“對矮人莫說矬話”。
【第12句】:媽媽讓我下地干活,我謊稱自己肚子痛,讓姐姐去。姐姐看透了我的鬼把戲,說我是“錐子上抹油,又尖(奸)又滑”。(河北·巨鹿)
【第13句】:搟面棍撈餃子——攪混一鍋湯
【第14句】:【弄花一年,看花十日】釋義:養花護花得用全年工夫,賞花才只十天。指花開時間很短。例句:天彭號小西京,以其俗好花,有京洛之遺風……其俗有“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之語。
【第15句】:【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家家都有難辦的事,亦即各有各 的難處。古華《相思樹女子客家》:“如今這世上,家家都有 一本難念的經,人人也有一本難念的經。”
【第16句】:【情人節】“情人節”本是洋節,現在中國人也開始過起了情人節,每到2月14日,花店的玫瑰花脫銷,情人商品走俏,土產的“情人節”“七月七”卻反遭冷遇。公元270年,英國一個名叫瓦泰因的青年基督教徒,因反抗羅馬統治者的專制而遭到逮捕。在獄中,他與監獄長的女兒產生了戀情。隨著刑期的臨近,和自己心愛的姑娘訣別的日子也迫近了,在2月14日臨刑之前,他給自己的心上人寫了一封情書,述說了自己的情懷,之后便昂首走上了刑場。從此,基督教徒們為了紀念這位為了自由而獻身的年輕人,就把2月14日這一天定為情人節。
【第17句】:池塘里的泥鰍——翻不了大浪
【第18句】:風箏落在刺笆[荊棘]林——亂纏;纏住了
【第19句】:【嘴是蜜缽子,心是辣椒子】(慣)形容人嘴上說得好聽,內心卻非常毒辣。
【第20句】:摔倒五味瓶——酸甜苦辣都嘗到
【第21句】:清水拌石子——合不攏
【第22句】:【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釋義:平時要注意節約,要有積蓄,有錢也不可揮霍浪費。“莫待無時思有時”又作“莫到無時盼有時”。例句:倘惜福君子于鄉黨中不時開導,毋得奢華,備留余地,所謂:“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第23句】:【有板有眼】“有板有眼”指做事穩妥、不毛糙、按部就班地進行。它源于戲曲中的音樂節拍。明王驥德《曲辭》中說:“凡蓋曲,句有長短,字有多寡,調有緊慢,一視以板眼為節制,故謂之板眼。” “板”就是板式。戲曲唱腔音樂中的板式結構,可分為板式變化體和曲牌連套體兩大類。在板式變化體的結構中,大都有慢板、快板、二八板、流水板、散板等板類。在各類板式中,強拍為“板”,弱拍為“眼”,板式的強弱關系就是“板眼”。其中,節拍為2/4的叫“一板一眼”,節拍為3/4的叫“一板兩眼”,節拍為4/4的叫“一板三眼”。如果演唱者節奏感差,強弱不分明,不是搶板,就是滑板,即掉板。所以將“有板有眼”一詞指的唱腔合乎節拍,引申為言語行事有節奏、有條理,合規矩。
【第24句】:看著村上許多人經商致了富,爸爸也閑不住了。誰知他一趟廣州跑下來,竟賠了五百多元,奶奶安慰他說:“地黃瓜上不了高架子,吃草的羊變不成牛,你還是安心種地吧!”(河南·南陽)
【第25句】:【未歸三尺土,難保百年身】(諺)三尺土:三尺高的土丘,指墳。百年:一輩子。指人只要還沒有死,就不敢擔保有生之年能不能平安無事。
【第26句】:【人敬有錢的,狗咬挎籃的】(諺)挎籃的:舊社會一手拖棍、一手挎籃沿街討飯的乞丐。指在金錢社會里,人情勢利,敬重的是有錢有勢的人,凌辱的是窮苦無告的人。 也作“人敬有的,狗咬丑的”。丑的:穿著又破又爛的窮人。
【第27句】:【千針難縫人心碎】(諺)干針萬線,也難縫合破碎了的心。指人一旦傷透了心,便再難回復到以前狀況。
【第28句】:【不怕明處槍和棍,只怕陰陽兩面刀】釋義:不怕公開較量,就怕暗地搞陰謀詭計。例句:“有句俗話。‘不怕明處槍和棍,只怕陰陽兩面刀’,我最不喜歡那種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兩面三刀搞詭計的人。”
【第29句】:【老狗熊耍不了新把戲】比喻人老沒有能力創新。西方的 諺語中有相反的說法。老舍《離婚》:“我平日總以為事事有 辦法,敢情我已經是老狗熊了,耍不了新玩藝!”
【第30句】:火鐮對火石——碰就發火
【第31句】:【插杠子】(慣)比喻局外人插進來干擾。 也作插一杠子。 橫插一杠子。
【第32句】:我從姥姥家回來的時候,總是往路邊土大的地方走。媽媽說:“來,往這邊走,那兒土大。”我趕緊走了過去。可是沒過一會兒,我又走到土路里邊了。媽媽說:“你呀,吃一百個豆也不知道豆腥味兒。”(陜西·寶雞)
【第33句】:姐姐忌妒她的班長,常在家里說人家的不是。爸爸批評她說:“人無十全,瓜無滾圓,不要吹灰塵找芝麻縫,要多看看人家的長處。”(江蘇·海安)
【第34句】:表弟常生病,爺爺叫他起來參加晨練,他就是不聽。這天他又感冒了。爺爺笑瞇瞇地說:“練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以后跟我一起早起鍛煉吧!”(江蘇·高郵)
【第35句】:【銀樣镴槍頭】“銀樣镴槍頭”這個俗語是形容人或者工具徒有其表,內里空虛,沒有內在的實際本領或用途,中看不中用。這個俗語出自《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紅娘罵張生的一段話:“你原來是個苗而不秀,呸!你是個銀樣镴槍頭。”這是紅娘對張生懦弱的不滿,因此說他外表看起來像個男子漢,追求鶯鶯小姐時比較大膽,其實內里很軟弱,遇到挫折就退縮,不敢和老夫人去正面抗爭。《紅樓夢》第二十二回黛玉罵寶玉的話:“呸!你原來是個苗而不秀,是一個銀樣镴槍頭。”原封不動引用了《西廂記》的這段原文。中國文化具有傳承性,知名度頂尖的曹雪芹發現好文案,照樣拿來為己所用。 “銀樣镴槍頭”本指看似銀光閃閃的槍實際上是焊錫做的槍頭,雖然很光亮,但亮而不實,一扎出去就軟了,所以只是樣子好看而已,也是個花架子。后來人們習慣把中看不中用的東西稱作“銀樣镴槍頭”。
【第36句】:【黃梅雨未過,冬青花未破。冬青花已開,黃梅雨不來】釋義:冬青:常綠喬木,夏季開花,花小呈淡紫紅色。在黃梅雨時節,冬青樹一般不會開花;如果開花,便是旱象的征兆,黃梅雨便停止。例句:冬青花占水旱。諺云:“黃梅雨未過,冬青花未破。冬青花已開,黃梅雨不來。”
【第37句】:【萬兩黃金易得,知音一個難求】釋義:知心人很難遇見。例句:“姑娘是個明白人,沒聽見俗語說的‘萬兩黃金容易得,知音一個也難求’!”
【第38句】:樹葉掉下來捂腦袋——小心過分;過分小心
【第39句】:【打平火】(慣)指大家湊在一起吃喝,費用分攤。 也作打平和兒。 打平伙。 打并伙。
【第40句】:【十訪九空,也好省窮】(諺)向親友借貸,即使十次去九次落空,總會有一次得些資助,可免受窮。指求助總有希望,不求希望全無。
【第41句】:【空手撈白魚】撈,含“撈一把”之意。謂不花本錢而得利。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你們放心大膽地干吧,這是一 本萬利空手撈白魚的買賣。”
【第42句】:【千里眼,順風耳】比喻看得遠,聽得細,消息靈通。韓志 君等《古船·女人和網》:“你媳婦又不是千里眼、順風耳,她 哪兒會知道!”
【第43句】:【出氣多,進氣少】(慣)形容人病重,快要斷氣。也比喻錢不夠花,入不敷出。
【第44句】:放麥假了,小強問爸爸:“咱家的麥啥時收?”小強爸笑著說:“麥熟一晌,蠶老一時,快了。”“一麥頂三秋哩,咱可得快打快收啊!”小強媽接過話茬兒,認真地說。(河南·太康)
【第45句】:坦克車放手榴彈——不對口徑
【第46句】:刀口遇滾水燙——疼痛難忍
【第47句】:【朝山的不全是為了敬神】釋義:朝山:到山上的寺廟敬神。比喻在某種活動中人們會有不同的動機。例句:“事情可不簡單哪!這次革命可和土改有些不同。‘朝山的不是全為了敬神!一’
【第48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見“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第49句】:【山有木,工則度之;賓有禮,主則擇之】(諺)度:計算,估量。 山上有樹木,工匠就會去估量如何采用它;賓客有禮儀,主人就會擇優錄用他。指只要有才,就不愁不被選用。
【第50句】:麻稈做床腿——難撐
【第51句】:【一個老鼠壞了一鍋湯】(諺)比喻個別的劣質分子會殃及整體事業。也比喻因為一個環節不好而影響了整體榮譽。
【第52句】:【文不文,武不武】(慣)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形容人沒有一點兒本事。 也作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 文不能提筆,武不能捉刀。
【第53句】:【是神的歸廟,是鬼的歸墳】釋義:各有應該去的地方。例句:“是神的歸廟,是鬼的歸墳,怎么能埋在半路上呢!”索泓一淡淡地回答。
【第54句】:【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說話做事沒有條理,雜亂。或說:東 一斧子,西一榔頭/東扎一頭,西扎一頭。浩然《艷陽天》: “這女人東一榔頭,西一棍子,數叨起來沒個完。”
【第55句】:【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釋義:餓死也不偷盜,屈死也不告狀。舊日寸打官司告狀沒有錢不行,所以窮人冤屈再大也只能忍受,不去告狀。例句:讓你心甘情愿地給他當牛做馬,所謂“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就是讓你認輸。
【第56句】:鄰居劉嬸的兒子小強,一玩起來就是一身泥一身土的。你聽,劉嬸又在說他了:“瞧你這孩子,都快玩成土地爺了。”(河北·邯鄲)
【第57句】:【交人交心,澆樹澆根】釋義:交朋友要真誠。例句:“交人交心,澆樹澆根,人不能不講良心,也不能不識抬舉。”
【第58句】:自從“爭做文明少年”活動以來,紀律和衛生方面的流動紅旗就像是在我們班歇了腳似的,從沒間斷過。“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把班級搞好。”班主任表揚我們說,“這就叫眾人拾柴火焰高。”(浙江·諸暨)
【第59句】:一口吞了二十五只小老鼠——百爪撓心
【第60句】:12月22日是冬至,也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媽媽對我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河南·三門峽)
【第61句】:【包腳布當孝帽——一步登天】(歇)包腳布:也叫裹腳布,舊時婦女裹小腳用的白色長布條。孝帽:守孝時戴的用白布做成的帽。本指位置一下子升高了許多,轉喻人驟然得志或發跡,一下子爬上了高位。
【第62句】:大廳里掛字畫——客觀
【第63句】:【吃后悔藥】(慣)指事后懊悔。
【第64句】:【癩蛤蟆打蒼蠅,將供嘴】釋義:癩蛤蟆打蒼蠅吃,將供上嘴。比喻勞動所得勉強糊口。例句:三爺,我是癩蛤蟆打蒼蠅——將供嘴。我這老胳膊老腿的,不能擼鋤杠,才給你們看園子。
【第65句】:【拼得自己,贏得他人】(諺)原指在賭博場上,只有不怕輸了自己的,才能贏得別人的。泛指凡事總得自己舍得下本錢,才有希望取得預期的收獲。
【第66句】:狗長犄角——裝羊(佯);出羊(洋)相
【第67句】:飛機上唱大戲——高調
【第68句】:【 恨鐵不成鋼】怨其不成材,目的是希望他成材。池莉《來 來往往》:“這就是段莉娜身上具備的高瞻遠矚的政治敏感 性,以及對康偉業恨鐵不成鋼的埋怨和鄙視。”
【第69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語出《孔子家語》。這句話人們常說,是勸諫之良言,道理也是顯而易見的。良藥多苦是規律,黃連就是珍貴的藥材,它們雖苦,但卻能醫好人們的疾病。忠言往往就是逆耳的語言,雖不中聽,但最有價值,能警示自己,敦品厲行,養成良好品德。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聽了魏征的逆耳忠言,把逆耳忠言當成一面鏡子,“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成就了“貞觀之治”。相反,他的兒孫唐玄宗李隆基雖有“開元之治”,但他自滿了,聽不進忠言,一味相信安祿山的甜言蜜語,卻不知安祿山是口蜜腹劍,結果放松了警惕,釀成了“安史之亂”,使中興的大唐急速走上下坡路,由盛變衰。百姓也是如此,人的一生都想稱心如意是不可能的,不能一聽逆耳忠言就不高興,一遇不順利就怨天尤人,一聽奉承話就忘乎所以,必然落得個“狐貍奉承,烏鴉唱歌”的結果。
【第70句】:魚兒得水,鳥兒投林——有了自由
【第71句】:柳樹花兒落地——不動聲響
【第72句】:【千年紙墨會說話】釋義:紙墨:指文據契約。指文據契約時間再長也能作為憑證。例句:他一想,“不成,賬上還欠支了四斗米,千年紙墨會說話,還得寫個文約落住一筆。”又一想:“空口無憑,有字據為證,你不識字,千年紙墨會說話,還可以請旁人給念念聽聽。”
【第73句】:【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指平時不做準備,臨時倉促應 付。后一句亦可單用。或說:閑時不燒香,忙時滿爐裝。成 語:臨渴掘井。明代《古今小說》:“這伙三黨之親,自從倪太 守亡后從不曾見善繼一盤一盒,歲時也不曾杯酒相及,今日 大塊銀子送來,正是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第74句】:【張口三分利】只要說話,主動提出要求,就有好處。周立 波《暴風驟雨》:“你要哪塊地,得說呀,張口三分利,你要不 說,分上壞地,怎么娶媳婦,養小子?”
【第75句】:【新官上任三把火】此語比喻新上任的官員總是要先做幾件有影響的事,以顯示自己的才能和膽識,與“下馬威”異曲同工。這個俗語源于三國時期的火戰。據《三國演義》所描述,諸葛亮27歲出山當了劉備的軍師,在很短的時間內,連續三次用火攻戰勝曹兵。第一次火燒博望坡,使十萬曹兵所剩無幾;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十萬人馬幾乎全部覆沒;第三次諸葛亮借來東風火燒赤壁,號稱83萬的曹兵慘敗,華容道隨曹操逃出去的僅剩十八騎。這“三把火”使諸葛亮名聲大震。當時,人們把這三把戰火稱為“諸葛亮上任三把火”。后引申為“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76句】:【打虎不死必傷人】釋義:比喻不徹底消滅壞人,必定反受其害。例句:對李油罐這樣的人,一棒子打不死就干脆別動他,打虎不死必傷人!
【第77句】:【今日不談明日事】(慣)指只管眼前,不管今后。
【第78句】:媽媽教姐姐繡花,姐姐的手不聽使喚。媽媽說:“別著急,別著急,著急出問題;別慌張,別慌張,慌張出故障。熟才能生巧。”(河南·西華)
【第79句】:【鐵公雞,一毛不拔】一毛,雙關,也指一毛錢。借指吝嗇, 小氣。《香港小說選》:“還有,他盡管鐵公雞一毛不拔,但是 喜歡那些有禮及會講話拍馬的人,有時興致一來,也會大發 慈悲哩。”
【第80句】:【豹子跑山巔,野豬山腰轉】釋義:豹子經常在山頂活動,野豬經常在山腰活動。這是獵人總結出的經驗。例句:我的好獵手,你的神槍叫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什么豹子跑山巔,野豬山腰轉,這些打獵經驗使我心服。
【第81句】:頭發打擺子——毛病
【第82句】:一根草搓不成索,一片篾編不成籮。
【第83句】:天氣連續降雨,媽媽從地里摘回來許多爛棉桃,媽媽嘆氣地說:“今年全完了,連投資都收不回來!”爸爸卻說:“沒關系,娶媳婦,孬好一輩兒;種莊稼,好壞一季兒。這季兒不行下季兒撈唄!”(河南·西華)
【第84句】:【翻老皇歷】(慣)皇歷:歷書。比喻按照陳舊過時的經驗、規矩辦事。 也作翻隔年的皇歷。 翻過去皇歷。 翻舊皇歷。
【第85句】:【烏鴉嘴】“烏鴉嘴”指那些說話不吉利、討人嫌的人。那么,烏鴉是一種什么鳥呢?早先,烏鴉不僅不是不吉利的鳥,還是一種神鳥。烏鴉在古代也被稱作“烏”,《尚書·大傳》曾記錄說:“周將興時,有大赤烏銜谷之種,而集王屋之上者,武王喜,諸大夫皆喜。”這是把烏鴉當做瑞兆的例子。古代傳說太陽中有三足烏,所以把太陽稱作“金烏”。古人還相傳烏鴉能反哺其母,所以常贊頌烏鴉,用“烏鴉反哺”來比喻孝敬父母。甚至用慈烏來代指母親。晉代王嘉《拾遺記·魯僖公》說:“仁鳥,俗亦謂烏……。”烏鴉變成不祥之鳥,大概是從它能預示吉兇開始的。唐代段成式所著《酉陽雜俎》就記載:“烏鳴地上無好音。人臨行,烏鳴而前行,多喜。此舊占所不載。”可見到了后來,把烏鴉報吉兇變成了報兇不報吉。民間開始越來越排斥烏鴉,認為烏鴉會帶來晦氣,專主報兇。宋代梅堯臣還曾寫文為烏鴉辯解,認為烏鴉為表忠心才預示吉兇,卻為人們誤解以為它專報兇信。可見,烏鴉由吉祥鳥轉變為不祥之物,當在唐宋時期。 “烏鴉嘴”一詞意思的演變,和民間的世俗觀點有關。在民間,人們總把烏鴉和霉運相連,于是賦予“烏鴉嘴”另一種意思,即稱喜歡說話又出言不吉的人,這種人好事說不靈,壞事一說就靈。
【第86句】:【舍著金鐘撞破盆】(慣)比喻不惜任何代價,甚至豁出性命去拼搏。
【第87句】:【天塌壓大家】(諺)指天災人禍臨頭,大家都會遭殃,不用獨自擔憂。 也作天塌砸眾人。 天塌有大家。 天塌大家死。
【第88句】:【惡龍相斗,魚鱉遭殃】有勢力的人物發生沖突,受害的是 普通人民。高云覽《小城春秋》:“兩族的頭子都是世襲的地 主豪紳,利用鄉民迷信風水,故意擴大糾紛,挑起械斗。這 么著,惡龍相斗,小魚小蝦就得遭殃了。”
【第89句】:【一人向隅,滿座不歡】某一人悶悶不樂,影響眾人情緒。 清代《兒女英雄傳》:“久之,那些同寅,也覺得他一人向隅, 滿座不歡,漸漸的就有些聲氣不通起來。”
【第90句】:【拋在東洋大海里】見“丟去東洋大海”。
【第91句】:【大不欺小,壯不欺老】(諺)欺:欺侮。指人們應該敬老愛幼,不能以強凌弱。
【第92句】:【驚堂木】在舊戲舞臺上,縣官以上的地方官員的案頭都放有一塊“驚堂木”,案犯一到,驚堂木“啪”地一拍,問道:“有招無招!”動刑之前,驚堂木一拍:“大刑侍候!”那么,“驚堂木”源自何時,有何作用呢? “驚堂木”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即已開始使用。《國語·越語》中記載:“驚堂木,長六寸,闊五寸,厚二寸又八。添堂威是也……”這就講清了它的規格和作用。“驚堂木”的正式名稱叫“氣拍”,也有叫醒木、界方和撫尺的,俗稱“驚堂木”,是一塊長方體的硬木,有棱兒有角兒,取“規矩”之義,具有嚴肅法堂、壯官威、震懾受審者的作用。只有普通官員手中的那個小木塊才叫“驚堂木”,皇帝用的稱為“震山河”,表明他是一統江山的主人。宰相等一二品大員用的叫“佐朝綱”,元帥、將軍等高級武官用的叫“驚虎膽”。
【第93句】:【鳥惜羽毛虎惜皮】(諺)比喻人最愛惜的是自己的名聲。
【第94句】:人嘴兩張皮——各說各有理
【第95句】:眼瞎耳聾鼻塞嘴啞———竅不通
【第96句】:【鼻子穿索子】(慣)索子:繩子。 比喻被人牽制,聽命于人。
【第97句】:【井底蛤蟆,沒見甚么天日】釋義:比喻沒見過世面。例句:所以連青州府城門也沒得出來趕一步,真是“井底蛤蟆,沒見甚么天日”。
【第98句】:【虎瘦雄心在】(諺)瘦:瘦弱。比喻志向高遠的人,縱然年老體弱或遭遇坎坷,銳氣不會減退。 也作“虎瘦雄心在,身死骨不倒”。
【第99句】:【城隍廟里賣假藥——哄鬼】(歇)指用編造假話或玩弄手段欺騙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